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伪君子网盘:品《菜根谭》,悟“知根用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4 17:15:34

品《菜根谭》,悟“知根用根” 

(89)至人只是常 

[原文]

醴肥辛甘非真味,真味只是淡;神奇卓异非至人,至人只是常。

[评注疏引]

味道鲜美的东西并不见得是最好的味道,最好的味道还是清淡。神奇卓异并不是最伟大的人,伟大的人只是因为他平常。

《探微菜根潭》前面七章已经将“心论”的基本原理展示给读者了。万物为需,万物为用。老祖宗给我们传承下来的这份宝贵精神遗产也有一个如何运用于今日所需的问题。后面三章我们的重点将转向这个问题。

这则格言是用好“心论”的纲领性导语。

“真味只是淡”,已经被现代医学、保健学、营养学所肯定。而“至人只是常”却为绝大多数人所困惑不解。

和平发展时期不是英雄主义盛行的时期,无论是从政、从商或是从事某一项事业,谁能发现平常、最平常,谁就发现了成功的途径。谁能洞悉需要、谁需要,谁就找到了成功的突破口。而在资讯发达的状况下,“各领风骚三五年”已经不算什么怪事。这是一个保守主义盛行的时代,凡是着意想做什么天才、超人、伟人的人,没有一个可能遂愿的。“至人只是常”是必然的时代特征。

什么是“常”?“常”就是自然而然,遵循和顺应人的自然需求,人的本性,人类共有的仁爱心、平等心、清净心。

“常”是寻常的为人处世之道。      

“常“是恒久不易的爱己、爱人、爱物。

“常”是平等处世,公平、公正、公开。

“常”是利己、利人、利天下的“服务”。

“至人”是对“常”做得最好的人。“至人”应当顺乎时代之潮流,合乎人群之需要;责己如秋,待人如春;忍辱如大地,恒毅如松柏;寻常处世如江海之低蓄,情理自然如四季之翻新;神明飒然而沉静不露,真性永驻而浮华不扬;得理而容人之污垢,灼见而纳智之无疆;意沉静而飘逸,步跳跃而平安;境孤寂而不孤立,学独立而不横强;德仁和而不迂腐,行本份而不因循;诚至笃而守拙,泽浸润而久长。

(90)无过便是功,无怨便是德 

[原文]

处世不必邀功,无过便是功;与人不求感德,无怨便是德。

[评注疏引]

不要费尽心机去追求功名,只要没有大错,无愧于心,就是最好的功名。在帮助了别人之后,不要指望别人感恩戴德,只要没有人怨恨就是真正的恩德。这则格言是“常字诀”的展开。其根子在根本智。

“无过便是功”是清净心的运用。欲望总是同恐惧连在一起。想上天堂的人,就必须准备下地狱。在乱世,“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遗臭万年”不失为一种处世之抉择。曾国藩办团练讨洪杨,四次自杀便是缘此而来。即使在那样的时代,想这样做而又幸获成功者也只有曾国藩一脉。这叫做“弄险”,有如踩钢丝,无绝技不可擅为。在治世,最好不用这种抉择,——拿生命作赌注去潇洒博一回。所以在确定目标的时候,不妨象服装市场买时装一样,先砍价一半再去微调。如果执行过程中情况好,还可以再作调整,总比把气球吹爆好收场。期望值太高,“过”就多;期望值低,“过”也就少。大挫折不如小成功,信心是从小成功中产生的。这就是“无过便是功”的动作技巧。

“无怨便是德”是仁爱心、平等心的运用。做好事是成长必修课,是“有”帮“无”,“强”帮“弱”。有帮助人的能力本身已是造物主的奖赏了,夫复何求?期望人以恩报恩,反生出一个以怨报德来,自寻烦恼,殊不合算。开始就不求回报,心安理得,真来了回报,喜不自禁;那不叫回报,是他帮助我啊!岂不又长了仁爱心?

(91)进、退、停 

[原文]

人情反复,世路崎岖。行不去处,须知退一步之法;行得去处,务加让三分之功。

大白话。仍是“常字诀”的展开。

人的一生曲折坎坷,需要审时度势,变换多种生存姿势一段一段往前行。大的转折无非是三个字:进、退、停。而“进”的姿态最丰富,有时齐步走,有时独立行,有时踱方步,有时走碎步,有时需要撑杆跳,有时要跳华尔兹。有时还要学四只足的动物爬行,或者学鱼类潜游……人适我,可遇而不可求。而我适人则只在一念之间。慎终如始,履薄临深,方可防一念大错。

这是“心主身,身主事,事主功”原理的运用。

可以把人生比作一辆长途跋涉的机动车。仁爱心、平等心是这辆车的供油系统,动力之源。清净心是这辆车的刹车、制动系统。中庸之道是这辆车的操作系统。世路崎岖,行不去时便刹车;行得去时再加油,加油时还要考虑刹车,万一遇到车况、路况变化可以及时反馈调节。这就是格言中所云“让三分之功”的道理了。

(92)通则泰 

[原文]

此心常看得圆满,天下自无缺陷之世界;此心常放得宽平,天下自无险侧之人情。

[评注疏引]

内心世界圆通无缺,外部世界就会变得和谐美好。内心世界坦荡平和,外部世界就不会险侧倾邪。

双向人生是快乐人生。快乐是以积极、宽容、接纳、豁达、愉悦的心态看待自己和周边世界。快乐是一种心理感受,它可以不受自己生存状态的影响而由内部世界调节产生。快乐没有理由,你想快乐就可以快乐。

苏格拉底说:“一个人若能将个人的生命与人类的生命激流深刻地交融在一起,便能欢畅地享受人生至高无上的快乐。”一次,苏格拉底的妻子与他吵架,将一桶水浇在他头上,弄得他全身尽湿像只落汤鸡。苏格拉底却轻松地笑着说:“雷声过后,雨便来了!”

