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民调 统一:第5章 乐观圆融地面对生活(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23:24:02
>>学会减压

  中国自古以来以“和”为贵。和,是天下人通行的准则。

  汉初,年幼的皇帝不懂事,被吕氏家族挟持,整个刘家天下受到了威胁。左丞相陈平为此很是忧愁,他尽管谋略万千,但找不出一个合适的方法来挽救刘家天下。

  一天,正当他在沉思时,陆贾前来拜见,见他面带忧色,神情专注,就问是他什么事,陈平告诉他说担心吕氏家族及幼主,但找不出什么办法。

  陆贾对他说,在天下安定的时候,丞相发挥重要作用,在天下危难的时候,将军发生重要的作用。如果将军与丞相能合作团结起来,那么就会获得民心。此时,即使天下发生什么大变动,权力也不会分散。如果你能与太尉周勃关系搞好,合作起来,还有什么不能办成的呢?

  陈平听了,心头一亮,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路子,于是就采纳了他的意见。在周勃生日时,他送了五百两黄金作为礼物,并且准备了各种菜肴。周勃见了,自然很是高兴。待陈平生日时,也予以同样地回报。一来一往,两人建立了较深的友谊,关系亲密起来。

  吕氏死后,陈平和周勃会同刘氏宗室,齐心协力铲除吕氏家族,树立代王刘恒为帝。汉文帝即位后,陈平又与周勃合作,一为左丞相,一为右丞相,为汉朝江山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你敬别人一尺,人家就会敬你一丈。

  清朝初年,安徽桐城出了许多人才。有历任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张廷玉大学士,还有他的父亲,康熙时的文华殿大学士张英。张家非常和睦,从不争吵,人丁兴旺,备受朝廷器重。

  张家对邻里也非常友善,在当地有一个“三尺巷”的故事,说的就是他和邻居家和善相处的事。张英家的邻居姓叶,也是一位较大的官员。这一年叶家要翻造新房,在重新打院墙桩基时,把他们家的墙基向张家这边移了三尺。

  张英的夫人听家人说邻家强占她家地基,便去实地察看,邻家果真是向自己家这边移进了三尺,张夫人很生气,就写了一封信,派人到北京,向在朝中任大学士(相当宰相)的丈夫张英报告此事,要丈夫出面解决。张英见家里来人,一问是与邻居争地界的事。就写了一封回信,让家人带回交给夫人。夫人拆开信,只见是一首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张夫人看完大失所望。回信不但不想办法争回三尺墙基地,反而要让。心里难免生气,但后来一想,丈夫有道理。自己丈夫的官比邻居大,如果要这三尺基地,难免被人家认为以势压人。再说,自家的院子也很大,少了三尺也无大碍。更重要的是邻里之间要和睦,常言道:远亲不如近邻。就同意了丈夫的劝导不再提这件事,把墙基后退三尺。

  俗话说:和气致祥。在一个家是如此,在一个单位和一个社会更是如此。如何保持和气呢?古人指出“长傲”、“多言”是破坏和气的两大因素,更是历代战争和残杀的原因,而要做成熟的人就应该谦虚而少语。

  “和气”是团结的基础,也是生财的基础,现代人更讲究一团和气。

  当你和上司、同事或其他人有了冲突的时候,最好进行面对面交谈。面对面交谈应该心平气和地进行,要与对方保持一种和睦的关系。

  在与别人谈话时,要考虑别人的意见,但不要立即表示赞同。给自己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好像你是被老板或同事提出的建议说服的。这样使你看起来更谨慎,而且考虑得更周到。如果可能的话,表明你的忧虑。即使你表明了你的不同意见,你也要给同僚和上司以进一步说明他们的想法的机会。另外,要事先弄清楚别人的观点。

  当你意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冲突已经严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时,应该假设有这样一种情况,即所有的人都在看着你所要作出的决定,你一定要慎重而准确地处理好这件事。这样的话你就不会轻易犯下错误。

  正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社会中,“和”都是成功不可缺少的。

  >>智者守愚

  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一生中,皓首穷经,从世态炎凉和官场丑恶中总结出了一句至理名言——难得糊涂。

  中国古代的道家和儒家都主张“大智若愚”,而且要“守愚”。孔子的弟子颜回会“守愚”,深得其师的喜爱。他表面上唯唯诺诺、迷迷糊糊,其实他在用心功,所以课后他总能把先生的教导清楚而有条理地讲出来,可见若愚并非真愚。大智若愚的人给人的印象是:虚怀若谷、宽厚敦和、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其实在“若愚”的背后,隐含的是真正的大智慧、大聪明。

  孔子年轻气盛之时,曾受教于老子。老子对孔子说:“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即善于做生意的商人,总是隐藏其宝货,不叫人轻易看见;君子之人,品德高尚,容貌却显得愚笨拙劣。

  因此,老子警告世人:“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代者无功,自夸者不长。”

  老子是第一个推崇“愚”的含义的人——宽容、简朴、知足的最高理想。

  这种处世态度包括了愚者的智慧、隐者的利益、柔弱者的力量和真正熟识世故者的简朴。这种境界的达到,往往是一个高尚的智者在人生的迷恋中幡然悔悟后得来的。

  即使在儒家思想中,没有任何东西比炫耀、漂亮、有意显示更遭批评的了。

  金熙宗时期,石琚任邢台县令时,官场腐败、贪污成风,独石琚洁身自好,还常告诫别人不要见利忘义。

  石琚曾经面对邢台守吏规劝说:“一个人到了见利不见害的地步,他就要大祸临头了。你敛财无度,不计利害,你自以为计,在我看来却是愚蠢至极。回头是岸,我实不忍见到你东窗事发的那一天。”

