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ash 视频:关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在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中运用的可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0:32:06

关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在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中运用的可行

我要评论分享到: 来源:中国资金管理网作者:admin2011-06-16 10:20:19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面临业务分权化经营的阻力。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和分权化组织理论,分析了资金业务和正常业务的相互关系,吸收现代商业银行内部资金池构建模式的经验,尝试性地探索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指标在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考核体系中运用的可行性。

  内容摘要:

  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面临业务分权化经营的阻力。本文运用交易成本经济学理论和分权化组织理论,分析了资金业务和正常业务的相互关系,吸收现代商业银行内部资金池构建模式的经验,尝试性地探索了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指标在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考核体系中运用的可行性。本文认为,在集团内资金集中管理条件有限的情况,运用经济激励的手段能有效地促进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

  关键词:内部资金转移定价 资金集中管理 财务公司

  (一) 引言

  制度经济学理论在论述企业的起源时,认为在企业内部使用威权机制进行资源配置比采用自由竞争的方式更能发挥规模和范围经济优势,节约交易成本。因此,在企业集团内部对财务资源尤其是现金的使用,有必要纳入集团资金集中管理的范围内,实行统一的调配。现阶段许多企业集团利用结算中心或者财务公司模式,强势进行资金集中管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经营的复杂性随着企业规模日益增大的时候,企业总部由于在及时获得成员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信息方面具有劣势,常常将一部分权力委托给成员单位企业管理者,实行分权化的组织结构。在这种背景下,企业集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通常会碰到各分权管理者的阻力。企业要成功地实施资金集中管理,就需要具有完全透明地了解各成员单位资金需求信息并迅速调配资金满足成员企业正常业务需求的能力。其次,由于业务类型多样化、产权主体多元化、地域多元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各成员单位的利益在资金管理中的利益诉求各不相同,也影响了资金集中实施方式和效果。这也是目前一部分企业集团面临的共同的障碍。要解决上述问题,除了要加强资金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等硬件建设外,建立良好的资金管理制度,增强各成员企业与集团总部利益的一致性,也是有力促进资金集中管理的手段。其中,良好的资金集中考核体系的建立,是资金集中管理制度中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

  资金集中考核体系是目前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面临的一个难点。现阶段不少集团企业主要采用资金集中度指标来考核各成员单位的资金集中效果,但该指标还存在一些不足。我们曾经对资金集中度进行过调查分析,发现资金集中度对于不同资金数量级别的成员单位敏感度不同,易于受各成员单位的操纵,可比性不强,不利于调动成员单位积极性。其次,该指标的计算所依赖的数据来源比较困难,需要全面开通银企直连才能保证数据准确性。此外,该指标的实施是强制性的,隐含着各成员单位都具有相同的资金归集条件的假设,容易引起不同成员单位的反弹。那么,在集团内成员企业差异极大的情况下,在受其他条件诸如信息系统等条件约束,暂时无法采用行政手段实行彻底强制性的资金集中管理时,建立什么样的资金集中管理考核指标,才能减缓各成员单位资金集中管理的阻力,增强资金集中管理的效果呢?

  (二) 资金管理考核指标的理论依据

  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最大的阻力或许在于:如果使用一视同仁的标准,将各成员单位资金划归集团司库统一调配,容易忽视各个成员单位所面临的特殊环境,满足不了各成员企业及时的需求,使各成员企业承担的成本并不均等。在这样的一种正当担心下,其他的各种动机隐含其中,使集团资金集中管理面临着强大的现实阻力,影响了资金集中管理的进程。

  上述担心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有必要分辨这种担心是否可以消除或者最小化此类影响。首先得从资金在企业中的用途说起。在商品-资金-商品的企业经营过程中,资金发挥着一般等价物的作用,可以满足企业多种业务需要,以使企业及时抓住机遇。各成员企业对资金集中控制的担心在于:资金支配权是企业开展业务的必要手段,一旦集团总部对资金加以控制,企业会感到缺乏某些自由选择权,如付款不及时、付款方式不能满足客户独特的需要(当然也不排除某些非正常需要),等等,从而让该企业容易流失某些战略性客户。这种战略性损失,比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获得的经济效益来说,因为收益分布结构问题,企业会认为是代价高昂甚至是用经济利益完全不可取代的。由于集团层面的资金集中管理,企业对于资金如何使用就不再完全依赖于自己的决定,总部对资金的监督和控制,对于成员企业来说,不仅意味着经济上的得失,更重要的在于选择哪种得失的权利已经失去了。

  由于业务与资金存在上述关联性,企业业务上的分权,是否就意味着企业集团必须对各成员企业资金管理给予彻底的自主权,放弃集团资金集中管理体系了呢?在我们尚不能有足够的措施去保证无误差提供资金服务的情况下,我们是否就知难而退呢?我们就找不到别的替代方法么?哈耶克曾经指出:只要我们自由的处置我们的收入和财产,那么,经济上的损失永远只能使我们失去我们所能满足的那些欲望中我们认为最不重要的欲望。换言之,经济变化只能影响我们需求的边缘和边际。因此,我们不妨就从企业相对次要的经济动机出发,建立一种经济激励机制,放弃对成员单位资金存放权进行直接干预,发挥各成员单位的主动性,尽可能得使各个成员企业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集团的资金集中管理体系中来。内部转移定价恰恰满足上述要求。

  (三) 内部资金转移价格的涵义

  内部转移定价(FTP)是管理会计上的概念,指跨国集团企业内部相关联的各方在商品、劳务交易过程中所采用的价格。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遵循内部转移定价思想,逐渐建立起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商业银行内部资金池,2006年以来,国内商业央行资金转移定价体系逐步由差额管理模式向全额管理模式转变。

