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不得抵扣项目:安徽旅游业改革开放三十年发展历程及经验启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51:59
作者:高蔚青来源:省旅游协会发布日期:2009年1月12日
【 文字大小:    】   【视力保护:        】
安徽旅游业自1978年至2008年,经过了三十年的发展变迁,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今,安徽旅游产业形象日渐鲜明、产业地位日益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安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产业,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一 、主要历程
安徽现代旅游业是伴随改革开放的伟大进程而起步、成长、壮大的,这对一个过去落后的农业省份来说是无法想象的。回顾安徽旅游业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一)起步发展阶段:1978~1987年
此阶段以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为标志、以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视察黄山发表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省委、省政府(省革命委员会)领导们满怀热情、踌躇满志面对这一新生事物,做了许多基础性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
1、此阶段主要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安徽曾召开了历史上第一次全省旅游工作会议。此会由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于1978年4月召开,会议传达了国家旅游局召开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精神(1978年元月),出台了《关于发展我省旅游事业的初步意见》,并成立省旅游工作领导小组。但会议没有涉及现代旅游业的概念,旅游仍是外事工作的组成部分或延伸,此时旅游机构仅作为省外办一个处级建制单位。
——1979年7月10日至16日,邓小平视察黄山,做出了一系列发展旅游的重要指示,并发出“要有点雄心壮志,把黄山的牌子打出去”的号召。邓小平视察黄山的重要讲话,拉开了我省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序幕。省委、省政府随后召开会议,认真学习讨论邓小平重要讲话,并研究贯彻措施。
——设立省级旅游管理机构。1979年12月成立安徽省旅游局,与省外办、侨办合署办公,这是一个重要的工作起点。
——旅游景区、景点建设开始起步。黄山、九华山作为重点建设景区,同时天柱山、琅琊山、合肥环城公园、包公墓、广德太极洞、巢湖仙人洞、歙县牌坊群、黟县古民居、屯溪老街第一批景区、景点开发建设。1982年黄山、九华山、天柱山被评为全国第一批重点风景名胜区。
——旅游接待服务设施陆续兴建。那时全省几乎没有一家上档次的旅游宾馆、饭店。合肥、黄山、九华山等地先后新建和改造了友谊宾馆、庐阳饭店、华侨饭店、桃源宾馆、云谷山庄、东崖宾馆等一批宾馆饭店。扩建和新建了屯溪至黄山风景区等多条旅游公路。改建了黄山屯溪机场,先后开辟了黄山通往上海、北京、西安、广州、合肥等旅游城市的航线。黄山风景区第一条客运索道(当时亚洲最长的索道)也于1986年建成并试运行。
——旅行社相继成立。旅行社由1978年4家发展到1987年40多家,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国际旅行社合肥分社、安徽省中国旅行社分别于1978年4月和1978年11月组建,归属省外办领导,除从事外事接待任务外,还积极开展自联活动,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努力探索发展途径,开创了安徽旅行社发展的先河。
——人才教育培训开始启动。1984年举办了20多人的宾馆、饭店经理培训班和翻译、导游人员知识讲座。输送23人分别到天津南开大学、上海旅专学习和专业培训。1986年安徽省旅游培训中心成立,成为日后培训各类旅游急需人才的重要阵地。
——对外宣传交流逐步开展。1980年5月接待外交部组织的59个国家驻华使节、外交官和夫人以及联合国驻华机构共114人来皖考察游览。1984年2月省外办旅游局派员出席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旅游会议,以5个版面内容参加了全国旅游资源展览,配合上海科影厂拍摄《安徽黄山》、《安徽风光》影片。委托有线电视台拍摄《九华山》电视片,邀请日本东京电视台拍摄了合肥、黄山、九华山风光片,协助日本近畿旅行社拍摄了黄山风光片。1985年初,安徽省旅游代表团首次访问日本,先后在10个城市40多家旅行社介绍安徽,开创了我省旅游业出国宣传促销的先例。
——1987年,省委、省政府为加强对全省旅游工作的领导,决定省旅游局机构单设,与省外办人财物全部分离,成为省政府直接领导的旅游行政管理局等。
2、此阶段接待、收入概况:
①1979年入境游客3428人次,创汇33万美元,国内游客37万人次,收入470万元人民币。
②1987年入境游客59426人次,旅游外汇收入116万美元,国内游客76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5370万元人民币。
③1979年——1987年,9年各项指标增幅情况:
Ⅰ、入境人次 1634% 16.34倍
Ⅱ、外汇收入 252% 2.52倍
Ⅲ、国内人次 1978% 19.78倍
Ⅳ、国内收入 3170% 31.7倍
此阶段旅游业由于没有纳入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故没有统计其产出和占GDP比重。旅游商品创汇未见统计。此阶段出境旅游,除了因公出境和部分商务人员外很少有其他出境游客等。
3、此阶段运行特点:
①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邓小平视察黄山讲话极大地解放了安徽人民的思想,开阔了安徽人民的眼界,为安徽旅游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省委、省政府贯彻邓小平发展旅游指示,态度坚决、行动迅速、统一部署,收到显著效果。
②1979年,邓小平又提出要将旅游业“变成综合性的行业”。1981年国务院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事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以上思想和要求深刻影响着安徽人的观念,此阶段的工作已蕴涵了上述要求的一些因素。
③此阶段省旅游局与省外办、侨办合署办公,相得益彰,旅游局借助外办的实力和基础,弥补了起步阶段的一些困难,起步较顺利。省外办工作范围和内容得到新的拓展,增添了不少新气象、新活力。此阶段国旅和中旅两家旅行社都属省外办国有事业单位,其业务内容交融于省外办、省旅游局两者之间。此种现象一直延续到1987年省旅游局与省外办分离,此时中旅归属省外办,国旅归属省旅游局。
