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应州与林志玲:2-1=聪明人做股票的几道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6 00:40:45

 聪明人做股票的几道坎---1
人聪明,大抵自负,难以承认错误,不能接受失败。
最难接受的是在承担金钱损失的同时,还要承受对自己才智的嘲讽。
相信有人经常在心中呼喊:“我怎么这么笨啊?”
人越拔尖,这道坎越高。
于是常见死不认错的,错失多少减亏的机会。
唉!做股票,真难啊!

如何跨过这道坎,我有以下看法,供朋友们参考。
1、入市目的是赚钱,钱才是记分牌,面子是无关紧要的。

2、做股票必须独立完成,人多只有坏事。比如,你看好某股票,向人推荐,该人买入,一旦走势不佳,便觉得负担很重。往往硬挺,终至不可收拾。在如,你自己买入,一旦走势不佳,便有好事者冷嘲热讽,致不冷静,容易作出错误的决策。

3、投资是一个理智的事情,并且又是一个长期的事情,还是一个概率的事情。一个牛、熊周期下来,往往35年,一个短期的胜负,不说明什么问题,没有必要大喜大悲。在就是概率,10次之中胜到6次,已经净胜率达到20%,足以安身立命,又有什么必要拘泥一城一地呢?须知,开赌场,往往净胜率不过5%以下。

4、如果胜率低于40%,那可能对你是一个喜讯。只要在未来的交易中,全部反过来做,则必胜。相当于找到股市规律,只不过是正好看到了反面而已。记得斯泰米亚,在入市之前就有这样的设计

 

聪明人做股票的几道坎---2

聪明人做股票的几道坎---(2)

 

大抵做股票的,都是为发财致富而来。
初时,也是小心谨慎,拿一点点钱试一试。也是机缘巧合,赚了一笔。顿时觉得钱来的容易,大约运气到了。于是常常倾囊而出,只为有朝一日赚个盆满钵满,终于脱贫。
毕竟是血汗钱,小涨则喜不自禁,夜不能寐,急于套现,落带为安。小跌又惶恐不安,终日唉声叹气,食不下咽。
是利益交关,决策如何能够正确把握?
唉,做股票,真难啊

如何过这道坎呢?我有以下建议,供各位参考。
1、首先是对风险投资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股票投资存在风险,因此,努力认识、评估这个风险,是进入股票市场的第一步。
2、其次是评价自己对风险 的承受能力,这一点,直接决定投入股票市场的资金占个人资产的比重。
3、按照国际上对个人资产管理的传统观点,个人的资产应该是1/3手存现金、1/3债券、1/3股票。按照这样的思路来管理个人资产,由于投资股票的比重不大,自然对股票涨跌的承受力会增加。
4、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理解,如果你没有对股票投资下工夫研究,那么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应该也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天上掉馅饼的事情,不是很容易碰上的。
5、如果没有时间研究股票投资,那么不如放弃。这样也不会对自己造成亏损。
6、如果又不想花努力,又想不放过股票带来可能的利润。那就要找一个可以信赖朋友,委托他管理你的股票投资。
7、如果不想给朋友添麻烦,那你还可以投资比如说:指数基金一类的基金。这样至少可以不会错过指数带来的机会。
8、如果想发掘自己做股票赚钱的潜能,那你也不妨模拟投资。等到几年以后(至少一个大的涨跌周期)确信自己有这样的天赋,再进行实盘操作。
总之,要抛弃那种可以很容易赚钱的思想,事实上,世上没有容易赚的钱。特别是长期的,连续不断的赚钱。再者就是做自己熟悉的事情,对自己不熟悉的事情,不要轻易下注。
个人意见,请大家指教!