  由于资金业务服从于主营业务,非金融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与商业银行必然有一定差别。但我们不妨借鉴商业银行内部转移定价差额计价模式,设计一个经济考核指标,对各成员单位企业的资金集中管理进行经济激励。该考核指标能通过对各成员企业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的主观努力给予经济回报,让各成员企业自行选择将资金纳入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或者不纳入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这样可以避免在条件不成熟时集团采取行政干预的手段的不合理性。以商业银行内部正实行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为参考,我们可以设立一个内部资金转移利率,对于将资金纳入资金集中管理体系的资金,给予一个高于央行存款利率低于贷款利率的考核回报,并计入集团的业绩考核中,与其取得的会计收益一起,作为集团的考核业绩。

  其计算公式为:业绩考核资金增加值=各成员单位在财务公司的存款*天数*内部资金收益率/360。

  集团业绩考核指标为=各成员单位会计利润(或者目前集团已实行的考核指标)+业绩考核资金增加值。

  由于我们要集中的是企业的剩余资金,资金来源比较单一,因此,我们在内部资金转移利率的确定方面要比商业银行简单,只要确定单一一个利率或者少数几个利率即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可以作为我们参考的定价基准。

  (四)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具有考核优势

  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是资金集中管理理论和管理会计的结合,该指标的设计,是基于这样的一种管理思想:在企业争取利润最大化的过程中,其创造效益的能力,取决于企业自身。我们对于资金机会成本的控制,并不影响各成员企业实现更重要的目标,比如及时付款,合同签订等等,只是设定了一个资金管理的方向标。引入内部转移定价既消除了各成员企业的担心,又鼓励各成员尽可能的将富余资金汇入集团资金池,从而具有独特的优势。

  首先,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体系强调尊重各成员单位在资金管理中的主动性,因此适用于集团内所有被考核成员企业。它能够将所有集团考核范围内的企业纳入了资金集中管理体系,避免了资金方面考核的空白,消除了资金归集的死角,促使集团内成员单位不断融合,为今后集团进一步资金集中管理奠定基础。当集团内部的融合达到一定程度,或者说我们能够基本做到没有摩擦的给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资金服务,我们在资金集中管理过程中积累了足够的经验的时候,我们彻底实行资金集中化的时机就来了。

  其次,内部转移定价管理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基于内部收益率的考核,建立在财务会计体系之外,是一种虚拟的内部核算,并不会有着财务会计导致的经济后果,比如各成员企业税收等的变化。此外,该指标计算简单方便,只要在集团财务公司在计息的时候,根据内部转移利率扣除法定利率后的收益,计算出业绩考核资金增加值就可以了,并不需要额外的系统开发和管理程序调整。各成员企业根据内部资金转移利率调配资金,即实现了自身利益最大化,也有利于集团利益最大化。

  此外,内部转移定价在集团内部利益分配上具有较强的客观性,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考核收益主要取决于企业的规模大小,该指标对企业集团内部所有企业的影响基本上是一致的,就如央行加息一样,各个企业机会均等,并不会对企业造成太多的不公平,改变的只是企业在银行和财务公司之间的选择。

  再次,该指标使企业资金占用的机会成本增加,将使各成员企业加强资金管理,加强应收账款的回归。因此,该考核指标不仅在资金的归集阶段,而且在资金的生产阶段发挥作用。

  最后,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的适用性强。该指标既可以单独作为考核指标使用,也可以与目前主要使用的资金集中度考核指标结合使用。企业集团可以按照企业属性对不同企业设立最低资金集中度的基础上,对各成员企业超过资金集中度以上的资金使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予以激励。或者,企业集团可以将资金归集度和内部转移定价同时使用,既设立最低资金集中度,同时对所有归集的资金按照内部转移定价计算内部考核业绩。

  (五)内部转移定价方法存在一定局限性

  随着内部转移定价的实施,内部各成员企业可能会要求集团财务公司按照内部资金转移利率将内部收益实际分配到各成员企业尤其是亏损企业,这将导致目前资金集中管理体系出现较大的调整,产生较大的不确定性。我们认为这种担心其实是不必要的,在目前央行对利率实行管制的情况下,企业集团财务公司不可能提供比央行存款利率更高的利率给予各成员单位。而当利率市场化后,企业集团财务公司必然要对此作出调整。内部转移定价的施行,在利率管制的背景下,不仅不会改变目前的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反而是对利率市场化的一种预演,为利率市场化积累一定的运营经验。

  其次,内部资金转移定价具有管理不彻底的局限性。由于其实行的是软性措施,并不能将各成员企业的所有资金强制纳入资金集中管理的轨道,不利于最大效用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由于各个成员企业管理水平不同,导致对资金利率的敏感性程度不一致,会使集团内部资金管理对部分成员企业失效,导致集团内部资金效率降低。

  此外,内部资金转移定价过高,会降低贷款成本与存款成本之间的利差,降低各成员企业的融资成本,有可能使成员企业增大融资的规模,给企业经营带来财务风险。

  (六)总结

  对于目前受限于客观条件,缺乏资金集中管理手段的企业而言,内部资金转移定价提供了一种推进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力度的工具,它改变了各成员企业资金的机会成本,有利于集团内部的融合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内部转移定价的运用,为将来全面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和利率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肖虹,曲晓辉,论企业集团分权化管理及其内部转移定价机制的运用[J],会计研究,2001年第5期
  (2)陈艳利,中国企业集团内交易与转移定价的规制[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06期
  (3)哈耶克,通往奴役之路〔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4)奥利佛.威廉姆森,斯科特.马斯腾,交易成本经济学(M),人民出版社,2008

  作者: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柴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