  邢台守吏拒不认错,私下竟反咬一口,向朝廷上书诬陷他贪赃枉法。结果,邢台守吏终因贪污受到严惩,其他违法官吏也一一治罪,石琚因清廉无私,虽多受诬陷却平安无事。

  石琚官职屡屡升迁,有人便私下向他讨教升官的秘诀,石琚总是笑一笑说:“我不想升迁,凡事凭良心无私,这个人人都能做到,只是他们不屑做罢了。人们过分相信智慧之说,却轻视不用智慧的功效,这就是所谓的偏见吧。”

  金世宗时,任命石琚为参知政事,万不想石琚却百般推辞,金世宗十分惊异,私下对他说:“如此高位,人人朝思暮想,你却不思谢恩,这是何故?”

  石琚以才德不堪作答,金世宗仍不改初衷。石琚的亲朋好友力劝石琚道:“这是天下的喜事,只有傻瓜才会避之再三。你一生聪明过人,怎会这样愚钝呢?万一惹恼了皇上,我们家族都要受到牵连,天下人更会笑你不识好歹。”

  石琚长叹说:“俗话说,身不由己,看来我是不能坚持己见了。”

  石琚无奈地接受了朝廷的任命,私下却对妻子忧虑地说:“树大招风,位高多难,我是担心无妄之灾啊。”

  他的妻子不以为然,说道:“你不贪不占,正义无私,皇上又宠信于你,你还怕什么呢?”

  石琚苦笑道:“身处高位,便是众矢之的,无端被害者比比皆是,岂是有罪与无罪那么简单?再说皇上的宠信也是多变的,看不透这一点,就是不智啊。”

  石琚在任太子少师之时,他曾奏请皇上让太子熟习政事,嫉恨他的人便就此事攻击他别有用心,想借此赢取太子的恩宠。金世宗听来十分生气,后细心观察,才认定石琚不是这样的人。

  金世宗把别人诬陷他的话对石琚说了,石琚所受的震撼十分强烈,他趁此坚辞太子少师之位,再不敢轻易进言。大定十八年,石琚升任右丞相,位极人臣,前来贺喜的人络绎不绝。石琚表面上虚与委蛇,私下却决心辞官归居。他开导不解的家人故旧说:“我一生勤勉,所幸得此高位,这都是皇上的恩典,心愿已足。人生在世,祸在当止不止,贪心恋栈。”

  他一次又一次地上书辞官,金世宗见挽留不住,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世人对此事议论纷纷,金世宗却感叹说:“石琚大智若愚,这样的人才天下再无二人了,凡夫俗子怎知他的心意呢?”

  装“糊涂”有时候也是一种无奈之举,特别是当弱者面对强大的敌人时,装糊涂就成为一种重要的智慧了。

  1864年,在日本的德川幕府时代。西方列强瓜分了中国之后,又对日本虎视眈眈,他们用武力要挟日本签订割让日本彦岛的条约。日本方面派高杉普作为谈判代表。高杉普作曾到过中国,亲眼见到中国国土被列强割据的惨状。为了国家的安危,他尽自己的能力与列强在谈判桌上周旋。在签字仪式上,他滔滔不绝地说:“我日本国,自从天照大神以来,就……”把日本的历史一一述说出来。历史文字一般高深难懂,假若再译成其他语言,则更要费时费力。因为高杉普作的这一做法,使翻译大为头痛,很多地方不知如何用英语表达。而西方列强代表听得更是云山雾罩。谈判最终无法分出谁胜谁负,据说签字之事也就不了了之,日本国土得以保全。

  一个人应该有远大的志向,你看伟人从来都是志向远大而豪爽的。与他人交谈,尤其谈论的主题令人不快时,你最好不要过于注重一些不必要的细节,即使是需要注意的一些事情也应该随意一点,因为把谈话变成琐碎的询问总是不好的。在与人交往的时候,需要的是彬彬有礼和高贵的宽宏大量,因为这是一种高雅的风度。善于支配他人的一大要诀就在于对事情表现出漠不关心。学会忽视发生在好友、熟人,特别是对手中的大多数事情,因为过分的谨小慎微是令人不快的。

  每个人都有缺陷,对于别人的缺点,我们有时候需要“糊涂”一点。这种对人们缺点的“糊涂”,是一种难得的糊涂。有时候“糊涂”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音符,“糊涂”是为人处世时刻都用得上的。

  这里所说的“糊涂”,是指在待人接物时,装装糊涂,讲点艺术。

  苏轼在《贺欧阳少师致任启》中说:“力辞于未及之年,退托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对于那些不情愿去做的事,可以以智回避。有大勇,却装出怯懦的样子,聪敏,装出很愚拙的样子,如此可以保全自己的人格,同时也可不做随波逐流之事。真正的大智大勇者未必要大肆张扬,徒有其表,而要看其实力。李贽也有类似的观点:“盖众川合流,务欲以成其大;土石并砌,务以实其坚。是故大智若愚焉耳。”百川合流,而成其大;土石并砌,以实其坚,这才是大智若愚。

