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酷虐集中营炼狱:[图集]中东问题与中东战争之五——第二次中东战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57:02

[图集]中东问题与中东战争之五
 ——第二次中东战争 2010年06与28日08:22 来源:网络  第图          第二次中东战争(1956年10月29日至11月6日)又称苏伊士运河战争。是英、法为了阻挠埃及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实现国有化,企图夺得苏伊士运河的控制权,联合以色列对埃及发动的一次战争。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的东北部,是一条国际通航运河,全长大约163公里。苏伊士运河不但沟通了地中海和红海,缩短了欧亚两洲的航程,还是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重要通道,战略位置十分重要。1854年,法国取得修建运河的特许权,1882年,英国派兵占领埃及,在运河区建立了它在海外最大的军事基地。1922年,埃及宣告独立。随后英国为确保其殖民统治而和埃及进行了多年的谈判、斗争,于1936年英国和埃及又签订了《英埃条约》,取得了在苏伊士运河区驻军的权力。

  1951年10月,埃及宣布废除《英埃条约》。1952年7月,以加麦尔·阿卜杜拉·纳塞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废除了君主制。1953年6月,建立了共和国。从1953年3月起,埃及新政府和英国就英军撤出苏伊士运河等问题开始进行谈判。1954年10月,双方签订协定,英国同意分批从苏伊士运河撤军,1956年6月之前英军全部撤离埃及。

        1956年7月26日,埃及亚历山大港解放广场上,人海如潮,云集着25万群众和各国记者。他们正在静静地聆听着总统麦加尔·纳赛尔纪念埃及“七月革命”(纳赛尔领导的“自由军官组织”,在4年前的七月发动军事政变,一举推翻了英国扶植的法鲁克王朝,建立了埃及共和国)4周年的演说。这的确是一个位得纪念和庆贺的日子,沐浴在阳光下的人们此时都沉浸在胜利的喜悦和无限的激动当中。纳赛尔总统在演说的最后,突然宣布“英国苏伊士运河公司国有化”时,广场上顿时沸腾了,人们欢呼雀跃,掌声雷动。但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一向慷慨激昂、口若悬河的总统却一反常态,机械地重复着“勒赛普斯”这个法国殖民者的名字!然而,人们哪里知道,正是这个名字引发了一场战争,史称苏伊士运河战争,亦称第二次中东战争。

        原来,这是纳赛尔总统实施重大行动的一个暗号!纳赛尔事先与负责接收英国苏伊士运河公司的埃及官员尤尼斯约定:只要演说中一提到法国殖民者勒赛普斯的名字,就开始动手接管运河。纳赛尔担心尤尼斯漏听,所以前后竞重复了十次。其实,纳赛尔真是多虑了,对于这样头等军国大事,尤尼斯岂敢马虎!当尤尼斯第一次听到广播“勒赛普斯”时就动手了。英国人掌控的运河公司还没回过神来,就被尤尼斯“下了艳”,夺了饭碗。

        一石击起千层浪,消息很快传到伦敦。正沉浸在宴会喜悦中的英国首相艾登顿时气得七窍生烟,浑身哆嗦。发疯似地叫喊着:“纳赛尔真是胆大包天,他怎么能干出这种事来!……”艾登比谁都明白,一旦运河被埃及控制,就等于断了英国的命脉。英国所控制的运河公司每年为英国赚取“外汇”不菲,加之英国石油进口量的一半以上要通过苏伊士运河,而英国此时的石油储备仅能维持几个星期。纳赛尔竞敢太岁头上动土,“日不落帝国”怎能咽下这口气?则不给纳赛尔一点颜色瞧瞧,帝同的颜而将遗失殆尽。想到这,艾登立即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对埃及采取严厉措施,包括使用武力。山于此事也沉重打击了法国在中东的利益,所以法国也叫嚷着要动用武力教训那个“桀骜不驯的人”(指纳赛尔)。

