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限号时间段:【转】最后一代理想主义青年生活惊鸿一瞥兼教赵丽华及其反对者什么是诗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1:03:27
  八十年代“信息”还沒有“爆炸”,电脑都只有“都死”,还没有“瘟都死”。计算机仅限于计算和编程。某等获得信息的途径除了书籍、课堂,便是彼此唧唧歪歪的小道消息传播渠道了。
    
  今天的小师弟小师妹们也许会将无休止地东家长西家短式的“恳谈”式聚会定义为搬弄是非。可是在某等,经常聚会,海阔天空,摆龙门阵却是非常时髦的交谊和增长见识的活动。学校各“社团”自不在话下,还参与一些社会交往,比如某还是南京某诗刊的特约通讯员呢。
    
  说起这段文学生涯,还颇让人回味呢。但是因为那种纯理想主义的、超凡脫俗的精神生活方式早在八九以后就永远离开了中国,那分飘逸的记忆所以也几乎快要忘却了。
    
  南京有个刊物,大约是叫《星星诗刊》,编辑雄心勃勃,搜罗了一批青年文学爱好者,糾集在一起研讨诗歌创作体会。包括各大学、工厂、部队……象某这样的前卫青年自然是乐得束手就擒。
    
  记得那是129以后,八七年的某日某被通知去北京路的某处开一个诗歌创作座谈会。某虽然连最简单的打油诗都从来也还没发表过,却也兴致勃勃,欣然前往。
    
  那是一幢老旧的楼房。
    
  从一楼迤俪上来,各转角处堆满煤炭。偶尔会有贴着“正在创作,请勿打扰”白条的简易木门扑面而来,这种风景和门两边的煤炭相映成趣,让某刹那间感觉到这些作家现实生活的沉重和那些飞扬在报刊杂志上文字的轻灵实在是天壤之别,无法想象他们之间的必然联系,当年作家们的“精神”虚伪和“物质”虚伪从这里就可见一斑了。
    
  某“转朱阁,低倚户”,终于在某楼尽处的会议室找到了那群意气风发的青年文学精英们。
    
  里面烟雾弥漫,但却生气勃勃,一个个俱都英姿飒爽,自命不凡。有一个年轻军人正在侃侃而谈。某的小心自报家门,使得他很不情愿地停顿下来。然后某便被安排在一个角落就座,这时候才发现,某已经迟到多时,大家已经探讨得很深入了。
    
  那时候比较流行舒婷的朦胧诗,而某自打中学起所看的却只是雪来、拜伦、歌德、但丁、波浪宁夫人的外国翻译作品,显得有些落伍。其实某的这种知识结构是比较传统的,尽管至今看不出这些被翻译以后的外国著名诗人的作品美在何处,但某依然颇负使命感地故作高深地津津乐道于他们的政治思想境界,其实是一知半解。
    
  今天想起来,这其实是对那些伟大诗歌的亵渎。
    
  诗歌的美在于她是内容的思维形式、文字的视觉形式和语言的听觉形式的最佳组合,而任何脱离这种结构的单独形式都不能称其为诗。所以诗歌的翻译对中外翻译界来说都不是件容易的事,要领略一个民族真正的诗的魅力只有先具备这个民族的基本文化知识,用它本身的规律来阅读才可以勉強享受那作者刻意展示出来的美的意境的。
    
  言归正传,这时候那个军人已经发言完毕。一个“南林”的笔名叫岩鹰的已经在《扬子晚报》上发表过多篇作品的大学生呐呐地发言说:“这次诗歌比赛作品的内容有沒有限制?参加去年鼓楼的学运以后,我觉得心潮澎湃,写出来的好的诗歌多半是这一题材……”。他的发言引来一阵哄笑。
    
  组织者也笑着说,尽量避免这种题材,从诗歌的形式美去寻找突破。
    
  自由诗从五四的郭末若到八十年代的舒婷,可以说发展的并不怎么好,今天来看郭老的《凤凰涅槃》,实在不过散文而已。
    
  这里有政治的原因,因为政治的虚伪和沉重正好和诗歌的纯真和轻灵相矛盾。中国因此在数十年中沒有诗人也没有诗。就连郭沫渃这样的大师后来也只能写出“郭老年级老,诗多好的少”这样的打油诗。
    