  人们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并不是笔直平坦的,它是由许多曲折和迂回铸成的。聪明的人在不能直达成功彼岸的时候,就会采取迂回前进的办法,不断克服困难,最终走向成功。当我们面临困难,面对无奈和尴尬时,不妨学糊涂一些,只有这样,成功才会最终属于你。

  >>梦想铸就成功

  记得有一位哲人说过:“梦想是一个人心中的太阳,它可以照亮生活中的每—步路。”

  我们心灵能够到达之处,直接与我们个人梦想的大小相关,它也与我们对是否能够实现梦想的信念强弱有关。所以,你要有远大的梦想,帮助你自我成长,也帮助你周围的人成长;要有远大的梦想,来启发和改善你自己与其他人的生活;要用远大的梦想来证明,这种启发及自由民主的梦想方式,一定可以改变世界的纷争。

  一个具有崇高生活目的和思想目标的人,比一个根本没有目标的人更有作为。苏格兰有句谚语说:“扯住穿金制长袍的人,或许可以得到一只金袖子。”那些志存高远的人,所取得的成就必定远远高于起点。即使你的目标没有完全实现,你为之付出的努力本身也会让你受益终身。

  梦想是衡量个性和能力的最佳标尺。就算一个人只停留在梦想表层,根本不去努力实现它,也比没有梦想的家伙强上百倍。

  梦想越高,人生就越丰富,达成的成就就越卓越。梦想越低,人生的可塑性越差。也就是惯常说的:“期望值越高,达成期望的可能性越大。”

  一开始心中就怀有最终目标,意味着一开始就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的。它意味着你知道自己要去哪里,这样你就比较清楚你现在在哪里,你迈出的每一步总是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

  不要阻止你的梦想,信仰并鼓励你的憧憬,发扬你的梦想,努力去实现它,这种使我们向上面展望,向高处攀登的能力,是与生俱有的。它是指示我们走上至善之路的“指南针”。

  一个人愈能实现他的梦想,那么,他的能力也会不断提高,并变得越来越有效能。一个人的梦想的实现,往往可以感应起一串新的梦想的努力。就在人类化梦想为事实的能力中,寻见了世界的种种希望。

  美国著名探险家约翰·戈达德15岁的时候拟了个题为《一生的志愿》的表格,表上列出:到尼罗河、亚马孙河和刚果河探险;登上珠穆朗玛峰、乞力马扎罗山和麦特荷恩山;驾驭大象、骆驼、鸵鸟和野马;探访马可·波罗和亚历山大一世走过的路;主演一部像《人猿泰山》那样的电影;驾驶飞行器起飞降落;读完莎士比亚、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谱一部乐谱;写一本书;游览全世界的每一个国家;结婚生孩子;参观月球……

  他把每一项编了号,共有127个目标。

  16岁那年,他和父亲到佐治亚州的奥克费诺基大沼泽和佛罗里达州的埃弗洛莱兹探险。

  他按计划逐个实现了自己的目标,49岁时,他完成了127个目标中的106个。

  马可尼发明无线电,是梦想的实现。这个惊人梦想的实现,使得航行在惊涛骇浪中的船只一旦遭受到灾祸,便可利用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由此拯救人的生命。

  电报在没有被发明之前,也被认为是人类的梦想,但莫尔斯竟使这梦想得以实现了。  斯蒂芬孙原先是一个贫穷的矿工,但他制造火车机车的梦想也变成了现实,使人类的交通工具大为改观,人类的运输能力也得以空前地提高。                                                           第5章 乐观圆融地面对生活(3)横跨大西洋的无线电报是费尔特梦想的实现,这使得美欧大陆能够密切联络。

  梦想一旦提升起来,个性就会随之拔高,对自我的意识就变得强烈。确定了目标,缩短与目标之间的距离就有迹可循,就可以一步步地趋近梦想了。

  人只有具有了这些梦想,才可能有远大的希望,才会激发人们内在的智能,增强人们的努力,以求得光明的前途。

  对世界最有贡献、最有价值的人,就是那些目光远大,且有先见之明的梦想者。他们能运用智力和知识,来为人类造福,把那些自光短浅、深受束缚和陷于迷信的人解救出来。有先见之明的梦想者,把常人看来做不到的事情,一一变为现实。凡是成功者都做过梦想者。不论工业界的巨头、商业界的领袖,都是具有伟大的梦想、并持以坚定的信心、付出努力奋斗的人。如果你想成功,首先请画好自己的“梦想花园”。

  >>没有什么比自信更重要

  美国哲学家罗尔斯曾说过:所谓自信,就是我们能从自己的内心找到一种支持的力量,足以面对生或死所给我们的种种打击,而且还能善加控制。凡是能找到这种力量,因而无论是生或死都能制胜的人,必是非常快乐的!