        英、法虽然表面上气势汹汹,但实际上却是色厉内荏,力不从心。因此,他们的如意算盘是拉住美国共同对付埃及,最好是将美国一同绑在战车上,英法多次邀请美国出面调停,扑暗示“共分蛋糕”。然而,美国心怀异志,另有谋图:想借纳赛尔此举打击老牌殖民主义者英。法在中东的势力,进而取而代之。所以让美国调解不可能有结果。英法在一阵纵横捭阖碰壁后,便开始暗中勾结以色列准备对埃及下手。

        以色列对于埃及禁止它的船只通过亚喀巴湾的蒂朗海峡一直耿耿于怀,加之其早就对埃及控制的加沙地带和西奈半岛垂涎三尺,所以,当英、法提出联手对付埃及时,正中其下怀,当即表示愿唯马首是瞻。10月14日,英、法在艾登的家乡举行了秘密会议,制定了详细的“火枪手”作战计划。22日,英.法、以三国又在巴黎西南郊的塞夫勒举行了“战前动员”。三方在反复讨价还价之后,最终达成协议:先由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把埃军注意力吸引过去后,英。法军队后发制人,向运河区发起大规模进攻,切断西奈埃军的退路,最后由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全境,英、法占领运河区,迫使纳赛尔垮台。

        剑拔弩张

        按照以军制定的“卡达希行动”作战计划,以军将投入18个野战旅中的12个,共约4.5万人用于西奈半岛的作战。由南部军区司令辛霍尼准将统一指挥。以军将兵力分为4个攻击集群,每个集群负责1个方向的作战。这4个攻击集群的作战方向分别是:拉斯拉夫准将指挥的第77攻击集群沿北部海岸公路实施突击:沃拉赫上校指挥中路攻击集群第3x特遣部队负责西奈半岛中部的作战,沙龙上校指挥的第202空降旅负责西奈半岛南部的作战;第9旅负责进攻沙姆沙伊赫。经与英、法协商,法国空军负责作战期间的制空权和以色列的国土防空,以色列空军支援本国地面部队作战。

        与以军相比,埃军的兵力及装备也毫不逊色:陆军总兵力约15万.共有各种坦克530辆、火炮500门:空军有各种作战飞机260架,但由于当的-有许多飞行员和坦克手还在苏联受训(纳赛尔与苏联达成协议:从苏购买众多武器;苏负责训练专业人员:苏众多军事专家来埃指导军事训练等),多数先进的装备不能立即投入实战,所以共作战能力要大打折扣。如200辆苏制坦克,只有50辆可供作战:100架米格式战斗机,只有30架可飞行。

        面对武器装备的“缺斤短两”和两线作战的不利局面,纳赛尔做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一旦英、法向运河区发动进攻,立即撤出西奈半岛,集中力量保卫运河和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如运河被占领,则坚守开罗;如开罗失陷,则沿尼罗河组织防线,坚决与入侵者血战到底。为此,纳赛尔进行了充分的战争准备。为统一行动,纳赛尔通过积极的斡旋与协商,建立了由埃及,叙利亚、约旦组成的联合作战司令部;动员了大批民众参军;数万埃军被部署在运河一线,夜以继日地构筑工事和设置齐种障碍,严阵以待。西奈半岛驻守的埃军(兵力共3万,其中第3步兵师部署在阿里什、腊法、阿布奥格拉三角地区;第8巴勒斯坦师部署在加沙地区;第4装甲师主力则部署在运河西岸地域)在东部军区司令阿里’阿密尔准将的指挥下,也做好了应对以军入侵的准备。        沙龙出击

        以色列一切准备就绪后,虽然愿当“马前卒”先行向西奈半岛发起攻击,但也做了两手准备:先使用骁勇善战的沙龙上校指挥的202伞兵旅进攻埃军疏于防范的米特拉山口,投石问路,以观英、法参战决心。如英,法真心大干一场还罢,否则使用这样一支部队,也便于快速抽身自保。

