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侦探霍桑没信:桂林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4:07:19
                                                                 桂林人                                                                                                   荆楚
   
    桂林的奇山秀水蜚声海内外,桂林姑娘得山水之灵气,也变得婷婷玉立、婀娜多姿。姑娘们争奇斗艳,都想与奇山秀水一竞妩媚。外地人初到桂林,看着花枝招展的桂林姑娘,一姿一容、一款一式都能尽态极妍、恰到好处,会从心底赞叹她们审美情趣的高雅,而没有别的地方的那种东施效颦的媚俗气息。

    在许多平原城市里,倘若城中生有一个小山包,就被当地人视为奇珍。就给这山包安上一个十分文雅而好听的名字,并在上头建筑亭台楼阁,供人们休闲和娱乐。而当地人也自以为处身在人间仙境之中,并在此留连忘返、吟哦赋诗。

我曾去过苏州,为那里精美绝伦的园林建筑赞叹不已,但在赞叹之余,心里难免产生一丝遗憾——这些美伦美奂的东西,毕竟难以掩饰它的斧凿痕迹,自然环境中哪里去找寻这种“人间仙境”?

到得桂林,当您看过桂林触手所及的奇山秀水,当您看到百里画廊的漓江胜景,也许您会豁然明白,这就是人们苦苦追寻的人间仙境。

    到了桂林,登高而望,您会看到桂林全城都是一个巨大的天然园林,看到城内皆可入画的兀立奇峰,看到似彩练飘落青翠山峦之间的一弘春水,你会觉得平原城市的人们是多么可怜,也会感叹苏州人的那份天真。因此,桂林人没有多少热情去筑弄假山园林,只需把房前屋后稍事修茸,就是一处不俗的天然园林;也对南粤人那种“方寸天地”的盆景不感兴趣,只对养花护绿情有独钟。

    到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您对这种景致有了亲身的感受,也许您也会情不自禁地脱口吟出“不愿作神仙,愿作桂林人”的佳句。

    桂林人以奇山秀水为心中的图腾,很喜爱自己的一峰一簇、一山一水。桂林人在市政建设上颇有远见,使市内建筑作为如画山水的点缀,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十多年前我曾在桂林小住几年,那时很少见到高层建筑。鹤立鸡群的榕湖饭店的落成,受到了市民们的激烈抨击,甚至要求市政府把高出部分拆下来。我们不必就榕湖饭店的设计是否有碍桂林山水景致作一番考证,也不理会市政当局对群众批评的是否重视,单就市民对这种事情的激烈抨击程度,就足见桂林市民对保持山水风貌的关心。

    当您来到桂林,看到灵巧秀美的山上那郁郁葱葱的林木,象少女出浴的秀发,把山水打扮得更加迷人。也许很多人不知道,其实这山上的大多是人工森林,是勤劳的桂林人从山下运土凿石栽种成林。有了这种熏陶,桂林人大都珍爱树木花卉。市井有一传说,说有一老人见因改建街道要砍掉门前的一棵千年古榕,老人以死相抗死活不让。好在该区域尚有变动的余地,于是市政当局动拆迁其他房屋,将直街改弯,才留下这棵千年古木,老人也因此受到了市民的普遍崇敬。

    桂林的奇山秀水曾养育出李宗仁、白崇喜这样的抗日名将。在抗日战争时期,随着中原大片国土的相继沦陷,一时间这里的爱国将士和艺文巨匠风从云集,在此积极进行文化建设和抗战宣传。其文彩风流,不亚于战时的陪都重庆。1944年,日寇为打通“大陆交通线”进犯长沙、衡阳,装备低劣的衡阳守军方先觉部虽经四十多天的浴血奋战,为民族解放流尽了最后一滴血,但却无力扭转战略上的败局。衡阳失守,湘桂天险的全州守将陈牧农不战而逃,使桂林淬不及防暴露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今日桂林七星岩边,就长眠着宁死不降而被日军全部毒杀的八百壮士的英灵,这是中国军民不屈抗战的见证,只可惜烈士陵墓已快被踏平。

    在民族危亡的生死关头,桂林人民积极支援抗日前线,曾为全国抗战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付出了了不起的牺牲。今日桂林人十分重视文化教育的氛围,其书法人士之精盛,其山水画风自成一派,我想有一部分是得益于抗战文化的熏陶。十多年前,我在观音阁的一家小米粉店吃早餐,老实巴交并显得萎琐的店主有一个七八岁的女儿在一旁写字。小小年纪的女孩儿,写出来的一手颜体字,不但间架结构严谨不俗,而且运笔走势恰到好处,使我大吃一惊。我再看看其貌不扬的店主却显得十分平静,有空就督促着孩子做作业和练字。斯风如此,我为桂林有这种市民而骄傲。

