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孩子双语字幕百度云:胡海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19:00

2007-12-26 12:20:59 来自: 饱小嗝(*﹏*)

胡海牙(1914年-),中国浙江绍兴人,中医师,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教授,中国道教协会理事,中国道教文化研究所丹道、医药、武术顾问,陈撄宁道家仙学养生术的继承人。

生平
1927年起,在江南绍兴名医邵佐卿的中药铺当学徒,学习中医药。在这期间,逐渐发现中医学与道教之间有著极为密切的联系, 许多古代著名中医学家如孙思邈、葛洪等,在道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于是萌发了研究道教的想法。

1933年学徒出师之后,便离开绍兴,上了上虞县龙会山, 正式开始研究道教。其后又寻师访友,遍游了江、浙一带的名山洞府。有一天,胡海牙自孙抱慈处得到《扬善半月刊》,上面陈撄宁的文章打动了他,自此他借由书信往来向陈撄宁求道。

1934年从孙孟山学习古琴及金石书画。

1944年行医于金华、蒲江一带,有“半仙”之誉。得马丹阳针法之心传,提出“师古人心,无袭古人迹”。

1945年在杭州银洞桥,开设“慈海医室”

1946年,经张竹铭、孟怀山介绍,在杭州佑圣观正式拜道教学者、仙学的倡导者陈撄宁为师,成为陈氏的关门弟子,承其教导二十余年。

1948年通过考试,取得中华民国的中医师考试及格证书(医中检字6431号)、中医师证(中字第3169号)

1949年起,胡海牙将陈撄宁接到杭州居住,并照顾其饮食起居,二十余年,在此其间,陈撄宁为胡海牙专门讲过《黄帝内经》、《周易参同契》、《悟真篇》。由于马一浮推荐,陈撄宁担任浙江文史馆馆员。马一浮也向陈撄宁请教过《参同契》,胡海牙记录过陈撄宁讲《参同契》的前十章,此书陈撄宁未注完。

1953年取得杭州市中医师学习西医进修班毕业证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医证(中字6322号)。行医之余,并为浙江省中医进修班多次培训针灸科实习医生。

1954年在杭州钩山樵舍,师从黄元秀、海灯法师学习内家拳及武术。后到北京工作以后,又得京东派太极拳之真传。

1957年冬,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宗教事务局聘请陈撄宁出任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胡海牙与陈氏同赴北京白云观,进行道教研究工作,并在白云观每天上午开四小时门诊,下午和晚间则从事道教研究。

1959年1月接受了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聘请,开始去北医从事针灸教学研究与临床工作。直到今日,每周一上午仍继续中医针灸专家门诊。

1969年,胡海牙被下放到干校。陈撄宁在忧患之中病逝于北京,按照陈氏的遗嘱,胡海牙将老师的书籍,手稿珍藏起来,以伺来日。陈氏与胡师徒二人相处二十余年,胡海牙尽得陈撄宁道家仙学真传,曾做联:“大梦师先觉,长生我独知”。

1998年,《仙学指南》在北京由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4年,《仙学辑要》、《仙学必读》共四册在香港由天地图书出版。

2006年,整理编著《中华仙学养生全书》在北京由华夏出版社出版。

胡海牙隐居于北京、藏身于书海,数十年如一日地发扬其师的仙学。在胡海牙的家里,有陈撄宁的半身铜像,非常逼真,特别是微锁的眉头,忧患的眼神,胡海牙每谈及师,总有无限崇敬与怀念之情。每个星期天的早晨,在北京的某个公园(曾经在香山、天坛、团结湖、朝阳等公园),或许会看见一位须发花白,体态微胖,带著手杖、银针,步履稳健的老者,或潇洒自如地打太极拳,或循循善诱地教导著一班年轻小辈,他就是胡海牙。


著作
主要论文:《针道秘旨》、《师古人心,无袭古人迹》、《简谈静功》、《内家八段锦》、《听皮肤真义》、《养生健身操》、《仙学大义》等。

主要编著:《仙学指南》、《仙学辑要》、《仙学必读》、《中华仙学养生全书》


胡海牙先生简历年谱(征求意见稿)

(附言:本篇主要依据胡海牙先生《仙学指南》“胡海牙自传”编写,因《自传》叙事简略,时间锁定不明晰,故本篇《胡海牙先生简历年谱》关于时间处多有推断,必然造成错漏层出,望请胡海牙先生鉴谅,也请知情人士予以补充和改正错误!)

1914年,甲寅,民国3年,1岁。二月十九日(3月15日,丁卯月庚子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壶觞乡十沿头村一农民家庭。

1915年,乙卯,民国4年,2岁。

1916年,丙辰,民国5年,3岁。

1917年,丁巳,民国6年,4岁。

1918年,戊午,民国7年,5岁。

1919年,己未,民国8年,6岁。

1920年,庚申,民国9年,7岁。母亲赵兰英不幸辞世。

1921年,辛酉,民国10年,8岁。

1922年,壬戌,民国11年,9岁。

1923年,癸亥,民国12年,10岁。

1924年,甲子,民国13年,11岁。父亲胡阿耀病故。双亲谢世后,年逾古稀的外祖母悯之孤苦无依接到家中抚养,并送私塾读书。

1925年,乙丑,民国14年,12岁。

1926年,丙寅,民国15年,13岁,

1927年,丁卯,民国16年,14岁。因外祖母家生计艰难,无力供之继续读书,忍痛退学。

1928年,戊辰,民国17年,15岁。

1929年,己巳,民国18年,16岁。舅父送之到绍兴东关人寿堂药店做学徒,从绍兴名医邵佑卿先生学习中医。

1930年,庚午,民国19年,17岁,

1931年,辛未,民国20年,18岁。

1932年,壬申,民国21年,19岁。

1933年,癸酉,民国22年,20岁。从俞喜仁先生(人寿堂药店管帐、同仁社长生道信仰者)游览上虞龙会山宫观。(8月,上海翼化堂善书局创办发行《扬善半月刊》。)

1934年,甲戌,民国23年,21岁。从绍兴东关孙孟山先生学习古琴及金石书画。同两位年青同事上山学习仙道,因官司两位同事下山回去了。在山上居住1年多,从道士处学会很多东西。

1935年,乙亥,民国24年,22岁。

1936年,丙子,民国25年,23岁。下山,遍游名山寺院,寻访高真大隐,学到很多修炼之法,但都不甚满意。

1937年,丁丑,民国26年,24岁。(《扬善半月刊》因战乱停刊。)

1938年,戊寅,民国27年,25岁。(上海“仙学院”创立,陈撄宁先生主持讲座。)

1939年,己卯,民国28年,26岁。(上海翼化堂善书局编辑出版《仙道月报》。)

1940年,庚辰,民国29年,27岁。

1941年,辛巳,民国30年,28岁。游金华赤松观,道友留之静修。(《仙道月报》再度因战祸而停刊。)

1942年,壬午,民国31年,29岁。四五月间,日寇向浙赣线大举进攻,侵占了金华、巨县等要地。因之翻山到浦江、兰溪一带行医,求诊之人很多,一时竟颇负盛名。

1943年,癸未,民国32年,30岁。在金华、浦江一带行医。

1944年,甲申,民国33年,31岁。恐耽误修炼,又回到金华的双龙洞侧结庐做修养功夫。一日道友孙抱慈携《扬善半月刊》与之看,被上面仙学文章所吸引,知道了陈撄宁先生。由之飞书问道,不料得到陈先生详细答复。

1945年,乙酉,民国34年,32岁。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投降。日寇投降后,下山到杭州,在银洞桥29号开设慈海医室应诊。渐有收入后,到上海拜谒陈撄宁先生,从此往来频繁。

1946年,丙戌,民国35年,33岁。陈撄宁先生在杭州佑圣观举行仪式,正式收之为弟子。

1947年,丁亥,民国36年,34岁。

1948年,戊子,民国37年,35岁。获得国民党政府卫生部签发的中字第3169号《中医师证书》。

1949年,己丑,36岁。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1950年,庚寅,37岁。冬季,请陈撄宁先生讲解古医书《素问》、《灵枢经》。

1951年,辛卯,38岁。

1952年,壬辰,39岁。

1953年,癸巳,40岁。4月,写信邀请陈撄宁先生来杭,共同研究针灸科书上高深的学理,预备编辑针灸学辞典,将陈撄宁先生接到家中。取得杭州市中医师学习西医进修班毕业证书,和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颁发的《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中医证》。

1954年,壬午,41岁。在杭州钩山樵舍。从黄元秀先生学习武当剑法。

1955年,乙未,42岁。加入中国农工民主党。

1956年,43岁。

1957年,44岁。国务院宗教局调陈撄宁先生到中国道教协会任职,陪同随之调到北京,在道教协会研究室任研究员。

1958年,45岁。全国名山道士云集北京白云观开会,闲谈起北京日伪时期的“活神仙”王显斋,因之同桐柏宫道士伍止渊拜访王显斋学生谢鸿宾调查。

1959年,46岁。1月,调到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内科、针灸科任主任医师。

1960年,47岁。

1961年,48岁。

1962年,49岁。

1963年,50岁。

1964年,51岁。

1965年,52岁。

1966年,53岁。文化大革命爆发。

1967年,54岁。陈撄宁先生旧病复发,住进人民医院。亲手炮制药物,带之给陈先生服用。

1968年,55岁。

1969年,56岁。被下放到干校。5月25日下午7时,陈先生因肺癌仙逝于北京医院,享年90岁。

1970年,57岁。

1971年,58岁。

1972年,59岁。

1973年,60岁。

1974年,61岁。

1975年,62岁。

1976年,63岁。

1977年,64岁。初夏,太极拳家刘晚苍赠之《内家拳经》。

1978年,65岁。

1979年,66岁。

1980年,67岁。

1981年,68岁。

1982年,69岁。

1983年,70岁。

1984年,71岁。担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联络员。

1985年,72岁。

1986年,73岁。担任中国农工民主党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工作委员会委员。同年,经统战部审定,获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在航天部礼堂讲课,刘承远先生作有《听胡海牙老师讲<气功杂谈>笔记要点》记录情况。

1987年,74岁。

1988年,75岁。

1989年,76岁。9月5日,参加全国政协宗教委员会、中国道教协会在北京白云观联合举行“陈撄宁先生仙逝二十周年纪念会”,在会上发言。

1990年,77岁。

1991年,78岁。为《仙学解密--道家养生秘库》(大连出版社出版)题写书名,并提供了照片。

1992 年,79岁。春,胡孚琛先生为完成钱学森教授委托的科研任务,曾访道先生门下,整理陈撄宁先生遗稿《参同契讲义》。“海内秘本”《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抄本》 “日久恐其失传”,嘱田诚阳道长整理,作《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抄本校注》,刊载于《上海道教》第3期。10月,参加在西安召开的中国道教文化研讨会。

1993 年,80岁。与张义尚先生辩论“仙学”,作《释“仙学”》,刊载于浙江《气功》杂志第8期。“陈撄宁《参同契讲义》即将出版的消息惊动了北京的邪恶势力,终被奸人所算”,“《参同契讲义》也没能出版”,胡孚琛先生与胡海牙先生“之间亲密师友关系中断”。(引自《致胡海牙先生书》,《武当》杂志2003年第 5期)

1994年,81岁。10月13日,胡美成先生致函问候。

1995年,82岁。

1996年,83岁。《中华气功》杂志社聘请主办《陈撄宁仙学天元丹法函授班》。

1997年,84岁。编辑《陈撄宁仙学系列丛书》。3月9日,为《陈撄宁仙学系列丛书之一--仙学指南》作《自序》于寓所。3月14日,杨思澍先生为之撰写《前言》,并云“将尽快出版《陈撄宁先生道学全集》”。7月,作《太极真铨》序于寓所;《仙学指南》编者作《后记》。

1998年,85岁。3月,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仙学指南》。

1999年,86岁。6月6日,为整理稿《仙学必成》作《补记》。

2000年,87岁。

2001年,88岁。1月,撰写《陈撄宁先师仙学研究系列总序》。

2002年,89岁。

2003年,90岁。2月1日,胡孚琛先生撰《致胡海牙先生书》祝九秩华诞,商《参同契讲义》付梓面世(见《武当》杂志2003年第5期)。10月5日,撰写《仙学必读、仙学辑要合序》、《仙学必读序》。

2004年,91岁。3月19日,香港名流霍震寰先生为《仙学必读》作《跋》。5月,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出版《仙学必读》、《仙学辑要》。

2005年,92岁。《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影印合刊出版,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出版。

2006年,93岁。《中华仙学养生全书》胡海牙、武国忠编著, 华夏出版社,2006年。

2006年2月1日盛克琦初稿草撰于陋室、2月2日补充修正


主要参考书目:

1、《仙学指南》,胡海牙,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2、《仙学必读》,胡海牙,(香港)天地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

3、《道教与养生》,陈撄宁,华文出版社,1989年

4、《仙学详述》,田诚阳,宗教文化出版社,1999年

5、《致胡海牙先生书》,胡孚琛,《武当》杂志,2003年第5期

胡海牙先生著作文章简目

一、著作

1、《仙学指南》,胡海牙,中医古籍出版社,1998年3月第1版

2、《仙学必读》,胡海牙,(香港)天地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

3、《仙学辑要》,胡海牙,(香港)天地图书出版公司,2004年

4、《〈扬善半月刊·仙道月报〉影印合刊》,全国图书馆缩微复制中心,2005年。

5、《中华仙学养生全书》胡海牙、武国忠编著, 华夏出版社,2006年


二、文章

1、胡海牙,《白云观杂记》(许世田整理),载于《文史资料选编第29辑》,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京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编,北京出版社,1986年出版,第240页

2、胡海牙,《仙学与养生》,《气功与科学》,1989年1期

3、胡海牙《隔岸闲谈--兼致震阳道长》,《气功与科学》,1990年第9期

4、胡海牙、田诚阳,《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抄本校注》,《上海道教》,1992年第3期;

5、胡海牙、殷健,《陈撄宁仙学妙笔》,《武魂》,1993年第1、3等诸期。

6、胡海牙、田诚阳,《丘祖秘传大丹直指抄本校注》,《武魂》,1993年第6、7、9期

7、胡海牙,《释“仙学”》,浙江《气功》杂志,1993年第8期

8、胡海牙、曾传辉《欲保长寿,先补亏损》,1995年3月

9、胡海牙、曾传辉,《我们所见到的美国瑜珈团体》,《中国气功科学》,1997年12期

10、胡海牙,《陈撄宁先生仙学理论初探》,《上海道教》, 2000年2、3、4期

11、胡海牙、蒲团子,《陈撄宁仙学大义》,《气功》,2000年

12、胡海牙讲述、徐皓峰整理《习拳悟道》,《武魂》杂志2002年8、9期。

13、胡海牙讲述、徐皓峰整理,《阴跷一穴秘不宣--庄子名句“真人呼吸以踵”的含义》,《武魂》

14、胡海牙讲述、徐皓峰整理,《载浮载沉听皮肤--仙学呼吸法》,《武魂》

15、《陈撄宁与所创仙学刊物》,胡海牙口授、蒲团子辑录,《武当》杂志,2002年12期。

17、胡海牙述、蒲团子辑,《陈撄宁先生仙学初步之一--读书穷理》,《武当》,2003年

18、胡海牙述、蒲团子辑,《陈撄宁先生仙学初步之二--入门静功》,《武当》,2003年

19、胡海牙述、蒲团子辑,《陈撄宁先生仙学初步之三--听皮肤法真义》,《武当》,2003年第8期

20、胡海牙,《谈仙》,《武当》,2003年第3期

22、胡海牙、蒲团子,《最上乘天仙修炼法》,《武魂》,2003年4期

23、胡海牙述、蒲团子辑,《陈撄宁先生与他的仙学著作》,《武当》杂志,2003年10期

24、胡海牙口述、晏龙清武国忠整理,《剑仙揭密》,《武当》杂志,2004年8期

25、刘承远、胡海牙,《漫谈气功养生》,《武当》,2004年第7期
  
26、徐皓峰撰、胡海牙指导,《性命圭旨中的疑字》

27、蒲团子,《胡海牙先生谈科学养生之道》

28、胡海牙述、蒲团子辑,《从“还精补脑”谈起》

29、胡海牙、蒲团子,《谈陈撄宁仙学的科学性》

30、胡海牙、蒲团子,《古代仙学修炼中的法财侣地》,《武当》杂志,2006年第1期。

  • 2007-12-26 12:22:29 饱小嗝 (*﹏*)