        为达成突然性,以色列采取了欺骗措施。开战在即,以色列总理和驻美大使还在信誓旦旦声明,说以色列不会发动任何侵略战争。沙龙202伞兵旅向约旦边境做虚张声势的调动,摆出一副要进攻约旦的架势,但在10月29日晨,沙龙却突然掉头南进,迅速穿过内格尖沙漠,进逼埃及边境。下午4时20分,该旅艾坦中校营长(1981年时任总参谋长)率领500名士兵,往法国空军16架“达科他”式运输机的运送下,悄悄穿越以埃边界,于4时59分开始在苏伊士运河以东65千米的米特拉山口及其东侧地域空降,9时,又空投了8辆吉普车、6门106毫米无后坐力炮,2门120毫米迫击炮以及弹药、水和医疗用品等。

        以军的空降地点为埃军孔蒂拉游击队的辖区。当其得知以军空降后,一边迅速向上级报告,一边派兵乘3辆卡车进行试探性的进攻。当其先头到达米特拉山口附近地域时,遭到以军空降部队的伏击,1辆卡车披摧毁,损失了部分人员,余部撤回。下午8时,埃东部军区司令阿密尔根据报告,立即命令第2步兵旅向米特拉山口机动迎战来犯之敌。同时,还命令第4装甲师由运河西岸进入比尔吉夫贾法地区,2个国民警卫旅尾随其后。第2侦察团向东南运动,以切断以色列空降部队的退路,对米特拉山口之敌达成包围之势。

        受领任务后,第2步兵旅第5、6步兵营,马不停蹄跨越苏伊士运河向米特拉山口杀来。30日上午9时,埃军第5步兵营不顾劳顿,立即向米特拉山口的以军发起冲击。以军艾坦中校先以迫击炮拦阻,后又清求空军给予支援。经过1小时的战斗,第5步兵营控制了米特拉山东口。中午,以军空降部队在空军的支援下,企图夺回米特拉山东口,但在第5步兵营的顽强阻击下,以军自始至终没有得逞。这一日,埃空军的表现也相当出色,击落以飞机18架,自己仪损失3架。

        花开两朵,各表一支。为配合米特拉山口空降部队的行动,集结在以埃边境附近地域的202空降旅主力(2个空降营,2个“纳哈尔”连、1个坦克连共约3000人)在旅长沙龙的指挥下,分乘46辆卡车越境狂奔,气势汹汹地向米特拉山口杀来。30日凌晨3时,先头侦察分队到达萨马德以西8千米处时,遭到埃军第2边防团2个连的顽强阻击。沙龙知道,速度关系到此次行动的成败,必须趁埃军大部队赶来之前,解决这里的“小敌”。于是,凌晨6时,在迫击炮火力掩护下,沙龙指挥部队发起猛烈攻击。经过一个半小时的战斗,沙龙以亡4人、伤6人的代价,毙伤埃军50多人,并迫使埃军撤离阵地。8时,沙龙得到了空投补充后,便马不停蹄地继续向米特拉山口推进。沿途遇到埃军一些零星的阻击,终于在10时30分和艾坦部队合兵一处。

        沙龙与艾坦会师后,立即意识到他们正在陷入绝地当中。前为米特拉山口所阻,后方又没有友军的支援,北面埃及大批援军源源而来,南面是无路司.走的山区。如不迅速占领米特拉山口有利地形后果不堪设想。干是沙龙不顾总参谋部“尽量潜伏,保存实力”的命令,决定主动出击。他随即派出由2个连.1个侦察连.3辆坦克、4门120毫米迫击炮和陆空联络小组组成的侦察突击队,在第2营营长莫代海·古尔少校(第四次中东战争后任总参谋长)率领下,企图绕过埃军第5、6步兵营掘壤据守的米特拉山口东端海坦谷地阵地(米特拉Ll旧全长30千米,由东端的海坦谷地、西端的米特拉谷地和中间的碟状台地三部分地形组成。海坦谷地全长6千米,宽50米.两侧悬崖峭壁,十分险峻),准备一举攻占西端的米特拉谷地。