  成功者与失败者之间的差别是:成功人士始终用最积极的思考、最乐观的精神和最辉煌的经验支配和控制自己的人生。一般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你却肯向它挑战,这就是成功之路了。信念和想像力的强弱是阻止人们内心无限发展的惟一限定。

  有一次,一个士兵骑马给拿破仑送信,由于马跑得速度太快,在到达目的地之前猛跌了一跤,那马就此一命呜呼。拿破仑接到了信后,立刻写封回信,交给那个士兵,吩咐士兵骑自己的马,快速把回信送去。

  那个士兵看到那匹强壮的骏马身上装饰无比华丽,便对拿破仑说:“不,将军,我这一个普通的士兵,实在不配骑这匹华美强壮的骏马。”

  拿破仑回答道:“世上没有一样东西,是法兰西士兵所不配享有的。”

  日常生活中,一个人只要有自信,那么他就能成为他希望成为的人。

  心理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他们从一班大学生中挑出一个最愚笨、最不招人喜爱的姑娘,要求她的同学改变已往对她的看法,大家也真的打心眼里认定她是位漂亮聪慧的姑娘。不到一年,这位姑娘便奇迹般地出落得漂亮起来,气质也同以前判若两人。她对人们说,她获得了新生。确实,她并没有变成另外一个人,然而在她身上却展现出每一个人都蕴藏的美,这种美只有建立在强烈的自信心上,才会展现出来。

  自信是一种天赋,天下没有一种力量可以和它相提并论。一颗小小的信心可以移动巨大的山峰。所以有信心的人,没有所谓不可能的。

  几乎每个人都曾一度丧失信心,但如果他有智慧,便能找回信心。童年时凭着自信心,驾一叶扁舟航行大海,常会被人生的大风浪弄翻船只。所以传统的信心还是不够。

  假使我们有勇气继续前进,对于我们看不到的地方就只有凭信心了。我们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还可以找到一个更坚定、更崇高的信心。

  自信的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希尔认为一个人是否成功,关键就看他的态度。

  有些人总喜欢说,他们现在的境况是别人造成的。环境决定了他们的人生位置。但是,我们的境况不是周围环境造成的。说到底,如何看待人生,由我们自己决定。纳粹德国集中营的一位幸存者维克托·弗兰克尔说过:“在任何特定的环境中,人们还有一种最后的自由,就是选择自己的态度。”

  一般人都认为不可能的事,你却肯向它挑战,这就是成功之路了。然而这是需要信心的,信心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产生的。因此,想要成功的人,就应该不断地去努力培养信心。

  没有自信,人们便失去成功的可能。自信是人生价值的自我实现,是对自我能力的坚定信赖。失去自信,是心灵的自杀,它像一根潮湿的火柴,永远也不能点燃成功的火焰。许多人的失败不是在于他们不能成功,而是因为他们不敢争取,或不敢不断地争取。而自信则是成功的基石,它能使人强大。

  自信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们的人生,我们怎样对待生活,生活就怎样对待我们;我们怎样对待别人,别人就怎样对侍我们;我们在一项任务刚开始时的态度决定了最后有多大的成功,这比任何其他因素都重要;人们在任何重要组织中地位越高,就越能达到最佳的态度。

  人的地位有多高,成就有多大,取决于支配他的思想。消极思维的结果,最容易形成被消极环境束缚的人。成功之路是信念与行动之路。

  信心就存在于你的体内,是与生俱来的。只是现在我们陷于一种复杂混乱的状态,把运用信心认为是一种冒险,所以不敢尝试而已。

  我们需要生活的动力来征服心头的纷扰、折磨、缺陷。我们本来很软弱,所以需要力量来支持。信心能使我们更坚强。

  自信能最大限度地影响我们的生活、事业以及一切,并能让你成大事。脱颖而出者,是一个才华横溢、能力超群之士,那么你肯定会尽情发挥你自以为长的天赋,最终,你必将成为一名成大事者。

  坚强的自信,便是伟大成功的源泉。不论才干大小、天资高低,成功都取决于坚定的自信心。相信能做成的事,一定能够成功。反之,不相信能做成的事,那就决不会成功。

  笑能给人增添信心,这是多数人所经常体验到的。放声地笑,表明了“我有信心,我是一定能行的”。但要记住,培养起自己对事业的必胜信念,并非意味着成功便唾手可得。自信不是空洞的信念,它是以学识、修养、勤奋为基础的,缺乏自信则是以无知为前提的。前者令人肃敬,后者受人嘲讽。

  俄国大文豪托尔斯泰,有一次对另一位文学家高尔基说过,人不能拒绝最基本的信心,并对之加以重视。因为信心会影响自己的心灵,刺激积极的冲动,使自己最崇高的天性不遭受可悲的伤害。那些喜欢疑虑嘲讽的人,他们的心灵一定有毛病。

  自信与骄傲仅仅一步之遥,骄傲是盲目的,自信是清醒的;骄傲更多的是留恋于已有的,自信则主要关注未来。

  皮鲁克斯曾说过:“早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把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许多人本来可以做大事、立大业的,但实际上竟做着小事,过着平庸的生活,原因就在于他们自暴自弃,他们不怀有远大的理想,不具有坚定的自信。

  与金钱、势力、出身、亲友相比,自信是个更有力量的东西,是人们从事任何事业的可靠的资本。自信能排除各种障碍、克服种种困难,能使事业获得完满的成功。

  有的人最初对自己有一个恰当的估计,自信能够处处胜利,但是一经挫折,他们却半途而废,而是因为自信心不坚定的缘故。所以,光有自信心还不够,更须使自信心变得坚定,那么即使遇到挫折,也能不屈不挠,向前进取,决不会因为一遇困难就退缩。

  假使我们能把握住自己认为最崇高的信心,而且追随那深沉的信心,那么即使我们寄身于丑恶的环境中,信心仍能支持我们。

  >>活在现在

  专注就是把意识集中在某个特定的yu望上的行为,并要一直坚持到已经找出实现这个yu望的方法,而且成功地将之付诸实际行动为止。你可能还意识不到专注的力量,但它的力量却是无穷的。

