永辉便利店加盟条件:佛乘金刚密印观音禅论——重说《六祖坛经》(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12:57:06

佛乘金刚密印观音禅论
  ——重说《六祖坛经》
  作者:陈 智 海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值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
  序 言
  已经流通一千多年的《六祖坛经》,是为学佛人不可多得的法宝。经中文字浅显易懂,洒脱自如,实属如来顿教,令学人顿识本心。本人常读此经,并深契经中殊妙法语。但在通达全经后,发现经中存在很多错误,与佛说大乘了义相违背,经不起“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三法印和“缘起性空”一实相印的检验。毫无疑问:该经为后人所编,由不见性人加入我知我见,假冒为六祖所说,混淆是非,贻误众生。为了避免不必要的争议,本人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说明为何必须重订《六祖坛经》,并以《佛乘金刚密印观音禅论》重说之,相信正信的佛子自能于此辨清正邪,自悟自解。
  第一、众所周知,所有经第一句,都有“如是我闻”。但是,《六祖坛经》没有。说明经中所说,并非“如是”。也就是说,没有人能够证明其说与佛说无别。佛陀入灭后结集经典,有无数的大菩萨、大阿罗汉作证,依佛陀之训示,在每部经之首,以“如是我闻”,令后人生起信心,因为经中所记载的,全都是大家亲耳听佛所说,绝对没有错误。可以肯定:没有“如是我闻”之《六祖坛经》,难免其中混入了邪见,哪怕只是一句,也是断佛慧命之魔说。
  第二、历代祖师都只造论,相信六祖不会把自己置于历代祖师之上,将自己所说命名为“经”。后人对六祖推崇备至,旨在将六祖法语广泛流通,将其言说命名为经,本是件功德无量的事。然而,在六祖入灭后近六百年内,《坛经》的编订却是几经周折,集入《大藏经》的《坛经》,有唐朝“门人法海集记本”和元代“比丘宗宝编本”。两个版本出入很大,仅文字数量,后者就徒然增加了一万之多。现在流通的《六祖坛经》,基本是沿用了“宗宝编本”,而这个编本已经是在六祖入灭约五百八十年后完成的,其可信度不言而喻!达磨祖云:“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全是魔说”。事实上,《坛经》以“经”名义,使后学不敢怀疑,其结果是:由编者加入的邪知邪见也被误认为是六祖所说,使千余年来众多之后学,受其影响,误入歧途。为了护持正法,续佛慧命,将其重订,刻不容缓。否则,让六祖继续蒙此不白之冤,实是末法众生的最大悲衷,也是我辈后学佛子的莫大耻辱!
  第三、原经中错误,首当其冲是末后的四句偈“兀兀不修善,腾腾不造恶。寂寂断见闻,荡荡心无著”。这个偈子,完全违背了佛教“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的基本教义,不管从哪方面说,都是错误的!《金刚经》云:“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达磨破相论》言:“菩萨摩诃萨,由持三聚净戒,行六波罗蜜法,方成佛道。… …三聚净戒者,誓断一切恶,誓修一切善,誓度一切众”。而此四句偈所体现的,完全与之背道而驰,恰是《圆觉经》佛说禅修“四病”之典型病症!
  经论,是佛与祖师对颠倒迷惑的众生所说,是拿来作为修学的准绳。对迷者与悟者,都是智慧明灯。该四句偈,其一,不能拿来印证“悟者”修学的见地。偈中所说,不修善、不造恶、断见闻,强言这就是无著,所表达的是有“不修善、断见闻”之法可得,与金刚经所说“实无有法,佛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完全不符。若见本性,为利于众生,依五祖所说,即使轮刀上阵,亦是菩提,何劳费力断见闻?!该四句,也与六祖所说“慧能没伎俩,不断百思想,对境心数起,菩提作么长”大相径庭!以“寂寂”来“断见闻”,也显然不符合六祖的禅趣——百无所思,是病非禅。其二,不能拿来指导“迷者”修学。在教内外的浩浩学佛大军中,“知见者如毛、悟道者如角”。对于知见者来说,会根据这“四句偈”,误认为“不修善,不造恶,断见闻”就是正确的修学,大错也!不见性,未亲证“本觉妙明”之根本智,就根本不懂什么是“非善非不善、无作无分别”,反而将佛教误解为“善恶不辨”、“是非不分”,以此谤佛灭法。《达磨血脉论》云:“佛不修善、不造恶。……若不见性,一切时中拟作无作想,是大罪人,是痴人,落无记空中,昏昏如醉人,不辨好恶。若拟修无作法,先须见性”,就是对不见性之“不辨善恶”和“无作”的否定。由此可见,该四句,纯粹是误导众生的大邪见,绝非六祖所说!若有人说“我不修善”,所言一定是大妄语!大家所念的观世音菩萨“有求必应、寻声救苦”,地藏菩萨“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普贤菩萨“十大无尽行愿”,就是修善!我们当以如来所化现的菩萨为榜样啊!当按《金刚经》所说“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应“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啊!
