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停车被贴条没缴费:佛学故事:无脂肥羊(多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5:58:16

无脂肥羊


  有一位大臣犯了過失,國王因此嚴厲地對他說:「如果你能牽一隻沒有脂肪的肥羊來,就不治你的罪,如果辦不到,就要定你的罪。」

  聰明的大臣找了一頭大羊,每天餵牠吃草和穀物,用心的飼養。同時每天也牽三匹狼來驚嚇牠,使其驚慌恐怖。因此這頭大羊在每天拚命吃著草和穀物的同時,更是戰戰兢兢地防範、注意,避免三匹狼的侵襲,絲毫不敢掉以輕心。雖然每天有上等的草和穀物可以食用,大羊卻如臨深淵、如履薄冰,隨時提高警覺。所以這頭大羊得到了充足的營養而日益肥壯,卻沒有一點油脂。

  大臣牽著這頭肥而無脂的大羊去獻給國王,國王感到十分地不可思議,如此肥壯的一頭羊怎麼可能一點油脂都沒有呢?便好奇地問大臣:「你是怎麼得到這麼一頭無脂肥羊的?」大臣將自己如何用心的飼養,如何虛心的調教訓練大羊使其肥而無脂的經過,據實回答國王。國王為此十分讚歎大臣的智慧,即原諒了大臣的過錯。

最胜受佛度化缘

(2011-12-27 16:39:26)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舍卫城中,有一位长者名叫最胜。家中非常富裕,但是為人慳贪。不管任何人,只要前来乞讨,他一定不由分说地将其赶走。為了防止盗贼宵小,他设计了七重坚固的大铜门来维护安全。同时,又用小石块混泥作墙,用铁笼覆盖屋顶,来防止鼠类或飞鸟的入侵。

    这一天,佛陀观察最胜长者得度的因缘已经成熟,嘱咐阿难前往度化。阿难立刻至长者家中托钵,并為其说法:「如果我们布施给贫穷困乏的人,就会得到五种功德。第一寿命延长,第二相貌端严,第三身强力壮,第四身心悦乐,第五辩才无碍」。长者听了后心想:「我听说瞿曇沙门的弟子阿难是多闻第一,所能诵持的教理超过八万四千亿头象所能背负的经典。然而今天,却只对我说布施的功德,这只能算是乞士之法,不过贪著我的财货而已,并不是真正贤明智慧的人所说的。」由於长者慳吝的习气十分坚固,就很狡诈的说:「不知道今天您已经有斋主供养,还是要继续乞食?」阿难回答:「正要去乞食。」长者说:「既然如此,太阳已经快到正午了,希望您别错过了时间。」此时阿难摇摇头,苦笑了一下,只得回去秉告佛陀:「这位慳贪长者的习气实在太坚固了,并不是弟子的德行所能度化的。」

    接著,佛陀又分别派阿那律、大迦叶、目犍连、舍利弗等尊者前往。然而,所得到的回应都相同。於是舍利弗只得向佛建议:「这位长者的慳执太牢固,只怕堆出像天一般高的柴火来燃烧,也没有办法消熔他的心念。希望世尊能亲自至长者家中,以佛陀的智慧来度化他。」

    此时佛陀以神通力,顷刻出现於长者家的中庭,全身大放光明。最胜长者看到佛陀稀有的相好庄严,心生欢喜,顶礼佛足后在旁坐下。此时佛陀以梵音声对长者说:「最胜长者,如果有人能发心布施,那他立刻获得五种不可思议的功德。」长者好奇的问:「请问是哪五种功德?」佛陀说:「第一种布施就是不杀生。若能持此不杀戒,则对於一切眾生都会慈悲护念,自然心无恐惧。」长者心想:「人们会杀生,都是由於贫贱所造成。现在我家中财宝丰饶,当然可以不杀。这道理真好,我应该信顺。」便说:「我最胜,愿尽形寿不犯杀生的过失。」此时,佛陀又陆续為他开示以慈悲心持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的功德,可以心无恐惧。长者听了十分欢喜,发愿遵从世尊的开示,永不违犯。此时,长者满心欢喜的想:「佛陀开示这麼精妙的道理,我应该要表示一点心意,来报答他的恩惠。」

    於是长者亲自到藏宝库房选择要供养佛陀的财宝。由於无始劫来的慳吝习气,他想挑一些次级品来供养。说也奇怪,拿了十几次,每次伸手都拿到最珍贵的上妙宝物。这时,长者感到心烦意乱,不知该如何是好。原来长者的布施念头和慳贪念头同时竞涌,心中的正念与邪念正激烈地拉锯争战。佛陀观察到这个现象,便以梵音说偈来提醒他:「施与斗共集,此业智不处,施时非斗时,速施何為疑。」

    最胜长者听到如来所说的偈语。内心十分惭愧,咬牙下定决心取得上好的珍宝,拿至佛前,长跪懺悔,仰望佛陀慈悲目光的注视,长者不禁失声痛哭。这时佛陀开始為长者开示更微妙的布施、持戒、修福的道理,及如何超脱欲界种种有漏、不净的方法。长者听了,双腿盘坐,细心思惟,起一念相应慧,内心立刻远离诸烦恼尘垢,证得法眼净。能於如来所说种种妙法,无畏受持。他立刻起身至诚顶礼,并发愿成為优婆塞,尽形寿受持五戒。於是,佛陀慈悲為他授三皈依,然后离去。

    就在佛陀离开不久,魔王波旬变化成具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佛陀形象,来到长者家中,身上放出七尺的紫磨金色圆光。长者心中不禁纳闷,不知佛陀為何才刚回去又折返?但他仍恭敬地顶礼佛足。此时假佛陀说:「我原以為长者的智慧渊博,能明辨真理。所以刚才说了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论,想考考你。现在要向你更正,之前所说的四諦并非是真理,只是外道所修习的错误知见,你可不要放在心上喔!」长者一听,立刻发现此时站在眼前的并不是佛陀,便不假思索地回答:「住口!我已经从佛陀的开示中得到正知见,你这个邪魔,即使你再变化成任何的形象,要想让我从正道中退转,也是不可能的。以你小小的神通要和佛陀相比,只是以萤火之光想敌太阳的光明,以田间的小土丘要和须弥山竞高,那是妄想。不管你是幻师还是波旬,都请快离开吧!我最胜不欢迎你。」魔王听了,发现无计可施,只得无奈地离开。

礼敬佛塔

(2011-12-27 16:41:48)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从前,一位名叫真檀迦腻吒的国王,讨平东天竺后,不仅声威显赫,亦从中获得许多财宝。军队於回国途中,在一平坦宽阔的地方扎营休息。

    此时,国王心中非常渴望著佛法的滋润,见到远处有一座像佛塔的建筑,便立刻带著千名侍从前往。一行人快要接近塔庙时,国王即下马步行,并且戴上珍贵的宝冠,以恭敬虔诚之心礼拜佛塔。国王讚叹地说:
 「离欲诸结障,具足一切智,
  於诸仙圣中,最上无伦疋。
  能為诸眾生,作不请亲友,
  名称世普闻,三界所尊重。
  弃捨於三有,如来所说法,
  诸论中最上,摧灭诸邪论。
  我今归命礼,真实阿罗汉。」

    但是,就在国王顶礼的当下,佛塔突然碎裂毁坏,像是被暴风侵袭了一样。国王看了大為惊怖,心想:「没人靠近碰触佛塔,佛塔為何会突然崩坏?这当中必然有其因缘。」於是说了一首偈子:
 「帝释长寿天,如是尊重者,
  合掌礼佛塔,都无有异相。
  十力大威德,尊重高胜人,
  大梵来敬礼,佛亦无异相。
  我身轻於彼,不应以我坏,
  為是咒术力,厌道之所作。」

    国王说完偈子,对於佛塔的毁坏仍餘悸犹存,表示:「这个景象我未曾见过,希望不是灾难的徵兆,而是吉祥的象徵,能令眾生皆得安稳。我从过去到现在礼拜过上千座佛塔,未曾损其一沙一尘,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今日如此的结果?」於是感叹地说:
 「為天阿修罗,而共大战斗,
  為是国欲坏,我命将不尽。
  将非有怨敌,欲毁於我国,
  非穀贵刀兵,不有疾疫耶?
  非一切世间,欲有灾患耶?
  此极是恶相,将非法欲灭。」