  大部分的人都没有活在“今天”,不是活在“从前”,就是活在“以后”。人生有许多宝贵的时刻都溜走了,因为我们的心都被过去和未来占满了。

  你如果想要成功,切记,现在,而且只有现在——你拥有的只是现在。

  活在现在非常重要,因为只有此时才是你真正拥有的。除了此时此刻,你别无选择。活在现在,就是要承认你尝不到过去或未来的时刻。

  曾经有位多愁善感的女孩,给一位老师写过这样一封信:“我白天要上班,晚上要上夜大自考班,整天好像是紧张充实,又像是浑浑噩噩,我没有时间去看清晨的日出和彩霞、晚上与星星谈心、驻足于草坪花丛听花草儿生长的声音,我幻想着有一天我能放下这一切的俗务,到海南到西双版纳到夏威夷去度假,那时我该有多快乐……”

  在给女孩回信时,那位老师这样说道:“你的幻想是很美丽的,足以让世上的大多数人动心,但也许它实现的机会很小。其实要享受生活、要快乐并不需要那么多的附加条件,你现在完全可以做得到。你虽然很忙碌,但完全有时间有条件满足你与太阳、星星、花草的约会,不要把这些享受留待明天。只要你今天有享受的心情,你就完全能做到,明天会有明天的不如意和制约条件,是靠不住的,甚至你还会懊恼今天没有好好享受年轻的心情与生活呢。快乐、放松与享受生活不需要太多的条件与借口,最需要的只是一种平静看待今天的心态,给自己今天的快乐,另外一个时间会有另外一种快乐,错过了今天,你也就错过了今天的快乐。而且不只是休闲娱乐中有快乐,工作、学习中也有快乐,它随处躲藏,需要你用心灵去体会。”

  大部分的人很少关注眼前的时刻,他们错失了生活的许多机会。我们每一个人都做得到,并且可以从中得到好处。不论工作或休闲,创意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活在现在,专注于手里的差事。

  要掌握此刻,你首先必须学会一次只做一件事,而不要同时做两件事或三件事。手里做着一件事,心里又想着另外一件事,这是矛盾不通的。你如果想着别的事情,就不能放手做你所选择的事。我们在成功之途遇到的问题之一,就是选定某一件事,然后一直撑到该撒手的时候为止。任何事情只要值得去做,我们就应该全心全意去做。

  回避现实几乎成为一种流行疾病。社会环境总是要求人们为将来牺牲现在。根据逻辑推理,采取这种态度就意味着不仅要避免目前的享受,而且要永远回避幸福——将来的那一刻一旦到来,也就成为现在,而我们到那时又必须利用那一现实为将来做准备:成功遥遥无期。

  因此,想要成为一个人,就要抓住机会,把握好现在,不要陷入昨天的回忆,也不能流于对明天的幻想,人们应该记住,今天,现在才是你需要专注的目标,因为你的成功不能缺少现在。

  一个学禅的弟子问他的老师:“师父,什么是禅?”师父回答道:“禅是扫地的时候扫地,吃饭的时候吃饭,睡觉的时候睡觉。”弟子说:“师父,这太简单了。”“没错,”师父说,“可是很少有人做得到。”因为很少有人做到,所以如果你做到了,你将获得成功。

  >>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

  多少年以前,有一位著名诗人自问:“世界上有哪一个人的作为,能满足世人的所有需要和yu望?”他想了一整夜,后来他自己回答:“没有一个人做得到。”

  齐国宰相管仲重病在床时,齐桓公没一个可信赖、可商量的人,他心里觉得鲍叔牙挺有才干。问管仲的意见:“仲父,要是到了您病危不治,那时,齐国我将托付给谁呢?”

  管仲:“您想托付给谁呢?”

  桓公说:“鲍叔牙。”

  管仲说:“鲍叔牙不合适,他为人很好,也很廉洁。但他对那些不如自己的人,便不愿去接近、交往。他一旦知道谁有过错,便牢记心上,总也不能原谅人家。如果让他治国,他一定是个忠诚正直之臣,但同时,在是非曲直面前之时,他也一定会同君主对着干的,决不会婉转周旋。对下级也必定会看得很清楚、很透彻;同时,要求也会很苛刻琐碎。这样,他向上会很容易得罪君主,在下级心中也没有好印象。如果您把事物委托给他,他这方面毛病您会很快就发现的。”

  “那可以托付给谁呢?”

  管仲答:“隰朋还可以。他这个人为人,在上不想和君主闹翻,对待下级,也能容纳不同于自己、比自己差的人的言行。君主如果赶不上前代圣明帝王,他能认为这是自己没有辅佐好,别人不及他,他也能理解和体谅。”

  管仲之所以认为鲍叔牙不适合,就是因为鲍叔牙做事无论是对自己还是别人都要求尽善尽美。

  从前,有一位画家想画出一幅人人见了都喜欢的画。画毕,他拿到市场上去展出。画旁放了一支笔,并附上说明:每一位观赏者,如果认为此画有欠佳之笔,均可在画中作记号。

  晚上,画家取回了画,发现整个画面都涂满了记号——没有一笔一画不被指责。画家十分不快,对这次尝试深感失望。

  画家决定换一种方法去试试。他又摹了同样的画拿到市场上展出。可这一次,他要求每位观赏者将其最为欣赏的妙笔都标上记号。当画家再取回画时,他发现画面又涂遍了记号——且曾被指责的笔画,如今却都换上赞美的标记。

  “哦!”画家不无感慨地说道,“我现在发现一个奥秘,那就是:我们不管干什么,只要使一部分人满意就够了。”  如果一个人他不是工作做不好,而是希望做得好上加好,不是工作不认真,而是工作太认真,丁是丁,卯是卯,并且也要求人家也像他一样,他决不华而不实,并且他也要他的手下人也像他一样有能力、讲实效,他对事情的成果不是适可而止,而是要像他自己做事的态度要求做得好上加好,那么他终会被自己的这种想法所累,离成功也将会越来越远。                                                       第5章 乐观圆融地面对生活(4) >>坦然面对得失成败

  英国政治家兼诗人李顿写道:

  在青年人的辞典中,根本没有“失败”这个词!

