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7的天气预报不准:温州教会“堂会”模式的建构和刍议(一)/郑乐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17:05

温州教会“堂会”模式的建构和刍议(一)/郑乐国

(2010-01-05 23:31:13)转载 标签:

原创

分类: 颜新恩文集、郑乐国文集 温州教会素有“中国的耶路撒冷”的美誉,它以独立自主,教堂林立、信徒众多、事工活跃的形象享誉海内外,但是温州教会的模式结构亦存在诸多的不足。教会领袖在寻求教会的变革并提出新的构想,其中教会牧养和治理模式的变革就是教牧同工共同关切的议题。

现实处境中温州教会存在着三种不同组织形态的模式结构,即“点”模式,“堂会”模式和“堂—点”模式。从外在形态来说,温州教会大致上是“以堂带点”亦即“堂—点”模式。然而,此模式中的“堂”不足以构成堂会模式,乃“半堂会”结构,甚至可纳入“点”的模式。有待健全成规范的堂会结构。本文第一部分交代“堂会”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神学特征。第二部分论述温州教会堂会现状结构中实质性“堂会”要素匮乏,可将之纳入“点”的模式范畴。第三部分将讨论温州现存模式中“堂”要素的匮乏,提出如何健全此模式中的“堂”要素,并提出多项实践堂会模式的可行性刍议。

期待透过本文“堂会”模式的探索有助于推进教会的变革和构建,从其实质的“点”模式走向规范的“堂会”模式。使教会的牧养和治理机制得以健全,牧养和治理的力度更具深化。勉励教会领袖重视堂会模式构建,在原有的结构基础上迎接变革契机,使温州教会走向成熟健康的教会。

第一节   堂会模式的基本概念

    简单的说,堂会(the church session)是由某一特定教会中的牧师(当有牧师时)及治理性长老组成,他们共同聚集,组成地方教会审议会。“堂会”模式指“以教堂为中心”的一种模式结构。以教堂活动场所为中心的教堂或堂会制度,教会的信仰和崇拜以教堂为中心,制度原则是经济、圣工、人事的相对统一。“堂会”模式也涵盖了它有固定的教产,可供信徒聚会活动的教堂或固定场所,以及独立的经济运筹能力。有较健全且相对独立的行政制度,通常拥有某种教制,不管它是以基督教的哪一种制度模式,例如:长老制,主教制,监督制等教会教制。在牧养制度方面,需要有专职的牧者来牧养教会。也就是说它也当有纯正教义的持守和传承,有比较健全的教制的运转,与有形教产的落实等系列的综合性特质。

    此外,堂会模式的基本核心本质须与教会论神学的特征相符合。健全的堂会必须承载教会神学的三大基本特征,即堂会必须能忠心传扬上帝的道,正确的施行圣礼和教会的劝惩。与堂会有关的植堂则是在此基础上堂会事工的其中一种动态展现,亦是堂会发展的实践和衍生。基于教会论的神学,健全的堂会它必须形成牧师牧养制度和采纳某种教制以达成其神学特征。任何一间堂会若不符合此以结构的教会特性,它即使有外在教会特征,也只能算是不健全的堂会或作“半堂会”,实质上只能是“点”的结构格局。

第二节  温州“堂—点”模式中“堂”结构的“点”要素

    由于历史处境以及多种原因所致,从外在形态看,温州教会可界定为“堂—点”的模式结构。这种“以堂带点”的模式是特殊处境文化中本土性产物。从牧养学的实质看,这种“堂—点”模式中的“堂”结构要素明显不足,它不足以构上“堂会”模式所要求的“堂”元素,温州的“堂会”结构不够健全,乃处于“半堂会”或“点”模式的边缘结构中。尽管它有固定教堂教产和堂会的某些特征,但 “堂—点”中的堂实质更接近于“点”性质。为了便于起见,以下就以“点”模式来称呼温州现存“半堂会”的模式结构。