        31日中午,沙龙侦察突击队冒险闯进海坦谷地,在峡谷两旁守株侍兔的埃军:个营的伏兵一齐出击。一时间,喊杀声,地雷的爆炸声、枪炮声响成一片,在空旷的峡谷里回荡。埃军在南北两面高山的阵地上居高临下,充分发挥火力优势,打得以军人仰马翻。以军先头坦克被击毁,油料车和弹药车也被击中起火,人员伤亡很大。后续纵队被堵塞在谷地内无法前进。得知这一情况的沙龙面临着抉择:或是撤回部队,或是拼死拿下埃军控制的阵地。沙龙再一次显现出他好战的本性,他果断地选择了后者。沙龙命令所有炮火实施压制射击,以2个连向海坦谷地埃军阵地发起强大攻击。至下午8时许,经过两个半小时的血战,埃军再也顶不庄了,损失100多人,被迫撤出阵地。沙龙虽然达到了目的,但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亡38人、伤120人。

        鏖战阿布奥格拉

        10月29口午夜,以军为策应202伞兵旅在南线的作战,沃拉赫上校指挥的中路攻击集群第38特遣部队(下辖3个旅,即第4旅、第10旅和第7装甲旅,另外还加强有第37机械化旅)向阿布奥格拉发起了进攻。阿布奥格拉东距埃以边境30千米,西通运河重镇伊斯梅利亚,从阿里什到库赛马的公路也通过这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防守这一地区的是埃军第3师6旅以及配属的炮兵团,反坦克连等。他们在阿布奥格拉的前方鲁阿法水坝、乌姆希汉和乌姆卡特夫都筑有坚固的据点,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环形防卫体系。

        由于以色列还在“骑墙”观望英,法参战的决心,所以以军只使用第4旅向库赛马发起了进攻。并规定第7装甲旅和第37机械化旅只能在10月316之后投入交战。进攻发起后,第4旅一举突破了边境,并于30日上午6时占领库赛马,然后又乘胜追击,先头向纳赫勒、哈萨纳、阿布奥格拉方向逼近。以军南部军区司令辛霍尼感到步兵进展缓慢,便违反规定,命令第7装甲旅提前投入战斗。该旅于30日从库赛马加入战斗后,当前进到乌姆卡特夫南侧600米处时,遭到埃军反坦克火炮的猛烈射击,损失坦克装甲输送车五六辆。旅长本·阿里恼羞成怒,连续向埃军阵地发起三次猛攻,但每次均被坚守的埃军击退。本·阿里翻越达卡山口迂回攻击阿布奥格拉和鲁阿法水坝。

        第7装甲旅以阿丹少校指挥的“谢尔曼”坦克营为先头.顺利通过了埃军疏于防范的达卡山口,逼近阿布奥格拉和鲁阿法水坝。为了配合第7装甲旅的行动,以军第10步兵旅也于30日下午出动,从东而进攻乌姆希汉和乌姆卡特夫,第4旅从南面进攻乌姆卡特夫。这样,阿布奥格拉埃军环形阵地遭到以军三面围攻。埃军也从阿里什和运河方向调遣部队进行了增援。由于阿布奥格拉守军主要是一些后方勤务单位,战斗力并不强,所以第7装甲旅仅用1个多小时就突破埃军防线,占领了该址。该旅立即分兵一部向西推进,另一部阿丹营向东围攻鲁阿法水坝埃军据点。埃军凭借20多个反坦克掩体组成的防御工事进行顽强抵抗,井给以军造成严重伤亡。双方进行了长时间的拉锯战,鲁阿法水坝埃军据点几易共手,战至当夜阿丹营在付出沉重代价后才最终得以占领。