  成就大业不是那么轻而易举的事,要付出心血和代价,所以做事要谨慎小心,不可疏忽大意,一旦失败,要能够经受住失败的考验,控制住危险和复杂的局面,尽力去维持现状,不能惊慌失措。失败者往往有这样的心理,一者由于已经处于败势,不敢拼死一搏,害怕再度失败,那就会束缚住自己的手脚,失去反败为胜的机会;再者是失败了,不服输,不冷静地分析失败的原因,急于反败为胜,结果贸然行动,反而招来更大的失败。这都是不能忍败的表现。失败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失败之后丧失了继续奋斗下去的决心和勇气。面对失败,不能气馁,要总结经险,再图胜利。

  对人生美好的东西心存感激容易理解,而对失败心存感激,却是只有大智大勇的人才能够做到的。

  爱迪生有句名言:“失败也是我需要的,它和成功一样对我有价值。”爱迪生在发明蓄电池时,就曾失败了几万次。但他每失败一次便总结出几种物质不能做蓄电池。就这样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总结、一次次排除,使他向成功的目标一步步迈进。就在他失败4万多次时,一位朋友来看他,为他的多次失败而惋惜。他却认为这是一种成功,因为他已总结出“好几千种物质是不能去做蓄电池的”。

  瓦伦达是美国一个著名的高空钢索表演者,在一次重大的表演中,不幸失足身亡。

  他的妻子在事故发生前曾对他说,这次太重要了,不能失败,绝不能失败。

  而以前每次表演时,他只想着走钢索这件事本身,而不去管这件事可能带来的一切。

  如果我们太重视所有权,那么我们对所享受的福利便会顾虑太多,就不能安然享受了;如果我们觉得青春消逝便不能生存,那么在没有过好日子以前便衰老了;如果我们认为没有健康便不能过活,那么小小的痛苦便会忧惧不已。只有懂得人家不向我欢呼,我仍能快活,才真正能体味到掌声雷动的快乐。当我们害怕之时,失败往往已经离我们不远了。

  把失败看成一次成功的实践,从失败中有所收获,这是一种成大事者所具有的最佳心态,他们最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往往会在失败的教训中获益,然后从失败中走向成功,实现最辉煌的转折。

  你要在这次失败中吸取教训,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只有愚蠢到不可救药的人才会在同一个地方被同一块石头绊倒两次,这样的人也不会从失败中把握未来,实现命运的转折。如果你失败了,应该立即反省,找出失败的根本原因,避免重蹈覆辙。

  学会坦然面对失败,有重新站起来的勇气,成功终会属于你。

  马登年轻的时候,曾经在芝加哥创办一份教导人们如何成功的杂志,当时他没有足够的资本创办这份杂志,所以他就和印刷厂建立了合伙关系。后来事实证明这是一本成功的杂志。

  然而,他却没有注意到他的成功,以及对其他出版商造成的威胁。在他不知道的情况下,一家出版商买走了他合伙人的股份,并接收了这份杂志。他离开芝加哥前往纽约,吸取了上次失败的教训后,在这里他又创办了一份杂志。

  为了要达到完全控制业务的目的,他必须激励其他只出资、但没有实权的合伙人共同努力。他同样必须谨慎地拟订他的营业计划,因为现在他只能依赖他自己的资源了。

  就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份杂志的发行量,就比以往那份杂志多了两倍多。其中一项获利来源,是他所想出来的一系列函授课程,而这一系列的函授课程,就成了个人成功学的第一笔编纂资料。

  人人都想成功,但人人都有可能遭遇失败。人在创业失败后,最重要的是做个输得起的人。

  怨天尤人并不会带来好运,相反,它会让人觉得你是个输不起的人,即使你下一次创业的好运来临,他们也不伸出扶助之手。因此,失败后仍要保持风度,卧薪尝胆,以图再次创业的成功。

  成功和失败是可以相互转换的。取得了胜利,要善于保持,要忍受住由于胜利带来的喜悦,不能失去冷静,否则恃成而骄,失败也会接踵而至。

  凡是胜利者,必定是经过千辛万苦才最终成功。取得成功不容易,保持它就更难。这是因为成功之后的喜悦常使人陷于骄傲自满的境地,失去冷静的头脑,不能正确地看待自己,也不能正确地看待对手。不能控制自己获得成功的喜悦,不忍成功,失败也会跟着来了。

