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医分诊制度:伤寒论方证61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6:18:54

伤寒论方证61-90  

2011-01-25 18:38:45|  分类: 经方医案 |字号 订阅

61.汤证:竹叶石膏汤(397)

 

病机: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气阴两伤。

 

脉症:汗多,心烦,气短,口干喜饮,气逆欲吐,呛咳,舌干少津,脉虚数,或脉大而数。

 

治法:清热生津,益气和胃。

 

处方:竹叶9g 石膏15g 半夏9g 麦门冬9g 党参9g 炙甘草6g 粳米30g

 

应用:用于热病瘥后,余热未清,气阴未复之证。

 

62.汤证:栀子豉汤(76)

 

病机:病后余热未清,郁结胸膈。

 

脉症:虚烦不得眠,心中懊憹,胸中窒闷,心中结痛,舌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除烦,和胃。

 

处方:山栀子9g 香豉9g

 

应用:本方治阳明经热之轻症,或在病之初期,或在病之后期。

 

63.汤证:栀子甘草豉汤(76)

 

病机:热邪郁结胸膈,热伤正气。

 

脉症:虚烦不眠,懊憹,气短,脉数。

 

治法:清热除烦,补益中气。

 

处方:山栀子9g 香豉9g 炙甘草6g

 

应用:用治栀子豉汤证而兼急迫少气者。

 

64.汤证:栀子生姜豉汤(76)

 

病机:邪热郁结胸膈,胃气逆上。

 

脉症:虚烦不得眠,心中懊侬,呕吐,舌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除烦,散饮止呕。

 

处方:山栀子9g 香豉9g 生姜9g

 

应用:用治栀子豉汤证而兼呕吐者。

 

65.汤证:栀子厚朴汤(79)

 

病机:热扰胸膈,腑气不通。

 

脉症:心中烦热,卧起不安,腹满,脉数。

 

治法:清热除烦,宽中消满。

 

处方:山栀子9g 炙厚朴6g 炙枳实9g

 

应用:本方苦辛通降,用于腹满,消化不良,心烦,舌红苔腻。

 

66.汤证:栀子干姜汤(80)

 

病机:上热下寒,虚实错杂。

 

脉症:身热,微烦,腹痛,肠鸣下利,脉弦数。

 

治法:清上温中。

 

处方:山栀子9g 干姜4.5g

 

应用:寒热错杂之胃病可以此方为基础加味。

 

67.汤证:枳实栀子豉汤(393)

 

病机:大病后劳复。

 

脉症:劳复发热,口渴,心烦懊侬,心下痞塞或胸脘胀满,或大便硬结,脉滑或数。

 

治法:调中,化滞,除烦。

 

处方:炙枳实9g 山栀子9g 香豉15g

 

应用:本方应用不拘于劳复,病前病后凡见此方证者均可选用,又可治湿热发黄,有便秘宿食者加大黄6g。

 

68.汤证:栀子柏皮汤(261)

 

病机:湿热郁滞三焦(热重湿轻)。

 

脉症:身热,面目发黄,小便不利,脉弦数或弦大滑实。

 

治法:清泄湿热。

 

处方:山栀子9g 黄柏6g 炙甘草3g

 

应用:本方用于阳黄而无腑实便秘者,又可治身热心烦,目赤吐衄。

 

69.汤证:黄芩汤(172)

 

病机:热迫阳明,自下利。

 

脉症:腹痛下利,身热口苦,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清热止痢,和中缓痛。

 

处方:黄芩9g 芍药12g 炙甘草6g 大枣4枚

 

应用:后世治痢方多由本方衍化而来。

 

70.汤证:黄芩加半夏生姜汤(172)

 

病机:热迫阳明,伴见呕吐。

 

脉症:下利腹痛,身热口苦,恶心呕吐,舌红,脉沉弦。

 

治法:和解表里,降逆止呕。

 

处方:黄芩9g 芍药12g 炙甘草6g 大枣4枚 半夏9g 生姜9g

 

应用:黄芩汤证兼呕吐者。

 

71.汤证:甘草干姜汤(29)

 

病机:中焦阳虚,脾阳不运,脾弱肺寒。

 

脉症:恶寒无热,手足厥冷,烦躁,吐逆,涎沫多,咽干不欲饮,小便数,头眩,脉浮数或沉微。

 

治法:温中散寒,健脾化饮。

 

处方:炙甘草6~12g 干姜3~6g

 

应用:本方能恢复脾胃之阳,对虚寒性腹痛,呕吐下利,涎唾多都有疗效。

 

72.汤证:理中丸(又名人参汤)(386)

 

病机:脾胃虚寒,中气失守。

 

