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情人在线观看:贾万志副省长在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6:14:03

贾万志副省长在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11年4月12日)

同志们:

  这次全省农业机械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和《国务院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文件精神,分析当前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任务和工作,促进全省农民增收和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省委、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省政府常务会议专门听取省农机办的工作汇报,研究农业机械化发展工作,决定省政府印发《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召开全省农机化工作会议、表彰农机化先进县。刚才,会议表彰了全省农机化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潍坊市、淄博市和莱州市、齐河县以及高密市宏基农机合作社做了典型发言,建华同志总结了“十一五”农机化工作,安排部署了“十二五”农机化工作任务。特别是农业部对我们这次会议十分重视,农业部农机化司宗锦耀司长受张桃林副部长委托出席会议并做了重要讲话,肯定了山东的农机化工作,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民生的高度,对农机化的重要意义作了深刻的论述,对山东农机化工作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希望大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意义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发展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建设中带有方向性的战略任务。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机械化发展,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支撑,列入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每年的中央1号文件,都把农业机械化作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内容,提出了重要的指导意见。为促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国人大颁布实施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国家自2004年起连续实施了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国务院2009年颁布了《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特别是国务院去年专门下发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出台了许多有含金量的政策规定和扶持措施,有力促进了我国农机化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我省历届省委、省政府都高度重视农机化发展,特别是近年来,把发展现代农机化作为强化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条件的重要内容来抓,全省农机化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促进全省粮食稳产增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农业机械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一)农机化在现代农业发展中发挥了主导和引领作用。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最根本的是要实现农业技术集成化、劳动过程机械化和生产经营信息化。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农机装备进行农业生产的具体过程,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方式和重要标志。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农业现代化的实现均以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为前提。改革开放特别是近几年来,我省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2010年全省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7%,比2005年增长近17个百分点,进入了农机化发展的高级阶段。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87%,增长了20个百分点,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其中,玉米机收取得了历史性突破,机收率达到71.5%,在全国率先实现机械化。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56%,畜牧、水产、林果和农产品加工机械化也取得了重要进展。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引发了农业生产方式的根本变革,大幅度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实现了三个“解放”,即把农民从土地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了多数人靠土地搞饭吃的局面;把农业从传统的生产方式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了靠人力畜力为主的落后低效的生产方式;把农民从高强度的劳作中解放出来,彻底改变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机械化方式在农业生产中已占据主导地位,没有农业的机械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

  (二)农机化在促进粮食稳定增产中发挥了支撑和载体作用。实践证明,现代科学技术每向前发展一步,其在农业中的扩散与应用,都带来了农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农业机械是科技的物化,机械化生产突破了人畜力所不能承担的生产规模、生产效率限制,实现了人工所不能达到的现代农艺技术要求,已成为引领农艺制度深刻变革,促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的主要载体。 “十一五”期间,机械作业使全省小麦、玉米收获时间缩短了7天和10天左右,确保了小麦及时收获、颗粒归仓,损失率减少5%以上;推广应用机械化玉米适时晚收、小麦适时晚播技术亩均增产粮食10%左右;通过机械化秸秆还田、土地深松、免耕播种等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增产粮食10%左右。据专家测算,目前农业机械化对增加粮食产量的贡献率达到20%。我省粮食实现了“八连增”,总产连创新高。特别是去年,在比1996年减少1720万亩粮田的情况下,达到了867.2亿斤,刷新了1996年的最高粮食生产记录。创造了山东历史最高纪录。在这个过程中,农机化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发展现代农业靠科技,科技应用离不开农机。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已成为大规模应用先进农业科技、实现现代精准化作业的主要途径。

