麓湖澜语溪岸:行善不可丧志(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5:11:53
因此,我们第二大点,就来谈第6章的第二个方面,就是“分担与自担”的问题。“分担与自担”的问题,《圣经》说:“弟兄们,若有人偶然为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如此,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各人应当察验自己的行为。这样,他所夸的就专在自己,不在别人了,因为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圣经》特别强调我们一定要与人连接,正像老约翰所谈到的:你若不能爱那看得见的弟兄,怎能说爱看不见的神呢?你看见弟兄有需要,却塞住你怜悯的心,怎能口口声声说你爱神呢?

  因此,教会对我们的成长来说是必然的、是不可少的。我们不要有一种修身养性的、修道主义的心态,以为我们与神的单独的关系的建立,不需要跟别人有关系,我们只是一个纵向的关系,不是的。从《圣经》来说,我们必须得跟弟兄姊妹一起来分享我们的爱,而且也要分享我们的重担,《圣经》反对一切的人本主义的英雄主义,反对这样的很多的豪情。我们《从圣经》看得到,在《圣经》中我们看到的,是对人性一种非常真实的透视,我们看到亚伯拉罕有他的弱点,看到大卫有他的犯罪,看到着一系列的英雄人物都有他的问题所在,我们看到这一系列的人性深处的问题,那我们知道人性的软弱,因此呢,我们既要去实践爱,也要去分享我们的重担。我们从人本的看法就觉得“好汉做事好汉当”,我自己的事情,不要麻烦别人,我要刚强,我自己呢要咬着牙,认命。然后呢,把自己的东西都扛在自己的肩膀上,凡是损己利人的都背在我身上,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样的一种所谓的英雄主义的观念跟《圣经》是不一样的。《圣经》反对这样,让我们要把自己的胆子也要跟别人来分担,当然在这里有一个根本点,就是基督已经替我们担当了我们的罪担,因此,基督说:你到我这里来负我的轭,我的轭是轻省的,我的担子是容易的。因此,这个罪担,主替我们担了,其他的担子我们就容易担了。即使容易担了,我们仍然还是要互相分担,对我们来说,一方面把我们的罪担给基督,另一方面我们互相的重担也仍然要一起来担当。这个世界上的人,一方面是所谓的英雄主义、人本主义,不愿意与人分享他们的重担,觉得自己的担当是表明自己是一个英雄。

  另一个方面,这个世上的人也是有很多的无奈,因为他们最内在的担子也不敢冒着风险来与人分担,因此有人分析《论语》为什么“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作为第一篇,就说明中国人有千年的孤独。他就非常渴望一个朋友,来能够跟他有一些担当,但是,这个千年的孤独不能通过朋友化解,所以刘震云就写了《一句顶一万句》谈这个问题,说:中国人有千年的孤独,这个孤独你不能通过朋友来化解。他里面就举了一个例子,那个人有一个最好的朋友,他就天天跟他讲跟他妻子怎么吵架,让他来评判,讲他跟周围人的关系,那个人经常给他排解,说的话也非常智慧。后来他发现,就是他这个最亲密的朋友把他妻子诱惑了,两个人就私奔了。所以,刘就说:朋友就意味着凶险。就是一个你不认识的人伤害你,也就伤害你了,可能也没什么,但是,你的朋友伤害你是致命的。对中国人来说,最内在的恩怨其实是朋友的恩怨,不是你仇人的恩怨,反目成仇是最刻骨的恨。这样的一种世俗的关系,我们人都学会了像河蚌一样,紧紧地封闭我们自己,不愿意敞开,也不愿意把我们的重担拿出去跟别人分享,因为这意味着凶险,这意味着什么时候会被捅一刀,什么时候会被出卖,你的朋友深知你的弱点,他攻击你的时候也是最狠的。