    这时,住在塔庙附近的居民见到国王如此惊怖,便稟告国王:「这是外道所建造的塔,而非佛塔。由於这座塔的福德浅薄,又没有供奉舍利,所以不堪您将它当成佛塔来礼拜,因此才会崩坏。」

    国王听了非常欢喜,对佛法的信心更胜以往,感动落泪地说:「我将外道所建的塔,当成佛塔来礼拜,这座塔肯定会崩坏的!佛陀是三界导师,最尊、最贵,而佛所说的话更是真实不虚,胜过一切世间邪说,如今即得到了印证。」

捨身餵虎

(2011-12-27 16:43:47)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久远劫以前,有一位婆罗门,住在深山峻岭中用功,精进修道,不犯诸恶,心中慈仁护念一切。有一天,婆罗门在寻找食物时发现一隻刚刚生產完的老虎,骨瘦如柴,既没有力气去觅食;也没有办法產生乳汁来餵育幼虎,只好吃牠刚生下的一隻幼虎充饥,才能哺育其他幼虎。
  婆罗门看到这种情形,感到非常哀伤,思忖道:「眾生的苦,无量无边,母子相互吞食,这种痛苦,难以形容。」便流著眼泪,想寻找食物来餵母虎,以保全幼虎的性命。婆罗门心想:「我精进修道的目的,就是為了要解除眾生的烦恼,使眾生能够离苦得乐;我以后也会老、会死,身体也会烂坏,不如现在布施给这隻老虎,救护老虎母子。」思量已定,便将自己的头靠近老虎的嘴边,把自己布施给老虎食用,因為这样,老虎母子都得以生存下来。

  这是释迦如来过去在因地中修行时,捨身命脑髓布施一切救护眾生的故事。因為这样无畏的布施,圆满了布施波罗蜜的功德,最后六波罗蜜圆满,终於在娑婆世界成佛,為天人师,广度眾生。

海神请法

(2011-12-27 16:46:15)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佛陀时代,在舍卫国有五百位商人,為即将展开的航行寻宝计画,慎重而热切地商议著:「大海!变幻莫测,虽藏有眾宝,但却也蕴含无限危机!」「是啊!若没有了解海性的人相助、指导,此行如何圆满顺利达成任务呢?」「大眾!我认识一位受持五戒的居士,福慧兼备,又了解海性,不如就请这位贤者来担任指导,各位意下如何?」在眾商人此起彼落的赞成声中,事情就这样议定了。

    船身破浪而行,自无量水族上方滑过。海神在水族们簇拥下,前来观察声势浩大的商队,唯有通过海神的试炼,才有探宝的资格。船身突然不动了。海神化作庞大、丑恶、青面僚牙、火燃於顶的巨大夜叉,耸立於狂涛之间,挡住航路。他恐怖的面孔冷冷抛下阴森的字句:「世界上有比我还恐怖的吗?」贤者平静地回答:「有。比你恐怖好几倍。」海神化身的夜叉幽幽地问:「喔!谁?」贤者以坚定的态度回答道:「世界上,有一类愚痴眾生,无恶不造:杀、盗、淫、妄、拨弄是非、恶言粗语、言不及义、贪婪纵欲、瞋恨暴力……固执地相信种种偏差、邪恶、错误的观念见解,不改不悔。这种人死后直堕地狱,受无量无边的痛苦:刀斫车裂、刀山剑树、火车鑊汤、寒冰沸屎……千万年月受此苦报。这类眾生,比你恐怖何只百倍?」夜叉闻言,默默地鬆开双臂,把船放了,隐没於浪涛间。

    逃过一劫的眾商人,鬆了口气,又继续惊险的航行;不料才行几里海路,船身又不动了。海神又化成乾瘪消瘦,不成人形的怪物,只隔著薄皮、血脉筋骨呼之欲出般的身体,横在船边,空洞无力的声音轻轻飘来:「世界上有比我更瘦的人吗?」贤者望著对方说:「有。比你瘦弱好几倍。世间上有一类愚痴眾生,存心恶劣,吝嗇、贪婪、嫉妒、捨不得布施与人分享。这种人死后马上投生為饿鬼,身如山、咽如针、髮乱肤黑、瘦弱乾消……千万年月受此苦报,不闻不见饮食穀物,这类眾生比你严重上千倍!」海神化身的怪物听完这一席话,无言地放了船,消失了。

    好不容易迂迴前行数里,船身再度於汪洋中静止。大眾定睛一看;这次不是惊世骇俗的妖怪,却是一名巧笑倩兮的绝世美人。她倚著船身,用珠玉般甜润的嗓音发问:「世界上有没有像我一样美丽的人呢?」贤者庄重地回答:「有。比你美上千万倍。」海神反问:「是谁?」贤者答道:「有智慧的人,身口意三业清净,广行善法,信敬佛法僧三宝,并时常发心供养。这种人往生立刻化生天上,身形容貌清洁光明,端正庄严天下无双,比你庄严何只千万倍?和殊妙的天女相比,你简直像是瞎眼的獼猴!」海神闻言,顷刻回复成海神的面目。

    威严摄人的海神,以掌掬海水,正色再问贤者:「是我掌中海水多?还是整片汪洋海水多?」贤者回答:「掌中水多。」海神一愣,迟疑片刻又问:「此话当真?」贤者慎重地说:「这是真实不虚的諦理。世界劫尽时,出现两个太阳,泉池乾涸;继而出现三个太阳,小河枯竭;当四个太阳併出时,大江乾焦;至五个太阳同现,大海亦开始消损;然后六日聚出,海水只餘三分之一;最后七日当空,海水枯尽、须弥山崩倒,遍地燃火。如果有人能以敬信之心,用一掬水,供佛、供僧,或孝养父母、周济贫穷、施与禽兽,如此功德,将歷劫享用不尽!所以这一掬之水,岂不是比海水多?」海神听闻以有限、有尽的水,转化成功德法水的妙法,欢喜不已,主动献上稀世珍宝,馈赠贤者,并叮嚀、嘱託上好妙宝转供佛陀及僧团。

    随后贤者与五百商人在採足宝物后归还舍卫国,并一起到纸树给孤独园礼拜佛陀,长跪恭敬地供养各人所得及海神供养的各类珍宝。之后,贤者与五百商人长跪合掌恳求佛陀慈悲,愿剃髮作佛弟子,稟受如来清净教法!佛陀应允,并说:「善来比丘,鬚髮自落,法衣在身!」佛陀语音方落,眾人已应言个个现端正清净僧相。佛陀再应机说法、慈悲开示,这群福德因缘具足的比丘们,立刻开悟,漏尽烦恼,证得阿罗汉果。

布施获福无量

(2011-12-27 16:48:19)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目犍连尊者的弟弟是城中的大富长者,他的金银财宝、僕从、奴婢多到不可称计。一天,尊者為了度化弟弟,来到他家:「弟弟,听说你不喜欢布施,但是佛陀常教导我们:『若能乐善惠施,必能获福无量。』所以,你若能从现在开始广修布施,福报必定不可计量。」长者听了非常心动,於是开始广修布施,帮助贫困的人;并且还加盖了许多仓库,準备收藏因布施而得的福报。

  过了几天,长者的财產已经快要布施竭尽,却还得不到任何回报,於是懊恼地去找目犍连尊者:「之前听你说布施会有大福报,所以我才不敢违逆,努力地去帮助需要救济的人。如今财宝尽空,却还是一无所得,你所说的是不是有错误呢?」尊者告诉他:「你千万不要这麼说,我所说的都是千真万确。若要将福德以具体的形象来比喻,连广大的虚空也无法容受,现在我就带你去看你布施所获得的福报。」

  这时,目犍连尊者以神通力带长者至欲界的第六重天。那裡的宫殿以七宝所成,非常富丽堂皇;前后的浴池散发出阵阵香气,库房裡的宝藏更是多到不可称计;僕从、奴婢皆為庄严的女眾,多达千万人。长者见此异相,感到疑惑,於是问目犍连尊者:「為何这麼雄伟的宫殿裡,独独只见女眾,而没有男眾呢?」尊者请他自己去询问,便可得到答案。

  於是,长者问天女:「是谁有如此大的福报,可以来享受这裡的一切?」天女回答说:「在阎浮提内迦比国境中,释迦文佛神通第一的弟子目犍连尊者,有一位非常贤能富贵的弟弟,平时乐善好施、周济贫穷,他命终之后会生到此天,成為我们的主人,并且享用这裡的一切。」长者听了之后,善心增长,即向尊者懺悔之前所生的疑心、恶念。回到世间后,更力行布施,广修福慧,无有疲厌。由此可知,布施能获得无量的福报,是真实不虚的道理。