  第四、原经中还说:“不悟,即佛是众生;自性邪险,佛是众生”。少有人知道:这是在谤佛!迷也罢,悟也罢,佛都不是众生,佛也不会邪险。佛是觉者,没有迷与悟的问题。该句原意是想表达,众生是不悟的未来佛。然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用“未来佛”代替“佛”这个概念,说佛也可能“不悟”,也会“邪险”,显然是错误的。要知道,佛陀在经中所说的未来佛,是说众生都可成佛。并非说有“不悟的佛”和“悟佛”可得,也即佛说“于法实无所得”!当我们明白了佛说真实义,识自本心,就知道:佛,是智慧与福德的究竟圆满,是完全彻底的觉悟。佛,洞彻宇宙人生真相,正遍知一切法,是无上之尊,是法界一切众生的皈依处,是人天共同的大导师.佛就是佛!原《六祖坛经》之编者,因不识佛,所加谤佛谤法之语随处可见,其本质就是不识“众生性即佛”,而着了“众生相”言佛!使人认为佛也会成为众生而轮回生死,使闻者根本见不到正法的光明,看不到解脱的希望。故知,原经中的一字之差,就成了谤佛灭法之语。
  为了说明众生与佛,在此,我只好以世法之教育打个比方:教授绝对不是文盲,文盲绝对不是教授。但文盲只要一念愿学,并坚持不懈,就能成为教授!但如果文盲一直接受不懂装懂的老师或冒牌教授的教学,那他所学一定是错误的!由此可知,对于我们学佛人来说,如果听信邪师说法,或抱持我见邪见,将之埋藏于识田,将永远也悟不了道,不能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这就像患有顽疾自隐,或误投庸医,顽疾不可痊愈一样)。只有经由真才实学、具正知正见、达至见道位以上的善知识指引,唯依佛说大乘了义,一念顿悟,悟后真修,广行四摄六度,破除无明粗惑、细惑乃至微细惑,也即经历明心、见性、彻证,达至等觉圆明之见性位,所说才能与佛说无别,才能成为真正的教授,也即禅宗祖师所说的“唯论见性”!然而,迷悟之“众生”与见性之“教授”,又并非完全与上面所说的比方等同。只能说,迷即是文盲,悟即踏上觉悟之路,达至无迷无悟之正等正觉才是教授(在密称精通五明、代佛住世的金刚上师,在禅曰教外别传正法眼藏之祖师大德)。实际上,按佛说大乘了义,从文盲到教授,不隔毫差,只在一念之间。这一念是“由自觉愚痴而发愿修学,在学习中永远虚心,以至诚之真诚心和恭敬心,依佛之教诲,经善知识指引,悟佛知见,精进修学,善解一切自心显现的作业题,最后达至究竟圆满,教材与习题集全无,又能应众生根机善编教材”的过程。这就是六祖以“无念”为宗的修学宗旨,也是禅门宝典《楞严经》所说“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的全过程。一念当下转迷为悟,发愿修学无有退转,定成佛道。全由自心,非从他得。顿悟顿修,刹那成佛,见性即至佛地。明白了这个道理,我们才能以正知见,踏上正修之菩提道,才能识别什么才是佛教之正法!
  看了以上所说,您定会由衷体悟:邪师说法,是怎样的如恒河沙;断佛慧命之邪说,又是怎样地铺天盖地;要重订早已扎根于整个教内外的《六祖坛经》,其难度又是怎样地不可想象!“不逢出世明师,枉服大乘法药”!殊不知,末世众生如杂草丛生的邪知邪见,很多都是来源于广为流通的《六祖坛经》,非不见性者所能甄别。故此,本人“冒天下之大不韪”,作此《佛乘金刚密印观音禅论——重说六祖坛经》。相信具善根福德因缘者,能于本论言下自识本心,远离各种邪见,踏上正修之菩提道,见性成佛,速证菩提。若能受持弘传,功德不可计量。
  本论中如果涉及与古代禅宗语录不符的地方,皆依义不依语。因为“禅”不立文字,故不能在文字上争论不已,否则就应了佛说之“第五个五百年,众生增长邪见,皆以斗诤为能事”了。切记佛言祖语:在文字沙海中寻觅无上菩提,终不可得。
  愿诵持本论者,能从下面所说偈,契会《楞严经》“以救诸末劫,观世音为最”之真实语。
  (一)六祖以后弟子怀让大师,其嗣法弟子汾阳无德禅师作:
  《叙六祖后传法正宗血脉颂》
  能师密印付观音,百丈亲传马祖心,
  黄檗大张临际喝,三圣大觉解参寻。
  兴化流津通汝海,宝应曾穷风穴深,
  首山一脉西河注,六七宗师四海钦。....
  (二)本人今付偈两首:
  《唱四圣谛》
  慈悲喜舍无量心,随缘自动度苍生。
  本具佛性何处觅,但观世间苦难音。
  知苦乐法师指引,心行处灭识本心。
  《开论偈》
  菩提不言树,明镜现空台。
  本来无垢净,拂拭即尘埃。
  求法悟道第一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于大梵寺为众讲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师升法座,刺史官僚,在家出家四众等,同时作礼三匝,共言:恭请和尚,慈悲演说,佛乘法要。
  大师告曰:善知识,总须净心,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自悟自解,见性成佛,是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师良久,复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现成,不假修证。但息妄想,自识本心,离执见性,顿了成佛。
  善知识,且听慧能得法事由。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不幸家父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苦,于市卖柴。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见一客诵经。闻: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遂问客诵者何。客曰:《金刚经》。复问:经从何来。客云:我从黄梅东禅寺来,其寺有五祖忍大师,门人一千有余。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见性成佛。能闻说,五体投地,发愿觐师。乃因宿缘,蒙一客取银十两,令能充老母衣粮,教往黄梅礼拜五祖。
  能安置母毕,即便辞亲。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
  师问能曰:汝何方人,来此何求。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见性成佛。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南蛮,岂能作佛。能曰:人有南北,性无东西。身份不同,佛性何异。
  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不便多说。乃令随众作务。
  能退至后院,破柴踏碓,经八月余。
  祖一日见能,谓曰:吾常思汝,欲塑成器。恐有恶人,嫉妒加害。遂不直言,汝知之否?能曰:弟子心明,自知师意。法不在身,识心自得,得无所得,本不生灭。只是弟子,相貌不堪,不便行至堂前。祖问:汝从何处学得舌来。能就地礼拜曰:弟子心中,常生智慧,非从他得,还望和尚慈悲垂化。祖曰:米熟除糠,筛在何滤。智慧本具,何言常生。真如本性,言即费劲。舂米去。说毕便去。
  祖一日唤诸门人告曰:吾向汝说,生死事大,无常迅速。汝等终日,不悟人生是苦,如少水鱼,只求福田,不知修道,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心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佛乘,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见性之人,言下直见,若能如是,轮刀上阵,亦得见之。若于思量,即不中用。
  蒙祖召示,众退互曰:佛祖之意,凡圣莫测。神秀上座,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等闲,枉用心力。诸人咸言:我等以后,依止秀师,无所忧虑,何烦作偈。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皆因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呈将和尚。若不呈偈,和尚何知我之见解。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如是思惟,不禁自叹:大难!大难!
