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创业项目:清代(乾隆)《军饷“谨慎”足纹通行》银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9:04:14

谨慎合一军饷银 饼钱一块遗无多

清代(乾隆)《军饷“谨慎”足纹通行》银饼


     品“谨慎”军饷银饼,有人也称“谨性”军饷银饼,乃两字合一特殊写法。现存实物实测,成色95%,直径36—41mm,重量25—27g。正面上端横书“军饷”两字,下端为签字花押,多数人认同译文为“谨慎”,有些人认为译文应是“谨性”,尚有争议;背面上端横书“足纹”两字,下端竖写“通行”,“通”字有“三角头”头和“横折”头之别;正背面还饰有花星各一,或各二、或各三,或各四,花星的形态各异,有的四瓣,有的五瓣,有的成棱形......详细参见后附《安徽钱币》所载之考证文章。

    本银饼,即乃上述之“谨慎”军饷银饼。首先,其银质包浆黝黑自然,门可自开。字体书写清晰,并呈古拙之意;其次,本品较之后附考证研究文章中所附相关品而言,仅在重量上略有差别,即,本品重量为23.36克,直径39毫米。其重量略轻二三克,是否意味着本品不对?回答是非也,这一是因为,此类银饼非机制币,而是铸造,故翻砂铸造币,即如方孔钱般难保枚枚重量精确一致,在此直径基础上有二三克之差距,属于比较正常的情况;二是因为,本品直径虽然无误,然稍薄,此稍薄及至重量略轻;三是因为,后附文章中所载品重,亦并非标准品,而仅是作者所能见到之品,并以之举例,故可参考而不能做标准器矣。一句话,这类铸造银饼因其铸制缘由,而致直径厚薄难免枚间有所自然差别,故不可和机制币相提并论。

    此种银饼,所出不多,今已少见,倒是铜质仿铸品充斥于市而较多。其铸造时间,据考证应在清乾隆五十二年(1878),平息天地会林爽文起事期间。具体详细论述,可参见下文,此不赘述。






《安徽钱币》2010 年第3 期(总第73期)

        “谨慎”军饷银饼的铸造时间和背景考略

   

                                        蒋九如

 

     “谨慎”军饷银饼,有人也称“谨性”军饷银饼。现存实物实测,成色95%,直径36—41mm,重量25—27g。正面上端横书“军饷”两字,下端为签字花押,多数人认同译文为“谨慎”,有些人认为译文应是“谨性”,尚有争议;背面上端横书“足纹”两字,下端竖写“通行”,“通”字有“”头
和“”头之别;正背面还饰有花星各一,或各二、或各三,或各四,花星的形态各异,有的四瓣,有的五瓣,有的成棱形,有的还有象征“万事”、“如意”的图案,并有边纹;有的币面还有流通行使过程中,银号或钱庄验含银成色而凿印的戳记“协”、“昌”。币面所有饰纹均系手工打印。(见图1—4)①,其铸造时间和背景,史籍乏载,众说不一。为此,特从实物自身要素所显示的个性,结合史实逐一考证,寻求合情合理的答案。
   一、“谨慎”军饷银饼重量的考证

   清代,台湾所铸用于军饷的银饼有五种版式,其中在币面标明重量的有四种:道光年间铸的“道光寿星”银饼纪重“库平柒弍”(七钱二分),俗称七二银;咸丰年间铸的“如意”和“笔宝”军饷银饼,币面纪重分别为“八”和“六八”(均系六钱八分),俗称六八银;同治年间铸的“同治寿星”军饷银饼,币面纪重“”(古代数码字的六八,即六钱八分),俗称六八银。“谨慎”军饷银饼,币面无纪重,本文附图4 枚实测重量,折合彼时衡制,3枚为七钱二分,1 枚稍轻一些,也属七二银。同一铸钱主体所铸用于军饷的银饼,重量却有两类,探究其成因有二:

   一是市场因素。台湾早在南明郑氏政权治理时期,市场通行西班牙“十字”银饼,视一比索银饼为一元,交易计价以“元”计算。官府铸造军饷银饼,为便于行使,则仿照西班牙银饼。这种银饼重量早期为27克左右,属七二银,后期为25克左右,属六八银。道光后期六八银已成为台湾市场交易计价的基准,官府也以六八银为征收税赋的计征标准。道光二十三年(1843)的田赋谷物折合现银的告示中,规定毛谷一石折合银两,须缴“六八银”二元(即银一两三钱六分)②。因此,在咸丰、同治年间所铸的“如意”、“笔宝”和“寿星”军饷银饼,则减重为六钱八分,并在币面标明重量,以适应市场流通的需要。
   二是财政因素。咸丰初,受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影响,福建内陆的红枪会、大刀会、小刀会等反清的农民组织,蜂拥群起,官府调兵遣将予以平息,军费开支浩大,财政困难,对台湾的财政调拨受影响。台湾府应对财政的困难,财政收入以白银“两”计算,对低级官员的薪俸和兵饷,以及其他各项开支均以“元”计算。铸造“六八银”的军饷饼,比铸造“七二银”的军饷银饼,既可减少财政开支,一些高层官员又可从银两与银饼的兑换中获取额外的收益。这种对官府和高层官员均有利之举,既已实施,是不会轻易改变。可见,咸丰初铸造“六八银”作军饷,也是应对财政困难之举。

   “谨慎”军饷银饼的币面既未标明铸造时间,又未标明重量,实物实测为“七二银”,其铸造时间究竟何时?从道光、咸丰和同治年间所铸的四种版别用于军饷的银饼重量,由“七二银”变更为“六八银”的成因分析看,其铸造时间不会在道光二十三年后的咸丰年间,因为道光晚期,“六八银”既是市场贸易计价单位,也是官府征收税赋使用的货币单位,在道光以后的咸丰、同治时期所铸的银饼,只能是“六八银”,如果铸“七二银”投入市场,必然会带来许多不便,甚至会引起市场流通的混乱。再说,同治元年铸造“寿星”军饷银饼时的白银,还是向外商借的,彼时支付军饷的银饼不足,还发行了纸币。在这种情况下,是想方设法多铸一些“六八银”缓解缺“谨慎”军饷银饼的铸造时间和背景考略蒋九如通饷的困境,还是宁可削减铸造数量,而铸“七二银”呢?当然是前者。为此,从银饼的重量考证,“谨慎”军饷银饼的铸造时间,不会在咸丰、同治年间,有可能在道光二十三年前,或道光“寿星”军饷银饼的铸造前后,或同一时期。
    二、“谨慎”军饷银饼饰纹的考证
    台湾五种版别军饷银饼的饰纹,文字的表述大同小异,“谨慎”、“如意”、“笔宝”和“同治寿星”等四种的币面均有“军饷”、“足纹通行”字样;“道光寿星”有“足纹银饼”字样,与前四种版别的“足纹通行”,均系表明成色可信,予以通行。“道光寿星”银饼币面虽无“军饷”两字,但背面有满文“台湾府铸”四字,表明系官府所铸,非私人铸造,诚信可靠。币面的图纹可分三类:一是“道光寿星”和“同治寿星”,正面是柱仗寿星图像;二是“如意”和“笔宝’,银饼的正面均系聚宝盆,内盛有珊瑚树、元宝、灵芝等贵重财物,背面为双如意和双笔交叉图;三是“谨慎”银饼,正面以签字花押为主。图纹的风格,前四种与后一种,显然有差异。
   台湾居民早在明代晚期,荷兰殖民者占领时期和南明郑氏政权治理时期,就使用外国流入的银币荷元和西班牙十字银饼。这些外国银币币面的图纹有的是人头像,有的是城堡、立狮、盾牌等图像。人们使用这些外国银币,已形成习惯,对无人头像和其他花纹图像的,在直观上就有疑虑。郁永河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游台后,所著的《裨海记游》中记载:“市中用钱,独尚番钱。番钱者,红毛人所铸银币也。圆长不一式,上印番花,实则九三色。台人非此不用,有以库帑予之,每蹙额不顾,以非所勿见耳”。③基于台湾的乡情民俗,官府在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所铸的四种版别军饷银饼,币面主要图纹则饰以民间喜闻乐见的寿星或盛满财宝的聚宝盆,迎合人们“长命”、“富贵”的向往。