    桂林的桂剧我也曾看过几场,唱腔清纯激越,表演豪迈奔放,唱作俱佳,颇有韵味。只可惜到了今日,已快成了考古文物而难有多少知音了。
    桂林人居家过日子不太讲究用食,但招待亲友,菜蔬份量不多却一蝶碟地摆满了餐桌。有北方人到桂林人家中做客,看着主人热情地摆满餐桌的各种菜肴,吃罢出来却到街上下馆子。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在主人家吃饱?他答道“别看他摆了那多菜肴,可筷子一捞就见底,我实在于心不忍”。

    居家节俭没有什么不好,但打肿脸充胖子却显得很不理智。桂林人于交际应酬场合则十分讲究“有派”,往往一掷千金还做出一副不屑一顾的样子,颇得阿Q前辈的真传。桂林人于公款迎迓和应酬宴席上颇好座美食精,招待客人每每必上高档饭店,各种野味次第而呈,将那天上飞的、山中跑的、水里游的都一一捉来烹制成人们嗜食的生猛菜肴,如果有可能,还恨不得将大熊猫也一刀宰来尝尝新。一席酒饭下来,花上千儿八百还算寒掺。他们很少考虑这种花费值不值,只是觉得只有这样才是“有派”、“争脸”。吃了主人的这种宴席,对于我这种“五味认不全”的人来说,实在枉费了主人的一片盛情。

    桂林人嗜食狗肉远近闻名。其狗肉烹法十分考究。狗肉选料也很严格认真,从狗的品种、老嫩、肥瘦,到狗的毛色都有十分严格的要求。如“一黄二花三黑四白”的说法,就是说光是从狗的毛色上就可将狗肉分为四等。其烹制狗肉技术的精纯,犹以近郊之灵川最负盛名。故桂林饭店都喜大书“正宗灵川狗肉”的招牌以招徕食客。而桂林人也喜用“闻得狗肉香,佛祖也跳墙”来形容其嗜食狗肉。因此,食不厌精桂林人,往往将铁哥好友都称之为“狗肉”,表示其关系非同一般也,“狗肉朋友”一词在桂林语境中不但没有贬义,反而涵阔了对亲情友谊进行褒扬的意思。有人曾对桂林人戏曰“叫来狗肉吃狗肉, 吃了狗肉谈狗肉”,颇能说明桂林人嗜食狗肉的盛况。

    近年桂林机构改革“地市合并”,被改革目标里的一大群“贵人”将面临失去往日权势的压力,于是都迫不及待地巴结权贵,期待着在新的机构里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而那些没有多少权势欲望的普通干部也要“花钱消灾”,否则就可能面临“下课”的危险。那些手上有权的“干部”们,天天忙于在高档餐馆中穿梭,一时间,一大群油光粉面、脑满肠肥的“公仆”穿店过馆,业已成为桂林街头巷尾的一道奇异的风景。桂林人虽然对此无可奈何,但也编出顺口流以泄愤。如“革命的小酒天天醉,喝坏了党风喝坏了胃,喝得夫妻背靠背,老婆告到党委会,党委书记说:‘有酒不喝也不对’,老婆告到妇女会,妇女主任说:‘我的那一位,昨天喝了今天还在睡’”。
     
    有很多桂林人就算勒紧裤带,也要把自己打扮得光鲜亮丽。桂林地处南方,气候温和宜人,但隆冬时节也会雪花纷飞。在这种寒冷季节里,姑娘们也不愿放弃展示美丽的机遇,仍以鲜艳的冬裙来妆扮冬天,使得单调的冬天变得充满春意。而她们自己为此冷得瑟瑟发抖却不顾惜。按桂林人的说法是“要风度不要温度”。

    桂林姑娘面容姣好,肤色嫩白丰润,加上四方游客纷至踏来见多识广,其审美眼光自然高雅不俗,常常“领导服装新潮流”。无论是国内最新款式,还是国际最新的设计,只要赢得人们的认可,很快就可以在桂林流行。在穿着上,桂林人很喜欢一蜂而起,往往走在最讲究穿着的上海人的前头。只是其服装多是“拿来主义”,较少有自己的设计创新。

    桂林以旅游业为龙头产业,其山水以“灵、巧、秀、美”为特征。灵者,生龙活虎、活灵活现也;巧者,巧夺天工、叹为观止也;秀者,秀丽如画、意境似诗也;美者,处处精妙、美不胜收也;桂林有山必有景,有景多有园。已开发的公园景点之多,国内还很难找到第二个同类城市。赖其游客众多,桂林的宾馆饭店的密度,国内也难有匹敌的对手。给慕名前往的观光客带来很大的便利。

