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手机在线:[转载]春秋龙纹图解(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4:14:15

春秋的蟠螭虺---春秋时期流行的纹饰是蟠螭纹与蟠虺纹。螭是一种没有角的龙,虺是一种小蛇,都作卷曲盘绕的形象,以四方连续的构成方式组成大面积的装饰,没有凸起主纹,在青铜器表面组成犹如锦缎般繁密的图案。前人习惯上将青铜器此类纹饰中,形体较大的称作蟠螭纹,形体较小或屈曲较自由的称为蟠虺纹,实际上都是龙、蛇一类。


   这类纹饰的流行与当时的青铜器铸造工艺采用印模方法有关。这种方法是在制作泥胎时,以设计好的单元图案模子连接压印而成。为了保证图形的周密完整,需要有精确的设计与计算。


   与此同时流行的还有波浪纹,也是一种很细密的花纹,实际是由蟠虺类的形象穿插组合而成,也是用压印法制造的。

 

春秋的蟠螭虺。因为组合繁缛华丽,对许多人来说神秘的。天书一样的图案,其实内部结构紊而不乱。专家有专家的谱。他们着重的是整体符号的社会意义和具体使用。 ——这些是软件。

 

做为工艺发展的花纹,本身的演变组合——是硬件。

  

分析这些,专家闹笑话的多了。 我没有心情去看他们出丑,仅是为了自己借古开今。

 

资料多,每天帖一些。 不求多,力求透彻。

 

NO.1

 

春秋龙璜。 四条龙。你能看见几条?

 



 

NO.2

 

先找眼睛。然后是上唇(猪一样的上卷);舌头;下巴;髯角;腮帮。

 



 

NO.3

 

结合!!

 



 

注意看,容易另人迷惑的地方开始了。

 

上下颠倒,绞合着组成。 没有一丝多余的东西。

 

现代的普通仿品,往往以为这样的虺龙会公用某个局部来构成主题。很荒谬的想法。  

 

公用某个局部来构成主题的构图,要等几百年以后才出现。春秋有没有?有。但是方式力度要原始淳朴的多。  

 



 

线图清晰。 二条对称。

 



 

完成。。。

 



 

四龙的,更简化,

 

 

提示:春秋龙  A张嘴的  B张嘴又吐舌头的   C 抿嘴的

 

这个是抿嘴龙

 



 

红色部分是上下唇的轮廓线,简化了

 



 

绞丝是春秋中晚期的一大特色。以前专家定为:龙之间用绞丝连接——这话十分错误的。绞丝只用于单体龙的舌头 髯角。

 

这个四条抿嘴龙。有绞丝的部分为逆飘的髯角。又一个另人迷惑的地方。

 

绞丝的舌头,回头把这个说完。 再帖个玉璧,力度和范围细说。



 

玉再怎么牛叉,春秋之前仍然以青铜为国之重器。玉器不过是青铜上花纹的延伸变体。就好比青铜是树干,而玉器花纹是枝叶。

 

如果单纯的研究枝叶而不了解树干,难免顾此失彼。

 

西周。鼎腹。龙。

 

春秋的虺纹龙,通常意义都定为由小虺聚集以后演化。其实从西周青铜器上看,龙的舌头,唇,髯角。。。等特征已经接近春秋。

 

这个特别要注意逆飘的髯角,和春秋相比,这个要大而复杂。春秋那种明显是简化以后的形态。

 



 

开倒车。

 

对比,看是否有渊源!!

 



 

眼画出来。 提示:虽然是残片,但是上面有条完整的小回头龙。战国S龙尾巴。

 

常说的拣漏,直白的说就是你用残片的价买回了龙的肉。挖掘深层内涵,又是失传泯没的共识,这就是价值!!!

 



 

春秋的没有讲透彻,猛然跳到战国早期,细节之间的过渡不好理解。  

  

谷粒龙早期还是顺着春秋的虺龙发展,五官等局部没有脱离大范畴。  

  

向战国中期发展,谷粒越来越独立,彼此之间的关系也变化的抽象。

 

专家的研究例如陆建芳老师的论文,把龙定到战国早期。其实中晚期仍然有的,只是抽象程度特别高一般不容易辨认。

 

到了西汉中期以后,谷粒完全脱离龙的组合而演变成独立的 ,具有装饰效果的造型。当然这个和工具审美都有关系。

 

 

龙鼻子和额不是有过渡嘛,那个谷粒尾巴的外缘其实是猪嘴龙唇额之间的褶子。

 

 

分析再厉害仍然是解读,如果要象古人一样能随意书写,难度才真的来了!!!

 

 

完成,好玩不?  

 

 

    说两个精妙的地方。这类看似随意的谷粒,龙之间会根据位置而发生增减的变化。但是完整龙构成的谷纹之间法度森严。  一方面是熟能生巧另一方面如果局部错了,那这个龙就不成立。

 

A:红色圈是嘴和尾,这个地方实物二毫米左右。如果工匠做的时候随意一推,两个谷粒之间出现了凹痕,那么尾和嘴就连到了一起,成为一个不是东西的怪物。

 

B:棕色圈的短阴线,实物二毫米左右。但是有了这个,脊和臀部就自然连成一体。如果没有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