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禁播2017韩国r级:纳匝肋人耶稣(天主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56:32

 

我们的天父

经文是以天父的问候词开始的。瑞浩德·舍岱在陈述有关“我们的天父”一词时解释说:以“我们的天父”开始祈祷,为我们带来很大的安慰:我们都被允许呼号“天父”,这一个词包含着全部救恩的历史。我们能呼号“天父”,是因为人子是我们的兄弟,他给我们启示了“天父”;感谢基督促成了这件事,因为我们又一次成了天主的孩子。当然,现代的男女实在难以直接体会“父亲”一词中所含有的极大安慰,因为在许多情况下,或者父亲根本就不存在,或者是由于不相称的表样而使父亲的形象显得暧昧而晦暗。
所以我们必须让耶稣教导我们“父亲”真正的意义是什么。遵照耶稣的教导,“天父”一词呈现出的是一切善的源泉,是一个人正确与否的标尺。“我却对你们说:你们当爱你们的仇人,当为迫害你们的人祈祷,好使你们成为你们在天之父的子女,因为他使太阳上升,光照恶人,也光照善人。”(玛5:44-45)爱情要持续“到底”(若13:1),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杀害他的人祈祷,满全了这爱,为我们展示了“天父”的本性:他就是爱。因为耶稣使爱达到了圆满,他是地道的“天主子”。他也邀请我们按照他的懿行成为“天主的儿子”。
让我们深入思考这一文词吧。主耶稣提示我们,当孩子向父亲求面包时,他们不会给他们石头。然后他又接着说:“你们纵然不善,尚且知道把好的东西给你们的儿女,何况你们在天之父,岂不更将好的赐予求他的人?”(玛7:9)路加圣史又将天父所赐予的“好东西”作了详细的说明,他说:“何况在天之父,不更将圣神赐予求他的人吗?”(路11:13)意思就是天父所赐予的就是天主自己。他把他自己当“好东西”赐给我们了。耶稣启示我们,祈祷是得到这一切的惊人的方法。所谓的“这一切”,并不是这个或那个,而是天主愿意把他自己给予我们——那是礼物中的礼物,那是“唯一重要的礼物”。祈祷能逐步净化和改变我们的思维,逐步实现我们真正的需要:天主和他的圣神。
当主耶稣教导我们通过爱仇,并在爱中达到“成全”,以至把我们自己改变成“天主的儿女”时,这样,父与子的关系就会全然彰显出来。那时耶稣的形象就会呈现在我们面前,如同一面镜子,可以认识天主是谁,他是什么样子:通过子,我们就可找到父。在最后晚餐时,当斐理伯求耶稣“把父显示给我们”时,耶稣说:“谁看见我,就看见了父”(若14:8)。我们一次又一次向耶稣说:“主,把父显示给我们吧,”而一次又一次地听到的答复仍然是“看见子,就看见了父”。通过子,也唯有通过子,我们就认识了父。通过这途径,父的真正仪容就显出来了。我们的天父不会把一个人的形象投射到天上,而是从天上——藉耶稣——才能把我们真正的人性显示出来,使我们人能够也应当相似他。
所以,现在我们更要看清楚,按照耶稣所传递的讯息,我们应当看到,在天主那里有两种父的身份。首先,应感觉到天主是造我们的父亲,我们属于他的名下,因为他造了我们。人的“存在”是来自天主,因而人的“存在”是好的(善的),是天主在推动着一切,这是人所以为人的高贵处。拉丁译文的圣咏第33首15节说:“他既创造了众人的心灵,当然知晓人的一切言行。”天主赋给每个人做人的意识,是要按照圣经的教训作真正的人。每一个人都是无与伦比的,像天主那样是有智慧意识的。天主洞悉每一个人。从这个意义上讲,通过造化本身,人是以特殊的方式成了天主的“孩子”,天主是他真正的父亲。说人是天主的肖像,是表现这种观念的另一种方式。
这件事把我们带到了天主父性的另一个领域。一个独特的意义就是:基督是“天主的肖像”(格后4:4;哥1:15)。所以教会的教父们声称,当天主按照他的肖像创造人时,就是趋向于基督将要来临,并按照“新亚当”的肖像造了人,他是人的标准范例。首先,虽然耶稣就精确的意义而言是“天主子”,——但他是父的本体。他要使我们所有的人分享他的人性,从而也分享他为天主子,享受他完全属于天主的福分。
这件事给予了我们一种生动而强有力的天主子女的概念。起初,我们并没准备好要当天主的子女,但天主启示我们要同耶稣愈来愈深地结合为一体。借助我们追随基督,我们作为儿子,也逐渐地同基督走在了一条线上。称天主为父,对我们来说,是一种召唤:活出天主的“儿子”、“女儿”的生命来。耶稣以大司祭的身份向天父祈祷说:“我的一切都是你的”(若17:10)。在荡子的比喻中,父亲给长子也说了同样的话(路15:31 )。“父亲”一词是要我们知道,如实地去这样生活,是一种邀请。从此,那种标志着人类罪恶的开始而妄想从罪恶中解脱出来的困惑,变成了现实。亚当注意到了蛇的话,是要他成为天主自己,并脱离开对天主的需要。我们看到当天主的孩子不是一件独立的事情,而更要持守一种爱的关系,只有这种关系才能保持人存在的伟大意义。
最后一个问题是:天主也是一个母亲吗?圣经把天主的爱也同母爱来作比较:“正如人怎样受母亲的抚慰,我也要怎样抚慰你们”(依66:13)。“妇女岂能忘掉自己的乳婴?初为人母的,岂能忘掉亲生的儿子?纵然他们能忘掉,我也不能忘掉你啊!”(依49:15)天主母爱的怜悯特别在希伯来语“rabamim”上表现出它的魅力,按语言学,这个词的意思是“胎”(womb),不过近代多用来表示天主对人的怜悯,即天主的慈悲。旧约圣经一直使用人身体上的器官的名称来描写人的基本动态或天主内在的性质,正如同我们今天用:“心”或“头脑”来说明我们人的价值一样。旧约就是以这种方式来描画我们人存在的基本形象,以身体的语言,形象而不是抽象的概念。安居在母胎中就是对两种生命的深切关系和对那些需要神形帮助者的最形象的表达。身体语言形象比概念上的语言更能帮助我们深入地懂得天主的本性。
虽然这种表达法是来自人的身体,用母爱来描绘天主的形象,但它决不是真的把天主当成生我们的母亲,尽管旧约或新约都是如此形容的。“母亲”在圣经中是一种形象而不是天主的一样头衔。为什么呢?我们只能假设地去寻求理解。当然,天主既不是一个男人,也不是女人,而是一位纯神,是男人和女人的创造者。母亲的神性表达已完全根植在以色列人民的思想中,而新约教会所绘制的天主与世界关系的形象完全与圣经中的天主的形象不同。这些神性的概念,几乎是不可避免地暗示着一种泛神论的味道,这就使造物主与受造物之间的差别消失了。看到这种关系,世物与人的存在就不能说像是母胎的产物,它是以事物的多种形式开始存在的。
对比之下,天父的形象适合于表达造物主与受造物之间的差异和他的创造力的主权。只有排除掉母亲的神性,旧约才能带给我们天主的形象,超然卓绝的天主的形象,无以复加。即使我们不能够提供什么有说服力的证据,但全部圣经为我们保留下了标准的祈祷文字,在这些祷文中,我们看到了一些很好的母爱的形象,“母亲”不是用来当作加给天主的头衔或形态。我们按照耶稣祈祷的方式去祈祷,以圣经的背景,教导我们祈祷,而不是偶然想起来了或者是有需要时才祈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正当地去祈祷。
最后,我们有必要去思考“我们的”这一词。只有耶稣才有完全的资格(名分)称呼“我的天父”,因为唯有他是天主的独生子,他同父是一体的。对比之下,我们人应当称呼“我们的天父”。只有当“我们”成为基督的门徒才可称天主为“父”,因为只有我们与耶稣基督结合(共融),我们才真正成为“天主的孩子”。在这个意义上,“我们”一词才真正名正言顺:它要求我们放弃缠绕我们的“自我”意识。它要求我们弃绝我们自己,同天主的其他儿女团结一致。然后还要求我们拔除所有属于我们自己的,和我们身外的东西。它要求我们接纳别人,倾听他们,向他们敞开我们的胸怀。当我们说“我们”这一词时,就是向生活的教会说“是”,主将他新的大家庭聚集在教会内。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的天父”就立刻完全人性化了,成为全教会的祈祷。念“我们的天父”时,我们是在全心神地祈祷,但同时我们也是在同全教会的大家庭共融而祈祷,同生者和死者,同各阶层、各种文化和各民族的人一起祈祷。“天主经”打破了所有的界限,使我们成为一个大家庭。
“我们的”一词也是让我们理解下一句话“在天上”的一把钥匙。这句话的意思,不是要我们把天上的父推到遥不可及的星球上去。说的更恰当点,我们正在证明一件事实:我们在地上有不同的父亲,但我们同出于唯一的天父,他是所有父性的本源。正如圣保禄所说:“我在天父面前屈膝——上天下地的一切家族都是由他而得名”(弗3:14-15)。我们在地上听到主耶稣亲自说:“不要在地上称人为你们的父,因为你们的父只有一位,就是天上的父”(玛23:9)。
天主的父亲身份比人的生身父亲身份更为实在,因为他是我们存在的最后根源;因为从永远我们就在他的意念之中;因为他赐给我们永恒的父家。即使地上的父家分裂了,但天上的父家永远团聚。那么,“天上”意味着我们都是来自天主,将来也都要回归天父那里去。“在天上的父亲”指示着我们向往着更伟大的“我们”,那是超越所有的富裕, 所有的隔阂而缔造和平。

