琪琪看片77kp官网:一堂地理课的课后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04:22:06

听课时,总有这样的感觉:“课如其人”。撇开教学技巧,每个老师上课的风格也是个性的体现,因而每次听课的感觉总是迥然不同。

 

  可是,同一个老师、同一教学内容、在不同班级上课,“效果”又会怎样呢?以下是初一学年地理课《天气和气候》一节在不同班级授课时的真实记录和反思。

 

  “累死人”的课

 

  (10月30日下午第一节,3班教室)

 

  这是学校的督导日,下午第一节课有我的课,看来逃不过督导老师的听课。

 

  因是第一课时,上课的时候,边讲边回忆着教案设计的程序,生怕漏了什么。课堂按照教案的程序一步一步顺利地进行着,情境引入、提问、讨论、识记、小组接龙、小组比赛,环环相扣,学生配合很好,气氛活跃,没出什么异常情况。在比赛的高潮中,下课铃声响了。我嘘了一口气,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感觉。督导老师说了一堆优点,但我却一点也不开心。

 

  【反思】为听者而上,心思在听课者身上,这样上的课绝不可能是一堂好课。过于追求各个环节的完整,一环扣一环,这样的课老师上得累,学生是不是也累呢?

 

  “气死人”的课

 

  (10月30日下午第二节,2班教室)

 

  铃声响了,可教室却还是一片混乱,大声纠正整顿纪律。按正常的教学顺序引入新课。说话声又起,再次整顿纪律。讲述天气符号时,说话声再起,板起面孔教训学生。心情变得很坏,也无法再用谈话的方式上课。

 

  我强克制着自己的情绪,深吸了一口气,把怒火压下,提高了音量。不敢再采用师生互动、小组比赛的形式,只讲了几个知识要点,精心设计的各种活动根本派不上用场。自己在台上唱着独角戏,很快就草草收场。

 

  心中非常惋惜:如果学生能配合,这花了好多天准备的课,原是可以让大家在开开心心中学到知识的。

 

  【反思】没有纪律作保证,准备再充分的课,也无法成为一堂好课。怎样才能让学生怕我呢?面对镜中学生说的“发怒也亲切”的脸,我烦恼极了。

 

  “乐死人”的课

 

  (10月31日上午第一节,5班教室)

 

  这班的纪律还行,我带着轻松的心情,精神抖擞地步入教室。因为没人来听课,也就没有按照教案的导入,直截了当地宣布:“这节课将进行小组比赛。”学生一听,很兴奋,因为那是他们喜欢的形式,情绪马上被调动起来。

 

  课,顺利地进行着。师生配合默契,一改平时总有几个同学吵闹的状况。学生学得很开心,我也因为他们的开心而高兴,觉得自己像个导演,心中的成就感随着情节的展开而弥漫开来。由于心中把这节课当成是公开课的练兵,因而潜意识中还在关注着进度,关注着各个环节,关注着时间。小组抢答,比赛到了关键时刻。下课铃声响了,各小组的最后名次随着最后一个同学的抢答而一锤定音。在同学的一片欢呼声、赞叹声、惋惜声中,课结束了。

 

  【反思】从这节课的效果来看,只要精心设计活动,吸引学生的兴趣,捣蛋生也会投入其中的。平时,由于我对他们不够信任,而错失了和他们更为接近的机会。

 

  回味无穷的课

 

  (10月31日上午第二节,6班教室)

 

  这节是公开课。学生的情绪很快就被我调动起来。在学生一张张如花的笑脸中,我仿佛也成了他们中的一员,完全忘了教案和听课者,跟着学生思维随意而行。当学生偏差太大时,再不着痕迹地把他们导入正轨。

 

  小结描述天气和气候词语的区别时,按设计本来是由我说词语,让各组回答计分的。看着学生的情绪那么高,何不试着把课堂完全交给他们?对,就来个“小组互考”。“下面我们来个小组互考,一组出词语,另一组回答。每组限定时间3分钟,要求不重复出题。我当裁判计分。”

 

  学生很快明白了我的想法,一问一答,比赛几乎到白热化的程度。“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组学生出的词语让另一组回答。“是天气!”“不对,是气候!”两组学生争论着,大家把目光都转向我。

 

  糟糕,这就是不按教案上的结果。我也一下子反应不过来,什么是正确的答案呢?没时间让我想,也没时间让我考虑是否丢面子,我只能坦然面对自己的无知。我提议“让我们求助听课的老师吧!”可是,学生并不按我的设想进行。话音刚落,他们却早已议论开了,然后不容置疑地说:“老师,非一日之寒是长时间的,是气候”。

 

  我一细想,噢,对,没错!“你们真厉害,教了老师一招。”这一刻,他们成了我的老师!

 

  由于抛开教案,根据需要不停地改变着原有的设计。课堂也因小插曲不断出现而更趣味横生。

 

  下课的铃声响了,可大家都还意犹未尽,沉浸在我们的“世界”中,早把后面的听课者忘得干干净净。

 

  【反思】把课堂交给学生,也对老师提出了更多的挑战。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老师不可能什么都比学生知道得多。当老师坦然承认自己的无知时,得到的不是学生的轻视,而是学生的尊重,从学生身上还可以学到许多知识,正所谓“教学相长”。当你全身心地投入一堂课时,上课不再是一种任务、一种责任、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融入其中的、发自心底的快乐。(厦门第二外国语学校 吴珍珍)

 

  点评:非反思的生活何以不值得过

 

  如果教师对那些“累死人的课”不作任何反思,这种“课”(如果还可以称为“课”的话)不仅会“累”及老师,而且可能持久地以“45分钟”为单位一直折磨他的学生。全文

 

  《中国教育报》2006年9月25日第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