    胡海牙先生文集

    剑仙揭密(胡海牙先生 口述)
      胡海牙先生 口述  晏龙清 武国忠 整理

      剑仙之术,先师陈撄宁先生在《口诀钩玄录》中曾这样说过:“剑术,也是极端秘密之一种。上等的名为剑仙,次等的叫做剑客。他们的戒律,不许管国家大事。现在常听人说,彼等为何不替国家出力?这都是门外话,决不可拿看小说的眼光去猜想。究竟他们费二十年光阴,牺牲一切,专炼此术,作什么用处呢?因为中国自古以来,就有这一派,乃地仙门中之旁支。他们修炼,是要跑到悬崖绝壑,采取灵药,服食辟谷,吐纳呼吸,翕受日精月华。各种工夫与金丹法门隐居城市修炼者不同。假使在深山中,遇到毒蛇猛兽,肉体无力抵抗之时,就用剑气去降伏。待到二三百年以后,道成尸解,肉体既不要保存,剑术遂归之无用。他们若有不甘于小成者,半途上再求进一步的工夫,参透造化阴阳之消息,拿出旋乾转坤之手段,将后天金气,变而为先天金气,于是又走向金丹大道正路上来了。这种人性情甚为固执而冷僻,若是你的资格不合于他的条件,无论如何,他决不肯相传。”并且,陈樱宁先生在《扬善半月刊》和《仙道月报》上曾经多次谈及剑仙术不可轻传的理由。现在看到将剑仙之术公开传授者,我颇觉不妥。因为这种学问假的内容太多,即便是真的,在现在也没有什么用处了。
      我从十九岁开始学道,遍游名山寺观,寻访高真大隐,虽然学了不少的修炼法门,但都不尽意。直到得遇先师陈撄宁夫子后,方才知仙道修炼之真谛。
      1945年日寇投降后,我回杭州定居并开设慈海医室应诊,闲暇之余,在杭州钩山樵舍,跟随内家拳名家黄元秀先生学习武当对剑。据传,此套剑法是黄元秀先生的老师、武林名宿李景林先生所创。因为黄元秀老师接李景林当过代理督军,因而,此剑方才传到黄手中。武当剑有单练对练两套,我跟黄老师只学了对剑,没学单练。中华武术中,原有三才剑,山东督军李景林将其改为三合剑。李后来不满意,遂请来多位剑术名家实践演练,从中总结提炼出十三个动作,以两人对打对练为基础,进一步发展为无招式对打始才满意,名之曰武当对剑。其修炼方法本“天人合一”的思维,练就“身剑合一”的剑术,风格潇洒飘逸,变化多端,练至最高境界——身剑相合。李景林先生题词赞曰:“炼剑之要,身如游龙,切忌停滞,习之日久,身与剑合,剑与神合,于无剑处处处皆剑,能知此义,则近道矣”。太极拳名家杨澄甫先生赞曰:“剑气如虹,剑行如龙。剑神合一,妙用无穷。”由于我习武多年,在兵器中尤喜剑术,对此套剑法更视如珍宝,日夜勤练不辍,故黄元秀先生对我印象比较好,便决定传授我一种神妙莫测的“剑仙术”。据说,此术练成后,旁人只见白光一道,百步刺人,若探囊取物。此种工夫皆是三四十年代上海著名的武侠小说家还珠楼主的《蜀山剑侠传》中的主角使的功夫,我知道那些都是向壁虚构。但黄元秀先生却如此推重,我非常怀疑。但为了一探究竟,也没有说什么。
      不久后的一天,黄元秀先生特意挑选了一个黄道吉日,在他家中的佛堂里为我举行了一个庄重的拜师仪式。先给神像上香磕头,然后再行拜师大礼,黄先生便开始教我练功方法。即用一只手捏住一把二寸长的小竹剑,另一只手则掐起剑诀,指着竹剑,口诵咒语,念念有辞。每日须炼半个时辰,炼完后把竹剑泡在凉水杯里,看其周围水泡的多寡,来判定功修的进展如何。不炼时,要将那柄竹剑恭恭敬敬地供奉在佛堂里面。拜师完毕后,我问黄先生:“您学成了没有?”他答:我那来时间炼呢。我心里暗想,这么好的东西为何不炼呢。我这才确确实实地知道黄先生受骗了。不是剑仙,而是“骗仙”。因为黄元秀先生是笃诚君子,待人以诚为本,对自己的老师非常崇信,所以老师传授给他的东西他没有用科学的眼光去分析,就全盘接受,而在传授他人的时候亦按师授而传,故未必能探知其中奥妙。虽然我对黄元秀老师所传的剑仙术并不推崇,但对黄元秀老师的人格一毫也未轻视。民国年间以此术骗人的江湖术士为数不少。
      1957年,我跟陈撄宁老师赴京工作,在与黄元秀先生作别时,他赠我一本《武当剑法大要》,一把二寸长的银剑(此剑精巧别致,剑身篆刻有八卦图案,至今仍保留在家中),和一张黄元秀先生在民国时作督军的戎装照片,黄先生身穿上将军服,头戴督军帽,两手在身前按着指挥刀,威风凛凛,很是神气。惜此照片在文革期间丢失了。另外还有一张合影照,都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武林名宿。其中有杨氏太极拳名家杨澄甫,武当剑名家李景林,万籁声的老师、自然门大家杜心武及刘百川等当时的武术名流。黄元秀先生告诉我,他的剑仙术不是跟李景林先生学的,李景林先生曾得到从故宫流传出来的雍正时剑侠所用的小剑十三具,但是不懂他们的具体炼法(见《式当剑法人要》)。黄元秀先生的剑仙术得于照片中的另一位老师,他的姓名我现在已想不起来了。此人在当时的上海名气很大,据说不仅懂得剑仙术,而且还会点金术和搬运术。有一次,黄元秀先生同他一起在上海国际饭店吃饭,这位老师为黄元秀先生表演了一个小搬运法。他让黄先生把手表摘下来交给他,他拿起表顺手就扔到窗外的楼下去了,手表却被一个拉黄包车的车夫捡走了。黄先生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手表被人捡走,不禁疑惑的问这位老师:“你怎样才能把这块手表拿回来呢?”这位老师微笑着对他说:“你摸摸自己的口袋,看看有什么东西?”黄先生顺手一摸,手表居然在自己的口袋里!从此,黄先生对这位老师佩服的五体投地,并追随这位老师学习剑仙术。随后我把这件事向陈撄宁先生说了。陈老师便为我讲述了发生在这个“剑仙”老师身上的另一件事。
      陈老师在上海有一个女学生叫薄冰如,知道这个“剑仙”老师会炼金术,就同他父亲一道拜师学炼金术。到这个“剑仙”老师家一看,他家很有钱,房子装修的富丽堂皇,屋里放着许多装贵重物品的皮箱。“剑仙”老师说,他家的钱都来自于炼金术。接着,他让想学炼金术的学生都出金子做本金,让他上山炼金,并说谁出的金子多,最后分的金子就多,谁出的金子少,分的也就少。金子收齐后,由薄冰如和他父亲带着金子陪“剑仙”老师上山炼金,刚走到半山腰,陡然出来一伙劫道的绑匪,把炼金用的金子全都抢走了,把这位“剑仙”老师也给绑走了,从此杳无音信。最终炼金的事也就不了了之了。薄冰如把这件事告诉了陈老师,陈老师说你们碰到了一个大江湖。
      后来我在北京白云观,把我炼剑的事告诉了几位道友。最后这件事传到黄元秀先生那里去了,他特意写信来叮嘱我,剑仙术只可潜修秘炼,千万不可轻易示人云云。
      其实我的仙学老师陈撄宁先生在昔年访道时曾得到剑仙法门的真决。民国时期著名的剑客梁海滨(又名懒禅)先生在1934年有一次和陈老师同乘火车时谈起剑仙的功夫,老师写出剑仙初步的口诀给他看。梁先生看完后大为吃惊,认为比自己的东西高,遂要求抄录下来,陈老师当时没有答应,用火把它烧了。先师早年传此诀于我谓:剑仙口诀,共分九步,三步内炼法,六步外炼法,内炼法包括采气诀、炼气诀、养气诀三步。外炼法主要是讲择地、筑室、运气、御剑等法诀。修炼过程艰难复杂,尤对地形的要求非常严格,须到深山老林人迹罕至之处,寻觅藏风闭气之洞穴,砌起几重高墙,以防野兽侵犯;还要有一至两名好的外护,以保证日常的生活供给及安全。在里面闭关训练剑气,日采太阳之光辉和山中的轻灵之气,夜采月亮之精华,久久行功,才可望有成。如稍有不慎,则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在此,吾将老师当年所传之剑仙初步内炼口诀,加以改编整理,公诸于世,以飨读者。
      (—)
      五更星未灭,缓步出山门。昂头向东立,解带宽衣襟。
      鼻吸一口气,直入丹田中,周身用神力,吐出疾如风。
      先似一支箭,后如一条线,既要冷于冰,又要白如链。
      气出须紧急,不可松与缓,两眼定精光,万事都不管。
      神气扭成团,倏忽乾坤寒,山林阴寂寂,闪电出眉瑞。
      炼士莫惊恐,气坚神不动,就此起杀机,一意频吞送。
      日出阳光生,停功归静室,舒体任逍遥,一段工夫毕。
      (二)
      每月十五六,仰卧面对月,将吾灵剑魂,土与月魄接。
      若问如何接,先把眼光摄,定睛观月华,寒光散霜雪。
      初觉大如盆,续觉小如碟,先看四面须,再看须复减。
      远看在天边,近看在眉睫,猛然神一收,顿觉天地窄。
      神气偶恍惚,胸中如物迫,冷逼人难当,脱然冲口出。
      直向月宫飞,死力吞回腹,勿使久迟延,恐怕魄散失。
      急急回暖房,温和运气血,以上二段功,剑仙根本诀。
      切忌犯淫欲,气冲五脏裂,此为内炼法。男女同一辙。
      还有外炼功,变化不可测,自古戒妄传,寻师亲口说。
      陈老师不以此术教人,认为穷一生之精力研习此术,亦不易炼成,故应以弘扬仙学养生长寿为己任。余以为,在科学如此昌明的时代,现在报刊上居然还有人想借此“剑仙术”骗人,真可谓滑天下之大稽。在此,吾殷切希望读了我的这些经历的仙学爱好者,还是静下心来,踏踏实实的用工夫,不要好高骛远,徒费精力。要把心思放在仙学养生上,求得一个健康的身体和成功的事业,造福于全人类。

    (《武当》2004年8期P41)

    听皮肤法真义(胡海牙)
    听皮肤法真义

    常有朋友咨询,修仙学道初开始做什么功夫最宜?在修炼中如何调整自己的呼吸?如何才能达到胎息的境界?等等。对于最开始做什么功夫,我们在《入门静功》一文中略有谈及。然而,受“修炼须意守”这种固有习惯的影响,很多人认为,静功不依不守,做起来使人觉得无着落。在这里,我们就从呼吸及意守来谈一谈,供仙学养生爱好者参考。
    《真空炼形法》云:“夫人之未生之先,一呼一吸通于母;既生之后,一呼一吸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复取之,失其气,气绝而死也。”这段话告诉人们:
    人在娘胎里未出世之前,他的呼吸与母亲是相通的;等出生之后,呼吸开始与自然相接。人与自然中的空气相互流通,你吞我吐。
    跟拉大锯一样。大自然的空气中有益人体的部分,如果能被人摄取利用,那么人的气足神满,则可以延长生命的时限。相反,如果大自然的空气中有益人体的部分,不能被人利用,并且人们如果不善于调整自身的呼吸,任其杂乱,那么人终会因真气的不足而缩短生命的期限。
    当婴儿在母胎中的时候,仅有胎息,鼻子是不会呼吸的。等到了出生以后,哇地大哭一声,外界空气乘隙从口鼻而进入体内,于是后天的口鼻呼吸便替代婴儿在母胎中的胎呼吸,始成为操纵人体生命的机关。
    开始的时候,人吸入的气相对要长一些,呼出的气相对要短一些,正因为这样,人的身体便会日益健壮;等到了青年时,人的呼吸渐渐长短平均,身体的发育从此停止不前;等到了中年以后,呼出的气便会慢慢变长,而吸入的气日益变短,身体随之日渐衰老;到了临终的时候,人仅有呼出的气,而无吸入的气,人便会立刻死亡,不能有稍微的延长。由此可见,呼吸乃人类肉体最重要之机关。
    古人有云: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智慧而天。而普通之人,只知以口食五谷杂粮,而不知用鼻子服食自然界中之生气,虽然每天亦是呼吸不停,但这些呼吸,粗而短。
    不能细而长,急而汝,不能缓而深,实为养生长寿之大障碍。
    仙家修炼,贵逆不贵顺,要将普通杂乱无章的呼吸,调整为有规律的利于人体长寿长生的呼吸,以至返归于婴儿在母胎中不用口鼻呼吸的“胎息”。只有这样,人的生命才有保障。所以,历代修炼家下手之初,都将锻炼呼吸作为首务。
    从古到今,流传下来的锻炼呼吸的方法比较多,有调息法、闭息法、数息法、深呼吸法、逆呼吸法、腹式呼吸法以及利用守窍法锻炼呼吸法等等。方法虽多,它的目的无非是通过后天的锻炼,夺回先天之造化,以至于返还到婴儿处胎之时脉住息停、鼻不呼吸的“胎息”境界。
    然而这些方法,太嫌执著,不合于先天无为之道,并且还多有弊端。做得好时,自然有益于身体,若做得不好,反而于人无益。再者,这些方法要达到胎息的境界,大多数是不可能的。
    仙家修炼,贵在以神驭气,使神入气中,气包神外,打成一片,结成一团。如此,则呼吸归根,不至于散漫。
    先师陈撄宁先生曾以“庄子心斋法”为依据,总结出一套“听呼吸”的方法。这个方法虽然易于实行,但也有些许流弊。如果心思呆板的人依法修持,仍免不了出现问题。是故,愚根据历代以来前辈高真的经验,结合自己多年的亲身体会,在先师“听呼吸法”基础上,总结了一套“听皮肤”的法门。
    即修炼者不拘坐卧,全身放松,不空不松,微微将念头放在全身的皮肤及毛孔,听皮肤毛孔的开阖。皮肤毛孔之开阖,用耳朵本来是听不见的,但将意识放在全身的皮肤毛孔,圆满似太极拳中的浑身棚劲,则自然会感觉到皮肤是在一开一阖,一呼一吸。如此久之,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全身,一开一阖,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而感觉不到气的出入,直至呼吸全止,开阖俱终,脉停息住(即内家拳中所谓不能吞不能吐),类似人气绝了的样子。这种现象就是古代仙家所说的未死先学死。这个暂时的死能由自己作主,然后长久的生,方能由自己作主。此时外表虽如死人,无呼无吸,脉搏若有若无,而其生理上已起了微妙的变化,非但比较其死人绝不相同,即比较普通的活人亦大大两样。到了这个时候, 胎息自然成功,离入定出神之期也就不远了。
    先师陈撄宁先生曾讲过:今之从事于静功者常云,不调息便罢,愈调息则愈觉得气急,这些都是犯了以心逐气之病。而我们所用的“听皮肤”之法,则无此弊端。这个“听皮肤”的方法,比其他锻炼呼吸的方法较为方便,而且绝无流弊。
    只要修炼者能按照我们的方法去做,自然就能达到胎息的境界。退一步说,即使不能达到胎息境界,祛除疾病,延年益寿亦绰绰有余。
    再退而言之,即便是毫无效验,也不会有什么弊端。
    我们认为,只要依法去做,就会有效验。只要坚持,自然能达到胎息的境界。只要按照这个方法去做,延年益寿,甚至长生成仙,都应该是必然的结果。关键是,很多人都懒惰,不肯做,也没有决心去实践。只要有决心实践,那就应立刻行动起来。这可是自己的性命大事,且莫等待观望。自己因缘自己了,别人是无法帮助的。


    阴跷一穴秘不宣(胡海牙 讲述  徐皓峰 整理)
    阴跷一穴秘不宣——庄子名句“真人呼吸以踵”的含义
    胡海牙 讲述  徐皓峰 整理


      近得胡海牙先生谈丹法的讲稿一篇,内中所述,均为实修者时常关注的问题,胡先生在此文开始时说:“健身养性——修了此身方能养性,否则身体困扰,整日昏沉,又何来灵犀一悟?实践人身,这是道家的诸胜处,但面对此身又令人踌躇,经络横陈,穴道遍布,将从何处下手,以何为途?此番讲学两步功法,便以展示道家仙学的历史经验,捡出一条可供大多数人行走的途径。”上期刊出了第一步:载浮载沉听皮肤——仙学呼吸法。本期刊出第二步,阴跷一穴秘不宣——庄子名句 “真人呼吸以踵”的含义

      在古代丹书中有许多遮遮掩掩的地方,比如庄子所言的“真人呼吸以踵”,就被无数人解释过,越解释越含糊,因为脚后跟呼吸,在生理上实在讲不通。于是有人聪明地说这个“踵”字是用来比喻呼吸之深沉,一直深沉到脚后跟。还有人说这个“踵”是“接踵而来”的踵,用来比喻呼吸的连绵不断。搞来搞去,说成是文学修辞,就将庄子小看了,
      我在年轻时到各处名山寻访道友,曾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人将“真人呼吸以踵”演变成一套功法,就是将意念放在脚后跟,腿肚子上,日夜守住,他们以为这是庄子的真义,结果身体后来都出了毛病。真是“不遇名师莫强猜”呀。
      先师陈撄宁曾于六十年前将西派李涵虚的文集全部较点了一遍,重新刻印发行,以自己的号召力向道友们推广。老师为什么下这番气力,因为这套文集中有些东西是别人不讲的,比如这“真人呼吸以踵”,李涵虚讲解为,脚后跟正是阴跷脉的所在,迎合上古代丹诀“当呼吸之机,我则从阴跷迎归炉”,这可以明白“真人呼吸以踵”的所指了。
      上面这一段是我提炼出来的,李涵虚在书中可是兜着圈子说的,他在专讲“真人呼吸以踵”的篇章,只说是“接踵而来”,却在别处将这阴跷脉的道理点出。虽然遮遮掩掩,他这样已是难得,但光知道个阴跷脉并不能使人受益,我那些身体出毛病的道友,实际上就是知道了阴跷脉,才去意守的。抚查今人,倒显得古人对丹法诀窍持保守态度,就确有道理了。
      李涵虚只是指了个大概,却没有将底细彻底透露。阴跷脉的根源在阴跷,舍本求末肯定不对,所以意守脚跟上的阴跷脉会出危险。阴跷中发生作用,连带阴跷脉,在脚跟一定会有感应,其实何止脚跟,全身都有感应。“真人呼吸以踵”一句是借脚跟来暗讲阴跷的。
      先师陈撄宁曾点评古代丹书:“阴跷一穴秘不宣。”阴跷即针灸时的会阴穴,若得此穴种阳之口诀,则肾脏生殖系统立即变弱为强。难道为人有益,也可成为秘而不宣的理由吗?翻看古丹书,甚至还说下“轻泄者必受天殃”一类的威吓言语,此穴位置曾由仙师陈撄宁作文明确指出,并不曾受天殃,何以用词如此严厉,就有些令人不解了。
      其实天殃之说,主要是古人心存顾及。阴跷有种阳之功,能上下滋补,能养精蓄锐,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对丹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福满后便要生祸。因为肾阳强盛后,淫欲也跟着旺盛,常人十之八九都按捺不住,于是阴跷功能就作了发泄的资本,在情欲的催促下,一损再损,直至真元耗尽。那些意守脚跟的荒唐做法,好在离题万里,伤害还不至于如此之大。
      未发挥寿世效能,反成追命毒药,所以对于阴跷一穴古人秘而不宣。得阳后作乱者已然不对,更有不通种阳之法,胡乱行之,便真如举刀自戕了。
      先师陈撄宁在六十年前已公开点出此穴位置,但并未写出详尽口诀,令人不能得法,只根据先师文章一味意守此穴,这和意守脚后跟又有什么区别?结果徒扰精神,作乱生理。将意念死死集中在阴跷,不知道火候口诀,结果肾气下垂,一旦行房事,身体精华尽出,其亏损更不可想象。
      先师的一句开明之语,却被今人搞得轻重末辨,是非不明了。为敲钟示警,我接先师六十年前的话头,将阴跷一穴种阳之法的关键公布出来,以免今人手拿先师文章胡乱猜想,将丹法和自己身体双双糟蹋。
      阴跷种阳之法不是直奔阴跷穴,而是有静坐为基础,静坐之法我在《载沉载浮听皮肤》一文中已详细讲解,读者可自去查阅。当静坐到一定时日,生理自然会起种种反应,到这时常人便不知该如何剪裁,解决这何去何从的问题就是口诀的用处了。逢当周身上下都有反应,要明了辘辘跳动不已的腰间才是下手处。
      腰间热辘辘似有一物,气也好,神经反应也好,只将这似有还无的一物以意送入阴跷穴,不要纠缠什么腰间到阴跷的路线,更不要琢磨什么路线的宽窄,在体内搬来运去是丹法的大忌。只要一闪念,腰间热力便已到阴跷,如在山中一叫,四处都有回声,人身本处处贯通,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线。
      腰间热力一入阴跷穴,象小草发芽般有微微的动感,说动却不对,又象是下小雨时阴阴静静的光景,先师陈撄宁曾用“擎擎”两字来形容,这两字用得极好,那种感触非动非静,在动静之间。只要阴跷中感觉一到,从此不去理它,只安安稳稳地坐下去,阴跷中的感觉自然会反射到全身。
      这时全身如泡澡般舒泰,胸腔腹腔的感觉好像刚饮了酒,这是精气神在蒸腾互化,只管宽心享受其中,自然就有受益。
      正如惊蛰一声雷响,处处都是生机,因这一穴,遍体经络皆有感应。阴跷一穴与周身是这等关系,并不是将阴跷中的感触煞费苦心地牵引到一处一处。许多人往往迷惑于丹经中的“运转”“采摘”之语,所以一有感触,立刻按照从医书中看来的经络路线图搬来运去,导引不止。
      其实丹经中的“运转”“采摘”只是一种比喻,如果真的凭着顽固的意念在内脏中摘摘采采,身体岂不乱套?
      真正的丹法,并没有一处叫人呆板执行,扭捏作态。得阳后贵在能平心静气,不生邪念意淫,便能有感而遂通之灵。此阴跷一穴种阳之法,是道家回春秘诀,但只是其一,尚有其二。回阳后要趁此机会,向上一悟,求其大道,方能免阳旺施淫,方补即泄的危险。
      那已是更上一层之事了,要名师点拨之巧,需耳提面授,非文字所能解决。但晓得道不止于种阳,总是不错的。

    > 删除
  • 2007-12-26 12:22:46 饱小嗝 (*﹏*)