  五祖堂前有步廊三间。拟请卢供奉画楞伽经变相及五祖血脉图,以便流传供养。神秀作偈成已,行至堂前,神思恍惚,心中唐突,遍体汗流,拟呈不得。前后经四日,一十三度呈偈不得。秀乃思惟,不如向廊下书着,和尚定可目睹。如若道好,即出礼拜,云是秀作。若道不堪,枉作教授师,空受礼拜,更须努力修持。是夜三更,执灯书偈于南廊壁,不使人知。偈曰: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秀书偈,便归房。复思惟:五祖明日见偈欢喜,即我与法有缘。若言不堪,自是我迷,宿业障重,不合得法。焦虑不安,直至五更。
  天明,祖唤卢供奉来,拟向南廊壁间绘画图相。忽见其偈,便知是神秀所作。报言:供奉却不用画,劳尔远来。经云: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但留此偈,与人诵持。依此偈修,免堕恶道。依此偈修,有大利益。并令门人炷香礼敬,诵持此偈,自得见性。门人欢喜,皆叹善哉。
  然秀自知,自未见性,不敢面师。祖三更唤秀入堂,问曰:偈是汝作否?秀言:实是秀作,不敢妄求祖位。望和尚慈悲,看弟子有少智慧否?祖曰:汝作此偈,未见本性,只到门前,未入门内。如此见解,成佛作祖,了不可得。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一切时中,念念自见。若如是见,即是佛见。汝且再去一两日思惟,更作一偈,将来吾看。若入得门,付汝衣法。神秀作礼而出。又经数日,作偈不成。犹如梦中,食寐难安。
  复两日,有一童子于碓房过,唱诵秀偈。能闻便知,此偈不明心地。遂问童子曰:诵者何偈。童子言:尔这南蛮,不知大师所言,世人生死事大,欲得传付衣法,令门人作偈来看。若悟大意,即付衣法,为第六祖。神秀上座于南廊壁书无相偈,大师令人,皆诵此偈。能曰:我此踏碓八月余,未曾行到堂前,望上人引至偈前礼拜。童子引至偈前作礼。能曰:能不识字,请上人为读。时有江州别驾姓张名日用,便高声读。读已,能自言亦有一偈,望别驾为书。别驾言:汝这南蛮,亦堪作偈,其事希有。能启别驾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欲求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别驾言:汝但诵偈,吾为汝书。汝若得法,先须度吾。
  能偈曰:心是菩提树,身即明镜台。佛性常清净,何处有尘埃。
  能说偈已,回光返照,自觉相未尽除。
  遂复作一偈,令书于壁: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书偈已,徒众总惊。各相谓言:奇哉。不得以貌取人,是何因缘,使他为肉身菩萨。祖闻二偈,知其堪为法器,见众人惊,恐人损害,遂将鞋擦了偈云:亦未见性。众人自然疑息。
  次日,祖潜至碓坊,见能腰石舂米。语曰:求道之人,为法忘躯。即问曰:米熟也未。能曰:米熟久矣,犹欠筛在。祖以杖击碓三下而去。能会意,三鼓入室。祖带能入于后山一大山洞,原是祖常习禅定密处。待能坐定,祖语能曰:佛佛了义,师师心语,皆是醍醐甘露,亦言如来密因,亦名灌顶章句。汝今谛听。
  良久,祖复曰:《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汝今道来,无住者何,所生何心。能不知所措,顿觉语塞,竟也答不上来。刚要开口……
  祖曰:前念后念当念,何者个是汝本念!能言下大悟,叹未曾有。遂启祖曰:
  何期自性,本来无念!何期自性,本无生死!何期自性,本无去来!何期自性,本无滞碍!何期自性,原本自在!欢喜踊跃,泪如泉涌,师徒互拥,一时无语。
  祖知能见本性,曰:汝先期所言二偈,着嫌断常两边,我见没有尽除。汝今再作一偈,使我看汝,与师同耶。
  能笑曰:佛陀拈花,迦叶独解。以心传心,非能言白。
  修善止恶,因果莫猜。长养善根,入佛智海。
  法界众性,同此一阶。法性无相,无法道来。
  祖曰:善哉妙哉!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见自本性,即名为佛。汝乃宿世修学,实为难得。实无可修,实无有得。动念即差,起心即乖。一切众生,原本佛来。直指人心,达磨血脉。
  良久,祖复曰:
  五五之后,此法大兴。金刚般若,普度群生。
  去来无口,慧识智性。闻法自识,白衣观音。
  千处祈求,千处相应。文殊赞叹,末劫妙门。
  无我利他,正法心印。善根增上,刹那见性。
  祖传衣钵与能。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持,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毋令断绝。听吾偈曰:
  有无皆情种,因地果还生。若不悟无心,尘劫不识真。
  能对偈曰:
  心地蕴情种,缘具悉皆生。顿悟无生性,天真佛本成。
  祖复曰:昔达磨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言本佛,师师密付本心。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末劫众生,福薄慧浅,着外道异见,切不可言示神通度人。要知世尊十大弟子之目犍连,神通第一,示现被乱石砸死,旨在告诫,神通再高,于了却生死无有毫益。切记!
  慧能三更领得衣钵,由祖送至九江。驿边有船,上得船已,五祖把橹自摇。慧能言:请和尚坐,弟子摇橹。五祖云:今是吾度汝耶。能云: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度名虽一,用处不同。今蒙师付法,得见本性,只合自性自度。祖云:如是如是。以后佛法,由汝大行。汝去三年,吾即入灭。汝今好去,努力向南。不可速说,正法难起。
  能辞祖已,发足南行。近六十日,至大庾岭。五祖归,数日不上堂。众疑,诣问曰:和尚少病少恼否。曰:病即无,衣法已南矣。问:谁人传授。曰:能者得之。众乃知焉。逐后数百人来,欲夺衣钵。一僧俗姓陈名慧顺,先是三品将军。性情粗暴,极意参寻,知能危急,不使伤害,为众人先,趁及于能。能隐于草莽。顺至,见衣钵于石上。顺近衣钵,忽闻能云:衣钵表信,岂可力争。顺乃答曰:我为法来,不为衣来。能遂出,盘坐于石。顺跪地作礼,云:望六祖为我说法。能云:屏息诸缘,勿生一念,当为汝说。良久能谓曰:汝为法来,法从何来。顺答曰:慧顺愚痴,实无所知。能大喝一声:本自具足,何用求来!