  因此我们很容易被这种风气影响,但是《圣经》不是这样的,《圣经》非常清楚地说:你们各人的重担要互相担当,我们的压力、我们道德上的困惑、我们生命中的瓶颈、我们的问题要互相担当,在互相担当中就完全了基督的律法。这个所谓“基督的律法”就是前边5:14节讲的,因为全律法都包括在“爱人如己”这一句话之内,也就是我们要爱邻舍来表明对神的爱。基督的律法也是强调我们回到十诫,回到爱,回到上帝命令我们所要做的,所以,“我们互相担当重担”意味着我们有爱,意味着我们可以分享爱。其实,我们也都知道,我们跟一个朋友的关系的建立不只是分享我们的对天气的看法,是吧,或者我们对时局的看法,那都是比较肤浅的,比较深的是分享我们的思想观点,但是更深的是分享我们的情感情绪,那最深的分享什么——重担,就是我最内在的那些过不去的坎,过不去的恨,能够推心置腹地跟别人分享,说:你不要看着我外表很光鲜,其实我里面有很多压力,有很多挣扎。你别看我跟他谈恋爱挺好的,其实,我最近就怎么跟他在一起就很讨厌他。或者我跟我的夫人在一起总是老想吵架,我甚至想离家出走,就这些话都讲出来,然后大家一起去面对,一起去分担,一起去代祷,一起,靠着神去解决。鲁迅讲的一句话很好,他说:与其找导师不如找朋友,因为导师只是给你一些教条性的答案,而朋友却可以推心置腹,大家一起去找答案。但是,你在人本的困境中到哪里找那条路?在《圣经》中我们能找路,因为《圣经》告诉我们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我们自己呢,有时候困在里面看不到,但是我们的朋友却可以提醒我们,最终让我们回到神面前,让我们能够一起担当我们的软弱。

  在《圣经》中我们看到这美好的榜样,就是我们的主耶稣,他有着完美的人性,有着圣洁的品行,但是他仍然需要朋友,在他最痛苦、最软弱的时候,他都是会带着他的几个亲密的战友,当然他的战友都在睡觉,他自己在那边苦苦地搏斗。但是,他仍然还带着他们,是不是?彼得、雅各、约翰。他经常带着这三个,不管是登山变像,还是客西马尼园祷告,他需要他们的友谊,需要他们一起与他担当,一起代祷,一起警醒。他说:你们心灵固然愿意,肉体却软弱,你们就不能与我警醒片时吗?在主里面有一个友谊的渴望,让我们干嘛?代祷,警醒,是不是?是在神面前来维持我们的友谊。

  我们在《旧约》看到,特别能预表我们主的大卫,他也有友谊,是吧?有亲密的约拿单,特别的时刻,两个人可以抱头痛哭。大卫的哭是特别出名的,我讲过“大卫生平默想”一个课程,数了一下大卫的哭应该是有20来次,单单《圣经》记的就有20来次,所以我说:他是一个非常深情的人。他的感情的圣化也是一个非常大的功课,但是我们看到他做的很好,跟约拿单在一起。还有他的三个士兵给他打水,在那个时候他把水倒在地上,说:这是他们用命换来的,我不敢喝。那个时候,那三个人肯定也是很感动,特别感动。三个人愿意为大卫舍命,大卫呢,也愿意把他们舍命换来的带到神面前,让他们的友谊在神的爱中来升华。

  我们在《新约》中看到保罗似乎是一个很刚强的人,但是在《圣经》有一段话特别感动我的,是在《哥林多后书》7:5-7 :5——“我们从前就是到了马其顿的时候,身体也不得安宁,周围遭患难,外有争战,内有惧怕。但那安慰丧气之人的神藉着提多来安慰了我们。不但藉着他来,也藉着他从你们所得的安慰,安慰了我们,因他把你们的想念、哀恸和向我的热心,都告诉了我,叫我更加欢喜。”你看保罗是非常刚强勇猛的,在我们的心目中,也是无论什么景况,都学会了喜乐知足。但是这里,他在马其顿的时候也是外有争战、内有惧怕,他很坦率地来谈,他也是一个有惧怕的人,也是有软弱的人,但是怎么安慰他?就是提多来安慰了他。他也需要提多的友谊,需要提多的安慰。而且,提多来之后把哥林多教会的事情就告诉了保罗,保罗就因为想到弟兄姊妹在想念他,他就特别地感到温暖,也特别的会得到力量,也受到这种扶持。

  所以《圣经》有这样一个总原则,在我们生命中怎么样来实践。就是我们都需要让我们的基督徒成为朋友,让我们身边有一些亲密的战友,我们一起为神来争战,也能够一起来彼此激励、彼此安慰,能够靠着神一起来担当,能够对人有牵挂,也让自己成为别人的牵挂。因为你老是不说,老是不分享你的重担,别人也很难牵挂你。也可以在我们分享的时候,把我们需要代祷的事项、我们的软弱、我们的问题都可以告诉大家,让大家一起来帮我们担当,一起来彼此激励扶持,一起来往前走,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压力。让我们能够靠着神来往前走。这是我特别谈到的。