  有时候,我们碰到的失败看起来是不可挽回的。其实,我们如果把目的弄明确,就会看到通向目的地的路不止一条。我们就可以换一条路试试,往往可以出奇制胜,殊途同归。

  失败是对一个人人格的试验,在一个人除了自己的生命以外,一切都已丧失的情况下,内在的力量到底还有多少?没有勇气继续奋斗的人,自认失败的人,那么他所有的能力,便会全部消失。而只有毫无畏惧、勇往直前、永不放弃人生责任的人,才会在自己的生命里有伟大的进展。

  美国著名成功学家温特·菲力说:“失败,是走上更高地位的开始。”许多人所以获得最后的胜利,只是受恩于他们的屡败屡战。对于没有遇见过大失败的人,有时反而让他不知道什么是大胜利。通常来说,失败只会给勇敢者以果断和决心。

  如果经过一番艰辛的拼搏,事业仍然成功无望,此时当事人便应进行深刻的分析,看看是主观原因的影响还是客观条件的制约,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摆脱困境。

  有些事本来是可以成功的,但当事人或是办事方法选择不妥,有如缘木求鱼终不可得;或是有利条件利用不够,有如顺风行船只用双桨不扯帆;或是主观努力尚有欠缺,有如推车上坡进二退三,以致事业或开局不利;或半途受阻,或功败垂成。此时,当事人必须找出主观原因的症结,然后对症下药,以求力挽败局。

  爱默生说:“伟大高贵人物最明显的标识,就是他坚定的意志,不管环境变化到何种地步,他的初衷与希望,仍然不会有丝毫的改变,而终至克服障碍,以达到所企望的目的。”

  要测验一个人的品格,最好是看他遇到逆境以后怎样行动。失败以后,能否激发他的更多的计谋与新的智慧?能否激发他潜在的力量?是增加了他的决断力,还是使他心灰意冷呢?

  超前思考,变不利为有利。大凡人们办事,一般都会碰到一些有利条件,也会遇见一些不利因素。此时,当事人便应超前思考,力争将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使事业增添胜算。成功的人往往把损失看得淡如云烟。他们相信相对于整体而言,损失的不过是小小的局部。他们心胸开阔、襟怀坦荡,遇到烦恼不会不能释怀,不会老是对自己埋怨和指责,知道谁都有犯错的时候,他们勇于承认错误,并宽恕自己和他人,他们只是采取行动来挽回损失。满心喜悦地做着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

  在我们的生命中,失败、内疚和悲哀有时会把我们引向绝望。但不必退缩,我们可以爬起来,重新开始。

  许多人要是没有遇到逆境,就不会发现自己真正的强项。他们若不遇到极大的挫折,不遇到对他们生命巨大的打击,就不知道怎样焕发自己内部贮藏的力量。坦然地面对失败,才能向成功迈进。

  >>学会等待

  想干一番事业,或者想办成一件事,如果时机不到,就要等待。需要有坚定的毅力,而毅力的关键在于要有一个“耐”字来把握自己的心境,耐心就是克服浮躁,使内心归结到“平静”这种境界的法宝。

  曾国藩年轻时,说话办事快言快语,不计后果。当他年龄稍长之后,便对这个坏习惯深恶痛绝,屡屡在日记中自我批判,强调这是没有耐性的行为,是缺乏修养的表现。

  随着年龄的增长,曾国藩终于把自己修炼成了“眼作三角形,常如欲睡,而绝有光”地读书看人。读书时,一本不读完,绝不换另一本来翻看,即使没有什么兴趣,也不在半途放弃;看人时,两眼紧盯,若有所思,但嘴上绝不说话,一定要等观察结束时,想好了应对之词,才慢慢开口,这时的曾国藩显然已经有了足够的耐心。

  他在日记中说:缺乏耐心的人总是不能全神贯注地做一件事情。而不能全神贯注做一件事情的根源在于实践的不多,社会经验少;同时也是因为自己的志向没有树立,决心不够坚定,缺乏毅力。

  古时人们常说,时机不成熟就隐没自己,但隐没不是把自己藏起来,根本不出现,封住自己的口,把思想与言论烂在肚子里,也不是把自己的智慧隐藏起来不发挥,而是说,时候不好,暂时退一步。这是保全自身的办法。

  如果你耐心等待,成功的机会就一定会出现在你的面前。

  李白有“铁杵磨成针”的耐心,终成一代文豪,曹雪芹一部《红楼梦》写了整整二十年,他的耐心最令人佩服。没有一种成功不需要等待。在梦想中养精蓄锐,在静寂中整装待发,等待是一种坚韧自信。在等待中,可以不断让自己成长,养精蓄锐,可以检讨自己往日的得失,为未来打好基础。日本近代有两位一流的剑客,一位是宫本武藏,另一位是柳生又寿郎。当年,柳生拜师宫本。学艺时,柳生向宫本说:“师傅,根据我的资质,要练多久才能成为一流的剑客?”宫本答道:“最少也要十年吧!”柳生说:“哇,十年太久了,假如我加倍苦练,多久可以成为一流的剑客呢?”宫本答道:“那就要二十年了。”柳生一脸疑惑,又问:“假如我晚上不睡觉,夜以继日地苦练呢?”宫本答道:“那你必死无疑,根本不可能成为一流的剑客。”柳生非常吃惊:“为什么?”宫本答道:“要当一流剑客的先决条件,就是必须永远保留一只眼睛注视自己,不断反省自己。现在,你两只眼睛都只盯着剑客的招牌,哪里还有眼睛注视自己呢?”柳生听了,满头大汗,当场开悟,终成一代名剑客。