  顺于言下顿悟,猛然从地跳起,欣喜若狂。启能曰:
  啊哈! 公开佛面,迷不自识。愚蠢自缚,可笑之至。
  今蒙指示,冷暖自知。佛本自在,何用求之!
  顺遂又连连跪拜,不知停息。忽念情急,不可久留。礼辞,急回岭下。谓趁众曰:吾寻岭上,竟无踪迹,当别寻之。趁众咸以为然。
  能后至曹溪,又被恶人寻逐,于四会县于猎人队中,恰遇家父生前挚友刘氏之五子,便居其家中避难。常住无量三昧,凡经一十五载。
  与会四众,闻祖所言,众叹稀有。尽皆悟解,最上佛乘,自识本心。
  众皆同时作礼而去。
  论正法印第二
  祖于四会,一日思惟,时当弘法,不可终遁。遂出至广州法性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云:风动。一僧云:幡动。议论不已。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一众骇然。印宗见能言简理当,不由文字。延至上席,征诘奥义。
  宗云:行者定非常人。久闻黄梅衣法南来,莫是行者否。
  能曰:法亦如是,吾不敢当,不以身相见故。宗于是执弟子礼,告请传来衣钵示于大众。众见衣钵,尽皆惊喜,如同见佛,恭敬作礼。
  宗复问曰:黄梅付嘱,如何指授。
  能曰:唯论见性,不言迷悟。
  宗急问曰:我等终日因迷求悟,何不言迷悟。
  能曰:迷悟为二法。汝等终日求悟,不识自性本无迷悟,骑驴找驴,盲修瞎炼,枉费工夫。
  宗问:云何迷悟为二法。
  能曰:一念善即是悟,一念恶即是迷。善得善果,恶招恶报。故知迷悟是为善恶之二法。
  宗曰:迷悟既是二法,佛说悟者何耶。何言大悟成佛耶。汝言与佛所说相违,何可信耶。
  能曰:善知识,末法众生,善根福德稀少,五根五力微弱,因迷求悟,悟而转迷,反反复复,终因力小,不能顿超,如此之悟,皆是小悟。切不可以此为悟,得少为足,入于天魔外道。于小悟者,住着善相,住清净相,入于无为之常性,菩提心难发,实为焦芽败种,非为佛种,终不见性。佛所言悟,乃是觉悟。佛所说法,开示悟入。佛乃无上妙觉,名为大悟,唯见性知。未闻佛法,累积善根,自悟自解,亦可大悟,号名独觉。而独觉者,百千万劫难有一人。若闻佛法,一念生信,即是觉悟,信解行证,方可见性。故言众生,本具如来智慧德相,谓为心地法门,亦言正法眼藏,不立文字,微妙本心,教外别传。只此心法,细说有声闻、缘觉、菩萨三乘,唯论见性为最上乘,总说唯一佛乘。亦可当下一念成办,亦经无量劫成。佛言众生若干种心,如来悉知悉见,乃是自性如来与十方如来,全知全见。是故,我等修道,当以自心印于佛心,心心相印,悟在自心,一念顿悟,见性成于佛道。若不见性,须广集一念之悟,达至念念觉悟,缘具刹那顿见本性。犹如滴水穿石,又如钻木取火。须知杯土,集可成山。高山耸立,风雨兴焉。风雨无住,大悟眼前。是故莫视小恶而行之,行之则如山崩。莫视小善而避之,避之则终不成山。如此高山,如同须弥,皆是善根福德能建。自见本性,与佛无二,修亦不增,不修亦不减,不可以言语论,不可以音声求,不可以相貌见,不可以行为知。描画不成,说之不得。是故唯论见性。世间聪颖,多少劳顿,皆求之不得,只缘迷惑颠倒。
  宗曰:如何方可大悟耶。
  能曰:俱如上说。上来祖师,唯论见性。即是自见本具佛性。若不见性,犹如盲人摸象,终是戏言。菩提乃极善之妙果,唯依摩诃般若,远离妄想执着,尽除我人四相。是故学佛,当学世尊,因地发心,因地修行,言行一致,彻底无我,缘具大悟。犹如莲华,种子纯正,植于淤泥,直上不染,花开不败,果自妙好。是故佛说,大事因缘,开示悟入,莲华法妙。
  汝等当知,种子不纯,种败苗邪,焦芽烂掉,不见其果。不识本心,皆是学舌,不懂装懂,谈玄说妙。《金刚》要义,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修一切善法,即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再观世人,皆着我相:我行诸善,我不造恶,我修佛道,我今悟了。伪佛骗子,亦言我悟,贪图利养,事上行善,而其内心,皆是邪见。掩耳盗铃,佯装不见。行善嗔起,瞬入恶道。行恶回头,断恶修善。为度末法,吾今宣说,诸佛如来微妙本心,法印印心,自成佛道:
  因地下种,如影随形,随缘即发,无可把握,悟解诸行无常。
  明心是佛,念念觉悟,修善止恶,处处除我,证悟诸法无我。
  无我解脱,离苦得乐,誓愿众生,同登彼岸,即是涅槃寂静。
  因缘果报,全由心造,循业发现,生即无生,诸法缘起性空。
  此乃正法法印,各自善加护持,以此印心,共登觉城。同唱苦集灭道,转如来正***。
  宗曰:我等愚痴,福薄慧浅。望祖快说,何为不二之法。
  能曰:法师讲涅槃经,须明见佛性,此即不二之法。如涅槃经高贵德王菩萨白佛言,犯四重禁,作五逆罪,及一阐提等,当断善根佛性否。佛言,善根有二,一者内,二者外,佛性非内非外。以是义故,佛性不断。一者有漏,二者无漏,佛性非有漏非无漏,是故不断。一者常,二者无常,佛性非常非无常,是故不断。
  凡夫见二,智者了达,其性无二。无二之性,即是佛性。然此见性之法,唯无我利他,以戒为师,发菩提心,是大方便。是故《法华经》云:谓发菩提心行菩萨行者,所作善根能证菩提,非凡夫及决定声闻未发菩提心者所能得故。由吾昔舂米,亦可顿悟般若微妙本心。听吾偈曰:
  迷而无知,犹如谷粒。生来带皮,入石臼里。
  碓石击我,破我顽迷。遍体鳞伤,呼天叫地。
  粉身碎骨,身首分离。米供大众,糠饲猪鸡。
  我相难除,死而不已。百千锤炼,碓来碓去。
  原无减增,烦他费力。发心改种,只作纯米。
  米进众口,我心欢喜。食我种我,再入各地。
  无我利他,不休不已。缘熟顿了,不二法矣!
