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皮革胶水:关于汉字认读文化生态环境的构建——关于解读汉字难爱的新视野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03:30:35
关于汉字认读文化生态环境的构建——关于解读汉字难爱的新视野 双击自动滚屏

发布者:字世界网 发布时间:2009-4-20 阅读:457次 【字体:大 中 小】


    现代脑科学的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对文字的把握,它需要四个方面的支持,即声音、图像、语义和符号。只有当人们将这四者紧密地结为一体的时候,才能真正认识字。

    对于一个生在中国,长在中国的三、四岁小孩来说,对于许多存在于身边的客观事物,不但能够识别它的图像,叫出它的名称,而且还能叫出够了解它的意思。唯一缺乏的是把已经认识的客观事物的名称、图像、语义、与指称或标志它的文字符号挂起勾来。只要我们能创造一个将以上三者和相对应的文字符号紧密联系的环境与条件,他们就有可能像学习口头语方一样,较为轻松地认识一大批汉字。

    对于外国人来说,他们学汉语汉字缺乏像中国小孩那样无处不在的汉字文化生态环境,让外国人像中国小孩那样把汉字与汉字所标志的客观环境中的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与汉字所标志的字音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营造一个汉字教育的文化生态环境,外国人也可能像中国小孩那样,较为轻松地认识一大批汉字。

    “环境是人类认知的源泉”。人类语言的产生和发展,思维的不断完善,都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母语的学习环境是主要的外部条件,外语的学习,也离不开环境的重要作用。汉字是自源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仅存的表意文字,汉字认读文化生态环境的构建,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必要的。

    一、从汉字表意的特殊性质看构建汉字认读文化生态的一样可行性。

    作为对外汉语教学,除了教学理论、教材编写以外,教学法的研究也是非常重要的,当前在对外汉语教学法中,有归纳法、演绎法,翻译法、直接法、听说法、交际法、强化法,以及美国俄亥俄州大学东亚系教授吴伟克和他的同事们创立的“体验文化教学法”。当然,尽管名目繁多,根据其遵循的原则,大致可以分为以认知为中心的间接教学法,和以听说为中心的直接教学法两大类。

    以认知为中心的间接教学法,强调外语是一个语音、词汇、语法构成的系统,要学习这个系统,必需对它的上述诸方面进行认真分析和学习,使学生以从整体的高度对所学的语言有所认识。这种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认知教学法不但不排斥母语,而且主张充分利用母语习得中形成的构架,去学习和理解外语。这种教学法更注重情景教学,以便让学习者把要学的内容转化成自己的经验,不赞成只进行反复的刺激——反应——强化练习,认为理解比强化更重要。实践证明,认知教学法比较适用于没有良好外语环境的外语学习者,也比较符合一般人的学习习惯和心理要求。但由于这种教学强调了母语的作用,也就不可避免地承受着母语习惯对外语学习的干扰。这种干扰不只表现在词汇、语法等语言形式上,更表现在思维的定势上,头脑中增加了双重转译的过程,也就增加了出错和受阻的机会。同时,由于并不是所有句子结构和习惯用法都严格遵循着统一的原则,因此,“理解而后适应”的信条也不是处处都行得通。例如,在学习“有羽毛而能飞的动物”这个概念时,母语是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他就得把汉语 “鸟”的音、形和自己母语的“bird”强连在一起。也就是说,学生顺凭借意义这个“杠杆”往自己的母语所相应的词语上,加编汉语生字信息的码。当使用时,譬如看到“鸟”形时,学习者首先得检索,激活附在bird上的汉字编码信息,循着这条线,进而激活bird的音形义,转上一个弯,才算理解了该汉字的意义。这一条通道,汉语和母语有个对照,转译过程,路途较为遥远,外显反应常常是得比较迟缓,回忆困难,或回忆不起来,甚至出错。