  当然,我们在互相担当的时候,也特别要看到说:人若无有,自己还以为有就是自欺了。为什么很多人不愿意帮别人担当,也不愿意让自己分享,好让别人替自己担当?就是因为一个根本的原因,骄傲。骄傲是因为什么而来?就是你本来没有,但是却自己以为有,就是你对自己有一个虚假的判断。然后呢,就是自欺,就是看不清你自己在神面前真实的位置。比如说,你的本领也许只到70分,但是你总觉得你是90分,你根本就没有这20分,但是你总觉得自己有,于是,你就一直活在一个自以为得了90分的骄傲和20分的差距当中。这个差距就使得你无瑕顾及他人,你既不会去关注别人的重担,因为你总觉得你自己的最重要,你也不会让你自己让别人分担,因为你一说出来,你就觉得别人会看透了你,就看不起你。因为你本来只有70分,但是你非常希望大家以为你有90分的本领,因此你不愿意戳破这个20分的谎言,所以你也不愿意分享你里面的困境和问题。所以,因着骄傲,我们就不能分担了,这是保罗所特别谈到的。

  所以接下去,他又谈各人应当查验自己的行为,这样,所夸的就在自己,不在别人。为什么呢?因为,分享重担的问题关键还是,你怎么看你自己,你怎么样查验自己?你知道自己不完全,知道自己确实做不到,因此你才愿意靠圣灵、靠弟兄姊妹,这样呢,你也就发现说:在你的生命中,有一些你也能做得到,你之所以能做得到,就是因为神已经在带领你。所以,你也就愿意夸神在你身上所做的。所以,在这里“所夸的专在自己”不是叫我们自夸,《圣经》明确地说:不要自夸,要指着主夸口。这里也不是自我炫耀,而是指我们对神在我们身上做的要有信心,你要相信神给你眼光让你看透自己,神也一定借着弟兄姊妹来帮助你。我们必须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意识,我们才意识到我们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们才能够来夸上帝在我们生命中已经做的这一切。所以,我们夸的是上帝已经做的,于是我们去仰望上帝还没做的,于是我们就愿意更加连接,一起靠着神来往前走。

  因为,最终,各人必担当自己的担子,这跟前边不是矛盾,前边的担子是指着“压力、道德上的软弱、重担、困境、我们需要对付的问题等等”,后边的担子是指的“我们最终还是要在神面前交账”。你怎么样看待自己,你怎么样看神在你身上的作为,你有没有回应神的作为,包括你的分享、你担当别人也是你自己的担子,也是你在神面前需要去学的功课,这个最终还是要在神面前来交账的。所以我们在将来审判的时候,每个人呢,都会向神来交账,因此我们更要在交账之前处理好我们自己,看清我们自己,也大家一起成长往前走。因此,最终你怎么样去看待别人,就取决于怎么看自己。也取决于我们不需要跟别人比较,而是单单地去看神对我们的定位,我们为什么能饶恕人?是因为我们被饶恕。我们为什么去爱人?是因为神爱了我。我能够因着主的饶恕和爱去爱别人,所以单单与神有一个关系,我们就避免了骄傲和自卑。

  我们今天的骄傲、自卑的主要的问题就是“比较”。就是跟别人比。其实呢,你那个内在的自我,只有你跟神知道。我们是不是活出什么样式,是我们与神的事儿,根本不是我们与人的比较。哪怕跟人比,你做的很好了,但是在神的眼中你可能还是不及格,所以关键还是我们是不是合乎了神的心意。我们是不是最终活在了神的面前。我们只有知道自己是个不配的人,我们才能够去有动力爱别人,也有动力区分担别人的痛苦和软弱,也能够靠着神不自我炫耀,也靠着神来一起往前走。在比较中,你一定会有患得患失,一定会有焦虑不安,一定会有很多的软弱。

  一个哈佛教授说:他从来不参加同学聚会,就因为同学10周年聚会或者20周年聚会,大家都在比谁升得最快,谁赚的钱最多,谁开什么车来的。他说:我只要参加一次,我就没办法做我的科研了,因为我的科研需要很寂寞,需要很静下心来,需要很多年才能出成果。如参加一次,就想我在干吗啊,我搞的这个有意思吗能换钱吗,就搞不下去了。我们人都是很软弱的。当然,我不是说,你就不参加,我的意思是:你别比。他怎么样他怎么样,是他跟神的事儿,你怎么样你怎么样,是你跟神的事儿,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我们都要向神交账,不是向他交账,也不是向同学交账,很多人很愚蠢,就是为了参加同学会买了车,为了回老家买了车,好衣锦还乡,让别人知道我混得不错,其实是贷款买的。为了逞这个面子,实在没必要,关键是你自己跟神的关系的问题,关键是这个。

