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亲我的妈妈主要内容:“活着就是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3:54:42
 这段时间我既没写东西也没回复网友,被一个人感动着,被她的文字吸引着,这个人就是于娟,“活着就是王道”是于娟的博客名字。

    于娟33岁,曾经是一位海归,上海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也是一个乳腺癌晚期患者,更多的人称她抗癌斗士,不过这些已经不重要了,因为她与今年4月19日已经离开了人世。

    生前于娟曾自嘲说:自己不想做一个著名的癌症病人。但是后来她还是出名了。从2010年的5月开始,于娟陆续在自己的博客里写下了6万字的日记。到了今天这个博客的点击量已经超过1100多万人次。很多人在留言里说:“在于娟的日记里,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而在更多人看来,这些文字让人钦佩、感动,更让人喜欢,不带同情地喜欢。因为文字背后的那个生命,实在是太可爱,太本真了。

    5月23日于娟的这些日记被集结出书,书的名字是《此生未完成》。学者周国平在序言中这样写道:“于娟这样的悲剧也许也算寻常,但不寻常的是在疾病和治疗的摧残下,于娟仍然能写出如此灵动的文字。面对步步紧逼的死神谈笑自若。在被疾病折磨得不成样子的躯体里,仍然蕴藏着如此活泼的生命力。于娟走了,而她在最后时刻留下的“生命日记”,成了留给我们的一份遗产。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 ,和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这是于娟日记中转载率最高的一段文字。直到于娟去世后,这段话仍被网友不断地传播……这段话却远不能涵盖这个充满才情的女子,在日记中所表达的对人生的思考。

    于娟说:“我的离去让父母老年丧女,让丈夫中年丧妻,让儿子幼年丧母,给亲人留下了悲痛。”所以她在日记中发自肺腑地写道:即便你无所谓,你对家庭不能无所谓;即便你对家庭无所谓,但家庭对你不是无所谓。”看起来我们每个人活着不是完全为自巳,也为亲人,朋友和一切关心你的人,人不完全属于自己,你也无权擅自处置自己。

    从2010年1月被确诊为乳腺癌晚期开始,这位复旦大学社会学系的年轻教师,体会了种种逼近极限的痛苦、悲伤、不舍、不甘等情绪,她用犀利而幽默的文笔,记下病中种种经历,剖白着自己的内心。也令我们生者反思活着的意义。

 于娟这个风华正茂的女孩,天资聪颖,勤奋好学。拥有留洋经历和博士学位的复旦大学青年教师,她是同龄人的佼佼者。读着她忍着蚀骨之痛写下的日记,我几次被泪水模糊了双眼,不得不伏案叹息。真的是打心眼里心疼这位女孩,惋惜这过早凋谢的一朵女人花。二是同情他的父母,两位老人含辛茹苦把独生女儿培养成才,作为父母多自豪啊!此时正是享受女儿回馈的时候,却遭此不幸,两位老人能承受得了丧女之痛的打击吗?

 记得2001年我看过陆幼青的《死亡日记》,这是陆幼青在生命最后阶段对人生进行的平静而真实的思考。在这本由其本人命名、并且结集而成的书中,陆幼青以其37岁的人生,思考爱情、亲情、生活,抒写直面死亡的感受,希望他的经历能对“苦苦地跟癌症作战的人”有所帮助。除了这些,他的文字里充满了对上苍的抱怨。可是于娟在病痛中的文字诙谐、幽默,真实、感人,没有怨天尤人。读了她的日记让你感觉这孩子是那么的让人喜欢,让人心疼,她的思想是那么健康、阳光。小小年纪不但没被癌症吓到,还能在生死临界之时文思如泉涌,留下那么有价值的文字来警醒后人。

   于娟的爱人说:病痛让于娟的生命经历了两次突变,第一次变化在她得知自己患上绝症之后,她明白了人一定要做自己想做的事,生命就应该简简单单、快快乐乐;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升华到另一个境界,她明白不需要通过外界的认同、世俗的功利来证明自己、获得快乐,只要寻找到有意义的目标去追求和付出,就是人生的最大快乐。”     于娟:“我不是高僧,若不是这病患,自然放不下尘世。这场癌症却让我不得不放下一切。如此一来,索性简单了,索性真的很容易快乐。名利权情,没有一样不辛苦,却没有一样可以带去。”    生病之前的30年,于娟的生活高歌猛进——读书,考研、读博、留学,她像一只赶路的鸟儿,忙着去追赶一个又一个目标,直到有一天被命运掐着脖子按在尘土里,它才明白了一切。她对亲情、爱情是那么的不舍,她在疼痛过后这样写道:就让我那般痛,痛得不能动,每日污衣垢面趴在国泰路政立路的十字路口上,任千人唾骂万人践踏,只要能看到我爸妈牵着土豆(她的儿子)的手去上幼儿园,我也是愿意的。”你看她是多么留恋人生啊?留恋这人世间难以割舍的亲情啊!