        在乌姆希汉莉呜姆卡特尖的东线的战斗也十分激烈。第10旅于30日下午5时发起进攻后,7时夺占了埃军的警戒阵地。接着又向乌姆卡特夫发起了进攻,但因没有集中使用兵力而被埃军击退。在达扬总参谋长的督促下,泫旅于31日上午8时30分再次发起进攻。但是,由于该旅缺乏炮兵火力支援,因而进攻受挫。总参谋长达扬决定走马换将,任命塔尔(后来成为以色列“梅卡瓦”主战坦克总设计师)上校为新旅长,同时将第37机械化旅也调到这一方向来。11月1日凌晨3时30分,第37旅旅长戈林达上校不等主力坦克营到达,仅使用一个半履带式车辆营向乌姆卡特夫发起了进攻。也许是为了照明道路,以军进攻的坦克都开着前灯,这恰好为埃军炮兵和反坦克武器提供了“靶子”,埃军一通猛打,以军坦克损失惨重,后续部队也陷进了地雷场,旅长戈林达上校当场阵亡,进攻失败。埃及守军顽强的阻击,令以军心惊胆战,以总部不得不决定暂停进攻。

        英法参战之后

        正当埃军在西奈集结重兵要与以军大干一场之际,英法却开始发难了。按照事先与以色列共同编排的“双簧”节目粉墨登场了。10月30日下午6时,两国借口保护运河航运,向埃及与以色列发出“最后通牒”,要求双方立即停火,否则派兵进驻运河区。进入前台角色的以色列非常痛快地答应了这一要求,而纳赛尔则于当晚加以拒绝。纳赛尔的举动全在英、法的预料之中,只不过根据剧情的需要,彩排一遍以欺世人耳目罢了。一切像安排好的,31日下午,英、法联军从中东附近基地及停泊在附近海域的舰艇上,出动240架各种作战飞机,对埃及15个空军基地、开罗等众多城市港口进行了疯狂的轰炸,使埃及空军260余架作战飞机遭到毁灭性打击。同时还轰炸了西奈的埃及部队,企图将埃军拦截于西奈半岛。

        英、法联军的参战,使战局陡然发生了逆转。埃及总统纳塞尔面对腹背受敌的危局,仍能从容应对。他一面命令运河区的部队进入战备状态,一面命令西奈守军及派往尼罗河三角洲的部队迅速撤至运河区,保卫苏伊士运河。西奈守军接令后,开始有条不紊的撤退。在阿布奥格拉战斗中表现出色的埃军第6旅旅长穆塔·瓦雷上校,首先破坏难以携带的装备后开始撤退。他将全旅分成4个梯队,每隔30分钟撤出一个梯队,采取交替掩护、“滚动”阻敌的方法,从11月1日下午6时30分开始乘夜色撤离乌姆卡特夫阵地,穿越沙漠沿阿里什撤回。东西两线的以军以为埃军有诈,仍然不敢冒然进犯。直到2日早晨,以军第7旅和第37旅才敢向乌姆卡特夫发起对进突击,混乱中又发生了火并,第37旅有8辆坦克毁于己手。最后还是借助以空军飞行员发出的信息,才终止‘了这场“窝里斗”。

        以军利用埃军撤退之际进行了几桩“趁火打劫的买卖”。一桩是夺占腊法和加沙地区。11月1B晨,在法、以两国海军舰炮和空中火力的掩护下,以军北路第77攻击集群第1旅第3营乘势向埃军腊法阵地发起冲击,由于防守阵地的只是一些埃军J9后的部队(主力早已撤退),所以第3营没赞多大劲就占领了该阵地。而另外的一个营却倒了大霉,莽撞地跌入了埃军布没的雷场中,引起地雷连锁爆炸,又遭到埃军准确的拦阳射击,伤亡惨重。1日凌晨3时40分,以军右翼巴列夫上校指挥的第27旅开始向阿里什实施进攻。但由于埃军乘其当夜补给油料之际撤走了,因此该旅进人间里什时,那里只是一座空城。2日上午6时,进攻加沙地区的第11旅遇到的情况也是一样,由于埃军大部兵力已撤走,第11旅兵不血刃就占领了加沙地区。