  印宗闻说,欢喜合掌,启能曰:某甲讲经,犹如瓦砾。仁者论义,乃是真金。
  于是为能剃发,愿事为师。能曰:吾于黄梅得法,辛苦受尽,保此一息,命如悬丝。今日得与大众同此一会,莫非累劫之因。同于诸佛,种诸善根。方始得闻如上顿教得法之因。愿闻此教者,各令净心,各自除疑。能遂于菩提树下开顿教法门。
  摩诃般若第三
  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般若之智,众皆本有。只缘心迷,不能自觉。心迷性不迷,须假大善知识示导,方可见性。当知愚人智人,性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故有愚智。然佛之智,非可测知,唯有见性,方可自知。
  吾今为说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法,汝等当一心谛听,悟解佛智。
  善知识,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见自性,犹如说食不饱。口说心不行,万劫不得见性。
  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是梵语,此言大智慧到彼岸。此须心行,不在口念。念念相应,识心是佛,离心无别佛可寻。
  诸佛法身,遍及虚空。心佛无二,是名摩诃。自性真空,非心能识。识性虚妄,歇心即知。但知本来清净,解法性空,行直无住,证本无生,直下成佛。
  善知识,日月星宿,山河大地,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
  善知识,莫闻说空,便即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一切境界,即透不过。
  又有迷人,百无所思,妄言无作,自称为大。此一辈人,不可与语,为邪见故。
  善知识,所言般若者,唐言智慧也。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一念愚迷,即般若隐,如入于暗,皆无所见。一念智慧,即般若现,如日光照,了了分明。世人愚迷,不见般若。不识真性,入于断见常见,实为可怜悯者。听吾偈曰:
  般若无相貌,原是本觉照。若作如是解,可识法性妙。
  波罗蜜彼岸,迷人四处找。为求渡苦海,埋怨波浪高。
  智者识水性,善把波浪调。但看波浪起,原是心在笑。
  心量广大,遍周法界,应用便知一切。一即一切,一切即一,一无立处,归无所得,即是般若之智。然此不立之处,一切人天俱不能达,凡圣俱不能到,唯佛独步。众生生无慧目,犹如病眼,所见全非,须假大善知识,挥般若利剑,斩除边见邪见,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善知识,一切般若智,皆是自性用。听吾偈曰:
  譬如举手,当体即真。了了分明,名为妙心。
  若错用意,辗转沉沦。不识此心,如转火轮。
  处处着相,玩火自焚。犹如平民,自称王臣。
  劳役受苦,果由自寻。别觅解脱,终是枉行。
  能所双亡,不亡真性。性不可得,此即是真。
  善知识,只此般若法门,总摄无量智慧,取之不得,舍之不去,无滞无碍,妙用无尽。一切天魔,亦无奈之何。一切生死烦恼,与之了不相关。故名不动如来,亦名大自在王如来,亦名摩诃般若波罗蜜多。此乃一切众生皆具之如意宝,唯见性者识。若不识此法,说法即无凭,以井蛙管见,纵说千经万论,尽是邪见魔语,贻误众生,获罪无量无边,生生世世,入于地狱。
  善知识,悟此法者,是般若法。修此行者,是般若行。不修即凡,修即为圣。见自本性,无修无证,凡圣佛等。善知识,众生成佛,一念即成。烦恼菩提,毫厘不分。念念迷,即凡夫。念念悟,即登圣。无凡无圣,乃即佛成。前念着境,即烦恼。后念离相,即智慧。善知识,摩诃般若波罗蜜,最尊最上最第一,无住无相亦无念,三世诸佛从中出。行此法者,即善知识。悟此法者,即是明师。自觉已圆,演此法者,即是如来应世。
  善知识,若欲入甚深三摩地,修学无量三昧者,须得见性,持诵金刚般若经。当知此经功德无量无边,经中分明赞叹,莫能具说。此法门是最上乘,为大智人说,为上根人说。小根小智人闻,心生不信。何以故,譬如天龙下雨于阎浮提,城邑聚落悉皆漂流,如漂枣叶。若雨大海,悉皆容纳。若大乘人,若最上乘人,闻说金刚经,心开悟解般若之智,不假文字,不依他说。
  善知识,小根之人,不悟此法,闻此顿教,心生嗔恨。犹如秦皇,被死魔困,无药可救,又怕挨刀失却性命,讳顽疾而忌良医,竟把扁鹊诛灭,发泄其愤,结果自断活路,后悔莫及,皆因自昧良心。原知魔是自心,宿世今生恶业迷心。再如草木,被大雨淋,悉皆自倒。众多不识水性之人,被水所淹,不能自拨,枉把雨恨。然小根之人,本有般若之智,与大智人更无差别。因何闻法不能自悟,缘于我相太重,我执根深,邪见烦恼,障自慧命。犹如大云覆盖于日,不经风吹,日光不现。般若之智亦无大小,为一切众生自心迷悟不同,善根深浅有殊。不能于此悟解,执人执法,妄想坚固,即是小根。若闻此顿教,妄想顿息,本心自现,不假修证,烦恼尘劳,过而无染,即是见性。如是之人,火中亦生莲华,在欲而能行禅。不悟证此法,言我清净,说自无染,皆是妄言,因果轮回,总是沉沦。
  善知识,一切修多罗教及诸文字,大小二乘,十二部经,皆因人置。因智慧性,方能建立。若少智慧,被文字转,被经论困。是故佛说一切法,皆是智慧一心。缘其人中有愚有智,故说法而有差别。但皆导归本心,见性成佛。譬如众多童蒙,各问于师,师为讲说,各自悟解,于此与师无别。然童蒙非能善用,须广学多闻,解一切疑结,方可智慧增进。阿难问佛,亦复如是。见自本性,一切法本自通达,名为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善知识,不悟,即是众生。一念悟时,即知心佛无异,一切平等,识众生性,即是佛性。然悟有大小,觉有浅深。若得见性,方识佛不是众生,众生不是佛。犹如学医,不悟医理,岂能成医。悟解医理,自知一切人等,自心与医王无异。一病能治,无异于师。愚者以此冒充医王,以一药一方,包治百病,实为荒谬。须善治众病,方为医王。若无众病,医王缘何可成。然医王不是病者,病者不是医王。医王所示教授,自不悟解,终不识病本,不能善治众病。故知万法尽在自心。
  善知识,三世诸佛,十二部经,在自性心中本自具有。无内无外,无得无失,无滞无碍。持诵般若经,难行能行,般若常照。能修此行,定能自悟。若自不悟,须觅大善知识直示正路。善知识者,修一切善法,入佛知见,识自本心也。是善知识有大因缘,化导令得见性,一切善法因善知识能发起故。犹如种地,须请善耕农夫,指示下种季节,教授识别草苗,护苗除草,浇灌施肥,虫害治防。再如庸医不治之症,须寻访明医,望闻问切,对症施治,或施手术,或处药方。再如建房,须此巧匠,精心设计,查勘现场,质量检查,一丝不荀,可免房危楼塌,财产损失,人员伤亡。修学佛法,亦复如是。自以为是,胡乱耕种,胡乱处方,胡乱修建,后果不堪设想!