    载浮载沉听皮肤——仙学呼吸法
    胡海牙 讲述  徐皓峰 整理


      “修身养性——修了此身方能养性,否则身体困扰,整日昏沉,又何来灵犀一悟?实践人身,这是道家的殊胜处。但面对此身又令人踌躇,经络横陈,穴道遍布,将从何处下手,以何为途?这里讲的两步功法,便以展示道家仙学的历史经验。
      先师陈樱宁有言:“丹诀数十家,深浅各别,而下手处,皆不外呼吸作用。”可见呼吸乃肉体最紧要机关,操作吾人生命的权柄。
      先不从修炼角度高谈呼吸,只考察普通的生理情况,人出生时大哭一声,外界空气趁隙出入,令毛皮孔开,口鼻努张,从此有了呼吸,常人呼吸虽终日不断,但粗短而急浅,肺泡瘪瘪,一口空气在气管中抽来抽去,周身并不能得到丝毫滋养,又怎能长生?如此的呼吸随寿终而全歇,又怎能靠它去求那往来的不穷的大道?
      仙家所言的呼吸,并不是生理书上写的“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先师陈樱宁曾从古代丹经中整理出一篇名为《真空练形法》的短文,其中对于呼吸讲解得极好,“人未出生之时,一呼一吸生于母,既生之后,一呼一吸通于天。天人一气,联属流通,相吞相吐,如扯锯焉。天与之,我能取之,得其气,气盛而生也,天与之,天复取之,我失其气,气绝而死也。”可见仙家所言的呼吸之气,不是氧气、二氧化碳如此简单,而是沟通虚空,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的关键,这个气勉强称之为,“先天一气”,决定着人的出生和衰亡。
      所以仙家的呼吸,与常人不同,能求夺天地间造化万物的原始动力,返达婴儿处胎之时的勃勃生机,这种天人合一的呼吸状态名为“胎息”。为了获得这先天一气,古人不断琢磨呼吸之法,如做饭一般,烹饪烧烤,在呼吸道上玩出太多花样。翻开丹经,疑判纷纷,有调、闭、数、逆等勉强的作为,更有鼓胀肚腹、困守眉心等艰辛的举动。
      只要神气和合凝聚,同住同行,自然能达到胎息境界。但要使神安宁,使气不乱,方能合和在一起,可一般人的神气如乱线纷飞,太难理出头绪,于是古人又发明了许多定神定气的方法,如眼盯一物或脑中假想一景,想闹中取静,待浑水自清。较为著名的是像数念珠一般数自己的呼吸声,苏东坡便身体力行,此法在士大夫中广受推崇,它也确实能令身心享受安宁。
      但这类方法是刻舟求剑,与先天一气越隔越远,注意力集中在一指定的物品上,就如木头铁人一般,对身体生发出的种种反应,感觉麻木,结果许多消息白白错过,又怎能抓住机会逆天而行?
      古丹经云:“顺则成人,逆则成仙。”修仙是件打破常理的事情,人间常理是必死必衰,每个人时时刻刻都在这必死必衰的惯性当中,盯物看景之类的方法,就像溺水之人抓住根水草,又能起什么作用?但这般惯性同时又造成了人类一代代的出生,要想成仙就要转过身来,逆向而行,去寻找生机。
      成仙不在于复杂的形式;因为成仙毕竟不是给死人作法事,学仙与仪式无关,与心情也无关,因为也不是作诗玩情调。学仙的关键在于能识别出翻身时机,趁此机会一举成功。古人云:“只有真师讲火候。”这火候就是指的这个翻身时机。
      知道修炼是超越形式超越自己后,就可以理解先师陈樱宁为何对“数呼吸”的方法只让人去参考,并不推祟的理由了。对于苏东坡所提倡的这个方法,先师点评道:“数呼吸,还要用念头去数,好坏自己去试验。”将这话说破了,就是一个固执的念头如同把人系在拴牛桩子上,又怎能翻得了身?
      先师陈樱宁曾由《庄子》一书中结晶出“听呼吸”法门,将诸般做作一律废掉,只教人“心息相依”,曾于五十年前一家疗养院所开的“静功讲座”中详细陈说,课后的实践者均有受益。此法虽佳,但若心思呆板之人,却不免难以受用,因为生理没有固定的反应。
      将天气作比喻,有时昏昏暗暗的光景霎时就雪亮起来,有时暖融融的初春场景忽然便四下冰凉,修炼时的种种感受不像四季般规律变化,这等乍寒乍暖、吉中藏凶的时刻,需要届时斟酌,最好有陈老师这样的过来人在一旁指点帮忙,这也是当年疗养院中人人均能受益的原因。
      如没有老师呵护,就得时时靠自己决定,不但要有智慧,还要有当机立断的敏捷,否则便一筹莫展了,因为其中的微妙分寸,真是进一步则迷,退一步则失,而且一人一样,绝不相同。
      今之从事静功的人常讲,不调息便罢,愈调息愈觉得气紧,这都是犯了以心逐气的心病,到关键时刻就冒冒失失了。为除此弊端,我在先师“听呼吸”之上,延伸出“听皮肤”法门,此法不会有变化过强的生理反应,对于细微的火候消息,人人均可把握。
      即修炼者不拘行卧,放松而已,淡淡将念头散于周身皮肤,微及毛孔,听其开阖。皮肤毛孔之开阖,耳本无能听见,但意识在在,自然有感皮肤载浮载沉,一开一阖。如此久之,遍体毛窍,真气氤氲,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因为这时肺与皮肤已成一体。
      其实在生理上,肺与皮肤本就相互通透,《灵枢·决气篇》曰:“上焦开发,薰肤,充身,泽毛,若雾露之溉。”如露水云雾灌溉土地,这句话讲的是肺气对皮毛有润养的作用。但还有另一层反向作用,就是皮肤可以宣发肺气,皮肤上的毛窍本就是气门,可以反过来调节肺脏,这就是中医里“皮毛宣肺气”的理论,气息浮沉在皮肤上符合生理的正常。内脏与皮肤浑然一体,皮肤与虚空相交接,正像太极拳的“抱”劲,开弓不射般圆满,由内里向外的充实。
      如此天人同一呼吸,直至口鼻呼吸渐止,毛窍开阖俱终,脉博微微几近不能察觉,如死人然。这个死不是真死,而是在必死必衰的惯性中翻了个身,肯定与常人的活法不同。古丹经上说:“未死先学死。”是在教人翻身的时机,而不是让人真如死尸般意志全无,血肉枯竭,而是神气拥抱在一起的感受,生理在这时已发生了微妙变化。
      至此天人同一呼吸,先天一气感而遂入,悠悠然的神气相融汇,就是胎息了。一入胎息境界,种种潜伏病患,积年陈疾,都能逐渐清除,心灵也豁然清爽,有智慧发生。再修炼时每一次都能有念领悟会然于心,渐渐能做主生死。
      再者,听皮肤尚另有一妙用,然此妙用非为普通说法。稍稍透出点消息,古丹经云:“当呼吸之机,我则从阴跷迎归炉”。阴跷一穴可以瞬刻间转化生死,在丹书中从来是秘而不宣的,载浮载沉的呼吸是它发生作用的关键,听皮肤的呼吸比其它方法,更能令阴跷受用。

    > 删除
  • 2007-12-26 12:23:02 饱小嗝 (*﹏*)

    阴跷一穴秘不宣——庄子名句“真人呼吸以踵”的含义
    胡海牙 讲述  徐皓峰 整理


      近得胡海牙先生谈丹法的讲稿一篇,内中所述,均为实修者时常关注的问题,胡先生在此文开始时说:“健身养性——修了此身方能养性,否则身体困扰,整日昏沉,又何来灵犀一悟?实践人身,这是道家的诸胜处,但面对此身又令人踌躇,经络横陈,穴道遍布,将从何处下手,以何为途?此番讲学两步功法,便以展示道家仙学的历史经验,捡出一条可供大多数人行走的途径。”上期刊出了第一步:载浮载沉听皮肤——仙学呼吸法。本期刊出第二步,阴跷一穴秘不宣——庄子名句 “真人呼吸以踵”的含义

      在古代丹书中有许多遮遮掩掩的地方,比如庄子所言的“真人呼吸以踵”,就被无数人解释过,越解释越含糊,因为脚后跟呼吸,在生理上实在讲不通。于是有人聪明地说这个“踵”字是用来比喻呼吸之深沉,一直深沉到脚后跟。还有人说这个“踵”是“接踵而来”的踵,用来比喻呼吸的连绵不断。搞来搞去,说成是文学修辞,就将庄子小看了,
      我在年轻时到各处名山寻访道友,曾遇到这样的事情,有的人将“真人呼吸以踵”演变成一套功法,就是将意念放在脚后跟,腿肚子上,日夜守住,他们以为这是庄子的真义,结果身体后来都出了毛病。真是“不遇名师莫强猜”呀。
      先师陈撄宁曾于六十年前将西派李涵虚的文集全部较点了一遍,重新刻印发行,以自己的号召力向道友们推广。老师为什么下这番气力,因为这套文集中有些东西是别人不讲的,比如这“真人呼吸以踵”,李涵虚讲解为,脚后跟正是阴跷脉的所在,迎合上古代丹诀“当呼吸之机,我则从阴跷迎归炉”,这可以明白“真人呼吸以踵”的所指了。
      上面这一段是我提炼出来的,李涵虚在书中可是兜着圈子说的,他在专讲“真人呼吸以踵”的篇章,只说是“接踵而来”,却在别处将这阴跷脉的道理点出。虽然遮遮掩掩,他这样已是难得,但光知道个阴跷脉并不能使人受益,我那些身体出毛病的道友,实际上就是知道了阴跷脉,才去意守的。抚查今人,倒显得古人对丹法诀窍持保守态度,就确有道理了。
      李涵虚只是指了个大概,却没有将底细彻底透露。阴跷脉的根源在阴跷,舍本求末肯定不对,所以意守脚跟上的阴跷脉会出危险。阴跷中发生作用,连带阴跷脉,在脚跟一定会有感应,其实何止脚跟,全身都有感应。“真人呼吸以踵”一句是借脚跟来暗讲阴跷的。
      先师陈撄宁曾点评古代丹书:“阴跷一穴秘不宣。”阴跷即针灸时的会阴穴,若得此穴种阳之口诀,则肾脏生殖系统立即变弱为强。难道为人有益,也可成为秘而不宣的理由吗?翻看古丹书,甚至还说下“轻泄者必受天殃”一类的威吓言语,此穴位置曾由仙师陈撄宁作文明确指出,并不曾受天殃,何以用词如此严厉,就有些令人不解了。
      其实天殃之说,主要是古人心存顾及。阴跷有种阳之功,能上下滋补,能养精蓄锐,但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对丹法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福满后便要生祸。因为肾阳强盛后,淫欲也跟着旺盛,常人十之八九都按捺不住,于是阴跷功能就作了发泄的资本,在情欲的催促下,一损再损,直至真元耗尽。那些意守脚跟的荒唐做法,好在离题万里,伤害还不至于如此之大。
      未发挥寿世效能,反成追命毒药,所以对于阴跷一穴古人秘而不宣。得阳后作乱者已然不对,更有不通种阳之法,胡乱行之,便真如举刀自戕了。
      先师陈撄宁在六十年前已公开点出此穴位置,但并未写出详尽口诀,令人不能得法,只根据先师文章一味意守此穴,这和意守脚后跟又有什么区别?结果徒扰精神,作乱生理。将意念死死集中在阴跷,不知道火候口诀,结果肾气下垂,一旦行房事,身体精华尽出,其亏损更不可想象。
      先师的一句开明之语,却被今人搞得轻重末辨,是非不明了。为敲钟示警,我接先师六十年前的话头,将阴跷一穴种阳之法的关键公布出来,以免今人手拿先师文章胡乱猜想,将丹法和自己身体双双糟蹋。
      阴跷种阳之法不是直奔阴跷穴,而是有静坐为基础,静坐之法我在《载沉载浮听皮肤》一文中已详细讲解,读者可自去查阅。当静坐到一定时日,生理自然会起种种反应,到这时常人便不知该如何剪裁,解决这何去何从的问题就是口诀的用处了。逢当周身上下都有反应,要明了辘辘跳动不已的腰间才是下手处。
      腰间热辘辘似有一物,气也好,神经反应也好,只将这似有还无的一物以意送入阴跷穴,不要纠缠什么腰间到阴跷的路线,更不要琢磨什么路线的宽窄,在体内搬来运去是丹法的大忌。只要一闪念,腰间热力便已到阴跷,如在山中一叫,四处都有回声,人身本处处贯通,并不存在什么特定路线。
      腰间热力一入阴跷穴,象小草发芽般有微微的动感,说动却不对,又象是下小雨时阴阴静静的光景,先师陈撄宁曾用“擎擎”两字来形容,这两字用得极好,那种感触非动非静,在动静之间。只要阴跷中感觉一到,从此不去理它,只安安稳稳地坐下去,阴跷中的感觉自然会反射到全身。
      这时全身如泡澡般舒泰,胸腔腹腔的感觉好像刚饮了酒,这是精气神在蒸腾互化,只管宽心享受其中,自然就有受益。
      正如惊蛰一声雷响,处处都是生机,因这一穴,遍体经络皆有感应。阴跷一穴与周身是这等关系,并不是将阴跷中的感触煞费苦心地牵引到一处一处。许多人往往迷惑于丹经中的“运转”“采摘”之语,所以一有感触,立刻按照从医书中看来的经络路线图搬来运去,导引不止。
      其实丹经中的“运转”“采摘”只是一种比喻,如果真的凭着顽固的意念在内脏中摘摘采采,身体岂不乱套?
      真正的丹法,并没有一处叫人呆板执行,扭捏作态。得阳后贵在能平心静气,不生邪念意淫,便能有感而遂通之灵。此阴跷一穴种阳之法,是道家回春秘诀,但只是其一,尚有其二。回阳后要趁此机会,向上一悟,求其大道,方能免阳旺施淫,方补即泄的危险。
      那已是更上一层之事了,要名师点拨之巧,需耳提面授,非文字所能解决。但晓得道不止于种阳,总是不错的。

    > 删除
  • 2007-12-26 12:23:23 饱小嗝 (*﹏*)

    陈撄宁先生仙学初步之一——读书穷理
    胡海牙 述  蒲团子 辑


      研究仙学学术,虽首重师传口诀,然并非每一位喜好此道者在初涉仙学之门就能得遇明师,故丹经道书、仙学著述亦不可不读。特别对初学者而言,陈撄宁先生曾言,读书穷理最为重要,不可先求法子。因为学仙最重要的,是先弄清楚他的根源。只有根源明白了,方法自然容易解决。
      观古今之丹经道书、仙学著述,可谓汗牛充栋,多不胜数,然对于仙学方法上事,皆隐晦言之,明言者概不多也。且道书丹经也有诸多局限,很多著作初学者阅之也较难明了其要。陈撄宁先生在其《仙学必成(未定稿)》中曾言:“道书虽不可不看,却不可尽信。有些道书,是冒名伪托的(陈撄宁按:伪托书中亦有好的材料,要自己善于甄别),根本就无价值;有些道书的作者,对于此道,并未十分透彻,竟大胆的做起道书来,贻误后学;有些道书,别有作用,做书的意思,是要给当时少数几个人看的,并未曾替普通人设想;有些道书故意闪烁其辞,指鹿为马,不教人识透其中玄妙;有些道书,叠床架屋,头上安头,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分明一条坦途,偏长出许多荆棘;有些道书,执著这面而攻击那面,或是笃信那面而不信这面。”又其《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读者须知》云:“试看古今道书所讲,大概不外乎三件事:一,铺张玄妙;二,隐藏口诀;三,劝勉修行。若问及学人的生活环境,饮食起居,要合于哪几个条件,才能正式做炼养工夫,倘与某种条件不合,对做工夫是否有妨碍,各家道书皆不注意到此。”正因为诸家丹经道书,多有上述之缺憾,故陈撄宁先生根据自己多年的经验与观察认为,普通知识阶级中人,若要求得仙学学术之全部,大约须费三十年光阴,尚未必能弄清楚。因为有些书看不懂,有些书又买不到,传口诀的或一知半解,或根本不懂,罕有全部贯通者。若能有对仙学学术有经验者指导看书,快则三年,慢则五年,就可以得到全部仙学学术的一个轮廓,然后再根据自己的志愿,并审察自己的条件和环境,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方法,下手用工,方可免误入歧途。
      通过陈撄宁先生对丹经道书的评述,我们可以知道,初涉仙学之门者,就其最基本的读书穷理工夫,也非易易之事。若要解决这些障碍,我们认为,学人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或对研究仙学学术有所帮助。

      博览群书
      各种书籍,都有其必然的作用,如果能兼容并收,再进行分析取舍,留取书中之精粹,将有益的内容吸收,将无益的内容舍弃,既使对仙学学术的研究无有帮助,对阅读者自己的生活、学习、工作,亦必定会产生有益的作用。因为任何一种书籍(按:此处所谓任何一种书籍,乃指所有书籍而言,并非独指丹经道书、仙学著述),其中必然会有一些好的内容,甚至其中止有一句话是好的,也就够了。譬如《红楼梦》、《西游记》、《七真传》、《八仙传》等文学著作,普通多以小说视之,实则其中颇含许多与修仙学道关系密切的内容,有的是将妙诀隐于一个故事当中,有的是整部小说都在讲修仙学道,须全部读完方可明白其中妙用,有的则只有一两句话。丹经道书,仙学著述,固存丹诀,其他类别的书籍中,亦含有修仙真诠,这个只有博览多读之学人,在得师传诀后,会恍然大悟。

      相互参研
      就丹道书籍、仙学著述而言,仙家最权威的经典当属被誉为“万古丹经王”的《周易参同契》及南宗始祖紫阳真人张伯端的《悟真篇》两种。然《参同契》满纸 “龙虎”、“铅汞”、“坎离”、“彼我”,即使有学问的人看了也不免头昏脑胀,普通人看了更是不知所云。《悟真篇》文理虽稍明显,然亦皆隐言譬喻,与字面文义相去甚远,仅从文义去理解,也难明就里。且此二书注家颇多,有厚此薄彼者,有相互攻讦者,有彼此调和者,有歪曲本义者,更是让诸读者无从下手。其他如《阴符经》、《道德经》等,莫不如是,若无明师指导,孰难读懂。此时,读者不妨相互参考,分类研究。将自己认为某一本书中有用的内容摘抄下来,将不能理解或有疑问的内容另行抄录,在以后阅读其他书的时候,对自己抄录的内容再进行比较,将不同的论述录原抄之下,将对以前疑问有答案的抄录原疑问之后,再根据自己的体会与理解,进行研究比较。对不能决疑的地方,不妨姑存其说,以图在以后的读书过程再求答案。如此反复不已,当对学问会有一定的看法,待机缘成熟,得逢真师,一语抉破,得获玄妙,自然路路皆通,头头是道。

      分别对待
      仙学著述中,古籍多深邃难懂,若论最浅显者,莫若清代出现的黄元吉先生的《乐育堂语录》、《道德经讲义》及近代陈撄宁先生的文章。此二位先生的著述,多是因人说法,由问道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不同答复。特别是在黄元吉先生的《乐育堂语录》及陈撄宁先生早期的答疑文章中,常会出现同一个话题不同的说法,不同的话题相同的说法;不同的问题相同的答案,相同的问题不同的答案。且对有些话题,在讲述的时候,留有一定的空间,以供学人自行参悟。如陈撄宁先生《黄庭经讲义》乃为王聘三先生所讲,《孙不二女丹诗注》乃为吕碧城女士而作,《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是对普通学道而言,在《扬善半月刊》及《仙道月报》中的“来函答问”则因人不同而论。读者如果不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而一味执著于书面语言,自然难于进步,故定须分别对待。

      勤学好问
      古人云:“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任何人都有自己的长处,也都有自己的不足,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学人之长,补己之短,如此人生便会日趋完满。修仙学道,亦复如是。遇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不妨向周围的同志请教,不要拘于年龄、相貌、身份、地位等。仙家常讲“道在平常日用中”,“百姓日用而不知”。有些仙学问题,或许从身边的事物就能得到答复,故不妨常常留意一下自己的周围及日常生活。前人言:“世事洞明皆学问”。只要能从平常日用中有所体悟,成仙了道也就不远了。更要时时向前辈长者,有一己之得者学习,不要有成见,不要自满自大,瞧不起人。须知高人无处不在,或许就有你的身边。只要常常谦虚诚恳,自然会有满意的收获。

      灵活运用
      对自己从书中得到的方法,在进行实践的时候,一定灵活。因为作书之人自己所讲的方法,不一定是为大众着想,故并非人人都能完全适合。其间会因各人的生活环境、年龄长幼、社会阅历、身体素质、文化修养等条件的不同,产生不同的结果。适应于此者,未必就能适应于彼,反之亦然。故不可死守一法,一成不变。应根据自身的条件,进行合理的调整。遇有特殊情况,应当及时处理。要防患于未然,勿待问题发生以后再找对策,时晚矣。