沙弥虽小不可轻

(2011-12-27 16:55:11)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阿育王朝在印度歷史上,是一個全盛的黃金時代,而阿育王更是崇信佛教,每看到出家人就至誠禮拜。
    有一次,與大臣們出巡,途中遇見一位小沙彌,阿育王很想向他禮拜,可是一想到自己堂堂一個帝王,又有眾多的大臣跟隨,在眾人面前向一位小沙彌頂禮,有失威嚴。於是就把小沙彌請到無人的地方,向他禮拜,並叮嚀小沙彌說:「請你不要向別人說,我阿育王今天向你頂禮的事啊!」

    此時,小沙彌看到路邊有一個小瓶子,就以神通力將自己變進小瓶子裡去,過一會兒,又變現出來。然後,小沙彌也拉著阿育王的手說:「請大王也不要向別人說,我小沙彌能從小瓶子進進出出的事啊!」

    阿育王看得目瞪口呆,當下豁然頓悟:即使是小沙彌,也是不容輕視的。

    從此以後,對於出家人,更加禮遇不敢怠慢 

一切都可能改变

(2011-12-27 16:57:05)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玛丽整理旧物,偶然翻出几本过去的日记。

  日记本的纸张有些发黄了,字迹透着年少时的稚嫩,她随手拿起一本翻看。

  “今天,老师公布了期末成绩,我万万没有想到,我竟然考了第五名。这是我入学以来第一次没有考第一,我难过地哭了,晚饭也没有吃,我要惩罚自己,永远记住这一天,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失败和痛苦。”

  看到这里,玛丽自己忍不住笑了。她已经记不得当时的情景了。也难怪,自离开学校后这十几年所经历的失败与痛苦,哪一个不比当年没有考第一更重呢?

  翻过这一页,再继续往下看。

  “今天,我非常难过。我不知道妈妈为什么那样做?她究竟是不是我的亲妈妈?我真想离开她,离开这个家。过几天就要选择大学了,我要申请其他州的大学,离家远远的,我走了以后再不回这个家!”

  看到这,玛丽不禁有些惊讶,努力回忆当年,妈妈做了什么事让自己那么伤心难过,但是怎么想也想不起来。又翻了几页,都是些现在看来根本不算什么事可是在当时却感到“非常难过”、“非常痛苦”或是“非常难忘”的事。看了不觉好笑,玛丽放下这本又拿起另一本,翻开,只见扉页上写道:“献给我最爱的人——你的爱,将伴我一生!我的爱,永远不会改变!”

  看了这一句,玛丽的眼前模模糊糊地浮现出一个男孩的身影。曾经以为他就是自己的全部生命,可是离开校门以后,他们就没有再见面,她不知道他现在在哪儿,在做什么。她只知道他的爱没有伴自己一生,她的爱,也早已经改变。

  许多人曾经以为只要好好爱一个人,就不会分手,现在才知道,你对他好,他也一样会爱别人。曾经以为自己不会再爱上第二个人,可是一旦你经历着一生中的第二次爱情,就会发现和第一次一样甜美,一样折磨人,一样沉迷,一样刻骨。

  经历了许多的人,许多的事,历尽沧桑之后,你就会明白: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不可以改变的。美好、快乐的事情会改变,痛苦、烦恼的事情也会改变,曾经以为不可改变的,许多年后,你就会发现,其实很多事情都改变了。而改变最多的,竟是自己。不变的,只是小孩子美好天真的愿望罢了!

淨土見證育仙往生

(2011-12-27 17:00:29)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佛說阿彌陀經》中提到:「汝等皆當信受我語……若有信者,應當發願,生彼國土;但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從前一心只認為只要心地好、做善事,便是「好心有好報」;對於家庭,但求快樂平安,就感心滿意足。但兩年前愛兒育仙的猝逝,使我幡然醒悟,明白學佛的重要性;更因他往生後的種種示現,令我全家堅信確有西方極樂世界,增加精進修持的願力。
  兩年前十一月廿八日的早上,家裏的庭院,突然充滿著濃鬱的檀香味,正當全家充滿法喜之際,卻沒料到這是我兒育仙告別人世的前兆。當晚我們就接到警方通知,告訴我們就讀松山高中的他,在回家下公車時,因公車司機未等他下妥,就關上車門開動車子,結果把他拖到後車輪,當場往生。

  強忍著悲痛,我們在趕來蓮友及親朋的幫助下,將他的遺體移至自宅庭院,並一心稱念彌陀聖號,黃垂仁督導並請了一床陀羅尼經被為他蓋上。大眾念佛的音聲,平靜了我及同修的哀痛。說來慚愧,當時為我兒助念的師兄師姐,我並不全認識。

  第二天早上,女兒告訴我當我們外出處理事情之前,她夢見阿彌陀佛放大光明,伸手迎接略見哆嗦的哥哥。

  第二天晚上,她竟又夢見哥哥身披黃色袈裟,跟在西方三聖後面,微笑地跟她招手。

  第三天育仙的高中老師及同學來拈香,並帶來了他的生活周記,上面寫著:「我尊重別人,別人也尊重我,面對師長及同學有如供奉佛陀一般……尚未受沙彌戒,卻時時警惕自己要守戒,不能口出妄語、綺語………志願當醫生,醫生救濟世人,就好像佛陀一樣……。」原來育仙早已「與佛接心」,發下誓願。

  頭七誦完《阿彌陀經》後,同修竟看見靈桌後面原本平坦的黃色布縵,浮現蓮花蓮座朵朵,持久不散。一直到二七時他的初中同學整班來為他拈香後,我才知道其示現的意義。

  面對一群年輕的孩子,我告訴他們好人不是沒有好報(因為育仙在他們心目中,是一個大好人。那麼好的人竟會有這種下場,那麼我們善不善有何關係),只是受報方式不一。我請他們傳閱育仙的周記、自傳,並要他們看黃色布縵上蓮花的景象,勉勵他們好好求學,孝順父母,成為國家的棟樑,並常念佛號,明白因果不負人的道理。

  由女兒第三次夢見哥哥帶她至極樂世界,及同修見到他以更圓滿莊嚴的相貌向她道別等見證,我們確實深信靠著彌陀願力,必可「托質蓮胎,永離業海,直證阿鞞跋致,圓滿無上菩提。」

一心念佛 災厄解脫

(2011-12-27 17:02:12)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我今年(一九九0年)七十歲了,回憶在四十多年前曾請杭州著名星相學者,如城頭巷的普天球、貓兒橋姚祥林算過命,都說我壽限是五十一歲。由於我當時已閱讀過戰德克所作的《歧途指歸》(即《覺海慈航》),大有啟發幫助,使我本來對人生的苦難,六道輪回無休無止等,感到前途茫茫束手無策,竟找到了根本解決的妙法,那就是發菩提心,一心念佛求生淨土。此後,就每天堅持念“十念佛”。所以對五十一歲壽限的所謂預蔔,我就無所謂,並不放在心上。
  解放後,一九五0年,我考入國營大公司工作。那時工作、學習、運動都比較緊張,但我對“十念佛”仍偷偷地支持不斷,能做到“雷打不動,風吹不倒”。在一九七一年,也是我五十一歲的那年,由於我在運動中受到障難,身體不好,心跳經常在一百次左右,痔瘡又大量出血,由於運動、學習緊張,又不能去求醫治療。

  這一年的四月初三那天晚上,是我終身難忘的一個晚上。那晚,我臨睡時,習慣地在床上雙手合十默念“南無阿彌陀佛”聖號。突然感覺心跳得非常快,像要跳出口來,胸部也感到氣悶;本來宿舍的電燈是亮著,頓時變得漆黑一團,在我前面十多米的地方鬼影幢幢跳來竄去。那時,我不知哪里來的力量,毫不恐怖畏懼,只管自己念佛。約兩分鐘後,眼前忽變成全部金色晃耀,當時境相的莊嚴真是難以形容;此時,本來漆黑一團和亂跳亂竄的鬼影就消失得無形無蹤;在右上首又看見阿彌陀佛全身金色、右手下垂的莊嚴相。我卻沒有頂禮膜拜,仍舊合掌念佛。隨著念佛聲,感到心跳漸漸轉慢恢復正常。當我似醒非醒時,看到自己仍是合掌,口中喃喃念著佛號,宿舍電燈仍是亮著,真是不可思議!