  对我们基督徒来说,这个“比较”也是蛮大的杀伤力量,包括对一些很著名的牧者。我认识一位很出名的老前辈,是台湾的,他在台湾学的是建筑,建筑成绩非常好。但是,他毕业之后就当了传道人,在校园团契来服侍,服侍的时候就忙着打扫厕所,因为校园团契人来人往,没有抽水马桶,所以他天天就在端屎端尿,弄到远处的一个化粪池去。有一次在端的时候,他就想:我大学成绩这么好,毕业就在干这个事儿?你看我的同学开建筑公司,已经赚了很多钱了,每月光十一奉献就已经有十几万了。我到底在干吗?我是在服侍吗?结果一比较,就端不下去了,就自怨自艾。后来在神面前祷告,神就特别来提醒他不要跟别人比:你以为你就配端屎端尿吗?你本来在哪里?你本来只是一个在罪恶的粪坑中蠕动的蛆,但是上帝却洗净了你,让你来服侍,是多么荣美的事儿,你居然还在比较?后来,他就学到一个很深的功课,就是不要比。要回到神面前,知道自己不配,从而带着感恩的心生活。

  我们国内的守望教会的金牧师,他跟我讲,他是清华大学的,以很好的成绩毕业,已经签约了一个工作单位。但签约之后他就有呼召,要全职。后来就交违约金,然后全职。那个时候他没收入,因为做学生团契没钱,就全家跟教会一起在北京的地下室里面,终年见不到阳光。有一次,一个老同学到北京来,一定要见见他,约他见面。他就跟他在一个很豪华的酒店见面了,见完面之后坐了很远的车,又回到家,回到自己的地下室,坐在地下室里,很阴暗的地下室里,而且那个时候聚会的人也不多,他突然就悲从中来,就想我这在搞啥?我是在干啥?你看我的同学,住得那么高档的酒店,那么衣裳光鲜,我呢,混了这几年还在地下室里,而且有关部门还老在找我,我干这些事儿呢,信徒也不一定多理解,怎么怎么了的,就很忧伤。但是他告诉我,就那么一刻,一刻的功夫,马上就回到神面前,说:神给了你什么?然后基督为你做了什么?基督从哪里来的?基督原来在哪里?他为什么为我们钉在十字架上?那跟他比,我们这一点算什么?从高档的酒店到地下室算什么?这点距离太近了,从天堂到人间的距离太远了,从义到罪的距离太远了,从圣洁到邪恶的距离太远了,但是他却甘愿来。因此回到十字架,回到神面前,他自己又重新得力。然后靠着神来胜过这些试探。

  我们的生命中一定会有的,我们马上就过寒假了,你回去之后呢,希望你也不要比,也在神面前,回到神的话。让我们夸的,是神在我们生命中的作为,夸的是神已经在你生命中做了什么,而不要去想那些虚幻的事儿,去在比较中忘了上帝给我们的恩典。

  当然在这里,保罗还特别举了一个事例,就是第一节:“若有人偶然被过犯所胜,你们属灵的人就当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又当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在这里就特别提醒我们,在互相分享、互相担当我们的担子的时候,有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帮助弟兄姊妹胜过过犯。这是需要我们一起来去面对的。你说,我不是属灵的人,所以,我也没有责任用温柔的心把他挽回过来。错了,每个人都当是属灵的人,因为这是我们的责任,我们不能像该隐一样说:我岂是看守我弟兄的吗?在主里,我就是看守我弟兄的,我们不是该隐,我们是神感化更新了,我们是新人。因此,这个时候呢,我们就应该来做一个属灵的人,要把偶然被过犯所胜的人挽回过来。当然,这个经文你要根据《马太福音》18:15-17节平衡来看,怎么样去做——就是趁着只有你跟他一个人的时候,先私下跟他来谈,若看见你弟兄得罪了你,我原来讲过不是“得罪你”,是他“有了罪、有了错、有了问题”,你怎么做——就趁着只有他跟你一个人的时候,去跟他来讲,不要宣扬,不要背后说闲话,不要告诉第三者,先去告诉他,不管是谁。各人要弃绝谎言,与邻舍说诚实话(弗4:25)。但很多人在积累,他对那个人有很多的积怨,有很多的看不起,有很多看法,有很多指责,但是他都积累在哪里。我们中国人就是这样,喜欢猜疑,喜欢背后说别人的坏话,仿佛不背后说别人坏话就显得不亲密,就是你们同时说第三者的坏话,说起来的时候就觉得两个人很亲密,我们就通过这个来保持亲密关系。我们不要受这种风气的影响,而是要主动地直接地跟他讲,而且我们中国文化还有一个不好的地方,我们太爱面子,不爱真理,不好意思:我跟他又不熟,我犯得着吗?我们如果这么想,就成了该隐,我岂是看守我弟兄的吗?你就是。为什么上帝让你看见,别人没看见,就是要让你指出来,单独跟他一个人的时候,凭着爱心,凭着温柔的心。

