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向家:大田县 “一村一品”产业实施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01:41:31

 

为加快我县“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步伐,做大做强农业产业集群,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特制订我县2007—2011年“一村一品”产业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挥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人才为支撑,以发展现代农业为主题,以提高农业的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和农民组织化程度为主线,以培育主导产业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产业富村、科技兴村、企业带村、生态建村、人才强村,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支持、示范带动,激发农民发展生产、振兴农村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园艺业、特种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发挥优势。在发展一村一品中,要立足于本地资源,综合考虑区位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条件等因素,积极培育、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2、市场导向。要适应市场多样化、优质化的要求,积极发展优质、安全、高效的农产品,提高农产品的产销率。

3、分类指导。要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从实际出发,找准发展一村一品的切入点,适合发展什么产业,就发展什么产业。

4、农民自愿。要在坚持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政府引导的办法,调动和发挥农民发展一村一品的积极性。不搞强迫命令,防止一哄而起。

三、总体要求

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通过选择一批产业基础较好的村作为“一村一品”示范村,以点带面,推动全县“一村一品”发展,通过5年的努力,力争在全县形成“三个一批”、“三个实现”, 基本实现“兴一业、富一村”的目的。“三个一批”即培育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主导产业;一批市场占有率高、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无公害、绿色、有机的名牌产品;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三个实现” 即实现一村一品所在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所在乡镇农民年人均纯收入增幅2个百分点以上;实现食用农产品全部实行无公害生产,力争其中30%以上通过绿色食品认证或无公害农产品认证,部分产品达到有机农产品标准;实现主导产业更加明显,主导产品有注册商标,实现品牌化运作、标准化生产。

四、目标任务 

“一乡一业”(1个):

屏山乡高山优质茶。通过建立科技示范片、提高制茶水平、建好交易市场、培育茶叶品牌等途径,至2011年,拥有茶园面积1.5万亩,人均1亩,产量1600吨,产值1.5亿元,带动全县10万亩茶叶产业发展。

“一村一品”(16个):

1、屏山乡内洋村茶叶。通过龙头和大户带动、提高制茶水平、培育茶叶品牌等途径,至2011年,拥有茶园面积4000亩,人均2亩,年产茶500吨,产值5000万元。

2、武陵乡茶山村萝卜。通过抓好蔬菜“五新”技术推广、标准化生产、发展加工营销企业、“雪山”牌市知名商标认定等途径壮大萝卜产业,至2011年,种植“雪山”萝卜等蔬菜2000亩,年产萝卜4000吨,产值160万元,带动岬坪、武陵、百束等村种植6000亩。

3、桃源镇桃源村蔬菜。通过注册商标、实施标准化生产、培育农民蔬菜营销队伍等途径发展莴笋等蔬菜产业,至2011年,种植莴笋1000亩,年产3500吨,产值140万元,带动兰玉、桃新、西安等村种植8000亩。

4、前坪乡福井村生姜。通过强化先进技术培训、加强产地监控和投入品监管、发展深加工企业、申请注册“绿标” 等途径壮大“高峰”金姜生产,至2011年,种植生姜1200亩,年产生姜1200吨,产值360万元,带动前坪乡前坪、黎明、黄龙等村和梅山乡金阳、龙口等村种植7000亩。

5、文江乡大中村木薯。通过木薯标准化栽培、示范片带动等措施,至2011年,种植木薯2400亩,年产4500吨,产值3800万元,带动文江乡民主村、梅山乡沧洲、沈岭村种植木薯6500亩,辐射全县种植木薯10万亩以上。

6、谢洋乡和村村毛竹。通过建立科技示范园等途径,至2011年,种植毛竹1200亩,亩产值100万元,带动珍山、碧山等种植毛竹3500亩。

7、建设镇建设村雪蔗。通过培育脱毒苗、发挥合作社作用、培育品牌等途径,至2011年,种植雪蔗1000亩,产值4000万元,带动建爱、建忠、建强等村雪蔗发展4000亩。

8、梅山乡高泉村辣椒。通过技术培训、建立基地、公司带动等途径,至2011年,种植辣椒800亩,产值220万元,带动长坑、长津等村发展4000亩。

9、华兴乡昆山村油楂。通过加大科技投入、品种改良、发挥油楂协会作用等途径,至2011年,种植油楂4000亩,产值350万元,带动华兴乡种植油楂12000亩。

10、华兴乡京口村蘑菇。通过建立示范基地、普及标准化生产技术、加强过程控制和质量监督、规范菌种管理、建立蘑菇合作社等途径发展蘑菇生产,至2011年,栽培蘑菇100万平方尺,产值1200万元,带动农户500户。

11、东风农场红菇。通过加强保护天然林、强化管理等措施,至2011年,以乾元、椅坂、丁坂自然村为中心,建立红菇基地2000亩,年产干红菇2500斤,产值75万元。