  到了第二天,本來痔瘡是大量出血的,這時竟不藥而止,心跳亦減少到每分鐘八十次左右。那時,像我這樣一個還沒有吃素,而又沒有修其他的功德,只是每天念一次十念佛的人,竟會得到佛的慈悲加被,使我這場厄難得到解脫。

  在這以前,我只單純地認為,一心念佛只能在死後往生到極樂世界去的,卻不知佛的大慈大悲是無微不至,一心念佛的人在人生過程中,碰到大苦大難、病災苦厄,阿彌陀佛也會聞聲感應加被,消冤解結,使災厄得到解脫。由此類推,在臨終時,一心念佛,當然能承佛接引往生極樂世界了。真像印公大師所開示:“念佛法門是萬人修,萬人去,萬不漏一的。”我現在更是深信不疑了。

老嫗的清净供养

(2011-12-27 18:44:50)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佛陀带领阿难及眾多弟子週游列国时,一日,朝著一座城市前进。而那城主早已耳闻佛的事蹟,并担心佛到城裡后,所有的人民都皈依了佛,将来自己就无法受人敬重了,想到这裡,城主心裡不免担忧,於是下令:「若有人敢供养佛陀的话,就要课五百钱税金。」

    佛陀进城后,就带著阿难去托钵,城裡的居民因担心沉重的税金而不敢出来供养佛陀。当佛陀托著空钵要出城时,一位老佣人正端著一碗腐烂的食物出门,準备将之丢弃,然而,当她看到佛陀庄严的姿态、大放光明的金身及眉宇间散发的慈悲与安详,心裡非常感动。但是,待她仔细一瞧,却发现佛陀的钵裡空无一物。此时,老佣人心想:「如此相好庄严的人,吃的一定不是一般的食物。而他现在却委身在此托钵行化,这正是他的大慈悲啊!」

    顿时,这位老佣人生起了景仰的清净心,想要供养佛陀一些美味佳餚。但她因一贫如洗而无法如愿,心当中既难过又惭愧,只好告诉佛说:「我实在很想要设斋供养您,但是,我却什麼也没有,仅有的只剩手上这碗粗糙的食物,若佛陀您不嫌弃,就请收下吧!」佛陀看出了她的虔敬以及供养的那份清净心,就毫不犹豫的收下她供养的食物。

就在此刻,佛陀微笑著,并放出五色光芒,照遍天地,不久,再从眉间收回这道光芒。佛陀是已经开悟的圣者,其一言一行皆有深刻的涵义,是不会无故而笑、无故而说的,而佛陀方才的举动令阿难不解。於是,他便恭敬的请示佛陀,是何因缘而微笑呢?

    佛陀问阿难:「你可看见刚才老佣人满怀信心布施的情形?」
    阿难回答:「看见了!」
    佛接著说:「这位老佣人因為刚才的布施,往后的十五劫中,她将会到天上享福,不堕入恶道中。之后,她会投生為男子,并且出家修行,成為辟支佛,证到无上涅槃,受大快乐。」

    这时,有个人看到这样的情形,就对佛说:「你虽贵為婆罗门,是净饭王的太子,却在得到布施后,撒了一个大谎。用这样不净的食物布施,竟可得到如此的果报,怎麼可能呢?」待此人语毕,佛伸出他又长又宽的舌头,覆盖过脸直到髮际。接著就问:「如果你看过经典的话,有这样舌头的人,你想他会说谎吗?」这个人回答:「根据经典记载,舌头可以盖过鼻子的人,所说的话就不会有错。何况是能长到髮际,则此人的话,绝对无所怀疑。但是,我仍然无法理解,就凭这麼一点儿布施,為何能获得如此大的果报?」

    佛接著问:「你可看过世间有什麼希有罕见的情形?」那人答:「有啊!我曾经在路上亲眼目睹一棵大树,居然能遮蔽住五百辆车队,那树荫大得简直没有尽处。这可说是希有难得的吧!」佛说:「这棵树的种子有多大呢?」那人回答:「大概就只有一般种子的三分之一大而已。」佛即说:「谁会相信你说的话呢?那样宽大的树木,竟然是由如此微小的种子所孕育出来的。」那人紧张的反驳说:「是真的呀!我没有撒谎骗人,因為那是我亲眼所见的。」

    佛告诉这个人:「刚刚的情形不也是这样吗?那位充满信心布施的老佣人,最后得到大福报,这和你遇到的情形不是一样吗?即使树的种子如此微小,却有极大的果报。更何况,如来已证到最圆满的果位,福田是如此丰盈,这样的事不是不可能的。」这个人听了当下豁然开朗,赶紧五体投地顶礼佛陀,懺悔自己的愚痴过失。佛陀欢喜地接受此人的懺悔,并慈悲地為他开示法要,由於一心听法的缘故,此人即证得初果罗汉。证果的他法喜地举起双手,向大家呼喊道:「各位,甘露的门大开了。為何大家不赶快出来啊?」

    城裡的居民纷纷缴纳了五百钱税金后,蜂涌至佛前,表示欢迎与供养,并异口同声说:「若能得到甘露法语,那五百钱又算得了什麼!」

    当所有的居民全都出来供养佛陀后,那道命令自然也就没有效了。后来,城主也懺悔自己的过失,和大眾一起皈依佛陀,同获清净的信心。

沙门与鬼

(2011-12-27 18:48:15)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从前有位沙门外出他国,到了夜晚独自在深山中静坐思惟、用功修行,有一鬼化作无头人,来到沙门前,沙门看到这鬼只有身体却没有头,沉静的开口说:「没有头,少了眼根攀缘色尘;没有耳朵,就不会听到是非;没有鼻子,就不会对气味起分别;少了嘴巴,就不会受到食物的诱惑;这样子少了许多烦恼,真是很好!」

    无头鬼听完这些话,忽然就消失了。又变成没有身体,只剩下四肢的样子,再度飘向沙门,沙门看了一眼,开口说道:「少了身体更好!不会有痛痒,没有身体内的臟腑,就不会為病苦所折磨,这不是最痛快的一件事吗?」鬼听完这番话,又再度消失。不久又化成没有手足的样子,忽前忽后、忽左忽右,迴旋似的朝沙门而来。沙门开口说:「没有手足,不会去行取不义的财物,这更是修行人所希望的。」鬼听完这话,就消失不见了。

    不一会,这鬼化作一名端庄男子,走近静坐中的沙门,沙门知道这是刚才那位鬼所化成的。男子走近后,躬身向沙门顶礼一拜,说:「您的意志如此的坚定不移,没有丝毫的恐惧怖畏,实在令人佩服!不久后,您将成道证果。」说完后,这名男子就消失不见了。

慳贪长者的布施

(2011-12-27 18:51:17)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昔日,在舍卫城有两位长者,一位名為「最胜」,一位名為「难降」。这两人虽拥有无数珍宝,马车、僕从、奴婢、穀食、家產不可称计,却是城中最慳贪吝嗇之人。

长者家中门禁森严,设有七重围墙,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还特别嘱咐守门者不可让乞丐入内。此外,為了怕飞鸟来啄食稻穀,房舍周围特别以铁网围遮;墙壁更以铁铸而成,以防老鼠凿墙进入咬坏器物。

    当时,佛陀的五大声闻弟子為了度化他们,特别示现神通,从地涌出,先后来為长者说法,然而长者听了却不受感化,依然旧习不改。佛陀了知二人应当得度,便亲往长者家,於虚空中示现坐卧如意等神通自在,并且放大光明,為长者宣说微妙圣法。长者听完后,还是无法理解佛法大意,只是想到:「佛陀既然来了,不应该让佛陀空手而返。」於是决定去库房取一条白毡布来供佛。

    没想到,长者在库房挑了一条差的毡布,拿出来后却变成上等的毛毡。不捨的他,又转回库房仔细挑了一条次等的,岂知取出细看,却又变成极好的毛毡。就这样,长者选了又选、挑了又挑,最后看上的毡布都比之前的还要更好。平时慳吝不捨的长者,一方面想要布施,一方面又捨不下自己的慳贪之心,就这样犹豫不决、天人交战许久。当时,天上的阿修罗与忉利天人正巧交兵,打得昏天暗地,有时天人佔上风,有时阿修罗得胜。佛陀用天眼观察长者的心念,也发现长者的慳贪心与布施心正在交战,於是说了一首偈子:
  「施与战同处,此德智不誉,
   施时亦战时,此事二俱等。」