愿你的名受显扬

“天主经”的第一项祈祷提示我们十诫的第二条诫命:不要妄呼天主的圣名。但什么是“天主的圣名”?当我们呼号天主的圣名时,在我们的脑海中看见那旷野中燃烧着却不被烧毁的荆棘丛的梅瑟的景象。起初梅瑟好奇地急忙走上前去要看个究竟,但是接着从荆棘丛中传来一个声音呼叫他说:“我是你父亲的天主,亚巴郎的天主,依撒格的天主,雅各伯的天主。”(出3:6)这位天主打发梅瑟回到埃及去,引领以色列人民从这个国家出来到预许的地方去。梅瑟受天主派遣,要法郎让以色列人离去。
但是在梅瑟时代,人们相信许多的神。因而梅瑟呼号这位天主的名字,要他证明面对他的这位神的特殊权威。这样说来,神的名称概念首先是指向多神论世界的,那么这位神也应当给予他自己的名字。但是呼叫梅瑟的这位神却是真正的神,他是纯然的神,直觉而不属于多神范畴,按他的本性是唯一的真神。因此他不是在多神的领域,不属于许多神中的一个神;他的名字不能是在其他神的名字之中。
天主向梅瑟的回答马上具有排他性,而且是一种誓言。他自己的回答很简单:“我是自有者,”——他不受任何限制。这一信誓的证据是一名称,但不是在一个时间或同样时间里的名字。所以以色列人民排除一切邪神的名字是完全正确的。他们称呼这位神为“雅威”(YHWH),以能避免侮辱这位神,不像外教人称呼乱神的名字那样。对于这种表达法,圣经近代的译文错误地翻译了这个名字——这个名字以色列人一直认为是神秘而无可言传的——好像他就是一个古老的神的名字一样。这样一来,他们就淡化了天主的奥妙和神秘感,人就不能被天主的形象所感动,人的口也无法表达天主的名字,将天主的名字流于一般的水平,颇似历史上普通的宗教一样。
当然,天主没有单纯地拒绝梅瑟的请求,倒是真的。假如我们想要明白这正名与非正名相互之间的奇妙作用,我们就必须把一个名字的实际意义弄清楚了。我们很简单地说一个名字,即是一个姓名、地址或呼叫的代号。它是建立着一种关系。当亚当为动物命名时,并不是在指明它们的本性性质,而是让它们在人类世界中有固定位置,让他能适于呼叫它们。这么说来,我们就有道理去明白天主名字的积极意义:就是天主在他自己与我们之间建立了一种关系。他进到我们中间并使我们同他产生了一种关系。是的,从某种意义讲,这意味着他把自己交给了我们人类世界。他把自己变成我们人容易接近的神,所以也就成为易受伤害的。他承受着来自同我们结合的危险。
降生救赎的整个过程与完成就是从给天主起名字开始的。当我们去思考大司祭耶稣的祈祷时,实际上,我们会看到他把自己作为新梅瑟显示出来:“我将你的名已显示给那些你由世界中所赐给我的人”(若17:6)。这就是从西乃旷野燃烧着的荆棘丛直到在燃烧着的十字架中完成为止。天主现在借他的降生救赎把自己真正成为可亲近的了。他成了我们世界的一分子;事实上,他已把自己放在了我们手中。
这就让我们懂得“愿你的名受显扬”的祈祷是什么意义。现在天主的名字被乱用,所以天主就会被侮辱。天主的名字被我们用来为达到某种目的,这样,天主的形象也会被扭曲。他愈把自己交于我们手中,我们看天主就愈淡漠;他愈靠近我们,我们就愈会乱用天主的名字而损伤他的形象。玛尔定·布贝曾说过:当我们企图利用各种方式羞辱地乱用天主的名字时,给我们带来的总是失望。但如果保持沉默,也务必是一种对天主爱的拒绝,令天主不能同我们在一起。布贝说:我们唯一的依赖就是尽可能地去赔补和纯洁天主受玷污了的圣名。但是我们没有办法去单独行动。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与人辩护,不让他的圣名之光在这个世界上受到破坏。
此外,这一句祷文——耶稣亲自承担起圣化他的名字,保持他亲近我们的惊人的奥秘,并且坚定地讲明他的同一性,因为他要反对我们对他圣名的歪曲——当然,这一祈求,对我们来说常常是一种机会,严肃地去省察我们的良心。我是如何对待天主的圣名呢?我是否恭敬地站立在燃烧着的灌木丛奥迹前面,甚至到他真实临在的圣体前?借这圣体圣事,他真实地把自己完全交付在我们手中了。我是否很重视天主圣神的友谊?藉此吸引我们到达圣洁而神圣的天主那里去,而不是拉我们流于污秽的境地。