  你指出来的时候,得本着《圣经》的原则,你要自己小心恐怕也被引诱,意思是你的人性跟他一样都很软弱,你之所以没有跌倒,是因为基督的恩典托着你。你不要一个“我是我,你是你”,因为我不犯罪,所以我来指责你,这就不对了。不是你比他有什么优点长处,而是上帝的恩典格外托着你,没给你犯罪机会,他有了犯罪的行为,你要去指出他来。要本着一个我们都要依靠神的恩典才能胜过的心,要用这样的心来讲。我们想一下,假如我们整个教会都用这个《圣经》的原则来处理,我们的关系会融洽得多,我们所有的问题都会消灭在萌芽的阶段,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这么解决。我们既得了一个朋友,又让我们在真理中长进,我们大家又互相得一起成长,神把我们配合在一起,就有这样的美意,不就是这样嘛?《圣经》不就一再地告诉我们吗?《圣经》不是没有人际关系的学问,也不是没有这么与人相处的方法,都有,就是要让我们在真理中爱弟兄,借着真理表达爱,在表达爱的时候又不能以理杀人,整个的原则《圣经》讲的非常清晰。举的例子也是告诉我们:你之所以要指出来,是因为你要对神交代,神给你责任让你分担弟兄的软弱痛苦,我们一定要一起来去面对这个。这是这一部分我们特别谈到分担与自担的问题。

  第三部分,我们来看撒种与收成的问题。也就是6-10节:“在道理上受教的,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不要自欺,神是轻慢不得的。人种的是什么,收的也是什么。顺着情欲撒种的,必从情欲收败坏;顺着圣灵撒种的,必从圣灵收永生。我们行善,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所以,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这一部分谈的这个问题,仍然也是在谈我们与神的态度决定了我们与人的态度,我们与神的关系决定了我们与人的关系,也决定了我们与自己的关系,仍然还是在这个方面特别来谈,也特别来提醒我们,仍然要回到神面前处理我们的关系。在第五章,我们看到“圣灵跟情欲相争”其实是有一个战场的意象,我们基督徒的生命是在一个战场中来做精兵。在第六章在这里的“撒种跟收成”其实是一个田地的意象,我们的生命怎么样开花结果,需要顺着圣灵来撒种,到了时候就一定会有收成,所以这一个意象也是一个很荣美的景象。也是一个需要我们特别来清楚的意象,就是我们种什么就收什么,是特别要紧的。

  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特别喜欢海棠,就跟别人要了海棠的种子种,结果种出来看着不是开那种花的海棠,而是开臭花。其实,它是另一种海棠,怎么也没办法开那种花,其实我喜欢那种花,我才知道,原来海棠有很多不一样的品种。你种什么,确实会收什么,你忍耐着在哪里干,结果就有了一个结果,这是因为你之前种了,不是变的。后来我还打听了一下,是不是我们家的水土问题,让它变了,才知道不是水土问题,是种子的问题。

  我们的生命中的很多问题其实跟我们种的有关,你不要老是去考虑环境水土,去考虑你生命中那些沟沟坎坎,关键就是你原来怎么种的,这是蛮关键的,所以《圣经》说:你要保守你的心,胜过保守一切,因为一生的果效是从心发出的。我们怎么保守我们的心?就是要提醒我们说:你要当心,你要当心种什么,将来会收什么,这是很要紧的。

  有一个肢体的丈夫发生了车祸,她对探访的牧师说:“我一定要认罪。”牧师问怎么了,她说:“前几天,我刚内心诅咒过我的丈夫,愿他出去被车撞死。就这样恨到一个诅咒他的地步。而且也骂过他说,你被车撞死才好,结果事情就发生了。”你说,她前些日子种的这些意念跟目前这个事情有没有联系?从《圣经》来看是有某种联系的,你内心深处种了这个诅咒就有一个诅咒的后果,这个是你要特别当心的。我们种下什么,很容易会收什么。