    长者在屋内远远地听到佛陀所说的话,顿时惭愧非常,心想:「佛陀所说的,正是我的写照,我应当改过向善。」於是挑选了一条上等毡布来供养佛陀,而难降长者也至诚供养佛陀五百两金。摆脱了与慳贪交战的两位长者,因施得福,福至心灵,对佛陀的妙法皆心开意解,有所领悟。

慈悲的鹿王

(2011-12-27 18:53:05)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很久以前,如来曾為鹿王,身毛五色,体型俊雅,统领著上千隻鹿群。一次,一位国王出门狩猎,鹿群受到围捕四处奔逃,死伤惨重。鹿王看见这种情形,心中非常悲痛,於是独自进城见国王。城内百姓看到五色金光的鹿王,认為是神鹿出现,所以并没有人伤害、阻挠牠。

  鹿王来到国王面前,跪下说道:「任何含灵蠢动都知道要爱惜自己的生命,今天我们寄居在大王的国境内,遭猎人追逐,死伤惨重。请大王慈悲告诉我每天所需要鹿的数量,从今以后,我们愿意每天进献以供大王享用,但请不要大量的围杀,使鹿群日日生活在惊惶生死边缘。」

  国王听后说道:「如果每天都能有一隻鹿供御厨所需,我誓言不再打猎。」

  从此鹿群依序每天派遣一隻鹿前去。一天,轮到要去供饌的是一隻怀胎的母鹿,母鹿為了腹中小鹿,前去请求鹿王,希望能够延迟几天。鹿王心生不忍,便以自身相代。国王见到这天是鹿王亲自前来,便追问原因,在明白事情的经过后,流泪说道:「鹿王尚能如此慈心济物,我身為人王,却每天杀害眾生以饱口福。难道我还不如鹿王?」从此断食一切肉类。并下令:如果有谁伤害了鹿,将受国法。此鹿群之居处,名鹿野苑,此即「鹿野苑」一名之由来。宽恕的提婆菩萨 (2011-12-27 18:54:58)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世尊在灵鷲山上為群眾开演妙法,以手拈花,迦叶尊者破顏微笑,佛法就此传承下来。直到西天第十四祖龙树菩萨,有位弟子不仅博学多闻,并且能言善道、具大辩才,常以其智慧破诸外道的邪说,并以其慈悲愿力摄化这些人,使其心悦诚服、披剃座下。这位以浩瀚的智慧与无碍的辩才,名闻四海的圣者,就是西天第十五祖提婆菩萨。

    提婆菩萨时代,由於南印度国王心怀贡高,信奉邪教,提婆菩萨心想:「树不从根砍伐,枝条很难倾倒;一国君主不化,大道岂能流布。」所以提婆菩萨一直待机要度化国王。有一回大臣為国王招募侍卫,提婆菩萨就藉此因缘当侍卫,不但做事认真谨慎,又将整个侍卫队带领得很有纪律,还不领报酬。国王知道后,即召见了提婆菩萨,提婆菩萨便对国王说:「我是深明事理的人,善於言论;希望能於国王面前求试验。」国王马上答应,并為提婆菩萨设坛,与当时颇具威望的八方婆罗门召开公开的辩论大会。

    提婆菩萨信心十足地提出三个论点:「一切圣中,佛最殊胜;若於诸法,佛法无比;救世福田,眾僧第一。」并说:「在八方辩士裡,若有人能够驳倒我的见解,表示我的立论、见解不通达,如此愚昧之头并非我所珍惜,愿意砍掉项上人头用以谢罪。」於是,八方辩士也同样允诺,若辩输了,愿意砍头谢罪。提婆菩萨说:「我所修习的,是慈悲、仁爱万物的佛法。所以,如果辩输的人,当剃髮為我弟子,不须砍头谢罪。」双方依此规定,便展开了辩论。

    然而,竟无一人能够驳倒提婆的见解,智慧浅薄的婆罗门,只要提婆菩萨说一句话,就应对困难,无法答辩;智慧优越的婆罗门,辩到第二日便辞穷理丧,於是许多的婆罗门,因此剃髮成為提婆菩萨的座下弟子。

    这时,有一位外道的弟子,固执顽强无有智慧,眼见自己的师父被提婆降服,甚至出家求道,虽然外形跟随大眾出家,然而心中非常地愤恨,时时都在等待机会雪耻。於是暗中藏著一把利刃,内心发下毒誓:「今天他以雄辩使大家屈服,但我要以利刃使他屈服。」於是趁著提婆一人独自在林间经行的时候,伺机以尖刀刺中了尊者的腹部。只见提婆菩萨的臟腑外露,血流如注,在剧烈的痛楚中,仅留一丝气息、悲愍地说:「在我住的地方有我的衣和钵,你赶紧拿著它往山路逃命去吧!在我座下有尚未成道的弟子,若你被他们发现,一定会有危险。你现今仍迷惑爱惜情重,所以往后要好好地防护自己的意念。快走吧!」外道依照提婆菩萨慈悲的叮嘱,安全地逃往深山。

    而弟子们发现提婆菩萨的情形,纷纷放声哭泣,有的甚至在惊怒之餘,分头要去搜捕兄手,以便报仇。这时提婆菩萨反而训诫弟子:「诸法原本是空性,没有一个所谓的我存在。既无害人之人,也无人被害。你们现在是被外相所蒙蔽,因愚痴而生妄见,种不善之业。其实,这是我的业报,所以你们不用去寻求报复,也不必愤怒或悲伤。」话说完后,提婆菩萨方才安然示寂。

树神度婆罗门

(2011-12-29 21:56:21)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昔日,佛陀於舍卫国的祇园精舍,為天人、龙、鬼等眾说法。当时舍卫国的东方,有个国家名為「鬱多罗波提」,国内有五百位婆罗门欲求成仙之法,相约至恒河岸的三祠神池中,沐浴涤秽,裸形修道,如同尼犍子等人,以裸形的方式求仙人救度。

途中,五百婆罗门经过一浩渺无边的沼泽,但见水气氤氳,白雾茫茫,因不辨东西而迷失了方向。他们眼看囊中粮食所剩无几,遥望泽边有一棵大树,神气非凡,猜想必有人居,便速奔至树下,最后才发现空无一人。婆罗门心怀恐惧,深怕因飢渴困顿而共死於荒泽中,於是放声大哭。哀戚的哭声惊动了树神,树神於是现身关切:「你们从哪儿来?又将往哪儿去?為何这麼伤心?」婆罗门回答:「我们本想至恒河边的神池沐浴,修炼仙道,没想到却迷失在此。我们现在又飢又渴,求您哀愍救济我们吧!」树神一听,惻隐之心油然而生,随即将手举起,百味饮食即从手中流出,五百婆罗门得此妙味饮食,悉皆欢喜,个个饱食;剩餘的食物亦可作為日后旅途的存粮。

    恢复气力的婆罗门们準备再度啟程,临行前感激树神相救,并且询问:「您是以何功德,能得如此伟大的神力?」树神自知过去生事,感慨地说:「我前世本是舍卫国的人民,国内有一个财富多饶、好善乐施的大长者,名叫『须达』。有一天,须达长者為了筹办饮食供养如来与眾僧,亲自到市集选购上等的乳酪,因為东西太多,碰巧我在旁边,长者便请我帮忙提酪。因為此缘,我得以跟随长者至祇园精舍供佛及僧,会中协助巡饭送菜,次第斟酌汤水,斋毕便随眾听佛说法。

    会中,佛陀开示八关斋戒的殊胜功德,大眾心生欢喜,各各发愿受持。过后还家,我因持守八关斋戒,过午不食,妻子却因此生疑问道:『莫非你心中对我有所不满而不用餐?』我向她解释:『今日我跟随须达长者至精舍斋供如来,发愿持守八关斋戒,要过午不食。』妻子听后竟生瞋恚,骂言:『这个瞿曇胡言祸乱人心,你何必持守他的戒律?若你听信於他,终将大祸临头。』在她的逼迫下,我不得已只好破斋而食。