脉症:腹胀满,食不下,时腹自痛,呕吐,下利清稀,舌苔白,脉沉迟。

 

治法:温中祛寒,健脾益气。

 

处方:党参9g 干姜4.5g 白术9g 炙甘草4.5g

 

应用:本方用于脾阳不运的吐利腹痛,若脉微肢厥加炮附子,为附子理中丸;有表证,加桂枝为桂枝人参汤。

 

73.汤证:桂枝人参汤(163)

 

病机:素体脾阳不足,复感外邪,表里同病,可由误下所致。

 

脉症:表证未解,利下不止,心下痞硬,或见手指不温,时时恶寒,脉沉微。

 

治法:温阳解表。

 

处方:桂枝9g 炙甘草9g 白术9g 党参9g 干姜9g

 

应用:本方为理中汤加入桂枝而成。

 

74.汤证:赤石脂禹余粮汤(159)

 

病机:下元不固,滑脱下利,可由误下所致。

 

脉症:下利不止,滑脱不禁(洞泻),脉沉细无力。

 

治法:涩肠止泻。

 

处方:赤石脂15~30g 禹余粮15~30g

 

应用:用于病邪已解,气虚肠滑,可与其他补气固摄药同用。

 

75.汤证:桃花汤(306)

 

病机:脾肾阳虚,肠胃虚寒,滑脱不禁。

 

脉症:下利脓血,经久不愈,滑脱不禁,小便不利,腹痛,喜温喜按,舌质淡,苔白滑,脉迟或弱。

 

治法:温中固脱,涩肠止利。

 

处方:赤石脂15g 干姜6g 粳米30g

 

应用:阳虚甚而厥者加炮附子,为增强止血作用可加阿胶、甘草。

 

76.汤证:吴茱萸汤(243)

 

病机:胃肠虚寒,水饮潴留,肝邪挟胃浊上逆。

 

脉症:干呕,吐涎沫,头顶痛,手指不温,或见烦躁下利,醋心,脉沉弦。

 

治法:暖肝温胃,降逆止呕。

 

处方:吴茱萸6g 党参9g 生姜12g 大枣4枚

 

应用:本方治虚寒性挟有水饮有胃脘疼痛,及寒性的吞酸。本方加炮附子治寒疝腰痛,牵引睾丸。

 

77.汤证: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66)

 

病机:脾虚不运之腹胀满。

 

脉症:腹胀满,可见消化不良,心下痞满,呕吐,苔滑腻,脉缓或濡软。

 

治法:温运健脾,宽中除满。

 

处方:厚朴6g 生姜9g 半夏9g 炙甘草3g 党参9g

 

应用:本方寓攻于补,用于慢性胃病,虚中挟实之证。

 

78.汤证:干姜附子汤(61)

 

病机:阳气大虚,阴寒内盛,可由误下,误汗而致。

 

脉症: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身无大热,无表证,不呕不渴,脉沉微。

 

治法:急救回阳。

 

处方:干姜4.5g 生附子9g

 

应用:本方为四逆汤去甘草,以求药力峻猛,用治亡阳虚寒或中寒猝倒。

 

79.汤证:四逆汤(323,324)

 

病机:脾肾阳虚,阴寒内盛。可因阳虚之体,寒邪直中,或病势太重,正不胜邪,或误用汗吐、下法所致。

 

脉症:四肢厥逆,身体疼痛,恶寒汗出,下利清谷,呕吐,唇指发绀,口鼻气冷,小便清长,舌质淡,舌苔白滑,脉沉微迟弱。

 

治法:温运脾肾,回阳救逆。

 

处方:生附子12g 干姜6g 炙甘草6g

 

应用:本方可用于急性心肌梗塞,肺源性心脏病,中毒性休克,急性胃肠炎等属少阴虚寒证者。

 

80.汤证:四逆加人参汤(385)

 

病机:下利过度,亡阳脱液。呕吐,大汗,亡血,亡津亦可导致此证。

 

脉症:凡四逆汤证而见心下痞满,里外无热,脉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益气生津。

 

处方:生附子9g 干姜6g 炙甘草6g 人参6~9g

 

应用:本方证与四逆汤证相似,但较四逆汤证更为重笃,不仅亡阳,而且气津亦脱。

 

81.汤证:茯苓四逆汤(69)

 

病机:阴阳两伤,邪独不解,或挟水饮,神志被扰。

 

脉症:恶寒自汗,烦躁不宁,或见厥逆,眩悸,筋惕肉闰,心下痞硬,小便不利,脉细微或沉微。

 

治法:回阳救逆,兼顾利水。

 