  成功必须包含等待,没有学会等待的追求难以成功。所以,耐心对于一个人很重要,机会会在你耐心等待的时候出现在你的面前。

  >>让脸皮保持弹性

  上天给我们一张脸,而厚即在其中。有时候,“脸皮厚”也是优秀的心理素质的代名词,要求我们正确认识挫折和失败,有不折不挠的勇气。当代厚脸皮人才所创造的不凡业绩,是厚脸皮人才以其特有的本领创造了巨大的商机和价值,由此推动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辉煌。可以说,没有“厚脸皮”人才的参与,就等于没有经济商战中的重要武器,商战的竞争也就不会如此激烈残酷、扣人心弦、精彩夺目!没有“厚脸皮”人才,就没有有力的竞争;没有“厚脸皮”人才,就缺乏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先锋气概。“脸皮薄”的人,因为羞涩和畏怯,错过很多机会、很多事、很多人。

  “脸皮厚”的人则相反,他们不会对过去的失败或不快耿耿于怀;他们在前行的路上因较少顾虑而轻轻松松;他们不会忸怩作态地把自己那可怜的自尊紧抱着不放,而是想着如何尽快地融入人群,娱人娱己,快快乐乐;他们敢于表达自己的看法,及时展示自己的才华,主动尝试各种方法解决难题。他们在情感、职场、生活中,与这个世界的沟通更加畅通。

  秦国大军攻打赵都邯郸时,赵国虽然竭力抵抗,但因为在长平遭到惨败后,力量不足。赵孝成王要平原君赵胜想办法向楚国求救。平原君是赵国的相国,又是赵王的叔叔。他决心亲自上楚国去跟楚王谈判联合抗秦的事。

  平原君打算带二十名文武全才的人跟他一起去楚国。他手下有三千个门客,可是真要找文武双全的人才,却并不容易。挑来挑去,只挑中十九个人。

  他正在着急的时候,有个坐在末位的门客站了起来,自我推荐说:“我能不能来凑个数呢?”

  平原君有点惊异,说:“您叫什么名字?到我门下来有多少日子了?”

  那个门客说:“我叫毛遂,到这儿已经三年了。”

  平原君摇摇头,说:“有才能的人活在世上,就像一把锥子放在口袋里,它的尖儿很快就冒出来了。可是您来到这儿三年,我没有听说您有什么才能啊。”

  毛遂说:“这是因为我到今天才叫您看到这把锥子。要是您早点把它放在袋里,它早就戳出来了,难道光露出个尖儿就算了吗?”

  旁边十九个门客认为毛遂在说大话,都带着轻蔑的眼光笑他。可平原君倒赏识毛遂的胆量和口才,就决定让毛遂凑上二十人的数,当天辞别赵王,到楚国去了。

  平原君跟楚考烈王在朝堂上谈判合纵抗秦的事。毛遂和其他十九个门客都在台阶下等着。从早晨谈起,一直谈到中午,平原君为了说服楚王,把嘴皮都说干了,可是楚王说什么也不同意出兵抗秦。

  台阶下的门客等得实在不耐烦,可是谁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有人想起毛遂在赵国说的一番豪言壮语,就悄悄地对他说:“毛先生,看你的啦!”

  毛遂不慌不忙,拿着宝剑,上了台阶,高声嚷着说:“合纵不合纵,三言两语就可以解决了。怎么从早晨说到现在,太阳都直了,还没说停当呢?”

  楚王很不高兴,问平原君:“这是什么人?”

  平原君说:“是我的门客毛遂。”

  楚王一听是个门客,更加生气,骂毛遂道:“我跟你主人商量国家大事,轮到你来多嘴?还不赶快下去!”

  毛遂按着宝剑跨前一步,说:“你用不着仗势欺人。我主人在这里,你破口骂人算什么?”

  楚王看他身边带着剑,又听他说话那股狠劲儿,有点害怕起来,就换了和气的口吻对他说:“那您有什么高见?请说吧。”

  毛遂说:“楚国有五千多里土地,一百万兵士,原来是个称霸的大国。没有想到秦国一兴起,楚国连连打败仗,甚至堂堂的国君也当了秦国的俘虏,死在秦国。这是楚国最大的耻辱。秦国的白起,不过是个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小子,带了几万人,一战就把楚国的国都——郢都夺了去,逼得大王只好迁都。这种耻辱,就连我们赵国人都替你们害羞。想不到大王倒不想雪耻呢。老实说,今天我们主人跟大王来商量合纵抗秦,主要是为了楚国,也不是单为我们赵国啊。”

  毛遂这一番话,真像一把锥子一样,一句句戳痛楚王的心。他不由得脸红了,接连说:“说的是,说的是。”

  毛遂紧紧盯了一句:“那么合纵的事决定了吗?”

  楚王说:“决定了。”

  毛遂回过头,叫楚王的侍从马上拿鸡、狗、马的血来。他捧着铜盘子跪在楚王的跟前说:“大王是合纵的纵约长,请您先歃血。”

  楚王歃血后,平原君和毛遂也当场歃了血。楚、赵结盟以后,楚考烈王就派春申君黄歇为大将,率领八万大军,奔赴赵国。

  如果毛遂的脸皮不够厚,不敢把自己的能力展示出来,大概就不会有用武之地。

  在现实生活中,生存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想要成功,那就快乐地去学做一个“厚脸皮”的人,让脸皮保持弹性,因为“厚脸皮”的人,机会永远最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