    没想到,其日夜半正好是我寿终之时,所以命终后我投生至此為树神。由於提酪供僧的功德,感此手出饮食的善报。如果我当时不听从妻子所说,而能严持斋戒至最后一刻,必得超升天界,享乐无极。」言毕,树神為婆罗门说了一首偈语:
  「祠祀种祸根,日夜长枝条,
   唐苦败身本,斋法度世仙。」

    五百婆罗门听完偈语后,疑惑顿除,生敬信心,便转而前往舍卫国寻找须达长者。途中经过拘蓝尼国,遇到一位名為「美音」的长者。美音长者素来敬重修道之人,生性仁慈又好布施,遂留婆罗门於自家中过夜。长者问:「你们从哪儿来?又将往哪儿去?」於是婆罗门们就将自己在荒泽迷路及遇到树神救难的经过据实相告,并表示将前往舍卫国寻找须达长者,发心受持八关斋戒,希望藉此获得福报。长者一听十分欢喜,因前世善根蒙发,再加上明白了八关斋戒的功德,随即传告宗亲族人:「我今将与梵志同去求福,有谁愿与我一同前往?」结果有五百人应命,各自严整威仪,一同出国。

    眾人浩浩荡荡行入舍卫国中,与一慈眉善目、气质出眾的长者擦身而过,婆罗门问长者的侍者说:「这位长者是谁呀?」侍者回答:「是须达长者。」眾人惊喜不已,没想到已经找到长者,便赶紧上前向长者诉说树神等种种因缘,希望长者能指引他们行持八关斋戒的方法。」

    须达长者闻后亦生欢喜,向大眾说:「我有尊师名号『如来』,具大智慧,慈悲普度一切眾生,现在就在祇园精舍,我们可以一起去拜见佛陀!」眾人敬心答应,肃恭前往。行至精舍,遥见佛陀相好庄严,大眾欣喜难量,虔诚顶礼佛足后,便於一旁长跪稟白己愿:「佛陀,我们当初离家,要前往恒何岸边的三祀神池沐浴求仙,但因中途迷路,遇到树神解救,所以得以聆听树神的前世因缘及斋戒功德。今日我们特来皈依佛陀座下,请求教化,希望能寻得一条究竟之路。」世尊听完后,依其所行,说了一首偈语:
  「虽倮剪髮,长服草衣,沐浴踞石,
   奈疑结何;不伐杀烧,亦不求胜,
   仁爱天下,所适无怨。」

    五百梵志听完偈语,法喜非常,纷纷发心出家修行,皆证阿罗汉果;而美音长者与其族人,亦证得法眼。诸比丘见此胜事,便请示世尊往昔因缘。世尊垂示:「久远劫前,迦叶佛為弟子说五浊恶世之事,时有梵志、长者等千餘人共同发愿:希望未来能遇到释迦牟尼佛!』当时的梵志就是今日的五百婆罗门,而长者就是现在的美音长者。由於这样的因缘,所以今日他们见到我,便得证悟。」大眾闻说,欢喜奉行。

不為魔动

(2011-12-29 22:01:26)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悉达多太子独自来到距离尼连禪河约十里远的一棵菩提树下,在一块大石头上,敷放吉祥草、设菩萨座。太子在菩萨座上,与古佛相仿,面向东方跏趺而坐,并发誓言:「如果不成佛道,终不起於此座。」

  经过了四十八天的静思冥想,到了十二月初七这天,即证得大神通。菩萨座所涌现的祥光瑞气遮蔽住魔宫,惊动了魔王波旬,波旬得知悉达多太子修成了菩萨道,心中万分震怒、满怀瞋恨与恐惧,便立刻派出魔兵魔将去破坏太子的修持。

  魔王先派遣了三位妖艳的魔女,用种种媚态来诱惑太子,并说著甜言蜜语,劝请太子回宫,绍继王位,享受荣华富贵。太子不但不為魔女所动,更运用神通力,举手一指,三个魔女顷刻之间,立刻变成髮白面皱、丑陋不堪的老太婆。魔女用尽魔力,也无法改变这种丑态,於是心生怖畏,哭哭啼啼地跪在太子前懺悔,恳求太子慈悲救度。
  魔王知道他的美人计失败之后,心中更加忿怒,就亲自率领眾多魔兵魔将,用刀枪剑戟种种武器,前来兴师问罪。太子对波旬魔王说:「我过去久远劫以来,广修功德,供养无量诸佛圣贤,福德智慧不可思议,并不是波旬你的魔力所能摧毁的!」语音落地,只听到轰然巨响,剎那间,魔王就应声倒地,其他魔兵魔将,见到这样可怕的情景,都一齐下跪,虔诚地对太子求哀懺悔,希望能悯念他们的愚痴无知。太子慈悲眾生,见魔眷等皆愿意改恶向善,当下就使他们恢复了健康及端正了容貌。

比罗陀守德招福

(2011-12-29 22:05:05)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佛陀时代,有一位名叫修陀罗的长者,拥有无数的财富,平日為人乐善好施,并虔诚信仰佛教,自己更发愿:每年腊八(十二月初八)当天,一定要诚心、竭尽所能布施财物来供养佛陀及眾比丘,甚至往后世世代代的子孙都要依此奉行,不可废止。长者一直到临终前,还一再吩咐儿子比罗陀一定要切实遵行此遗训,千万不可忘记。

  长者死后,家道日渐衰微,一无所有。比罗陀眼看一年一度的腊八又要到了,而家中已无多餘的钱财来供养佛陀及眾比丘,想著想著不禁感到愁闷不安。於是慈悲的佛陀派目犍连尊者前去关心、询问比罗陀,比罗陀说:「父亲的遗训,不敢违背忘记,我依旧办理,只希望世尊到时,可不要见弃才好!」随后,比罗陀就向妻子的父母借了一百两银子,用心筹备办理腊八供僧事宜。

  当天,佛陀带著一千二百五十位比丘前往比罗陀家中,接受夫妻俩至诚的供养。两人满心欢喜地供养每位比丘僧,从头到尾不曾有任何一丝一毫的后悔及不悦。第二天早上,比罗陀夫妻发现家中以前存放财宝的地方,竟然堆积如以前一般多的宝物,两人感到又惊又喜。但又不知是何原因,会不会遭殃祸?就决定去请示佛陀。

  於是比罗陀去到精舍请示佛陀,佛陀告诉比罗陀:「这些宝物,你们安心使用,不须疑虑,这是因為你能守信、不违背父亲的教诲,又能严持戒律、知惭知愧,对佛法僧三宝虔诚恭敬、欢喜供养。因為你具备『信、戒、惭、愧、闻、施、慧』等七种行道者的德行,才有此福报招来财富,所以不会带来灾害。有智慧的人,会依佛法奉行,不论男女,所生之处,福报都是自然而来的。」

  比罗陀听了佛陀开示后,更加坚定对佛法的信心,至心顶礼后,欢欢喜喜的回家。将佛陀的教诲一一的告诉妻子,并发愿一定要将佛法一代一代的延续,让子孙都能得受法益。

明道疗心病

(2011-12-29 22:07:16)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古印度罗阅祇国的南边有座大山,距离城市约二百里之遥,凡欲通往南方诸国,皆需通过此山。然而,此山山路崎嶇险峻,有五百位盗贼藏身其中,打劫伤人之事时有所闻,过路商贾莫不心惊胆颤。盗贼横行嚣张,目无王法,倚恃山高谷峻,肆意害人,阻断王路,即使国王派兵擒讨,仍无法遏止他们的恶行。

    当时释迦牟尼佛在罗阅祇国内,听闻此事,哀悯人民受贼之苦,并念贼人造罪甚深,心想:「眾生业障深重,有佛出世,福薄不能得见;正法住世,充耳不闻。如是罪人我若不度,来日恶业果熟,他们将如投石沉渊,受苦无尽。」

    於是,如来以神力化作一富贵官人,身著锦衣华服,骑马带剑,手执弓箭;马鞍勒口皆以金银装饰,并以明月宝珠、缎带瓔珞严饰马身,一路往山中前进。及至谷口,五百盗贼虎视眈眈,见其样貌豪贵却无任何护卫,暗自窃喜:「我们行抢多年,从未遇见如此便宜之事,如同以卵击石,到手擒来实在是太容易了!」群贼立刻将富人团团围住,挽弓搭箭,刀剑齐出。只见富人不慌不忙,张弓一射,突然间,一箭化成千百箭,瞬时五百贼人皆中箭倒地;再以宝刀令其身各受一疮,疮重箭深,盗贼个个哀嚎卧地,叩头求饶:「大德究竟是何方威神?但愿慈悲赦我一命,速拔此箭、治疗刀疮,我今痛苦难忍……」