      以上几点,仅是我们对读书穷理一途的一些经验之谈,今整理面世,供读者参考之,或有裨益。

      陈撄宁先生仙学初步之二——入门静功

    胡海牙 述  蒲团子 辑

      学仙入门工夫很多,然基本上都需要有一定经验的人指导,否则容易出现弊端。唯有静功一法,比较稳妥,绝少流弊,只要自己能掌握几个要点,即可用工,亦无须专门的老师指导。即使无有效验发生,对身体亦不会产生负面的作用。若论学仙好道者入门下手最佳的方法,我们比较提倡静功。
      今之初涉炼养一途人士,每闻静功二字,便自然与静坐、坐禅等联系起来,认为静功就一定得盘膝大坐,甚至讲出很多盘腿的方法,如单盘、双盘、自然盘、天盘、地盘、人盘等。或谓静功就是盘膝大坐,形如枯木,心如死灰;或云身体坐定后,外形安静,内用意识,搬运身中,等等。我们认为,这些不免对静坐工夫有所误解。
      诚然,在古代,不少修炼之士多用盘坐方式进行修行,但并非唯有曲膝盘腿才能进入工夫的深层境界。因为在古代,人们的生活材料相对贫乏,桌椅板凳之类的生活用品又相对的少有,人们在休息的时候,每以曲膝盘腿、席地而坐为方便,既节省生活材料,又可消除疲劳。故而那时的修炼者,亦因陋就简,多曲膝盘腿为修炼的方式。今天的生活材料日益丰富,人们在研究制造供休息所用的生活器具时,亦多以人体的生理特点,生产适合生理需要、舒适且能解除疲劳的休息用品,较之古代,有如霄壤。是故,今日用工之士,已无须墨守成规,依然死守古人之法。并且,根据科学研究资料及我们的长期观察得知,一个人如果长期的曲膝盘腿而坐,将会影响膝关节的正常生理功能,甚至于产生疾患,一些修炼家极力倡导的双盘坐法(即五心朝天式坐法)尤甚。
      练丹书中所谓的静坐,虽含有坐功在内,但主要侧重于静。而且坐的本义,也非今天人们所谓的坐,《说文解字》云:“坐,止也。”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曰:“止,下基也,引伸为住、止,引伸为席地而坐。”由此可见,静坐不应只看作坐,更应理解为静。静功工夫,也不一定要从曲膝盘腿中得来,历史上的陈抟老祖从睡功成就,北七真之一王玉阳真人从站功得益,就是很好的例子。
      陈撄宁先生将静功的修炼方法分作三步,即:第一步,身体不动;第二步,念头不动;第三步,把自己身体忘记,不知道有我。
      开始做工夫的时候,不拘坐卧,唯周身要放松,不能有丝毫拘束,也不要有局部的紧张,自己要感觉到十分的舒适。这样,做到恰到好处时,心中不会有厌烦情绪,身体亦无不适之感。静功的原则,以身心二者完全休息为要义,用工的姿式并不重要,盘腿坐可,垂腿坐也可,侧卧、仰卧、站立皆无不可。然须注意者,在坐功的时候,身体自腰以上,要正直,不要弯曲,也不要使用僵劲;四面要凌空,不要有倚靠。做卧功的时候,若有睡意,则任他睡去,不必搬弄各种花样,强打精神,谓为克睡魔;若到半夜自然而醒不欲再睡时,可起床做坐功,或继续用卧功,直至睡欲又来,再任其睡去。如此久久,睡魔不克而自克。(前人言:初修卧功,有睡无定;久习之,有定无睡。是故初下手者,于炼功中进入睡境,并无不妥。)在用站功(或站桩,或随意站立)做工夫时,宜在风和日丽之天,花草纷繁之所,小立片刻,身体宜直而不僵,两脚要站稳,不要立于悬崖边等地,以防工夫做到恰到好处时,精神一恍惚,筋骨一松弛,不免有倾跌之虞。故站着做静功的时候,最好双手扶在树上或栏杆上面。这是静功的第一步,也是最基本的、比较容易做到的一步。
      若要做到念头不动,就相对的要困难一些。因为人的念头刹那而变,忽生忽灭,不易安静,仙家谓此念为杂念。因为他对修炼之道颇有妨害,故初下手用工,要先扫除此念。对初入仙学之门者而言,在静功遇到杂念纷扰时,最好先不要去管他,只要身体不动,经他杂念急起急落、思前想后,等到静止不动半个多钟头之后,杂念自然就慢慢的平息下去了。有时在做静功的过程中,猛然一觉,杂念全消,这也是常有的事,用不着刻意的去制止。陈撄宁先生在《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读者须知》,曾提纲挈领地拈出四句口诀:“神不外驰气自定”,“混合为一复忘一”,“专气致柔神久留”,“元和内运即成真”。此四句用在静功工夫上,亦比较贴切(此四句的解释详见《仙学指南》一书)。
      以上几点是讲念头上的工夫,即如何做到念头不动。至于把自己身体忘掉,不知道有我,这则是功夫深浅的问题。初学者如能依照静功的方法做去,自然会有成功的时候。
      陈撄宁先生所提倡的静功三步法,应是一气呵成的,并不是强分段落的。我们只所以要分开来,是为了便读者的理解,并不是在做工夫的时候有段落层次。然初学者未必一开始就能将三步工夫贯穿起,故我们认为,只要抱着循序渐进的态度,慢慢就会成功。
      另外,在做静功工夫的时候,环境宜清静,不要太喧闹;空气一定要新鲜,不要有其它秽浊的气味;光线不宜太明亮,太暗亦不合适,最好能阴阳调和,勿使偏胜;饮食调味不宜过浓,要比平常所吃惯的口味稍淡一些,还要注意饮食卫生。至于专门的修炼者,饮食起居、修炼环境等都有特别的要求,此处且不多言。初学者能注意到这几点亦足矣。
      清代薛雪在补注《内经知要》一书中云:不根于虚静者,即是邪术;不归于简易者,即是旁门。我们所提倡的静功,虽然没有诸多的花样,但经我们长时间的观察,在养生延龄中,确具效果,今介绍大家,以供求入门下手之法的初学之士参考(至于静功养生意义的科学研究,我们在《陈撄宁仙学的科学性》一文中将有详论,此不赘述)。

    > 删除
  • 2007-12-26 12:24:25 饱小嗝 (*﹏*)

    谈  仙 (胡海牙)
    谈  仙
    胡海牙


      在今天,人们一提“仙”字,每每视其为迷信,认为是子乌虚有的,是不真实存在的。不少仙学的研究者,包括一些道教的信奉者、研究者,对“仙”之一说,亦未有正确的认识。很多朋友在来函来访中,也希望我能谈一谈“仙”。今就此问题,略陈己见如后。

      成仙的证据
      汉司马迁《史记》载云:黄帝且战且学仙。由是可知,关于仙的说法,在华夏始祖轩辕黄帝时代就已有之。中国传统典籍中关于道家方面的经典汗牛充栋,其中有关成仙的事例多不胜数。历代以来的稗官野乘笔记类文章,记载关于成仙事迹者,亦不胜枚举。我们如果认为这类的文章不可靠,不妨翻阅《史记》、《廿四史列传》以及各省府县志之类的正史,此类的记载比比皆是。有兴趣的朋友,亦可翻阅翻阅本族的家谱,前代总有位祖宗的事迹与史志各传相符合。如果连自己的老祖宗都不相信,这世界恐怕就没有什么事值得相信了。
      众所周知,唐代大文人韩愈先生平素不信佛道,且极力反对之。然在其《谢自然诗》一诗中,却详尽的记述了一个肉体飞升冲举的真实现象。其诗曰:“果州南充县,童女谢自然。童騃无所知,但闻有神仙。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一朝坐室内,云雾生其间;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白日变幽晦,萧萧内景寒”,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入门无所见,冠履同蜕蝉;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此诗通篇三百四十字,今仅抄录讲述成仙实际景观者。此诗前半段叙事,其间包括谢自然飞升冲举的具体现象及当时旁观者的议论;后半段评论,主要是韩先生自己对此事的看法、观点。然而韩先生终究是位大儒,毕竟拉不下其儒学家的面子,虽亲眼目睹谢自然成仙飞升冲举之真实现象,依然要将诸多诋毁之辞加于谢自然身上,以维护其儒学家的面子。此皆因谢自然冲举成仙之事实,与其平日所奉行的“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下以保子孙,上以春君亲;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的主张不同而已。惟其作为一个反对者所记录的这个事实,却为世人提供了一个极力有力的反证。
      清乾隆年间,学识渊博的大才子纪晓岚,在《纪晓岚家书·寄仪南叔》中曾云:“修仙得道,谈何容易!仙有仙缘,诀逢指授;道有道骨,质本清虚。苟不得真而妄冲举,因而致害者不一。明朝正德间,崂山白云洞有修道者,兀坐木石间,不食不死,不知来自何年,只觉其满身苔藓,已与木石同色耳。然呼吸不绝,目炯炯尚能视。不生不死亦何贵于修道,反不如人之快乐,鬼之逍遥也。按此人修道功夫,决非浅鲜,只因未生道骨,未结仙缘,遂致炼成灵儿,不能出窍行空。或云以白刃破其顶,即得兵解而成鬼仙,此亦臆测之词耳。夫入深山潜修数十百年,尚不能尽身得道,则世之愚夫愚妇,溷处红尘中,手握牟尼珠,中哺南虔诵经咒,妄冀得道长生,多见其不知量焉。”纪大才子所言并非彻底之谈,然据此可知,其虽非实修实证者,然对仙与仙学的认识,确非普通俗流可以比拟。

      仙的科学论证
      在科学发达之今天,我们也不妨通过科学的研究,来证实一下仙的说法。
      有人曾做过这样一个统计,在我国夏商时代,人们的平均寿命不足18岁;周、秦、西汉时代为20岁;东汉时为22岁;唐代时为27岁;宋代时为30岁;清代时为33岁;解放前为35岁。解放后,1957年的调查,平均寿命为57岁,1981年为68岁,1985年为68.97岁。目前,我国人口的平均寿命已达70余岁。由此可见,随着人类的进化,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日益改善,人类的平均寿命也在逐渐延长。过去讲“人活七十古来稀”,而现在,百龄人也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了。这种事实证明,只要沿着这个趋势逐步发展下去,人们的寿命将越来越长。如果再积极地改造自然和自身的缺憾,将寿命延至更长,甚至于长生,并非不可能的事。
      陈撄宁先生也曾在《众妙居问答续八则》中做过这样的比较:地球人类的一岁,是根据地球轨道环绕太阳一周的时间来计算的,这个过程所用的时间,历法称为一年,在人寿命上算作一岁。假定人类的寿命是一百岁,地球上的一百岁比较太阳系其他八大行星上的一百岁,其时间的长短各不相同,也颇有意义。我们将发现,水星上的100岁等于地球上24岁;金星上100岁等于地球上61岁;火星上100岁等于地球上185岁;木星上的100岁等于地球上1186岁;土星上的100岁等于地球上2945岁;天王星上的100岁等于地球上8042岁;海五星上的100岁等于地球上16467岁;冥王星上的100岁等于地球上 24800岁。这个计算是按八大行星绕太阳一周所经过的时间长短和地球上一年365日作比例推算的。前三星及地球,我们称之为短命世界;后五星,我们称之为长命世界。现代的科学家一直在探究太阳系是否还有与我们地球人类相似的生命,并试图用科技手段与其联系;也有不少科学家试图研制一些飞行器,遨游这些星球,或欲在其上安家落户。如果真成功,地球人类的寿命是否会因易地生存而改变呢?如有所改变,那么是否还有比这几个所谓“长命世界”的星球更能使人长命的世界?是否会有长生的世界?这些问题的研究恐怕会有惊人之获。
      最新的基因研究表明,如果对人的有关基因进行重组,仅对延长人的寿命一项来说,将一个人的生命延长三五百岁不成问题。我本人是行医的,虽对此类的高新科学有所耳闻,对于其实质却未有更多的研究。然而现在所出版的有关基因方面的科普书籍,其封面多有“长生不老不再是神话”之类字样。这说明,科学界对长生之说亦有了新的看法,而并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否定,批判。


    仙的特征
      要研究仙,首先要知道仙在这个世界(地球)上的几个阶段。成就仙,一般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长寿;第二阶段,长生;第三阶段,飞升。
      长寿是仙的最初表现,他是一个普通人,经过仙学世间法(即身体健康法、寿命延长法、驻颜不老法、人种改良法等)的修炼,所达到的一种最基本的体现。如果长寿尚不能达到,成仙则更是无望。长生是仙最根本的特征,也是仙学世间法修炼的最高成就。人体如果能长生,再运用仙学上出世间法(即断烟火食法、肉体生化炁体法、炁体出入自由法、炁体聚散随意法、炁体绝对长生法、炁体飞升到另一世界法等惟仙学独有的方法)的修炼,炼化我们人类的肉体,使之成为人体自身精华提纯与人体灵性结合的仙体,并且能自由地遨游到其他利于仙体生存的星球。我们知道,人没有了肉体则不能生存,而肉体结构又比较复杂,不能耐极热极冷,冷极则冻僵,热极则腐烂。而这个仙体则是单纯的原体构成,冷热对其均无妨害,冷极不过收缩,热极不过膨胀,无所谓腐烂冻僵,故这个生命体的寿命无有限量。这就是仙家真正意义上的长生。
      仙在这个世界(地球)上,虽暂时以肉体为房舍,若一旦飞升到另外的世界,即抛弃重浊的肉体,仅以轻清的承体上升。这个承体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人类自身精华提纯与人体灵性的结合物,它是可以由成就者自己作主自由出入人体的。这也就是修炼家所谓的阳神出窍,也是修仙者在此世界上最终成就的一种表现。
      阳神出窍更进一步是白日飞升,韩愈《谢自然诗》中所记载的现象,就是白日飞升的一个例证。
      阳神出窍,白日飞升,都是仙在此世界上的最终表现,应是有目共睹的,真实的。如果不能有目共睹,而妄言成仙了道,多属欺人之谈。这也是这个世界上判定是否成仙的唯一标准。

      成仙的意义
      现在的科学家,已能借助宇宙飞船等器具登月球,也正研究如何登上其他的星球。然而人类肉体的局限,必将是人类将来迁居其他星球的最大障碍。而仙学中,肉体的长生最根本的表现阳神出窍、白日飞升,是仙在此世界上的最终成就,其结果是人类的身体仅以炁体的形式上升到有利于生存的环境。这将弥补科学上的缺憾,但须下一番真功夫方可成就。
      人类经过漫长的岁月,由类人猿进化为人,又经过多年的进化,成为我们今天的人。但须知,进化是无止境的。既然类人猿能进化为人,再进化为今天的文明人,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相信人类会继续进化成仙呢?
      或许有人否定仙的存在,我们认为这并不重要。俄国的生物学家麦奇尼夫曾在《长生论》中写到:“我不能深信,依任何现有性质自然的倾向,能变恶为善,能变不适应为适应。这样理想不能实现,并不足为奇。虽然有人认为,自然有牺牲个体保存种类的趋势,这是根据个体死亡种类犹存的理由。但在另一方面,在世界上有许多种类现在确已完全灭绝,自然对于它们没有顾惜,我们的人类有什么把握不会遇到同样的命运呢?这种未来的事我们不知道。我们不能不把自然放在一边,来靠我们的智慧求生存。”“我们智慧,既然能给我们许多知识,我们根据这个理由,可以改善我们的性质,使不适应变为适应。惟有我们的意志,可达到我们的理想。”
      陈撄宁先生也曾这样讲:“人类的始祖是类人猿,因为这种猿有创造能力,并取得各种有利条件,经过长久的时期,逐渐进化,变为今日的人类。”“世俗每一闻仙字,便觉得不可思议。若用猿类的眼光来看我们人类,也是不可思议的。因为彼此程度相差太远,遂有这种感想,并非不可思议。但不可坐待,应当积极发挥自己创造之能力。若进一步听其自然,非但不能进化,恐怕还要退化。古代猿类中富于创造性者,即进化为人;其无创造性者,至今仍旧是猿。再经过长久的时期,猿的种类不免更要减少,甚至于消灭。”
      前人既然为我们留下不少成就仙学的方法,我们又逢科学发达、政治昌明、社会进步的今日,只要我们能奉行“学理,重研究不重崇拜;功夫,尚实践不尚空谈;思想,要积极不要消极;精神,图自立不图依赖;能力,宜团结不宜分散;事业,贵创造不贵模仿;幸福,讲生前不讲死后;信仰,凭实验不凭经典;住世,是长存不是速朽;出世,在超脱不在皈依”等十条真义,经大家艰辛努力,仙家世界已离我们不远矣。

    > 删除
  • 2007-12-26 12:24:42 饱小嗝 (*﹏*)

    【附录:关于谢自然的诗

      谢自然诗  [唐] 韩愈

      果州南充县,寒女谢自然。童騃无所识,但闻有神仙。
      轻生学其术,乃在金泉山。繁华荣慕绝,父母慈爱捐。
      凝心感魑魅,慌惚难具言。一朝坐空室,云雾生其间。
      如聆笙竽韵,来自冥冥天。白日变幽晦,萧萧风景寒。
      檐楹暂明灭,五色光属联。观者徒倾骇,踯躅讵敢前。
      须臾自轻举,飘若风中烟。茫茫八纮大,影响无由缘。
      里胥上其事,郡守惊且叹。驱车领官吏,氓俗争相先。
      入门无所见,冠履同蜕蝉。皆云神仙事,灼灼信可传。
      余闻古夏后,象物知神奸。山林民可入,魍魉莫逢旃。
      逶迤不复振,后世恣欺谩。幽明纷杂乱,人鬼更相残。
      秦皇虽笃好,汉武洪其源。自从二主来,此祸竟连连。
      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莫能尽性命,安得更长延。
      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奈何不自信,反欲从物迁。
      往者不可悔,孤魂抱深冤。来者犹可诫,余言岂空文。
      人生有常理,男女各有伦。寒衣及饥食,在纺绩耕耘。
      下以保子孙,上以奉君亲。苟异于此道,皆为弃其身。
      噫乎彼寒女,永托异物群。感伤遂成诗,昧者宜书绅。

      谢自然却还旧居  [唐] 刘商

      仙侣招邀自有期,九天升降五云随。
      不知辞罢虚皇日,更向人间住几时。

      谢自然升仙  [唐] 施肩吾

      分明得道谢自然,古来漫说尸解仙。
      如花年少一女子,身骑白鹤游青天。】


    白云观杂记(胡海牙)
    白云观杂记
    胡海牙


      前言
      我从十五岁起向绍兴名医邵佑卿先生学习中医。在这期间,我逐渐发现中医与道教之间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许多古代著名医学家如孙思邈、葛洪等,在道学研究方面卓有成就。于是我萌发了研究道教的想法。我十九岁学徒出师之后,便离开绍兴老家,上了上虞县龙会山,正式开始研究道教。其后又寻师访友,遍游了江、浙一带的名山洞府。1945年我三十一岁时,在杭州定居下来,开设慈海诊所,不久拜著名道教学者陈樱宁先生为师,向他请教道家典籍和中医学说。为了早晚请教方便,从1949年起,我将陈樱宁老师接到我家中居住。
      1957年冬季,国务院宗教事务局聘请陈老师出任中国道教协会秘书长,当时我与陈老师的关系如鱼水一般,谁也舍不得离开谁。于是陈老师便将我的情况向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作了介绍,国务院宗教事务局便请我与陈老师同来北京白云观--中国道协所在地,进行道教研究工作。
      由于国务院宗教事务局的一些同志了解我在杭州行医的情况,所以我刚到白云观就有人来找我治病。当时国务院家属宿舍就在白云观附近,来观内就诊的人逐日递增。消息逐渐传开,慢慢的,不但城里人来看病,就连郊区的农民也半夜乘驴车赶来候诊。为了方便广大患者,同时也为了增加观中的收入,我索兴每天上午开四小时门诊,治疗一百五十位患者,下午和晚间从事道教研究。后来,北大医院的领导对我的情况进行了了解,决定请我去他们那儿从事针灸教学研究与临床工作。当时我舍不得放弃道教研究,经宗教事务局何承湘局长做工作,我接受了北医的聘请,于1959年1月开始去北医工作,但每日下班后仍回到白云观,继续进行道教研究。直到1969年我被下放到干校,才离开白云观。
      在白云观居住期间,我对白云观历史概况及观内道教活动、道士生活等情况作过一些了解。

      (一)
      白云观初名玄元皇帝庙。所谓玄元皇帝指的就是老子。因为被人们神化了的老子与唐朝统治者同姓,唐朝皇帝为了愚弄民众,维护其王权,就称老子是自己的祖先,谥封以玄元皇帝尊号,命各地建庙以奉把之,北京的玄元皇帝庙即建于那时。又因皇帝的生日叫天长节,所以后来又将玄元皇帝庙改称“天长观”,迄今已有一千二百余年历史。
      1160年天长观毁于大火,七年后,金世宗救令重修,规模弘大,四载始成,改名为“十方大天长观”。落成后殿堂雄伟,回栋雕梁极为壮观。中轴线上从前向后排列着虚皇醮坛、玉虚殿、通明殿、延庆殿,延庆殿两侧还各有一座配殿,左为澄神,右为生真。东路系灵音阁、大明殿、五岳殿。西路乃飞玄阁、清辉阁、四渎殿。全部建筑共计一百五十楹。1190年金章宗又于延庆殿左侧修建了一座规模弘大的瑞圣殿,用以奉祀其母的本命之神——丁卯神。此时十方大天长观内奉祀的尊神由单独的老子发展为三清、玉皇、玄天上帝、虚无上帝和金代特有的长白山兴国灵应王。1202年,十方大天长观再次毁于大火,一年后金章宗又敕命重建,定名“太极殿”,后来又改名“太极宫”。
      1224年,“龙门”始祖丘处机(号长春)应行省之请,住持太极宫。从此便改名为长春宫。丘处机曾大量参与政治活动,并受到元太祖成吉思汗的尊敬。他曾建议成吉思汗“欲一天下者,必先在乎不嗜杀人。”还谏阻过成吉思汗的东山大猎,这对于保护百姓的生命和减轻人民的经济负担是起了一定作用的。所以丘处机及全真道士们受到了百姓的爱戴。当时,他已名震朝野。所以当丘长春提出要对长春宫进行大规模修葺时,一切费用不待缘化,四方信徒不分远近争先供献。这次修葺使长春宫焕然一新,基本上恢复了昔日十方大天长观的气势。
      丘长春死后,其遗蜕初厝葆光堂,第二年春天迁葬于长春宫东侧下院中,墓上修建了响堂,定名为处顺堂。这座下院从那时起就称为白云观。
      陈时可在《燕京白云观处顺堂会葬记》中,记述了丘长春葬礼之盛况:“以四月丁未,除地建址,越四日庚戌,云中河东道侣数百辈裹粮来助,凡四月成其堂,制度雄丽,榜之日处顺。既祥,奉仙骨以葬……大备其礼,四方来会之道俗逾万人。”这一段记述,充分反映了丘长春在当时道教界和普通民众中的影响之深,威望之高。
      元末长春宫毁于战火,明成祖朱棣特命中宫来修复,但因毁坏过于严重,一时难以勘明旧址,因此就对近在咫尺的白云观进行了修葺扩建。1428年至1576年间,白云观进行了多次修缮并先后增建了三清殿、玉皇阁、延庆殿、钟鼓二楼和长生、施斋两堂。
      1662年,在方丈王常月的请求下,白云观再次得到大规模修整、扩建。《白云观志稿》中有着详细的记载:“王常月方丈以观宇颓败,请努重建。就明内官刘顺所建三清大殿重茸为二层阁楼,上层奉三清,下层奉玉皇,阁左右增二楼,东曰藏经阁,西曰朝天楼,接以东西客堂并东厨西库……三清阁之前处顺堂,兹加修缮,额曰贞寂堂。再前七贞袁光之堂,奉七贞,盖移李得晟所增塑仙像六躯于此,中座丘祖之像所固有者也。再前为玉历长春之殿,旁建配殿,西曰儒仙,以奉油底张本,东曰丰真,以奉张三丰。更前置四帅殿,今之灵官殿也。其前为石梁,即甘河桥,溯重阳甘河遇仙,全真所以开道也。”这一次规模宏大的修建充分再现了昔日十方大天长观的宏伟气势,今日的白云观即完全奠基于此。