“缺憾”,残缺之遗憾。其实残缺是一种美,一种向往圆满的真性美。这同人的本性趋善、向善、或者曾经趋善,向善过,或者为真善美提供了比较、鉴别作用的人性失落,道理何其相似!维娜斯的胳膊不可续,《红楼梦》不可续,续则“狗尾续貂”,乃残缺美之因。残缺的遗憾能引起人灵魂的颤抖,完美的满足会使人精神萎靡。

通则泰,通则乐!

(93)身心小天地,天地大身心 

[原文]

吾身一小天地也,使喜怒不愆,好恶有则,便是燮理的功夫;天地一大父母也,使民无怨咨、物无氛疹,亦是敦睦的气象。

[评注疏引]

我们的身心就是一个小世界,如果喜怒都自然而没有过失,好恶都有准则而不失控,就是我们自我调整的功夫所致了。天地是我们的大父母,如果能使普天下的人都得到他的抚爱而没有怨恨牢骚,万物都不受灾害而茁壮成长,就是顺天应人的和谐气象。

“善主性,性主心”原理的运用。

每一个人都有有一个小世界,这便是我们自己的身心。我是我自己的上帝,我自己的神明。天地是我们的大父母,我必须顺天地之情而替天作道,为同类造福。因为这是遵父母之命啊!

中国传统文化是“本体文化”,自爱爱人、自重重人、自度度人、自利利人是本体文化的基本精神,本体意识的基本准则。

“喜怒”、“好恶”、“怨咨”、“氛疹”都是讲“情”,感天动地是真情,万水千山总是情。一个“情”字使我们同普天下的同胞,同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连成一片。我们对世界有着对父母那样的深情。

“才必兼乎趣而始化,情必近于痴而始真。”因为重情,才有真、有善、有美。父母之情,淳厚纯真;夫妻之情,危难知深;兄弟之情,血浓于水;朋友之情,生死见诚。没有感情的世界只会民怨咨而物氛疹,一片萧杀而失去生机。

懂得了这个原理才会懂“一勺水便具四海水味,世法不必尽尝;千江月总是一轮月光,心珠宜当自明。”(《菜根潭》)善根本在人心,心法一点即现,响鼓不用重擂,心珠宜当自明。

“会心不在远,得趣不在多。盆池拳石间,便居然有万里山川之势;片言只语内,便宛然见万古圣贤之心;才是高士的眼界,达人的胸襟。”(《菜根潭》)高士达人,不必舍近求远,盆大之池,拳大之石,可以小中见大,领会万里山川的事理;片言只语,举一反三,可以悟彻圣贤阐述的大道。大道本植于人心,无须外求,可以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啊!

(94)和合共生 

[原文]

融得性情上偏私,便是一大学问;消得家庭内嫌隙,才算一大经纶。

毁人者不美,而受人毁者,遭一番讪谤,便加一番修省,可以释丑而增美;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遇一番横逆,便长一番器宇,可以转祸而为福。

[评注疏引]

这是两则格言,都是讲运用根本智处理好人际关系,讲人与人之间“和合共生”的道理。

第一则格言讲一个“融”字。什么是“融”?把相互不沟通的、相互不买帐的、相互对立的人聚合到一起,变“分”为“合”,变“斗”为“和”,这就是“融”。具有融合、融通、融汇、融聚能力的人便是领头人。即使他不担任任何职务,他也是实际上的领头人。

如果所有权与调度权发生矛盾,二者必择其一,你是要所有权还是要调度权?有远见卓识的人会选择调度权,短视浅薄的人会选择所有权。为什么有远见卓识的人会选择调度权?因为他要守住一个“融”字,运用“和合共生”的原则发展事业。玩物流玩到像魔术师说有就有,会人物会到成知心友喊来就来,不比“多藏仁厚”有趣味得多吗?

