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um pad 24音乐包:转——19首世界名曲介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3:50:49
曲目列表

1.《蓝色的多瑙河》
2.《晨曲》
3.《印度之歌》
4.《船歌》
5.《闲聊波尔卡》
6.《伦敦德里小调》 
7.《威尼斯狂欢节》
8.《罗马之恋》
9.《意大利随想曲》
10《那不勒斯的塔兰泰拉舞曲》
11.:《卡塔丽》
12.美国组曲 
13《迷人的一瞥》
14《绿袖子》
15.《西班牙吉普赛歌曲》
16.墨西哥草帽舞 
17.《探戈》
18.《蓝色探戈》
19.《蓝天》
   

1.《蓝色的多瑙河》


《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是约翰·施特劳斯创作的四百多首圆舞曲中最著名的一首,写于1867年。现在人们常听到的是管弦乐曲。其实,这支曲子当初是作为一首男声合唱曲写成的。

      多瑙河是流经中欧的一条主要河流。这条河流对作曲家来讲,如同母亲一样的亲切、熟悉。约翰·施特劳斯不知多少次泛舟多瑙河上,漫步在她的两岸。那湛蓝的河水,如画的风光,村民朴实的舞蹈,美丽动人的传说,使作曲家感到犹如投身在母亲温暖的怀抱之中,经常留连忘返,不愿离去。他更喜欢阅读诗人们赞美多瑙河的诗篇。所以,当赫尔柏克一提出要他创作一首以多瑙河为主题的圆舞曲时,一幅幅多瑙河秀丽景色的生动画面和柏希的诗句“在那多瑙河边,在那多瑙河边 …… ”立即浮现在作曲家的脑海里。约翰·施特劳斯把自己的感受讲给友人格涅尔听。这位诗人也有同感,他很快写下一首歌颂多瑙河的诗歌。当约翰·施特劳斯拿到《美丽的蓝色多瑙河》诗篇时,乐思如同奔腾的河水,激荡在他的心头。关于约翰·施特劳斯是怎样创作《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的,是人们感兴趣的事情,于是传说纷纭。有人讲:那天,他忘了带谱纸,于是在自己的衬衫袖子上匆匆记下了这些乐思。这天夜里,他没有回家去,直到清晨,他才回到家里脱掉衬衫入睡。

  他的夫人杰蒂·德雷弗丝是一位歌唱家。她发现丈夫衬衣袖上的乐谱,知道这是他的什么新作,就没有动它。可是,当她有事出门归来时,发现这件写有乐谱的衬衣被仆人当作脏衣服拿去洗了。她不由得一惊,急忙跑出去找。幸好洗衣妇刚刚将衣服丢进洗衣盆里。杰蒂从水中将衬衣捞出。还好,乐谱墨迹还未泡掉。所以,今天,人们能听到这支动人的圆舞曲,真应该感谢杰蒂救谱之功。当然,传说并不一定和事实完全相符,但它说明人们对这支曲子的热爱和想追根求源的迫切心情。

     《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问世之后,开始,听众反映并不强烈,直到作曲家本人把它改编成管弦乐曲之后,才引起人们的注意,并且越来越喜欢它。有人把《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比作奥地利的第二国歌,这不是没有道理的。因为,奥地利国歌不一定人人会唱,可是,《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确是老少皆知的名曲。

     《蓝色的多瑙河》圆舞曲也是花腔女高音歌唱家们在音乐会上最爱演唱的曲目之一。她们除了演唱原曲之外,中间加上了许多花腔,比起合唱和管弦乐曲来,它另有感人之处。

2.晨曲

晨曲(DER MORGEN)是格里格的戏剧配乐《培尔·金特》第一组曲中的首曲。是格里格1874-1875年为挪威剧作家易卜生(1828-1906)的戏剧而作。后来作者又根据这个戏剧配乐编成两部交响组曲:第一组曲:1.晨景;2.奥萨之死;3.阿尼特拉之舞;4.山神殿。第二组曲:1.新娘被诱惑及哀怨;2.阿拉伯舞;3.培尔.金特回乡;4.索尔维格之歌