     (二)
      丘处机曾多年隐居陇州龙门山修道,因此人们称也所开创的道派为龙门派。由于其遗蜕埋葬在白云观内,因而白云观也就想当然地被公认为“龙门祖庭”,玄门流裔,尤其是龙门派道士们经常要来到这里朝拜祖庭。这使得白云观在道教官观中的地位日益提高,逐渐成为诸山道士们所公认的“全真第一丛林”。数百年来香火不断,住观道士常常多达数百人,称得上是“玄风流衍,代有名人”。
      白云观是道教中心,不收小道士,住庙道士都是从各地云游来学道的,有的是来此等候受戒的。道士到十方丛林住庙叫做挂单。在白云观内挂单要有一定条件,只有条件合格者才允许挂单。如有下列问题则不准在白云观挂单:籍贯、三代不清;有传染恶疾或不良嗜好;奇装异服、短发疯狂;妄言异端、江湖术士、炉火符咒、占卜星相;课诵不熟;年龄未满等等。
      此外,新来挂单的道士要经过迎宾、知客等人的全面盘诘、考询,如检验证书戒碟,询问履历派别、姓名、三代,考诵经文等等。考询全部合格后便可在观内挂单。整个挂单仪式需三个小时乃至半天的时间。每个住观道士都有一个编号,道士离观他往称做“销号”。销号再次回到本观叫做“复号”。复号也有一定的规矩:初次挂单居住不满半月者不复号;销号不满半月者不复号;被总理、知客、执事催单逐出者一年后才许复号;被督管或巡照催单逐出者两年后才允许复号;被方丈或监院催单逐出者三年后才允许复号;如已被革除吊销度碟,则永远不准复号了。
      初来挂单的道士都要干脏活、重活,以后每年换一次工作,如工作勤恳,可逐渐提升到知客、巡照、监院等高级职务。如果过去曾担任过高级职务者可以提前提升。在本观已担任了高级职务如销号云游到另一观中仍要从脏活、重活做起。
      从原则上来讲所有住观道士都是平等的,没有地位的差别。但由于人数众多,大家各有不同职务和工作范围,为了维护观内集体生活的正常化,就得人人遵守清规玄范。无论何人,凡是违犯清规者都要受到惩戒。例如:出不告假或结群闲游等等,就要罚跪香;集聚闲类或滥用职权等等,就要罚迁单(降职);不服派遣或骄慢师尊等等,就要催单(逐出);惑人骗财或干犯国法等等,就要送究;情节特别严重者则要用火烧死。1948年,白云观监院安世霖即因触犯清规(实际是派系对立冲突的结果)而被烧死在丘祖殿前。
      本来道教清心寡欲、清静无为的主张就已使得道士的生活十分肃穆,再加上这些清规玄范的限制就更加刻板单调了。白云观中作息时间是根据白天的长短制定的,无论春夏秋冬,只要东方天一发亮,就敲梆子起床,等到云板一响,便上老律堂念早坛功课经。作完功课后敲梆子下殿,到丘祖殿前排成两行,由值日知客率领到大斋堂门前,敲罄进斋堂。吃饭前要先向王灵官献祭。献祭的仪式是将一碗米饭放在小圆盘里,经师站在一旁,一面敲罄一面念经,全体道士跟着他念供养咒和结斋咒。咒念完后由一道士端盘上供。献祭完毕,监院、知客、经师等上层道士退出大斋堂,下层道士开始用斋,吃完斋要先向堂上作个揖再离去。
      上午道士们都在经堂诵念经卷,午饭后各就各位,去干各自的工作,或修持,或学,或干杂活。晚饭后作晚功课,习诵经卷。功课完毕后大家可以在观内外散步、活动,听到敲梆子就回房就寝。夜间有巡房,每两小时敲更一次。
      道士的伙食极为清淡,早、晚两餐是稀饭,两人一碟咸菜;午餐是玉米面窝头和素炒菜,每月初一、十五中午改善伙食,也只不过每人一斤馒头而已,并且还是次等黑面做的。若不是习以为常了,这种素斋是难以下咽的。冬天因白天短,改为一日两餐。监院、知客等上层道士在小斋堂用斋,以稀饭、面条为主,一年四季都是两餐。
      白云观中的主要道教活动是传戒。早年在观中主持传戒的,是著名道士西京路传戒坛主清虚大师阎德源。传戒的仪式既复杂又隆重,时间很长,早期长达一百天,后来减少到五十三天。传戒人数有时多达六七百人。仅仅从清初至民国初期这近三百年间,受戒的道士就达万名以上。白云观最后一次传戒是在1927年,受戒人三百四十九名。
      许世田整理
      (《文史资料选编》第29辑,1986年出版)

    > 删除
  • 2007-12-26 12:25:09 饱小嗝 (*﹏*)

    胡海牙先生谈科学养生之道

    蒲团子

    每个星期天的早晨,在北京的某个公园,您或许会看见一位须发花白,体态微胖,步履稳健的老者,或潇洒自如地打太极拳,或循循善诱地教导着一班年轻小辈。他,就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著名中医师、中国道家养生研究者、道家仙学养生术的传人——胡海牙先生。
    由于多年从事道家养生与中医中药的研究与实践,今年九十岁的胡海牙先生,依然保持着健康年轻的体魄,红润有光泽的面色,使人看上去只有五、六十岁样子。
    在随先生学习的六、七年中,时时可以看见老师将传统养生、中医针药、内家拳法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用于生活与医疗之中。这也是先生健康长寿,被誉为“活神仙”、“神医”的原因所在。
    谈到自己养生的方法,先生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饮食起居
    先生一直认为,饮食起居是否科学,直接影响着人体的健康。现代人的生活节奏紧张,特别是城里人、年轻人,往往由于饮食起居的安排不合理,而产生诸多的身体不适或产生疾患,即现代人所谓的富贵病、亚健康状态等。
    胡先生对自己的饮食起居非常注意,也常给养生爱好者及患者讲一些日常饮食起居养生的方法。如其常讲“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中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诀窍。”所谓口中言少,即少说话。中医认为,开口神气散。一个人如果长期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将会耗散身中的精气神,以致于伤神成疾。并且,少说话,可专心于某一件事,还可以免事非,无事非者无烦恼,少烦恼即可少费神、伤神。人与人之间,每天所说的话,大都是没有什么实际意义的。我们为人处事,一言一行都要使人受益,所以口中言应少。所谓心中事少,即不要思虑过度。这并不是说什么都不去想,而是不要未得患得,未失患失,胡思乱想。中医学认为,思伤神。故心中不可多事。腹中食少,即饮食不能过量。宋代文学家苏东坡曾讲过:已饥方食,未饱先止。因为过量的饮食,会引起人的胃肠超负荷运转,必将使胃肠功能逐渐衰退,而引发胃肠方面的疾患。现在很多病人口中都有异味,也是由于饮食无度所致。所以饮食无度,也是今天人们生病的一个主要原因。自然睡少者,如果能做到前面“三少”,人的精神不会过多的消耗,精力自然充沛,精神自然旺盛,也就不会用更多的睡眠时间来补充精力体力。有了以上四少,自然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健康即是仙,故曰:神仙诀窍。
    胡先生认为,毛泽东主席当年总结一套十二字饮食起居养生方法,也是比较科学可行的。此即“动为纲,素为常,免烦恼,酒适量。”动即运动。现代人的工作生活渐趋智能化,脑力劳动也渐大于体力劳动,一味的看书学习,坐办公室的人也越来越多,相对的运动也越来越少,所以就出现了一些诸如“办公室病”(长期坐办公室所致)、“电脑病”(长期使用电脑所致)等现代文明病。到胡先生处求医问药的人中,这类的人占很大的比例,但基本上都是缺乏运动所致,故要将有益的运动做为日常生活中必修科目。素即素食。素食中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及多种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对人体的健康长寿,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如果食用科学,还可预防、治疗某些疾病,清理人体内沉淀的垃圾。(另:素亦指清淡。)免烦恼,即免除烦恼,不要想不开心的事,多想一些开心的事,保持一份好的心情。酒适量,即不要饮过量之酒,特别是高度酒。过量饮酒,会胃、肝、心脏以及脑子都会产生很大的损害。而适当的饮酒则有活血通脉的功效。特别是现代出现的果酒、啤酒,适当的饮用,可防治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按:毛泽东曾根据徐特立先生的养生方法总结过十六个字:经常走路,基本吃素,心情疏畅,劳逸适度。与这十二字相仿。)
    胡先生在其《仙学与养生》一文中曾经介绍了一个饮食养生的方法,即每星期选择一天不进五谷及肉类食品,只吃水果,以此清理肠胃。并常教自己的学生及求医的患者,早起用手指肚干梳头,待头部气血通畅以后,再起床,以免脑供血不足而产生头晕、晕倒等现象;经常做一做拔耳运动(即用两手掌心捂住双耳,将掌心往里一按,随之猛的向外一拔。开始做时,做十次,以后每天加一次,直至五十次。早晚各做一回),耳朵终生受益、不聋;晚上睡觉前搓搓脚心,可以防治感冒;等等。先生认为,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快,要专心去做某项运动项目,有一定的困难,如果能在生活细节上注意,并做一些简单有效的小运动,即方便,又能防病治病,是比较适合现代人的。


    二 静功修养
    胡先生认为,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中,最缺少是思想上的安静。虽然肢体每天都有休息的时候,但思想很少能够安静。即使睡着了以后,也不能完全安静,要做梦。梦中所感受的疲劳程度,不亚于清醒时,有时更胜于清醒时所感受的疲劳程度。如此长年累月,精神的消耗逐渐积累,身体的各个器官亦会因不停运转而慢慢衰弱,从而会引发诸多疾患。这些由于器官衰弱严重而引发疾患,单靠药物的治疗,很难凑效,必须让身体处于一种完全安静的休息状态,利用机体自身的自我修复功能,逐渐修复损耗,补充虚弱。因为人类身体上原有的天然抗病能力,因某些器官不停的运转,发挥不出来。而静功的修养,可以帮助机体消除障碍,恢复人体本能,把原有的抗病、修复能力发挥出来,与身体所患疾病作斗争,而达到身体的康复。健康人做静功,可以防患于未然,起到养生、健身、自我保健的作用。
    现代的医学认为,人体是一个极为复杂而高度有序化的物质运动结构,而维系这个结构的,则是大脑与中枢神经。脑与神经具有高度的协调和适应工功能。脑和中枢神经的功能一旦失调,人体将会失去平衡,疾病、衰老、死亡等现象就会随之而来。而静功的修炼,则能有效地保持和发挥大脑和神经中枢的作用。因为人在做静功的过程中,心里的念头比较清静,头脑中的思虑也逐渐的减少,因而血液的运行也相应的缓慢,心脏的负担则随之减轻。同时,因为身体安静、舒适,没有运动消耗体,身体内部相对平衡,气血的运行便会因静功工夫的日益进步,而逐渐回复到婴儿初生时健康自然的运行方式,循环运行,人体会产生舒适的感觉。并且,体内的抗毒体及身体耗损的修复系统,也因为没有了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因思虑等紧张状态的抑制,便可以更大程度的发挥其作用,排除人体内的毒素,修复耗损。故身体健康,益寿延年,亦成为了必然。这就象一杯混浊的水,如杯子静不来,水呈混浊之状;相反,水杯静下来,水中杂质自然就会下去,而水则呈清澈之状。
    现代科学实践证明,静功的修习,不仅对一般的精神紧张、焦虑等有显著疗效,而且也适用于各种身心疾病。据有关资料表明,人在静功放松的状态下,可出现血压下降、呼吸频率及心率减慢、全身肌肉张力下降,并有四肢温暖、头脑清醒、心情轻松愉快和全身舒适的感觉。有研究资料表明,一个人在深度的松静状态下,大脑皮层的唤醒水平下降,交感神经系统及其有关的功能活动升高,此时机体耗能减少,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能力增强,血氧饱含度增加,血白蛋白含量及其携带氧的能力提高,指端血管容积增大,皮肤温度升高,肌电水平下降,皮肤电阻增大,血及尿中儿茶酚胺降低,血糖下降。这些现象足以说明,静功进入静态以后,可以通过身体内部的调节,影响机体各系统的功能,进而直到防治疾病,健康身体的作用。并且长期从事于静功的人,还可以陶冶情操,提高个人涵养,也有利人体健康。国外也有学者曾对修习静功的人做过对照实验,证明练功者比不练功者,其神经紧张程度明显减轻,反应速度明显加快,智力显著提高,学习速度、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灵活性、创造性等都显著地改善。
    科学的研究,证明了静功的修炼,对身体的康健是非常有益的。
    胡先生自己每天都要进行静功的修养,并且对人们对静功认识上的错误,也进行了纠正。
    胡先生认为,一般人每谈及静功,便会想到曲膝盘腿而坐,并认为这是静功之必须。其实这是对静功的一种误解。盘坐是古人在生活材料缺乏,椅凳等可供休息的生活用品相对较少的情况下,所用的一种方便的法门。今人多不明就里,唯以盘坐为静功之正宗,并且在坐姿上复有种种之花样,这是不正确的。真正的静功,应该不拘坐卧,身心放松,心无杂念,主要是完全安静。如此久久,自然会健康长寿。
    三 医药补养
    中国的中医针药与传统的养生学有着秘不可分的联系,自古大医学家,莫有不精于养生者,如晋之葛洪,南朝之陶弘景,唐之孙思邈,宋之马丹阳、石杏林等。中华民族之始祖轩辕黄帝深知医学与养生学之间的关系,常与臣子们谈论、探讨这方面的内容。他们的谈话记录,即中医学的圣典《黄帝内经》,其中就有很多关于养生的内容。
    胡海牙先生十三岁就开始从事于医学方面的工作,从中药材的辨别、中药的炮制、中药的药性,中医四诊八纲,针灸学的原理、手法的运用,无不认真研究。经过七十多年的研究实践,胡先生感觉,今天如果要谈及养生,中医则不可不谈。
    胡先生认为,中医不仅仅是一门治疗的学问,同时也有着浓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沉淀。他是依中华民族传统的道家思想而形成的一种集哲学与医疗为一体的科学门类。他融汇了中国传统的宗教、道德、社会、伦理、习俗等多个方面,以道家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主体,来研究人体的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与治疗。《难经》尝云:“上工治未病。”《黄帝内经》亦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故中医要求人类,不仅要主动地适应自然,更要积极地改造自然,和自然做斗争,从而提高生命的质量与健康的水平,减少疾病,延长寿命。(这与道家养生学中“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理论是一样的。)所以,中医在对治疾病时,首先从培本固元入手,待根本稳固后,疾患自然不治而愈。并且,中医也提倡,人在健康状态下,就应重视形体与精神的调养,以提高自身抗病能力,防止疾病的产生。没有了疾病的困挠,寿命也将自然的延长。因为人体在进化过程中已获得了防御、适应等功能,平时虽有病菌入侵,但不一定马上会生病;一旦防御、适应等功能低下、衰退,人生病以后虽大多可治愈或自愈,但病变本身给机体带来的损害,往往不易完全康复。故中医与其说是治病的学问,莫如说是治命的学问。
    再者,胡先生对现代一些年轻人生病后不服药,也很不赞同。先生认为,人的机体在不停的运转中,自然会有不同的损耗,有的损耗经过休息、修养,可以恢复。但有的损耗,由于工作、生活等不同因素的限制,不能及时恢复,或很难恢复,这时就需要用药物来补充、修复。这就象一台机器,长期使用自然会产生磨损,虽然让它停止工作,但它的磨损部分不会自然恢复,只有及时的保养、修理、修复,才能延长它的使用期,否则很容易报废。人体也是这样。胡先生建议,人生病以后,要及时的服药。并且在平时,也需要常服一些补益的药物。作为道家养生学大家,胡先生也随着季节气候的变化,时常服用一些药物。胡先生说,道教中有部早晚诵读的经典中,曾有一句“药功相助”,就是讲这个道理的,修养功夫虽对身体的健康长寿有作用,但药物的辅助是必不可少。道教将这个放在每日必诵的经典中,可知中药在养生中的重要性。胡先生还认为,西药在治病方面有一定的长处,但它只能治病,而不能治命,所以要补益身体,中药是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而中药在治疗一些疑难杂症上也很大优势,只不过这一点,好多现代人不太重视罢了。
    在多年的行医中,胡先生认为,针灸在养生保健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因为针灸可以增强人的体质,预防疾病的产生。通过临床实践,胡先生发现,针灸能调整物质代谢,恢复机体机能的紊乱,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防御外来病邪的侵扰,平衡人体血液中的各种成份,对人体的生理平衡,机体的防病抗病,都有很重要的意义。俗语中“针灸足三里,胜吃老母鸡”,“环跳一刺,通经活气”,“针背脊,不求医”等,在中医临床中,是有根据的。实践证明,针灸对人体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理功能具有调节作用,对高级神经系统的兴奋过程和抑制过程有加强的作用。还能增强应激适应能力,改善消化系统的吸收、代谢功能,促进血清蛋白合成,刺激造血器官,促进造血功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脏腑功能,提高抗病能力,从而防止疾病的侵袭,延缓衰老。所以胡先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针灸保健之术,服务于自己及患者的健康。
    四 太极常运
    胡先生常对我们这些学生讲,太极不离手,延年更益寿。先生早年在杭州跟随一代内家拳大师黄元秀学太极拳,深得其要。后到北京工作以后,又得京东派太极拳之真传。并将太极拳养生、中医针药养生,与陈撄宁先生创导的仙学学术内外丹法相结合,补充完善了陈撄宁先生的仙学学术,得到了陈撄宁先生的认可与赞许。
    先生通过几十年太极拳运动的实践认为,太极拳是一种高级的气功,在医疗保健中有很重要的作用。现在虽然有人多奢谈气功,然皆达不到锻炼太极拳而产生的作用。
    从养生角度而言,先生讲,太极拳所产生的效果,可以涉及到人体的诸多方面。就总体而言,道家传统养生,是为了促进机体的健康,且以长生久视为目的。而人体健康长寿的标志,是机体内诸多方面关系的协调统一,共同维护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人体的正常生命过程,是机体生化能力的具体表现。机体的生化能力,是以气化过程为其表现形式的,是通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而产生的各种变化。气化理论概括了人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规律,并反映了机体代谢过程的实质。而太极拳的气化,包含了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的对立统一的生命过程。
    有人通过现代的科学方法,对太极拳锻炼者,进行过一番科学测试。结果得出,太极拳的修炼,对人体的各大系统,均产生有益的因素。如太极拳运动对于增强和保持免疫功能具有良好的作用。现代科学认为,人体免疫系统可跟踪并消灭侵入人体的各种有害因子,可促进血液循环,同时可激发各抗体活力,使免疫力增强。又近年来的医学科学研究证明,良好的心理状态,可直接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使机体发生生化变化,激活免疫细胞的活力。太极拳则一种具有心理营养剂作用的运动,它能有效的消除烦恼、紧张、沮丧、不安等消极心理,减轻精神压力,使人心情舒畅,精神焕发,从而可使机体能有效地获得和保持更高的免疫能力。
    还有,太极拳对现代最为常见的心血管系统也很好的防治作用。研究表明,太极拳可提高机体有氧代谢能力,增强心血管系统的输氧能力和机体利用氧的能力。可使机体各器官组织系统得到充足氧和养料的供给,加强微血管的自律运动,改善微循环。从而有益于防止和消除血流量减少,血液粘稠等使机体易于衰老的各种因素。并能提高血栓溶解酶活力,减小血栓形成的可能性,促进心脏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建立,以预防由心肌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梗死、脑血栓或脑出血等心血管疾病。太极拳的修炼,还有益于防治某些呼吸系统的疾病;促进消化,提高消化吸收的功能;提高身体素质,使肌纤维增粗,使肌力增强,使肌肉弹性增加,体型健美,消除体内多余脂肪;等等作用。
    跟胡先生见过面的人,或许会记得,先生即使在闲谈之时,两手亦不停的或划太极圈或搓手或敲臂或做其他的运动。先生说,太极拳学好一式即能达到养生之功效,现在外边传播的太极拳架式太多,对工作忙碌、无有太多时间专门做太极拳运动的现代人来说,不是很适合。其实,能将其中的一个动作做好,就能达到整套太极拳所产生的效果,而且也方便,随时随地都可以做,不用占用太多时间。故而先生常会教学生或患者一两式太极拳,供大家养生健身之用。并且在内家太极拳的基础上,创编两套健身操,也改进了古传八段锦的运动方法(胡海牙先生改编的《内家八段锦》载于2002年第4 期《武魂》杂志),方便喜爱养生健身的人们运动。
    结语
    我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个人只有身体康健,才能更多地为社会服务;如果没有健康的体魄,空有远大的理想与抱负,那只能是空谈。毛主席曾讲:“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因为只有身体好了,才有精力去学习;学习好了,自然工作会好。胡先生虽已九旬,每星期尚要坚持出门诊为患者服务,每星期天还要为学生们讲课,自己也在不停的学习新的知识,他的实际行动,真正体现了其多年修养的现实意义。我想,如果我们也能按先生所讲的方法,从饮食起居,从静功修养,从医药补养,从太极锻炼,去完善改造自己的身体,不仅有益于自己,而且对社会也是一种贡献。相信,如果我们能这样,我们人生也会日趋完美,等我们老的时候,我们将会感到我们是无愧于自己,无愧于这个世界的。