第一小节  “点”要素的基本格局

    温州教会“堂—点”模式中的堂会未具备健全的堂会格局,而接近于聚会点的模式。温州教会在教堂之外发展出千所以上的聚会点,它以聚会点为中心的聚会模式可称为“点” (spot for fellowship )的模式。这些聚会点在固定教堂外崇拜,聚会场所供信徒祈祷和聚会使用。它们往往不具备堂会的格局,各方面不同于堂会,它没有堂会那样涉及到与社会、政治等方面的因素,也没有实施圣礼。这些聚会点往往附属于教堂的名下,没有健全堂会制度下的牧师制和正式的议会,一般仅有聚会点的“负责人”。这种“点”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的处境,作为堂会结构的延伸发挥过重要的团契增长意义。

第二小节  温州教会缺乏牧养制度

 温州教会缺乏堂会所要具备专职牧师牧养制度。按照教会的牧养神学和传统惯例,成熟的堂会必须有固定的牧师来牧养和教导。温州教会的主日传道均由兼职的“义工”或“同工”来替代这一重要的角色。在温州几乎每间堂会都拥有为数不少的“义工”,其中不乏有恩赐的同工,本来可以实现健全的牧养制度。但由于历史的处境所致带有宗派性质的牧养制度未能在教会中得以传承和深化,导致牧养机制的缺失,未能实行牧师主理堂会的牧养制,也未能建立由牧师和长老等职份所构成的治理机制。

 温州教会以“派单制”来替代牧师的牧养制度。每逢主日,讲台由“义工”与信徒负责领会,每间堂会的主日讲道均有牧区统一派单,堂会的传道人轮流被差遣到各教会讲道。温州教会实行牧师牧养制度的教会大多集中在苍南和平阳两个县,且局限于“三自”教会中,其他实行牧师制度的仅少数几个县市城区原宗派遗留下来的“三自”教会。虽然新近稍微有了一些变化,温州家庭教会也按立了少数的牧师,但总体上,温州教会离健全的牧师牧养制度相处甚远。而此一重要的牧养制度恰是健全堂会所必备的特征条件,再者,传扬上帝的道正是牧师的天职,严格的讲,只有牧师的传讲才称得上讲道,而其他人即使在讲也只能算是劝勉。可见牧师制度的形成是何等的重要。

第三小节  温州教会缺乏治理制度

 温州教会缺乏最基本的教会治理机制。温州教会没有普遍施行圣经中关于按立圣职的教导,教会缺乏受按立的牧师和长老,皆以“负责人”这一笼统的称号来替代圣经中该有的治理职分,而以“义工”或“同工”来替代教导职分。这不能不说这是温州教会的一大缺失。另一方面,很少教会有健全的治理机制,它有非建制的行政结构。例如“负责人”会议就是其权威的结构,有人称温州教会实行的是“家长制”。教会事务的商议基本不是按照会议的程序运作机制,决策权局限于“负责人”的权限范围,也就是说“负责人”说了算。正确的堂会事务处理应当遵循一定程序。教会堂会应通过祷告召开,由会议主席(这是因职分所赋予的权柄而得名,由出席会议的牧师担任)呼召每个与会成员发表自己的意见,并通过投票表决、多数通过的方式来解决每个问题。温州教会与堂会所要求的建制相处甚远。

 虽然温州教会许多教堂或堂会承载着负责带领聚会点的责任,聚会点隶属于这些教堂的名下。但不能因此就界定其“堂—点”结构中的“堂会”已经形成,构成成熟的堂会模式。另一方面,温州教会的堂会牧养制度即不普及亦不健全。除了少数县市城区的官方教会之外,其它绝大多的教会缺乏按立的圣职人员牧养和建立成熟的治理机制,实质上缺乏堂会牧养和治理制度。

分享

0

阅读(78) 评论 (0) 收藏(0) 转载(0) 打印举报 已投稿到: 排行榜 圈子(精)

转载列表:

    转载 前一篇:如何看待中国大陆教会即将到来的攻读神学热?/北神 后一篇:温州教会"堂会”模式的建构和刍议(二)/郑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