  这次会议的直接后果是让某结识了一伙散居在南京各个角落的企图生活在“云端”的思想隐居者。后来某还受邀去浦口某俱乐部参加过一次自发聚会,有人朗诵自己的作品。那种生活感觉有点象十九世纪俄罗斯的那些装腔作势的落魄贵族的家庭聚会,不过某等当时却并不怀疑这种活动的高雅和理所当然的清高享受。
    
  这段生活奠定了某今后二十年对于文学尤其是诗歌的美学理解,这种独到的对诗歌美的欣赏的解读,多年以后某以网贴的形式把她归纳了出来,但却少有人认同,这倒让某又感觉了一次当年浦口诗会的那种清高感觉和高处不胜抵挡的瑟瑟寒意,此是后话不提。现将此文附录如下,以为证据:
    
    
  《说给赵丽华及反赵丽华者-诗歌应该是这样的》
    
    
    
    现代诗比古诗自由,所以又叫自由诗。
      自由诗因為是诗,所以他又不同于散文。
      我们常説,人生在地下,思想却在雲端。
      诗歌就是人生抽象出来云端的那一部分。
      因此他的意境是唯美的、抽象的。
      他的形式因為要表現这种唯美的精神,因而也是很講究的
      有一定規律的。
      谁説现代诗不押韻?
      只有那些標新立異的作品纔因為注重視覺而忽視聽覺。
      一般来説,
      每一首诗都會有一两句闪光的句子,
      她代表这首诗的靈魂!
      
      举例:致橡树(舒婷)
      
      (略)    
      
      所以詩歌又可以不完全是文字化的精靈。
      一個並沒有文学修養的人,
      因為他精神境界的俊朗,行爲高雅而會有诗一樣美麗的风度。
      那種从纯粹的美麗的精神世界中横溢到現實世界中来的
      令人倾倒的高尚和蕩氣迴腸的氣度,
      構成了一個永遠让人難忘的詩一樣美麗的人格。
      
      你的身边有過這樣诗一樣美麗的人么?
      我从一些作品中知道有过一個人叫香妃。
      在黃山的山路上还碰到過一個卖蘑菇的小女孩,
      她的真誠與清纯让人感動到痛心
      
      诗歌因為是一個真實的人的思绪中最理想的那一半,所以又代表人類的追求。
      因此在诗歌里有着天堂一樣的美麗,這是诗歌最原始的起因。
      随着人类对美的细分和将美的視野转向神奇的世界,
      于是,他們開始不知疲倦地
      从一切的事务中去搜尋那
      从缥缈美麗的雲端,灑落在每一個角落的美的珍珠,
      用一定的方式把他醉人的美展现在其他人的面前,就象共享狩獵的獲得。
      這些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诗歌又是多姿多彩的,他們从不同的角度打動着人类的心靈,使他震撼、颤抖、激動。
      有的,是刚劲押韻的短句;
      有的,是出人意表的意境;
      有的,是讓人玩味的文辞;
      有的,是起伏蜿蜒的編排……
      总之,那是一種不需要用現實的邏輯来约束的,纯粹的,美麗的精神世界的描述。
      
      我对诗歌美麗特征的講述,是不是也象一首優美的诗?
      他让人忘记爭論、忘记仇恨、忘记彼此的存在,剩下来的是飞向那雲端再无掛碍的享受。
      
      所以谈诗而没有鉴赏能力的叫没品位;
      沉溺于現實而无法让思緒飞上雲端的稱俗氣;
      拘泥于世俗邏輯、謹小慎微的逢迎世俗权威的就是矫揉。
      
      不要勉強自己去做一個通達而快樂的诗人,没有那種诗一樣美麗的修養和氣質,你的诗會是一杯毒酒,
      杀人然后自殺!
      
      你对政治的執著無法让你的心靈騰飛,因此你无法进入那美麗诗歌的優美境界
      所以你纔对高貴的诗歌説齣如此亵渎的語言。
      你也许是在痛苦的自卑
      不過無妨,放棄那種仇恨,
      前面就是那唯美唯爱的世界,
      砍柴的
      願意给你指点这条通向快樂的小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