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事后多久可以同房: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30:09

如何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王君正 《 人民论坛 》(2011年第35期)

    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失去旅游推动的文化最终会失去发展繁荣的动力和活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准确认识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对推动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几年丽江市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上的一个突出特色是:把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通过旅游业的发展为文化产业提供改革创新的平台,通过文化的繁荣为旅游业注入持续发展的动力。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由两者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

    文化是人类在适应、征服自然并伴随社会的发展而积累起来的经验结晶,无时无刻不在支配、影响着我们的社会活动。旅游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驾驭自然的一种生动反映,旅游活动源于不同地域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差异性。

    文化作为人文景观的核心内涵,在促使人们开展旅游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从本质上讲,旅游活动就是一种文化活动。旅游经济是一项体验经济,体验经济更注重过程,游客不仅追求对自然风光的游览观赏,也注重对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的体验。所以,无论是旅游消费,还是旅游经营,都具有强烈的文化属性。没有文化的旅游是苍白无力、枯燥乏味的,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不具备足够的市场竞争力和吸引力,失去旅游推动的文化最终会失去发展繁荣的动力和活力。

    如果把丽江形象地比喻成一个美丽的姑娘,秀丽的自然风光是她的“外形”,底蕴深厚、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则是她的“灵魂”。文化不与旅游结合,就会“魂不附体”;旅游不与文化结合,就会“灵魂出窍”。

    在建设国际精品旅游胜地的过程中,丽江市要继续坚持把旅游作为文化的载体,旅游发展到哪里,文化就跟进到哪里。同时,要坚持旅游的文化属性,依靠文化提升旅游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潮流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深刻指出,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文化经济化、经济文化化、经济文化一体化日益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特别是20世纪末以来,文化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现代经济形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和倾力支持。伴随着文化经济的发展和文化影响力的提升,文化对旅游的牵引、指导作用越来越突出。

    对于游客来说,初级阶段看山水,中级阶段看文物,高级阶段看文化。没有文化内涵的旅游目的地,只会使绝大多数游客“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特别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群众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物质需求得到较大满足后,对精神生活的追求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人们正跨入旅游的中级阶段甚至高级阶段,文化日益成为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中外许多地方旅游发展的经验表明,旅游与文化交流结合程度越高、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就越发达。

    因此,只有树立“文化就是财富”的理念,坚持把文化与旅游相融合,形成赏山水、品文化的旅游发展格局,才能增强旅游吸引力。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

    对于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说,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是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成为“富民强市”支柱产业的必然条件。

    只有文化与旅游从深度和广度上紧密结合、互动发展,形成两个产业相互作用、良性循环的新模式,才能加快实现由文化旅游资源优势向竞争优势、发展优势转变。

    第一,在融合的原则上,要坚持以自然为本,以特色为根,以文化为灵魂,以旅游为载体,以市场为导向。坚持打造独特的旅游产品,体现旅游产品的差异性,避免同质化;将旅游产品赋予文化内涵,使文化与自然风光完美结合,彰显特色和魅力。

    第二,在融合的深度上,要着力将旅游产品开发成“真品”、“精品”和“绝品”。所谓“真品”,首先看是不是真东西。丽江独特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俗是真实存在的,是经过大自然千年万年洗礼和各民族融合渗透后保留下来的,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巨大的价值,给人以强烈的震撼和美感。所谓“精品”,就是画龙点睛。经过保护性开发,把自然风光、民族风俗中最美丽、最吸引人的东西展示出来,就成了“精品”。所谓“绝品”,就是从创意、规模、品质入手,突出文化的内涵和魅力,打造独一无二的旅游产品。

    第三,在融合的广度上,要从特色旅游资源出发,为文化提供新的载体,发掘新的文化业态。要结合文化特点,使东巴文化、毕摩文化、摩梭文化、边屯文化等多元民族文化,在旅游活动中通过舞台表现、影视特技等方式展现出来,通过书籍、绘画、雕刻等艺术手段表现出来,在形式与内容、技术与艺术等方面达到有机结合。

    第四,在融合的机制上,要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群众受益、永续利用”的发展战略,突破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等方面的壁垒,建立议事协调机构和良性运行机制,找准“管理服务切入点”、“产业发展交叉点”、“产品开发交汇点”与“企业参与互动点”,实现文化与旅游的无缝链接。要在发展规划、投资项目、扶持政策、宣传推广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指导,使之相互促进、彼此协调、综合配套、健康发展。 

    (作者为中共云南省丽江市委书记)

    延伸阅读·丽江文化旅游名片

    束河古镇

    作为茶马古道重要的商品集散地,丽江束河古镇兼容了纳西、汉、藏、白等多民族先进文化,是对外开放与马帮活动完美结合的集镇建筑典范。全镇共有农户970户、人口3990人。2003年,束河古镇引进昆明鼎业集团,实施旅游小城镇保护、建设与开发,在发展以旅游为支柱、农业为基础的多元产业中,使群众成为参与者和受益者。全镇有近2000人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日均接待游客近万人,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2年的800元提高到2010年的6000多元。

    《印象丽江》

    《印象·丽江》雪山篇是由张艺谋、王潮歌、樊跃担任总导演的大型实景歌舞演出,总投资达2.5亿元。全篇分“古道马帮”、“对酒雪山”、“天上人间”、“打跳组歌”、“鼓舞祭天”和“祈福仪式”等六个部分。来自纳西族、彝族、普米族等10余个少数民族的500名普通农民,在海拔3100米的世界最高演出场地,以雪山为背景,以民俗文化为载体,与天地共舞、与自然同声,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2010年,《印象·丽江》雪山篇共演出768场,接待国内外观众155万人次,实现营业收入1.8亿元。

    《丽水金沙》

    2001年,丽江市民族歌舞团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一年演出仅有10多场,演员每月收入只有数百元。丽江市引进深圳能量公司共同组建了丽水金沙演艺有限责任公司。2002年5月,一台经过现代灯光舞美技术包装、全景展示丽江多民族文化风俗的大型歌舞《丽水金沙》正式公演,得到了广大市民及中外游客的认可。至今已成功演出5700多场,接待观众300多万人次,总收入2.5亿多元,演员人均月收入增长3倍。《丽水金沙》成为丽江、云南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面旗帜。

    (李春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