    直接听读法的最大特点,是比照母语习得的过程来学习外语。直接听读法之所以得名,就在于尽量不用母语作用中介,在课堂上笃直用外语(汉语)授课,学生一开始虽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但就是要形成这种氛围,尽量去模仿,去强调自己大量地甚至过分地练习。直接用外国人(汉人)的思维方式去想,用外国人(汉人)的语言习惯去听说,久而久之自见成效。他们认为外语(汉语)教学就是要帮助学习者在不断操作、不断强化中巩固行为习惯。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东亚系周质平教授创办的“普林斯顿北京班”,就非常强调听说的强化训练,认为教师就是引导学生反复操练的“操练手”。美国明德大学中文学校的沉浸式汉语教学项目,用讲练结合以练为目的的课堂教学安排,极低的师生比例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等特色,使之成为美国汉语教学界的名牌产品。但从理论上讲,直接听读法,过分注重刺激和反应,忽视中间的链条和内存的过程,过分相信强化的作用,忽视理解在模仿中的作用,忽视学习规律地掌握和运用。儿童在习得母语时,人在学习外语时确需模仿,但这只是在初级阶段,最重要的还是通过学习掌握规律,然后去创造地运用这些规律。与此同时,直接听说法要求有更好的语言环境,这也是绝大多数外语学习不易找到的外部条件。

    能不能把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优点结合起来创造一种新的教学法呢?能不能为绝大多数不能来中国学习的汉语学习者创造一定的外部条件呢?

    汉字和表音文字都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对于中国人来说,汉语的字音和字义的联系,从学话时就开始建立,并逐步积累而扩展,只要把字音、字义所代表的事物图像和字形挂起勾来。就能顺利认识汉字的阅读。对于学习汉语汉字的外国人来说,汉字的音、形、义都是学习的内容,那么形、音割裂的状况,为学习增加了相当的难度,有时识了形,不知道其音,或者读出了音,不知其形。唯一能在两种语言(目的语和母语)之间维系(起桥梁作用)的是意义。这样,汉语和他们母语的音形义,形成了两个三角形,图示如下:

    这两个三角形在意义这个顶角上汇合,即一个意义(概念)用两种答符号体系来表示:一边是汉字的音形符号体系,一边是母语的音、形、符号体系。如果把汉字也和拼音文字一样,当作无意义的抽象符号,那么,这两套属于不同范畴和体系的符号之间,没有直接或对应的联系,或靠经验转换来联系。但汉字是表意文字,在汉字中,特别是在象形系统的文字中,汉字的形、音、义关系是:

     汉字的特殊性就在于汉字的形体构造与所表达的对象之间是有直接的联系。例如看到木(甲骨文写作“木”)这个字就知道这个字所表达的对象是树。因为字形与所表达的对象之间具有形似的关系,人们(不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通过这种联系,就可以直接认识所表达的对象:

     表音文字的字形的作用是记音,见字知音,字的形体与所表达的对象之间没有直接的联系,如“木”的英文是“tree”,外国人(特别是中国人)看“tree”,除非学过英语,就不知道它所表达的对象是树木。

    日本汉字教育振兴协会会长石进勋说:“汉字是一种只需用眼睛看就能思考,即使语言不是也能理解其意思的唯一一种文字。”但汉字的字义并不是一览无余地展现在字的画面上的,需要一定的“内引外联”工作。所以构建汉字认读文化生态环境,使语言不同的人也能理解其意思,就非常必要。这样既使间接认知法养活了头脑中双重转译的过程,架起了直接理解的桥梁,培养他们感受汉字的习惯,化“难”为“易”,改“畏途”为“趣事”,汉语汉字教学就会有一个新的突破。