 

聪明人做股票的几道坎---(3)

 

人聪明,往往自觉判断力一流,看人、看事不容许出错。
一旦出错,则聪明才智不免要打几分折扣。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聪明的人,往往未雨绸缪,不自己做判断,不自己做决策。一旦有失误,便可以一推526,不仅无损于自己的聪明正确形象,反而可以尽情讥笑别人,甚至漫骂,甚至……
一旦斩获,便沾沾自喜,自以为得道。进而联想:“常此以往,百万富翁直如探囊取物一般。”

如何越过这道坎,我有以下建议,供各位参考。
1、做股票是自己的事情,输赢都是自己的钱,怎么能够让别人插嘴?
2、做人要做负责任的人,如果自己都不对自己负责,那还有什么指望?
3、就算你足够聪明,失误总是不能怪罪到你头上,然而金钱已经损失了,做股票的目的已经失败了,那个“聪明”有什么意义呢?
4、即便你运气够好,赚了钱,但是,由于不是你自己的本事赚的钱,靠过去的成绩来预测你自己的未来,你有信心吗?
5、所以,做股票投资,要么自己努力做好;要么委托给能人做。这才是明智的。

 

Sunday, July 25, 2004

聪明人做股票的几道坎---4

聪明人做事,特别对未知的事物,总是很虚心。总是尽量接纳各个方面的意见,尽可能的利用各种资源,然后经过审慎的思考,形成自己的判断。做股票与做别的事情不同。从来没有试过,当你想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有那么多热情的和冷静的、智慧的和幸运的、成功的和失败的、有钱的和没钱的、亲近的和疏远的、有名的和无名的、官方的和民间的、高高在上的和平易近人的、都急不可耐的想要给你提供无偿的帮助、指点、教诲。常常听道这样的话“赢了是你的,输了算我的”,立刻使你受宠若惊,使你想要做点什么来回报众高手的热情。当你考察他们的依据时,你发现,理论都是经过历史的考验,并且,据以成功的例子不胜枚举。常常是假设合理、推理符合逻辑,结论正确。似乎只要吃透其精髓,发财便指日可待。牛刀小试,输赢互见……当你沉浸在美好的发财中时,突然有一天你数着变得少(得多)了的钱纳闷:为什么错的总是我?难道这些热心人都在害我吗?不对呀,我也有因为听他们的话而赚钱的时候啊!

 

如何越过这道坎,我有以下建议,供各位参考。

1、如果从“经济人”的著名假设(或定义)出发,人做任何事的时候,必然有其经济上趋利避害的理性选择。那么,这么多的热心人,他们利益取向是什么?

2、股评家,当然是为了股评费,或者什么工作室的客户收入。如果假设所谓的高手,每周赚一个涨停板的话,每年按照52周计算,除掉每次1%的税费,年收益是88倍。如果真有这么好赚的钱,你就是求他告诉你,他也不会说的。

3、券商,为的是:一、承销新股的好价格,使得承销的股票得以顺利的出售。二、自然是交易的手续费。

4、报纸,则收了广告费。

5、亲戚、朋友呢,难道他们也有什么好处吗?这一点我不知道,我知道的是,国外有一句名言:如果你恨那个人,你就劝他做股票。“胡说!”一定有人斥责道。然而,他们如果爱我,似乎可以有更好的方法来表达,其中之一是:直接赠送钱给我,岂不是比要我冒那样大的风险去做股票更能够显示爱心吗?

6、再说,为什么不让银行做股票?为什么不让国企做股票?为什么不让社保基金做股票?

7、所以,聪明的人,不能让他人指指点点。如果他们有一定赢钱的好主意,聪明人当然乐于充当分钱的角色,前提是不能冒风险。子曰: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

个人意见,请多多指教!

 

聪明人做股票的几道坎---5

聪明人往往比较懒。懒得走路,便发明了轮船、汽车、飞机。很多发明,都是为了解决懒的问题。所以有人说,世界是因为懒人推动而进步的。聪明人做事,常常寻找规律,找窍门,所以常常事半功倍。聪明做股票,当然要找一找是否有什么窍门。首先,报表最好是不要读,先不说会计不好学,上市公司那些造假的手段就让人防不胜防。只要不读报表,那就好办了。可以选择的赢利手段还是有很多的,统称技术分析。

       技术分析的最终目的,就是定义明确的买卖点,并据此买卖赢利。所以技术分析人士的工作内容,就在于找到被证明可以赢利的指标模型。这个东西一旦找到,之后的事情就简单了,就只差一台点钞机了。

       下面就测试一个技术指标: MACD12269)。

样本:上证综合指数,按照指标提示的买卖点买入、卖出,成交价按照收盘价,税费按照千分之5.5,时间段取2003/11/20---2004/6/9

结果:上证综合指数从1376---1468,涨6.69%

按照MACD提示买卖各6次;指数盈亏合计32点;税费合计105点;合计亏损-73点、-5.31%,相对亏损12%

所以选择指数做样本,是因为指数较少受到人为的干扰,可能结果比较可信。至于个股,各位可以自行验证。如果股票的历史能够昭示未来,至少为对自己的钱负责,也要抽时间了解历史吧!