    > 删除
  • 2007-12-26 12:26:12 饱小嗝 (*﹏*)

    《习拳悟道》

    胡海牙讲述、徐皓峰整理

    我最初是个药铺的小学徒,后来入山随道士学印刷术,就此留下习道。山中清苦,道士们皆习武,一为防身,二因为静坐时间久后,虚火上升,引得杂念丛生,还会有难以克制的情欲,而一趟拳打下来,便平复了这些。我原本胆子很小,在大荒林中天一黑便怕鬼。跟着道士们习武后,一天在山中独自一人时,听到有怪声,便练起拳来,那声音便没了——这是心理作用。练武可以将人的胆气练出来。我一度走到哪里都是一副“气壮山河”的模样,这也不对,拳要往柔和中练,身体方能真正受益。我在山中学的也不知什么拳,招术上也学得不详细,学到了运力要领后,便随意地打开来了。

    我三十岁下山在杭州作医生,有一位朋友是卫生部官员,他说惠兰中学的体育老师教太极拳,他拉着我去学。这位体育老师自称是杨澄甫的最后一个徒弟,架子很大,早晨到我家从不走路,都是坐着黄包车来,吃了早点再回去,而且教一点新的便要加钱。开始有十来个人跟他学,最后就剩下了我一个,连介绍我去的那位朋友也跑了。我之所以坚持,是因为他对我说过:“三年后教你点穴。”到了第四年,我问他:“您看我的为人,点穴可不可以传?”他说:“我有本点穴的书,还有把剑仙的剑,书存在五台山,剑在杭州,等取来书,一起给你。”但从此他不再提了,我也不再提,知道上当了。他教的太极拳只讲起式的要领,后面就只教动作。我试着将起式的要领运用到所有的动作中,就有了进境。他有真功夫,所以我才会跟他四年。杭州废弃的旧房,他一撞,整幢房子晃,青石板脚一蹬便断了。杨澄甫以推手著称,他却不相信推手,所以我也不信。后来,我代表浙江到北京参加武术大会,杨澄甫是评委。我表演完,杨澄甫把我叫到一旁,说:“你打的是我的拳呀!”原来那位惠兰中学的老师真是他的徒弟,见拳传了两代没有走样一点,杨澄甫很高兴,我就问他推手的道理。他说,从前有个山东人叫王茂斋,出名后有人找来推手,王茂斋怎么推都推不过,便躲起来用功了,可怎么用功都不上路。

    有一天见到石匠凿磨盘,提着钎子敲,一下就开悟了。杨澄甫接着解释,就像钎子不是抵着一个点死敲,推手也不能只向一个地方死推,而要虚虚实实地来,千点万点地推。然后教我口诀,为“取长补短,不吞不吐。”我才知道,那位杭州师傅在我面前批评推手,是因为他没有学到。杨澄甫称“用意为不老春,学着去用力,身体就完了。”有人在推手时,爱用眼神来指东打西,杨澄甫斥之为“看手”,批评为骗人的把戏。

    回到杭州后,当时刘晚苍、黄元秀、韩兰玉三人在,前两位老师是著名的武术家,韩兰玉无名,但功夫极深。我问他什么是真功夫,他说:“两人一动手,站着的是对的,倒下的不对。要这么学,不要受骗。”他们在杭一共选中了两个人教,一是我,一个是和尚,名照慈法师,住城皇山成华庵。我在三位老师中主要随黄元秀。一块练功时,我打拳,黄老师打拳意,两只胳膊贴着身子滚来滚去。黄元秀的师父是李景林,武当剑大师,张学良的结义兄弟,当时在浙江当督军。他有一本书,据说可以练成剑仙,但因为他军务在身,应酬多而未练。我对此有怀疑,认为如果是真的,这么好的东西时间再紧也会练的。我把我的想法跟一些朋友说了,结果黄元秀听到了,给我写了封信,上面写着“不能乱讲。”他家中常有和尚、道士聚会,我去他家时他劝我学剑,学会没多久,我便去北京定居了。

    我在北京也是作医生,李景林在北京有个学生叫张俞昆,来找我看病(腰痛),我说:“老师教的拳你忘了吗?”他说没忘,我就拉他去打拳,治好他的腰痛。他家在北海边,我俩练拳,有十来个人跟着一块练。还就此认识了著名的“二条张”,他的手可以插冰。我亲眼见过一次,手一下便插到冰里去,已非血肉之躯。我后来想明白了,不是他的手指如铁器般,而是手指点在冰面上就已经将冰震开,手就着冰缝顺势插进去。

    “二条张”武功极高,然而寿命却不长,令我想起黄元秀老师。他吃瓜从不吐籽,经常闹肚子,每次都要我治。他不信西医,我要他照X光,他不听。到了冬天,每日拉稀,他夫人见有瓜籽拉出来,还是夏天吃的。他也是没有得到长寿。所以练武人不要自恃体壮,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样短寿。习拳对悟道有助益。我一次打太极拳时,忽然一闪念,对自己的生理有了非常透彻的了解,对于道家文化也有了不同以往的认识。我的道家老师是陈樱宁,是当时道家的砥柱人物。

    一次我和陈师外出,马路上人很杂,我问:“如这种情况下,有人偷袭,怎么办?”陈师回答:“打个寒颤,他就出去了。” 意为偷袭人的拳头打在身上,皮肤惊得一颤,不用还手,打到哪里哪一抵触,就把偷袭者弱出去了。我很意外,原来陈师是通武术的。我的老师陈樱宁是位整日坐书房的学者,偶然谈话中发现他是通拳学的,我便请他讲武。陈师知我练太极拳,从太极拳古谱中拣出“万法都在一激灵中”的话,评为“强身之要道,防身之至宝”,精要之精要。

    陈师讲,太极拳古谱中,有些地方跟道士写书一样,用的是隐语。我向澄甫等老师询问后,证实果然如此。比如“意气均,骨肉沉”,按谐音写成了“意气君,骨肉臣”,一个实际练功的口诀,变成了可以人人点头称是的理论。隐语并不只是谐音,而且很有限,将太极拳古谱前后贯通地看,便能正确地理解,个别一两个隐语字词,并不能防碍真正有悟性的人。

    学拳不能下“死功夫”,要下“私功夫”,这个“私”指的是老师之“私”,以前的人为得到老师的秘密,是千方百计的。我年轻时游历安徽,农村人不种地时便请人教拳,一个村里有好几个教头。给教头结账时,一贯贯铜钱立在桌上,教头就知道要小心了,因为手上一拿钱,背后的偷袭就到了。不相信老师把东西都教出了,非要这么试。人不可能每时每刻都紧张着,我认识的拳师中有五个人就是被徒弟打死的。有一位住在北京积水潭的朋友告诉我,王芗斋跟人说话的时候都保持距离,就是随时加着防备。

    这位朋友名气大,关于他有个传闻。一个外省的拳师来访他,他知是来比武,便让儿子推托说不在家。一天他去打酱油,被访客盯上了,他从窗户里偷看过访客的面貌,就提上了小心。访客果然偷袭,一拳打来,劲却打不进肉里,一下被弹飞了,如同敲在面大鼓上。访客极其钦佩,当街磕头,一定要拜师,他说:“拜师可以,过一百天再来。”他儿子知道了此事,问:“此人如此真诚,为什么要一百天?”他不回答。结果一百天后,传来访客病逝的消息。因为访客偷袭不成,胳膊肘弹回来打坏了自己的肝,他当时就看出来了。

    我问这位朋友:“别人都说你的东西好,可为何你一个徒弟都教不出来,总是差你好多?”他回答:“不敢教。”后来他在一次推手时被人掀倒,坏了一生打下的名声,一直抑郁不振。文革期间我去了南方干校,归来后去找他,发现他身体全坏,大小便失禁地躺在床上,家里人也不大管他。我给他扎针灸,说:“我给你治。” 他就哭了。每次去他家,他都是一见我就哭,我当时很感概:“如此有名的人,他老婆却不拿他当人。”人活着,夫妻关系最重要。由于沉疾太久,他终于还是病发而死。 老师要给学生喂拳,动手后学生全力以赴,老师则要留着分寸。喂拳比比武还危险。

    有的拳师年纪大了教学生,一下便吐血死了,因为在作示范时不知不觉超了负荷,时间太长。等于自己打死了自己。 习武一定要和良好的生活习惯结合起来。

    旧时有俗话讲:“一不打黄胖,二不打和尚 ”,这两种人是不敢打的,因为他们用功。和尚整日无事,没有世俗拖累,练武时间多,往往是高手。“黄胖”指的是此人很壮硕,略有点浮肿,皮肤是一种特殊的黄色,说这种人早晨一起来就练武,不解手,以至尿挥发到身上,皮肤成了尿黄色。连上厕所的时间都要节省来练功,当然不是一般的厉害。

    这说法有一定道理,我在杭州有位朋友,是公子哥,整日跳舞。他说他一天很少小便,甚至一年大便也就十来次。我不相信,问他父母,他父母说的确如此。一次我去他家,恰逢他上厕所。我是医生,对这种生理异常现象要探究,进厕所一看,他的粪便细得跟筷子一样,且近乎白色。当该正常排泄时却作运动,让身体强制性地吸收——这是可以做到的,但难说会对身体有益。

    “黄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只练不养”只长功夫不养生,结果肝脏出问题,肝病患者就是“黄胖”。练武的人还容易心脏出毛病,因为练武过度,心脏承受不了,日子久了便没有医术可以治好。中医讲究一个“中”字,生理失衡便会得病,所以要调和阴阳,使之适中,便治好了病。习武也要讲究这个“中”字,不要光盯着技击。

    陈樱宁老师批示的“强身之要道,防身之至宝”,将养生与技击合为一体,这是拳学的大原则,可以用来检验自己的所学。以我的经验而论,一种拳能够养生便一定技击厉害,而一种拳不能养生也一定技击不行。

    > 删除
  • 2007-12-26 12:27:20 饱小嗝 (*﹏*)

    漫谈气功养生
    刘承远 胡海牙


      海牙按:近日整理故纸堆,翻出一篇愚1986年初在航天部礼堂讲课时,刘承远君根据愚讲课内容所做的笔记及提出的有关问题。观其中内容及所问诸节,对今日喜好修养之士亦颇为重要,故将此稿部分原文间以愚当时未能尽言者,重新整理一过,公开发表,供读者参考。

      一、关于魔术
      海牙先生讲:气功流派很多,现在(指1986年左右,这时是气功热潮)气功很时髦,什么都是气功。甚至一杯茶,一块点心,都是气功茶,气功点心。还有千里治病,千里灭大森林之火灾,简直比济公活佛更神通广大。当然,这些里面有真有假,要有识别能力,懂得假的,才能认识真的。《三国演义》中的左慈把聪明过人的曹操都骗了。要识别真假,还应懂得一点魔术。
      问:懂魔术在今天有什么意义?
      海牙答:今天之所以谈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不少气功爱好者依然在蒙受一些人的欺骗。
      自古以来,魔术就被一些方士用来惑众。如《三国演义》中的左慈及拙著《仙学指南》一书所收录的《我所见到的“活神仙”》一文中的王显斋和周仲平两位假神仙以及《戏说扶乩》中乩手们的骗术,都是利用魔术的手段来骗人的。当然,这类的骗术中,有一部分是善意的骗术,但大多数存有个人功利在内。
      如果要明白养生的真实内容,首先得明白哪些是魔术,哪些方法是错误的,哪些方法是没有用的。这样,真正的东西就会渐渐地清晰起来。
      记得当初张震寰、李之楠二位先生来愚寓所,请愚对他们请来的特异功能人士做鉴定。愚当时答复他们,不用去看,因为愚从十九岁上山学仙,到今天还没有什么特异功能,他们那些特异功能人士学上一年半载就能呼风唤雨,没有那么便宜的事。现在回头看看,当时那些特异功能大师有的已经死去了。
      愚只懂得在扶乩时,挂一支笔叫神灵自己写字的方法,愚在当初游学时,彻底的知道其中的奥妙。但这纯是一种魔术的手段与方法,一旦出口,大家都能做,也就没有了神秘的感觉。所以愚比喻左慈之戏弄曹操,就是要气功的研究及爱好者不要轻易上当受骗。

      二、对不懂的事情不要急于批判
      海牙先生讲:气功的理论有零散的,有系统的。《参同契》、《悟真篇》就是比较系统的,但看不懂。正因为看不懂才保留了下来。若是能看懂早就被毁掉了。对不懂的事情不要急于批判,今天不懂的事情,明天可能就懂了。
      问:为什么?
      海牙答:《参同契》、《悟真篇》一般人之所以看不懂,是因为其中含有修炼的真实口诀。这些口诀用之得当,于人大有益处;用之不当,非但无益,反而有害。是故,这两部书中的口诀,传承至秘,非能承担大道者,不可得闻。张紫阳三传匪人,三遭天谴,就是一例。如果懂了这两本书中的真实内容,是不愿意也不能让别人知道的,所以要毁掉。但现在大多数人不懂这两书真实内涵,真懂者只是极少数。
      或有问:何种人才可算能承担大道者?答曰:先师陈撄宁先生《金丹三十论》(原载《扬善半月刊》,今收录于拙著《仙学辑要》、一书)中所谓的“倘能得英雄气魄与菩萨心肠兼而有之者,最合资格;不得已而思其次,亦要当得起君子人三个字的名称”,否则恐于此道无缘。所以我们现在教人,先从养生健体方面做去,待身体康健以后,再做更进一步的工夫。循序渐进,慢慢地再来研究《参同》、《悟真》上面的工夫,方不致误入歧途,走冤枉路。

      三、中医与气功不能相互讨论
      问:中医是哲学又是科学。中医是辨证的,又是科学的。西医靠化验,它是科学的。十个西医看病,根据化验结果,十个医生的意见是一致的。中医则不同,十个大夫对一种病的看法和处方就不一样。所以中医不能会诊。气功同样也是不能在一起讨论的,一讨论就打架。十个人听一个老师讲课,其心得体会也不一样。请老师详细讲解一下。
      海牙答:这里所谓的中医与气功不能相互讨论,主要是因为这两门学问中存在有经验与思悟的成份。不像西方科学,它们是程式化的东西,答案大多数只有一个。因为每个中医大夫由于经验不同,所以看法不同。十个学中医的,同样看一本《黄帝内经》,而每个人的侧重点与体会都是不相同的,应用于实践中,对同一种疾病也就有了不同的看法。中医好就好在这里,不好也就不好在这里。现在的气功养生同样是这个道理。

      四、什么是真正的辟谷
      海牙讲:过去炼气功的人中,有不吃饭不喝水的说法,是不可信的。我亲自调查过,他们还是要吃些东西的。他们吃的东西成份是黑枣。吃七个黑枣一天不饿。吃的方法是面向东方,边吸气边往下吞,有“咕咚”声。叫“服”。不出气,不打咯,不放屁。
      问:请老师谈一谈详细修炼的方法。
      海牙答:今且将古传“服枣辟谷法”详细说一下。
      气谓辟谷者,即不食五谷之意。古云:食气者,神明而寿;食谷者,智慧而天。辟谷的目的也就是在于食气而不食五谷。
      古人修习辟谷法,须先炼气。所谓炼气者,即是将口闭住,舌抵上腭,用真意守住下丹田。炼时,即断绝早晚两餐,每日仅食一餐,时刻凝神守下丹田,鼻息宜细。如此七日后,即两日一食,必须素食。再炼七日,才正式进行辟谷的炼习。
      先用黑枣四十九枚,分为七七之数。第一日面向东方立定,候日将出时,取东方青龙之气吹于七枣上,然后将七枣一气食完,存想青气人肝。第二日面向南方,取赤帝朱雀之气吹于七枣上食之。第三日面向西方,取白帝白虎之气吹于七枣上食之。第四日面向北方,取黑帝玄武之气吹于七枣上食之。第五日立于中央,取中黄正气吹于七枣上食之。五日共食三十五枣,下余十四枣,六取中央之气吹于枣上,此十四枣每日食一枚,食完为止。凡食枣以后,必须行立坐卧元神不离下丹田。据练习此道者言,如此煅炼百日,则腹内完全充满先天真气,自然不饥不饿,并能达不病不死,人长生之果境界。且言,炼后万不可再食,如要食时,必须先饮,慢慢将肠胃润开,始能食,不然有性命危险。
      又:先师陈撄宁先生曾说过,无论何种断食辟谷之法,仅可以解决吃饭的问题,而不可以达到成仙的目的。如果真到生活困难的时候,不妨借重此术,逍遥物外,免致仰面求人。若欲专恃辟谷术为修道之梯航,非古仙之本意也。做命功能结内丹,做性功能人大定,则不必求辟谷而自然辟谷矣。中年人身体上总有多少亏损,倘不从积精累气下手,如何能结丹?既不能结丹,如何能出阳神?然积精累气之作用,须要从食物滋养中炼出精华,譬如从几十斤铁中炼出一斤钢来。若下手就断食,是铁尚未有,钢从何来?岂非永远无结丹之希望乎?辟谷之法虽佳,但非人人能用。故只可为上智说法,中材以下,难知难行。若信辟谷足可以解决普通人类争食之问题,仍是一种理想。惟少数修仙学道之士,隐居深山穷谷,食物运输,深感不便,储蓄干粮,常忧匮乏。辟谷之方,正为此辈而设。
      紫阳真人张伯端《悟真篇》云:休妻谩遣阴阳隔,绝粒徒教肠胃空。草木金银皆滓质,云霞日月属朦胧;更饶吐纳与存想,总与金丹事不同。可知辟谷非大道也。
      伯夷、叔齐、张良等人,晚年也在辟谷。只不过他们的辟谷不是不吃五谷,而是不吃皇粮。还有一些深山修炼之士,常以野果黄精等药物为食,亦可称之为辟谷。
      清乾隆年间大才子纪昀在《纪晓岚家书·寄仪南叔》中曾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说是明朝正德年间,在青岛崂山白云洞有一位修道者,枯坐山木石之间,不食不死,亦不知有多少年岁月,只觉其满身苔藓,已与木石同色耳。然呼吸并非完全断绝,目炯炯尚能视。按:此君是时已达辟谷不食之境,但诚如纪大才子所言:“不生不死亦何贵于修道,反不如人之快乐,鬼之逍遥也。按此人修道功夫,决非浅鲜,只因未生道骨,未结仙缘,遂致炼成灵儿,不能出窍行空。或云以白刃破其顶,即得兵解而成鬼仙,此亦臆测之词耳。夫人深山潜修数十百年,尚不能飞升得道,则世之愚夫愚妇,溷处红尘中,手握牟尼珠,中哺南虔诵经兜,妄冀得道长生,多见其不知量焉。”可见纪大才子虽非的论,然其见识却决非一般俗流能比。
      问:第二个叫“伏”,第三个字叫“复”。当时未听清,请老师说明。
      海牙答:“伏”法有二义。初机降伏,末后藏伏。
      初伏工夫,亦犹儒之克己慎独,用渐法伏住烦恼业力,调伏恶劣根性,管摄严密,坚持正觉,不使此气外驰暴动。
      古云:服气非伏气,服气须伏气;服气不长生,长生先伏气。此言下手用功时,静极阳生,活子时现,外肾翘举,小药乃产,须用伏气口诀采小药归炉,可利长生也。此伏气,乃蛰伏之伏,非普通传授之小周天服气循任督上下运行法,亦不同于世间流传“吸气入腹遂即闭气不出”法。此仙家之养生真妙诀也。
      诀曰: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即功中一遇阳生活子时至,小药产生,即用诀:以鼻吸气,同时阳物回收上提至脐,两般作用会合于脐内,然后将口中之气与津液混合如吞咽食物状与吸提之气相合,以意伏在脐内,呼吸仍回归于自然,不可憋气于脐内,如此水火自然相见,自身坎离相交矣。此即所谓的 “伏”。
      末伏工夫,专气致柔,真息绵绵,含光默默,无来无去,不出不入,息息归根,退藏于密。经云:胎息从伏气中结。伏气是意伏,不是气伏,气伏是要出毛病的。
      所谓“复”法,即金丹返还之功也。精未足者先还精,气未足者先还气,神未足者先还神。三品斯足,一贯复元。复元心法,就是真传,由分人合,培补后先,从无生有,摄末归本,以气合神,以神驭气,一意冲和,包裹混沌,一阳来复,金丹结成。