  有一个牧师的师母,她有五个孩子,她的老四、老五在一次划船的时候都被淹死了,她就一直抱怨,一直出不来,在那里抱怨上帝,说:“为什么发生这种事儿?我们全家都是服侍神的,为什么还发生?”结果呢,有一个肢体就提醒她说:“你老是这么抱怨,让牧师的工作也没办法展开,然后在教会中也引起不太好的影响。但是,我要特别提醒的就是,我亲耳听到你讲过好几次,说,真不该有老四、老五,有了他们之后实在烦死了,本来有三个就挺好,结果一不小心有了老四、老五。你一直抱怨,一直在说不该有他们,结果这不就被神接走了吗?那你还抱怨什么?你种的不就是这个吗?这个收成是你原来种的。”就以这个来堵住她的口。

  我们也一定要当心,在我们的生命中我们的意念会影响我们的行动,我们的行动会影响我们的习惯,我们的习惯会影响我们的性格,我们的性格会影响我们的命运,这是一个英文的古老的格言。它是有道理的,我们意念影响行动,行动影响习惯,习惯影响性格,性格影响命运,就从一个很小的意念开始。你说,我就是不行,我就是一个笨蛋,你老是这样暗示自己,你果然成了笨蛋。你种什么收什么吗?当然我的意思不是,你天天说我是总统,后来就成了总统。那也不一定。但是,这个对你的影响是蛮大的,当然这个言语很多人用行为主义来解释,这个我们不认同,就是通过控制你的意念、行为,你的生命就绝对可以把握,你自己主宰你的人生,这个我们不认同。

  但是,你的恶,往往是你种下去的,它会结出一个果子,我们犯罪的种子跟我们犯罪的果子是连在一起的。也就是,你种了善不一定收永生,因为这里说,你要从圣灵收永生,圣灵是外在的。但是,你种了情欲一定是收败坏,就是你的善不能把你带到天堂,但是你的恶一定把你带进地狱。你的善不能把你带到天堂,因为你是从圣灵收的永生,圣灵不是你的,是神赏给你的,但是呢,你从情欲收败坏,情欲是谁的?你的。圣灵是谁的?是神的。因此,《圣经》这个原则非常清楚,就是你的行为会影响你,让你种下一个恶果。这个恶果是你自己种的,你不能老是去考虑是魔鬼的攻击或者神的安排,你更多要考虑是你自己种的,因此你要谦卑悔改。因为,我们不是像约伯那样的完全人,不要老用那种思维来看,所以这个时候,你要敏感,你是不是种了什么?你是不是在神面前不讨他喜悦?但是,你收的永生不是你种的,是圣灵赏给你的,因为你是顺着圣灵收,最终是圣灵在你生命中开花结果,于是永生就给了你。

  所以这个“种什么收什么”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个问题跟我们与人的关系的处理也非常重要。就是那些用道理教我们的人,他们仿佛是把属灵的种子重在我们里面,我们的生命也要学会去分享生命,在这个地方,我们有一个误解,就是“在道理上受教的,当把一切需用的供给施教的人”。“供给”不是发工资,不是他给我打工,我就发工资给他,不是。而是分享的意思。分享。为了看清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哥林多前书》9:11—12:“我们若把属灵的种子撒在你们中间,就是从你们收割奉养肉身之物,这还算大事吗?若别人在你们身上有这权柄,何况我们呢?”保罗的意思很清楚,就是把属灵的种子撒在中间,然后从他们收割奉养肉身之物,这也是一个播种跟收成。信徒应该学传道人的榜样,就是把你有的分享出去。只不过它分享给你的是道,你分享给他的是物质。那在神面前都是分享,你学的是什么,“施比受更为有福”。你不是作为一个只是受者来给他发工资这种心态了,你是作为一个神在物质上特别赏赐你,因为那个传道人没多少时间去考虑赚钱的事儿了,上帝让你有更多时间来赚钱,也是恩赐。也不是你能赚钱,是上帝给你恩赐。所以你把这个分享出去,不也是服侍吗分享吗?不也是分担我们的重担么?因此,《圣经》是让你给的时候,不是说:他讲了道给我,我给他发工资。而是上帝也给了我恩赐,我也把我有的跟你一起来分享。你看《圣经》的理念是非常美好的,这也告诉我们说:有的人是在属灵上更多教导我们,我们有的人有赚钱的恩赐,那你就好好赚钱,赚了钱给教会买个房子,到今天还没有这样的人,能够真的就为教会用。有了孩子也不让他继承,就是给教会用,有这样的心,多好,是不是?当然,你不是为了赚钱,而是说上帝真的给了你这个恩赐,你不用也是浪费,也是对不起主。所以这个分享的心,圣经教我们的是一个分享的心。不是“吃水不忘挖井人”那种态度,报答的心,而是分享。我们一起来彼此帮补,一起来施与,一起来多多地撒种。