    佛陀所化的富人见因缘成熟,便说:「此疮不是天下最痛之事,箭伤亦不為深,世间最毒之疮莫过『忧恼』,害人最深莫过於『愚昧』。你们心怀贪求之忧恼与残杀无辜之愚昧,如同此刀疮箭毒,是无法痊癒的,即使今日找来力拔山河的勇猛力士,也不能除去这二件事。唯有持戒净心、多闻智慧,明悟正道才能治疗垢浊的心病;唯有拔除心中的爱恨愚痴、贡高之根,制伏刚强、贪欲,积累功德、广修智慧才能得到长远的安隐快乐。」

    言毕,富人回复佛身,相好庄严,金顏殊妙,并对大眾开示了一首偈子:
 「斫疮无过忧,射箭无过愚,
  是壮莫能拔,唯从多闻除。
  盲者从得眼,闇者从得烛,
  示导世间人,如目将无目。
  是故可捨痴,离慢豪富乐,
  务学事闻者,是名积聚德。」

    所有盗贼皆為佛陀光明妙相所摄受,听到这首偈子,纷纷葡伏在地,至诚懺悔,并且皈依佛陀座下,当下他们的刀疮箭伤悉皆痊癒。五百贼人欢喜无比,进而洗心革面,求受五戒,从此罗阅祇国终得安寧,人民皆大欢喜。

离眾修行

(2011-12-29 22:13:39)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昔日,佛陀在罗阅祇国的灵鷲山中,為天人、国王及大臣宣说微妙法意。眾人中,有一位比丘的个性非常刚强勇猛,佛陀观察其因缘后,便派他至有鬼神的山谷中修行。佛陀教导他於树下打坐,修数息观,藉著观察气息的长短使心念专一,以断除欲求,灭去烦恼之苦,达到涅槃的境界。

  比丘来到山谷,正想要打坐定心时,忽然听见山中鬼神说话的声音;因為只听得见声音,却看不到他们的形影,比丘感到万分恐惧,於是生起退悔之心。他心想:「我生於富贵人家,社会地位又高,今日出家修行竟要待在这杳无人烟的深山中,既无人陪伴,又没有行人路过,只有鬼神的声音经常出没吓唬人……」当他正準备离开时,世尊来到他的身边,并坐於树下。佛陀问比丘:「你独自一人在此,是否会感到害怕呢?」比丘向佛陀顶礼回答:「世尊,我不曾独处深山,所以在这裡修行,实在感到担忧恐惧!」

  这时,有一隻野象王来到附近,倚靠著大树躺卧下来,象王心想:「能够远离其他大象,是多麼快乐的事啊!」佛陀知道象王的心意,於是问比丘:「你知道这隻象為什麼会来这裡吗?」比丘回答:「不明白。」佛陀告诉比丘:「这隻象的大小眷属多达五百多隻,因為家眷眾多,事情繁杂琐碎,感到厌烦,所以牠才离开象群,来到这裡休息。大象心想:『能够脱离眷属之间的恩爱牢狱,是何等清凉欢喜的事呀!』大象只是畜生,都知道追求清閒幽静的生活,何况你是出家人,捨弃了家庭,不就是為了求道度人,怎麼才刚刚独自修行,就想要找寻伴侣?愚痴昏昧的伴侣,只会对你造成损害,还不如独自修道,没人与你谈天议论,才容易契证道果!」於是世尊说了一首偈语:

 「学无朋类,不得善友,寧独守善,
  不与愚偕。乐戒学行,奚用伴為,
  独善无忧,如空野象。」

  佛陀说完偈语后,比丘心开意解,并且专心思惟佛陀的教诲,当下即证阿罗汉果。山中的鬼神听了佛陀的开示后亦有所领悟,不但皈依佛陀座下,并且遵从教诫,不再侵扰人民。

鱼腹子重姓

(2011-12-29 22:09:30)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从前在舍卫国中,有一个大富长者,他的仓库裡堆满了无量的珍宝。他唯一的遗憾就是没有儿子可以继承他的家业,於是他每天向天地诸神祈祷。不久,因為他的至诚,长者的夫人终於怀孕,十月足胎,生了一个健康、庄严的男婴。

    长者夫妇喜获麟儿,笑得嘴都閤不拢了,於是就在江边举办盛大的喜宴,宴请亲朋好友。长者夫妇俩轮流抱著儿子向诸亲友夸示。谁知走到河边时,一不小心,失手让小婴儿掉进大河裡,这时长者夫妇吓得面无血色,四处派人去河裡打捞,却怎麼也找不到他们的宝贝儿子,夫妻俩伤心地昏倒在地……

    再说这个不幸落水的小婴儿,掉落到大河中,随著水流载浮载沉,居然毫髮无伤;河中有一隻大鱼,一张口就把小婴儿吞了进去,可是小婴儿在大鱼的肚子裡,也没事!

大鱼从上游游呀游地,游到了下游,下游村裡住了一户富家长者。这位下游的长者也是没有子嗣,正到处祈求诸神保右,希望能得到一个儿子。这天他正命令僕人在河边捕鱼,正巧捕到这条吞了小婴儿的大鱼,僕人心想:「我捕到这麼一条大鱼,老爷看了一定会多给我许多赏金!」於是僕人手脚俐落地把鱼杀了;谁知剖开鱼腹,居然发现一个可爱的小婴儿,於是抱给主人看。

    长者看到这麼一个庄严的小婴儿,心裡想:「这一定是我平常很诚心,所以老天爷赏给我的孩子!真是谢天谢地!」於是就把小婴儿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来抚养。

    这时,小婴儿的亲生父母--也就是住在上游的长者夫妇,听说下游的长者,捕鱼得子的奇事,心想这必定是他们日思夜想的宝贝儿子,於是焦急地来到下游的长者家,希望长者能归还他们的心肝宝贝。

    下游长者好不容易才盼到这麼一个儿子,那裡肯轻易答应。於是两家争吵了起来,為了争夺小婴儿,便告到了国王那儿去。

    唉!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样奇特的事,国王也不知该怎麼判才公平……

    「啊!有了!」国王灵机一动,自认為想到了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於是国王告诉争论不已的两方:「朕判给你们任何一方,都不公平;不如这样,你们两家就合力把孩子养大,再给他安置田產,各娶一房媳妇,将来,上游媳妇生的孩子,就属上游长者的子嗣;下游媳妇生的孩子,就属下游长者的子嗣。」因為这小婴儿有两对父母,所以大家都叫他「重姓」,而「重姓」就在两对父母的细心呵护之下长大,两家也都為「他们的儿子」置產、娶妻。

    长大之后的「重姓」有一天十分认真地对他的「父母们」说:「我初出生就命运坎坷,苦难重重,意外落水,还被鱼吞食,实在可用『九死一生』来形容,这些坎坷离奇的遭遇,使我体认到所有的一切都是无常啊!今天我认真地考虑了我的将来,希望能够出家,也请求你们能够答应我!」

    两对父母因為爱子心切,所以不忍心拒绝「重姓」的要求,只好万般不捨地答应了。

    於是「重姓」便辞别了父母,到佛陀那儿请求出家。

    佛因為「重姓」的诚心请求,答应剃度「重姓」為僧,於是慈悲的佛陀对「重姓」说:「善来比丘!鬚髮自落,袈裟自著!」

    「重姓」於一剎那就现了清净的僧相,佛陀更為重姓比丘说法,利根聪慧的重姓比丘马上就证得阿罗汉,漏尽烦恼,神通自在。

    这时,阿难尊者问佛陀说:「这位重姓比丘,累劫以来修了什麼福报?為什麼刚出生不久就意外落水,还被大鱼所吞食,却可以命大不死?请佛陀慈悲开示。」

    佛告阿难:「从前有一尊佛,名叫『毗婆尸佛』,常常集眾,开演妙法。有一次毗婆尸佛说法时,有一位长者听佛说布施持戒可以获得大福报、大功德,於是心生欢喜,发心受三皈依,受持不杀生戒,又拿了一钱至心供养佛。因為他至心供养佛的缘故,九十一劫中,生生世世都投生在大富大贵的家庭,没有经歷贫穷困厄,乃至到了这一辈子,也是由两户殷富之家所扶养长大,生活上不虞柜乏。因為他受持不杀生戒的缘故,虽然出生不久,意外落水,还被大鱼所吞噬,却大难不死。因為他发心受三皈依的缘故,可以生值佛世,遇佛出家,闻佛说法,了生脱死,成阿罗汉。