虽然读者从我引用的片断可以清楚地看到,于娟的文字多么率真、质朴、生动。但文学已经不重要,我在这里引用这些片断,只因为它们能比我的任何言说更好地勾勒出于娟的优美个性和聪慧悟性。上苍怎么忍心把这么可怕的灾难降临于这个可爱的孩子和这个可爱的家庭啊。呜呼,苍天不仁啊!

    说她高尚,就高尚在她能在生死边缘上感觉到生命的珍贵,所以忍着剧痛写下文字,警示后人。 我想于娟的文字,对周围的人可能会起到防微杜渐的作用。“我在癌症里整整挣扎了一年,人间极刑般的苦痛,身心已经摧残到无可摧残,我不想看到这件事在任何一个人身上发生,但凡是人,我都要去帮他们去避免,哪怕是我最为憎恨讨厌的人 我蛮希望很多人能够看到我的悲剧,然后去更改他们的,走向悲剧的这样一个方向,重新去审视健康,重新去正视真正的生活是什么。如果是我写下来的这个东西,哪怕是让一个人看到以后有所反思,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或者工作习惯,从而不再受我这种罪的话,我觉得也蛮值的。”她的日记其实是在向追逐着红舞鞋和穿上红舞鞋越跳越快的现代人呐喊:醒来吧!放慢吧!停下吧!重新学习爱自己,爱身边的人甚至素不相识的人吧。    我相信,于娟的文字,已经穿越生死,永留人心。读了于娟的日记,我不想说我看穿生死,但生死由命。有时候我爱想自己能活多久,后事如何?“真的不如在活着的时候能帮别人就帮别人一点,能让大家快乐一点就快乐一点。”    人本能地害怕死亡,不过当于娟和陆幼青的生命进入理论上的倒计时之后,他们反而会放开去了解死亡、拥抱死亡,其本质其实还是出于对于生命的眷恋。了解死亡,排除对死亡的神秘感和恐惧感,会让活着的人更好地享受生命。不论是“生命日记”还是《死亡日记》,都用很平静的笔触提到了亲情、爱情、友情,甚至窗边的绿色,在死亡门前,他们对于各种事物重视的程度,其实也是我们现在应该珍惜的。

   于娟的博客和陆幼青的《死亡日记》继续留存在网络上,如此鲜活生动的文字会让读者得到最好的教育:以理性看待死亡,然后珍惜生命、珍惜感情、珍惜生活。 

    于娟名为“活着就是王道”的博客还在继续吸引着广大网民,平淡而诚挚的文字让每一篇博文下满是祝福——祝她一路走好。 于娟并不愿意有人关注她。她所希望的是有人关注她用生命写下的文字,希望有人能够透过她的文字关注自己的健康和生活方式。从于娟日记在社会上热议以来,也引发了我们对现代人生活方式的思考,如何才能更健康、更快乐的生活,探讨符合现代社会发展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成了如今人们关注的话题。

    记得有一次,我泪流满面地劝说一对吵架的夫妇(我的朋友):像我们这个年龄,你们还能成双成对,身体又很好,儿女们也很有出息,你们整天高兴才是。和那些离去的人相比,我们活着就好; 对比那些不幸的人,我们才能体会到做一个健健康的普通人的快乐。    所以于娟的存在,是作为一个悲情人物,让我们看到了普通生命的真实价值。别人连活下去的权力都被剥夺了,别人在睡梦中都被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我们还抱怨啥,还愤怒啥,还不平衡啥呢?    白岩松在《新闻周刊》中说:“人生是条单行道,一路向前,从来没法回头。然而,现如今的中国很多人为名忙,为利忙,常常忘了或者顾不上生命的意义跟价值。也许于娟的故事会让有些人停一停、想一想,可是一定没多长时间,一切都会照旧的。是吗?会这样吗?”   看到此文的人请你记住“活着就是王道”!有时间看看“于娟博客”和陆幼青的《死亡日记》。你会更加重视生命,珍惜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