“融得性情上偏私”就是容得下别人的物欲要求。处理“家庭内嫌隙”与经纶治世有什么联系?前者是做练习,学经验,后者是动真格。前者失败了可以从头再来,后者失败了就失败了,一耽误好几年,甚至永无弥合求和的可能。

第二则格言讲一个“化”字。什么是“化”?化就是转化。仇必和而解,恨必爱以消,化敌为友,化恨为爱,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化”。“毁人者不美”,扭曲了自己灵魂,落井下石,设局伤害了别人的人,自己虽得到了暂时的安全或利益,但他的内心世界是痛苦和虚弱的。特别当更多的人知道事情真相之后,他的痛苦更深,虚弱更甚。一个活在自恐心境中的人比活在自卑心境中的人更加惶惶不可终日。这样的人,一天得不到宽恕,一天内伤难愈。因此,他们的寿命往往由此而折损。

而遭人“讪谤”(讥谗诽谤)的人,只要坦然面对现实,度过厄境,反躬自省,战胜自己,反而可以“释丑而增美”。为什么?因为打击到位就可以觉悟到位,使他在人生逆旅中加快成长。而打击过头会轻松自在,使他懂得人生如戏,世事如棋,以玩家心态坦然面对一切,于是世界在他面前反而圆满有趣了。过去执着死抱的错误观念一旦丢弃,人生的善美便接踵而来。“欺人者非福”,而“受人欺者”祸患转化为福缘,道理一如前述。

毁人者、欺人者做事不留余地,但被毁者、被欺者却应当留余地,这是本则格言讲“化”的精髓所在了。因为被毁过,知道那被毁的滋味,故不忍再让别人遭毁;因为被欺过,知道那被欺的痛苦,故不忍再让别人受欺。于是又回到化“分”为“合”、化“斗”为“和”的和合共生原则。当然,讲“化”并不是要我们去拥抱毁人者、欺人者,而是不要记仇,不要记怨,放他一码,让他自己觉醒,或自遭报应。“面前的田地要放得宽,使人无不平之叹;身后的惠泽要流得长,使人有不匮之恩”。(《菜根潭》)

(95)经历就是财富 

[原文]

地阔天高,尚觉鹏程之窄小;云深树老,方知鹤梦之幽闲。

[评注疏引]

鲲鹏展翅九万里,它能抵达的范围总是有限的。白云深处,老树深林,那悠闲的云鹤即使在梦中也是那样悠闲。

这是一则运用清净心讲经历与成长关系的格言。

造物主给了我们一个完整的身心,是借给了我们一笔可观的财富。我们的眼睛可以洞观六合,我们的耳朵可以悉听八方,我们的鼻子可以嗅觉气息,我们的意识可以超越时空。我们应当珍惜天地大父母借给的这笔财富,不辜负其恩德,用好用足用活这笔财富。

财富只有在运用中才能成为有价值的资源。生命财富的运用被称为“经历”,而生命的意义叫“成长”。

人活在世上不是活某一事、某一物,而是活经历。经历就是财富。人生的况味,只在其经历之中。死守着一堆钱,不如把它花掉阅历一大圈。人到晚年谈阅历如数家珍,如说书谈禅,比起谈财产得失有趣得多。一个年轻人问一位阅历丰富的老人:“怎么看待二奶?”这位老人说:“经历了两次吃亏,就再也没有任何兴趣了。”而后又补充说:“养宠物不如养亲友。”经历多了,就会得到一个成长的结晶:见识。而见识是最有实用价值的。“有胆有识”,根基不在胆而在识,无识之胆是鲁莽冲动,只能招致失败。

单向度的人,按照日程表夜以继日套着紧张节拍行色匆匆,不知道人生还有那么多的快乐。即使进入了风景区,他们也无心与高山对话,同白云携手,向花草禽鸟打招呼,他们的脑袋里面只有几排枯燥的数字。他们浪费了生命资源,没有生动活泼的气象。到离开这个世界之际,只余下更多的遗憾。

(96)无字天书简而藏 

[原文]

人只解读有字之书,而不知读无字之书;只解弹有弦之琴,而不知弹无弦之琴。以迹求而不以神求,何以得琴书之妙谛?

[评注疏引]

何谓“无字之书”?人情,社情,世道人心也。

何谓“无弦之琴”?心声也。何谓“以迹求”?从表面现象、从繁华热闹处看就叫“以迹求”。何谓“以神求”?看到本质,看到根由,就叫“以神求”。

这则格言讲的是知根——知心的道理。

世界上有没有天书?没有。所有被称为“天书”的实质上都是“人书”。只不过是把人心揣摩透了,就称“天书”罢了。

无字之书就在我们每天接触的人中间,只要你具备了根本智,就不难破译这本书。

日本朋友的商业情报令人叹为观止。中国老百姓需求什么,其中老人、妇女、小孩、公务员、有钱的、打工族,在吃、住、行、学、玩、爱、婚、丧、病、痛等方面各有什么想法?希望得到什么?他们了如指掌。他们的产品,细分市场针对性极强,所谓一撕一道口子,一掴五道血印,定位之准,使人咋舌。汽车、食品、玩具、游戏机、卡通、照相机……铺天盖地而来,我们的同类产品常常是连招架之功都没有,更不要说还手之力。为什么他们的产品有竞争力?除了技术、管理等要素外,最主要的是他们把各类不同人群的心思揣摩透了,把人们心底在企盼什么,追求什么,需要什么,厌烦什么都吃透了。透过言语观心声,透过表象寻根子。我们的日本老师给我们上了一堂又一堂“心战”课,再迟钝的学生也该得一点真传了。

“早知潮有讯,嫁与弄潮儿”。市场有感性市场、理性市场、也有悟性市场。知人性就已涉悟性市场层次。知人性也就会弹无弦之琴。不懂人性而弹琴那是乱弹琴。除了商战之外,其他如广告创意、企业诊断、事故分析、社交活动等等,凡成功者,哪一个不是无字之书读得好,哪一个不是无弦之琴弹得妙?