④从起步阶段工作和旅游接待、收入情况分析,不难看出,安徽旅游业发展几乎从零开始,一切基础性工作都得从头做起,较之大城市和工业发达省份的旅游业是不可同日而语的。起步阶段难度较大,为安徽旅游业发展铸就了一条艰辛的道路。
⑤9年间各项经济指标增幅都很大,一方面说明改革开放,国门打开,促进了入境旅游;另一方面说明改革开放,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带动了国内旅游发展。但由于安徽旅游起点低、基数小,增幅虽很大,总量却不大等。
(二)调整、恢复发展阶段:1988~1995年
此阶段省委、省政府为加大旅游业的改革力度,促进旅游业向市场体制转变,对省旅游局实行重大改革。此阶段安徽旅游业先后经历了国内“六四”风波(1989年)、安徽历史上百年未遇特大洪水灾害(1991年)、浙江“千岛湖事件”(1994年)等影响,使本来基础薄弱的安徽旅游业蒙受了重大损失。
1、此阶段主要工作:
——1988年省政府第26次常务会议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成立了安徽省旅游事业委员会。吴昌期副省长(分管)任主任,“负责全省旅游事业的规划、指导和协调工作”。此后合肥、黄山、芜湖市率先成立了旅游局,其中合肥市旅游局和外办合署办公。
——重视旅游规划工作。国家建设部批复安徽省政府《关于九华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的报告》(1988年7月),安徽省委发文成立了黄山规划委员会(1993年8月)。
——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有所改善。1990年我省开通了第一条高速公路——合宁高速,先后又开通了合肥、黄山至香港包机航线和合肥至日本临时包机航线。黄山第一条客运索道正式营运(1990年1月)。全省第一家三星级饭店落成——安徽饭店(1993年10月)。截至1995年,全省涉外饭店110家,各类星级宾馆46家。
——旅行社在艰难中逐步发展。由于体制问题(旅行社一直保持国有性质),安徽旅行社发展缓慢,从1987年46家到1995年168家(一类社5家,二类社28家,三类社135家),8年时间才增加了122家。
——对外宣传促销力度不断加强。1993年省旅游局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黄山市政府联合举办“黄山旅游知识竞赛”,用43种语言向世界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宣传黄山。随后以同样的形式开展“九华山旅游知识竞赛”,两场活动收到了出人意料的效果,共有近十万听众参加竞赛答题,优胜者免费到安徽旅游。省旅游局有计划组织带领各市和旅行社赴境外参加香港、东京、柏林、伦敦等世界著名旅游展销会,宣传推介安徽旅游产品。
——旅游节庆活动蔚然兴起,丰富了旅游产品内涵。先后举办马鞍山国际吟诗节(1989年)和黄山国际旅游节(1991年)等,其中有些节庆活动延续至今。省旅游局与黄山市政府首次承办国家旅游局与安徽省人民政府主办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中国山水旅游节(1993年6月于黄山市)。
——旅游景区景点开发不断深入。经连续、不间断的开发建设,截至1995年,黄山已连续开发温泉、玉屏、北海、云谷等6个游览区100多个景点,九华山初步开发5个游览区60多处景点,天柱山、琅琊山、齐云山也都相继进行了初步开发,其中琅琊山1988年进入全国第二批重点风景名胜区行列,齐云山于1994年被评为全国第三批重点风景名胜区。上述5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至1995年累计投资达4亿元,为安徽旅游开发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外,天堂寨、太平湖、小孤山等也相应进行了开发。
——面对旅游业遭遇的各种灾害和不利因素,不断调整对外宣传、促销策略。将台湾、香港、新、马、泰等境外市场扩大到东北亚、欧洲、大洋洲、北美洲等地区,积极向日本、韩国、法国、德国、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市场进军,努力开辟新市场,同时不放弃老市场,深度发掘、继续培育老市场的潜力。
——省委、省政府于1995年将安徽省旅游局由政府组成局改为安徽省旅游事业管理局,同时组建安徽省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全国首家副厅级旅游集团)。集团归属省旅游局领导,并要求省旅游局三年实现自收自支,省旅游局迎难而上,积极面对这一重大考验。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形势,省旅游局筹备召开了安徽省旅游协会第一届会员大会(1995年10月)等。
2、此阶段接待、收入概况:
①1988年入境游客57557人次,外汇收入167万美元,国内游客780万人次,收入15600万元人民币。
②1989年入境游客38169人次,外汇收入209万美元,国内游客890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17000万元人民币。
③1991年入境游客147950人次,外汇收入1035万美元,国内游客1055万人次,收入14845万元人民币。
④1994年入境游客114070人次,外汇收入2481.29万美元,国内游客1400万人次,收入67500万元人民币。
⑤1995年旅游商品创汇2175万美元,比1990年224万美元增长871%,1990年前旅游商品创汇未见统计。
此阶段旅游业仍未纳入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故未统计其产出和占GDP比重。此阶段出境旅游除公务、商务人员外,已出现少量探亲和观光游客,1995年全省达7000多人等。
3、此阶段运行特点:
①从上述数字比较分析,不难看出,旅游是个非常敏感的产业,由于基础薄弱,“六四”、“洪水灾害”、“千岛湖事件”等对安徽入境市场和国内市场的影响是明显的。如“六四”使1989年入境比1988年少19388人;“洪灾”使1991年收入比1989年还低2155万元人民币;“千岛湖事件”使1994年入境比1991年“洪灾”陡降33880人。可见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对旅游影响之大。
②从上述数字比较分析,也不难看出通过调整对内、对外宣传促销策略,加大宣传促销力度和加强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等措施,旅游仍取得良好成绩。如1995年入境游客达142855人,比1988年入境多85298人,增长67%,外汇增长2556%;国内游客增长128%;收入增长437%,但此阶段发展呈波浪式进行,起伏较大。
③省旅游局从外办分离成单设局,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的重视。分离后,省旅游局在当时经济、社会条件仍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克服困难,开拓进取,做了大量工作。但在当时特殊背景下,在人事、工作等运作上也经历了一段较长的磨合和适应过程,留下了一段难忘历史。此阶段全省大部分市成立了旅游局,其中有一些市和其它部门合署办公。