    不容讳言,桂林人欺市斩客的现象不轻。虽然占比不是很高,但一只耗子坏了一锅汤,给内外人士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也使守法经营者蒙羞受屈。笔者也曾亲见导游小姐鼓动如簧之舌,明目张胆诱骗游客钱财,游客在知道上当吃亏并纷纷指责她时,该如花小姐不但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还振振有词地自我炫耀说“这才是本事”。斯风如此,我想,这对以旅游为龙头产业的桂林人来说,无异于自掘坟墓。

    桂林人得旅游业之惠,人流、物流、信息流灵便。经商办实业,在文化层次较高的人群里,颇有眼光胸怀,也不乏大手笔,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但很多人都爱随大流赶鸭子,一家创新,百家群起仿效。如桂林原来没有一家具代表性的百货商店,桂林百货公司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咬紧牙关筹建了桂林百货大楼,投入运营后业绩不俗。其它公司看着心痒,也不管市场容量,就一窝蜂地相继又开办了五大百货商场。结果弄得各家日子都不好过,反而失去了大百货商场的优势,成了一个个巨大的经济包袱。又如前些时间公款吃请成风,各家饭馆餐厅竞相进行豪华装修,呈现出一种畸形发展的势头。近年反腐倡廉,吃喝之风有所遏止,各豪华餐馆失去了许多高级客源,纷纷改弦易辙,又一窝蜂地相继推出了实惠化“大排档”。这种做法虽然没有违背游戏规则,不好由哪一个部门横加干预,但也反映了桂林人不善另辟溪径独树一帜、而喜亦步亦趋的不成熟的商业意识。

    桂林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又挟风景如画之地利,常常看不起外地来的人,特别是把从各县调入工作的人,看成是二等公民,言谈举止之中,常常流露出蔑视和鄙夷,表现了一种小市民的狭隘心理。

    桂林的市政建设滞后于城市发展步伐,到八十年代初,桂林仍然是“解放一座桥(指解放桥)、南北一条街”。当桂林人看到昔日落后于自己的南宁市,赖其首府之地的优势,市政建设日新月异并超过桂林时,多会牢骚满腹地说:“怪不得桂林没钱修桥铺路”。

    在“遇到红灯绕道走”和“善打打擦球,厉鬼也发愁”的精神指引下,今日桂林也有两种人超常繁殖,其一是只认得一个“钱”字的庸商,其二就是只认得一个“权”字的俗吏。这两种人的得宠逞势,又进一步误导社会的价值取向,使这种名利小人超常繁殖,使得这方天地变得很邪乎。这些人的表面虽然包装得光鲜亮丽,但很难包住他们一颗卑污的灵魂。

    在“讥贫不笑娼、一切向钱看”的年代里,少数青春少女不能自立、自尊、自爱地生活,凭着自己的年轻美貌,施展她诱人的身段,以傍大款作“小蜜”作为谋生的职业。以至有些公司真正想招聘秘书和公关人员,桂林斗米小民们对这种“小蜜”、“攻关”人员的“业绩”耳熟能详,正经人家的孩子尽管失业在家也不敢去应聘,而去应聘的仅是一些除了有一张姣好的脸蛋外,其它什么也没有的浅薄女子。使这些公司大失所望。

    桂林作为一个世界性旅游城市,“暖风熏得游人醉”,纸醉金迷的糜烂生活在所难免,桂林刑警对抓嫖禁赌情有独钟,而对许多维护社会治安的基础工作却提不起兴趣。曾有那原来安于基础工作的干警,看到别人因抓嫖禁赌而日进万金,也对自己的工作失去了信心。市井有一传说,是说一干警因完不成罚款任务,就把那些与之一同打牌玩过小钱的朋友捉了起来,并好言抚慰说:“实在是小弟被任务逼得太急,权当是帮我完成罚款任务吧”。

    桂林虽远离王城,地近南粤, 但国内权贵却时时驾幸,国际显要也“每来华必至桂”。这些人每到这里,都兴师动众塞街停市,前后都是警灯闪耀警笛长鸣,庞大的车队如蚁群拥入,来去都是风卷残云。桂林人见得多了,感到不宠不惊而显得十分平静,甚至懒得多看一眼。也不要以为桂林人对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漠不关心,而只知道“权、钱、吃、穿”四字,其实他们对政治关心的热度,也不亚于“王城根下”的北京人,只是他们不尚空谈而善讽喻而已。您且看看桂林人形容“四家班子”的关系时,就将其形象地概括为:“党委挥手,政府动手,人大举手,政协拍手”,这种上不得“大雅之堂”的市井之言,竟能一语道破国家最高决策的弊病,使你不能不佩服他们对社会弊端的洞悉和概括能力。