    五、卫生、养生、摄生
      海牙讲:现在炼气功,以前叫学道、炼丹。炼丹分外丹、内丹,把汞炼成银,叫炼外丹;炼闪丹,是有物质基础的,不是唯心的。炼丹的第一步工夫就是要健康的长寿。若是不能健康的长寿,就成为“老而不死”了。要想达到健康的长寿,必须先煅炼精气神,并且要懂得卫生、养生、摄生。
      卫生——防止病从口人和各种污染的侵害。
      养生——有粗有细,涉及面很广。农村里长寿的人比例多,与空气好、食物新鲜、体力劳动多等条件有关。有个长寿国家的人们,自制酸牛奶吃,酸牛奶能够杀死过盛的大肠杆菌,若能吃一个礼拜,休息一个礼拜,效果更佳。逍遥散步,也是养生的方法之一。
      问:请问逍遥散步如何做法?
      海牙答:逍遥散步,即缓缓行走,精神贯足,思想乐观,潇潇洒洒,如行云中,自得其乐。
      海牙讲:摄生——鲜为人知,但十分重要,许多好东西是从太阳光中来。
      问:请问老师摄取的方法应如何做?
      海牙答:摄生不同于养生。先师陈撄宁先生《〈老子〉第五十章研究》中曾言,摄字当有四种作用:一、摄持自己身心,勿使妄动;二、收摄自己精力,勿使耗散;三、摄取外界物质,修补体内亏损;四、摄引天地生气,延长人的寿命。可知,摄生是一个比较广泛的问题,又是一个很专业的问题,只言片语,难以尽言。如《黄帝内经》中所谓的“恬澹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广成子告黄帝语:“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老子《道德经》中所谓的“虚其心,实其腹”等,都是摄生之要言。
      海牙讲:炼气功要有老师“点化”,没有老师指导也可以练功,但就像没有受精的鸡蛋一样,孵不出小鸡来。女人同男人,老人同小孩,在开始练功时是不同的,也不容易说得清楚。
      请问老师,他们的不同在哪里?
      海牙答:古人对男女老少的修炼,都有不同的要求。一般来说,男子先要断白虎(即炼精化气);女子先要斩赤龙(即炼断月经);未破体之青少年,直接进入炼气化神的修炼;老年男子绝精者,先要使无精为有精,此即前面所谓“复”字诀,再将精炼之成气;老年妇女绝经者,先要使经复来,再炼斩赤龙工夫。此人手之不同也。这只是对急进法而言。若缓进法,即男女老幼,皆依抱元守一法,使精不复者自复,经不来者自来,白虎不断自断,赤龙不斩自斩。唯成功速度稍缓而已。
      海牙讲:守窍,老少有区别,年纪大的可以守丹田,似守非守,若有若无。思想集中,不在里,不在外,在呼吸之间的“息”字上。即休息之意。不想口鼻呼吸,也不想丹田呼吸,在渺渺茫茫之间。年纪轻的人,不守丹田。
      问:老师,该守何处?
      海牙答:佛家骂道家修炼者为守尸鬼,盖因中国传统的道家修炼中,多有言及守窍者。而不明修道之真传者,往往死守住身体的某一部位,不知变通,从而出现许多弊端。比如年轻人守下丹田以炼精化气,往往是越守精越不化,越炼越是遗精。并且,本来人的精气神散居全身各处,然因修炼者意念集中一处,全身的精气神亦随之聚积一处。如有遗精现象,更或者有家室之人在行房中出精,所遭受的损害,比不练功更甚。我们认为,最上乘的炼精法就是炼气不化精,也就是广成子对黄帝所说的“勿摇汝精”的工夫。
      先师陈撄宁先生云:遗精之病,在普通男子生理上是极平常的现象,何以修炼家每逢走丹,就大惊小怪,认为不幸之事?这也有个原故。因为不做工夫的人,周身精气神是散漫的,不是团聚在一处,虽然偶有漏泄,尚无关紧要;做工夫的人,常喜回光返照下丹田,日积月累,将全身精气神团聚在下丹田一小块地方,保守不得其法,遂至冲关而出,不但前功尽弃,而且身体大受损伤。譬如人家所有的金银财宝,不肯放置各处,偏要谨慎收藏在一个铁箱之内,强盗入门,拿出手枪,逼迫主人,把铁箱打开,搜括干净,立刻就变作贫穷之人了;若当日将贵重之物四散放置,不聚于一处,纵令丧失一部分,但其他部分尚可以保存,可惜主人见不及此。世上凡做《金仙证论》及《慧命经》工夫的,大半犯了这样毛病。
      若问如何避免这些弊端的发生,我们认为,先师陈撄宁先生《静功疗法》中所讲的三步功法比较稳妥:一、身体不动;二、念头不动;三、忘记自我(详见《武当》杂志2002年第11期拙作《入门静功》一文)。
      由于固有的意守观念,使好多修炼者形成了一种不守则无处下手的概念。对于此,愚在先师陈撄宁先生“听息法”的基础上,总结了一种“听皮肤”的法门。即修炼者不拘坐卧,全身放松,不空不松,微微将念头放全身的皮肤及毛孔,听皮肤毛孔的开阉(皮肤毛孔之开阖,用耳本是听不见,但将意识放在全身之皮肤毛孔,圆满似太极拳中的浑身棚劲,则自然会感觉到皮肤是在一开一阖,一呼一吸)。如此久之,呼吸之息氤氲布满于全身,一开一阉,遍身毛窍与之相应,而鼻中反不觉气之出入,直至呼吸全止,开阖俱终,脉停息住(即内家拳所谓不能吞不能吐),似死人然。此即古仙所云:未死先学死。这个暂时的死能由自己作主,然后长久的生,方能由自己作主。此时外表虽如死人,无呼无吸,脉搏若无存,而其生理上已起了微妙的变化,非但比较其死人绝不相同,即比较普遍活人亦大大两样。如是,胎息自然而成,则人定出神之期不远矣。此“听皮肤”法,较之其他方法方便,且绝无流弊。只要修炼者依法而行,自然会达到胎息的境界。
      问:老、中、幼年的呼吸量不一样。幼儿吸多呼少,中年呼吸平衡,老年吸少呼多。根据这个特点,老年人该注意什么?请老师说明。
      海牙答:修炼一道,贵在用逆。要将普通杂乱无章之呼吸,调整为有规律的利于人体长寿长生的呼吸,以至返归于婴儿在母胎中之不用口鼻呼吸的“胎息”。如此,入的生命才有保障。是故,历代修炼家下手之初,皆将锻炼呼吸作为首务。世间锻炼呼吸之法虽多,其目的无非是通过锻炼,夺回先天之造化,达到婴儿处胎时之脉住息停,鼻不呼吸的“胎息”境界。用上面介绍的听“皮肤法”即可。炼气功不讲大小周天,炼大小周天的,出偏的多;也不守一点,要守一片(整体?),守一点要出毛病。
      问:据言,“丹田无定处”,请老师予以说明。
      海牙答:关于丹田的说法,各家各派,由于传承不同,说法也各不相同,且颇难以一概全。另,丹田无定处,尚有另一层意思,这个只有少数人明白,且不宜公开宣讲,恐出弊端。所以我们比较提倡听皮肤的方法。这就是浑身无处不丹田。
      问:八段锦、太极拳可以练。请问做八段锦,打太极拳,如何才算合乎法度?
      海牙答:八段锦的锻炼方法,请参考《武魂》杂志2002年第4期拙作《内家八段锦》一文。至于太极拳的打法,各家各派的书籍不少,我们也打算整理一些有关太极拳的书,这些事情正在筹备当中。总之,打拳练功,要潇洒大方,沉着有力,并不是完全地松弛。练太极拳亦可依照《内家八段锦》中运用暗劲的方法练习。
      拳诀云:打拳不练功,到老终成空。打拳练功是两回事。练功是养生之要道,防身之至宝。愚所见到的大多都是在打拳,而未见有练功者。此即好多内家拳大师并不高寿的原因之一。
      问:老师说,炼气功不能脱离现实生活环境,要随遇而安,善于在乱中求静。遇事情感不可太重,心情要乐观,人不乐观,细胞就不乐观。每天有35亿——40亿细胞新陈代谢,乐观的关系重大。请老师讲一讲其中的道理。
      海牙答:人是靠精气神支撑的,如果精神思想常乐观,则全身的细胞便会活泼,活的细胞会增多,而细胞的死亡率会减少,寿命自然就要延长;反之,如果精神思想常悲观,则细胞的死亡会增多,自然会损害寿命。所以要时常保持乐观的情绪,这是养生的要诀。另外,慢跑步好,它可以使松弛的五脏六腑团结起来。这样就不容易生病。
      《参同契》中讲练功的条件是财侣法地。财是练功的生活保障;侣是练功要有伴侣;法是练功要知道真正的方法;地是练功应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俱全的地方。


    六、几个回答的补充
      问:请问吃黑枣的三宇诀。
      海牙答:此即“服”、“伏”、“复”三字诀,但不是刘君所说的吃黑枣的三字诀。吃黑枣只用服字诀中的内容。
      问:太极图中间的一条线,不能偏一点,不轻不重。
      海牙答:此则守中之道。万事不离其中,走中间之路,也就是儒家所谓的中庸之道。太极图是一个阴阳鱼,走在阳的方面不对,走在阴的方面也不对,要走中道,不可偏执。诀曰:脚踏虚灵,如履薄冰。就是对太极图中阴阳之道而言。
      问:胡耀贞先生功法讲:有意无意地打拳,每次所打的拳法都不相同,有时则满地打滚,有时全无意识。请问胡老师,这是什么原因?
      海牙答:由胡耀贞先生的功法,愚想到一首诗:两脚任凭行去处,一灵常与气相随;有时四大薰薰醉,却问青天我是谁?就是这个道理。
      问:中医是一家,气功是一家,但是一家人坐不拢,谈不来,这问题怎么解决好?现在(1986年)全国的气功领导机构“中国气功科学研究会”已经国务院体改委批准,即日开始工作了,请教老师,若按“求同存异”的原则能否团结起来?
      海牙答:团结起来很难。因为名人都有名人的特长,且大多都有门户之见,很难有就己从人的。
      问:老师讲道,过去许多练功的人自吹白擂,可是他的寿命并不比不练功的人寿命长;现今也可以看到有些练功的并不长寿;有的练功人却死于癌症,有的癌症病人知道了自己的寿命受到威胁,拼命练功,却延长了生命期。这是什么原因,请老师指教。
      海牙答:有一个养鹿场,里面也养了一条狗。狗每天追着鹿四处乱窜。场主很讨厌狗逐鹿跑,便将狗送了出去。但不久,鹿场的鹿大多数都生了病。后来场主与朋友分析鹿生病的原因,最后得出是因为没有了狗的追逐,鹿缺少被动的运动,慢慢地就产生了疾病。场主便找回了狗,鹿在狗的追逐下,很快地又健壮了起来。他们后来便给这条狗取名鹿医生。
      根据上面这则故事的启示,我们在治疗神经衰弱患者时,一般是教以一两个运动方法,让他们自己治疗。
      健康的人练功,往往会因为自己身体无有疾患,而易产生懈怠的心理。而病人则不然,正因为自己身体不好,所以练功也比较认真。特别是被当今医学判定为绝症的患者,更是加紧用功,反而得到了健康或生命的延长。这就是道家所谓的“人定胜天”、“我命由我不由天”的一种真实的体现。只有你用心去练,自然会有好的结果。不过很多人懒惰不肯练而已。这个懒惰病是最难治的。
      问:先天功与后天功的区别在什么地方?练哪种功效果好?
      海牙答:我们现在常说的先天功,是指无为而做;所谓的后天功是指有为而做。比如先师陈撄宁先生《静功疗法》及《灵源大道歌白话注解》中工夫,就属于先天功。这类功夫,效果缓慢,但没有流弊,只要认真去做,总会得到效验。又如《伍柳仙宗》等书中所讲的方法,属于后天功,这些方法有一定程序,但做不好易出弊端。这只是一个极大概的分别。详细的分别方法,一言半语难以尽言,此不赘述。
      问:(中略)自从我害了心脏病之后,性机能逐渐衰退。现在59岁,就完全没有了性生活的要求。但不影响我健康和精神,所以我不以为苦,反而为乐,没有漏的顾虑了。不知我的看法是否正确?
      海牙答:养生之道,贵在返还。性机能衰退,应炼之使其恢复,方为合乎法度。

    五、天元丹法实修与口诀

      (一)天元丹法修炼

      1.天元丹法修炼要旨
      天元丹法是清静功夫
      天元丹法的修炼,是一人于静虚中养清灵之炁,渐而神气合和而大丹有成。此法适于普修,同证仙道。
      清静丹法无为而修。
      天元清修丹法,以清净为本,无为是用,浑成育果。一切只在自然而然之中无相可执,无理可明。可是今将以丹法示人,无名不足以醒人,只有依循传统丹道的理法,分层解析,只要学人能明悟其理,循叶而入其根,见无为之源,进无我之境,我辈方心生欣慰。

      2.天元丹法修炼层次
      筑基:炼已定性,固本培元。
      化气:凝神为用,燕育胎基。
      化神:性命同证,妙化胎道。
      还虚:本位常明,主我有为。
      合道:法无定法,道合自然。

      (二)修炼程序与口诀

      1.日常心法
      清身落坐
      耳听皮肤
      神气合一
      胎息养真
      (1)心法释义
      清:无杂之净;
      落:方便之法;
      坐:坐下,亦指放下心头。
      听:耳根听气息开合出入于遍体毛孔。
      皮肤:躯体与肌肤若一。
      合一:神气相融。
      胎息:凝神入气穴,神气合一,体内先天之气生化旺盛,口鼻呼吸息微,故胎儿在母体胞胎中。
      养真:在胎息状态,命中“真我”得到滋养。
      (2)心法解析
      此心法用于日常方便之时,方便之地,方便之心理,皆可为之。不以任何理由束缚自己不可修,不去修,做了就好,做了就会受益。

      2.筑基心法(一)
      阖目端坐
      呼吸匀和
      心净神宁
      通身畅舒
      (1)心法释义
      因:无力而神自轻,自清;端:身体端正,心理明确。
      和:无序无别,能量如一。
      净,宁:自由之本然。
      畅:气无物不通,无处不到。
      (2)心法解析
      修养心身,是炼己的目的。在自然而然之中体会无意识状态下内在的真我,觉悟生命的本元。要清松自己的身体,端正自己的身体,安排自己的身体,协调自己的身体。

      3.筑基心法(二)
      凝神合身
      不著不离
      精气丰淯
      氤氲温和
      (1)心法释义
      凝:非无形之意散;合:照顾,融一。
      著:执力;离:分力
      丰淯:自化,自润,自足。
      氤氲:内气演变生化之状态;温和:充实自在。
      (2)心法解析
      要知道神,要会行神,要会用神。
      此筑基阶段,需感悟到与掌握神、气、精的状态,并使它们融汇合一。坚固生命根基,培育生命能源,为下一阶段的修炼打下坚实的基础。

      4.化气心法(一)
      放神回腹
      伏气若生
      天机自盗
      真阳浑成
      (1)心法释义
      放:自然也,心动而神自律、自顺、自运。
      伏:神居气中,蛰藏于内;
      若生:后天阴气始消,先天真阳始生。
      天机:先天一阳灵动;
      盗:体内先天之炁灵动,自然可夺天机。
      浑:混沌若一。
      (2)心法解析
      常言神气合一者,依境界层次不同而有不同的相合状态,此处阴阳真精化气时,必先使神清意静,悠闲,在无执力时神方能蛰伏于气中,入真精之内核,才能成先天阳气,此乃天机自盗,有炁始生。

      5.化气心法(二)
      聚神注物
      阴阳流旋
      鸿蒙化气
      基胎归田
      (1)心法释义
      注:看守似的参予;
      物:全身之真元精气。
      流:生化不息。
      鸿蒙:真元之炁始生状态。
      基胎:本命之胎;田:有形之身,初习者可指小腹。
      (2)心法解析
      以有为之法用神,宏观照顾,微妙参予,整体于全身,不住于一点。身中真阴真阳交感,相互逐行,成旋运之炁象。先天真气孕育生胎,养于腹田。

      6.化气心法(三)
      心息似依
      神气虚寂
      天地无别
      全我真阳
      (1)心法释义
      心:心神;
      息:体内运化之气机;
      似依:若即若离,无障无碍,不空不有,自然之机。
      寂:静之清也,静之极也。
      无别:人之小宇宙无异容身之大宇宙。
      全:命胎气足,固本无亏。
      (2)心法解析
      神气相戏于无间,无内无外,不实不虚,居妙有之无,虚无之有,有感而遂通,灵会于太虚,真阳育胎,命之全也。

      7.化神心法
      定中无空
      内外重阳
      妙合太一
      神胎复道

      8.还虚心法
      行界分明
      自识法修
      一朝入本
      主我逍遥

      今将“化神心法”与“还虚心法”示人,使学人知上修境界。不注明境界之解,是为方便修炼者清心于“筑基”与“化气”二心法,安心固元,不做他念,乃实修之根本也。

      (三)天元丹法筑基修炼法

      1.日常修炼心法
      日常心法
      清身落坐
      耳听皮肤
      神气合一
      胎息养真
      此心法于日常行为中,可随方便放下心头,耳根始则内听皮肤之息,渐而内听全身整体之息,心身相融,渐入胎息,怡养性命之本。
      亦可按时或盘作,或平坐,或立身,或卧身,只要身体舒适、自然、即可。念念不离肌肤之息,体内整体之息,神气之合,久之自生安然,入于虚寂,得证道体。
      闻腹炁中有声;闻息出入肌肤之声;薰蒸之气,充满全身;腹暖如春;遍体酥软如绵;腹内之气旋转如意;有形似卵,内里清净;气卵内外透明;阳春白雪之境;心肾之间,有气如轮自转;气神相间,无别融一;身心大畅。
      此处功境,以佐助学人解悟,以参悟以上修炼内容。效验之序,不足为据,亦不足以表明个人之功景。所修理法虽同却因人而生境界,旨在身感而悟,明彻于心。如参修入本,直透空空,容虚寂妙境,方是甚善。

      2.修炼身法
      (1)盘作。
      可自然盘,双腿叠作;如方便,即无过多痛楚,可单盘,一腿置另一腿上盘作,双腿紧固为好,足近身为佳;双盘亦可。
      (2)平坐。
      自然坐于凳前部,双足与肩同宽,或足腕交叠,身体端正,头颈竖直,轻松即可。坐时亦可随当时方便采用姿式,选取位置,如随意坐于沙发中,或平坐,或盘作均可。
      (3)立身。
      自然站立,足距与肩等宽,松胯轻身,双手合抱于小腹前,左内右外。
      (4)卧身。
      侧身,需枕物品,高度使头与脊柱一平;仰卧可枕的低些,便于颈部的放松。
      (5)手势。
      双手自然置于膝腿之上,手心向下,不要朝上放置,那是单一修炼某种内容的法门,与此“静息法”不适。或合掌叠于腹前,左上右下,自然放落,不拘一力。
      此心法是“自然静息法门”,以有为入无相,合于天地之间。大道至简,大法至易。

      3.筑基心法(一)
      阖目端坐
      呼吸匀和
      心净思宁
      通身舒畅

      4.筑基心法(二)
      凝神合身
      不著不离
      精气丰淯
      氤氲温和
      修炼之法见上一节口诀部分,行方便培育元气、元精、元神法门。

      5.功境与效验
      呼吸绵绵若存似无;
      心意与气相依;
      周身温和;
      腹内有物荡发;
      闻腹中有声;
      闻息出入肌肤之声;
      薰蒸之气,充满全身;
      腹暖如春;
      遍体酥软如绵;
      腹内之气旋转如意;
      有形似卵,内里清净;
      气卵内外透明;
      阳春白雪之境;
      心肾之间,有气如轮自转;
      气神相间,无别融一;
      身心大畅。
      此处功境,以佐助学人解悟,以参悟以上修炼内容。效验之序,不足为据,亦不足以表明个人之功景。所修理法虽同却因人而生境界,旨在身感而悟,明彻于心。如参修入本,直透空空,容虚寂妙境,方是甚善。


    6.要点事宜
      筑基心法以“自然静息法门”入阶修道,亦可用于各层修炼之途,到时自随己身功境而灵用。此无为之法,无难无简;行自然心法,有心无心。勤而行之,必有大成。请勿以大道至简而轻之。

      7.真道无言
      修炼之事乃大道之用也。
      大道无常,大道有情。
      大道无内无外,大道无贵无贱。
      大道归真,大道至朴。
      道不远人,人不离道。
      道法自然,大道至爱。
      修炼之事小,不修之人一样存活;
      修炼之事大,修仙之人利己益世。