④此阶段旅游发展虽遇到不少灾害、困难,但在各级党政领导重视和旅游行业、部门的努力下,旅游业总体还呈发展趋势,同时进行了许多基础性建设,为后续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⑤邓小平南巡讲话(1992年年初),为此阶段及今后旅游改革开放奠定了坚定的思想基础,加快了旅游改革开放步伐。1993年首家合资饭店——安徽饭店正式营业,同年荣获安徽省首家三星级饭店称号。1995年安徽旅游主管部门克服了各种阻力、困难,率先在全国实施旅行社改革,让个私民营经济介入旅行社,从此安徽旅行社进入发展快车道等。
(三)加快发展阶段:1996~2005年
此阶段省委、省政府加大对旅游业领导力度,召开了一系列重要会议,下发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出台了许多扶持政策,加快了旅游业发展步伐,旅游产业六大要素得到全面提升,同时还克服战胜了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和社会不利因素的影响。
1、此阶段主要工作:
——召开了许多具有重要意义的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旅游发展的政策。“九五”期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到合肥、巢湖、皖江城市召开旅游发展调研会议。1996年省委、省政府在黄山召开了全省旅游经济工作会议。这是安徽历史上首次召开此类会议,将旅游业第一次提升到全省经济工作范畴,作为安徽新的经济增长点、新兴的支柱产业。省委书记卢荣景发出“全党重视、全面发动、大办旅游”的号召,省长回良玉提出“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坚持加快发展的方向”和“打好‘黄山牌’,做好‘徽文章’,唱好各类旅游区的特色戏”的思路。国家旅游局副局长孙钢、分管副省长杨多良等发表了重要讲话。会后省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决定》,提出用15年时间将安徽旅游业培植成新兴支柱产业。当年成立了由省长担任主任的安徽省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首次设立了安徽省旅游发展专项资金。此会影响重大、深远。1998年省政府在安庆市召开皖西南旅游经济工作会议,省长王太华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再次在全省掀起大办旅游的新高潮,进一步促进皖西南旅游业升温。会后省政府出台《加快发展皖西南旅游经济若干意见》。1999年,省政府出台了《加快皖江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意见》。1999年,省委、省政府隆重举办纪念邓小平同志视察黄山20周年纪念大会和系列活动。2000年省委、省政府在池州市召开“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会议,省委书记王太华提出“抓‘两山一湖’、促全省旅游、带安徽经济”发展战略。会后,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下发《关于加快“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四大班子一把手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2002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2003年旅游业被列入安徽经济社会发展“861”行动计划。2004年7月,省政府召开了省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会议暨黄山规划委工作会议,省长王金山提出加强合肥、黄山旅游中心城市建设,全省旅游重点实施6个突破和把黄山建设成为“安徽旅游龙头、华东旅游中心、中国旅游名牌、世界旅游胜地”,会后出台了《关于促进“两山一湖”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
——旅游投入开发力度逐步加大。发展旅游,开发建设是前提。省委、省政府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起上”,“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政策。除旅游发展资金外,1997年至1999年全省各种融资39亿元(不含交通基础设施,下同),2002年融资35亿元以上,截至2006年,全省在建旅游项目投资、引进资金达500亿元。全省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已不再局限于合肥、黄山、池州、安庆等市,而是全面开花,全省17个市争先恐后,全部上马。不仅如此,全省新上了一批高尔夫球场、卡丁车场、休闲文化广场等现代旅游项目,填补了我省现代旅游项目的空白,丰富了旅游产品内涵。同时景区、景点上档次,建成A级旅游区78家(其中3A、4A共28家)、工农业旅游示范点23家。新开辟了一批旅游线路,涵盖了观光、休闲、度假、生态、会展、红色等旅游业态。
——旅游可进入性进一步改善。此阶段(“九五”、“十五”期间),开通和在建高速公路有合巢芜宣、合蚌徐、合铜黄、徽黄、合六叶、沿江部分高速公路等。合肥、黄山机场开通全国大中城市旅游航线40多条,开通韩国、日本、泰国等国家旅游包机航线。连接合肥、黄山国内铁路普遍提速,合宁高速铁路也在建设中。
——旅游接待服务机构、设施快速增加。旅行社从1995年168家增加到2005年601家,星级饭店从1995年46家增加到2005年373家(其中三星级由8家发展到100多家,四星级由零发展到43家,5星级4家)。据2002年统计:旅游餐馆38500多个,旅游车船公司329家,各类娱乐、服务项目4300多个,登山索道由2条发展到13条(其中黄山3条,九华山2条),全省主要干道、景区修高标准厕所100多座。
——全省旅游商品生产销售异军突起。为尽快扭转安徽旅游商品生产滞后的面貌,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旅游商品生产定点企业的队伍,由省旅游局授牌和进行业务指导。旅游商品生产厂家由1996年79家增加到2005年334家。我省还建立了旅游商品生产发展资金,为出口企业实行小额贸易贷款。旅游商品销售收入逐年增加。我省是全国唯一连续举办12届省内、国内和国际旅游商品博览交易会的省,并取得了丰硕成果。“十五”(2000~2005年)期间,开发设计生产了一大批具有安徽特色的旅游商品。2003年参加国家旅游局主办的全国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安徽获6个金奖、9个银奖、11个铜奖,总体水平名列全国第三。马鞍山丝棉画获国际特等金奖和比利时皇家骑士勋章。
——旅游宣传促销不断创新。1996~1997年,我省强力推动入境招徕工作,先后从韩国招徕7个大型旅游团,平均都在320人左右,最多的韩国曹溪宗佛教朝山团达332人。2001年省局制作“两山一湖”《天上人间》DVD,先后获美国休士顿国际电影节银奖和南斯拉夫国际电影节金奖,是我国唯一获两次国际大奖的旅游宣传片(2002年),获国家旅游局贺电表彰。2002年我省一次性邀请欧洲、北美洲16个国家144名重量级旅行商、记者考察“两山一湖”,为我省改革开放以来一次性邀请外宾的国别和数目最多的活动。2003年邀请世界旅游组织秘书长弗朗加利先生考察黄山、访问芜湖旅博会,并与世界旅游组织联合举办“中国七省之夜”宣传活动,向参加世界旅游组织十五届年会的100多个国家、地区宣传安徽旅游。2005年底与联合国和世界著名摄影家汪芜生先生联手在联合国主楼大厅举办黄山摄影展,并成功邀请安南秘书长考察黄山。期间在世界各客源地(近20个国家地区)举办60多场宣传推介活动。在国内举办了首届中东部旅游交易会,并以“两山一湖”、“安徽旅游全接触”等品牌在国内开展巡回促销活动等。