  正因为我们有了这样的心,所以呢,“我们不可丧志,若不灰心,到了时候就要收成”,而且“有了机会,当像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所以,你要不断地去撒种不断忍耐,我们种一季庄稼还要等一年,何况你去撒善行的种子?可能需要等的时间更长。不要太快地等果效,果效在信心中我们一定会有的。

  美国有一个信徒,他是106岁去世的,他103岁的时候信主的,他的墓碑上就写着说:这是一个在恩典中3岁的婴孩,但是他自然的年龄是106岁。为什么讲这个事儿呢?你知道他103岁的时候悔改信主,是因为什么?因为他在85年之前听过一场讲道,85年之前听过一场讲道,过了85年之后,103岁的时候,圣灵感动他想起了那篇讲道,就认罪悔改了。就是那个讲道人要等85年。要行善不可丧志,要有这种心,就是也许他现在还抵挡,但是说不定85年之后他就悔改了,或者等不到85年他也悔改了,要有这种信心。

  我们中国人也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一个人悔改也要有忍耐盼望,包括你给你亲人传福音,你不能老想毕其功于一役,老想一次把他们搞定,怎么可能?你生命要改变,要让他们看到,你要有一个长期持久战略。比如这次回家,立定心志不看电视,立定心志刷碗。传福音的第一个步骤,一点一点改变,要“老谋深算”,然后到最后在一个关键时候,跟他们推心置腹说:我为什么生命有改变,因为神的道改变了我。那就水到渠成了,你不能老是想着偷懒,然后只是把神的道告诉他,就可以改变。没有那么简单,因为他们要看到你实际生命的改变,要用生命来。一位弟兄跟我分享,他坚持给亲人写信,信上写上祷告词,这给家人很大的影响。你们也不妨试一试,特别适合中国人。一位弟兄当老师开《圣经赏析》课,学生中反对的很多,有时候他也很灰心:花这么大心血力气跟他们讲啥呢?他们又听不懂,也不明白,而且还反而让主的名受羞辱。后来有一个台湾基督教大学的老师就跟他讲,说他们尽管是基督教大学,但是他们收了很多非基督徒的学生,他们在课上是可以公开讲基督教教义。但是呢,他说,很少有学生在课上信。但是他说,过了多年之后,一个老师已经快要退休了,他说,很多学生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老师我之所以对基督教开始有好感,就是因为在你的课上,以后呢,我到了什么什么地方,然后别人传福音,我就信了。就是因为前面有那个播种的工作,他就说,很多学生就过了很多年,就改变了。就给我很大的激励:不要看今天的表现,还是要多多去撒种,哪怕在现在抵挡,但是我们还有责任更多地去撒种,到时候就要收成,因为这是上帝的应许。这也是我们的一个属灵法则。

  当然,最后说:“有了机会就当向众人行善,向信徒一家的人更是如此。”在这里有一个亲疏远近的关系,《圣经》告诉我们的是,要更珍惜我们主里的关系,要更珍惜信徒——我们灵胞的关系,因为这是上帝的恩典作为纽带我们建立起来的。所以,当耶稣的母亲跟兄弟在耶稣讲道的时候打断他,让人来喊他,耶稣就不客气地说:谁是我的父母?谁是我的弟兄姊妹?凡遵行神旨意的的都是。不客气地来说,自然的关系并不能自动进入属灵的关系中,我们属灵的关系却一定要亲于血缘的关系,这也是《圣经》有一个特别的原则。