      这首是英国作曲家埃尔加写于1901年的小品,与另一首《黄昏之歌》相对应,原曲是为小提琴及钢琴所作。

3.《印度之歌》

      《印度之歌》由俄国作曲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1896的发表的歌剧《萨特阔》中第四场印度商人的唱段改编而来,因其充满异国情调的旋律而让人难以忘怀。

       俄罗斯作曲家和音乐教育家尼古拉·安德列叶维奇·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于1844年3月18日生在诺夫戈罗德省齐赫文市一个贵族家庭里.六岁起,他开始学习弹奏钢琴,近十一岁就尝试写作乐曲。1856年满十二岁时,他被选入彼得堡海军士官党校,同时不断地进行他的音乐研究。1861年底他开始结识了巴拉基列夫,并参加了他的"小姐"活动;同时不断地进步的俄罗斯音乐家的交往,开拓了他的艺术视野,坚定了他从事音乐创作的信念,他的《第一交响曲》就是在巴拉基列夫的直接指导下写出的。后来,他在"强力集团"作曲家当中的地位,用另一位俄罗斯音乐评论家谢洛夫的话说,甚至"真如鹤立鸡群"。1865年他回到彼得堡后,作为一个海军尉官,他却主要在音乐圈子里活动,积极进行他的"专业"创作,写出一些已经足以显示作者的风格特征的作品,如交响音画《萨特阔》、第二交响曲《安塔尔》和歌剧《普斯科夫姑娘》等。

      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是一位著名的俄罗斯音乐教育家和音乐社会活动家,但他首先却是一位著名的俄罗斯作曲家,特别是俄罗斯歌剧艺术的巨匠.他的歌剧共有十五部,包括音乐剧、史诗歌剧、神话歌剧、抒情喜歌剧和神话歌舞剧等体裁,其中最著名的要算是《普斯科夫姑娘》、《五月之夜》、《雪之郎》、《圣诞节前夜》、《萨特阔》、《沙皇的新娘》、《萨坦王的故事》等,他的最后一部歌剧《金鸡》是一部尖刻的讽刺交响音乐作品数量较少,但同样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他的这类作品集中在两段时期写出:六十年代的作品主要有《第一交响曲》、交响组曲《安塔尔》和交响音画《萨特阔》等,八十年代的作品则是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西班牙随想曲》和《第三交响曲》等,在他一生中最后的二十年间,他几乎没有采用过纯粹的交响音乐的形式来写作.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交响音乐创作都有标题性、叙事体和音画式的倾向,他的交响音乐作品的情节,同俄罗斯的壮士歌和传说、东方的民间故事以及人民生活的场面有着很密切的联系.他的交响音乐作品,一般说来都有强烈的民族特点,有时带有深厚的东方色彩,他的这方面的杰作,一直是世界交响音乐舞台常演曲目的一部分。

4.《船歌》

第四首 《船歌》选自《霍夫曼的故事》电影"美丽人生"中动人的传世情歌。 法国著名的喜歌剧作曲家奥芬巴赫所作,原为歌剧《霍夫曼的故事》中的二重唱曲,后被改为多种音乐演奏形式,“船歌”又称“威尼斯船歌”,它也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门德尔松及肖邦亦有类似体裁的作品。

5.《闲聊波尔卡》

 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波尔卡代表作之一,1858年为在俄罗斯的演出而专门创作,属管弦乐舞曲。又译为《叽叽喳喳波尔卡》或《叽叽嘎嘎波尔卡》。全曲有声有色地表现了妇女们嚷着、笑着和愉快地闲聊时的情景,是作者的波尔卡舞曲中较为流行的一首。此曲采用复三部曲式,降A大调,快板,2/4拍。在三小节引子之后,用顿音奏法呈示出跳跃的主题。 这一用倚音构成的主题旋律轻巧而略带诙谐,生动而逼真地刻画了一群叽叽喳喳、喋喋不休的快乐妇女形象。之后乐曲以这一主题为基调,频繁地采用了倚音、波音、颤音等装饰音技巧,维妙维肖地描绘了妇女们快活的说笑声。最后,乐曲在欢快而幽默的气氛中结束。