  • 愿你的国来临

    为了天国而进行祈祷的时候,我们会回想起以前我们所关心的“天主的国”的道理。借助这一祈祷,我们首先认识到的是天主的尊高无上的地位。哪里看不见天主,在哪里人类和世界就陷于毁灭。这就是为什么主耶稣说的“你们先该寻求天主的国和它的义德,这一切自会加给你们”(玛6:33)。主的话是在给人的行动建立了一个先后的顺序,告诉我们每天要怎样安排我们的生活。
    这倒不是说天主向我们承诺:我们虔诚就满全了进入那国度的条件或自然地被吸引到天主的国度。这不是一个机械的公式以达到这美好的世界;也不是一个没有阶级的乌托邦幻影,每一件工作都自动地融合和谐,只因为那里没有私有财产。耶稣没有给予我们如此简单的秘传,他所给予我们的是建立一个绝对的裁决上的首席权,正如以前我们所看到的。因为“天主的国”就意味着天主是主宰者,意思就是他的旨意就是应当接受的真理标准,他的旨意就是正义的基础。我们所给予天主应当接受的正义的东西,就是天主正义的组成部分,这样一来,就会发现在我们人中间什么是正义的东西。
    我们念“愿你的国来临”(不是“我们的国”),主耶稣要显示给我们当如何祈祷,当如何在正义之途上摆顺我们的行为。从本质上,首先要求天主垂听我们的心声,那就是要天主为王,而不是我们。依靠他听我们的心声,天主的国才能来临。那就是他的道路,那就是我们必须一次又一次地这样祈祷。
    与基督相遇,使这一祈祷甚至更加深刻,更加形象化。我们看到耶稣就是天主的国临在于他的人性内。他无论在哪里,哪里就是天主的国。因着同样理由,求主垂听我们的心声的需要,就是同耶稣基督结合的需要,这一祈祷就逐渐使我们同他“合而为一”(迦3:28)。这一祈祷所要求的,就是真正跟随基督,同基督共融,同他成为一体。Reinhold Schneider对此给予了有力的解释:“这个国度的生活就是基督的生命在属于他的人内心的延续。所谓在内心,就是不再让基督天国的生命力终止养育我们;所谓的在内心,就是基督的生命力触动我们,改变我们,这一株不能破坏的树的根是从天国开始并进入每个人的心。天国是唯一的,它只能通过主耶稣而存在,主是它的生命,它的力量,是它的中心”。我们祈祷主的国来临,就是说到耶稣那里去:主!让我们成为你的。充满我们,在我们内生活;将四散的人都聚集在你的身体内,这样万物都在你内而归于天主,然后你就能将一切都交付于天父,这样一来,“天主成为万物之中的万有”(格前15:28)。

  • 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

    从这一句祈祷中有两件事情直接明白地显示出来:天主对我们有一种旨意,它必须是我们的意愿,和我们所以是我们的准则;“天上”一词的本意就是天主的旨意在那里绝无错误地实现。否则,它就有了局限性,而天主的旨意在哪里实现,哪里就是天堂,天堂的本质就是天主旨意的单一性、同一性和真理之所是。当天主的旨意在地上被奉行,地上就变成天上了;当天主的旨意在地上被排斥,那就纯然是“地上”,是“天上”的对立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祈求愿你的旨意奉行在人间如同在天上的缘故——就是说人间变“天上”。
    但什么是“天主的旨意”?我们怎么样去理解它?我们又怎样去奉行?在圣经的开头就记载了,人类知道将天主的旨意深深地系在心内,在人心的深处都有一种追求神的意识,我们叫它为良知,正如罗马书第二章15节所说的:“法律的精华已刻在他们的良心上,他们的良心也为此作证。”不过圣经也记载这种对造物主的认知,圣经的文脉告诉我们,我们是“按着他的肖像”造的,这种理念与人类历史同行。它决不会被完全泯没,相反地,它覆盖了方方面面,就像一支闪耀发光的火苗。有太多的人被他们的成见沉溺于死灰窒息的危险,这种偏见搅乱了他们的生命。这就是为什么天主一再向我们说,在历史中用言语从外部,尤其从内心世界中将一直深藏的真理告诉我们。
    在人类历史上,把“满全天主的教导”摆在重心地位的就是在圣经启示内所包含的西乃山上的十诫。因为我们看到,十诫决不是把西乃山的训诫废除了,也不是将十诫降低为“旧的法律”,而是单纯地向纵深发展,使我们承认它的深奥意义以及从诫命本身放射出伟大而壮观的光芒。如同我们所见,十诫不是以外形上加给人的重负。它是天主本性的一种启示——以能让我们达到接受它的地步——因此它是我们人所以是人的真理之所在。我们人所以存在的基点被解读为:我们要能够理解它并且把它们体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天主的旨意是发自他的本性,从而指引我们达到人生的真理,穿越虚妄,从自我毁灭中解脱自己。
    因为我们人是来自天主,我们能够轻视一切左右我们的不洁之事,开步行走在天主旨意的大道上。旧约中“义人”概念的精确含义就是:靠天主的话而生活,这样,按照他的旨意寻找到翕合他圣意的道路。
    那么,当耶稣向我们说天主的旨意和天上时,就是天主的旨意得到满全的地方。他的圣言的核心再一次指明了他的使命。在雅各伯井旁,他向给他拿来食物的门徒们说:“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者的旨意,完成他的工程”(若4:34)。耶稣指的是他同父是一体的,承行父的旨意就是他生命的基点,他与父的旨意合而为一,就是他存在的核心。首先,虽然我们在这段经文中听到“我们的天父”的祷声,他是耶稣在革责玛尼山园同他的圣父情意绵绵对话的回声:“我父!若是可能,就让这杯离开我吧!但不要照我,而要照你的意愿”——“我父!如果这杯不能离去,非要我喝不可,就成就你的意愿吧!”(玛26:39,42)。当我们默想耶稣苦难时,我们就有必要把焦点清楚地放在这段祈祷上面,在这段祈祷中,耶稣在他人性的灵魂中看了我们一眼,也体现了他与天父的旨意“合而为一”了。
    致希伯来书的作者找到了耶稣山园的忧苦中,怜悯之心的关键(希5:7)。把自己放在耶稣灵魂深处的一瞥上,他使用了圣咏第四十首来解释慈悲与怜悯。圣咏的话是这么说的:“牺牲与素祭已非你所喜,就开了我的耳朵;全燔之祭以及赎罪之祭,也非你所要。于是我说:‘你看,我已来到!’关于我,书卷上已有记载:我的天主,承行你的旨意为我所喜爱,你的法律常存于我的心怀”(希10:7; 咏40:7-9)。耶稣的全部存在总括在这句话里:“是的,我来是为承行你的旨意。”仅仅就是针对这一背景,我们完全能理解他所说的:“我的食物就是承行派遣我来者的旨意”是什么意思(若4:34)。
    我们在此光照下,现在我们理解了,耶稣自己就是这“天上”最深刻最具真理一词的含义——在他内,并通过他,天主的旨意全然承行。看到耶稣,我们才晓得我们没有一个人是完全正义的:常有一个引力在拉我们的意愿离开天主的旨意,并把我们投入纯粹的“物质”堆里。但是他接纳我们,吸引我们到他那里去,进入他内,与他结合,让我们也能领受天主的旨意。这样,我们最终在天主经中所做的第三个祈祷,就是我们一步步靠近天父,以至天主的旨意能压倒拉扯我们的低下的自私,使我们能够承受至高之天,我们就是为此而蒙召的。