    二、从语言学习离不开对文化背景知识把握的高度看构建汉字认读文 化生态环境的必要性

    汉字是汉民族为适应实践的需要才创造出来的,必然会与实践产生密切的关系,也就不可避免地同文化发生一定的联系。从而使汉字的形体构造之中蕴含着汉民族对事物的独特的看法,具有鲜明的文化内涵。例如汉字中的“男”字,由“田”和“耒”(后来变成力)会意,表明用耒耕田为男。这就说明了造字时的社会分工情况,男性社会分工就是从事田间农事。可见,汉民族在造字之初,是根据社会属性区分性别的。这与英文的man\men这种纯性别的表达方法截然不同。所以,在通过“象形”的线条来推导判定其“含义”时,不是要求认读者作机械的“记忆”活动,而是要通过主观能动和已有的文化知识参与的综合判定,来识读文字的含义。汉字的认读要求有了强烈的“参与意识”,并且是“参与”得越多就越贴近其本质和整体意义。反靠机械记忆,缺乏主体参与意识,则越难以把握其要领。

    1、了解汉字造字方法,从象形字入手学习汉字

    在外国人眼里,每个汉字都是一幅画,都是不一样的,该怎么记忆汉字?从哪儿下手为好?

    “象形”是汉字的本质特征,也是其他造字方法的基础。象形字是根据事物的形体特点取形造字的方法,所以好学。在指事字、会意字造字中,象形字大都作为偏旁充当构成新字的材料来使用。指事字则是在象形字上作标记来标识某认识对象的造字法,如“刃”字有两个结构成分,一个是象形字“刀”,另一个是用来做标记的“丶”。“刀”是象形字,像“刀”之形。“丶”用来标记所标识之处,即刀的“刃”。

    会意字是以象形字和指事字为基础,由两个以上象形元或指事符构成。其义有一定的直观性,可审字知义,望文生义。如“采”字由“爪”和“木”两个字符构成,上面的“爪”像手之形,在这里借指与手有关的动作,即抓取。下面的“木”,是树的像字,代指树木之类,“爪”和“木”会意为从树木上采摘果子或树叶。

    形声字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表类,一部分表声也表义,即声义旁。每一部分都有一个象形字元去充当。通常情况下,类旁限定形声字的联属及类属范围,声义旁则凸现形声字的发声(即读音),同时以自身所蕴藏的形象或意义指向类旁设定的“范围”,从而相切或相交出一个新的字义。因之形声字的构成可以分成两部分:

    一部分是作为类化符号的形旁(类旁)。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共有540个部首,每一个部首就是一个学科,其类质是关于五百多种不同事物学科的知识总结。如草字头的字构建了草木植物相关的自然科学体系,它表现了草的发芽、生长、变化及各种形、性质;定义了95种不同的以草字为名的草本植物,43种单字名药草,18种单字名香草,4种染料植物,34种蔬菜,5种豆类作物,7种谷类作物,4种瓜类,2种吉祥神草,还有程式各样草编的生活用具。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作为类化符号的形旁,表明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由于这种联系,就可以使具有某种特点的事物构成类聚,形成范畴。这样一来,作为类化符号的形旁也具有了区别作用,但这种区别不是个别事物之间的区别,而是不同的类聚体之间的区别。如“篙”和“蒿”,虽类声旁相同,但类旁不同,一个和“竹”有关,一个和草有关。

    另一部分是声义旁,声义旁既具有表音作用,也有表意作用。如“则”字,由刀和鼎(贝为“鼎”的省形)构成,本义指将法律条文刻在鼎上,以便作为人们行事的准则。

    “侧”是由人和则构成的形声字,本义指在鼎的一侧进行刻画之人。

    “测”是由三点水和则构成的形声字,指用有刻画符号的物体(仪器)测量水的深浅。

    “恻”是由竖心旁的则构成的形声字,指心被划伤后留下的悲伤、伤痛。

    “厕”是由“厂”字头和侧(则是省形)构成的形声字,指建在住房一侧的供人大小便的地方。

    完全割裂的汉字内存特征和文化传统,对生字,先注拼音,然后让学生像记电话号码一样死记字义,就会觉得汉字很难学,这正是现在对外汉语教学彩的方法。如果抓住汉字象形这个本质特征,从形、音、义的内存联系和客观特征进行逻辑的理性分析,同时结合经验(生活经验和文化经验)上的识记来认知,汉字就会是一种非常好学的文字。