6.《伦敦德里小调》

      爱尔兰民谣中流传最广的一首,后由奥地利作曲家克莱斯勒改编成小提琴曲。伦敦德里又叫德里,是爱尔兰岛北部的一座小城。乐曲纯朴动人,充满温馨情调。

7.《威尼斯狂欢节》

        法国著名长笛演奏家、作曲家热南所作,原为长笛曲,其中部分旋律引用了威尼斯的古老民歌。乐曲所描绘的明朗而欢快的节日风景经曼陀凡尼改编后显得更为栩栩如生了。

8.《罗马之恋》

《罗马之恋》影片介绍:玛莉亚初抵美国驻罗马的商务办事处,接替该处安妮塔秘书工作,并与名作家山德伟的秘书法兰西丝同住一屋中,三位美国女郎均在罗马喷泉许愿,然而各有不同的遭遇……
安妮塔因寂寞欲返回美国,乔治欧终于向她表达爱意,却因违反上司规定而遭革职,于是家境陷入困苦不敢高攀。另外玛莉亚对迪诺公爵一见钟情并四外搜集他的嗜好,再投其所好引诱他,后感不安才向他表白自己所为而怅然离去。法兰西丝在山德伟身边作了15年秘书,终于赢得了山德伟的爱情,但山德伟发现自己患有绝症又悔婚,法兰西丝苦劝山德伟就医,并请他代为撮合二位女友好事,三人再次许愿喷泉池前……

        这是一首以罗马名胜为题材的乐曲,那低缓而略带伤感的旋律表达了依依不舍的心情。乐曲有着意大利通俗歌曲的韵律,使去过罗马的人们对美丽的往事流连不已。

9.《意大利随想曲》

    作品完成于1880年夏,初演于同年十二月十八日。1879年十二月至第二年三月,柴科夫斯基曾旅居意大利罗马,其间广泛收集了意大利的民间音乐素材。 1880年二月十七日,柴科夫斯基在给他的友人梅克夫人的信中说:“在过去的数天中,我已写好了《意大利随想曲》的草稿,这是根据意大利民间的若干流行曲调而谱写成的。我想这一作品是成功的;它所以能获得良好的效果,要归功于这些从无意中得来的动人曲调——有些是我从民歌集里收集来的,有些是我在马路上亲耳听到的。”由此可见,柴科夫斯基的音乐之所以雅俗共赏,流传广泛,与他不断从民间音乐中汲取素材有着密切关系。

  乐曲开始,小号和短号同时吹奏出华丽而又带有号角味的音调。在伴奏音型之后,由小提琴、大提琴奏出具有“随想”气质的主题,这一主题采用“威尼斯船歌”的形式,为行板,A小调,6/8拍子,带有摇动性质的旋律中流露出明显的伤感色彩。接下去是这个主题的发展。当乐曲发展到高潮时,号角声再次出现,紧接着是主题的再现。 然后,由双簧管吹出意大利民谣《美丽的姑娘》。这一部分为小快板,A大调,6/8拍子,旋律温柔动听,富有意大利民歌特色。 在逐渐加快的速度之下,乐曲进入了下一部分。其主题的前半部分为中庸的快板,降E大调,4/4拍子,号角般欢快有力的旋律,具有罗马市民庆祝狂欢节时的气氛;主题的后半部分是带有舞蹈节奏的歌唱性旋律,优美舒展。经过对前面几个主题的反复与展开,全曲在异常热烈的气氛中结束。

