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的退税率是多少:关注生命的需求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16:53:45

 

关注生命的需求

 

关注学生数学认知方面的深化和扩展,更要关注生命、关注学生的内心体验和感悟、情感和意志、个性和人格等,从人文教育人手促进学生身心的和谐发展。那么,如何构建有生命价值的数学课堂,让这些鲜活的小生命感受生命的乐趣呢?这是给我们教师的一个新的考验。我觉得首先应该关注生命的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那么,这也就忽视了生命个体的需求。需求,是最好的老师,它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维,勇于探索的强大内驱力。”

第一、创设学生生活中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需求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因此,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知识内容的呈现关注生命的需求,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的情境,使知识真正成为学生的需求。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望,调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知识,体验和理解数学,感受数学的力量。如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我就创设这样一个情境:一(1)36人、一(2)35人、一(3)30人、一(4)34人,四个班级去参观,学校准备了两辆车,每辆车限载70人,怎么乘合理呢?由于这是有关学生切身利益的事情,所以他们纷纷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来,想出各种乘车方案:(1)36+35、30+34;(2)36+30、35+34;(3)36+34、35+30。在验证方案也就是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的方法时,学生积极调动已有的知识经验,或小组讨论或动手操作。整堂课学生情绪非常高涨,真正体现了生命的需求。

第二、创设符合儿童年龄特征的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需求

教学过程不仅要关注学科自身的特点,还要关注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低年级孩子喜欢游戏,喜欢挑战,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安排一些有趣的生动的游戏或挑战,为学生提供思维的空间,让他们的思维在这样氛围中去奔放、去创造。

如,在教学“加法结合律”一课时,我把学生分成男、女两组进行比赛,看是男同学做得快还是女同学做得快:

男生:20+12+8=      13+6+4=        15+7+3=

女生:20+(12+8)=    13+(6+4)=      15+(7+3)=

结果肯定是女生做得又对又快。男生们急了,忙找出失败的原因,说:“老师,不公平,你给女生做的题都是可以先算出整十数,再来计算,肯定算得快了!”女生一听,也不服气地说:“那你们的题也可以先算出后面两个数的和,再来加前面的数,这样照样可以算得很快。”这时男同学们输得心服口服,发现了原来结合律可以使计算简便。说:“老师,再给我们一次机会,再让我们比一次吧。”瞧,这就是发自内心的生命需求。由此可见,在课堂中把新知识寓于游戏或挑战活动之中,可以调节学生紧张疲劳的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探究创新的意识。

所以在平时教学中,我分厂关注学生对生命的需求,将生命教育融入到数学课堂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