——旅游扶贫取得显著成效。1994年杨多良副省长(分管)多次倡导旅游扶贫,并亲自抓万佛湖试点,召开皖西旅游扶贫座谈会;1997年省旅游局出席全国旅游扶贫工作会议,并作典型介绍;2000年省政府在六安市召开皖西旅游扶贫工作会议,并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皖西旅游产业,促进扶贫工作的若干意见》,田维谦副省长(分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了皖西旅游扶贫的特殊意义;2003年文海英副省长(分管)亲自主持召开全省县域旅游发展座谈会,总结推广旅游扶贫经验并在全省倡导开展旅游强县和农家乐建设。通过多年努力,全省涌现一批旅游扶贫典型,如黄山汤口、九华山九华街、舒城万佛湖、歙县深渡、金寨天堂寨、岳西县司空山、颍上八里河和迪沟等。2000年黟县西递、宏村获世界文化遗产称号,2005年黟县旅游总收入达4亿元。截至2001年统计,全省通过旅游脱贫致富人口近40万人,吸纳下岗职工10万多人,此后逐年增加。2005年,全省表彰了14个旅游经济强县、13个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旅游企业体制、机制改革成果显著。1996年成立黄山股份公司,发行了我国第一只完整概念的旅游股,其A、B股上市融资近4亿元。随后九华山股份公司组建。此阶段还成立了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等旅游集团,截至2005年全省有8个旅游集团。“十五”(2000~2005年)期间,尤其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全省有30多处景区、景点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国有宾馆纷纷实行脱钩和股份制改造。全省引进一批世界知名品牌饭店,如假日、雅高、索菲特等到我省管理饭店(国内还引进锦江、金陵、白天鹅等知名品牌饭店)。以上改制,促进我省企业体制、机制创新,加大融资力度、扩大市场份额、壮大企业队伍。截至2001年统计,全省各类大小旅游企业有5万多个,直接从事旅游人数61万多人,间接从业达300多万人,远高于“七五”期间2万多直接从业人数(1990年)。
——全省兴起编制旅游规划和详规热潮。此阶段在省发改委、财政厅、建设厅等部门支持下,先后编制了省“九五”旅游发展计划、“十五”旅游发展计划、“两山一湖”旅游经济发展规划和初步编制了“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和省红色旅游规划。此阶段(“十五”)还和北京大学合作编制了首部《安徽省旅游总体规划》,和世界旅游组织合作编制了全国第一部区域性规划——《“两山一湖”旅游总体规划》。在此期间,我省还组织、支持并督促17个市和部分县区完成了旅游发展计划、规划。不少景区不仅编制了规划,还编制了建设详规,为全省旅游业有序、科学发展提供了规划保证。
——积极推进旅游行业立法工作。1996年经省政府批准出台了《安徽旅游市场管理办法》。1999年至2005年省人大先后三次批准、颁布了《安徽省旅游管理条例》、《安徽省旅游条例》。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安徽省旅游管理条例》进行修改,重新颁布。以上法规、规章的制定,有效促进了我省旅游业管理向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迈进。
——重视旅游管理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九五”初,全省只有黄山、芜湖单设旅游局,其余不少市没有或成立合署机构。2002年全省17个市有15个市单设局,2个市为合署机构,全省105个县(区)有89个设立了旅游机构。人员配置实现了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此阶段全省有22家高等院校开办旅游学院、设置旅游专业,同时发展了57家旅游中等职业学校,为安徽培养大批急用人才。导游人员考试从“九五”初几百人增长到“十五”末六千多人。每年坚持举办旅行社、饭店总经理培训班。90%以上从业人员经过岗前培训。2001年还召开了安徽省旅游协会第二届会员大会、安徽省旅行社协会第一届会员大会和安徽省饭店业协会第一届会员大会。
——旅游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在省委宣传部、黄山市政府支持下,省旅游局成功举办了全国首次“邓小平旅游经济思想研讨会”,引发了《邓小平论旅游》一书的出版发行,受到中央文献研究室和国家旅游局的充分肯定。省旅游局与省广播电影电视局合作,拍摄了宣传邓小平经济思想理论片《托起朝阳》,制成VCD。此阶段合肥、黄山、安庆、芜湖、马鞍山、亳州6市进入全国首批优秀旅游城市行列。黄山、九华山先后荣获全国“卫生山”、“安全山”、“文明山”称号。1999年黄山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梅利娜?迈尔库里文化景观保护与管理荣誉奖”(亚洲唯一)。全省开展文明导游,星级饭店文明礼仪技能大赛和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省旅游局先后11次获省政府年度目标考核先进或优秀,获省委、省政府2004年省级文明单位,2005年又获中央文明委授予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称号(为全国同行业首家)。此外在旅游区域合作、黄金周工作等方面也取得了许多成效。
2、此阶段接待、收入概况:
①1996年入境游客174904人次,创汇5800.42万美元;国内游客1952万人次,收入685000万元人民币,比1995年入境增长22%,创汇增长31%,国内人次、收入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②1997年入境游客290386人次,创汇8205.7万美元;国内游客2145万人次,收入919982万元人民币,比1996年分别增长66%、42%、10%、34%。
③2002年入境游客459051人次,创汇16022.46万美元;国内游客3884万人次,收入2029200万元人民币,比1997年分别增长58%、95%、81%、121%。
④2005年入境游客632895人次,创汇24558万美元;国内游客4684.14万人次,收入2889600万元人民币,分别比2002年增长38%、53%、21%、42%。
⑤“十五”入境人次、创汇、国内人次、收入分别比“九五”增长85%、104%、62%、531%。
⑥2005年旅游商品创汇达6000万美元,比2000年2675万美元增长124%。
从1996年起,旅游业正式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当年统计全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3.15%,2002年为6.06%,2005年为5.74%。此阶段出境旅游悄然兴起,出境游客从1996年9200多人发展到2005年164000多人,这说明随着改革开放,全省经济实力的增长,人民生活也越来越富庶,出境旅游已渐成为生活时尚等。