(97)对治固执必寻根 

[原文]

纵欲之病可医,而执理之病难医;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

[评注疏引]

义理之障:义理指正确合宜的道理,义理之障即获得真理的障碍。

这是一则运用清净心抨击固执顽症的格言。

“纵欲之病可医”。如一个人贪色,发展到因纵欲过度而功能丧失、性病难医,或发展到重色轻友,众叛亲离,他就会醒悟,不会连性命都不要。

“而执理之病难医”。执理:固执己见。固执己见的人常常会用许多借口为自己辩护,如“我本来就懒”、“我本来就脾气不好”、“我本来就爱面子”等等。所有这些“本来”,在一定范围内都有道理,而离开了成人、成事的目标就毫无道理了。一个经营者,身系企业兴亡以及许多家庭的生活出路,没有理由固执己见,抱定明明已证明错误的经营理念撞倒南墙不回头,把企业引向死胡同。执理之病之所以难医,往往是思维方法上的毛病。一是不懂“通权适变”的清净法,不会一念大转弯,先转反方向,而后再来一念作微调。他们要么是考虑个人的面子、威信而坚持原议,想侥幸取胜以证明自己一贯正确;要么是在脑子里面搞“螺旋式上升”,绕一个大圈子转弯360度最后仍回到原点。二是不懂什么是完美,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完美的,必须让能弥补自己缺陷的人介入进来成为互补结构方能趋向完美。锁紧了内部世界的大门,别人就无法进入你的世界,也无法弥补你的缺陷或不足。

“事物之障可除,而义理之障难除。”事情没有办好,运用“心主身,身主事”的原理可以找到经营者指导思想上、经营思路上的毛病。但如果心理上本身有痼疾,讳疾忌医,不让人谈起这个话题,那就堵塞了通向真理的道路,这种固执病要对治就有难度了。

人类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自己的固执要靠自己救治,战胜自己首先要有“票子比面子重要,真理比票子重要”的透悟。

(98)丢根与寻根 

[原文]

君子好名,便起欺人之念;小人好名,犹怀畏人之心。故使人而皆好名,则开诈善之门,使人而不好名,则绝为善之路。此讥好名者当严责夫君子,不当遇求于小人也。

君子而诈善,无异小人之肆恶;君子而改节,不若小人之自新。

[评注疏引]

人格高尚的人爱名誉,便容易产生欺骗人的念头,人格低下的人爱名誉,还存有畏惧心理,怕人家不相信自己。所以说让人都好名,那就等于开了诈善之门。让人都不好名,那就等于绝了从善之路。这就是说对追求名誉的君子应当严责,而对追求名誉的小人应当支持和鼓励。

君子的假仁假义,与小人的肆无忌惮地做坏事没有区别。君子中途变节,还比不上小人的改过自新。

这是两则关于成长观念的精彩论述。

双向人生两个世界,内部世界的成长主导着外部世界的事功,一旦成长之心失落,便如同树根遭受鼠咬虫伤,病毒侵害,整个一棵大树由郁郁葱葱转向生机不再。

一个人在上升时期,他的成长之心主导着外部的进取行为,他处事谨慎冷静,待人宽和,谦虚礼遇,唯恐自己做得不够好,唯恐自己诚意表达不充分。这就是“小人好名,犹怀畏人之心”的精神状态,这个阶段的“小人”实际上不是“小人”,而是有实无名的君子。

当外部世界的进取获得了成就,或者暂时得手之后,有一部分成长心不牢固的便忘记了成功是如何来的,不懂得“功又主善”的良性循环,他开始自我膨胀,开始热衷于虚幻的名誉。当得到了一顶桂冠之后,他又进一步自我膨胀,进一步热衷于虚幻的名誉。一步一步,他离开了成长,沉沦于虚荣,甚至把外部世界的浮华假象当真,以为自己正是别人称颂的天上的太阳、星星,大地钟毓的尤物,命里注定就是超人、伟人、巨人。于是一个刚刚冒出来的新提法都可以被他渲染为伟大的突破,接着这种突破就等于计划,就等于实现,就等于成功,就等于又一个里程碑。当成功者浮躁到把幻影当现实时,他就把自己看成了神,图虚荣的全过程必伴随着一系列的承诺,诺言和假仁假义。这样的“君子”无异于“小人”。但其危害却更甚于小人。因为他有影响,有人相信他,有人支持他。那么反过来,这些相信和支持他的人都是受骗上当者。误己者误人,知乎此当惶恐!