      8.心声


      天元丹法答疑专刊


      学员朋友们:天元丹法函授自开班以来。收到了大量咨询信函及实修汇报。大家热烈表示,能亲聆胡老恩师传授天元上乘丹法,实屑天赐良缘。学员们收到教材后,如饥似渴地通读了一遍又一遍,普遍认为这部教材编著的太好了。如贵州学员尹大成说:这部教材确如序言所论,大道正法详明,天机要诀泄露,而且不崇尚什么奇功异能,不搞个人崇拜,苦心孤诣,引导学员明理以尽性。天津学员吴昆志先生说:我修炼内丹七年了,由于仰慕陈樱宁仙学,托人买了(道家养生秘库)一书,读过多遍。但由于拘泥于自家体内坎离交媾、过三关、运周天的这一内丹方法,竟然未能抓住“先天一气从虚来”这句真诀,也未能发现从宇宙虚空中吸取先天之气的修炼体系。一口气读完教材后,恍然大悟,心中无比酣畅,当晚炼功时,竟然出现了胸腹通明的一大光明相,真是丹经没有名师指点,如同瞎子摸象。
      很多学员在研修过程中,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河北沧州学员李学信在听息过程中,很快就不知不觉呼吸停止,周身温和,感到躯体不复存在,和宇宙融为一体,当神外驰时又能感到皮肤细微的气息出入,把神收回,又恢复无我状态。北京学员朱成一心一意听息于肤,久之,自觉一吸,气从身外入,同时一气悠然海底上升;一呼内气油然下降,符合丹经所言,并需进一步深化内呼吸状态。他说“黄河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决心把内丹修炼作为终身努力的事业。乌鲁木齐学员门洲亦来信说:5月3日接到资料,即练静功听息。午夜括子时发功,次日中午又活子时发功,5月7日小便由原来的血便变黄,大便由一日两次稀便变成两天一次干便,5月13日练功时,下丹田热滚,上丹田虚空处,一轮太阳明照,时远时近。
      我们值得欣喜,心慰,本着研究上乘丹法真实殊境。历来上乘之法所以难以获得,我们觉得主要是无人点拔,引路之人,如今在科学日益精进的今天,难道还能让此缺陷存在吗?愿我们的工作能增进您的修持深入,获得收益。感谢为此伟业奉献的先人,今人们,衷心感激!首批专集共二十三讲分批刊发以食学友。

      一、天元丹法是修天丹,什么叫天丹?
      答:仙家体内,本无一实物曰丹。所谓天元大丹,是指修炼到一定程度,体内外出现通天彻地圆陀陀、金灿灿的大光明景象,是一种明心见性的状态,整个体成为一颗大丹,被宇宙环抱其中,不单指体内某一局限性的光团。内丹名词均由外丹而来,叫内丹实为强用外丹名词来形容人体的这种明心见性的状态。

      二、什么叫先天一气
      先天之气先于父母,先于天地而存在,创生宇宙万物。先天之气不但肉眼看不见,道眼亦不能见,但它无外不在,唯一的赋予万物和人类以生机。当父精母血交媾时,太虚元气即落其中,成为吾身的先天生机之源。先天之气虽然人人都有,但禀赋有厚薄;成人以后又日渐衰少,故须采炼先天之气以使人体生机复壮。从虚空中采炼先天气,即向宇宙获无限生机。先天之气与人体的真阴真阳相互生化即可构成天元大丹、虚实圣胎。

      三、如何采先天之气?
      答:先天一气,从虚空中来,虚空包括人体内外的虚空,体内外虚空本联为一体不可分割,犹如海水与大海的关系一样。人只有在接近胎息的心灵虚空状态,才能启动虚空能量的运化,虚无中能量运化,体内外无障碍,故人体能从更广阔的宇宙虚空吸取先天一气。古代神仙家广成子告黄帝日:无劳汝形,无摇汝精,乃可以长生。我守其一,以处其合,故我修身一千二百岁矣,而形未尝衰,这是采先天一气最根本的原则。天真气无处不在,而人若不进入空定状态,无法招摄先天一气,而一旦进入空定状态先天之气,不采即入,一个“采”字与实修过程并不相符,我们要修炼一种空定状态,不采自来。而人室之门,必由胎息之路,功夫达到胎息之时,必然内气不出,外气不入,呼吸似无似有,久之,万想皆空,万象皆空,万物入定。定中,先天一气与人体真阴真阳自然交相融合生化,变人体肉身仙胎。采先天一气即从虚空中摄取能量,只有静取能量,只有静其心,才能打开通体毛窍穴道,空气中好的东西就全进人体内,这叫虚其心实其腹。这时,人的营养,不再主要靠食物,部分的靠真气,一般练气功叫养生,采取虚空真气充养人体,叫摄生,只有服真气,才能长寿。采先天一气,关键是虚心,静心,凝神气穴如无线电电子管是真空的,真空度越高,真空管接受,无线电波及放大无电线波的效果就越好、越远。从虚空中采取先天一气的入门做法是:凝神入气穴,中老年人凝神于脐后、两肾间的腹部空间(下丹田)。青年人听息于腠(实则以整个身体为一大气穴),不必在念头、呼吸上做功夫;也不必存练精化气之念,只是凝神气穴,耳听皮肤而已。在这一过程中神气相依,阴阳相合,丹田一窍与人体这外大窍,自然成为神与气、阴阳相博相依的气化之炉。
      凝神气穴入门后,随着内气姻蕴生化旺盛,外呼吸渐弱,会自然而出现胎息,在胎息状态或接近胎息状态时,人体虚无空间的生化之机被启动,也就是玄关窍开了!此时人体与宇宙虚空自然联为一体,宇宙能量自然源源不断出入人体。此时,心神仍需依于气,不离于气;神气相合在神气相合的状态下,人体后天之气自然向先之气转化。
      注意:天元丹法的特点是炼精不化气,修炼关键在于进入神气相依的状态。神气相依状态下,不需任何有为的操作,神气交合有它自然的升阳火,退阴符过程,只是要注意,神要相照于气的整体和自然过程,不要分辨什么,选择什么,留恋什么。请记住神气自有向光明通透状态转化的趋势。我们要选择的,是这一总趋势,此理印于心后。

      四、天元丹法的修炼中心是从虚空中采先天一气,与伍柳丹法所言炼精化气,过三关运周天有何不同?
      答:仙家静功有两种,一是从修命入手,在活子时起火,烹炼无欲的精,通三关,运河车,行周天火候,炼精化气,炼气化神。此乃清静功夫的渐法。二是从修性入手,即仙家顿法,完全是一种静功夫,虚极静笃时,外呼吸几近停止,谓之胎息。胎息之时通身关窍自然开通,先天一气如水向低近流一样,不可阻挡地贯注人体之内,不采自至。先天之气会自然与人体精、气,神,交融化合,精自然化为气,气自然化为神,神自然还为虚,在无为状态中听任先天一气逆转体内阴阳生化,使精、气,神重返先天元精,先天元气、先天元神。此为仙家顿法,属中黄真透,不必再分小周天,大周天与小还丹,大还丹等。及到炼神还虚,炼虚合道层次上,二者已无分别。不过修炼到最后两步的人,千年廖若晨星。天元丹法修炼方法很简单,但越是简单的东西越是不容易做到,越不容易做到东西;如能持久之以恒,那么肯定获大成功。

      五,什么叫玄关一窍?
      玄关一窍即身体与宇宙虚空先天一气相互沟通、相互作用的关窍。玄关无一定部位,人身处处无不可成为玄关。玄窍平时无形无迹,非到静极生动时,关窍不开。静中无我时,阳气忽然生微动,职丹田生暖,耳后微风,口中津液香甜,神识恍惚、杳冥,此即一阳初动之象,玄关窍开之兆。可见玄关窍开在一阳初生之时,这也是外采虚空之气,内炼体内阴阳的开始之机。非静观、静照到极静处,玄关窍不开。玄关窍开,是神气相依,炼气的开始。出现丹田热耳后风声、天目光琪、身中大震之时,为玄关窍更高层次的开启。

      六,什么叫胎息?
      在凝神气穴忽而忘我的虚极静笃之时,人体内呼吸活跃,外呼吸接交换能量气息,而鼻息几近停止,如在母腹中,谓之胎息。在胎息状态下,虚空中先天之气自然会涌入身中,被人体摄纳。

      七,什么叫活子时?
      活子时指:凝神入气穴,久而静极,静极而真阳发动之时,出现阳气拱关欲出的景象,谓之一阳来复。如丹田暖意,外阳微举,耳后生风,天目闪光,口中滓液香甜,心神愉悦恍惚等等,仙道之始,此为玄关窍开启的征兆,修仙之始,识得此机,方可修仙。不识此机,觉得好奇或心生欢喜为之动心,必然出静出定,当面借过仙机。活子时发动,仍须心不动念,继续静观静照气穴内激荡处(而非激荡之景象)勿忘勿助,此为得时得窍。如此,则身中阳气被心神所招摄,自然返回气穴。气归气穴,神凝气穴,神与气在气穴内相依相合,交感生化,在神气交感生化的过程中,神不断纯化,气不断纯化。转化为真阴真阳的交感生化,自然会渐渐产生成就仙胎的真种子。大道自然,关键在于识得活子时勿惊勿喜,勿望勿助,凝神气穴,任凭天机自然运化。

      八,活子时中,外阳挺举怎么办?
      答:静中外阳微举是一阳来复的景象,一般无明显衷老亏损之士,仍身心不动,耳听目照通体皮肤,全神听气息出入于遍体皮肤(统观统听通身皮肤,这需要平日经常训练,功中方可熟练),任元气熏蒸于全身遍体之内,而不聚于一处。久之,外阳平复了,皮肤忘了,呼吸忘了,渐渐进入胎息,在胎息中采先天一气。天元丹法之门就是胎息。如果听皮肤,外阳仍不倒,则可起坐活动,分散精神,勿令精泄。对老年亏损之体,当心静无欲性兴奋发生之时一阳来复,可用采小药的方法: “一息便提,息息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就是说,吸气以回缩外阳,气息归于脐内,同时咽下口中滓液,要一下子将滓液咽入脐内,阳气,津液和心神都归于脐内,叫做水火相见,如此坚持锻炼一定时期后,亏损补足,逆转衰老,身体复壮,便可与中老年人一样,当活子时到来时,听息于肤,神合于先天一气熏蒸遍体,此即炼气炼神。
      大家一定要注意:性功能衰退则不能修仙,修仙一靠的是元神,二是元气,性功能衰退,意味着元气衰退,故修仙之士,一定要先补亏损,恢复性功能;年青人要爱惜元气元神,筑基阶段尽量不要同房,不思淫欲。一阳来复时,急听全身皮肤,分散注意力,令阳气散布全身,熏蒸五脏,或起身活动,使外阳平复。
      学仙要绝顶聪明,会灵活应变,聚集保存元气。当然,漏一两次也没关系,产生浊精后不漏反而不好,变成精就不能化气了,炼气不化精才对。天元丹法的核心就是炼气不化精。神宜内歙,气宜鼓荡。神内歙,气鼓荡,神气相合便不会产生浊精。

      九,如何听皮肤?
      答:感觉人如同一个气球一样,气球是一个整体的人,气球内外全是气,天人合一在气中,耳根内听(观音)、双目内视(内照),气出入于气球之外,升降于气球之内。潜意识中又不忘气球是宇宙的中心!听皮肤中不要主观用意识听什么,只是被动地感受全部气机的整体变化,不要分辨。有主动、有分辨,就易出偏。但要知道总的趋势是向光明相转化。比如看电影也是被动地接受全部画面。

      十,筑基完成的标志是什么?方法是什么?
      答:筑基完成的标志是无漏。男不漏精,女子绝经(老年女子要月经复来后又复绝)。筑基不是一百天,而是一辈子的功夫。淫心即佛心,没有性欲就修不了仙。修仙不是灭绝人欲,而是把人欲从男女交媾之乐中,引导到神气相合,人天相合的大道中来,获得长寿成仙的大乐。故修仙须补漏、止漏,尽量减少精,气,神的牦损。筑基最好的方法是凝神气穴(脐内与两肾之间,又叫下丹田)与听皮肤相结合。凝神气穴的过程是培补元精,元气、元神的过程;听皮肤是将元气,元精、元神弥散到全部体内的过程。元精、元气聚于下丹田,一般人很难控制做到无漏,百分之九十九的修仙者都失败于此。故我与先师发展了观世音耳根内听皮肤一法,当人体元气,元精,元神旺盛欲动时,引导其广布整体之内,勿使外漏。天元丹法是以整个人体为丹田,整个宇宙为丹炉,广采虚空先天一气,神气交合,烹炼天元大丹。筑基在此一法,炼气,炼神在此一法,采虚空先天一气在此一法。
      天元丹法修炼的整个过程离不开此法。当然,随着修炼的不同阶段,气穴有不同的内含和部位,初炼还要从凝神下丹田和听皮肤开始。注意:凝神而要不用神,不用神去思考,分辨,耳听也不用耳去分辨,只是被动地获得信息,而不主动去等待什么。不主动用神、劳神,但又要凝神,这就是会用神。凝神气穴的最好的方法是先用下丹田感受下丹田穴,待心自然静下来后,再加上双目内视,又耳内听,这叫返观内照。逐渐达到精、气、神三家汇合于气穴,自然会产生从后天返先天的变化,如同种子种到湿土中,不用操作自然会生根。发芽。听皮肤的方法前文已介绍,当精气神补足以后,重点采用此法,使整个人体成为一个大丹田,成为宇宙的中心,整个宇宙为丹炉。在胎息状态下,虚空先天之气,自然灌注到人体整体之内,中黄直透,天人阴阳鼓荡,实为大丹捷径。凝神气穴与听皮肤,二法是相互为用的,可根据自身的情况,结合起来,灵活应用。

    > 删除
  • 2007-12-26 12:27:38 饱小嗝 (*﹏*)

    天元丹法答疑第二部分(36问)


      1、从筑基的修炼程序看,是否可以程解为三步,即日常心法——筑基心法(一)——筑基心法(二),这三步是否具体标准?
      答:日常心法以进入胎息为标准,达到清心,养身的功效;筑基心法(一)以身体处处协调为标准,达到内心平和;筑基心法(二)则须达到气与神融一。日常心法在平时即可操作,是总的,最基本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心法(一)入手修持,把身体调整平衡,融通,使精气充融。心法(二)通过神气相依的操作,使之达到调节精气,培养身体的功效,为化气阶段的修炼打下基础。

      2、日常心法是否可理解为首先是“清身落坐,耳听皮肤”的修炼。而“神气合一,胎息养真”是前述修炼过程中自然达到的状态?
      答:也可以初步这样理解,但不尽然。此十六字实言一个修持方法与境界。但每句也可作为一个小阶段修炼方法与境界。没四个字所概括的,既是入手方法,也是目的,也是状态,更是心法。

      3、最初阶段的神气合一是否理解为意念与呼吸之气合一?
      答:可以从此入门。总的来讲神气合一没有阶段之分,只有修持境界,状态之分。

      4、耳根始内听皮肤之息“内听”是感觉气出入皮肤吗?渐而内听全身整体之息如何理解?
      答:详见“如何听皮肤”。

      5、元气是否是先天一气?元精是否是先天气在受始时藏于肾中之精?元神是不是真人?真我?本性?佛?筑基阶段如何把握它们?
      答:元精元气是生命本来之气,受升父母之始。而先天一气遍及宇宙及体内体外的虚无空间,无处无时不在。修持圆满为真人,元神的性情为本性,元神可以说是真我,一真我之生命融于万物之行为即为佛。元神是人体生命的真种子,修持必须有元神为之。在天元丹法中的筑基阶段,采用神气相依无为而行之的方法即可。

      6、请介绍上乘,中乘,下乘筑基的标准?
      答:上乘,中乘,下乘完成筑基的标准是同一的,都为育气培元,只是入手方法存在差异。

      7、心身相融如何理解?
      答:心身相融是生命之大统一,是神气合一的目的与结果,能得以养生,是练成元神的基本条件。

      8、神气合一在筑基阶段相合状况如何表现?
      答:神气合一最明显的外在表现为胎息,无内无外,无我无他,以合自然之体。

      9、初下手功夫,以神驭,以气养神,这个神是元神吗?神如何驭气?气怎样养神?
      答:初入手之神,是指清净的意识,而非元神。在进入胎息之后方有元神显现。落在清净状态,神气自然相驭,相养,自然而成立,这是天元丹法无为而修的思想。

      10、羲驭未升阳谷之时是指什么时间?
      答:指丹田气发动,一阳初开之活子时。

      11、初入手时的心息相依是否可以理解为关照着呼吸之气出入皮肤之感觉?
      答:可以。

      12、如何调呼吸使外呼吸变为内呼吸?
      答:在清净之中使口鼻外呼吸匀和,渐入无为之息,内气氤氲,元气发动,神气和合外呼吸微弱之时,即为内呼吸开启。此境自然发生,切不可强憋气造作。

      13、将神光聚一点,神光如何解释?如何聚法?
      答:神光即闭目时所见天目内外,人体内外之光。初入手时,以意观之即可渐聚。

      14、何谓行神?何谓用神?
      答:神气相依即为行神,以神调气为用神。

      15、皮肤为玄窍,如何理解?是否是元气,先天气进入的门户?
      答:入胎息之后,整体合一,身无挂碍,肌肤毛窍才可称为玄关一窍。之前不可有此称谓,它是混元气出进的门户。先天一气出入无障碍,我玄窍可言。

      16、练功结束时,如何收功?(其它功法有收功方法)
      答:“神归虚里,外气内敛,内息调和,真我清净”这是收工口诀,也是收工的心法。但天元丹法无为而修,不收自收,可不必拘于收工的形式和过程,以上口诀仅供参考。

      17、坐功,睡功,手心是向上还是向下放?睡功时,手,肘如何放置为好?
      答:手心向下,睡时手放体侧,相距一拳,肘自然弯曲。

      18、练睡功是否一定要将床一头垫高?形成上高下底的斜面?
      答:床必须水平。题中所说方法,仅是养生之一用而已。

      19、由功中入睡,醒后(第二天早上)是否有收功?
      答:有收功之念头即可。若时间充裕,可静卧或静坐,以温养为主。

      20、凝神气穴(凝神入气穴)穴在何处?
      21、凝神入坤脐,是否指气穴?有没有区别?
      同答:天元丹法的凝神气穴在整身,而不仅指坤脐或其他任何局部。开始可先凝神脐内下丹田气穴为入手功夫。清净为本,无为是用,在自然而然中神气和合,丹法有成。

      22、听息于肤入门,在神气合一的状态,进一步凝神气穴,这个火候如何掌握?
      答:火候自然而生,无须人为。

      23、练习其他功法,在停练多长时间后,方可修炼天元丹法?
      答:无须此说。本不相矛盾,随缘而定。

      24、风、雨、雷电的天气,可否练功?
      答:一般不练,因为自身把持不住,易受天地之场相冲。

      25、练功时是否要求舌抵上腭?
      答:是。

      26、进阳火如何进入?可以用体温计测量火的体温否?
      答:进阳火,退阴符只在于心念之间,意动神动即为进阳火,意静神静即为温养,自相平稳,阴符自退。而传统的丹道练气之法则以气之运转方向、次数为阳进阴退,在此不作考虑。

      27、如何知道身结丹与否?
      答:结时自知。安心修持,丹本无形,用之于身,法于自然。

      28、何谓栽接?
      答:神气合一久之,精满气足,以续生命之油,即是天元丹法修炼的栽接之法。

      29、元神与阳神有那些区别?
      答:元神为母,阴神与阳神为子。以元气练阳神,成之于元神。

      30、元神出游若不能回来如何处治?
      答:出者是阳神,而非元神。欲使阳神如体,当先使元神安坐;如元神不得清净,本性自失,阳神迷乱。谨慎之。

      31、阳关已闭是何谓?
      答:阳关已闭即为玄窍归一。大周天远行,体成无漏,阳关自闭。无漏之体未成,阳关不闭。

      32、内气不足用何最佳的方法弥补?
      答:一心清净,内气调和,内视一片光明,阳气自生,神光注气,阴阳平和。宏观照顾耳听皮肤时,有一神意存于肾前脐后中空处,丹气自然回聚,内气充盈,以此可作为内气弥补之法。

      33、入定在什么时候适宜?若功力不足,入定会有害否?
      答:功力不足时,只言静坐,无入定之说,待内息绵绵,身心俱一,神归虑寂,自在定中矣。

      34、入定无人照顾可以吗?
      答:入定是自然而然产生,无须人为安排,环境必须舒适,安全。如有师长或道友相伴也可。

      35、筑基功过后进入何阶段?
      答:筑基功过结束后,进入化气阶段。

      36、关于入室,教材中,神气在定,而不见在定之相,任地涌金莲,美女入户,只不思善,不思恶……既然入定,就像活死人一样,什么也不知道了,怎么会有以上感觉?
      答:入定不为空,静时清净,定中自有内容,是元神元气的自在变化。题中所述诸现象均为幻觉(在没有外界刺激而出现的幻假的感觉)。只要一心不乱,幻相自消自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