处方:茯苓12g 人参6g 生附子6g 炙甘草6g 干姜6g

 

应用:可治阳虚水肿。

 

82.汤证:通脉四逆汤(317)

 

病机:阴寒内盛,阳微欲脱,气血不通,脉不出(内真寒外假热)。

 

脉症:下利清谷,里寒外热,厥逆不恶寒,面赤或千呕,咽痛,腹痛,脉微欲绝。

 

治法:温里通阳,回阳通脉。

 

处方:生附子12g 干姜9g 炙甘草4.5g 葱白4茎(本方为四逆汤加葱白而成)

 

应用:用于证同四逆,而又出现面赤,不恶寒,颜面额间汗出等假热者。

 

83.汤证: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390)

 

病机:吐泻太甚,阳亡阴竭。

 

脉症:吐已下断,吐无可吐,利无可利,汗出而厥,四肢拘挛,可见额间汗出如珠,四末逆冷如冰,气息微弱,脉微欲绝。

 

治法:回阳救逆,益阴和阳。

 

处方:干姜9g 生附子12g 炙甘草4.5g 猪胆一个(取汁和入)

 

应用:此证较通脉四逆汤证为重。

 

84.汤证:白通汤(314)

 

病机:少阴下利,阴绝于下,阳越于上。

 

脉症:但欲寐,手足厥冷,下利腹痛,可见面赤,气逆烦躁,头项痛,脉微细或脉微欲绝。

 

治法:温中止利,通阳降逆。

 

处方:生附子9g 干姜6g 葱白4茎 童便100ml(药煎成后加入)

 

应用:用于少阴证既厥且逆之重证。

 

85.汤证:白通加猪胆汁汤(315)

 

病机:阴寒太甚,内为格拒,使阳气上浮。

 

脉症:下利不止,厥逆,烦躁,可见胸中痞塞,干呕,面赤汗出,脉微或无脉。

 

治法:温中止利,通阳降逆,兼苦寒反佐。

 

处方:生附子9g 干姜6g 葱白4茎 童便100ml(药煎成后加入) 猪胆一个(取汁和入)

 

应用:该方证略同白通汤证,但阴阳格拒之象更为严重。

 

86.汤证:真武汤(82,316)

 

病机:肾阳衰微,水气内停。

 

脉症:身热,自汗,心下悸,头晕,身困动,四肢沉重,摇摇欲倒,小便不利或清长自利,浮肿下利,脉沉细或弦细。

 

治法:温阳利水。

 

处方:炮附子6g 茯苓9g 芍药9g 白术9g 生姜9g

 

应用:本方广泛用于阳虚水泛之证,如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心衰,慢性胃肠炎,耳源性眩晕,风湿性关节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等。

 

87.汤证:附子汤(304)

 

病机:阳虚阴盛,水寒浸渍筋脉骨节之间。

 

脉症:身体骨节疼痛,无热恶寒,手足逆冷,口中和,可见心下痞,动悸浮肿,小便不利,脉沉。

 

治法:扶正达邪,温阳散寒,逐湿宣痹止痛。

 

处方:炮附子9g 茯苓9g 党参6g 白术12g 芍药6g

 

应用:本方证为真武汤倍术、附,加人参去生姜而成,两方均能治阳虚水肿和风湿疼痛,但本方力宏于真武汤,扶正达邪,长于治风寒湿痹,骨节身体疼痛。

 

88.汤证:甘草附子汤(175)

 

病机:风寒湿留着关节,凝滞不解,表里阳气皆虚。

 

脉症:骨节烦痛,掣痛不能屈伸,痛处拒按,汗出恶风,短气,小便不利,或身微肿,苔白,脉沉细或弦细无力。

 

治法:疏风,祛湿,止痛。

 

处方:炙甘草9g 炮附子9g 白术6g 桂枝9g

 

应用:本方治痛风,风湿疼痛,及寒湿脚气有效。

 

89.汤证:桂枝甘草汤(64)

 

病机:心阳虚损之轻证,可由太阳病发汗太过而致。

 

脉症:心下悸,欲得按,脉微缓,或沉细,或结代。

 

治法:温补心阳。

 

处方:桂枝9g 炙甘草9g

 

应用:用于多种原因所致的心动悸之症。

 

90.汤证: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118)

 

病机:火气内迫,表里阴阳之气乖逆,可由误用温灸发汗而致。

 

脉症:心悸,烦躁,可见怵惕不宁,失眠多汗,脉浮而虚。

 

治法:扶阳安神。

 

处方:桂枝3g 炙甘草3g 煅牡蛎9g 煅龙骨9g

 

应用:精神刺激,心悸亢进可用此方。


转发至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