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月安娜 番号: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研组的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9 15:31:15
关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研组的建设的实践与研究广东省东莞市第一中学 黄东红#TRS_AUTOADD_1253581083714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53581083714 P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53581083714 TD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53581083714 DIV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TRS_AUTOADD_1253581083714 LI {MARGIN-TOP: 0px; MARGIN-BOTTOM: 0px}/**---JSON--{"":{"margin-top":"0","margin-bottom":"0"},"p":{"margin-top":"0","margin-bottom":"0"},"td":{"margin-top":"0","margin-bottom":"0"},"div":{"margin-top":"0","margin-bottom":"0"},"li":{"margin-top":"0","margin-bottom":"0"}}--**/

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语文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问题是我这几年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本人从2003年起担任东莞一中语文科组长。我校是市直属的四大校之一,校史悠久,办学经验丰富,生源较好,教学效果良好,在社会上享有较高的声誉。但十个指头不一般齐,在新课改以前,语文科组整体实力明显弱于学校的优势学科组,如英语、数学科组,教育教学效果不如人意,高考成绩也在四大校中处于“被动挨打”的位置。校领导提起“语文”这一老大难学科就摇头,有人甚至觉得语文科费时多,收效低,不如削减语文学习时间,在政策上多向优势学科倾斜。如何摆脱这种“地位不高,说话不响,腰杆不硬”的局面,是一中语文人第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新的形势也迫使语文科组必须“思变”。2004年暑假广东省开始对教师全面进行新课程培训。而且我校从2004年起,实现高、初中分离,高中部搬入新校区,并将招生规模扩大了一倍,新招聘来的教师很多是师范大学的应届毕业生。科组面临的问题是:老教师遇到新课程新问题,新教师毫无教学经验,新人更有新问题。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又一难题。

 

2004年9月,在新建成的崭新的语文科组活动室里我们一连召开了几次科组会,把新老问题一齐摆上桌面让全科组老师共同讨论,希望能结合学校的政策措施,提出我们自己的解决方案。老师们经过热烈的讨论,提出了很多有关语文科组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草拟了方案,数易其稿,然后定下了“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纲要”,并要求做到人人心中有“纲要”,严格按“纲要”进行操作。

 

二、解决问题的措施与方法

 

在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按照学校的部署和科组的建设“纲要”,积极开展教研组建设工作,主要措施与方法有:

 

(一)从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教研组建设的重要意义,增强科组的凝聚力

 

教研组建设工作非常重要,这是因为:

 

1.实现新课程教育目标,离不开科组工作的有力支撑

 

新形势迫切要求加强教研组建设。教研组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深入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织。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展开,科组要把教改作为教学的重点工作,组织老师们学习、交流新课程改革的种种新理念、新做法,明确教育教学方向和目标,推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2.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离不开科组教师的团结协作

 

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业务组织,承担着学科教学、教研的各个环节的工作任务。所有工作的完成,都有赖于科组老师团结协作,发奋拼搏,所以加强教研组建设工作,增强科组凝聚力,是落实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

 

3.每位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科组搭建的发展平台

 

教研组给老师们营造的继续学习氛围,提供的事业发展平台,有利于教师提高自身素质,走上专业发展之路。国外学者明确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经验+反思=成长”,教研组组织的一系列教研活动,有助于教师间结成“学习共同体”,共同积累经验,反思教学各环节,共同成长。我们知道,提高业务水平是教师安身立命的根本,也是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从制度上规范科组的建设工作,为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提供保证

 

1.科组活动制度化、常规化,明确目标,落实有章可寻

 

根据我们制定的“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纲要”的规定,我们每两周进行一次科组活动,每次两节课。我们重视抓好每次教研活动,讲求实效。

 

(1)我们订立科组发展的长远规划,订好各年级的教学目标,年年贯彻落实好,形成一种传统,打好三年整体战。如高一级,主要抓好基本功的训练,增加文学积累,规定设立积累本、练字本,班级开设“图书角”,列出推荐阅读书目等。

 

(2)要求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要上一节备课组或科组公开课,课后组织讨论;每位老师每学期都要写一篇教学论文,推荐优秀的上送市中语会参加论文评选活动。

 

(3)每次科组活动都有一个小专题,印发资料供老师学习、探讨,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

 

(4)举办培训班,设专题讲座,组织老师听魏书生、钱梦龙、韩军等专家讲座,邀请名师上示范课或到科组作报告。科组活动成为老师们继续学习的大课堂。

 