3、此阶段运行特点:
①通过以上数字分析,可看出经过“七五”、“八五”时期调整恢复等措施,进入“九五”初(1996年)入境人次、创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进入1997年,其增长幅度更大,国内旅游也有较大幅度增长。同时也不难看出,经过1996年全省旅游经济工作会议和之后其它一系列重要会议的召开及许多配套政策措施的出台,此阶段旅游取得加快发展的趋势,呈现阶段跳跃式增长。
②期间经历了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全省特大洪涝灾害、2001年美国“9?11”事件和2003年“非典”及淮河流域大水影响,旅游业遭受重大损失,入境人次和创汇及国内人次、收入大幅度下降。其中1998年比1997年入境、创汇分别下降:36%、14%,2003年比2002年入境、创汇、国内人次、收入分别下降39%、30%、14%、8%。但和上一阶段(1988~1995年)相比,此次恢复十分迅速,反弹很快,2002年、2005年数字分析可以证实。这与此阶段国家、省综合经济实力增强和各项旅游基础、配套服务设施条件改善是分不开的,其实力和条件远比“七五”、“八五”时期壮大和优越,对各类灾害的应变和抗御能力增强;同时与各级党政领导得力、旅游行业广大职工奋力拼搏密不可分,所以灾后旅游恢复的速度快、增幅大。
③由于在上一阶段末(1995年)我们大胆果断地放手让多种经济介入旅行社改革,从而解决了旅行社发展在全国一直滞后的大难题。到2005年不仅旅行社、星级饭店取得快速发展,在全国打了翻身仗,而且其它旅游企业也取得快速发展,其中有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④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旅游业确定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2001年国务院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旅游工作会议并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通知》,都有力推动了包括安徽在内的全国旅游业的发展,省委、省政府和各级党政所采取的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加快了旅游业发展进程。不仅如此,省级与各级发改委、财政、建设等各相关部门也都加大了对旅游工作的协调、支持力度,同时旅游行业的自身建设和各类旅游企业的加快发展、壮大等,也都体现了此时期旅游业运行的特点。
⑤为进一步实施政府主导发展战略,加大对旅游行业领导力度,2000年机构改革,省委、省政府又将省旅游局从事业局改为行政局,并加强其行政职能。2001年省旅游局与省旅游集团彻底脱钩,从此省旅游局集中精力抓全省行业工作。
⑥“入世”以后,加快了我省旅游业与国际市场接轨的步伐,也增添了我省旅游业的危机感,同时也进一步促进了我省旅游业的改革。此阶段十年时间,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分别进行四次调整,分管领导也进行了三次调整,每任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非常重视旅游业,对旅游业进行诸多改革。因此,这一阶段是我省旅游历史上改革力度较大、成果较多、工作取得全面发展的时期。
⑦此阶段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视察黄山的重要指示,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坚持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指示,为安徽旅游发展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注入了新的动力。旅游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更加注重和谐、科学发展的时期等。
(四)快速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
此阶段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业领导,加大扶持力度,在近三年时间里,全省上下做了大量工作,形势发展更快、更好,旅游业形象和地位得到进一步提升。
1、此阶段主要工作:
——积极编制出台《安徽省“十一五”旅游发展规划》。此规划从指导思想、发展格局、指标任务、方法措施等方面对“九五”旅游发展规划和“十五”旅游发展计划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充实和提高,使之更符合实际,前景更宏伟诱人,到2010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8%。原省委书记郭金龙、原省长王金山分别听取了“十一五”规划汇报,充分肯定了“十一五”规划发展思路,提出打造精品,将“两山一湖”建设成世界精品,积极培育“两极一线”发展格局(合肥、黄山和红色旅游线路),注意全面开发,抓好体制、机制创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提高行业素质,抓好旅游软硬环境,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同时正式出台《安徽省红色旅游规划》,该规划对发展全省红色旅游的意义、红色旅游资源的价值、开发、利用和保护等进行了系统、详尽的分析和科学的归纳、评估。以上两个规划体现了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
——筹备召开“安徽省旅游发展大会”,这是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高规格旅游会议。此会于2007年4月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召开,在肥的省委常委、副省长全部出席,这是我省历史上第一次正式以“建设旅游大省”为主题的会议。原省委书记郭金龙从旅游业战略地位、发展格局、精品打造、营销策划、体制创新、环境营造六个方面阐述旅游发展的重要内容;原省长王金山从全面认识安徽旅游发展现状、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旅游产业大省建设进程、切实提高管理水平四个方面进行了全面总结、部署。会后以省委、省政府名义出台了《关于推进旅游产业大省建设的意见》,从八个方面(32条)对产业大省进行全面阐述,提出建成旅游产业大省、乃至旅游经济强省的奋斗目标。内容丰富、政策具体、责任明确,操作性强。