  • 求你今天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

    天主经展现在我们面前的第四项祈求是所有祈求中最人性化的祈求;虽然主耶稣指引我们的眼睛去窥视事物的实质,去看重“事物的重要方面”,但他也知道和关心我们现世的所需。他向他的门徒们说:“你们不要挂虑你们的生活,将要吃什么”(玛6:25),但他还是要我们为我们的食物而祈祷,这样一来,把我们的挂虑转向天主那里。麦面饼是“大地和人类劳苦的果实”,但是大地不能产生果实,除非它从上面接受阳光和雨露。这都是来自宇宙的力量,不受我们的控制,单纯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就想傲然地维持我们自己的生活,这种企图是不可取的,这种骄傲的心理使人变得粗野而冷酷无情。要停止毁坏这个世界,只有我们自己真正向天主敞开我们的胸怀,否则,这种毁坏是不能停止的,因为它是相反真理的。只有这样才能使人类朝向自我超越的方向发展,使自己成为伟大而自由的。我们有权利也有责任去寻求我们所需要的东西。我们知道:连地上的父亲,当他们的孩子向他们求要的时候,还知道把好东西给他们,何况天主呢!他不会拒绝,只有他才能把好东西给我们的(路11:9-13)。
    在解释主耶稣的这一祈祷上,圣西彼廉对这第四项的祈祷有两方面的重要阐述,颇值得我们注意。他在讲论“我们的天父”一句话中,在颇富象征的“我们的”一词下面画了一条底线,同样他在这里指示“我们的”就是指的食粮。这里我们也是在门徒的团体中,在天主儿女的团体中祈祷,为此谁也不能认为单单是为他自己而期待。确切地说,我们为我们的食粮而祈祷——是意味着我们也为别人的食粮而祈祷。那些富有的人,是号召他们同别人分享。在圣若望·克利索斯德写给格林多教友——表样不好的教友影响了格林多教会——的第一封信中,他强调说:“不论怎么样,每吃一口食物,那是属于世界每个人的食物。”教父苛文贝又补充说:“如果我们面向主的餐桌和举行主的晚餐仪式时呼求我们的天父,我们怎么能推卸责任去表明我们那不可动摇的抉择去帮助所有的人:我们的弟兄们,让他们得到他们每天的食粮呢?这句经是以第一人称复数来解释的,主耶稣在向我们说:“你们自己给你们吃的吧!”(谷6:37)
    西彼廉又提出第二项重要的意见:任何人他要求今天的食物,说明他是穷人。这一祈祷就预示了门徒们的穷困。它预示了有许多人弃绝了世物,即他的富贵,为了信仰而获得的光彩;还有那些为了生活的必需不再企求什么的人们。“对一位门徒来说,只祈求当日的生活的必需品是正当的,因为他不应当挂虑明天吃什么。确实,如果他想要在这个世界上长寿,他就应当反抗自己,因为我们要为天主的国快快来临而祈祷”(主日集祷经)。教会内永远应当有一些为了跟随主而离开一切,从根本上依侍天主的人,我们就是凭主的恩惠而得到牧养——走这条路是一个人信德的表征,从而排除掉我们对信德的不在意和它的脆弱性。
    我们知道,全心依靠天主的人,除天主之外,寻找不到安全感。他们鼓励我们依恃天主——就是在严重的挑战中想起天主来。同时,这种精神上的贫困,完全为天主的托付和他的天国所激动,也是一种同世界贫苦人团结一致的动力,也是在历史上能创造新的价值标准和为服务别人和代替别人的一种新的自愿行动。
    此外,“今日与我,我日用粮”的祷词使我们想起以色列选民四十年行进在旷野,那时他们依靠天降的玛纳而生活。每一个以色列人每天只能聚收一天所需要的玛纳;只有在第六日许可聚收够两日用的玛纳,为的是能遵守安息日(出16:16-22)。宗徒团体每天从天主的恩宠汲取新的生命,以一种新的方式去生活,体验着那些在旷野中天主喂养的流浪的子民的生活。
    “今日用粮”的祈祷,展示出一种超越每日养育的范畴。它显示了贴心的宗徒团体从根本上对主的跟随,放弃了世界上的财物,依附于“以默西亚的耻辱比埃及的宝藏更为宝贵”(希11:26)的道路。这里是用末世论的视域——指向未来,那要比现在重要得多也实际得多。因此,我们把“求你赏给我们日用的食粮”祷词中的一个词按照我们一般的翻译来作一番解释不无裨益。所谓“日用”是按希腊文epiouseos翻译过来的,就这一词,希腊语的一位伟大的导师——语言学家奥瑞哲(死于公元254年)说,在希腊语中,并没有见到这一词,而是由新约福音书中的作者们撰造的。因为在奥瑞哲的时代,确实在一幅草板纸草本中找到了这个词的例证,标注的年代是主后第五世纪。不过只有这一个实例是不足以给予我们这个词的确切含义,这在任何情况下是很不普及而且是罕见的,我们是借助语言学和对文章上下文脉的研究而得到结论的。
    今天,主要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主张,“日用”这一词的意思是指“重要的是生存”。根据这一解释,这一祈祷主要的意思就是:求你赏给我们生活必需的日用粮。另一种解释则主张,正确的翻译应当是“为了将来的食粮”,即为了以后的日子。不过祈求接受明天的食物,好像没有宗徒们在主的光照中生存的那番意思。至于祈求未来的食粮更高尚的意思是,如果祈祷的目的就是面包,那实在就是指未来的食物,即天主真正的玛纳。如此说来,那就是一种预示来世的祈祷,祈求天主“今天”赏给我们未来的食物,新世界的食粮——天主自己。根据这一翻译,祈祷就富有末世的意义,一些古时的翻译暗示并倾向于这种解释。圣热罗尼莫的拉丁通用本就是一个例证,他翻译那个神秘的希腊字epiousios为supersubstantial超物质体的,它是指着一个新的,更高尚的“实体”说的,就是主耶稣在圣体圣事中所给予我们的真正的生命之粮。
    事实上,教会的教父们无例外地异口同声认定天主经的第四项祈祷指的是对圣体的祈祷。在这一意义上,“天主经”就象征了在弥撒礼仪中的圣体餐桌(即“恩宠”)。这并没有排除宗徒们对现世物质的直接需求的意义,对此我们已对经文原文的直接意义讲过了。教父们认为所说的那些不同的意见,是为了穷人的日用粮开始祈祷的,但是在这个范围内,它在指引我们去凝视天上的父,是他喂养我们,是他在召唤流浪的天主的子民,天主亲自养育他们。在生命之粮上面,我们领受耶稣的伟大教导之光,玛纳的奇迹自然指的就是新世界是在基督之内——永生天主的圣言——他就是我们的食粮,是永远婚宴上的佳肴美食。
    以这样的方式去思考是合理的吗?或者这是否是一种错误的“神学论点”,单纯以物质的意义去解释这一个词?今天有这种神学上的顾虑,也不是全然没有道理的,不过这样解释也不是夸大其辞。我认为在接受为食粮而祈祷这件事上,要紧的是要记住耶稣的话的上下文和耶稣要的是什么,人生活中的基本要素在文章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水、面包、葡萄树、葡萄酒,它象征着人生活中喜乐的特点和美好的世界。在耶稣的福音中,面包的话题,曾占了很重要的位置——从旷野受试探和增饼奇迹以至最后晚餐。
    在若望福音第六章中有关生命之粮的伟大论说充分展示出这一论题的端底。它是从倾听耶稣讲道的那些饥饿的群众开始的,他不忍心遣发他们饿着肚子回去,就是说,我们为生活所需要的是“必需的食物”。不过耶稣不要我们就此止步,把人的所需降低在面包上,即生物和物质的需要上。“人生活不只靠饼,而也靠天主口中所发的一切言语”(玛4:4)。增饼奇迹可以重温旷野玛纳的奇迹,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从实际意义讲,人真正的食粮是基督,他是永生的圣言,有着永恒的意义,我们是从彼而来,又向往着他而生活。如果这一超越的物理现象一开始就告诉我们是与哲理不合,也不可能在现实中被发现,更不能用超越的理念向纵深地去思考:永生的基督不是具体地变成人吃的面包,除非他“取了人的血肉”,并用人的语言向我们说过。
    这绝对是一个从质量上的超越和转变的信条,决不是对葛法翁人民的一个恶表:降生成人的主以圣事的形式把自己给了我们,就以这种方式,永生的圣言第一次变为真正的玛纳,今天已经作为未来食粮的恩赐给予了我们。这样主耶稣就是再一次将一切给予了我们:其最终的奥义是将身体实际变为真正的“精神”,“使生活的是神,肉一无所用”(若6:63)。我们是否认为耶稣不要我们祈求他所告诉我们的每日用粮和他所要给予我们的一切就是每日用粮呢?当我们思考耶稣的这一全部讯息时,那么就不可能从天主经的祈祷中把圣体排除在外。实在是,在现世每日用粮祈祷的核心问题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实质问题。不过这一祈祷也帮助我们去超越纯粹的物质东西,现在需要的已经是“明天”的食粮。当我们今天为“明天”的食粮而祈祷时,它在提醒我们要把明天体现在今天的生活中,即把天主的爱体现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这爱召唤我们所有的人要互爱互助。
    谈到这里,我又要引用西彼廉的话,他强调了两方面的重要性。不过他也特别讲述了“我们的”这一词,我们在上面已经谈到过,对圣体圣事,其特别意义就是指的“我们的”食粮,耶稣是宗徒们的食粮。他说:“我们有幸能领受主的圣体作为我们的食粮,决不应当把我们任何一个人从基督的身体切割开来而经常祈祷。为此我们祈祷‘我们的食粮’基督,每天赏给我们,以至我们留在基督内,生活在基督内,才不会离开他治愈的力量,离开他的身体。”