  (三)农机化在促进农民持续增收中发挥了替代和推动作用。农业机械不仅是先进的生产工具,还是农民致富的手段。发展农业机械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增加农民收入息息相关。通过发展农业机械化,一是可以大大降低农业生产成本,直接创造财富。我国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劣势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成本太高。实行机械化作业,既能够增加农作物产量,提高农产品品质,还能够节约种子、水源、肥料、人工等生产要素投入,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农业的节本增效。二是可以促进农村劳动力稳定转移,拓宽农民增收渠道。要富裕农民就要减少农民。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高效率地完成农业生产,显著地替代了农村劳动力,为我省每年向非农产业转移劳动力100万人以上提供了有力支撑。特别是由于联合收获机的广泛应用,这些年在“三夏”农忙季节,已经看不到农民工“返乡潮”,做到了“人不回、田不荒、粮食一样进粮仓”。“十一五”期间,全省在710万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情况下粮食生产能力不断跃上新台阶,农业机械化功不可没。三是可以吸纳农民从事农机服务业,实现农业内部的再就业。2010年,全省农机从业人员达到675万人,农忙时季节性吸纳农村劳动力800万人,全年实现农机服务总产值420亿元、增加值280亿元,农机化在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中的贡献率保持在7%以上,为全省农民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农机化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中发挥了领跑和带头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现代农业必然要求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农业机械化生产的发展过程很大程度上也是造就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和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的历史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农业机械化水平与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指数显著正相关,农业机械化水平每提高1个百分点,农业劳动力文化素质指数就提高0.24。据调查,活跃在我省农村的数百万农机手,大多是有相对较高文化素质和较好身体素质的中青年农民,其中的农机大户和农机服务组织负责人懂农艺技术、会操作机械、善经营管理,是新型农民的代表。可以说,将来从事农业生产主要是以农机手为代表的、以机械化生产方式为主导的新型职业农民。随着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和农机化新技术的普及推广,将会涌现出更多的农机作业能手、维修能手、经营能手,催生更多的种植大户、养殖大户,造就更多的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领跑者、带头人。

  (五)农机化在促进农机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发挥了骨干和拉动作用。“十一五”期间,全省各级累计安排农机购置补贴、作业补贴资金29亿多元,推动全省农机总动力年均增加480万千瓦,农机总值年均增加34亿元,农机化综合水平年均增长近3.5个百分点。农机购置补贴等支农惠农政策的累积实施,大大激发了农民投资发展农机化的内在潜力,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直接带动农民购机投入达60多亿元,有效拉动了农村消费需求,推动了农机工业的快速发展。全省农机工业在严峻的金融危机形势下逆势蓬勃发展,总产值保持年均20%左右的增长速度,2010年全省农机工业总产值突破1200亿元,比2005年翻了一番多,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农机化扶持政策的杠杆作用撬动了农机工业的全面发展,不仅使农机生产企业在全省装备制造业中独树一帜,也带动了钢铁、橡胶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全省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

  当然,我们在充分肯定农机化发展取得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同欧美发达国家机械化水平比较,同黑龙江等大型农场机械化发展比较,我总感到虽然我省农机化发展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但仍然存在大而不强的现实问题。特别是经济作物机械的生产推广使用还有很大差距。我们要总结好“十一五”,规划好“十二五”的发展思路,统筹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一方面要满足国内市场需要,一方面要走出去,引进来,与国际市场接轨,走国际化的路子,发展我们的农业机械化。总之,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加速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已成为农民的迫切愿望、时代的强烈要求和历史的客观必然。各级各有关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加快发展农业机械化重要性的认识,切实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省委和省政府部署要求上来,把发展现代农机化摆上重要位置,切实抓紧抓好,努力实现由农机大省向强省的跨越。

  二、进一步明确推进现代农机化发展的主要任务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十二五”时期的一项重大任务。省委九届十一次全会强调,要“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形成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农业机械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基础,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再创农业农村发展新优势,农业机械化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必须全面把握“三化同步”的新要求,主动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群众对发展农机化的新期待。

  (一)围绕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继续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十二五”期间实现我省粮食继续稳产增产,全省粮食总产力争迈上900亿斤台阶,实现新的跨越,任务十分艰巨。农业机械作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物质技术装备支撑,巩固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始终是现阶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中之重。要围绕国家和省两个粮食产能建设规划的实施,以农机服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着力提升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要按照《山东省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要求,认真搞好县级粮食生产农机服务体系建设工程实施规划和年度计划,加强项目实施和组织管理,确保工程质量。要不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积极发展大马力、高性能农业机械,提高大型农机配套比和使用效率。要巩固小麦、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发展成果,进一步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质量与水平。要大力推广免耕播种保护性耕作和深松整地作业,集成应用精量播种、化肥深施、节水灌溉等新技术,提高机械作业规模与效益。在水稻产区重点普及水稻育插秧机械化技术,加快推进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要精心组织“三夏”、“三秋”农机化生产,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在抗旱排涝、抢收抢种、统防统治、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要积极推进种子处理、粮食烘干等机械化,延伸农机服务领域,拉长服务链条,为粮食生产提供全方位、系列化农机服务。在粮食生产上,大家不要认为我省粮食生产基本实现机械化了,没有多大文章可做了。其实不然,农业机械化本身就是一个永不停息的发展过程,我省的机械化发展还仅是初级的、低档次的,还需要继续努力发展,而且围绕粮食生产机械化还有很多文章可以做。比如说,粮食的晾晒、烘干等机械化问题还没有解决。应该说,巩固提升粮食生产机械化、保障粮食安全,仍然是农机化工作的重中之重,农机化在发展粮食生产方面,还要发挥很大的作用。