——大力贯彻“安徽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表彰激励先进。经省政府同意,2007年8月省旅游局召开全省千人电视电话会议,贯彻落实全省旅游发展大会精神。省旅游局提出要在六个突破上下功夫:在战略方针上有突破(用科学发展观统揽工作……);在战略思想上有突破(发展大旅游、大产业、大项目、大市场、大活动);在战略认识上有突破(现仍处初级阶段);在战略布局上有突破(两大中心、三大板块、四条主线、六大品牌);在战略任务上有突破(一手抓行业管理,一手抓产业培育);在战略主导上有突破(强调各级党委、政府职责及各相关部门协旅任务)。并提出找好五大差距(在开发上、手段上、任务上、产品供给上、人员素质上),提出开创新阶段任务(从旅游区域、旅游业态、旅游部门提要求)等。省旅游局协同省人事厅、劳动保障厅、团委、妇联、工会等五部门联合表彰全省旅游先进集体、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像这样大范围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会议精神,高规格、大规模表彰活动在全省尚属首次,对引导全省广大旅游干部职工深入贯彻落实全全省旅发大会精神,激励广大干部职工创业激情起到了积极作用。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进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安徽省政府连续四年举办了“中国国际徽商大会”,开展大规模招商引资活动,全省各级政府和旅游行业积极参与,取得了重大成果。截至2006年统计,全省旅游在建项目和引资项目达500亿人民币,比2005年(310亿)增长61%。芜湖方特欢乐世界于2007年试营业,填补了我省迪斯尼类型大型娱乐项目空白。产品升级换代速度加快,截至2007年,A级旅游区达208家,比2005年78家增加130家,增幅167%,黄山、九华山成为全国首批5A旅游景区。
——旅游宣传推介创新硕果累累。在2006年举办中东部旅游交易会暨旅游行业创业技能比拼大会的基础上,2007年又举办了首届安徽旅游节暨2007中国(安徽)中东部旅游交易会,按照“政府主办、部门操作、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省市联动”思路,规划“三大板块、四大主题、近五十项活动”,原省委书记郭金龙、原省长王金山等亲临大会指导并宣布开幕。此活动无论在时间跨度、活动内容、覆盖范围、影响成果等方面都创新高。另外还举办航空旅游促销、安徽旅游上海活动周、安徽乡村游等大型促销活动。
——进一步做大县域旅游经济。在原有基础上,规划县域旅游发展工程,提出“525”计划,即到2010年全省建成50个旅游县(市、区)、200个旅游乡(镇)、500个旅游村,并制定相关考核标准,目前取得很大进展。全省共有35个旅游强县、124个最佳和优秀等旅游乡镇、124个省级农家乐。
——政府和旅游部门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2006、2007年省级旅游发展资金分别增加700万元和2000万元,总额达6000万,比2005年增长2700万,增幅82%。17个市普遍设立了旅游发展资金,总额超3000万;107个县(市、区)有42个县(市、区)建立了旅游发展资金,总额近3000万元。以上比2005年都有大幅增长。国家旅游局也加大对各省资金扶持,每年拨我省1000~2000万元,是过去2~5倍。全省17个市有2个市把旅游列为主导产业,6个市列为支柱产业,7个市列为重要产业来培育。各地发展大旅游、建设大产业氛围越来越浓。
——重视旅游人才培养,不断提升行业规模和管理水平。近3年省旅游局先后选调了三批(近50名)基层年轻旅游干部到省局挂职锻炼,举办旅游发展高级研讨班和旅游局长、旅游统计、景区、旅行社、星级饭店等专项培训,培养了一大批抓旅游的明白人和多面手。全省行业规模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各类旅行社由2005年601家发展到2007年709家;星级饭店由2005年373家发展到2007年403家,其中四星级以上饭店增幅39%。全省有5家国际国内旅行社于2007年进入全国“百强社”行列。
——旅游商品开发建设再展新宏图。继历届省政府主办旅游商品展之后,今年8月由省政府主办、省旅游局等承办的首届中国(安徽)旅游纪念品创意大会暨2008中国手工艺精品展,是一次别开生面的旅游商品展,此展共设标准展台387个,展板225块,38家旅游商品生产企业参展,精选参展作品上千件,其中有旅游纪念品、政务、商务、外交纪念礼品、礼仪用品等。展品创意部分主要是激发人们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激情,很有新意。省委副书记王明方、合肥市政府和中国旅游协会等领导出席了展会,此展吸引了1万多名观众参展、购物。据2007年统计,全省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由2005年334家扩大到400家。
——精神文明建设成就斐然。两年多来,省旅游系统通过各类会议、活动,评比表彰了一大批先进集体、劳动模范、标兵和风云人物等,如池州市旅游局干部彭润生同志被授予“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并大张旗鼓地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在全省形成一个“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省旅游局机关分别被评为省直三优文明单位和省委、省政府表彰的文明单位。2008年又被省文明委推荐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并上报中央文明委。此外,在优秀旅游城市创建、黄金周工作等方面也取得许多新成就。
——省委、省政府进一步加强对旅游业领导,主要领导人对其倾注了大量心血。今年以来,省委书记王金山在安庆、滁州、黄山、池州等诸多市调研,都强调了旅游工作,具体指导各地旅游业的发展。省长王三运专程到黄山、池州等市调研旅游,并及时召开省旅游工作指导委员会会议,研究部署新形势下旅游发展任务。今年6月份王金山书记和王三运省长亲自带队走访国家旅游局并与国家旅游局签定了《国家旅游局 安徽省人民政府旅游工作会商制度议定书》。7月两位省主要领导又听取旅游部门关于举办安徽省旅游商品精品展汇报并题词。同时,两位省主要领导十分重视导游人才的培养,亲自关注我省导游人员考试教材修编工作,并担任教材编委名誉主任。分管副省长文海英和省四大班子其他领导也都十分关心和重视旅游工作。2007年还召开了安徽省旅游协会第三届会员大会,省人大副主任朱先发、副省长文海英、时任省政协副主席战秋萍分别担任省旅游协会名誉会长等。
2、此阶段接待、收入概况:
①2006年全省入境游客80.3万人次,创汇30053.42万美元;国内游客6158.68万人次,收入387.63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05年增长26.99%、22.4%、31.5%、34.15%,其中旅游总收入增长33.4%。
②2007入境游客1064296人次,创汇42400.48万美元;国内游客7848.95万人次,收入543.68亿元人民币,分别比2006年增长32.42%、41.08%、27.45%、40.26%,其中旅游总收入增长39.96%。
③2007入境人次、创汇、国内人次、收入分别比2005年增长68%、72%、67%、88%,其中旅游总收入增长86%。
④2007年旅游商品创汇8000万美元,比2006年7280万增长9.9%,比2005年6000万增长33%。
此阶段2006年、2007年旅游总收入分别相当于全省GDP的6.73%和7.84%,其增长幅度为历史之最。出境旅游也取得快速发展,2007年达259000多人,说明我省人民生活富庶程度在大幅度提高。
3、此阶段运行特点:
①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的高度重视、主要领导身体力行、以身示范和省其他领导的关心、支持,为各级党政领导作了很好表率,对全省旅游行业广大干部职工是巨大鼓舞、鞭策,广大干部职工立足岗位、自觉奉献的精神更强、信心更足、干劲更大!
