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北苏州河路20号:校长要全面理解“以人为本”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15:18
校长要全面理解“以人为本” 

一些校长常常这样说明他们对“教育要以人为本”的认识和实施,那就是“校长要以教师为本,教师要以学生为本”。笔者以为这种说法不够科学和全面。

“教育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集中体现,是对教育目的、教育本质和教育规律的高度概括,是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原则和指针。“教育要以人为本”需要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切忌简单、片面和流俗。“教育要以人为本”是科学的、正确的,但若就此简单地分解、推导出“校长要以教师为本,教师要以学生为本”未免不够科学和全面,有口号式、公式化之嫌。这种说法表面上好像将“以人为本”具体化了、责任到人了、针对性强了,突出了教师和学生为本,实质上是把教师和学生当成了管理和操纵的工具,即校长管教师、教师管学生。

全面理解“教育要以人为本”,是说教育的根本宗旨、教育的过程和行动,以及所有从事教育的人都要体现“以人为本”、以发展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的精神这个“人”是全面的人、广义的人,是与教育有关的所有的人,其中最主要的是学生(以及他们的家长)和教师(包括校长、员工)。因此,校长仅仅以教师为本,教师仅仅以学生为本是不科学的、不全面的是对这个“人”的割裂,既不符合理论的逻辑,也不符合实际的逻辑。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校长“一个最主要又是最重要的品质(不具备这个品质就不能当校长,就像不是任何人都能当教师一样)就是:深深热爱孩子,有跟孩子们在一起的内在需要,有深刻的人道精神,有深入到儿童精神世界中去并了解和视察每个学生的个性和个人特点的能力。”他还说:一个学校的领导者,“只有把学校工作最本质的东西——教学和教育、教师和儿童——摆在第一位,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领导者”。显然,在苏霍姆林斯基的心中和眼中,学生和教师同样重要。国内知名优秀校长曹衍清在谈到他难舍的校长情结时,也说自己更适合做一名校长,原因仅在于,“喜欢和教师、学生打交道”。

心中没有学生,目中没有学生,不与学生交往,不了解学生,仅“以教师为本”的校长不可能是一位好校长仅仅强调“以学生为本”或者“学校是成就学生的地方”的校长也不可能是一位好校长。这两类校长对“教育要以人为本”的理解和认识都太过简单、片面,失之偏颇。对于一位好校长而言,教师、学生都是教育之本,学校不仅是成就学生、发展学生的地方,也是成就教师、发展教师的地方。

除了教师和学生以外,真正具有“以人为本”意识的校长同时也会高度重视学生家长的存在。在学校推进每一项教育教学改革新政前,他们都会主动、自觉地与学生家长们沟通互动,了解家长们的需要,消除家长们的顾虑,争取家长们的理解与支持。他们会积极地鼓励、发动全体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这个“本”,也要重视家长这个“本”,要帮助家长理解新的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了解教育基本规律,充分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和潜力,促进家校教育的合作和协同,使学校教育事半功倍,真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1年9月20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