    2、掌握汉字基本笔画,为认读和书写汉字创造条件

    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认为汉字笔画繁杂,一个个汉字简直就是一团乱麻,怎么也理不顺,这是他们不了解汉字书写有一定的规律造成的。其实,从字形分析的角度看,任何一个汉字教师由一个以上的汉字的基本笔画构成,另外,任何一个合体字也都可以分析成为一些基本的组成部分,例如偏旁,而全体字就是由这些称之为偏旁的部件组成。

    (1)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是最为简单的部件。按照字典排序的划分,可以分成横、竖、点、撇、折五种基本笔画,再加上变形笔画共31种。三千多个汉字就是通过这引种基本笔画,组成的400多个基本部件构成的。

    (2)汉字的本质是象形,象形即取形于物,构造某种视觉“图形”。这种视觉图形是以线条为其形式的。这种形式的得天独厚之处就在于它通过线条来描画事物形体达到实物外形的同构,以便引起与观察事物时同样的视觉感受。如“雨”字,上面的一横表示云层,下面的周边表示下雨的范围,中间的一竖表示下雨时的闪电,四点是雨点,看到“雨”字,人们不仅看到了下雨的景象,还好像听到雨点落下的声音,这是英文的“rain”无论如何也不能传达给识读者的。把笔画和实物图像联系起来记,一个个汉字便在头脑里鲜活了起来。

    (3)汉字是表意文字,每一个字有其自己的笔画特征以与其他字形相区别。这些特征给认读,识字汉字提供了众多的线索,显赫的轮廓和有趣的联想,非汉字文化圈的人可以凭些来建立一个个汉字模式,比用扁方形来记“谢”字,瘦长形来记“贵”字好记得多。

    汉字虽然量大字繁,笔画又变化多端,但只要掌握了每个汉字都是一个结构紧密的表意图形,而这些图形又是由基本笔画构成的,只要理清其中的关系,汉字并不难学。

    汉文化对汉字的规约还隐含在汉字系统中,反映了汉民族的心理状态、价值观念、生活方式、思维特点、道德标准、风俗习惯、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但作为起步阶段的外国汉字学习者,只要掌握了汉字的象形性和线条(笔画)构图的视觉形式,就可以对汉字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体会出汉字形象方面传达出的信息,使枯燥繁难的学习变成活泼有趣的享受。

    三、从外国学生学习汉字的认知特点看构建汉字认读文化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识字,就其本质来说是接受性的。识字过程的特征都是通过视觉信息通道接受一种文字符号,并将其录入大脑的过程。所以理性的识字方法的确定,要建立在两个互相依存的基础上,一个是对一种文字系统本身的认识,一个是对人的认知过程的认识,即大脑的生理机制,人的感觉、知觉和记忆等。

    利用母语习得中形成的构架,去学习和理解外语的间接认知教学法,虽然比较符合一般人的学习习惯和要求,也为大多数外语教学和学习者所采纳。但具有二十多年对外汉语教学经验的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丁迪蒙却讲了这样一个例子:

    “曾经教过一批欧洲学生,他们原先在上海一所非常著名的高等学府学习汉语。安排在同一个宿舍楼的都是欧美人,由于国家不同,所以平时用于交际的语言是英语;上汉语课时,教师也常常利用英语来解释汉语词和一些汉语的语法现象。经过半年左右的汉语学习,汉语长进不大,甚至无法和普通的中国人进行简单的汉语对话,英语都是说得比以往流畅了许多,所以集体大逃亡换个大学来学习。”