        另一桩是攻占沙姆沙伊赫。以军约菲上校指挥的第9步兵旅(约1800人.3个步兵营、1个炮兵营、1个重型迫击炮连)在孔蒂拉集结完毕后,于2日上午5时,开始向南远程奔袭沙姆沙伊赫。由于该旅要克服长达140千米的沙漠地带,所以前进速度极慢。于是达扬决定使用沙龙旅一部协助其占领沙姆沙伊赫。第9旅4日下午2时到达后,于5日凌晨2时开始进攻该城。驻守该城的只有埃及2个营,他们已接到撤退的命令,但海路已被英军封锁,陆路又缺乏交通工具,因此他们强烈要求死守该城。他们利用地雷场和铁丝网把沙城围得水泄不通,修筑的阵地也十分坚固。以军首次攻击就碰上了硬钉子,伤亡12人,被迫停止了进攻。5时30分,以军在航空火力和重迫击炮支援下再次发起进攻。经过1小时的激战只夺占埃军部分阵地。上午9时,当第9旅正准备再次发起进攻时,埃军阵地后院起火,第202伞兵旅艾坦率领的部队从南方赶到并突入城内,在两厢夹击下,埃军孤军奋战,终因寡不敌众丢失该城。埃军伤亡130多人,被俘864人。

        塞得港保卫战

        激烈的空袭过后,攻占塞得港成为英、法联军的主要目标。塞得港拥有15万人口,是仅次于业历山大港的埃及第二大港。它扼守苏伊士运河的北口,一面临海,三面为湖泊和沼泽包围,只有向南一条狭窄的通道通向运河中部的开阔地带。纳赛尔曾计划放弃塞得港,但开战后埃及人民的高昂斗志鼓舞了纳赛尔坚守塞得港的信心。于是他决定增调4个步兵营和4门SU-100自行火炮部队防守塞得港(原来只有2个预备役步兵营驻守,外加一些防空部队和海岸炮兵部队),还用火车运来一批轻武器武装塞得港的居民,造成全民皆兵之势,准备与侵略者决一死战。

        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和喋喋不休的争论,英,法两国决定先使用空降突击,后使用登陆作战一举拿下塞得港。11月5日8时20分,在英军舰载机的掩护下,英法蓄谋已久的空降作战开始了。英第16空降旅在加密尔机场降落扑迅速占领了机场:15分钟后,法军第2空降团的500名伞兵在富阿德港降落。埃军塞得港指挥部迅速组织了有力的回击,利用设在各个重要地点的喇叭,通报敌人空降的地点,训练有素的“民军”拿起武器赶来,协助守军围攻侵略军,给英、法联军造成很大的伤亡。

        11月6日黎明,正当塞得港军民与英法空降部队激战正酣之际,从马耳他岛赶来的由150艘舰船组成的英法舰队抵达塞得港,英法舰队首先用舰炮、15架直升机发射火箭弹猛轰埃军滩头阵地,尔后,英第3海军陆战旅在塞得港、法国海军陆战旅在富阿德港实施登陆。英、法联军没费多大的劲就登上了塞得港,尔后在该市横冲直撞、招摇过市。当天,一支英国坦克部队打着埃及的国旗隆隆开进塞得港,塞得港居民以为是“自己”的军队胜利归来,一齐涌到大街上夹道欢迎,可等待他们的却是坦克吐出的长长的机枪火舌,大批群众倒在血泊之中。侵略者的暴行大大激怒了塞得港的军民,他们同闯入市区的敌人进行了悲壮的肉搏战和巷战,连十几岁的孩子也义无反顾地拿起武器投入了战斗。英、法侵略者共出动了8万海陆空军,却在塞得港碰得头破血流。他们原以为24小时之内可拿下塞得港,但直到开罗时间11月7日凌晨2点,在苏、美强大压力下英,法被迫同意停战时,塞得港大部分地区仍在埃及军民手中。

        历时9天的第二次中东战争,在苏美“达摩克利斯之剑”的要挟下就这样草草收场了。作战中,英、法联军共伤亡300~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伤亡约1000人,损失飞机约20架。埃及方面死亡1000多人,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多架。