  但闻于此,若执须他善知识救助得解脱者,无有是处。何以故,善知识指示,汝须依之而行,即是自心内有善知识自悟。若起邪迷妄念颠倒,不信其真实语,妄执谁也没有我强,外善知识虽有教授,也是白费工夫,自入末路,贻笑大方!
  善知识,闻佛般若,顿悟本心,即本解脱,内外明彻,见与佛同,即是般若三昧,亦名无念无相无住。见一切法,念念迁流,无来无去,无可染着,念本无念。于一切法,无可把捉,无可取舍,即生即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即相无相。知一切法,本来无生,无常即常,常即无常,不立两边,住无所住,即为无住。
  若百物不思,闭目塞耳,不闻不见,执身不动,修令念绝,即是法缚,即名边见邪见。只缘不解无念无相无住之真如了义也。
  善知识,此三无法性,当须顿见,见之即知一切法皆是权设。我于忍和尚处,一闻言下便悟,顿见真如本性。是以将此教法流通,令学道者顿悟菩提。若见自本性,一悟即至佛地。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菩萨戒经云:我本元自性清净,若识心见性,皆成佛道。
  善知识,后代得吾法者,将此顿教法门,于同见同行,发愿受持如事佛故,终身而不退者,定当见性成佛。
  须知本法,从上以来,默传分付,千圣不知。若不同见同行,在别法中,不得传付。愚人不解,谤此法门,百劫千生断自慧命。
  善知识,吾有一偈,各须诵取,听吾颂曰:
  摩诃般若宗,如日照虚空。名曰真实法,出世破邪宗。
  佛度有情众,三根见性同。但缘不识心,总陷泥泞中。
  如盲瞎摸象,叶公好纸龙。终无丝毫益,南辕北辙梦。
  所说虽万般,离言即心宗。法性本智慧,殊途归理同。
  莲华出污泥,花开见真空。因迷不见真,错把泥水弄。
  费尽身心力,越搅越朦胧。故此见性法,愚人极难懂。
  但得修福慧,五根五力猛。修学八正道,理与世法同。
  邪来正念摆,正来邪念蹦。正邪争不休,但性本不动。
  慧观正邪心,终见邪无踪。故言菩提性,唯与正相融。
  世人若修道,须把正气弘。行正除三毒,但看云雾涌。
  雨过天晴时,即能见苍穹。众类各有道,莫把自己捧。
  居高终会坠,到时懊无穷。法本无正邪,自迷困网中。
  出网无捆绑,顿觉体轻松。若见他人非,心路即不通。
  正见即出世,邪往地狱送。只见自己过,感恩把他颂。
  若见世间过,犹如挽他弓。终不识弓性,岂能把靶中。
  善自调自弓,矢矢把的中。若不依此修,全都不中用。
  一心行正道,莫要问吉凶。欲拟化自他,劝把般若诵。
  时时持正见,念念般若用。心正无旁骛,即是定慧功。
  正把邪心除,慧日即当空。慧力似利箭,定力弓弦送。
  所向无有敌,处处皆妙用。迷闻经累劫,理悟不费工。
  悟此真修道,善把心弦绷。弦断能所亡,顿见心佛同。
  师复曰:此乃如来顿教,但得依法行持。顿中有渐,渐中有顿。若不顿悟,神秀上座之偈是为良方,但莫住着清净相,即与本法无别。今以世法譬喻,再说要旨,听吾偈曰:
  但观无常苦,皆缘执着我。我所真难舍,犹如糖沾锅。
  爱恨情仇转,总被心事锁。甚爱刀尖蜜,铤险终堕落。
  世法如明镜,映照大森罗。人非镜不非,起心动念错。
  时时观自心,正见改己过。但若随波流,罗网终难破。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求菩提,恰如觅兔角。
  若真修道人,不见世间过。唯除自习气,我人四相破。
  人法能所亡,顿悟佛无说。法身不施功,言之即啰嗦。
  普愿法界众生言下见性成佛。时韦史君与官僚道俗闻师所说,无不省悟。一时作礼,皆叹善哉,何期岭南有祖师出世。
  性德净土第四
  次日,韦剌史为师设大会斋。斋讫,剌史请师升座,同参官僚士庶肃容再拜。问曰:弟子闻和尚说法,实不可思议。今有少疑,愿大慈悲,特为解说。师曰:有疑即问,吾当为说。韦公曰:弟子闻达磨初化梁武帝,帝云朕一生造寺供僧布施设斋有何功德。达磨言实无功德。弟子未达此理,愿和尚为说。
  师曰:实无功德,勿疑先祖之言。武帝心邪,不知正法。不除四相,岂识功德。造寺供养布施设斋,只名求福,不可将福作为功德。若住着所修之福,终将福尽。若不住福,福即是德,如来法身随一切境缘而现,当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而为说法。言下顿见本性,自性本具之殊妙功德,不求自得。若住于相,释迦世尊现前亦不可得。
  师又曰:见性是功,无相是德。性德本具,归无所得。内心谦下近功,外行于礼显德。念念利他是功,当下离念即德。只管付出是功,不思回报是德。识自本心是功,应用无染是德。念念无相是功,心行平直是德。善自调心是功,除却身相是德。知苦乐法是功,慈悲喜舍是德。四摄六度是功,自觉觉他是德。若修功德之人,常行恭敬,不轻一人,人人是师,心镜自明。邪来自心正照,正来照自心邪。处处谦下卑让,功德不修自得。我是他非不断,所修功德全没。布施供养无求,才是真实福德。若觅功德法身,依此行持即得。武帝不识真理,非我祖师所言差也。
  又问:弟子常见僧俗念阿弥陀佛,愿生西方。请和尚说,得生彼否,愿为破疑。
