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原创]尊严来自平等 面子来自特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6 17:38:29

                                                                                              [原创]尊严来自平等   面子来自特权


                                                                                     文章提交者:王亦农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今年的新春团拜会上,温家宝总理只有800个字的讲话中,却因为一句“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引起全国人民的关注,被誉为虎年开篇最强音。

  审视五千年的历史,有尊严的生活似乎从未与这块土地沾过边。我们不知何为尊严,我们的文化词典中,只有面子,没有尊严。 因此,温总理的讲话如同他前几年提出的“仰望星空”一样,振聋发聩,有着指引民族精神发展方向的崇高价值。

  在许多人看来,面子就是尊严,当然这是中国式的理解,属于特色文化的核心。但面子与尊严确实不是一个东西。面子有大小之分,比如说家里遇到红白喜事,捧场的地位高人数多,这家人面子就大,反之就小;尊严却无高低之别,不会因社会等级财产多寡民族肤色文凭高低分出大尊严和小尊严来。尊严,天然地和平等联系在一起,不可分割。

  没有平等就没有尊严。当百年来中国人争取国家和民族的尊严的时候,就是要求与西方列强平等。平起平坐,权利与义务对等。平等了,尊严也就来了。处处受制于人,任人喝三吆四,看人眼色行事,是无任何尊严可言的。国家和民族的尊严以国家和民族的平等为前提,同一道理,个人的尊严以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为前提。在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中,谈人的尊严无异于痴人说梦。

  也有人认为等级社会中地位高的人有尊严,地位低的人没有尊严,从而拼命向上爬以获得做人的尊严。这样的话,除了位居权力金字塔顶尖的那个人——皇帝,其余的人都没有真正的尊严。只要想到任何人的一切包括生命都掌控在更高层级的他人的手中,能够傲视下层级的尊严就可能随时坍塌。

  在等级社会中即使皇帝的尊严也不可能进入保险柜,当皇帝所持的暴力小于推翻他的暴力时,皇帝的尊严会坠入十八层地狱。1644年农历3月19日,明朝最后一位皇帝崇祯上吊于景山。在走出皇宫前,崇祯手持宝剑亲手杀死了他的嫔妃和公主,不愿其沦为做人奴婢的境地。此时崇祯的尊严已万劫不复了。

  尊严不是威严。靠暴力和强权可以获得威严,可以获得俯首听命、阿谀奉承、一呼百应,但那绝对不是尊严。尊严不能靠利用他人的贪婪和恐惧之心获取,只能靠以德行浸润的才华赢得。他人发自内心的尊重即是你的尊严,当然,这是以他人处在于与你一样的平等和自由的状态为条件的。因而,温总理2月27日与网民在线交流时说道: “‘我提出要让老百姓活得更有尊严’主要指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每个公民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范围内,都赋予自由和权利。 无论是什么人在法律面前,都享有平等。”

  温总理说得真是一言中的啊!

“人民的悲剧”从何谈起
文章提交者:王龙 加帖在 猫眼看人 【凯迪网络】 http://www.kdnet.net

每当“两会”召开的时候,都会产生许多新鲜词,比如“雷人提案”、“键盘委员”、“美女记者”、“两会嘉年华”等等。这些词很有冲击力,与其背后负载的现象一样,时不时掀起舆论狂潮。而人们对“雷人提案”的解读,大多认为那是参政资源的浪费,就像“丈夫要给妻子发薪”、“网吧国有化”之类缺少起码技术含量的提案,让人啼笑皆非,尤其是出现在共商国是的“两会”上,显得异常不搭调。

很多人对时下一些委员、代表的参政议政立场表示过质疑,对包括“网络问政”、“微博建言”等方式也有不少微言,但民意终究未能左右某些民意代表的言行,每到“两会”都会有人大放厥词。北京市工商联副主席、锡华实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杰庭号召人们抢购住房,告诉人们“老百姓有老百姓的活法,政府有政府的活法,有钱人有有钱人的活法”;山东省工商联副主席、青州尧王制药公司总经理宗立成则更是干脆,声称“医改若成功是人民的悲剧”。

房价问题已经无须赘述,即使张杰庭本人也未必不明白“卖地财政”从中起到了多大作用。值得一说的是,这些把“人民”挂在嘴上的政协委员似乎从根本上不懂“人民”的概念,前者把老百姓与政府对立起来,后者却把自己的利益当作了人民的利益。这是个很令人费解的问题,因为这些尚不知国家主体是谁的人去参政议政本身就“雷人”,他们的政见当然经不起推敲。

就中国的医疗改革而言,几十年来虽然各种方案层出不穷,却不知道为什么与房改、教改一样越改越走向了民生的反面,以致到今天陷入了两难境地。其难点在于:一方面,坚持进行公平的医疗改革就必须建立医院的公益性制度,这无疑将冲击到现行体制下医疗行业垄断地位;另一方面,“医药分家”又会直接与宗立成等药厂大亨们的利益发生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双方谁都不希望让医改损害到自己,最终损害的只能是老百姓的利益。

毋庸讳言,中国早期的改革很多带有设计者的主观思维,有的行业改革方案甚至掺杂着许多政策制订者的私利。当年许多改革者本能地反对“平均主义”,他们的理论很简单,就是让一部分社会精英先积累财富,期望社会总资产增加后中国每个人的拥有量也会相应增加。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的治国原理——不患寡而患不均(孔子语),先富起来的人并没按他们的意愿去做,即使在中国最高的政治舞台上有了话语权,依然不忘抢夺公共资源。

改革一项制度固然很复杂,但越改越复杂,就不能不让人怀疑其正当性。如果按宗立成委员的说法,医改成功是人民的悲剧,就不能不让人想到只有医改不成功才不是人民的悲剧。这样的逻辑很荒谬,不仅是“人民”主体概念的混乱,还有对改革认识的错位。因为改革现有弊制无非是为了更好造福于民,而离开了“民本”就不仅是悲剧问题了,冠以“既得利益者假改革之名策划的闹剧”也不过分。

客观地说,相对于十几亿之众的中国人,与会的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具有合法的议政权,尊重他们的发言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不是这两位政协委员各自为私利喧嚣,恐怕没有人对他们口诛笔伐,尽管宗立成宣称“不怕被骂”,也应该明白包括医改、房改在内的多项改革,能不能成功的关键在于社会利益分配,过高的医疗费和高房价一样已经让大部分中国人失去了尊严感,就算不怕被骂,也不足以令人心服口服。

当然,宗立成委员指的“医改”实际上是他不能接受的“医药分家”,其中有多少利益纠葛姑且不论,但与大多数人所认同的“医改”并非一个概念。他的目的很明显,就是要把自己的利益与医疗机构的利益捆绑在一起,永远不希望挣断这个旱涝保收的产业链,否则就可能意味着自己的灾难。以这样的心态参政很滑稽,特别是理直气壮地“甘愿受千夫所指”的劲头儿,更像是生意酒场上的醉话。

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说过:“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作,则思知止以安人”。之于社会管理者而言,“自戒”是“安人“的基础。遗憾的是,如张杰庭、宗立成委员这样的人并不在少数,他们占据着宝贵的参政议政资源却不理政事。然而,“两会”毕竟不是争夺私利的场所,也不是赚取名利的平台,如果一任个别委员代表摒弃民众利益只为本体代言,将等同于公权私有化,与贪官污吏的行径没有本质区别,那才真正是人民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