(5)每学年都组织科组老师出外观摩学习,采取“走出去、引进来、强特色、成风格”等做法。

 

(6)积极承担并多次成功举办了由市教研室和学校主持开展的各类教研活动,如全市教学公开日、高三备考教研会等,让老师们有锻炼的机会,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7)每学期举办传统文化讲座,不少老师都成功开设了讲座,力争成为学者型教师。

 

(8)每项课外活动都有专人负责,资料管理、题库建设也责任到人。我们还有检查验收措施,工作成效高。

 

2.备课组活动制度化、常规化,做到“周周有探讨、时时有合作”

 

(1)选好各年级的语文备课组长。

 

语文科组下设六个备课组,备课组是教学的最基本的单位,备课组的担子是最重的,教师水平参差不齐,备课组运行好差直接决定整体教学质量的优劣。而备课组长是领头人,关系到整个备课组科学、合理地运作。他必须把握准方向,处理好阶段目标与总目标的关系,因此责任重大。学校和科组加强对备课组长的培训,组织外出学习,定期开会交流心得。

 

(2)抓好集体备课,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重要前提。我校备课组集体备课已成为一种制度,每周活动一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每次都安排好主讲老师。我们既尊重老师工作的独创性与个性风格,又强调合作探究,资源共享,老、中、青传帮带,着力培养青年教师,发挥集体的智慧。我们备教材,备教法,备学法,统一进度,统一测试,致力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们集体备课的教案有些还传送到了东莞语文教研网上,受到同行们的称赞。

 

(3)备课组统一观念,教会学生学习,做好学法指导。

 

新课改强调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做人,这要求老师们教会学生自主学习。我们以备课组为单位,定期开展科代表的培养工作,并做好课外自主阅读的指导工作,还教会学生制定学习计划,自觉做好预习、复习、小结、纠错等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技巧、技能。另外,我们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各备课组都开办综合实践活动培训班,教会学生如何选课题,如何开展调查活动,怎样撰写小论文等,然后指导学生在假期开展实践活动,最后举办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学生反响强烈。这一活动极大调动了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把书斋和社会联系起来,学生获益匪浅。

 

3.大力培养青年教师,促进科组建设走进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

 

我校语文科组现有34位在职教师,3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有15人,其中不满三年教龄的就有8人。他们有热情,有精力但缺少经验。为促进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教研组采用了带路子、拔尖子、压担子等任务驱动措施,如:

 

(1) 请优秀教师为青年教师开办讲座,介绍成功经验。

 

(2) 每个学期安排青年教师做试题,写作文,科组长和备课组长批改。

 

(3) 举行青年教师拜师活动,结成教学“一帮一对子”,三年后出师。

 

(4)开办青年教师论坛,提供交流平台,张扬青年人的教学个性。

 

(5)举办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活动,评选“教学新星”,让年轻教师迅速成长,并挑起了“大梁”。有位青年教师工作才两年,就在市高中语文课堂教学观摩活动评选中获得一等奖。

 

(三)以教研工作为抓手,让科组建设走上内涵发展之路

 

科组建设工作要“创特色、铸品牌、上台阶”,打造优势科组,必须抓好教研工作,我们根据“以研促教,以教促改,研、教、改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用科研方法进行课改实验,找准课改与研究课题的结合点,让教研氛围更加浓厚。

 

1.坚持听课、评课制度,追求高效课堂

 

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而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是决定教学质量高低的关键因素。更好地追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研活动的一个主题。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强调“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学模式,老师转换角色,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引导学生亲身去感受、体验语言,而不是像以往那样以老师的体验代替学生的体验,这就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其思维。围绕这个宗旨,我们进行了多项教改实验,每个学期都安排十节以上科组的公开课,每次都由备课组合力推出科组的公开课,全体科组教师听课、评课,提出修改建议,个人结合实际备课再上课,积极打造“精品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经过三年来的实践和研究,语文科组已形成了“自主学习”的较为稳定的教学结构,其基本环节有五个,分别是:①自学探究,提出问题;②分组讨论,启发辅导;③实践探索,提炼归纳;④分层练习,及时反馈;⑤评议点拨,自主矫正。达到了可喜效果。

 

2.开展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学,不断深化课程改革

 

