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r电影迅雷下载:“被高价”的何止一口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7:58:10

“被高价”的何止一口锅

2011年12月29日 04:11 来源: 新京报 【字体:大 中 小】 网友评论

  尽管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曾提出“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畅销,反映出人们的炫耀性消费心理。但该理论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信息不透明。

  日前,有媒体揭秘了商场定价的潜规则:价值600元的锅必须卖2000元以上,否则不让进场。这让原本只想卖“又好又实惠的锅子”的生产商很是发愁。

  其实,不只是不锈钢锅,其他类似服装、手表、化妆品、皮具等中高端商品,商场内外价差都很大。业内人士透露,在商场销售的中高端消费品零售价包含以下几个方面费用:原材料、加工成本、税费、营销成本、商场的运营成本、渠道成本。其中,原材料以及加工成本占30%左右,税费和营销成本占30%左右,商场的运营成本占20%左右,而渠道成本即进场费则要占到20%左右。如此来看,本来打算卖600元的锅,在商场要卖2000元也就不难理解了。

  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同样的物品,网上的价格最起码是商场物品原价的7折左右、甚至还有更低的折扣。这不但让消费品价格变得更加透明,而且带来了更为便捷的消费体验,因此孕育出了一批“抄码族”(他们通过各种大型商场和电器卖场获得所需商品的型号编码,然后凭这些信息到国内的一些知名的购物网站进行相同商品的选择和购买)。

  事实上,除了消费在商场内外的价格差异巨大,中高端消费品的国内外价差也颇为惊人。此前商务部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国内外商场的差价很大,内地市场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比香港地区要高45%左右。造成如此大的价格反差,最主要原因是国内高昂的分销成本和品牌垄断的歧视性定价;再算上附加到商品上的各种消费税、增值税等,国外商品在国内售价偏高也就不足为奇了。虽然近年来很多进口商品的关税一直呈下降趋势,但商品的价格不降反升,反而以“满足部分消费者的心理需求”为由,价格水涨船高。也难怪此前有媒体报道,不少深圳、广州的居民都开始去香港“打酱油”。

  尽管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伦曾提出“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畅销,反映出人们的炫耀性消费心理。但该理论有个非常重要的前提:信息不透明。随着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消费观念的提升,使得全球消费品市场的界限变得模糊,商品的价格也变得更加透明。不仅拉动了网民的消费,更是催生了以网络为主要渠道的海外购物市场,为消费者提供了更多可以购买到价格实惠、品种丰富及质量安全的商品的渠道。

  虽然当前还很难说网络购物已对传统购物方式造成实质性威胁,但新模式的扩张势头却决不能小觑。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网络购物在中国的普及率为26.2%,而就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的亲戚、朋友、同事选择网购服装、生活用品、数码电子产品等,网购模式大有改变传统商业购物模式的势头。若是传统行业继续固步自封,认为能够相对独享国内市场,而固守传统的营销策略,坚持推行歧视性的分销、定价体系,可以预见,在商业领域里正在展开的隐形博弈中,传统模式并不占优、前景并不乐观。前两天,老曹带着生产的锅走遍了杭州大商场,想在商场里开个专柜。几家大商场看了锅子后也很满意,不过,在锅的定价上,双方却有了很大的分歧老曹觉得,每只能卖600元就很满意了,但商场却说至少2000元起步,否则不让进场。(12月27日《都市快报》)

  网上曾流传一个段子,说的是一只价格为每公斤18.9元的螃蟹使劲往28.9元的箱子里爬,如此有上进心的螃蟹,让人看得泪流满面。没想到,今天我们看到了更有上进心的“锅版螃蟹”,厂家卖600就满意的锅,商场非得卖2000,否则连爬进商场的机会都没有这种上进肯定不会让人泪流满面,而会怒火中烧,坑爹也不带这样的。

  在老曹的世界里,烧菜用的锅以及切菜用的刀,不就是普通人家每天都要用到的日常消费品吗,怎么到了商场就卖到了两三千元甚至上万元一只,成了奢侈品。老曹想不明白,但商场可精着呢。

  要知道,商场对于这只不锈钢锅也不是随意定价,建议厂家按照2000元一只的价格来卖,符合目前的市场行情。原因就如一商场销售人员说的:不管是哪一类商品想要进商场销售,首先,它的价格肯定是要和同类商品持平的,要不然,规矩就乱了。其次,还要考虑到其他因素,比如一口锅定价2000元,其本身的价值400元左右,企业利润在200元左右,余下就是税费、营销费、进场费等各种费用。
        还有啊,同样一口锅,在商场里,卖2000元反而比600元好卖。杭州的商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已经非常成熟,对于中高端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研究得非常透彻,在定价策略上也就尽量迎合这部分消费者的喜好只选贵的,不买对的。

  这么一来,似乎就合理了,一只锅的价格要这么“上进”,而且也是为了消费者好不卖这么高似乎满足不了中高端消费者的心理。但在我看来,这其实就是坑爹,这样的“高消费”产品,不过是另一个版本的“出口转内销”成洋货的“达芬奇”。

  首先,2000元里有1400元是各种税费,是厂家销售价的2倍多,这是多么高的“税负”指数,不必多说,这其中肯定有很多不合理的费用,如进场费就不合理。其次,根据“凡勃伦效应”: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畅销,反映出人们的炫耀性消费心理这一效应没错,但应是基于起码的货真价实原理,不信可以问问这些中高端消费者,如果发现自己买的价格2000的锅,实际只值600,会是怎样一种感觉,是仍觉得荣耀呢,还是感觉当了冤大头了?那些买了“达芬奇”的,现在还炫耀吗?

  还有,此前商务部调查显示,手表、箱包、服装、酒、电子产品五类产品的20种品牌高档消费品,国内外商场的差价很大,内地市场比美国高51%,比法国高72%这凡勃伦效应还是美国人提出的,怎么不见人家就比我们贵?

  说白了,这种炫耀性消费不过是被一些商家给歪曲利用了,他们心里想的不过是“这里人傻钱多”罢了如此坑爹,是得着手整治纠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