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微电影 网盘:重复是技艺精湛的唯一途径(提升演讲技巧心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0 00:42:59
我不看动画片,但却无法阻止从那首“载着你”开始对宫琪骏音乐的钟情,成为宫的FANS后,对粉丝心态终有很多理解和包容.仅仅只是单纯地“喜欢”就足以说明很多甚至全部。其实人总要通过鉴定某种途径有情感的表达,尤其对于红色性格来说。 那天受到小弟音乐的强烈刺激,他玩roland合成器时那种完全陶醉痴狂的样子绝不仅仅是值得让我去爱,准确地说,被他那种生命的投入和与音乐完全交合为一体的感觉彻底打动。我深知穷尽毕生不能成为他那样的人,但是学会欣赏本身,同样让我哭泣,而哭泣又让我体验到另外一种美的力量,同时还有另一个发现,就是为自己的“感动”而感动。(红色性格当可理解我的此话) 下午,捡起多月不碰的长笛,翻开"魔女宅急变"的主题变奏.起先前面那些慢旋律还算给面子,后半段足有24个小节的琶音和四个b号音阶断奏与连音的交替却让我七零八落。突然回忆起少年时代的练功,那时的我,贪多贪快贪花样,结果每首练习曲都是半瓶醋。我的长笛老师是个要求严谨的蓝+黄,总是让我将一首弹透,我表面答应,暗地敷衍。敷衍的结果就是,到如今,我无法达到自己企及的专业状态,骗外行人不成问题,遇见一些有斤两的,中气不足。 那天上图演讲结束后,傍晚和蔡敏博客/方晓博客/胡雁等交流,恰逢那时心存灵感,谈到关于重复的问题。 表面上看,我舞台上的故事和演讲是信手拈来,其实台上的人都知道,这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所以也没有天上掉下来的功力。创造和发挥是形成个人独特风格必然要走的一步,然而之前,必须要做的是“重复”。 对于上音的学生,通常有点天资的,大三以后,我认为老师的功力并不见得在纯技巧上一定高出学生多少,甚至有人入校时基本功和演奏的娴熟已经恐怖到惊人,为何还要继续学习??? 本质上,艺术,到最后学的是对于内涵的理解力和如何用自己的风格来诠释,而所有的基本功都是为最终的艺术表现力服务的。举个例子,《野蜂飞舞》对于长笛来讲,主要是通过极其快速的从高到低循环往复的连贯达到所谓飞舞的感觉。技巧虽然比较单一,但很易让人烦躁,因为实在太快和太绕,而之前如果童子功比较好,有连贯吐音和快速音阶的底子,完成并不困难。而以我来讲,乐曲的理解力足够,可惜的是基本功太烂,所以当我要表现内心想呈现的意思时,显得捉襟见肘. 所有艺术门类的大家,舞台上的呈现,必是专业技巧和对于艺术的理解力融为一体.有技巧没理解只是匠,而有理解但没技巧更悲惨,是赵括的翻版.想成为大家者,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先将技巧臻至化境. 我在培训上面的第一个老师是周棣,先生乃台湾同胞.我跟他从95年5月到95月11月,那半年影响深远. 先生当时残酷血腥的训练和毫不留情的批判方式让我至今收获良多,可以说所有的舞台基本功皆由先生激发训练而出.当时先生有个段子“观念与态度”,江湖远扬,课程时间90分钟。按照先生的要求必须一字不错地重复下来。我听先生讲这个段子超过35遍,另外通过记录笔记,从每个气口和包袱以及所有问答中的情景/手势/音调/甚至笑声的音量和走位全部用程序来控制,最终目标只有一个------先变成机器再变成人。先生说“不懂先去做,做完了就懂了”。这句话扇着我的耳光,走过一生演讲训练中最残酷最变态但最有成效的半年。 先生在演讲上并未给我带来更多,然而内力的启蒙和功底拜先生所赐,我那时并不知什么是红色,什么是过当,我只知道自己没有定性,甚是好表现,总是有半瓶子就在那穷显麽,所谓墙头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总有人和我讨价还价自己功力深厚,可否少做练习少听一些重复的话题,我笑着说“听新鲜的快乐,不是本领;重复听还能听出门道,那是水平。” 没什么大道理,一句话,重复是技艺精湛的唯一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