    “谨慎”军饷银饼以签字花押为币面主要图纹。这种端庄严肃的签字花押,在乾隆年间的民间典当、买卖契约上已常见,出现在银饼币面上,可能是对银饼含银成色表示诚信,与饰以寿星或盛满财宝的聚宝盆的图纹对比,在风格上有差异。纵观国内外的金属硬币,特别是贵金属硬币的纹都是由简朴向美观转变。因而,“谨慎”军饷银饼的铸造时间,应在“道光寿星”银饼之前。至于“道光寿星”银饼的铸造时间,由于币面仅有“道光年铸”,无具体年份,史籍资料又乏载,钱币学界尚有争议。唯有1863年出版。由S·维尔·威廉姆士编写的《中国通商指南》第270页认定,“道光十七、八年张温在台南州新党郡起事时铸”,不少泉友予以认同,笔者认为这个观点与史实不符,应是道光十二、三年(1832—1833),台湾府为息平嘉义县张丙起事所铸。④因而,“谨慎”军饷银并的铸造时间,可能在道光十二、三年之前。
   三、“谨慎”军饷银饼边纹的考证
  “谨慎”军饷银饼的边纹,据彭信威教授的考证:中国银元的制作,饰以边纹是仿效外国银元。“谨慎”军饷银饼的边纹与西班牙查理第三头像的银元边纹相对比,只有细微差别,显然是仿查理第三银元。西班牙查理第三银元始铸于1772年,即清乾隆三十七年。因而,“谨慎”军饷银饼铸造时间的上限, 不会在乾隆三十七年之前,只会在其后的岁月。⑤
   四、“谨慎”军饷银饼铸造背景的考证

   从“谨慎”军饷银饼的重量、饰纹和边纹等三个方面考证,其铸造时间,最早不会早于清乾隆三十七年,最晚不会晚于道光十二、三年。“谨慎”军饷银饼既标明“军饷”,其铸造背景必定与军事行动有关。查阅《重修台湾省通志》的《大事志》,从乾隆三十七至道光十二年的六十年期间,涉及军事行动的大事有十六起,其中天地会林爽文的起事,涉及全台,惊动朝廷,两度从其他省调兵,直至更换主帅,方予以平息,影响最大。