一位朋友对我说:“人的一切成就都是修来的,不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因此要再往前走,就要再修。就像苦行僧一样,修一辈子才能成长一辈子,进取一辈子。”

说得好!精进,再修,丢了根再寻根,失落了再回归,“改节”的还可以“自新”。

(99)归心似箭 

 [原文]

念头起处,才觉向欲路上去,便挽回理路上来,一起便觉,一起便转,此是转达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头,切莫轻易放过。

[评注疏引]

欲路:向往私欲膨胀之路。理路:陆九渊认为“理”就是心。此处应理解为回归成长之路,回归人类以“善”为中心的根本智。

当一念初起时,马上要提起警觉:刚刚产生向欲路上滑时,立即止步,把自己挽回到成长大道上来,动念便觉悟,动念便转回。这是转祸为福、起死回生的关健时刻,千万不要轻易放过。

运用身心关系原理的警语。

风起于青萍之末,祸起于一念之差。所识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是也。

思想支配行动,动机决定行为。当头脑里面善与恶、理与欲发生冲突、矛盾的时候,取善、取理,这是不待犹豫,不由分说的,正确的选择就是它!

一切祸福,只在方寸之间。

种善因,得福果;种恶因,得祸果。择理路,向福田;择欲路,向祸渊。这个因果关系也是不待求证,不由分说的。正确的选择是种善因、择理路!

古往今来,多少人的血泪教训,多少圣贤哲人的智慧结晶,就这样一个简单明了的结论。

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此念既决,归心似箭!

(100)用六永贞 

[原文]

鴒恶铃而高飞,不知敛翼而铃自息;人恶影而急走,不知处阴而影自灭,故愚夫徒急飞高飞,而平地反为苦海;达士知处阴敛翼,而嵴崖亦是坦途。

[评注疏引]

鴒:鹡鴒(jílíng),一种生活在水边的黑背白腹小鸟。恶:讨厌。处阴:守住根本智,守住自己的身心。

系着响铃的小鸟讨厌铃响展翅高飞,不懂得收敛翅膀那铃声就会止息。人害怕自己的影子而赶快奔跑,不知道藏到暗处那影子自然就消失了。因此愚蠢的人只知道急飞高飞,结果平坦的大路在他面前反成了一片苦海。真正聪明的人会把握自己的身心,处暗而敛翼,这样即使是万丈悬崖在他面前反成了平坦大道。

运用“以内主外”原理的警世格言。

格言中的“鴒恶铃”是怕响;‘“人恶影”是怕影。合起来就是怕“影响”。什么影响值得害怕?好的,不好的影响都值得害怕。好的影响大了,盛名之下,其实难副,高处不胜寒,造端越大,越容易出现“爬得高,摔得重”的不良后果。不好的影响呢?更可怕。好事不出门,恶事传千里,习惯的作用可以毁掉任何一个人。要克服“影响”带来的弊端,只能求之于内部世界,从自己的根本智上找原因,采取应对举措。而不能从外部找原因,只顾“急飞高飞”,一味向前闯,而不顾前面是刀山火海、断崖绝壁。

一位朋友在读这则格言时指出,不是说外部的事功都不能做,而是要内外平衡,要讲求社会的生态美、和谐美。我很赞同这个看法。

所谓生态美,是要时时、处处考虑个人与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是一个生态平衡的共生圈,不能利一己而悖人伦,逐小术而违大道,不能因为要发展自己而危害别人,或者发展现在而危害将来。当然,更不能急功近利,连自己也弄垮了。

所谓和谐美,是要时时、处处考虑自己与别人共同发展和相互协调。做一件事情,只要是利己利人利社会的,就会得到理解与支持。就属于“顺着人们的意愿发展自己,而不是逆着人们的意愿突出自己”的和谐发展。其运作技巧,可以是“我在发展我中发展了你,你在发展你中发展了我”,也可以是“我在发展你中发展了我,你在发展我中发展了你”。唯独不能利己而损人。那样做的后果只会一事不顺,事事不顺;一处立脚不住,处处立脚不住。

只要坚持了“生态美”“和谐美”的正确方向,就可以防止或消除不好的影响。

至于好的影响,只要象格言中提示的不要光想着外部的急飞高飞,做大做强,而应经常回过头来整肃内部,“处阴敛翼”,虚静养智,有所为有所不为,将外部压力变为内部工作的动力,也是不难消除其悲剧性后果的。

孔子注易经《坤卦》时强调“用六永贞,“六”指“阴”。内部世界的成长相对于外部世界的进取属“阴”。愈是向外发展,愈要向内充实,向上求索必须同向下求索同步。只有这样,才能如格言所言,变嵴崖为坦途。

适时适度地处理好人与环境的关系,以内主外,这是自我经营。注重身心关系的调理,始终把成长摆在“根”的位置上,这是自我管理。自我经营灵活,自我管理严密,则一切对生存、发展不利的“影响”都可得以对治。

(101)坦然面对顺逆 

[原文]

人之际遇,有齐有不齐,而能使己独齐乎?己之情理,有顺有不顺,而能使人皆顺乎?以此相观对治,亦是一方便法门。

[评注疏引]

每个人都会遇到不同的机会和缘份。机缘好的可以施展平生抱负成就一番事业,机缘不好的即使再有本事也无法施展出来。在不同的机缘中,又怎么可能使自己都遇上最好的呢?每个人的情绪和心理都不同,有顺畅之时,也有焦躁之时,又怎么能够要求别人事事都顺你之意,遂你之心?如果能经常用这样的眼光平心静气地对待自己,借以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也是人生中一种修身养性的方便门径。

运用清净心谈“人之际遇”,豁达,入情入理。

“天之机缄不测,抑而伸,伸而抑,皆是播弄英雄,颠倒豪杰处。君子只是逆来顺受,居安思危,天亦无所用其伎俩矣。”

这是另一则用积极乐观心态谈人生际遇的格言。

宇宙间的机缘变化很难预测,人的处境往往是由压抑而伸张,由伸张而又压抑。好象都是造物主在捉弄英雄,锻炼豪杰的着意安排。品德高尚的人能够坦然面对处境的顺逆。逆境到来时也能象顺境一样平静地度过,而在平安顺畅时却想到危难困厄的时候,无论处顺处逆都有适应能力。即使是那难于预测的命运,它也无法施展捉弄人的手段啊!