10《那不勒斯的塔兰泰拉舞曲》

      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罗西尼于1830年至1835年间创作的音乐曲集《音乐夜宴》中的第八曲,原为女高音独唱曲。

11.:《卡塔丽》

    根据那波里民歌改编的著名男高音独唱曲,又名《负心人》,描写的是男人失去心上人之后的痛苦之情。当今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洛蒂、多明哥、卡雷拉斯都曾演唱过此歌。 

  这个乐团的指挥曼托瓦尼于1905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的音乐世家,父亲曾是托斯卡尼尼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曼托瓦尼自小在父亲指导下学习小提琴,青年时代举家迁居英国,考入伦敦音乐学院。16岁即公开演出布鲁赫和圣.桑的小提琴协奏曲。18岁时,他在伯明翰组织了一个六人乐队,在旅馆和剧场中作职业性演出,以演奏轻音乐为主,他是乐队的主要小提琴手。他那精湛的小提琴演奏技巧和华丽、明朗的美妙琴声,使人听后回味无穷,于是他以小提琴演奏家的身份赢得了巨大的声望。1933年,曼托瓦尼加入了英国籍,此后他重新建立了一个以弦乐为主的庞大的管弦乐团,这就是后来的曼托瓦尼乐团。
曼托瓦尼从管弦乐队的弦乐器中找到了一种富有特殊色彩的音响,这种富有特色的弦乐演奏,就此成为他的乐团所独有的音乐特色。此后,他改编了大量雅俗共赏、和谐悦耳的乐曲,听众给他的乐团起了一个“曼托瓦尼之声”的雅号。相比那些喧闹热烈的现代流行音乐来说,曼托瓦尼的音乐无疑是一服令人舒畅的清凉剂。

曼托瓦尼乐队的成功,主要在于他充分了解小提琴的表现方式,并能恰如其分地操纵管弦乐队,使整个乐队非常精确地表达出这位小提琴家所特有的演奏风格,使听众为之着迷。

12.美国组曲

  当今世界音乐会上最经典演出及从事音乐演奏专业学习者必练曲目。单簧管四重奏。由六首美国民谣组成,其中《温柔地爱我》、《牛仔之歌》、《哦,苏珊娜》等旋律都是在全世界广为流传的。

13《迷人的一瞥》

又名《奇异的恩典》,作为英国民谣及圣歌而传唱于世,并被多位歌手翻唱。 奉上歌词:
amazing grace(奇异恩典)

14《绿袖子》

  曼陀凡尼出身于音乐世家,1905年生于意大利威尼斯,少年时代就学于英国,18岁自组乐队,开始其征服世界的进程,终成为世界三大著名轻音乐团之一(其他两支分别为詹姆斯拉斯特乐队和保罗莫里哀乐队。)

  大量弦乐器织成的“弦瀑”是曼陀凡尼最大的特色。这是曼陀凡尼根据多年演奏小提琴的丰富经验独创的手法。他通常把小提琴分作三组,自高至低渐次增加音量,营造出一种瀑布般由高处向低处倾泻的音响效果,铸就了行云流水般的美妙音色,一出现便轰动当时的乐坛。这成为曼陀凡尼的一个金字招牌。 《绿袖子》是曼陀凡尼的经典作品之一,根据十六世纪传入英格兰的民谣改编,许多影视剧都采用过此曲。

15.《西班牙吉普赛歌曲》

    气魄豪放,迷人的韵律与魅力,这就是《西班牙吉普赛歌曲》由西班牙作曲家N.P.Marquina创作。《吉普赛舞曲》选自比才著名的歌剧《卡门》中的第二幕,浓郁的吉普赛风情和热情奔放的情绪被演绎得淋淳尽致。