  因此,也特别提醒我们,我们教会现在无形中形成了一个小传统,就是我们举行基督教婚礼不再请客了。我们教会的第一场婚礼是我跟妻子的婚礼,当时我们有个感动,就是一定要请大家吃顿饭,请弟兄姊妹吃顿饭。当时我们人不多,我们大概有百来位客人,但是请大家来吃饭,我想也是合乎《圣经》吧。因为主耶稣在迦拿婚宴上变水为酒,而且还提供了酒,没有酒还变水为酒,是主耶稣做的,很重视婚姻也很重视请客吃饭,是不是?所以当时我们就有感动,为什么有这个感动?是因为当时呢,我妻子有一个肢体原来在另一个团契,一个朋友大老远地赶到家里来参加那个肢体的婚礼,但是也没请吃饭,连喜糖都没有,就见证了一下,就十来分钟吧,就很简单弄了一下就结束了。那一个大老远来的朋友,她不是基督徒,她说:基督徒怎么连个喜糖都不发呀,不请我们吃饭就不吃了,但是来了连喜糖也不发,我们大老远跑过来就这样走了。所以,当时我们就觉得哪怕借钱,也要请大家吃饭,当时就有了这么一个传统。结果到了后来,从艳艳开始,我发现就没这个传统了,没这个传统也可以,我们是学生,没有钱,我们都不吃饭。都不吃也行,但是为什么亲戚要请吃饭?你的亲戚要请,有的回到家请,但是教会就不请,我就觉得这个心态跟《圣经》不不太一样。《圣经》说,要向众人行善,然后向信徒一家的人更当这样,就是你要不请都不请,说清楚,我们没钱,我们向亲戚也不请。都不请,我们都没意见。“我们不收礼金,我们也不请吃饭。”但是为什么你请亲戚不请弟兄姊妹?我就觉得有一个亲疏远近的关系。有的肢体也是,他生了孩子,有的弟兄姊妹为他们代祷好久,他就不告诉弟兄姊妹,先告诉家里人,当然你先告诉家里也应该,但是你紧接着也告诉弟兄姊妹们一声,也不告诉,这个我就觉得,也是关键时刻就不太把弟兄姊妹当亲人。就我们还是能看出来的,所以在这里就特别提醒一下《圣经》的原则。要把弟兄姊妹当亲人,我们不在乎那个饭,我们在乎的是那个心。请客吃饭不代表有心,但有心要多请客吃饭啊,哪怕吃顿盒饭也行。有人说,我们不想让大家交礼金,我和妻子说,我们宁可交礼金也要吃顿饭。当然,我们还是尊重弟兄姊妹个人的选择,这个都没什么,我们都是亲人,但是《圣经》确实是这样的一个教导,我们也不能不说,也是对我们这样的提醒。

  总的,我们就看见《圣经》是让我们知道说:我们整个的关系都要活在神面前,因着因信称义的真理成了我们生命的核心成了我们生命的焦点,所以我们整个生命都会被更新,生活各个层面都会改变。我们也会知道上帝对我们有这样的一个全然的改变和更新。也让我们知道说,我们可以因着神就可以与众不同,也可以靠着神来过一个感恩的圣洁的生活,因为圣灵会赏赐我们永生,我们会有永生的盼望,更珍惜我们身边行善的机会。所以,我们把节日、把身边的人、把任何一个都当成我们行善的机会,当成一个表达爱的机会,而不是当成一个我们不得不做的重担。感谢神,这就是今天加拉太书6:1-10对我们的提醒,我们一起在神面前来向神祷告:

  天父上帝,求你饶恕我们,因为我们的生命恰恰是枯干的,我们常常是爱那些抽象的观念,而不爱具体的人。求你饶恕我们,让我们真的向我们的主那样,能够有血有肉的那么活泼泼地在世上生活,也能够梳理各种关系,真实求你保证我们的生命,让我们在我们的整个的全人的生活中来有一个与众不同的认识,因为我们知道不是我能。求你让我们珍惜你给我们教会弟兄姊妹的关系,让我们珍惜灵里的友谊,也让我们互相分担我们的重担,让我们真实地对弟兄姊妹有牵挂、有爱,也让我们在彼此担当中一起成长结出圣灵的果子来,也让我们能谨慎我们自己,让我们不要从情欲收败坏,而能从圣灵收永生,也让我们行善不可丧志,靠着你把我们的生活当成行善的机会,能够在你面前来为你发挥光和盐的作用。谢谢主,赞美主,我们愿意把荣耀颂赞都归给你,也求你带领我们要过寒假的众弟兄姊妹,让他们也能为你做美好的见证,整个的人都活在你面前,也愿你借着你道与圣灵的大能与他们同在,以上我们诚恳的祷告奉耶稣基督圣名,阿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