  • 求你宽恕我们的罪过,如同我们宽恕别人一样

    天主经的第五项祈祷预示了犯罪的世界——侵犯别人的罪过,侵犯天主的罪过。人类每一种犯罪的情况包含有对真理与爱的损害,这样就是得罪天主,因为天主就是真理和爱。如何去克服罪恶是每一个人生活的中心问题;宗教的历史就是深思反省罪恶的历史。罪恶就是要唤起复仇,其后果就是犯罪的锁链,因此邪恶不断地滋长,成为愈来愈无法避免的了。藉这一祈祷,主耶稣告诉我们,惟独通过宽恕才能战胜罪恶,而不是通过复仇。天主是宽恕的天主,因为他爱他所创造的;不过唯有宽恕别人的人,才能真正获得宽恕。
    “宽恕”一题,渗透在整个福音经中。山中圣训一开始,我们就看到第五诫的新的解释,那时主耶稣向我们说:”你若在祭台前要献你的礼物时,在那里想起你的弟兄有什么怨你的事,就把你的礼物留在那里,留在祭台前,先去与你的弟兄和好,然后再来献你的礼物“(玛5:23)。在你没有和你的弟兄和好之前就来到天主面前,你应事前就端正你的态度,去面对你的弟兄,这是真正钦崇天主首要的条件。为此,我们必须牢记天主自己——他认为我们人不与人为善,就是反对他——为了来到我们中间,与我们和好,竟隐藏了他的天主性的天主。我们应当回想起,在他建立圣体圣事之前,他先跪在他的宗徒面前,以他谦逊的爱为他们洗濯他们不洁的脚,清洁他们。在玛窦福音中,我们可以注意到那个不予宽恕的仆人的比喻(玛18:23-35)。一位显赫的君王,赦免了欠他一万“塔冷通”债务的人,而这人却不赦免仅仅欠他一百“德纳”的人,——对比之下,这是一个小的可笑的金额。无论我们互相宽恕什么,比起天主对我们的宽恕,真是微不足道的。最后让我们听听耶稣在十字架上发出的呼求吧:“父啊!宽恕他们吧!因为他们不知道他们做的是什么”(路23:34)。
    如果我们想充分理解这祈祷的意义,并让它成为我们自己的祈祷,我们就应更进一步地问:什么才是真正的宽恕?当实践宽恕时,会发生什么事呢?罪过实际就是一种客观的势力;它导致破坏,必须修补。为此,宽恕不仅是不理睬和努力去忘记,宽恕肯定更是实际的行动。罪过必须要努力去避免它,治愈它,从而去战胜它。宽恕要求一种价值——首先是从宽恕者来的。他必须战胜他自身的邪恶,他必须从内里焚烧邪恶,这样一来刷新他自己,产生的效果就是,他包容别人的伤害,在这一系列的改变和内心的净化过程中,在受苦路途上一路走来,并克胜邪恶而成为一个新人。就在这一点上,我们同基督十字架的奥秘相遇了。不过我们首先遇到的是有限的治愈和战胜邪恶的力量。我们会遇到邪恶的超越势力,我们不能独立地去抑制它。瑞豪德·斯盖德尔就这一问题说:“邪恶以一千万种形式存在;它占据了势力的顶峰——它从深渊中吹嘘奸诈。爱只有一种形式——你的圣子。”
    想到天主允许宽恕罪恶,是从内里治愈一个人,以至让他的儿子牺牲至死,今天对我们来说,是性质完全不同的。就是说,“他所背负的,是我们的疾苦;担负的,是我们的疼痛”,“他被刺透,是因了我们的悖逆;他被打伤,是因了我们的罪恶。”“因他受了创伤,我们便得了痊愈”(依53:4-6)。今天对我们来说,不再相似合理的了。在某种意义上说,那些挑衅此事者,其实是不足道的邪恶势力,尽管我们以其为保护伞,无视现实,以致还要迎合恐怖的人类历史,特别是现代的人类历史,甚至把它当作无可辩驳的借口,否认美好天主的存在,公然侮辱他受造的人类。不过我们理解到那伟大的赎罪的奥迹也被我们个人利己主义的形象封杀了。我们再不会找到代替者,因为我们认为每一个人只安于自己。事实上,每一个人全都因一位,即降生成人的圣子交织在一起,并一个一个地围绕在他的周围,只是有时我们无视现实。当我们讲述基督被钉十字架时,我们就是再次宣布他的死亡。
    从当前来说,有若望·纽曼枢机的见解可能就足够了。纽曼曾说过,天主既然能用一句话从无中创造了整个世界,他就能够轻而易举地贬抑自己去受苦,并以天主的身份成为一个苦人,担负起这个重担,通过他舍弃自己,从而战胜人类的罪恶。战胜罪恶付出了代价:我们必须立刻献出我们的心——或者更好说是我们整个的存在。即使是这样,也还是不够的;唯有与通过肩负着我们的重担的那一位结合共融,才能产生真正的效果。
    宽恕的祈祷要比伦理的劝谕还重要——尽管如此,它每天向我们发出新的挑战。不过,像其他的祈祷一样,它是我们基督信仰者最核心的祈祷。它提醒我们,那位要我们实行宽恕者,却把他自己贬抑到人性的卑微地步,甚至死在十字架上。它首先召唤我们要富有感激之情,然后以爱心同它一起工作,一起受苦去战胜邪恶。渐渐地我们会体认到为执行这一任务我们是多么力不从心。多少次我们又重新跌倒在罪恶之中,这一祈祷,给予了我们莫大的安慰,使我们的祈祷借助他爱的力量处于更加完美的境地——同他,通过他,在他内,我们的祈祷还能成为治愈的力量。