②全省上下对建设旅游大省的呼声越来越高,认识也越来越统一。全省发展旅游的氛围越来越浓厚,软硬环境也越来越好。此时期与旅游发展各关联部门支持配合的力度也越来越大,成效也越来越明显。
③省旅游局与各级旅游部门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活动内容上进行积极改革、创新,既继承了近30年改革成果,又做到与时俱进,为我省旅游业欣欣向上、蓬勃发展付出了艰辛劳动、智慧和才干。
④旅游招商成果显著,社会融资力度越来越大,新上大批旅游项目,旅游产品开发速度进一步加大,旅游规模经济快速提升。
⑤旅游可进入性进一步增大。“九五”、“十五”时期计划施工的基础设施和一大批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旅游项目陆续竣工,投入使用、运行,发挥了积极作用,如此阶段合铜黄、合六叶、合淮阜高速公路和合宁高速铁路相继贯通,芜湖方特欢乐世界等大型娱乐设施正式营运等。
⑥从上述数字分析,不难看出2006年、2007年分别呈快速增长,虽然2007年比2005年仅时隔两年,但其递增幅度较过去更大、速度更快。2006年、2007年旅游总收入相当于全省GDP的比重,也呈快速增长趋势。从发展趋势看,如没有大的人为和自然不利因素,完全可以预测2008年及以后一段时间内,旅游业将继续呈快速发展态势。旅游业贡献会越来越大,形象和地位会越来越高等。
二、经验启示
安徽旅游业在三十年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少坎坷与曲折,对一个原本贫穷的农业省份,要发展现代旅游业似乎是天方夜谭,其间的渴望与艰辛、发展与迷茫、成功与挫折,为这个旅游资源异常丰富而经济条件又曾非常落后的省份发展旅游业,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提供了一些发人深省的启迪,现将其概括如下:
(一)主要经验
1.安徽旅游业三十年发展道路,是一条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创新的道路。现代旅游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是最早与国内、国际市场接轨的产业,它始终处于改革开放最前沿。它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博采众长,不断创新。改革开放是根本,创新是灵魂,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安徽现代旅游业,没有创新就没有安徽旅游业的持续发展。
2.发展旅游业必须要加强政府主导,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尤其在旅游发展的起步、初期阶段更为重要,而不能完全推向市场,放任自流。所谓政府主导主要是在制定旅游规划、发展政策和社会协调等方面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这是目前市场所不能取代的,这并不是排斥市场经济的作用,实践证明完全可以做到两不误,发挥好各自的优势。这不仅是我省的经验,也是外省和国外一些国家发展旅游的经验。(如今在西方一些旅游业和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政府功能在逐步弱化,也有取消旅游主管部门的,但并没有完全放弃对旅游业的发展控制和管理)。
3.规划是发展旅游业的龙头、先行官,发展旅游业必须先调查研究,编制好规划。不能饥不择食、急功近利,想到哪,干到哪。规划编不好,条件不具备,再好资源宁可搁置、暂不开发,也不能仓促行事,否则是对资源最大的浪费和破坏,甚至是犯罪,更无可持续、科学发展而言。
4.要十分重视招商引资,走多元化集资建设的路子。安徽过去是穷省,现在也还是不富裕的省份,安徽又是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的省份,搞旅游就要开发建设,就要花大钱,就要善于招徕、吸引各类社会资本,如光依靠自身力量搞建设,就无法有大发展。谁会招徕谁就发展得快,安徽如不是采取多元化集资办法搞建设,就不会有今天的旅游业发展规模。为此,安徽于1997年专门筹建了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库,其中BOT是一种很好的引进外资建设的方式。
5.坚持旅游产业化属性,始终将旅游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要支柱产业来发展,加强旅游各产业要素(吃、住、行、游、购、娱等)的建设,注意旅游产业链的延伸和打造,全面提升旅游产业要素的规模,以壮大旅游产业规模。
6.坚持集约化发展道路,不断壮大规模经济,提高市场竞争力,为开辟国际市场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积累,目前安徽已有大小旅游集团8家,但集约化程度仍很低,集团规模仍偏小,竞争力不强,还应继续努力。
7.要十分重视抓基层。安徽大量旅游资源是分布在穷乡僻壤,在基层。发展安徽旅游,一定要抓住基层,抓好县域旅游经济和乡镇旅游经济的发展,这样才可进一步做大做强安徽旅游经济。
8.要始终立足于瞄准国内、国际管理一流水平,大胆引进国内、国际高端管理经验、人才、技术,在特定时期甚至不惜成本,以使管理真正出效益、出人才、出质量。我省一些高星级宾馆和著名景区、景点就是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的饭店管理公司和知名企业来管理的,取得很好效果。其中,BOT、TOT都是适用的管理运作模式。
9.要不断提高旅游产品质量,打造旅游精品产品。打造不光指自己有的,没有的也可以打造出来。所谓精品要有特色,是一流的,是别人没有的或比不上的。所谓没有特色就没有旅游,正是对其而言。有条件的产品要不断更新包装,要推销一代、开发一代、储备一代,要不断根据市场变化、推出不同的产品,使产品市场做到源远流长,永不枯竭。
10.要充分考虑旅游区点的可进入性。越是高档旅游产品,越是要吸引世界各国高端市场(如各国主流社会和商务客等),越是要解决可进入性,否则,再好产品也很难在国际有好市场。现代旅游讲究方便、舒适、快捷,可进入性问题解决不好,这三条就很难兑现。这方面我们还有较大差距,如九寨沟高峰期每天84个航班,而黄山10个不到,这就带来很大悬殊。
11.要十分重视宣传促销。旅游经济既是体验经济、眼球经济也是敏感经济,酒香也怕巷子深,稍有风吹草动,天灾人祸就会受影响;一些旅游产品的不可移动性,也说明更加要注重促销;全球化经济已使旅游产品无国界、无地界,在同等类型产品和质量情况下就看谁会做宣传促销。旅游产品服务的社会性决定了宣传促销合作的必然性,要加强区域间、省际间、国际间合作,力争使宣传促销利益最大化。
