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统一民调2017:中华诗词——人类文化的瑰宝奇珍(下)(影珠诗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8:33:44
周笃文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11年06月28日   第 07 版)
中华诗词,为人类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穿越万古时空而依旧光辉不减。其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具有诗艺之特美。这包括形式和内容两部分。
从形式上讲,其乐感美、骈俪美与错综美,真能把汉语言文字声情意象之美发挥到出神入化的地步。我国的古诗,特别是词,原来都是配乐的。其用字下语必须符合曲度要求,才能圆适动人。后来虽乐谱失传,但在择字行腔上仍要讲究抑扬抗坠与韵脚的回环,用以造成珠走玉盘、八音畅协的艺术效果。如白居易《琵琶行》与李清照的《声声慢》,读来声情相发,一片宫商。错综,是指情景、句式之多样统一的转换变化。它能加强作品的表现力。长短句比诗更具有优势,可以在一调之内长短互节,数句之间奇偶相生,而使读者为之倾倒。如严仁的《醉桃源》:“拍堤春水蘸垂柳,水流花片香。弄花噆柳小鸳鸯,一双随一双。帘半卷,露新妆,春衫是柳黄。倚栏看去背斜阳,风流暗断肠。”况蕙风云:“描写芳春景物,极娟妍鲜翠之致。微特如画而已。正恐刺绣妙手,未必能到。”
从修辞学角度讲,汉字作为以形见义的特殊文字,它充满感情信息并保有与生活的暗喻关系,这是任何拼音文字不可比的。它按骈偶原则加以组合(如律诗)便能大增美感。如司马相如所说:“合綦组以成文,列锦绣而为质。一经一纬,一宫一商。”就能造成万花生春,五光炫目的艺术效果。比如读到“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佳人拾翠春相问,仙侣同舟晚更移”(杜甫《秋兴》)之句,你能不为之神驰目醉吗?
从内容和意境上讲:诗词在抒情状物言志方面,更有优势。因为它能用最精练的语言塑造出最有深度、广度与艺术魅力的意象。如屈原的《哀郢》以“鸟飞返故乡兮,狐死必首丘。信非吾罪而见逐兮,何一日而忘之”来描述家国情结,堪称哀恸千古。曹孟德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与“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刻画其纡谋国政的壮怀烈抱,又是何其动人。常建的《塞下曲》用“天涯尽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以赞美汉朝和亲政策带来西域的和平幸福,更是何等光昌壮丽。李白的《庐山谣》“登高壮游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用散点透视将庐山的万千气象与作者的俊逸超伟之精神融汇一体表现了出来,使人读之有神观飞越之快。它如乔吉的《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悬雪练寒。水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曲家声口,真是想落天外的神来之笔,令人为之拍案叫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