  • 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

    这项祈祷的表述,使许多人震惊:天主肯定不会引领我们陷于诱惑的。实际上,正如圣雅各伯宗徒告诉我们的:“人受诱惑,不可以说:‘我为天主所诱惑’,因为天主不会为恶事所诱惑,他也不诱惑人”(雅1:13)。
    当我们回想起福音的话:“那时,耶稣被圣神领往旷野,为受魔鬼的试探”时(玛4:1),就会更深入地帮助我们理解这一祈祷。诱惑是来自魔鬼,而默西亚耶稣所受的试探是为抵抗那使人脱离天主的严厉的诱惑,而且要不断做下去。正如同我们所看到的,耶稣必须通过这些试探而受苦,以至死在十字架上,就是他如何借着十字架开辟了救赎我们的道路。这样,不但在他死后,而且已经在他死时及他整个的一生,耶稣“降至地狱”,竟至经受着我们的试探,他战胜试探,为的是用手擎着我们,并带着我们仰慕天上的事。圣保禄致希伯来人书中特别在这方面强调了试探的重要性,它体现了构成耶稣道路的要素:“他既然亲自经过试探受了苦,也必能扶助受试探的人”(希2:18)。“因为我们所有的,不是一位不能同情我们软弱的大司祭,而是一位在各方面与我们相似,受过试探的,只是没有罪”(希4:15)。
    简单地阅读一下约伯传,在许多方面它预示了基督的屈辱,就会帮助我们更深入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撒殚嘲弄人,为的是嘲弄天主:天主的受造者,是按照他的肖像造成的,是一副可怜的形象。对他来说,每一件事似乎是美好的,实际上只是一个外表。事实上唯有人——每一个人——所关心的是他自己满意的人生。这是撒殚的判断,默示录称之为“日夜在我们的天主前,控告我们弟兄的控告者”(默12:10)。对人的毁谤最终就是对天主的毁谤,是离弃天主的托词。
    撒殚企图通过义人约伯来证实它的诉求:撒殚说,让他失去一切,他会很快堕入他的遭遇之中。天主给了撒殚自由,去试探约伯,尽管给它精确地划定了界限:即天主不弃舍一个人,但允许人去受试探。这是一个非常微妙且涵蓄的事,但代之而来的却是天主慈悲的回眸,这在依撒意亚先知书第五十三章给予了我们一个概括的描绘:约伯的痛苦给他提供了人的成义。因他的信义,通过他所受的苦得到了验证,他恢复了人的尊严。约伯的遭遇也正是同基督一起受苦的预像,基督在天主面前恢复了我们众人尊贵的形象,并向我们展示了一条即使在最深沉的黑暗中也决不丧失信赖天主的路。
    约伯书也会帮助我们理解各种不同的试探。为了使我们趋于成熟,为了能在引领我们从表面的可怜状态达到完全翕合天主圣意的路上长足进步,人需要受点试探。正如同葡萄汁需要发酵才能酿出好酒来,同样一个人也需要净化和转变自己;试探对他来说是一种危险,因为试探给他呈现一种堕落的机遇。然而试探也是不可缺少的,他是成全自己和走向天主的道路。爱永远是净化自己,弃绝自己和痛苦地转变我们自己的进程——是如何走向成全的旅程。圣方济各沙勿略能向天主祈祷说:“我爱你,不是因为你有能力赏给我天堂或罚我下地狱,而单纯地是因为你就是你——我的君王和我的天主。”其后,他当然需要走一段自我净化的漫长的道路,以达到最后的自由——那是一条通过成熟步骤的路,一条基于试探的路,具有跌倒危险的路,但却是一条必走的路。
    现在让我们用一种更实际的方式来解释天主经的第六项祈祷——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当我们这样祈祷时,我们是在向天主说:“我知道我需要受试探,使我的人性受到净化。当你决定要给我这些试探时,当你给邪恶留一些空间来攻击我时,正如同你向约伯做的那样,就请你想起来我的力量是那么软弱。别过高地估计我的承受能力,别扩大我所受的试探的范围,当我的试探来的太多的时候,别缩回你保护的手。”据此,圣西彼廉曾作过一番解释,他说,当我们祈求“不要让我们陷于诱惑”时,我们是在表露我们的信心:“除非天主事前允许,仇敌即使攻击我们它也无能为力,这样,我们的畏惧,我们的虔敬,以及我们的崇拜可能就直接领我们归向天主——因为魔鬼对我们不能做任何事情,除非天主授权给它。”
    再从受试探的心理学上的模式仔细考虑一番,西彼廉解释,天主所以给魔鬼有限的能力,会有两种理由。其一,试探对我们是一种赎罪,为挫消我们的傲气,从而可以重新经验一下我们的信、望、爱之德的不足,在我们身上避免形成目空一切的主见。让我们想想那个法利塞人向天主自说自话,他妄想他不需要天主的恩宠。可惜西彼廉没有继续更详尽地解释还有什么其他有关试探的情况——天主加在我们身上的试探是为他的光荣。是否在我们的脑海中认为那些特别亲近天主的大圣人们,从旷野中的安多尼到加尔默罗隐修院专务崇修的里修德肋撒,天主就没有把试探的特别重担放在他们的肩上吗?我们甚至应当说,他们紧随着约伯的步伐;在当时,他们为了拥护天主,曾为人提供了辩护学。更甚的是,他们分享了同耶稣基督结合的特殊的喜乐,这位基督承担了我们的试探,直至在痛苦中终结。基督召叫他们就是要在他们的身灵深处战胜一个特别时代的试探。基督召叫他们要为我们的灵魂承受试探直到最后,以帮助我们在去往天国的路上坚持到底,我们这些试探的重担基督都为我们放在他们的身上了。
    当我们颂念天主经的第六项祷文时,一方面,我们必须有所准备承受我们的诱惑的重担,我们会得到报酬的。另一方面,祈祷的目的,是请求天主的试探不要超过我们的承受能力,别让我们从他的手中滑离,我们作这一祈祷一定是充满依赖之情。圣保禄清楚地向我们说:“天主是忠信的,他决不许你们受那超过你们能力的试探,天主如加给人试探,也必开一条出路,叫你们能够承担”(格:前10:13)。