可是,技术指标可能有数百种之多啊。再加上参数的变化,岂不是要测试数千种方案?
考虑到历史结论的可靠性,历史周期当然是长比短好。如此说来,可能两年也不能完成,某技术指标的历史数据评估。

看来,做股票真难啊!

有没有简单一点的,例如:形态分析?波浪理论?问题在于,一旦掺入个人的理解,便见仁见智,结果必定是莫衷一是,又怎么能指望它带来利润呢?
唉?

前面提到的例子,其实并非没有赚钱。如果没有税费,可以赚32个点;加上了税费支出,则国家和券商赚是105个点;如果一路持有,可以赚92点。

例子本身,由于选取的时间跨度不是足够长,时间段可能不够典型,选取的技术指标可能没有足够的代表性,用来测试的技术指标可能不足够多,所以结论当然是有大大的疑问。

不过,这个随意选取的例子仍然可以给我们一些提示:费用永远是利润的大敌;频繁炒做(操作)未必比买入并持有业绩好;买入并持有可能也是一种选择。

话说到这里,我发现我实在没有什么高明的建议给聪明的人们。我有的只是一些笨办法。

       在聪明的办法没有找到之前,是否可以考虑一下笨办法呢?

       我们先来回顾假设以及描述:历史将会重复,这是技术分析得以成立的前提。

“实际上,这些人基本上并不追求对一种投资在整个投资期间中的可能收入作出正确的长期预测,他们更希望能比公众稍早地预见到传统价值分析基础的变化,他们不关心一种资产对那些为“持有”而买进的人所具有的真正的价值,却更关心市场在公众心理的影响下将在3个月或一年后对它如何评价。”---凯恩斯。

       换一句话讲,做技术分析,要了解历史。做投机要了解并能够预测人们的心理预期。

       越来越难!越来越玄!

       如果历史真的能够使我们赚钱,如果了解人们的心理真的能够使我们赚钱,那么,世界财富榜的前500人中,除了图书管理员剩下的就是心理医生了。

       当我们对做股票进行了以上的思考,还没有发现所谓的致富捷径时,我们不由得回过头来,看看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究竟是什么?做股票,并且赢利,看起来非常简单啊!简单到可以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低买高卖。更进一步,什么算“低”?什么算“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恰好区分投机与投资。

       投机者认为:在不长的时间内,如果未来有机会以高于现价的价格卖出,则现在的价格为“低”;而如果未来有机会以低于现价的价格买入,则现在的价格为“高”。就是说,价格高低的参照系是预期未来的“价格”。

一些人认为,以价格来判断价格,是同义反复,逻辑上不成立。

       尽管有很多文章证明,依赖技术分析而进行的投机,最终是不可能赚到钱的。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的人乐此不疲呢?原因可能有三个:一个是所谓专业人士的大力误导。另一个是其中的过程反反复复,令人迷惑,得出结论可能已经在数年之后。因此一些人们,可能很难在总体上看清真相。第三,是参照系往往不正确,人们往往以投入的资金作为参照系,评价输赢,而没有以指数作为评价的参照系。并且,经常是忽略了资金的机会成本,特别是在利率很低的近几年。

关于这道坎的建议,就只有勤奋两个字。对聪明的人来说,这实在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聪明人做股票的几道坎---6

       做股票,归根到底,仅仅是回答股价“高”还是“低”的问题。而聪明的人,做到后来居然要用到“勤奋”这一招,且没有必胜的把握,实在是令人意想不到。走技术分析的路子,看来不容易,那么走投资的路子会不会容易一些呢?