这则格言运用中国本体文化“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造命精神,把坦然面对顺逆的理念表达得痛快淋漓。

让所有的艰难困苦、危厄拂逆都来吧!一个热爱生活、对生活中的一切都充满兴趣的人,他对自己有着坚定的信念,他用成长之心平静地看待潮涨潮落,风雨无阻,成败得失不易本性。面对生活中突如其来、不可思议的变故和打击、抑制,他能默然独自承担压力,把笑脸和安慰奉送给与他相处的人们,包括误解和怨恨过他的人。他永远乐观开放,轻松自如地调侃莫名其妙的灾难,并将这种灾难转化为历练自己、提升精神境界的力量。而造物主偏偏会在他最需要的时候送来不期而遇的缘份和福份,使他得到化险为夷、遇难呈祥的喜剧性“机缄”。

当事业兴盛,宏图大展之时,一个经历了“抑而伸,伸而抑”的人,不会忘记开创事业过程中的艰辛和痛苦,不会“为胜利发狂”,不会迷失自己“生而为人”的善性,不会把任何纷纭繁华的外物看得比生命、比家庭、比亲友、比人才更重要,他会细心地呵护与成长相连的这一切,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恬静心态处理好内与外、人与物的关系,居安思危,再造一个新起点。

命运不因人,顺适只在我。心灯自不灭,命运奈我何!

(102)接纳受过挫折的人 

[原文]

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功成行满之士,要观其末路。

[评注疏引]

对待所有的人都不能只看他眼前的处境。对于一个犯了错误、受了挫折,到了穷途末路,眼看是毫无希望的人,我们要考虑到他当初奋发向上的精神而体谅他。相反,对于一个功成业就的人,又应冷静地看到事情还在发展中,也许他正面临着潜在的危机。

这是一则运用根本智正确看待犯错误、遭挫折的人处境的格言,人情味颇浓。我们重点读“事穷势蹙之人,当原其初心”这句妙语。

初心是什么心?就是人的善性,仁爱心,也叫慈悲心。《菜根潭》另一则格言指出:“人人有个大慈悲,维摩屠刽无二心也;处处有种真趣味,金屋茅檐非两地也。只是欲闭情封,当面错过,便咫尺千里矣。”每个人从本质上来说都具有大慈大悲的善心,即使仁慈圣洁的维摩诘佛菩萨与凶狠的屠夫刽子手相比,也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人世间处处有纯真趣味,金碧辉煌的宫殿与简陋贫寒的茅草屋相比没有两样。只是由于人们为邪恶的欲念和世俗情感所蒙蔽,一次次从善良的本性和纯真的情感中失落,而失落后和失落前相比,竟是咫尺千里天差地别。“人人有个大慈悲”,同我们前面讲的“从本质上说,世界上没有坏人”是一个意思。所谓犯错误,就是从“大慈悲”的根本智上失落了,沉沦于外部世界,就象被别人牵着操纵线的傀儡失去了根,表演虽我,作弄在人,或物欲迷失本性,或小术障大道,一不小心铸成大错。

“当原其初心”,就是要认识“人人有个大慈悲”的真理,不可因一个人曾经犯了错误,遭了挫折就把他看成是坏人,不把他当人看。要原谅他的过失,给他改过的机会。是不是“原其初心”,又是对我们根本智水平的检验。

“一苦一乐相磨练,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菜根潭》)既经历了艰难困苦,又经历了甘甜幸福反复磨练的人,才能够珍惜幸福并保持长久的幸福。在怀疑和相信,两极反复比较,反复求证中,不断地获得真知灼见,这样求得的知识才叫真正有用的知识。

对待犯过错误,遭过挫折的人“原其初心”,并不等于就是肯定他们可以使用。能不能使用还要再对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的状况进行考察。本则格言中讲的“练极”“勘极”的人就是可以大胆使用的人。逆境最能考验人。逆境中的人迅速两极分化。善根好的更善良,善根不好的更邪恶;慧根好的更聪明,慧根不好的更愚蛮;头脑清醒的更沉静,头脑不清醒的更紊乱;积极乐观的更奋发豁达,消沉悲观的更脆弱狭隘。为什么会两极分化?归根结底,分野于根本智的定性与定力。只有在困境和磨难中向内心深处找原因,找动力,找出路的人才会积极、坚强、成熟。一灯强照,穿透迷雾和阴霾,洞见自性,将原来痴迷固守的无益身心的观念、幻觉、蒙蔽、执着一扫而光,找回了一个元气浑然的生动活泼的自我,找回了支撑人类本体的仁爱心、平等心、清净心,这才是“真正有用的知识。”这样的人就比没有经过挫折的人更好用、更有用。