  • 但救我们免于凶恶

    天主经的最后这项祈祷文又涉及到前面的祈祷,但都给予了积极的意义。两种祈祷是紧密联系着的。之前的祈祷中的“不要”有着操纵的意义(不要给魔鬼更多的空间来攻击我们,以至我们无法承受)。在最后的祈祷文中,我们抱着盼望来到父面前,那是我们信德的重点:“救援,赎回,解放我们!”分析到底,就是攀登上救赎的顶峰。我们要因着什么得到救赎呢?天主经的新德文翻译是,不管“邪恶”或者“魔鬼”意味着什么,让它来。最终它们两个是分不开的。诚然,默示录说,摆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条龙(默13:13)。若望描述“是从海上伸出来的一只兽”,出自邪恶黑暗的深渊,它是罗马统治势力的象征,就这样面对当时的基督徒显露出一副狰狞的面孔:强迫对皇上的崇拜,把所有的索求都放在一个人身上,结果把政治、军事、经济升格至绝对权威的顶峰——达到邪恶人格化以致把我们吞噬掉的可怕地步。以一种怀疑论和启蒙的讽刺形式使伦理道德原则加倍地腐蚀糜烂。这样一来,使基督徒陷入受迫害的危险,只有呼求主才是唯一能救他们的力量:“但救我们,解放我们于凶恶。”尽管罗马皇帝和它的意识形态已经崩溃消灭了,但在当代它的阴魂仍然不散!在今天,一方面有市场交易,武器交易,麻醉药品的交易,以及所有的力量都重压在这个世界上,使人类无法抵御陷入它们的危险之中。另一方面,今天也有一种万事如意和平安无事的观念告诉我们,“神正是虚构的假设,就是他掠夺了我们的时间和我们生活中的快乐。不要让他来干扰你!要设法尽可能从你的生活中把它挤出去。”这些诱惑大有无法抵御之势。天主经在一般情况下,特别是这一祈祷试图在告诉我们,当你离失了天主的时候,就是丢失了你自己,那时你竟连任何一个产品也不如了,这时,那只“龙”真的是得胜了。只要那只龙不能从你身上夺走天主,那么你最本质的存在就不会受伤害,即使你是在众邪魔之中也不会使你害怕。我们正确的翻译是这样说的:“救我们于凶恶(evil)”,evil 一词是用的单数。Evils(多数)凶恶,对净化我们是必要的,但evil凶恶(单数)却是破坏性的。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从心灵深处求天主不要夺去我们的信德,信德使我们看见天主,信德把我们同基督绑在一起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为我们的福乐而祈祷,不要让我们失去生活中的福祉;即使我们面对生活中的痛苦,我们也不致失去快乐,这快乐就是天主;有天主,就不会丧失我们自己:救我们于凶恶。
    西彼廉是一位主教致命者,他亲自领受了默示录所描述的情况,再次找到了实现这一切的一条惊人的道路:“几时我们颂念‘救我们于凶恶’时,就再没有留给我们什么所要祈求的了。一旦我们祈求了,也得到了抵制邪恶的保护,我们就安然地受到庇护,去遏制每一种恶魔的攻击和世俗所给予的图谋。如果你受到掌管世界的天主的护佑,世界上还能有什么使你怕惧的呢?这一确凿的事实支撑了致命者,使他们喜悦,在充满了痛苦的世界上坚定了他们,在他们为人的关键时刻“拯救”了他们,为了真正的自由解放了他们。
    同样,这种坚定的信心出色地表现在圣保禄的话中:“若是天主偕同我们,谁能反对我们呢?——谁能使我们与基督的爱隔绝?是困苦吗?是迫害吗?是饥饿吗?是赤贫吗?是危险吗?是刀剑吗?——不,靠着那爱我们的主,我们在这一切事上,大获全胜,因为我们深信:无论是死亡,是生活,是天使,是掌权者,是现存的或将来的事物,是有权能者,是崇高或深远的势力,或其他任何受造之物,都不能使我们与天主的爱隔绝,即是与我们的主基督耶稣之内的爱相隔绝。”(罗8:31-39)。
    在这一意义上,最后这一项祈祷又把我们领回到天主经的前三项祈祷:在“救我们于凶恶”的祈祷中,我们最终所求的无非是祈求天国的来临,奉行天主的旨意,愿天主的名受显扬而已。在整个的世代中,凡念这一段经文的善男信女应按广义来解释这一祈祷。在世界苦难之中,他们也曾祈求天主限制破坏世界和限制我们生活中的邪恶。
    这一崇尚人性的经文解释也编入了礼仪之中:在每一项礼仪中,惟独拜占庭礼仪除外,天主经的最后一项祈祷引申到了每一个人的祈祷。在古罗马礼仪中是这样编的:“主,求你救我们于诸凶恶,过去的,现在的以及将来的。借诸圣者的代祷,常赐我们每日的平安。以你的仁慈来帮助我们,使我们脱离罪恶,保护我们于困惑之中。”我们深受战争时期的磨难,我们听到为全人类的救赎而痛哭的声音。这一人类历史的“堵塞”,使礼仪加强了对天主经中的最后一项祈祷,表现出教会的人性化。是的,我们可以,也应当求主解救这个世界,解救我们自己以及许多个人和全体民众,他们在忍受着苦难,以至几乎无法承受他们的生活。
    我们可以,但也应当理解天主经最后一项祈祷的这一更广泛的意义,对我们的良心也是一番考察和富有指导意义——摧毁邪魔的主宰,也是我们共同的素愿。不过,为了这一切,我们不能不观察事物内在的法则和邪恶与邪恶之间的联系。我们的祈祷不应当沉溺于表面现象上;甚至在解释天主经的这一祈祷文上,中心点仍然是落在“我们从罪恶中解救出来”上面,我们要认清“罪恶”所以为“罪恶”的根柢,以至我们的视线永远不会转离生活的天主。