       投机着眼于股票的未来价格变化的趋势,而投资则着眼于公司的业绩与成长性。公司股票价格的高、低,是相对于公司的价值而言的。什么是公司的价值?“任何资产的价值都决定于全部未来预期现金流量的贴现价值。”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出,从投资的角度判断股票价格高、低的步骤:

1.        从股票市场上,得到股票的价格;用这个价格乘以股票总数,就得到公司的价格(此结论不涉及国家股定价问题,也假定股票市场价格可以代表公司的整体收购价格)。

2.        按照一定的数学模型把预期未来的全部现金流量贴现成现值(例如:二阶段模型)。

a)        其中涉及到贴现率,也就是资金成本。

b)        预期的未来现金流量。

c)        其他。

3.        比较以上的两者,价格的高、低一目了然。

对比投机与投资对价格高、低的判断,似乎根据投资的观点做出的判断要明确一些。当然,公司的价

值评估是一门专门的学问。

       有关例子,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我的其他帖子。

       如何进行价值评估,我有以下建议:

1.        首先,你必须对会计报表---这个企业经营的语言,有比较全面的了解。

2.        第二,你能够对公司未来的现金流量及贴现率有相对准确的预计。

3.        第三,会计算。

看来也不容易。

不过,投资,由于它是基于公司的价值,所以可以避免一些在投机下常常犯的错误。例如:止损;比如

止损点是向下10%,以投机纪律而言,出现这样的情况,就必须止损出场。而对于投资而言,随着价格的走低,公司的价值应该是走高,相应的策略应该是买入而不是卖出,这与人们常识性的判断是一致的。

       看来,勤奋仍然不可少!

       下一道坎,打算从宏观的角度谈谈对当前股票市场的认识,之后便结束这个话题。

做股票多年,略有收获,所以想着谈谈体会,企求对大家有所帮助,本意并非卖弄。不过,瓜田李下,恐怕难以避嫌。只有:但求心安了。

欢迎指教!

 

聪明人做股票的几道坎---7

       聪明人做股票,往往不研究宏观经济形势。理由是,只要研究好个股(或者技术分析)等,就能够赚到钱。宏观形势,离我们太远了,似乎没有什么用处。

       然而,由于我国股票市场和经济环境中的某些特殊性,如果对这些方面有所了解,可能会对中国股票市场的未来大趋势有更深入的认识,从而做出更加合理的决策。

1.        国家设立股票市场的目的---改制。怎么改制?就是要把存量的国有资产,出售给国家以外的投资主体,主要是国内的投资主体。因此,国有资产的出售,是股份制的永恒的主题,也是国家最关心的事情。

2.        国家有能力影响股票市场的走向。历史已经证明这一点。

3.        综合以上两条,一旦股票的发行受阻,国家就会出台一些政策,来改变这种情况。股票指数的上涨,便是这些政策的副产品。

4.        中国是高储蓄率国家,目前的居民银行储蓄,甚至比GDP还要高,而且每年以比较高的增长率增长。在国内的经济历史上,曾经出现通货膨胀率很高的情况,给经济带来极大的破坏。而巨大的银行储蓄,正是冲击价格的头号杀手。关于这个风险,我想国家的领导人一刻也不会忘记。而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便是把银行的储蓄引导到股票市场来。

5.        中国股票市场的股票结构和国家股不流通的现状,一方面可能高估了市盈率,另方面,可能对国家实现顺利出售国家股(特别是风险巨大的银行股)构成了障碍。

a)        关于高估市盈率的问题,可看数据:

市场股票总数约6000亿,其中流通股约2000亿,每股净资产约2元,每股市价约8元,每股收益约0.20元,市盈率40倍。假如国家把国家股中1/2,无偿给流通股,其他国家股则变为流通股。

则此时原来流通股东的平均成本4元,如果市场价格跌到(或者除权)4元,则市盈率变为20倍。此时国家股按照4元估价,没有市值损失,但股票已经是全流通。具体的方案,当然不会和我这个例子一样,但是,总体的精神应该就是这样。

b)        关于国家出售银行股的问题,主要是坏账率连年上升,国家千方百计,仍然不能控制。没有办法化解。如果银行卖给了其他投资主体,则银行的风险,自有投资人承担,与我国家没有什么关系。

6.        如果国有股减持按照前面的假设方案的话,则股票市场的总市值大约在24000亿左右,对比银行10万亿以上的居民储蓄,每年大约10%以上的增长,大量的资金对股票市场的升值潜力不言而喻。关键在于政策如何引导。

个人观点,欢迎指教!(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