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枚画落款图片大全:百年诺贝尔文学奖漫话(92)一缕阳光悄悄地僭上心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2:01:31
                  腾小松画

          希尼的获奖评语是:“具有抒情诗般的美和伦理深度,使日常生活中的奇迹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升华。”

                       一缕阳光悄悄地僭上心头

          译    名:谢默斯·希尼
          生卒年月:1939、4——
          国    籍:爱尔兰
          代表作品:《个人的诗源》
          获奖评语:具有抒情诗般的美和伦理深度,使日常生活中的奇迹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升华。

          1939年4月13日,谢默斯·希尼出生在爱尔兰这个具有厚重文学传统的国度里,他从小就受到他的同胞乔伊斯、叶芝、萧伯纳、贝克特等世界著名作家的影响,并立志做一名“一缕阳光悄悄地僭上心头,却又消失在黑魆魆的灌木丛中”的诗人。

          希尼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听惯了鸡鸣狗吠,虫鸟啁啾的大自然和声,他特别喜闻泥土的芬芳和青稞的香味。家乡的田园风光陶冶了他的情操,农家生活成了他日后创作的源泉。1958年,19岁的希尼走出乡村到爱尔兰首府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攻读英文学士,毕业后相继在圣约瑟夫教育学院、都柏林卡瑞斯福学院、牛津大学、哈佛大学等任教,在国际学术界和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

          早在大学期间,希尼就阅读了爱尔兰和英国的现代诗歌,并试图从中寻找将英国文学传统与爱尔兰文艺复兴成果及家乡生活经历结合起来的途径。写诗初始,他经常自信地将自己的诗歌拿到民众中朗诵,在赞叹与批评声中增长了诗才。1966年,他的第一部诗集《一个自然主义者之死》出版,该诗集凝聚了诗人真挚的情感和对往昔生活的美好回忆,甫一问世便引起轰动,人们称赞希尼是“真正的民众诗人”。

          希尼诗歌的出发点大概有三层意思:即表现爱尔兰人丰富的心灵世界;追求诗歌艺术的至纯境界;写作姿态非政治化。他的诗歌具有浓厚的历史意识,通过个人和家庭生活经历显示爱尔兰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他在《北方的缄默》一诗中,曾经表露出那些世世代代辛勤耕耘、既非文盲又非文人的祖先,时时刻刻呼唤着他的心灵的细微情感。他至诚至爱地讲述着父辈们告诉他的沧桑往事,但也流露出对他们的那种缄默性格的不尽认同——

          我的窗下,一个清晰而粗厉的响声
          铁铲切进了砾石累累的土地:
          我爹在挖土。我向下望
          看到花坪间他正使劲的臀部
          弯下去,伸上来,二十年来
          穿过白薯垄有节奏地俯仰着,
          他在挖土。
          粗劣的靴子踩在铁铲上,长柄
          贴着膝头的内侧有力地撬动,
          他把表面一层厚土连根掀起,
          把铁铲发亮的一边深深埋下去,
          使新薯四散,我们捡在手中,
          爱它们又凉又硬的味儿。

          说真的,这老头子使铁铲的巧劲
          就像他那老头子一样。

          我爷爷的土纳的泥沼地
          一天挖的泥炭比谁个都多。
          有一次我给他送去一瓶牛奶,
          用纸团松松地塞住瓶口。他直起腰喝了,马上又干
          开了,
          利索地把泥炭截短,切开,把土.
          撩过肩,为找好泥炭,
          一直向下,向下挖掘。
          白薯地的冷气,潮湿泥炭地的
          咯吱声、咕咕声,铁铲切进活薯根的短促声响
          在我头脑中回荡。
          但我可没有铁铲像他们那样去干。

          在我手指和大拇指中间
          那支粗壮的笔躺着。
          我要用它去挖掘。

          《挖掘》是希尼的代表作,他在诗中写到父亲和祖父都是踏实肯干少言寡语的农民,两人都精于使用铁锨。他们为得到以之为生的马铃薯和更好的泥炭而发出“粗厉的响声”。 此诗要表达的深层含义是挖掘他的血缘、他的根和他成长起来以后的自我。他曾提到这首诗是他写作的“胚胎”“打开了人生经验的矿脉”。

          希尼有一种顽固不化的恋乡情结,他的前期诗作大都以家乡抑或童年生活为创作源泉。他说:“当你是一个小孩时你对世界的感觉,那种高度与现在的我不同。那时你的眼睛跟野草和动物一样高,要仰视牛背,对它挤眼睛”。他认为“不朽的暗示来自童年时期,而婴儿的话语即是诗中最玄妙的那部分。”这类诗作在他的《一个自然主义者的死亡》、《通往黑暗之门》和《在外过冬》诗集中最为常见。

          人到中年以后,希尼的诗变得理性平实起来,他把历史与现实,思想与想象,内容与形式、神话与世俗全都幻化成能够僭上心头的一缕阳光,以此来温暖心灵世界。在他的《山楂灯》、《幻觉》和《酒精水准仪》等诗集中,我们常常会从他描绘的一幅幅生活小画里,体味到我们自己经常面对的社会现实,这或许就是他的诗作具有世界性的缘故了。

          因此,瑞典文学院高度赞扬他是继叶芝以后爱尔兰“当代最伟大的诗人”,并称赞他的作品“具有抒情诗般的美和伦理深度,使日常生活中的奇迹和活生生的往事得以升华。”
  

          希尼部分作品年表
          1966年  出版第一本诗集《一个自然主义者之死》
          1969年  出版第二本诗集《通向黑暗之门》
          1972年  出版第三本诗集《在外过冬》
          1975年  出版诗集《北方》
          1979年  出版诗集《野外工作》
          1983年  出版诗集《斯威尼的重构》
          1987年  出版诗集《山楂灯》
          1988年  出版文论集《舌头的统治》
          1990年  发表剧本《在特洛伊的治疗》
          1996年  出版诗集《酒精水准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