  (二)围绕特色农业产业振兴规划,加快推进经济作物、设施农业机械化。省政府制定了农业十大产业规划,这是省政府为进一步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突出发展高端高质高效农业,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再创我省农业发展新优势而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规划中不少项目都与农机化有着密切关系,如果没有机械化的发展和推进,十大产业的振兴发展很难实现。农机化发展要紧紧围绕特色农业产业振兴的总体要求,找准切入点和努力方向,把促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振兴与现代农机化建设结合起来,统筹安排、协同推进。目前,我省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较低,才56%,全省生产蔬菜一亿多吨、棉花种植1000多万亩,茶叶产量5000吨左右,但机械化生产非常缺乏。畜牧、渔业、林果等农村各业机械化水平更低,推进的难度更大,但发展潜力也很大。要以种植、收获等关键环节为突破口,着力建设花生、两薯(马铃薯、红薯)、“三辣”(大蒜、生姜、大葱)、棉花、黄烟、茶叶等八大经济作物生产机械化推进区,加快联合收获、播种移栽等相关装备的研发生产和推广应用步伐。要围绕蔬菜、林木种苗、花卉等现代设施农业建设,在大力推广田园管理、电动卷帘、保温被等机械设施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工厂育秧、生态植保和病虫监控、温度湿度控制、物理增肥等高科技技术和机械设备,推动设施农业向建设标准化、控制精准化、生产机械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产业化迈进。要围绕林果产业化水平提升,加快育苗嫁接、施肥植保、分级筛选、贮藏加工等先进适用的机械设备的推广应用步伐。

  (三)围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大力发展畜牧业、渔业和高效生态、节能环保机械化。国务院于2009年、2011年先后批复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推进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是我省坚持高点定位、多点支撑、重点带动战略的重大举措。作为农机化发展,也要抓住这一难得机遇,紧紧围绕“一黄一蓝”两个经济区建设下功夫、做文章。要以饲草收获、饲料加工青贮、畜禽养殖、生鲜乳收集和畜产品加工等为重点,搞好相关机械设备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要围绕盐碱地治理、滩涂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发展高效生态、节能环保农业机械。要适应现代水产养殖业发展需要,围绕“低碳”和“绿色”养殖、海水资源循环利用,大力发展饵料加工、水面增氧、网箱养殖、捕捞、保鲜贮藏加工等相关机械设备,提升现代渔业科技和装备水平。

  (四)围绕创造现代农业产业化、标准化、科技化、国际化、组织化“五化”新优势,建立农机农艺融合协调机制。实践证明,这“五化”把握了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调整,适应了现阶段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涵盖了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举措。要适应农业产业化发展需要,围绕加快发展一批优势产业、建设一批农产品基地、培育一批农产品知名品牌、壮大一批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业产业化“四个一批”建设的总体要求,积极主动参与,搞好农机服务,积极探索创新农机服务新的实现形式,不断发展壮大农机服务业,推进农机服务产业化。要适应农业标准化发展需要,建立农机农艺协作机制,加快制定科学合理、相互适应的机械作业规范和农艺标准,推广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品种和种植模式,为规模化生产、机械化作业创造条件。要适应农业科技化发展需要,重视发挥农机作用,整合农机产、学、研、推等各方面力量,提升农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要围绕提高农业国际化的水平,加快研制生产与国际标准、规范及种植模式相适应的农业机械,满足农机与农艺结合的需要,不断推动农产品和农业机械出口。要围绕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加快农机合作社等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建设,多层次培育市场主体,健全完善利益联接机制,不断增强农民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要注重发挥农机合作组织的规模化、集约化优势,打造农机跨区作业品牌,推行农机订单作业模式,全方位开展社会化服务,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五)围绕推动全省服务业跨越发展,培育发展农村的新兴农机服务业。服务业发达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省委、省政府坚持把繁荣发展服务业放在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作为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要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总体要求,把农机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统筹发展农村二、三产业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纳入农村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规划。要按照农机服务产业化的要求,把农机服务业作为一个大的产业来抓,积极培育发展农机销售、运输、维修、信息和田间作业等农机服务新模式,不断拓展农机服务领域,拉长服务链条,提高服务效益。要努力发展壮大农机服务的市场主体,大力培育发展以农机合作社、农机专业大户等为代表的新型农机服务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同时,把农机企业的售后服务和农机专业合作社的农机化服务结合在一起。

