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大户人家的生活:慈悲心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40:21

本文引用自极品女红慈悲心怀

 

 

禅云:佛爱众生,不离众生,慈悲心怀是阐释佛教和禅宗的一个最基本的出发点。

 

    佛渡有缘人。珍惜尘间的缘分,珍惜缘分带来的相识相知,人生短暂,也不枉相识一场。最好能相爱,纵然不能相爱,相亲,是可以做到的。这需要慈悲之心。

 

    慈,一个蕴涵母性光辉和温暖的词。慈,它不仅仅是个单纯的词,更是一种精神,一种神奇的力量。慈,在佛教的梵语里,说的是慈爱众生,并给予快乐。这快乐,是可以延续,蔓延的,更可以珍藏,可以种植,如黑夜里的星星之火,如荒芜之地遇见甘露,长满星星草,遍地开着小而白的花。

 

 

 

 

 

    这世间,母爱的无私已无需求证,她随人类的出现而来,随鸿蒙的开辟而来。天生的母性,让母亲的美丽和伟大更加醇厚和淳朴。抗战片里的母亲,比男人更痛恨日本侵略者,但见了日本人的孩子,母性的仁慈之心就那么孜孜生出了,其眼里放出的光,比注视自己孩子时流露出的光,更慈爱,更祥和。

 

    悲,与“慈”组合在一起,千万不要理解成“悲哀、悲切”,如此薄幸的伤和哀,久了,积郁成怨,堆积成疾,桎梏肉身,更囚禁心灵。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拔苦),称为“悲”。原来,悲悯是个心怀善意和大肚胸襟的词,体现的也同样是一种精神。

 

    慈悲为怀,修炼而为。天性的“善”很重要,肉身的炼狱和修为更重要。常见那句:“出家人以慈悲为怀。”何谓“出家”?单从佛祖说起,出家是为了寻求解脱的方法所做出的行为。在家,总是有这多那多的牵挂,有无数的困扰、障碍、烦恼。离家,出去走一走,这是小境界,脱不了尘,去不了俗。出家的大行为是为了普度众生。我想可以理解为一种大慈悲,大智慧。如此出家,不为解脱“小”的困扰而为,而是为了解救众生,把众生普渡到希望的彼岸。

 

 

 

       

 

 

 

    当年的佛祖释迦摩尼,他出家时的愿望就是为了救度苦难众生,寻求解脱生老病死地方法。光阴遥远,路途遥远,文字记载的依然是人们的愿望。其实,人心原本是朴素的,无大欲的,愿意相信世间真的有美好存在,因此,从不放弃希望。就是这希望,生命才延续了下来。平常人是要努力创造物质创造世界的,只有少数的人才可以领命扑上寻求希望的路,释迦,大约就是在这种境况下出家的吧,我愿意这样单纯的认为。

 

    “慈悲”是一种修为,却不能刻意为之,有缘之人方才拥有修炼的机会。此刻的“缘”,讲的还是“善”,天生为基础,需要一种遇见,才赋予凡胎一颗仁慈之心。

 

 文摘:网络     配图:极品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