我校在市立项的总课题是“普通高中学生开展‘四自’教育的研究与实践”,语文科组的分课题有“关于高中生自主阅读,培养语感的实践与研究”,“通过自主阅读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科代表自主能力的研究”,“畅销小说与经典著作对比阅读对高中生语感培养的积极作用的研究”。语文科组要解决的难题是如何教会学生阅读,这些课题研究的问题均是从实践中来,上升到理论,最后我们又要用以指导实践,我们的目标是通过这些课题的研究来建设书香校园,旨在创设让学生喜欢阅读、会阅读的阅读环境,引导学生开展自主、独立、各取所需、探究发现式的阅读,在阅读体验、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提高自己的语感,从根本上改变我校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问题。这符合新课改理念,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让学生达到完善自我、发展自我的目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及语文素养。进行课题研究也是语文老师自我发展的需求,能在实践中提高科研水平,成为学者型的教师。老师们深入广泛地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不断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撰写论文,这些课题目前已顺利结题,通过了市专家组的验收。

 

3.积极开发校本教材

 

语文科组积极开设与本学科相关的活动课程、校本课程,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积极编写校本教材,我们编写了《古诗文例话》和《感动心灵美文选粹》两本校本教材,精心挑选了一批文质兼美的诗文给学生阅读,扩大学生阅读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水平。我们还编写了各年级的配套练习册,根据学生实际精心选编练习题,使用起来得心应手。

 

三、所取得的成效

 

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科组建设工作初见成效。

 

1.奋进团队大家创,团结协作见和谐

 

“我们语文组是个既民主又集中,既分工又协作的大家庭!”这是每位语文教师的共同感受,年轻教师把自己工作后所取得的成绩和自己在别的中学工作的大学同学比,纷纷感叹:“我进入一中工作真是太幸运了!”科组的口号是:“整体作战,强调特色,互相学习,合作共赢。”各位语文教师群策群力,在合作中突出竞争,在竞争中倡导合作,各项教学教研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形成了一个团结互助、合力发展的强大教学团队。校领导也经常表扬语文教研组是个和谐科组,也是学校的优势科组。因为科组建设成绩显著,2007年被市教育局评为东莞市“优秀科组”,受到市表彰。我还在市中语会召开的全市语文科组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中心发言,介绍我校语文科组建设经验。这在几年前是根本不敢想的事。

 

2.踏踏实实抓教学,讲求高效出佳绩

 

语文科组切实抓好常规教学的每个环节,做到扎实高效,打造“精品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重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所以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从2004年开始,我校语文成绩在高考和市期末质量检测考试中连年取得佳绩,名列市前茅。2004年高考,郭薇同学以语文单科866分的成绩名列东莞市榜首;2005年高考,米晶莎同学以875分再次荣获东莞市语文单科状元;2007到2008年,广东省采用原始分计分后,我校的语文高考平均分一直在市里排在前列,2008年高考,迟文卉同学语文取得了129分的高分,考上了北京大学。

 

几年来,我们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及省市作文大赛,取得了很好成绩。如参加叶圣陶杯及冰心杯作文比赛,多人获奖;参加广东省现场作文比赛,米晶莎同学获得二等奖,其获奖作品发表在《少男少女》杂志上;参加广东省“土地日”征文比赛,多人获奖;参加东莞市读书节现场作文比赛,有5人获一等奖;参加东莞市中华诗词名篇电视朗诵会,李霜霜获一等奖;参加市书信文化活动和电影征文比赛,都取得了突出成绩,为校争了光。语文科组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取得丰硕成果,我校被评为省级的“书香校园”。大力组织好《雪雁》文学社和校报《凤凰树》的各项活动,《雪雁》文学社在2008年市文学社展评活动中,被评为东莞市标兵文学社,文学社发行的刊物颇受东莞市中学生的欢迎。

 

3.搭建平台显成效,学者教师竞争辉

 

语文科组在教研方面也取得了突出成绩。1、打造“精品课堂”,让语文课激情流淌,诗意飞扬。近两年在东莞市课堂教学大赛中,我校取得佳绩,有老师获市一等奖。在对外公开日活动中,科组推出的公开课受到来自全市的听课教师的好评。2、近几年,语文科组共有六十多篇论文获奖,其中国家级一等奖12篇。又有20多篇论文发表在市级以上刊物,其中国家级刊物8篇;省级10篇。获奖或发表论文之多、级别之高、影响之大居东莞市前列。

 

成绩属于过去,放眼未来,我们仍感到任重而道远。科组建设之路还很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坚信,只要全科组老师积极投入,我校语文教学工作定能再上一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