12.要十分重视科技兴旅。当今数字信息化时代已将旅游信息与互联网紧密相联,地球变成了村落,竞争变得更加激烈,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谁抢占信息化至高点,谁就拥有市场和效益。
13.坚持可持续、科学发展战略。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社会性决定了其保护和永续利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我省许多人文、自然资源都属不可再生类型,必须实施永久性保护。要在旅游规划、资源开发、利用等各个环节做到科学规划、科学开发和科学利用。
14.坚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旅游业是介于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一种特殊产业,旅游产品不仅要注意物质内涵和物质享受,还要注意精神文化内涵和精神文化享受,发展旅游是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环境文明建设的有力推动和促进,因此对大众化“下里巴人”的产品要注意不断完善和提高。对黄、赌、毒则应予坚决抵制。
15.要十分重视旅游安全,没有安全就没有旅游。“千岛湖事件”教训尤为深刻,曾使我省主要客源地台湾市场损失极为严重。旅游安全来源于思想认识这根弦,来源于管理、预防,来源于高度事业心、责任感。在安全问题上,没有事后诸葛亮、没有后悔药,各级旅游及有关部门要抓好安全紧急预案的制定、实施。任何时候不能将安全问题凌驾于社会责任感之上。
(二)主要启示
1.旅游业具有先导行业的功能,但又受经济社会整体实力发展的影响、制约,在其发展过程中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发挥其这一功能,既不能保守,又不能蛮干或操之过急,要实事求是,遵循科学发展规律。
2.旅游是个综合性行业,也是关联性、带动性很强的行业,在它发展过程中离不开各行各业的扶持,待它取得成功后又会反哺于各行各业,普惠社会。政府在指导旅游业实践中,应注意统筹兼顾,加强协调。
3.旅游业属于边缘学科,涉及到多学科、多方面知识,同时也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事旅游业工作者要重视自身学习和培训。各级党政在选拔旅游人才时(含各级旅游领导者),除注重德、能、勤、绩外,还要重视被选拔对象的知识面和社会协调能力。
4.竞争是当今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旅游业更显突出、激烈。旅游市场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竞争,要始终注意人才的培养、选拔、引进,是一切引领风骚的企业家的热门课题,谁占据高端人才市场谁就最终赢得竞争。
5.要注意规划、政策的连续性,规划、政策既要与时俱进,也要上下、前后连贯,防止花架子、搞时髦,避免浪费和事倍功半。
6.结构性调整是当前我国旅游业面临的较普遍问题,也是我国旅游业发展阶段性暴露的问题。在产品结构、客源结构、市场结构、产业各要素结构、区域性结构等中,我省尤为突出的是产品结构,观光仍是我省当家产品,因而客源结构就出现以观光客为主。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任二任领导的问题,它需要时间和经济实力。眼下最主要的不是理论问题、认识问题,主要的还是要多抓具体实施方案、具体怎么做、谁来做、谁能坚持做的问题。
7.当今,旅游业对国家已成为拉动内需、刺激消费的经济杠杆,是进行外交活动的重要筹码,同时它也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今天谁都能对旅游说个一二三。作为旅游工作者无上光荣,但肩负的使命和责任也越来越重,需要社会更多的理解和包容,同时对这一新兴产业的重要性有更多的认识,给予更多的支持等。
后 记:
长期以来,在我内心萌发一种愿望,就是要对改革开放以来我省旅游产业发展作一系统梳理和概述,以飨今人,启迪后人。这既出于对旅游业魂牵梦萦的感情,也是一种割舍不掉的责任。由于时隔久远、人事变迁、史料浩瀚,深感艰难。近几年通过参与《安徽旅游大事记》、《安徽旅游大辞典》等编写,深受教育和鼓舞。历代人的奋斗和艰辛,铸就了今天旅游业的辉煌。历史的责任感和对前人的尊崇、感恩,进一步督促我要实现这一愿望。本人在进行大量调研和翻阅大量资料的基础上,对三十年史料进行了认真筛选、归纳,以时空为序,以重要事件为节点,结合本人十多年的工作经历,对安徽旅游业三十年发展历程和经验启示进行了一个粗线条的回顾概述。由于此时恰逢任务在身,时间仓促,加之本人实践和认识水平有限,其中肯定有一些不尽人意和差错出入的地方,敬请读者批评指正,以便修改更正。此文承蒙吴浩、佘德福、汪炳开、于天厚、梁晓莹、卫政、佘强祥、杨柳等同志提供了相关史实和数据,在此一并表示由衷的谢意。
谨以此文纪念安徽旅游业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并奉献给为安徽旅游业发展付出辛勤劳动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们!
本文截稿于2008年8月30日。
【作者简介】
高蔚青:1993~2005年任安徽省旅游局局长;2006年至今任安徽省政协常委,安徽省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安徽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主任;2007年任安徽省第三届旅游协会会长;第六届、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2006年1月,获国家旅游局颁发的“为促进地方和全国旅游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的荣誉证书及奖章;2008年3月,被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任命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专家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