    这时,阿难尊者及与会大眾,听到佛说出「重姓比丘」前世因布施、持戒、受三皈依,所以今生得证圣果的因缘,都发了大道心,听从佛陀慈悲的教诲,精进不懈地广修一切善法。

供养生天

(2011-12-29 22:15:59)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从前在舍卫国有一位长者,他在祇洹林处想找一块空地,建造房屋,用来广施供养。但须达长者已在林中遍盖屋舍,没有空餘的地方。这位长者便在祇洹大门里面,用乾净的清水调製各种蜜糖和麦粉,作成粥浆,供给来来往往过路的行人。九十天以后,佛陀也接受供养。等到长者往生后就生到天上,由於长者有大威德、大福德,就在天宫当中,供养佛陀。佛陀為他讲经说法,使他得到须陀洹果。

  有一罗汉问说:「他作了什麼功德能够生到天上,福德如此高?」

  佛陀说:「他在世為人的时候,在祇洹门内,作种种蜜浆施捨给过路行人,我曾经接受过他的供养,由於这种因缘,才生到天上,又在我的住所请示佛法,因而得道。

善恶果存乎一念间

(2011-12-29 22:18:17)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昔日舍卫国的国王波斯匿,来到佛陀住处,至诚恳切地顶礼佛陀,并长跪著说:「尊贵的佛陀,弟子愿以真诚的心,於城镇的街道上,準备素宴供养佛陀及僧眾们,让国人能够认识世尊!愿一切眾生都能因世尊的慈悲德行,听闻微妙的法要,而远离邪魔蛊惑及一切恶法,并守持五戒,不造作恶业,以此消除一切灾难。」

  佛陀说:「真是有善根的国王啊!能够用智慧整治国政,為人民种下未来的善因,并引导人民走向人生的正道。」之后,国王便亲自準备素宴,以恭迎佛陀及其弟子们的到来。接著,佛陀和随行的弟子们便来到设宴的街道,接受国王的供养。待用完斋,佛陀陞座為国王及子民们,宣说佛法。

  此时聚集听法者眾多,恰好有二商人路过,一人听了佛陀的开示,便很欢喜地说:「佛陀就好比帝王,其常随弟子们犹如忠臣般地随行,想必佛陀是真正具有大慈悲及大德行,才能使国君这样恭敬地供养!佛陀是这样地尊贵,我也应该奉行佛陀所说的教法。」而另一商人却起了慢心,而说道:「这国王可真是愚痴!拥有如此大的财富、权势和地位,為何要对佛陀如此地奉承呢?佛陀就好比是头牛,其随行弟子犹如牛车,牛拖著牛车南北奔波,居无定所,身上又一无所有,这有什麼好值得如此尊崇与追随的!」

  随后两人一同离去,走了三十里路,便在路旁的凉亭休息并喝起酒来,心起善念的商人,因对佛陀所生起的恭敬心与欢喜心,感得龙天护法的护佑;而心起恶念的商人,却招感地狱裡的眾生,使酒在腹中如火烧,因而神智不清跌到凉亭外。隔天清晨,一商队车路过,而惨遭碾毙。同行的商人见状,怕回国时,国人会误以為是他因贪朋友之财,而行不义的手段,只好离开本国转往他国流浪。

  此时,该国国王驾崩,并留下预言:「将有一卑微的人来到我国,如果他将是继承王位的人,我这匹神马便会向他屈膝下跪。」之后,大臣们便带著神马找寻未来的国王。刚好此一商人来到此国,神马见到商人,立即跪下并舐舔他的脚,所有的臣子便很高兴地,认定此商人就是他们所要寻找的新王,於是请他回王宫继承王位。

  成為国王之后,商人心想:「这一生并没有做什麼善事,為何会有如此大的福报?想必是因听闻佛陀的教诲,获其慈悲庇佑所致。」便与群臣出发前往舍卫国请教佛陀,以释疑惑。佛陀為他开示:「当年波斯匿王在供养三宝时,你所生起的念头是至诚的恭敬心,因此种下未来成為国王的善因,所以能登得王位;而另一同行的伙伴,心起骄慢,因而种下了恶念的种子,所以感得车祸之因。这一切的因缘果报,无非是由自己起心动念所招感,都是自作自受,不是天龙鬼神所能左右的!」於是佛陀说偈:「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恶,即言即行;罪苦自追,车轢於辙。心為法本,心尊心使;中心念善,即言即行;福乐自追,如影随行。」佛陀说完偈语,国王及臣子们明白了心是善恶源之本,欢喜信受奉行。

正念敬佛功德胜

(2011-12-29 22:22:32)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一天,罗阅城竹林精舍中大眾群集,人人静默,次序井然,专注聆听著佛陀的开示。

  世尊观察眾人的根机,见到前方一位年高腊长的比丘,竟然无视於睽睽眾目,双脚朝前正对著讲坛,咨意懒惰而眠。世尊的附近也坐著一位小沙弥,名修摩那;年仅八岁,不仅跏趺端坐,威仪具足,并且摄心諦听,存念正法,两人形成极强烈的对比。

  世尊决定藉机施教,便向大眾开示:「所谓『长老』者,未必外现剃除鬚髮的表相,年龄的增长也不能当作德行的保证,如果心中没有智慧,仍会出现愚痴的行為。能明白佛法的真理,於日常中不染秽身口意三业,以慈悲喜捨之心应接万物,方堪称為『长老』。故『长老』未必是先出家者,若有年少者,六根清净无烦恼,修善守戒,此则真正不负『长老』之名。」

  说到这裡,世尊问大眾:「你们看到前排这位舒脚酣眠的长老比丘吗?」大眾答:「见到了,世尊。」再问:「也看到八岁的修摩那沙弥吗?」皆答:「有,世尊。」

  世尊接著说:「这两人对三宝的恭敬心、信重心,深浅截然不同,当来的果报亦有天渊之别。此长老比丘前五百世常為龙身,若现在命终,又将堕落為龙,因為他对佛、法、僧无敬仰之心。而修摩那沙弥听法恭敬,有惭有愧,过后七日,修行当有成就,得四神足,可以自在变化,悟四諦法,证四禪天,并且善修四正勤。修摩那沙弥年纪虽轻,但对佛、法、僧具足恭敬心,堪作大眾修学的榜样。」

  大眾听已,合掌称诺,欢喜奉行。

尊者降龙记

(2011-12-29 22:24:47) 转载标签:

佛学故事

分类: 佛学与人生           

  佛灭度后的七百年,在罽宾国,有一隻恶龙王,名叫阿利那。这隻恶龙经常兴风作浪,酿成灾害,危害百姓,恼害贤圣。罽宾国的人民,都非常害怕阿利那。

  当时,国内有二千位阿罗汉,都想把这隻恶龙驱逐出境。其中的一千位罗汉,以神通力,震动大地。又有五百位,放大光明。而其他的五百位罗汉打坐,入甚深禪定。每一位罗汉都想尽了办法,用尽了自己的神通力。但是这隻恶龙却动也不动。

  这时,罽宾国来了一位阿罗汉──祇夜多尊者。祇夜多尊者知道了这件事,就来到龙王住的地方,对恶龙三弹指,并说:「龙王!你现在就离开,不要住在这里。」龙王听了,二话不说,马上掉头就走,一步也不敢停留。

  当时,二千位罗汉,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很讶异地问祇夜多尊者:「尊者!你与我都是烦恼漏尽,得到解脱的阿罗汉。但是,我们各尽了自己最大的神力,都不能令阿利那龙,动一隻指头。而為什麼尊者,你只是三弹指,就令阿利那那隻恶龙,走得远远的,乖乖地回到大海。」尊者回答说:「我从凡夫已来,就很努力地持守净戒,甚至连突吉罗这样小小的戒律,都能持守得非常清净,和持守四重波罗夷净戒一样。」

  佛法云:「一切清净慧,皆由禪定生。」想要啟发内心的智慧,就必须修定,修定要有所成就,就必须持戒。《楞严经》也提到:「摄心為戒,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為三无漏学。」可见戒定慧三无漏学,是以戒為根本,能持守净戒,才能得到真正的禪定、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