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康威视人脸识别功能:切莫乱折腾——12年1中文章推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7:11:14

切莫乱折腾——12年1中文章推荐

(2011-12-29 11:17:28) 转载标签:

湖北

地名

长沙岳麓书院

国之瑰宝

山楂树之恋

杂谈

分类: 《杂文选刊》中旬版 ◎陈长林
  伴随着城市建设红红火火,更改地名新闻起起落落。最近湖北方面宣布,湖北简称将改“鄂”为“楚”,再次引起人们关注。
  近年来,小地名要改,江苏宿迁骆马湖,因谐音“落马”被改成“马上湖”;大地名也要改,石家庄因系省城仍用“庄”作名土得掉渣,欲改称“正定”。
  地名并非公民身份证,终生不变。地名多变,才形成“历史沿革”。地名不是不能改,关键在于怎么改。凡不问民意,不顾史脉,为满足领导政绩冲动而改,就是乱改。
  乱改地名就是“绑架历史”。世界遗产保护专家罗哲文指出:“中国历史悠久内涵丰富之地名文化,世界独一无二,堪称国之瑰宝。”偏偏有人动不动就拿“国之瑰宝”开刀,轻率改动,留下笑柄。河北省原有完县,春秋时期置逆畤邑,金初升为完州,以“山川完美、坚固”之意而得名,但外商没文化,认为“完”是“完蛋”之意,当地没立场,在1993年更名为顺平县。现名看上去一帆风顺,悠久历史却被一刀两断了。
  乱改地名就是“ 劫持文化”。“湖北简称鄂还是楚”本来不是问题,湖北省简称“鄂”,初中生都知道,地理书上写着呢。“鄂商”、“鄂菜”等说法缘此而生。现在湖北商人统一简称为“楚商”,“鄂菜”将更名为“楚菜”。山川风物应犹在,偏偏地名改,到底为哪般?
  更改地名,要么“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打旅游牌,如四川灌县改名都江堰市,云南中甸县改名香格里拉县。要么当“啃老族”,打历史牌。如湖北襄樊更名为襄阳,辽宁铁法改名为调兵山。连夜郎这个贬义地名,也有湖南新晃县与贵州水城县争抢,皆欲“夜郎自大”而后快。要么赶潮流,打时尚牌。如云南思茅市趁普洱茶热改名为普洱市,湖北安远县因成为张艺谋电影《山楂树之恋》的外景地,欲改名“山楂县”。
  湖北改“鄂”为“楚”,别有诱因:“鄂”“恶”同声,其音不悦耳;“鄂”字左上两个口,代表两人发生口角,右边耳朵,代表偏听偏信,其形不待见;左下一个亏,代表都吃了亏,其义不爽心。这本是民间戏说,居然有品牌策划家当真,主张以“楚”代“鄂”,义形兼胜。
  缘今溯古,湖北属楚,当无疑义。然而,湖南亦可属楚,有长沙岳麓书院“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名联为证;中国“长城之父”楚长城,位于今河南境内,河南发思楚之幽情,亦未尝不可。湖北宣称独占“楚”名,其他省份欲分一杯羹如何是好?就算别人高风亮节,不争不抢,湖北自说自话,唯我独“楚”,终究不符合文化地理实际。
  乱改地名就是“糟蹋公帑”。湖北商人称“楚商”还是称“鄂商”?其实并无本质差异,如同将猫唤作咪。但更名成本付出却不可小觑。据学者研究分析,一个一百五十万左右人口的城市更名后,仅办理二代身份证一项,就需要花费两千万元。湖北襄樊2010年改名为襄阳,涉及修改各种地图、公章、证件、招牌等行政成本,超过一个亿。据有关专家估算,若石家庄市改名,不耗费十亿元人民币完不成,而不可估算的经济损失要远远大于此。
  改名有风险,跟风须谨慎。许多专家提出,地名具有社会公共历史文化产品属性,历史文化信息丰富,一旦更改,这些信息就会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丧失不可挽回。为尊重历史文化和民意,地名最好不折腾。
  【原载2011年11月25日《今晚报·今晚副刊》】
  ●作者自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