        尾声

        这场战争是在美、苏两个大国那不希望中东燃起战火的时期发生的。当时,苏联正身陷匈牙利动乱之中,美国正忙于选举总统。所以战端一开、美、苏两国却不谋而合地一致采取强硬态度,苏联声称如不同意停战将不惜对英国本上实施核攻击,美国则命令其全球驻军进入战备状态相要挟.英、法政府在美苏的强硬态度面前屈服了。

        英、法两国此次作战,无论是在政治上还是在军事上都遭到彻底的失败。不仅未达到军事目的,在苏、美压力下于12月狼狈撒军,而且艾登首相还被迫辞了职。尽管如此,英、法在作战中,使用陆海空三军协同作战,一举夺取制空制海权;使用空降、登陆部队突然攻击等做法还是可圈可点的。

        以色列虽然生存在大国夹缝中,但它巧妙地利用了大国之间的矛盾达到了战争目的。它虽然把“到嘴的肥肉又吐了出来”(在美国和联合国的压力下,1957年3月撤离西奈半岛),但却解除了埃及对蒂朗海峡的封锁,亚喀巴湾的航行从此畅通无阻。在作战中,以军使用伞兵突然袭击,抢占先机:使用装甲部队迂回突击以及要求指挥官亲赴第一线指挥等做法.确实值得称道。

        埃及在军事上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面临两线作战,而且力量相差过于悬殊。但共在作战中发动民众,全民皆兵,调动民众保家卫国的热情,以及在防御作战中顽强的抵抗意志和灵活运用战法等邯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美、苏两个大国和国际舆论压力下,埃及终于实现了运河国有化和使以军撤离西奈半岛,达到了其政治目的,也算是一个赢家。

        此次战争,可以说是中东战略局势的一个分水岭。从此,老牌帝国英、法在中东地区的主动权完全落入美、苏两国之手。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中东激烈的角逐,使中东的局势更加风云激荡,各朴矛盾更加尖锐激烈。中东像一座活火山,随时都有再喷发的可能。

       图片集

 

第二次中东战争各方兵力.

                           

第二次中东战争各方进攻方向

 第二次中东战争各方损失

                                                                           埃、以两军在西奈半岛的战斗    英法联军出动各型舰艇100余艘(含航空母舰和巡洋舰10余艘)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英法对埃及的轰炸持续6天,地面战斗40余小时,伤亡300—400人,损失飞机50余架;以色列伤亡约1000人。埃及方面死亡1000多人,伤2万多人,损失飞机200架,五大城市遭到严重破坏。1.2万幢住宅毁于战火。                     开战前,以军有军队10万人、坦克400辆、火炮150门、作战飞机155架。而埃及总兵力约15万人、坦克530辆、火炮500门、作战飞机255架,但仅100余架能完成作战任务,当时,许多飞行员和坦克手还在苏联受训,多数先进和重型装备不能在实战中发挥作用。          1956年10月29日下午5时许,由阿里尔.沙龙上校指挥的以军第202伞兵旅在法国空军的支援下,首先在米特拉山口空降了500余人和部分武器装备。          聚集以色列与黎巴嫩真主党冲突          西奈半岛打破对蒂朗海峡的封锁是以色列发动这场战争的主要目的                             



以军撤出埃及
          英、法的侵略行径,在世界各地引起强烈反对。苏联宣市:如英法不停火,苏将对英实施核攻击           第二次中东战争中,攻佔塞得港之法軍   相关链接: [图集]中东问题与中东战争之一 ——关于中东 [图集]中东问题与中东战争之二——中东问题 [图集]中东问题与中东战争之三——第一次中东战争1  [图集]中东问题与中东战争之四——第一次中东战争2[图集]中东问题与中东战争之五——第二次中东战争  [图集]中东问题与中东战争之六——第三次中东战争 [图集]中东问题与中东战争之七——第四次中东战争 [图集]中东问题与中东战争之八——第五次中东战争 吉尔吉斯发生暴乱[组图]  泰国流血冲突[组图]  震撼黑镜头:战乱的非洲[组图]    点击进入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