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书法的临摹:漫说诗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22:39:28
漫说诗情——谈诗说韵(二)
人说“无情则非诗”。同样见到雨后斜阳复照,草木挂满晶莹剔透的水珠,唐人说:天干百草枯,喜见珍珠落;宋人说:点点是离人泪;元人说:王母娘娘打翻了金钗奁;今人说:啊,甘霖,是你……;村夫说:呀,太湿了!——物同情不同,情同句不同,这大概就是诗的魅力。
   诗情不是方程式,没有同解。同是情,诗人因先天气质和后天经历不同,“诗情”也有不同的特色。同样,诗读者也因先天气质和后天经历的不同而对相同的诗句形成不同的感受,这算是诗读者的“诗情”特色。是李白好还是杜甫好?那是毫无意义的讨论。因为我本人就不同于别人,我只能是我。我读杜甫,很赞赏他的思想和品德,但一直不喜欢他之于“屋破”、“被裂”、“堂前扑枣”之类的琐碎和絮叨。杜诗最能引起我“共鸣”的,独数《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因“安史之乱”饱受流离之苦正流寓四川梓州的他,突然听得有可能回家的消息,于是“泪湿衣裳”,于是“漫卷诗书”,于是“纵酒”“放歌”,一句“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大有时空隧道般的狂纵!相较杜甫,我更喜欢李白“三千丈”的“缘愁”,“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气势。至于张愈的“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心地虽好,总有些矫情。这是我读诗的“情感”特色,与别人是不一样的,因为厌烦了一辈子对“公文”的字斟句酌,内心深处更喜欢脱缰的自由。
   大诗人纵情的妙处,还在于诗体、词牌和语言的选择。正如飚车寻大路,散步找公园。李清照处于一个愁字不能了得内心寂寞苦闷时,选择了《声声慢》,“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字字叠加,婉婉转转,营造烘托了一个“愁”得不得了的氛围;对朝廷偏安江南发泄内心激愤而称赞项羽时,则用了快节奏的五言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同是陆放翁诗情,在“家祭无忘告乃翁”这等绝望式的呼喊时,他用的是诗;表达在黑暗中“无意苦争春”、以保气节“只有香如故”时,他用的是词。同样的以景抒情,讲述工农革命气势时,有“山下山下,风卷红旗如画”的豪放;表达与爱妻的离情时,有“今朝霜重东门路,照横塘,半边残月”的婉约。这是毛泽东的诗句。
   诗词歌联,无论什么体、牌、调、名,只是“诗情”的一种外壳,是诗人思绪驰骋的马场。当情感狂放时,诗人借用的外壳再也无法包容了,必然有一些格律上的“泄露”。前人有“不害意”的宽松,我更有“大概齐”的张狂——能扣动“心弦”就算有诗情。当然,如果在格律上离了谱,就不要堂而皇之冠以某律、某调,当顺口溜、长短句给人看也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