  (六)围绕农机装备制造业优化升级,研发创新急需的新型农业机械。农机装备制造业是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技术装备支撑的基础性产业。要根据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的部署要求,结合《山东省农业机械工业调整振兴指导意见》的实施,抓住机遇,进一步加快我省农机工业技术改造步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力度,增强企业创新能力,推动我省由农机装备制造业大省向强省跨越。要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及市场需求,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培育一批大型农机制造企业集团,形成一批特色鲜明、重点突出的产业集群,建立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免耕播种机、深松机、农用工程机械、植保机械及经济作物、农产品加工机械等生产基地,做大做强骨干企业,打造知名农机品牌。要调整优化产品结构,以高效节能环保、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机装备为主攻方向,着力研发创新现代农业生产急需的农机装备。优先发展80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机,积极发展多功能、节能环保中小型拖拉机;着力发展新型高效多功能耕作机械,大力研发生产玉米联合收获、免耕播种、土地深松等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重点发展经济作物机械,围绕花生、马铃薯、红薯、“三辣”(大蒜、生姜、大葱)、棉花等八大主要经济作物生产急需的机具,搞好研发生产,着力提高科技性、可靠性和适应性;加快发展畜牧、林果生产机械,积极发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节水灌溉、高效植保和农产品加工机械。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开发要充分考虑农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和经营体系的需要,提高农机的适用性。山东是农业大省,也是化肥农药使用大省,全省年用化肥500万吨,农药15万吨,造成面源污染。要大力发展精量施肥、高效植保喷药等节能环保、节本增效的机械,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降低农业的面源污染。

  三、合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是发展现代农业、再创山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的重要手段,是国务院和省政府的重大战略决策。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上来,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加大扶持,狠抓落实,合力推动全省农机化发展再上新水平。

   一是加强对农机化发展的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认真学习和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和《山东省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山东省农业机械化促进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要求,组织制定当地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县域经济考核体系,认真组织实施。各级领导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农机化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和问题。各级农机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规划指导、监督管理、协调服务职能,做好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安全监理等工作;发展改革、经信、财政、农业、科技、国土、商务、工商、税务、金融等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推动农业机械化发展。要把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考核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内容,明确考核指标和方法,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为农机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是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政策扶持。对农业机械化采取必要的扶持措施,是农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符合公共财政的介入方向。在我国,农民是农业机械的消费主体,也是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市场主体。从一定意义上讲,扶持农机化发展就是扶持农业发展,就是扶持农民增收。现阶段,必须把坚持市场引导和政府扶持作为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基本方略,不断调动农民发展农机化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省政府关于促进农机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分解任务,明确责任,制定具体实施办法,确保把省政府确定的各项扶持政策逐项落到实处。各级要积极筹措资金,加大对农机化发展的财政支持力度。进一步扩大农机补贴资金规模和补贴范围,搞好农机作业补贴试点,支持现代农业机械化水平提升计划,重点支持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农机化创新示范和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支持现代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建设、重大技术推广、农机工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保障农业机械安全生产的财政投入;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研究制定对农民和农机服务组织购买大型拖拉机、联合收获机等大中型农业机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信贷支持政策等;按规定落实好税费优惠政策,继续免收农机跨区作业车辆通行费,建立农机跨区作业“绿色通道”等;支持基础设施建设,研究制定支持农机场(库、棚)建设用地等政策,中央财政新增农资综合补贴资金优先支持机械化土地深松作业等。今后农林水等农口部门召开有关会议,都要注重请相关的农机单位参加。

  三是加强农机化体系队伍建设。发展农业机械化,关键要培养造就一支业务精通、服务优良、作风过硬、乐于奉献的农机化干部职工队伍。按照国务院和省政府意见的要求,着力加强农机化队伍建设,理顺农机管理体制,进一步稳定和加强各级农机管理部门,充实力量,改善工作条件,保障工作经费,切实解决好农机化发展中遇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保障全省农村各业机械化的全面实现。

  同志们,又好又快发展农业机械化事关发展和民生的大局。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切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抢抓机遇、积极作为,努力推动全省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为建设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再创山东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新优势,做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