    桂林的语言颇具表现力,不似其它地方语言的伊呀难懂,而是吐词准确清晰,与四川、湖北方言接近。许多闾巷老人与外地人交谈,根本无须说普通话,只要适当控制语速, 就可以方便的与外地人进行交流。我想桂林话的最大特点,就是以尾音的长短高低来传达语言的感情色彩,但较之柳州方言尾音略短。听桂林人说话,很象在唱歌,语调绵软细腻,颇有软语呢侬的韵味。

    桂林男人怕老婆也遐尔闻名。男人疼爱娇妻,常常把老婆待为上宾,自己则洗衣做饭无所不能。我曾对桂林友人戏曰:“家务事应双方合理分担,不必一人包揽”。友人则认真地回答道“女人既要养育孩子,又要象男人一样工作劳累,回到家里理应多多休息”。我说桂林人怕老婆也忒过了点,朋友立马纠正说:“是让老婆而不是怕老婆,再说怕老婆也是光荣的”。在这个问题上,桂林男人的冷静体贴,倒是让人刮目相看、肃然起敬的。该地流传一个故事,是说一男人因没做好家务被妻子追打,男人情急之下,就躲进了床底。妻子在床边见丈夫不敢出来,就厉声责问丈夫说:“你出不出来?”,而丈夫也在床下大声答道:“男子汉大丈夫,不出来就不出来”。桂林人怕老婆的流风所极,“殃”及所辖十余县,使这方土地上的许多男人都成了典型的“阳朔(偕音为‘阳缩’,该县为著名的喀斯特风景区,有‘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风景甲桂林’的美誉)县长”、家庭妇男,而绝无北方男人回到家里就由女人持茶奉水的那种“老爷”的风味。

    桂林人常把老人称为“老屁眼”,而老人却不以为忤。同辈人之间常以“傻(桂林音ha)卵”“瞎屄(桂林音bai)”为口头禅。(桂林人将女性器说成“屄”,与北京人的说的“瞎掰”为胡闹的意思有很大的区别。我特意想了许久,本以此词有轻薄女性之意而不欲收录,但不收录则不足以体现桂林话语的特色。)友人告我曰“桂林儿女晚辈招呼父母或长辈用餐,辄直喊‘老屁眼,吃饭了’,老人则爽快地答道‘别急,就来啦’;桂林女人常谑男人为“傻卵”,男人则回敬女人是“瞎 bai”。以至有人总结桂林说:“东西两个洞(指七星岩和芦笛岩),南北一条街,女人骂傻卵,男人说瞎 bai”。

    笔者一次在桂林乘公共汽车,见一大腹便便的孕妇妹子气喘嘘嘘地上得车来,于是笔者赶忙给她让坐,却不料身边一青年男子不由分说抢下了坐位,我只好声言是让给孕妇的,将他请起再招呼孕妇安坐。却不料得罪了身旁一对穿着入时的青年,说我是“老土、傻冒”。这种事情虽然不是普遍现象,但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桂林人的文明氛围。

    在桂林小住几年,总的印象是桂林的山水的确很美,但桂林人的文明素养却显得与之不太相称。近年桂林人提出“让心灵与山水同美”的口号,的确切中了时弊。为达到这一目标,桂林的不少有识之士身体力行地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想,有了这种意识并持之以恒地采取积极的培养教化措施,一个风景如画、君子之邦的新桂林,就会傲然屹立在漓江之滨;有了这种意识并持之以恒地采取积极的培养教化措施,一个心灵与山水同美的新桂林的崛起,并不是可望不可及的神话。注重文明教化,比之单纯注重“经济建设”的做法,更能取得地域文化的历史性进步。

    近年学界禁区颇多,不少学人闲来无事,就认认真真地研讨起地域文化来,出了一些名篇佳作。如余秋雨教授的《上海人》、《流放者的土地》,林文询的《成都人》,潘光旦教授的《北中国与南中国》,郑刚的《岭南文化的风格》等等,有的很是脍炙人口。笔者做不了地域文化的学问,也写不出佳作美文,但在桂林小住过几年,曾谴倦迷恋于那如诗如画的山水之中而深受其惠,总想以片纸滴墨来答谢桂林友人们的情谊。想来想去,还是把在桂林小住的感悟记录下来,籍以答谢桂林的朋友们。也因为仅是笔者个人的管窥之见,难免有失偏颇,中听的话,大家听了不要盲目高兴,也许里面暗藏着迷魂汤;不中听的,也请桂林的朋友们不必跳脚骂街,那是因为笔者爱之愈深、才恨之益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