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秋季旅游景点排行:老斐看朝鲜战争:韩国那支军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5:51:16
        朝鲜半岛战后以三八线为界,在美国苏联扶持下,各自建立了南北两支军队。和韩国没建交之前,老斐我总闹不明白南边那支军队的“大号”叫啥,就知道电影、小说等主流媒体称之为“李伪军”,大概也和台湾人当初不知道朝鲜人民军而只知道“北傀军”一个道理。现如今韩国也是咱友好国家了,再叫啥伪军或南朝鲜军有些不敬。不管60年前韩国国防军(简称“国军”,和咱们前朝军队的简称一样)成分及战斗力如何,有一点应该肯定,他的前身是韩国光复军,在抗战的时候,也是和我们在一条战壕里共同战斗过的。这支军队刚成立时的成分,也与人民军有点类似,“海龟”、“中(华)归”及旧日军占支配地位。
   
  追根溯源,朝鲜人民军也好,韩国国军也罢,其实在抗日时期,都是一家子。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的父亲金亨稷、韩国临时政府总理金九以及后来韩国军队名义上的总司令李承晚,都与大韩独立军有过一段渊源。而大韩独立军后来又演变成韩国光复军和朝鲜义勇军,二者分别是韩国国军和朝鲜人民军的前身。
  来源之一:韩国光复军
   
  韩国光复军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初期韩国反抗日本殖民统治时期的义兵及大韩独立军,由于日本的镇压,义兵运动继承者大韩独立军难以在半岛立足,在洪范图带领下,全都转移到俄罗斯的远东滨海省和中国东北延边(日据时期,朝鲜人称那里为间岛或东满)地区,根据日本官方资料所载,当时在间岛地区,坚持抗日武装斗争的大韩独立军在3000人上下。
   
  退入俄国的大韩独立军在十月革命后,大多站到布尔什维克一边,成立时间比中共还早的韩人社会党是共产国际成员,远东和东满的大韩独立军由韩人社会党控制,因此,早期的海外韩国流亡政府及其军队,多少都带有一些赤色印记。为了抗日复国,独立军选派一部分朝鲜青年,进入中国各类军校深造,开始只是分散在军阀们控制的保定军校和云南讲武堂就读。国共合作后,大量朝鲜青年进入了黄埔军校。整个黄埔时期,前前后后的朝鲜籍教职员及学生多达数百人,除了金日成和李承晚两个主角,在后来50年代南北朝鲜历史舞台上的风云人物,包括崔庸健、李范奭、金元凤(金若山)、李青天、朴孝三、金雄、崔仁、崔德新等,全都在黄埔凑齐了。随着1927年的国共决裂,黄埔的朝鲜人也不得不面临选择重新排队的问题,最终,崔庸健、金元凤、朴孝三等选择站左边,相应的,李青天、李范奭等站到了右边。
   
  1940年9月,韩国光复军在重庆成立,“天子门生”李青天和李范奭成了光复军总司令官和参谋长的不二人选。在抗日战争期间,光复军利用其通晓日语的优势,主要从事书写标语、对敌广播喊话、审讯敌军俘虏以及破译敌军密码等工作。
   
  抗战胜利后,几乎在延安的朝鲜义勇军动身回国的同时,重庆的韩国光复军也开始了返国了历程,这两只在中国内地和国共两军并肩作战的朝鲜军队,都声称自己是朝鲜人抗击日本的唯一武装,而回到朝鲜半岛却都面临同样的尴尬:北边的被苏归派凉到一边;南边的美军占领区,麦克阿瑟也对从中国来的不屑一顾,筹组“国军”的事由美国归来的李承晚来张罗。因此,在中国坚持抗战十几年的光复军和义勇军,在海龟面前,便先失一分。
   
  临时政府主席金九回国后在南北两边都费力不讨好,最后还被李承晚的人给暗杀了。光复军司令官李青天回国后没了下文,在“国军”序列里找不到他的名字。李范奭倒是在政界混出了名堂,当上了首任“国务总理”,但他在军队轮不上说话。崔德新可能是光复军回国后在军界混得最好的一位,被任命为军团长——但要听总参谋部的“前韩奸”刘升烈、蔡秉德等人的调遣。
  来源之二:旧日军及伪满军
   
  直到这时,才转入韩国军队成分的正题,原来这堂堂的“国军”,竟是由前日本军人出身的韩国人操控着!他们有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有的出身日军韩籍志愿兵,有些则当过日军的朝鲜“学徒兵”,还有做过殖民时代的警察和宪兵,以上总称为“日本派”。北方的人民军也有为数众多的旧日军出身的军人,但他们只有上战场拼命的份,也就是“苦力”的干活,当校官的都寥寥无几,但这边的国军决策层的核心力量,却是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的刘升烈、蔡秉德等七、八个人。
   
  此外,还有像金白一、白善烨、丁一权、应祚金、杨国进等一大批出身伪满洲国的将军,后来的韩国总统朴正熙也出自这一批人。
   
  麦克阿瑟为什么宁愿选择前日军和伪满军,而不是光复军来掌握韩国国军?傲慢的麦克阿瑟评价二战时期蒋委员长军队的表现与他的同行史迪威所见略同,都是对其战斗力不敢恭维,因而对中国军队羽翼下的光复军也就不看好,相反,虽然太平洋战争时期,老麦与日本人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对日本人的战斗力还是心中有数的,两相权衡,作为职业军人,他选择“会打仗”的人为主体来组建国防军也就不足为奇了。
   
  所以,60年前的南北朝鲜的两支军队,实际上又在续演着大陆上国共两军的恩恩怨怨和满洲日伪军与抗联之间的贴身肉搏,特别是后面那一对冤家,在中国东北时就是杀红了眼的死对头。
  即使是被麦克阿瑟认为“会打仗”的这批人,与北方的人民军相比较,优劣也可一目了然。 国军这边由一些老军棍和兵油子为主体,以前替日本人卖命,打了十几年,现在换了主子,却早已没有“武运长久”的精神支柱;招收的新兵缺少训练,纪律松弛,农忙季节居然跑到田间地头揽活赚外快。
   
  人员素质有这般差别,武器装备同样也差得远,大多数韩国兵不知道坦克为何物,就算见过美军的坦克,也不知道北方T-34的利害,仅有的一点反坦克武器对T-34而言,杀伤力几乎可忽略不计;虽然炮兵的火力能与北方相抗衡,但步兵却以装备步枪为主,机枪很少,几乎没有冲锋枪;野战餐的主食是冷饭团子,是典型的“大米加步枪”军队。悲哀的是,大战前夕,不论是美军还是韩军,都对北方的人民军不甚了解,韩军反而以“亚洲之雄”自居,全然不知厄运即将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