  师言:使君善听,慧能与说。世尊在舍卫城中,不请自说,阿弥陀经。智者闻法,一念相印,自识本心。迷人不解,妄执佛号,岂能往生耶。
  佛说此难信之法,缘于理上难明。若论极乐,原是汝心。能过十万亿佛土,唯是汝心。若至一心不乱,本佛真面自现,随其心愿,往生佛国无难。经文分明言之,若要得生彼国,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善根者,修一切善法无我也。福德者,行持金刚般若经也。因缘者,理上悟解,信愿行修持无有间断,顿于一事一境,一打一喝,一词一句,令汝妄想执着顿除也。若离于相,西方就在眼前。若不除相,佛国甚为遥远。
  说近为其上智,说远为其下根。人智虽有上下,然法却无两般。迷悟有殊,见有迟疾。是故佛言,随其心净即佛土净。愚人不了自性,不识净土是心,念破喉舌无益。使君心地但无不善,西方去此不远。若怀十恶八邪,念佛往生难办。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七日内定得一心不乱。此法殊胜无比,汝当一心智慧,悟解此法,念而无念,临命终时,自得亲见弥陀说法,顿达彼岸。若不信此法,实是错过因缘。信解此法,即知佛言无虚,自能行持般若,弃恶向善,一念觉悟,三世罪业一时顿消,往生极乐,只在此觉悟之刹那间。若听信邪师说法,妄执带业往生,一边囗念佛号,一边心邪造恶,心存侥幸,妄想死后也能享受极乐,错解此法,定入地狱,受苦无间。学人当深入经藏,广学多闻,自悟自解。若不悟解,当觅善知识指示自心彼岸。
  慧能与诸人示西方于刹那间,目前便现,各愿见否。众皆顶礼云:愿和尚慈悲,普令得见。
  师言:大众须于言下自观。行止色身是城,眼耳鼻舌是门。外有五门,内有意门。心是云雨,性是空王。心生性不生,心灭性不灭。性即本心,无有去来。生老病死,善恶美丑,贫富贵贱,见闻觉知与之了不相关。性王极乐,言语道断。然又真空妙有,造恶受罪,修善得福,福尽终苦,无有指盼。知苦乐法,是名回头是岸。改恶向善,不住福德,一心向佛,自识本心,原知自心即是彼岸。迷人总执人法,入于断见常见,终是沉沦苦海之此岸。觉者远离妄想执着,慈悲喜舍,即是常住离苦得乐之彼岸。佛向自性中作,莫向身外求见。自心迷即是众生,性本觉即是佛。慈悲即观音,喜舍名势至。无相乃释迦,无念本弥陀,无住即本心。人我如须弥,邪心是海水。烦恼似波浪,毒害是恶龙。虚伪是鬼神,尘劳是鱼鳖。贪嗔入地狱,愚痴即畜生。除人我,须弥倒。无邪心,海水竭。烦恼无,波浪灭。毒害除,鱼龙绝。自性本觉,自照六门清净,自破三界火宅。内外明彻,不异西方。不作此修,如何到达彼岸。
  大众闻说,发明心地,悉皆礼拜,俱叹善哉。唯言:普愿法界众生,闻者一时悟解。师言:善知识,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在家能行,如东方人心善,在寺不修,如西方人心恶。但识本心清净,即是自性西方。
  韦公又问:在家如何修行,愿为教授。师言:吾予大众一偈,但依此修,常与吾同处无别。若不依此修,剃发出家,于道何益。偈曰:
  心正何劳持戒,无邪此即彼岸。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
  让则尊卑和睦,忍则众恶无喧。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
  改过必生智慧,掩饰己短非贤。日用常行饶益,成道非由施钱。
  菩提只向心觅,何劳向外求玄。若能如是行持,上座下座即禅。
  善巧钻木出火,泥中生莲无染。与佛心心相印,西方就在目前。
  师复曰:善知识,总须依偈修行,见取自性,直成佛道。法不可说,唯自亲尝,离于言诠。众人且散,吾归曹溪,众若有疑,却来相问。时刺史官僚,在会善男信女,各得悟解,信受奉行。
  禅定智慧第五
  一日,众弟子问师:祖曰上座下座即禅。我等愚痴,不解禅定,心中狂乱。请祖开示方便,如何是入禅门之方便。
  师示众云:善知识,我此法门,实无有门。犹如大海,随处可入。只因汝等不识佛智大海。维摩经云:欲得佛身,断一切众生病者,当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然菩提心者,惟信解佛说一句乃至四句偈,理上顿悟,真实不虚,刹那发心,誓愿不退。是故华严经云,初发心便成正觉。答众所问,禅定智慧,皆以修学菩提心为要。
  菩提心者,乃是一切众生之本心自性也。若欲见性成于佛道,当与佛之慈悲喜舍四无量心相应,即是发菩提心。若无菩提心,修学一切法门,徒生外道邪见,无有毫益。如何发菩提心,且听慧能事由。
  慧能之父,左官新州,廉洁奉公,乐善好施,爱民如子,不染一尘。不料被奸臣所害,降为百姓。父因愤慨,突发疾病而去,时我年方三岁。孤儿寡母,移至南海,相依为命,其时家中,一贫如洗。全赖慈母为人作嫁衣针线,得些食物赏钱维系生计。左邻右舍不时可怜,亦布施衣食救济。待我七岁,便随邻友上山打柴家用。