12、广平镇东景花卉。通过建立基地、大户带动、增加品种、强化科技等途径,至2011年,建立花卉基地200亩,产值1000万元。

13、湖美乡高才村养鱼。通过技术培训、高效养殖、跟踪服务等途径,至2011年,建立网箱养鱼200箱,带动库区养鱼2000户。

14、武陵乡红君村养兔。通过技术培训、大户带动、高效养殖等途径,至2011年,建立年饲养500只以上肉兔专业户10户,80%农户饲养肉兔,年出栏5万元只,产值200万元,带动大石、仕洋等肉兔产业发展。

15、谢洋乡坑口村麻鸡。通过技术培训、大户带动、高效养殖等途径,至2011年,建立饲养麻鸡专业户100户,年出栏100万只,产值3000万元。

16、均溪镇福塘村米粉加工。通过新建标准化厂房、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实施规模化生产等途径,至2011年,实现加工米粉10万公斤,整个产业链产值1亿元以上。

五、工作措施

1、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一村一品”的科技支撑

立足科技创新,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充分发挥实施村的平台作用,积极引进、繁育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加大茶叶、木薯等主要作物新品种和测土配方施肥、精细播种、节水灌溉、生物防治、“猪—沼—茶(果、薯、菜、鱼、烟)”等新技术的普及应用,切实做好本地名优特农产品的提纯复壮、改良更新工作,积极推广集约、高效生态畜禽水产养殖技术,推进实用型、实效型新技术进村入户。积极发展农业机械化,组织实施“兴机富民计划”,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户,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一村一品”带头人及各种合作经济组织与大专院校、研究院所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成果对接,促进农科教、产学研结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提高科技应用水平。

2、搞活流通市场,发展“一村一品”的市场信息体系

加强农产品流通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实施 “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积极推进我县农产品零售、批发市场的建设和改造升级,完善市场服务功能,拓宽经营领域,促进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提高“一村一品”产品商品化档次。努力构建农产品流通网络,在零售、批发、超市的基础上,建立农产品流通网络,积极培育流通中介和农民经纪人队伍,拓宽产品的销售渠道,支持发展农产品直销、配送、联销经营、电子商务交易等流通方式。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按照国内外市场需求,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积极引导基地无公害化建设,提高品质和安全性,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提产、提质、提效,使名优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唱响地方品牌。

3、培育龙头企业,发展“一村一品”的农民组织体系

鼓励由农户适度规模经营向一村多村、一乡多乡的产业跨村、跨乡的规模性经营,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形成跨村、跨乡的产业发展格局。要加快培育适应“一村一品”产业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组织体系,鼓励农民特别是专业大户、农村能人以及龙头企业创办、领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引导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依法登记,规范运作,明晰产权,完善组织章程和内部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利益分配和风险调节机制,增强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能力。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关于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进一步培育和扶持大方广茶业、高峰茶业、聚祥生物科技、鹤冲米粉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发展,支持鼓励龙头企业在“一村一品”基础上建设原料基地,通过合同制、合作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发展“订单农业”,有效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

4、加强技术培训,建立“一村一品”人才支撑体系

围绕主导产业,组织实施“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作用,对基层农技人员、村干部、农民进行茶、菜、牧、薯、服务等产业方面实用技术的培训,培育科技示范户,推进实用型、实效型新技术进村入户,培养一批发展“一村一品”的农村生产能手、能工巧匠、经营能人和科技带头人,使培训人员在生产经营中当好领头雁,指导和服务于生产第一线。

5、加大资金投入,强化“一村一品”的投入保障体系

建立农民为主、政府扶持、社会参与的多元化投入体系。做好“一村一品”产业项目的论证、宣传、推介和招商引资活动,广泛吸纳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农村主导产业、特色产品开发,引导金融机构开展农户小额贷款业务。金融部门要拓宽信贷资金支农渠道,安排一定规模的信贷资金,支持“一村一品”工程的实施,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要优先将“一村一品”产业项目示范村列入小额信贷示范村。积极稳妥地发展多形式、多渠道的农业保险,逐步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与财政补助相结合的农业风险防范与救助机制。县、乡镇财政每年要投入一定资金,重点用于提升产业水平、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开拓市场、改进加工工艺、引进新技术、新品种等方面。农业产业化、扶贫开发、农业开发、农田水利、农技推广、农机购置、品牌创建等涉农财政专项资金和项目要向“一村一品”工程示范村倾斜。要整合各类新农村建设资金,捆绑使用,解决好“一村一品”示范村在农村公路、人畜饮水、沼气、电网、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

6、加强组织领导,创造“一村一品”良好的发展环境

各级各部门要站在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高度,充分认识实施“一村一品”产业的重大意义,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把“一村一品”产业实施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制订具体实施方案,完善工作机制,落实工作责任,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一村一品”工程的顺利实施。县直各有关单位要相互协调,各司其职,做好指导与服务工作,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县、乡镇农村经营管理机构要加强对“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农民家庭经营情况的跟踪监测,做到“一村一账”。要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乡村”的方针,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广泛参与,形成发展“一村一品”的强大合力。要善于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营造发展“一村一品”的舆论氛围。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报刊等宣传工具,切实加大对“一村一品”示范村的宣传力度,为“一村一品”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积极组织开展“一村一品”先进经验和致富典型的宣传活动,激发广大农民学先进、学典型的热情,增强广大农民自主创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一村一品”工作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