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色香居在线酷点影院:华为20年高增长的隐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25:02

作为任正非个人理念的体现,高增长成就了华为,但粗放式的增长能长久持续下去么?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代表,华为在过去20年中高速增长,目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本土电信设备制造企业。华为同时也是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企业之一,与世界主要电信运营商保持着良好的关系,销售网络遍布全球,08年海外销售占总销售额的比例达到75%。

研发和营销战略是华为高速增长的两架引擎。在研发方面,华为表现出中国民营企业少见的偏执心态。在人力物力的持续投入下,华为在专利申请数量上已经全面超过竞争对手。在市场营销方面,华为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特点采用不同的营销手段,打造普遍客户关系。通过合资等方式与客户形成利益共同体、为客户提供买方信贷等手段是华为打开市场局面的有力武器。

在华为的研发和营销战略背后,是华为的“增长”文化和价值观:重增长轻利润、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权威下的民主、自力更生为主开放合作为辅、集体主义、实用主义等等。华为的增长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是其创办者兼精神领袖任正非个人理念的体现,对华为的高速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高速增长成就了华为,也给华为带来隐忧。电信行业投资周期长,回款速度慢,华为的摊子越铺越大,无法避免的给公司带来巨大的资金压力和管理压力。过去四年华为流动性恶化,外债增多导致融资成本提高,最终使得公司在毛利率增高的情况下净利润率下降,需要大量借助融资手段维持企业的扩张。华为的日常管理也难以跟上其在全球快速扩张的步伐,应收账款激增,库存周转慢于竞争对手。增长文化也对企业带来浮躁的毛病,体现在研发上片面强调专利数量,而在质量上打了折扣。为了以后能够保持高速增长,华为应该致力于以产业变化趋势为基础树立企业价值观及战略来解决应对上述问题,同时做好迎接新的竞争环境的准备。

高增长给华为带来的压力体现在三个方面:

日常经营管理跟不上增长的节奏

为了适应在全球遍地开花式的增长,华为在组织内部下了一番功夫,花费巨资聘请IBM等专业公司对供应链进行流程改造。但目前华为的内部管理能力与主要竞争对手相比仍然有明显差距。

拿库存管理来说,爱立信的库存平均68天周转一次,阿尔卡特朗讯72天半周转一次,而华为要93天,比爱立信要慢将近一个月。

再比如回款的问题,通信行业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回款速度慢。遇到手头拮据的运营商,设备卖掉了,钱却没办法马上到账,变成了应收账款。华为08年实际销售183亿美元,而应收账款有将近89亿美元。

虽然销售压成应收账款是通讯设备行业的顽疾,并非华为独有,但华为的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例是所有主要通讯设备制造商中最高的,比爱立信高10个百分点,比阿尔卡特朗讯高25个百分点。回款风险跟着全球销售成绩越滚越大,下游买家出点事情华为都要跟着倒霉,讨债也成了华为财务部门最重要的任务。

投资疏失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

过去五年,华为高速增长但盈利能力却在下降。与竞争对手比,08年华为的毛利率比爱立信高约5个百分点,两家的净利润率却基本一样。与历史表现比,08年华为的毛利率与05年水平持平,净利润率却少了5个百分点。

从报表来看,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华为融资成本在过去四年大幅提高,从05年的3千8百万美元增加到08年的9.7个亿,四年内增长25倍,吞噬了企业利润。

华为08年净利润不过11.5亿美元,这9.7个亿的融资成本是怎么产生的?华为总不至于去借高利贷。这个问题的答案被放在年报的一个角落里。9.7亿融资成本中有7.8亿是汇兑损失,按照目前外汇牌价计算,将近人民币53亿,与东航燃油套保巨亏的规模不相上下。

华为75%的销售来自海外,对冲汇兑风险有其正当性,但造成如此巨大的窟窿却很难说是在市场波动中的正常损失。因此从这一点来看,华为也并不比其他中国企业高明,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仍然跟不上主营业务在全球的扩张步伐。

短期债务问题可能造成华为流动性危机

华为的债务随着海外扩张步伐的加快而快速增长。最近四年华为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之比在1左右徘徊,显著低于爱立信的1.6,与刚刚破产的北电水平相近,流动性紧张。

华为报表中的两个异动值得关注。第一个是华为08年投资活动造成净现金流出18.3亿美元,而前三年投资活动耗费现金也就是一、两亿美元的规模。但公开资料并未提到华为在08年有并购或其他重大投资项目,因此出现如此巨大净流出让人不解。

另一个异动是短期计息借款由07年的1.6亿美元猛增到08年的19亿美元,侧面说明华为在08年大肆举债来填补资金窟窿,特别是投资活动造成的现金短缺。更让人担忧的是,同期华为经营主业带来的现金流较07年下降1成,为9.5亿美元,只够填补投资活动的一半。

销售增长42%,主业带来的现金流却下降10%,如此种种都说明了一个问题,08年华为的销售成绩光鲜亮丽,而实际上公司的造血能力在下降,多依靠银行及其他渠道融资输血支撑企业的增长。

据说任正非有一个著名的“拧毛巾”理论,即要不停从毛巾中拧出水来,同时控制力度,保持毛巾拧干了,但还没拧断的最佳状态。这样的状态对于单纯追求增长的企业来说也许是最佳,但对于抗风险来说,却是值得警醒,也许一个风吹草动,没有任何余量的毛巾就会被拧断。这更值得华为思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