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企业免抵退税计算:“中国乳娘村” :即将“消失”的幸福中转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16:24
公益?画报 “中国乳娘村” :即将“消失”的幸福中转站[2011-12-30]       上传人:iversonlee12@yahoo.cn 1/15
王进梅和王奇彩是婆媳俩 ,两辈人延续着“乳娘”神圣的职责。散岔村50年来养育了1300多名孤残儿童,“中国乳娘村”的称号也因此而得名。
  2/15
山西大同,一个名叫散岔村的偏僻小山村,名不见经传,却因50年来养育了1300多名孤残儿童被人们所熟知,“中国乳娘村”的称号也因此而得名。如今,村里150户人家仍养育着290多名孤残儿童,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乳娘村”这种孤残儿童农村集中寄养的方式正逐渐走向衰亡。
  3/15
据悉,大同曾经有很多乳娘村,如今数量已由建国初期的38个锐减至上世纪90年代初的5个;时至今日,庞大的“乳娘村”队伍仅剩下了散岔村这孤零零一个。不禁试问,乳娘们到底还能坚持多久,孤残儿童的未来将何去何从?(中国残疾人网站记者徐俊星报道)
  4/15
喊声“妈” 这里就是宝贝的家“村里的男人们都要种地,土豆、玉米、红薯啥的,总得有口吃的,”村委副主任、乳娘村家庭评估员王兵仁刚下地回来,得知有记者要来,早早地站在村口等着,低头拍打着裤腿上的泥土。 上午10点,正是太阳高照,出门晒太阳唠嗑的好时候,按照村里的习惯,家家户户的婆姨们、大姑娘小媳妇都三三两两地吆喝着走出门,嘻嘻哈哈地找个聚点拉家常逗闷子。可乳娘村里,除了偶尔传出的几声犬吠,显得格外的安静。“俺们村里的女人们都在家带‘党孩’咧,根本没空串门。”王兵仁边走边说,憨厚地笑着。 
  5/15
一行人首先来到离村孤残儿童管理站最近的“乳娘”吕卫平家。刚走进小院,便听到屋子里播放着欢快的儿歌,48岁的吕卫平正坐在炕上哄着三个哭闹的小娃娃。 看到有陌生人走进屋,炕上一个穿粉红小褂的“大头”女娃仿佛受了惊,撇着嘴哭得更大声了。
  6/15
三岁的党国奥是王兵仁和王奇彩领养的第三个“党孩”,是他们两口子的心头肉。“娃娃刚抱回来的时候,福利院就告诉我们孩子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唐氏综合症。”王兵仁热情地带着一行人到他家中坐坐。一进门就看见奥奥躺在小床上吃着妈妈喂的苹果,一口吃完了,他伸着小手,着急地喊:“妈妈!妈妈!” 
  7/15
2004年4月,民政部启动了“残疾孤儿手术康复明天计划”,筹集福利彩票公益金为福利机构内所具有手术适应症的孤残儿童实施手术矫治和康复。奥奥就成为了该计划的受益者,如今手术后的他体重比之前重了5斤,也不容易感冒生病了。接下来家里下一个要接受手术治疗的就是老四“琪琪”,还不到2岁的她要等到明年就可以做唇腭裂手术了。“到时候我们家娃娃就更喜人了。”王奇彩慈爱地看着趴在床上一直瞪着乌溜溜的大眼睛机灵地到处看的琪琪,眼中充满了期待。 
  8/15
对于像王兵仁这样的农村寄养家庭,他们已经竭尽全力去呵护和照顾孤残儿童,但有些问题是他们无法克服和解决的。虽然福利院已经给孩子提供集中康复的场所和器械,但由于村里需要接受康复的残疾孩子数量很多,大概80多个,因此为了能够安排康复的时间,村里将这些孩子分成几个组,每一组平均8到9个孩子,一般在上午进行康复训练,因此平均到每个孩子身上的康复时间其实一个星期也不过4、5个小时,这对于处于康复最佳时期的残疾儿童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家庭自我康复非常重要。 
  9/15
但寄养家庭又面临很多问题。首先,就是家庭康复费用问题,如今家用康复设备少则上百元,多则上千元不等,这对于靠天吃饭的农村寄养家庭来说是根本无法承受的。其次,就是康复知识少,学习能力差,大多数农村寄养家庭的家长知识水平都不高,加之他们照顾的孩子多,无法集中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康复知识,因此无法给孩子做高质量的家庭康复训练。第三,康复时间不确定且少,寄养家庭的父亲一般都从事农作,母亲一般一个人要照顾2、3个残疾孩子,因此无法科学地安排一个孩子一天足够的康复时间。
 
10/15
因此,无法弥补的家庭康复缺陷仅靠寄养家庭来解决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社会上的爱心人士可以利用闲暇时间主动做康复志愿者帮助寄养家庭来完成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工作,想必孤残儿童的康复情况一定会大有改观。 寻求帮助的“党孩”情况
  11/15
寻求帮助的“党孩”情况
  12/15
寻求帮助的“党孩”情况
  13/15
寻求帮助的“党孩”情况
  14/15
寻求帮助的“党孩”情况
  15/15
寻求帮助的“党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