   清乾隆四十八年以降,台湾地区的天地会盛行。至乾隆五十一年(1786)七月,台湾道永福、知府孙景燧闻天地会林爽文等聚会结党事,秘商文武弁员严加缉拿。会首杨光勋等被捕斩首于市,张烈遂入彰化大进里杙,谋起事;北路天地会林小文等起而响应,攻陷新庄,西略淡水沿岸。台湾北部地区,殆遍悬会党旗帜,声势浩大。漳化近山一带天地会也起事。台湾镇总兵柴大纪遣中军游击耿世文领兵陪同知府孙景燧赴彰化。二十五日,景燧令彰化县俞峻、北路营副将赫升额与耿世文进军大墩(今台中市),严饬庄民擒献党徒,否则庄且销毁,先焚数小村以怵之。大墩离大里杙仅七里,无辜妇孺泣号于道;林爽文因民之怨,于二十七日夜,集党众击大墩,杀升额、世文、俞峻以及千百总和兵丁等数百人,并进攻彰化,时彰化守军仅八十人,第二天被攻陷,杀知府孙景燧、理番同知长庚、摄事刘享基、都司王宗武、署典史冯启宗等官吏数十人。此时,北路天地会也攻入淡水厅城(竹堑),众人则拥林爽文为盟主,遵故明,建元“顺天”,驻彰化县署。五天后,又攻下诸罗(今嘉义)县城,不几天南路首领庄大田攻下风山县城,林爽文也率众至距府城二十里的大目乡,形成合攻府城之势。闽浙总督常青闻警,奏调各路兵将赴台救援。随之,福建水师提督黄仕简率兵二千,由厦门渡海入鹿耳门;陆路提督任承恩统兵二千多人抵达鹿港;闽安副将徐鼎土领兵二千名抵达淡水;兴化副将格绷额领兵跟随汀州总兵普督青渡海督师清剿。接着,肇庆副将官福领兵二千五百名、香山副将谢廷选领一千五百名至郡;福州将军恒瑞、温州总兵魏大斌、副将詹殿翟又领兵抵郡城。在不到四个月的日子里,先后由福建、广东、浙江等地调往台湾援助的官兵将近二万,双方交战甚烈,特别是天地会的兵员越战越多,旬日内竟猛增十万之众。至乾隆五十二年八月,闽浙总督常青再奏增兵六万。朝廷知诸将不足恃,诏解常青、恒瑞之任,以协办大学士陕甘总督福康安、侍卫大臣参赞海阑察代之。一个多月后,福康安统领侍卫巴图鲁(勇士)一百二十多名,满汉兵九千,由崇武乘船抵台,其所调四川“屯番”及粤西兵五千也于前几天到达。官府再次大增兵后,局势才改观,福康安率兵攻入诸罗后,复又攻下斗六门。林爽文节节败退,终于乾隆五十三年二月被俘。⑥为平息天地会林爽文起事,官府不仅调动全台兵力,还从内地大陆五、六个省调兵近四万支援,先后历时十九个月。如此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所需的军饷也是巨额的,将银锭铸成“银饼”,充作军饷,论个数适时发放,快捷利索,有助激励士气斗志,是顺理成章之举。
   综合上述四个方面的考证,“谨慎”军饷银饼的铸造时间,应在清乾隆五十二年(1878),平息天地会林爽文起事期间。彭信威教授所著《中国货币史》,在论述“谨慎”军饷银饼时,对其铸造时间认定:“如果看得早一点,也许同乾隆五十年林爽文的起义有关,因为自郑成功抗清失败以后,以林爽文的起义规模最大,时间最长。那一次起义是福康安镇压住的,几年后这同一福康安在西藏铸造“乾隆宝藏”银币。⑦由于彭教授自称“这只是一种假设,没有别的根据。”对其论述的依据未作阐明,本文所作的上述考证,只是对彭教授的论点补充说明,并予以确认,妥否,望请钱币学界同仁指正。

注释:
①附图1—4 转录于董文超主编的《中国历代金银
货币·近代金银币章卷》, 中国金融出版社和经济导报
社联合出版,第186—188 页。
②③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印《重修台湾省通志》,
卷四《经济志》金融篇第13 页、18 页。
④“道光寿星”银饼的铸造时间。经反复查阅台湾
省文献委员会编《台湾史》(众文图书股份有限公司于民
国73 年再版)台湾省文献委员会编《重修台湾省通志·
大事志》(台湾省文献委员会于民国83 年出版)、日人村
上玉吉编(台湾省南部台湾志)第一篇第八章匪乱(日本
昭和九年排印本, 台湾成文出版有限公司于民国74 年
3 月重印), 连横著《台湾通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年4 月第一版)和施联朱编著的《台湾史略》(福建
人民出版社1981 年10 月版)等五本史志书籍,均未发
现有“道光十七、八年张温在台南州新党郡起事”的记
载,而都有“道光十二年张丙起事”的记载。在《重修台
湾省通志》卷三《住民志·地名沿革篇》的“台南县各乡
镇市村里名沿革表”中,所列清代台南州所属郡五个,
镇、街、庄三十一个,未见新党郡和庆白口之称。《中国
通商指南》所谓“张温在台南州新党郡起事”的记载,无
史实印证,难以置信。史籍记载,道光十二年,嘉义县张
丙起事,从者三万之众,历时近将一年,官府动用兵力万
余,战死和被杀文武官员十余人,声势之大,惊动朝廷。
如此兴师动众的大规模军事行动,适时铸造银饼,发放
军饷,激励士气,是十分必要的。
⑤⑦彭信威著《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1958 年出版,1988 年第3 次印刷,第789-790 页。
⑥《重修台湾省通志·大事志》229-241 页。
3
《安徽钱币》2010 年第3 期(总第7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