  十一岁起,日常上山打柴,于街叫卖。途遇纨绔子弟,必遭欺负殴打,遍体鳞伤。母每见之,心如刀绞,泪流满面。一日,遇二行脚僧,威仪端严,见之心生欢喜,吾以柴钱供养。僧令吾常念“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观世音菩萨”圣号。闻此圣号,吾即信解,常于山中,独坐岩石,凝望天空,思人生是苦,犹如小草,似苦菜花,如何方能长成经历风雨的大树,再思索报答母恩和他人滴水救济之恩。发愿令世间无苦,更令世间无不平之事。如此思维,常入于定,悲欣交集,不知其时。不几时日,顿与观世音菩萨慈悲心相印,人法顿除,心花怒放,智慧涌现,观世音菩萨之无相威德庄严,绽现眼前。自此世出世间法,理上无不通达。是故,知母报恩,观世间一切苦难,知苦乐法,是发菩提心之殊胜因缘。
  理上顿悟,世间之四禅八定,一念顿超。若能如是,一切经论,闻即悟解,行住坐卧,皆是出世之禅。是故佛说,大地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但因妄想执着不能证得。
  然众迷人,于相上求,以音声求,于神通异见中求。终日修禅,仍处妄想尘劳。吾今为汝等说戒定慧,精进修学,缘具顿悟,即识真禅。汝等谛听:
  无始以来,六道众生,颠倒妄想,轮回受苦,无有了期。佛兴大慈悲,施设各种言教方便,度一切有情,出离无边苦海。一切法门,皆是破除众生之妄想执着,令其自见本性。众生迷惑,犹如黑暗中行,须假灯光,循识路牌,目标方能达到。佛说三藏十二部经,即路牌也。灯光者,即戒定慧也。若无灯光,路牌空设。是故修学,皆以戒定慧为其始终。燃灯无罩,则经不住风雨,是故修学,以戒为师。若无灯台,光无着处,是故修学,一心向佛,唯依佛说,是为定根。若无明眼,燃灯终无用处,是故修学,以悟解为本,是为慧根。若无悟解,皆是盲人,是故佛说五眼。从世间法觉,悟解佛说无常无我,知苦断集乐法,善识众生根性,众生平等,是为具足慧眼。
  戒定慧俱,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直心,离一切相,即是禅定智慧,亦名三昧。若于境缘不能离相,即不名三昧。若能时时以般若觉照,随缘应用,即是无量百千三昧,亦谓无量法门。若以名命之,可为诵经三昧,讲经三昧,说法三昧,行路三昧,担水三昧,劈柴三昧,吃饭三昧,饮茶三昧,止语三昧,不动三昧,念佛三昧,一行三昧,般舟三昧,棒打三昧,首楞严三昧,狮子吼三昧,修学如是无量三昧,总持名为金刚三昧,亦名为禅。是诸三昧,上合十方诸佛本妙觉心,与佛如来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众生本心,与诸众生同一悲仰。若能如是,名为位等成佛,无魔不降,无障不除,无众不摄。如同射箭纯熟,矢发的中。再如习琴纯熟,音声美妙绝伦。是名不可思议。
  然被世法所迷之人,总不能悟解此最上佛乘,皆因妄心散乱,执着境缘,定慧根力不足,不能与佛菩萨的慈悲喜舍心相应。是故,修学禅定智慧,皆依解行为先,长养定慧之根力。解者,解自性与佛无二,不假修添。行者,拨众生苦,予众生乐。于解行中,离于四相,是为解行并证。若不如此修学,终不解实无有法得证菩提。缘众生颠倒,习气深重,言空执无,妄执百无所思即是。作此解者,即同无情,自障其道。善知识,道须通流,何以却滞。心不住法,道即通流。心若住法,名为系缚。须解维摩经言:不舍道法,现凡夫事,是为宴坐。若言直坐不动,啥事不干,只如舍利弗,却被维摩诘诃。
  善知识,又有人不解即心即佛,便教人看心观静,不动不起,从此置功,迷人不会,妄执于法,执成颠狂,乃至自尽,如此者甚众。皆缘不解如来真实语,不明心地,不能发菩提心,如是教授,故知大错。
  若发菩提心,即观自他平等,将心比己,处处为别人着想,不见他人过错,誓愿众生离苦得乐,广修无相布施,以此除却四相,破除贪嗔痴毒。理上顿悟,即能于事,般若常照,慈悲喜舍,修普贤行,即事即佛,名观音禅。
  善知识,佛之正法无有顿渐,乃人之心性迷悟有殊。迷人渐契,悟人顿晓,所以立顿渐之假名。善知识,我此法门,应末劫根机,先立有念为修学处。念什么,念皈依三宝,念四弘愿,念佛菩萨圣号,念菩提心,念以戒为师,念三法印,念四念处,念缘起性空,念般若,念大乘了义,念三十七道品,念四摄六度,念无我利他,念人成即佛成。念念与之相印,念之行之,如同钻木,精进不懈,待得火出,自知念本无念。随缘应用,畅通无阻,生死自在。经云:能善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善知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自识无念,此乃本法之宗。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离自离,当即无相。当知一切相,皆是无明影相,谓为破一分无明证一分法身。是故本法,以无相为体。于无念无相,通达无碍,自识法本无生,一法不立,即是无住,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故本法,以无住为本。众多学人,错解无念为宗,于百物不思,善恶不辨,犹如枯木,是为大错。若不识本法,自迷不见,更误他人,又谤佛谤法,果报自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