可以使用还不等于可以重用。犯过错误、遭过挫折的人能否重用?《菜根潭》的作者回答是非常肯定的。“横逆困穷是锻炼豪杰的一副炉锤,能受其锻炼则身心交益,不受其锻炼则身心交损。”(《菜根潭》)横祸、挫折、困窘、穷苦对于英雄豪杰来说是磨练身心,增长智慧的洪炉和铁锤。能够经受这种考验并且有作为的人,身心得益无穷。如果受不了这种锤炼,变成一堆废碴,那就会身心俱损。“众人以顺境为乐,而君子乐自逆境中来。”(《菜根潭》) 以挫折为挑战,以逆境为乐缘,这样的气概非“豪杰”和“君子”莫属了。古今中外都不乏这样的人。他们在外部世界受挫之后,迅速把身心的陶铸冶炼当作功夫来练,视横逆困穷为等闲,以“何不吟啸且徐行,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迈继续前进。或振作于败军之中,或崛起于危难之际,或出大智慧于大起大落之间,或获大解脱于既败既挫之后。这样的人物或人才就是堪当重任、必能不负使命的“豪杰”、“君子”了。造物主总是十分厚爱这样的人,往往让他们小挫折得小机遇,大挫折得大机遇。小挫折得小成功,大挫折得大成功。不为褒奖别的,只为褒奖他们弘扬了人类的根本智慧。

人心如天平,正反两面称,称到一样平,始知误也正。

(103)分清层次始共谋 

[原文]

鷯占一枝,反笑鹏心奢侈;兔营三窟,转嗤鹤壨高危。智小者不可以谋大,趣卑者不可以谈高,信然矣!

[评注疏引]

鷯:鹪鷯(jiāo liáo),一种漂亮的小鸟,身体很小,也叫“巧妇鸟”。鹏:传说最大的鸟。鹤:仙鹤,又叫白鹤,丹顶鹤,翼大善飞,叫声清脆。嗤:讥笑,嗤之一鼻。巧妇鸟占了一个枝头心满意足,反笑大鹏何必飞那么辛苦飞得那么远。兔子经营三个小洞,反讥仙鹤的窝筑得太高,必有危险。志向小,见识短浅的人不能与他商讨大谋略、大志向。趣味低的人不能与他研究趣味高的事。你应当相信这个道理吧!

运用平等心、清净心谈人与人之间的差异。

格言中用了三个动词“笑”、“嗤”、“谈”。正常的处世之道是“谈”。不正常的相处是“笑”和“嗤”。

孔子教人“君子和而不同”、“君子群而不党”、“周而不比”。其义为保持个体的独立性,同时与人和谐统一、打成一片。“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论语·子罕》)孔子断绝了四种毛病:不瞎猜、不独断、不固执、不自以为是。“笑”与“嗤”属“子绝四”范围,君子所不为也。

人各有志,心各有见。作为一个经营者,他的经营理念应当是以“和合共生”的意识把素质不同的人融聚为一个共生圈,帮助他们自我经营,自我管理,而不必以自己所好所恶而求同。

人与人之间的志向意趣差异很大。一个经营者不论自己属于哪个层次,都不妨碍他同不同层次的人打交道,这可以学习各种不同的知识,熟悉自己不曾熟悉的领域,使自己在不择细流中成为江河,在不拒寸土中成为高山。因此应当学会与贤者论道,与智者论术,与能者论技;与出世者谈隐逸之乐,与入世者谈近忧远虑,与逸世者谈保健养生,与玩世者谈筹划决断;与才子谈风花雪月,与佳人谈魅力四射,与文官谈文以载道,与武将谈战略战术;与谋国者谈“千古江山,英雄无觅”,与谋家者谈“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与谋道者谈“漫将身化鹤归来”,与谋事者谈有志事成、水滴石穿;与好名者谈名,与好利者谈利,与好色者谈“芳心事事可可”;与工人谈同心度,与农民谈菜猪鱼,与知识分子谈纳米技术,与家庭主妇谈柴米油盐酱醋茶;与青年谈立志高远,与中年谈担当摆脱,与老年谈末路之难;与豪放者谈“大江东去“,与婉约者谈”“多情自古伤离别”,与忧郁者谈“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谈”是在尊重对方人格独立的前提下平静地交流,平等地对话。不是讪笑,不是嗤之以鼻。

电脑模拟人脑,人脑反过来又可以模拟电脑。高、中、低不同档次的人流信息都输进去,分类储存,可以利成长,也可以利事功。需要组合、转换时将这些信息调出来,就可以成为软件下载。

普遍真理来源于具体事理,在与不同类型的人探讨具体计划{法}、具体手段(术)、具体运作技巧(势)的过程中就包含着对大道的追寻和提炼。

(104)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原文]

小处不渗漏,暗处不欺隐,末路不怠荒,才是个真英雄。

[评注疏引]