    “在中国学习的是汉语,却是熟练掌握了英语。岂不可笑!”丁迪蒙老师的问题是发人深思的。我想,所谓集体大逃亡,不但包括德国、法国等非英语国家的学生,也应该包括英国、美国等说英语的学生,如果是这样,岂不更值得深思。所以,丁迪蒙老师说:“我们以为,对外汉语教学教师能懂学生国家的语言当然不错,可以了解他们发生各类语音或语法错误的一些原因,但绝对不能总是使用那个国家的语言去给学生授课。”

    2005年7月在北京参加“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时,笔者曾到具有四十年对外教学经验、北京市唯一公立的对外汉语学校——北京市芳草地小学学习观摩,并访问了中国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会员,北京市芳草地小学国际部外事主任崔明华老师,对任课老师是否用学生国母语问题请教了崔主任。他说:“既没有必要,也没有可能,来我们学校的驻华使馆学生有一百多个国家,教师怎么精通所有的外国语呢?学得过来吗?和中国小孩一样,全部用汉语上课。”当笔者问起插班生如何能跟班上课时,崔主任说:“先补三个月汉语课,然后跟班上课。”崔主任和丁迪蒙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看法:“不说外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反而有利学生学好汉语。因为如果这样的话,就逼着学生硬要听汉语,而不是等待老师再用他们的母语来解说一遍。”

     用汉语(目的语)上课,怎么解决学生听不懂的问题呢?丁迪蒙老师的办法是由两个老师共同执教,因为有些语言可以完全不必说,两个人做一遍,学生就已经完全看懂了。比如:在学习方位词“东、西、南、北、前、后、左、右、上、中、下”后,可以做一个排队的游戏……这些词语的理解只要通过老师互喊口令,配合动作,三两句无法解释的词通过动作的进行就可以顺利地解决。笔者认为,不仅是方位词,许多动词都可以通过这样的表演来解决,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对这些词有感性的认识,促使他们忙学会使用这些词(字),而且改变了从语言(外语)到语言(汉语)的枯燥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

    为什么三两句无法解释的词(字)通过一个简单的动作就可以顺利地解决?就是因为营造了一个生态环境,让文字与文字所标志的客观环境中的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正如列宁所说:“规律就是联系,就是本质的关系或本质间的关系。”间接认识教学法,是通过“义”的联系,使两种符号有强制性的对应关系。我们提倡的文化生态环境教学法,强调的是把汉字与汉字所标志的客观环境中的具体事物联系在一起。

    由于对外汉语教学,可以分为初级、中级、高级阶段,汉语汉字认读生态环境的建设,也应该分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的初级阶段以识字重点,汉语拼音、笔画的教学也是为识字(特别是常用的九百字)服务。所以在初级阶段,让学生保持良好的识字心态,建立一个积极的识字心理环境非常重要。

    1、展示汉字魅力,让学生“想学”

    “学习最大的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本身的兴趣”。汉字认读文化生态环境的建设要充分利用汉字本身的魅力去激励学生的识字动机。

汉字的本质是象形。象形是汉字魅力所在,也是外国人学习汉字的难点所在。因此,打通每一个象形字与其生活本源的联系,复归每一个象形字所对应的物象场景。或者说,将每个象形字所隐含的生活场景解读出来,既能有效激活外国学生对汉字的感知度,也能提高外国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著名美学家李泽厚在《美的历各》一书中说,汉字形体以其自由多样的线“线的曲直运动和空间构造,表现出和表达出种种形体姿态,情感意义和气势力量。”“是活生生的、流动的、富有生命暗示和表现力量的美”。汉字是“线的艺术”,展示汉字如何通过线条来形象的描绘物体,就会使在外国学生眼里一团团乱麻的汉字,以亲切鲜活的姿态出现在他们面前。因为形象记忆远胜过文字记忆,学生没有了枯燥感,就不会感到厌烦;而神经的放松反而容易记住要学的汉字。

    2、寓教于乐,让学生“乐学”