  • 总结

    耶稣基督的山中圣训,正如同我们所看到的,为我们绘制了一幅真正人生内容的画面。它帮助展示给我们如何去做人。我们可以从根本上总括地去洞察,人唯有在天主的帮助下才能理解其底蕴,也惟独他同天主保持关系,才能度正确的人生。但是,天主并不是遥不可及的陌生者,他把他的容颜在耶稣内显示给我们了,即在耶稣所行的事迹和他的意愿中我们就知道天主的旨意是什么。
    如果人类的本质就在于同天主的关系上,很明显同天主交谈,聆听天主的话,天主就成为我们本质的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山中圣训也包含着祈祷的教训。主耶稣告诉我们要怎样去祈祷。
    在玛窦福音中,天主经作为简短的要理祈祷被排列在前面。其主要目的就是警示我们防范虚假的祈祷。祈祷不应当是在别人面前作为彰显自己的机会;它需要慎重的思考,从灵魂深处同天主保持爱的关系。天主知道每一个人的名字,这是无人能办到的,正如经上告诉我们的那样(默2:17)。天主的爱对每一个人来说全然是独特的,唯一的奥秘,是不向任何人泄露的。
    这一深遂的思考,就是这一祈祷的精髓,它不排除集体祈祷。天主经是以第一人称复数称谓的,就是要“我们”变成天主的儿女来颂念,这样我们就能超越今世的限制,扑向超于万物的天父那里。这“我们”的称谓,从内心深处唤醒我们每一个人;不论个人或团体,颂念天主经要完全见诸实践,应当互相鼓励,因为我们要把自己更加亲密地展现在天父面前。正如同男女之间的关系,完全是属于个人的范围,为了安全,需要慎重考虑的过程。然而双方婚姻生活和家庭中自然就产生相互的责任,我们同天主的关系也是一样:“我们”集体祈祷,又个人亲密地同天主交谈,就是单独地分享天主,从内心与天主联系而亲近他。
    祈祷的另一种假象,主耶稣警戒我们要反对,就是喋喋不休和冗长的祈祷,能使人的精神窒息。我们都有过同样的经验,就是把经文流于口是心非的危险,这时我们的注意力早已溜到别处了。当我们被向天父的那种殷切的需求所吸引或是为那来自天主的心中神乐而感谢天主时,我们才能全神贯注地祈祷。最重要的是,虽然我们同天主的关系不能只限于这种暂时的情况,但是也应当把我们的心底呈现在天主面前。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这种天人关系应当维持它的生命力和把我们每天生活中的烦琐事务坚持不懈地讲给天主听。我们将心灵的底蕴指向天主,我们就越能做好的祈祷。祈祷做的越到位越发衬托出我们个人的本质,我们就越变成了一个享有平安的人。我们越能忍受痛苦,我们就越能理解别人,并把自己向别人敞开。这一自我定位,广泛地呈现了他内心世界的形象,在我们的思想、默想和做人的深处,默默地浮现出了天主的形象,我们指的就是“不断地祈祷”。最终我们指的就是天主的爱,天主的爱同时也是条件,它是我们爱近人的动力。
    这就是祈祷真正从心灵深处默默地同天主结合。这样的祈祷需求含义充沛,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祈祷在言词、形象或思维上要讲究清楚地表达。天主越在我们内发现他自己,我们就越能如实地在我们祈祷时把我们自己呈现在他面前。但是同天主交谈真是这样:祈祷就是在实现和加深我们同天主的亲密结合。我们的祈祷能够也应当排除一切杂念,从心底发出,从我们的需要、希望、喜乐,从我们的痛苦、悔罪和对天主恩惠的感激出发。祈祷的整个过程应当是全然地表现我们自己。不过我们也常常有必要使用由教会和教会成员编写的经文,他们有同天主相交相遇的经验。因为没有这些经文的帮助去祈祷,我们自己的祈祷和我们对天主的形象不免要变得主观,而且深思熟虑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生活的天主。在机械公式的祈祷上,首先是从以色列人的信德产生的,然后才是从一些教会成员的信德产生的,我们要认识天主,也要认识我们自己。它们是“启蒙祈祷”,改变着也敞开我们的生活。
    遵照天主的规则,圣本笃编写了(Mens nostra concordat voci nostrae)我们的思想应当是表里一致的经文。一般说来,应先有思维;由思想找寻和形成语言。但是诵念圣咏和礼仪中的经文确实是另一种方式:祷文和声音是先于我们,我们的思想应当符合这些经文。因为我们人本身“不知道我们如何祈祷才是”(罗8:26)。我们离天主太远了,他对我们来说太奥妙也太伟大了。所以天主来了,为帮助我们:他亲自教给我们祈祷的话,并教给我们去如何祈祷。通过这些来自他的祈祷,他使我们开始走向他;借助同兄弟姐妹们用他给的祷文彼此祈祷,我们就逐渐地认识了他,亲近了他。
    在圣本笃的著作里,所引用的话正是直接参照着圣咏,新旧约中天主子民的伟大祈祷书卷。圣咏中的话是圣神供给人用的;它们是天主圣神变成了语言。我们必须“在圣神内”,偕同圣神祈祷。当然这些祈祷的话甚至更贴合在天主经上。每当我们念“我们的天父时”,我们就是在用天主给的话向天主祈祷,正如同圣西彼廉所说的那样。他又补充说,当我们念我们的天父时,耶稣对真理的崇拜者,即对那些:“以心神以真理朝拜父”的人的承诺,在我们身上兑现了。基督就是真理,他教给了我们这些话,通过这些话,他赐给我们圣神。这件事启示性地对基督徒的神秘性作了一番说明。这不仅是自己首次浸入水中接受洗礼时,而且是早在我们以前的天主的话里我们就与天主圣神相遇了。就是与子及圣神相遇,我们因此就与生活的天主合而为一,他永远住在我们内,在我们之上。
    而玛窦用了简短的教义,一般性地介绍了天主经,我们注意到,在路加福音中以不同的文脉——指称:耶稣是在去往耶路撒冷的路上教给宗徒们念这端经的。路加是用下面的话记述了天主经:“耶稣在一个地方祈祷,停止以后,他的一个门徒对他说:“主,请教给我们祈祷——”(路11:1)。
    所以路加的记载是:宗徒们看见耶稣祈祷,从而提醒他们,也愿意跟耶稣学习怎样祈祷。这就是路加的独到之处,在他的福音书中,给了耶稣的祈祷一个非常特殊的位置。耶稣的整个牧职是从他的祈祷发出的,而且是由他的祈祷所支撑着。在耶稣的行程中所发生的事件的本质,就是逐渐揭开他奥秘的面纱,在他祈祷的事件上露出了这一道光芒。伯多禄承认耶稣是天主的圣者,就是同祈祷着的耶稣相遇而联系在一起(路9:18);耶稣的显容就是一种祈祷的结果(路9:28)。
    所以路加将“我们的天父”放到耶稣自己祈祷中的事实是很重要的。因而耶稣把我们也包容在他自己的祈祷中了;他引导我们进入三位一体的圣爱之中;他一直把我们人类的困苦深深地放入天主的心中。然而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天父”的祷词就是达成深刻祈祷的标志,这为我们的人生提供了基本的导向,并帮助我们铸造天主子的形象。“我们的天父”的意义要比一篇纯粹准备好的祈祷文的意义更加充沛而意味深长。它帮助我们形成我们的真正人生,训练我们怀有基督耶稣所怀有的心情(斐2:5)。
    对我们来说,天主经的解释有两种不同的含义。首先,尽可能正确地听取耶稣在圣神内所传给我们的话语是重要的。我们必须努力理解耶稣想通过这些话语传递给我们的讯息。但我们应当确记,天主经是从天父自己的祈祷中,圣子与他的父开始谈话。这意味着它远远超过了词句的深度。它囊括了整个世代人类的领域,所以决不可能用纯粹历史的解释去衡量,那么这也许是重要的。
    多少世纪以来,在祈祷方面的佼佼者,曾接受过特别恩典与主亲密的结合,以至使他们进入远超于祈祷文字所示的深层境界。因此他们能够为我们揭开祈祷深藏的宝藏。也许我们可以这样说,我们每一个人,沿着我们自己与天主的全部关系,被接纳于这一祈祷中,成为我们的安居之所。我们每人一次又一次地同属于他的人,他的圣灵,必须敞开胸怀,同他相遇,并屈服在经声的指引下,这是来自天主子的声音。这样一来,他自己的心就要为我们敞开,每一个人会以特殊的方式感受到,主耶稣在同他一起祈祷。
    路加福音给予我们的天主经比较简短,然而教会采用的是玛窦福音的译文,作为祈祷之用。关于这段经文的审议,一般说来,并不是多余的,但也不是主要的版本。我们采用两种译文在同耶稣祈祷,我们感谢玛窦的记述,他的记述包括七项祈求,清楚地阐明了路加所涉及的仅仅的部分内容。
    在我们进行详细说明之前,让我们先简要地领略一下玛窦所记述的天主经的结构。它包括着一个祷前的问候和七项祈求。三个以“您”称谓的祈求,继而是四个以“我们”称谓的祈求。头三个祈求是有关天主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情况;接下来的祈求是关于我们的希望、需要和困苦。天主经中的两组祈求之间的关系可以同两个十诫版之间的关系相比较。从本质上来说,它们是在解释说明爱天主和爱人的两项伟大的命令——即指向爱的道路。
    那么天主经就如同十诫似的,是以建立天主的天上权威开始,然后它自然引领我们走上做人的道路,也就是说,首先关于爱的道路,这同时就是悔改的道路。如果一个人以正确的道路寻求天主,他必须是站在真理这方面。这真理就是:“首先寻找天主的光荣及他的国。”(玛6:33)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弃绝我们自己,向天主敞开我们自己。如果我们不能够摆正我们与天主的关系,就没有正义之可言。为此,天主经由天主开始,然后,以此作为起点,展现给我们做人的道路。最后由于我们会流于被威胁所缠绕的人,邪魔一直在等待着他——我们会想起那神幻恶龙的形象,它就是发动攻击那些“遵行天主诫命,且为耶稣作证的人。”(默11:17)
    可是在整个祈祷中,从开始就贯穿着现在时:我们的天父——我们知道他用手牵着我们,同我们在一起并保护我们。在彼得-汉-苛文贝慈神父,耶稣会的总会长的神操书中讲了一个斯达来芝的故事,他是东方教会的神师,他渴望应用“我们的天父”的开始语完成祈祷。采取这一方式,斯达来芝解释说,我们应当遵行东方教会的行径。“我们从旷野经受诱惑开始,我们返回埃及,然后穿越出离埃及的道路,通过宽恕之途和天主的玛纳,籍天主的圣意,我们获得了福地,即天主国度的许诺,在那里,他将他名字的奥秘:‘我们的天父’告知我们”
    让这上去和下来的两条路提醒我们:“我们的天父”永远是耶稣的祈祷文,与他同在,就是为我们开放了门户。我们祈求天上的父亲,我们是通过子认识他的。它意味着当我们祈祷的时候,他常在我们身边,因为我们会在热诚的祈祷中看见他的。最后的一点——因为“我们的天父”是耶稣的祈祷,它是一则三位一体性的祈祷,即:我们祈祷是藉着基督,通过圣神走向天父。

    教宗本笃十六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