一个心性高、眼界宽、志向远大的人,在为人处世时却处处谨慎小心,即使细微末节也不因粗枝大叶而出现漏洞,在背后决不做伤天害理的事情,人到晚节或事业发展到后期扫尾阶段也不懒怠松懈,这才是个真正的英雄。

运用双向人生原理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的大道理。

无论是小处渗漏,还是暗处欺隐、末路怠荒,都是从小处疏漏而从大处崩塌陷落,走向反面。

举经营者容易以小损大的十大疏漏如下。

1、疏漏于情感。与人交往,自以为诚挚而不重细节,忽略相互间的小误解,致使怨因德生,隙由猜起。

2、疏漏于礼节。因为专注于某项事功,人际交往草草应付,或者不理不睬答非所问,心不在焉,因缺乏一些通常的礼遇而使不该交恶的交恶,不该对立的对立,不该疏远的疏远。

3、疏漏于简单。因为相信朋友而轻率地相信朋友的朋友,贸然接纳,处事图简单反生复杂,介入不应介入的纷争,陷入不该陷入的泥淖,横生枝节,举步唯艰。

4、疏漏于言语。讲话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直露不饰,不择语态,损圆融而杀风景,远宾客而招物议。

5疏漏于交谈。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注意对方的表情,不耐心听取对方的意见。甚至别人没说完就打断插话,使得沟通阻断,诚信打折,甚至谈话还不如不谈。

6、疏漏于理智。因一厢情愿的好感而将不应告人的事情告人,甚至将自己或别人的隐私也抖落出来。自认为“关系好”便将不能委办的私事也委人办理,致使漏洞百出,好事变坏,以至转安为危,身心交损。

7、疏漏于急躁。一念初起,未及三思,便急于发布,急于行动,急于下达指令,致使一念出错,百行皆非,局部有失,全局溃败。

8、疏漏于表情。喜形于色,怒形于色,挫伤士气,开罪小人,在竞争中造成不当失利的失利。

9、疏漏于参与。必须挂帅亲征的战略性战斗却因满足于原则部署而不在现场。生死攸关的重大举措不自己实施而委派别人,因失误于关键环节而失控于全局,功亏一篑,追悔莫及。

10、疏漏于法规。在事功运作中该履行的法规手续碍于情面不加履行,该留下证据、原始记录、原始凭证的没有留取,因一时大意酿成难以挽回的损失,甚至导致人身灾难。

成长路上没有“小事”,事功途中也没有“小事”。所谓“小事”实际上牵涉成败、兴亡、福祸。一个合格的当家人、经营者是不会忽略小事的。而竞争胜败往往是于小事上见分晓、见功力。战略家如果没有战术家做搭档,没有善战的战斗员攻坚,只会一把大火首先将自己烧毁。所谓双向成功,只是空想、梦想、幻想,永远成不了现实。

“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故语云:人人道好,须防一人着恼;事事有功,须防一事不终。”(《菜根潭》)

(105)德才兼备收奇勋 

[原文]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无德,如家无主而奴用事矣,几何不魍魉猖狂?

[评注疏引]

人的品德是他的才能学问的主人,而才能学问只是品德的奴才。如果一个人有才能而品德恶劣,那就象主人不在家由奴仆当家一样,妖魔鬼怪哪能不在家中肆意横行、作祟生事呢?

“人才是创业之本。”什么样的人才是创业之本呢?德才兼备的人才。孙子兵法云:“将者,智、信、仁、勇、严也。”选将的标准是有智谋、守诚信、修仁义、有勇力、自律严。这里提出的智慧、诚信、仁爱、胆识、严谨等要求就是德才兼备,而且是以德为主。

一位朋友总结他的用人之道:“有德有才是正品,重用;无德无才是废品,不用;有德无才是副品,利用;有才无德是毒品,慎用。”我问:“为什么有才无德还可以用?”他回答:“毒品还有药用价值,如吗啡可以作麻醉剂,中药里面毒蛇、蜈蚣可作配方,只是份量不能大,大了就会致命。有才无德的如三国时的魏延,反骨早露,诸葛亮可以驾驭他,故仍可做蜀汉的一员大将。诸葛亮去世,他终于反叛,被马岱用诸葛亮的遗计斩首。可见有才无德的人,只要控制得好,仍是可以作为专家用其所长的。”

什么叫缺德?缺德实质上是缺智,缺根本智。一个人只爱自己,不爱别人甚至挖空心思损人利己,这是缺乏仁爱心。贪婪、嫉妒、狂妄,这是缺平等心。自作聪明,胆大妄为,耍阴谋诡计,这是缺清净心。一句话,从人的本性上失落,就是缺德。缺德的人自以为聪明,实际上最愚蠢,因为他不能为人类所容。

现代社会不仅需要个人的德才兼备,更需要群体的德才兼备。一个经营者要体现他的德,是通过他的产品,他的品牌信誉,他的群体素质,而不仅仅局限于个人的言行。因此,经营者不仅自己要用精金美玉的人品率先示范,更需要在选人、用人上下功夫,用德才兼备,德重于才的观念选拔好每一个主管、每一个职员,严肃督查制度,严格品德要求,严明用人纪律,提高整体素质,把一个群体塑造为一个大写的人。

个人素质德才兼备,不令而行;

群体素质德才兼备,必收奇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