    游戏是人的天性,是稚童的“天使”,也是学生学习的“助产士”。“在某种意义上说,刚赴学习第二语言的成年人也是语言上的‘孩童’,其语言接受方式与稚童有相似之处。”寓教于乐,把繁难的、复杂的、枯燥的语言知识化解为简单的、轻松的、活泼而又丰富的游戏,学生们易于接受、愿意掌握,学习效率往往特别高。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完成从思维到语言文字的转化。

    汉字象形字,从描绘手法上看,有线条示意描绘法(禾)、物体轮廓色摹法(口)、线条轮廓混用法(马)。

    从字形与认知对象之间的联系看,标识事物的方法有表形法(月)、借形法(用月指称“傍晚”)、标记法(天字用“一”来标记人的颠顶)。

    从笔画上看,同样的笔画或同样的字,由于位置不同,其表示的含义也不同,如“犬”与“太”、“架”与“枷”等。

    从字音上看,有多字一音,如“巴、把、疤、粑、笆”等;有一字多音多义,如落“luò”,下降的意思,又读“là”,遗留的意思,还读“lào”为口语。

    从字义上看,有多字一义,如“妈、娘、母”等都是“母亲”的意思。有一字多义,如日,本义是太阳;又代表一天,如今日;还指白天,如日日夜夜;也指每天,如日记等等。

    根据以上汉字是有的特点而创作的文字游戏,再加上现代多媒体技术的运用,把学生带入一个五光十色、生动有趣、丰富多彩的汉字认读文化生态环境中,这样才能悟得快、记得牢、用得上。

    3、指导掌握识字方法,让学生“会学”

    汉字难认、难懂、难记、难写,既是一个民族问题,也是一个国际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研究汉字构成规律,从汉字内部的各种关系,联系和汉字与它所指称的事物的关系、联系:

    (1)象形字是以描画物类的形象特征而创造的单音节表义符号。识字时,要讲形说义,采取观察的方法把文字和实物联系起来。

    (2)汉字有独体字和合体字之分,识字时要先学独体字,后学合体字,前后联系。学合体字时要善于拆分,以帮助记忆。

    (3)笔画是组成汉字字形的最小单位。识字的过程就是在音、义的基础上,准确无误地掌握字形结构。只有把笔画和形象联系起来,进行形义象形分析,才能记牢独体字。只有掌握了独体字,再充分利用会意形声构字规律写合体字,既能提高书写速度,又能减少错别字。

    (4)汉语拼音是外国学生学好汉语汉字的拐杖,只有让他们迅速掌握汉语拼音,才能辨正读音,快速查询词典,从而进入自学汉语的殿演堂。学习中可采用听觉和视觉印象,发音和收发室结合起来的方式。声音和形象及时配合,不但学起来容易,而且能加深印象。

    (5)现代记忆科学研究成果表明,人的记忆主要有三种形式:形象记忆、谐音记忆和联想记忆。汉字中的象形字、形声字和会意字恰好可以用这三种形式解决记忆难题。用抓特征法记形象字记忆会非常牢固。用抓关联法记忆会意字,把握部件与部件的关联,通过想象就会使识字的繁难、就思维的享受。用类扒法把形声字编成歌诀,就会达到学一个字而会几千、十几个字的一学多会效果。

    许嘉璐副委员长在2005年“第八届国际汉语教学讨论会”上指出:对外汉语教学要“千方百计、千军万马”。会上的讨论也证明,国外的汉语教学,特别是面对中小学生的汉语教学,教学方法要多样、要有吸引力,“要十八般兵器轮番使用”。中外教学理念有很大不同,在送孩子到一所新学校的时候,中国的家长最先了解的是学校的教学条件和教学硬件设施,而美国家长首先询问学校的住房装备怎么样?孩子们玩的环境怎么样?可见,充分运用汉字独有的资源,建立一个汉字认读文化生态环境,在对外汉语汉字教学中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