16.墨西哥草帽舞

  曼托瓦尼乐团在流行音乐乐坛中拥有大量听众,这个乐团的演奏风格流畅舒展,旋律优美、动听,音响华丽丰满。

  此曲是根据墨西哥民间舞蹈音乐改编,是曼陀凡尼乐队的演奏曲目中编配最好的乐曲之一。

17.《探戈》

  本曲自问世以来,一直深受世界人民喜爱,因此它有着众多的改编版本,如吉它独奏曲、小提琴独奏曲和管弦乐曲等等。现今最为流行的版本是根据原曲改编的轻音乐舞曲,这里选用的就是这一版本。

  探戈这一舞蹈体裁,起源于南美洲阿根廷的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二十世纪以后开始在欧美乃至全世界流行。阿尔贝尼兹创作这首乐曲时,探戈舞曲刚刚开始进入欧洲,因此本曲在节奏上与现代探戈舞曲的标准节奏并不完全相同,而更象西班牙的传统舞曲--哈巴涅拉(据说探戈舞曲的前身就是西班牙的哈巴涅拉舞曲)。

  乐曲为D大调,2/4拍。主部主题有着歌唱般的旋律,极富西班牙风格,其中包含着许多富有色彩的装饰音。乐曲的结构十分简单,它的中段直接由主部主题派生而来,其间加入了情绪变化以及色彩性转调。中段之后很自然地回到主部主题,然后进入尾声。

  作者:阿尔贝尼斯,伊萨克(Albeniz,Isaac 1860--1909) 西班牙钢琴家、作曲家,1860年生于卡塔洛尼亚的坎普多东,1909年卒于法国的康博莱班。以神童的身份开始演奏生涯,后在马德里、布鲁塞尔、莱比锡学习。于1878年在布达佩斯成为李斯特的学生。1880年开始在许多国家巡回演出,演奏他自己的许多钢琴作品。 在他所作的250首钢琴曲中,多数采用西班牙特有的节奏和旋律。因此被人们称为是一位使西班牙音乐走向近代的先驱者。他以自己的音乐和杰出的演奏艺术,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本曲是作者阿尔贝尼兹的代表作品--钢琴曲《西班牙组曲》中的第二首乐曲,后经著名钢琴家柯托夫斯基(1870-1938)加以改编,进一步发挥了钢琴音乐的特色。本曲为众多优美的探戈舞曲中的名篇,它的艺术性和欣赏性早已远远超出了做为伴舞的舞曲范畴。

18.《蓝色探戈》

  恐怕很难指出,是谁第一个把「环境音」加入音乐当中。十九世纪沒有录音工业,无法先录制雷吼闪电、虫鸣鸟叫、风吹海涛声,然后再加入音乐里面。但总有人不甘寂寞,所以我们在美国作曲家安德森的〈切分的時钟〉与〈打字机〉,以及〈小狗与口哨〉等作品中,可以发现聪明的人利用玩具、道具,或者真的闹钟来制造特殊效果。此曲是著名的探戈舞曲之一,是起着古典与现代通俗音乐桥梁作用的美国作曲家安德森1951年的作品,曾被许多乐队改编演奏过。 他的另外的两首通俗作品《Fiddle-Faddle》和《Chicken Reel》,也曾多次被我国的各大乐团相继演奏过。他的小号重奏曲《号手们的假日》,在被何赛、庄伯富与小号演奏家钟世申合作精彩演奏时,激起了全场观众经久不息的掌声。

19.《蓝天》

      充滿南美热情、罗曼蒂克及诉求感情,是探戈的本质,对爱好探戈者而言,探戈是神秘而充满期待的,如阿根廷探戈男舞者般,一顶帽子,未見君顏,只有缠绵的身躯,藉由错综繁杂的腿部舞蹈,勾起男女情欲,碰出爱的火花。力十足的探戈乐曲,或许也因其隐在舞蹈中的热情,化解了冷漠社会中,民众冰冷封闭的心,不但阿根廷接受了,全世界也拥抱了探戈。《蓝天》是由德国作曲家J.Rixher创作,是二次大战前欧洲大陆最受欢迎的一首探戈名曲,亦曾得到不少轻音乐演奏团体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