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德瓷砖和冠珠哪个好:高中高三语文上册上学期学科教学工作总结,质量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4:15:15

回眸过去,总结高三的教学,为自己的后来路和后来者留一些不算经验的经验,算是教训的教训。
一、落实基础,强化知识点
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广泛,可以说要求全面、内蕴深广;加之,随着《考纲》的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因此,针对高考语文的特殊性,复习应该全面、系统,在横向考试内容的面上、逐一展开;在纵向、考点的落实、拓展上,必须训练到位、渗透联系。所以我们备课组在高三初期就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到11月初五六册教材进行完毕,第一轮教材复习一个月左右,主要是一到四册的文言文,当然文言文也是强化重点篇目,强化大纲要求的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008年初具体落实知识点,分点一一击破,主要是通过典型试题练习,过关检测、漏洞补查来完成,当然中间会穿插综合试卷。4月初综合复习,考——批——讲——练,每个环节落实到位。5月末到考前的查缺补漏,认真对待。
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基本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们狠抓了六册课本的背诵篇目,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又一轮地测试卷、背诵。课本的《附录》像“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用错的成语”《现代汉语词语表》要求学生逐一过关,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
在这期间,我们备课组沿袭了以往的好习惯,知识点落实到人,课件共享,注重集体备课,由于我们组有3个班主任,所以苏老师就承担了大部分的找题、印卷和分卷的任务,精选试题,切实起到了组长的带头作用。
二、灵活安排,注重体系
由于高三复习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讲课——练习的重复性,因而也就带来了相应的单调乏味性,甚至在每个阶段,都存在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的现象。因此,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出发,我们复习还贯彻“灵活性”这一原则。例如,在复习基础知识字音、字形三四天后,就安排一堂课作文课,这时,学生的效果也比继续按部就班地继续基础复习好得多。当然,有时基础性比较强的知识点,还可以动员学生参与到讲题过程中。动手又动脑,其乐无穷。再如,可把语言表达练习和名句默写结合起来,穿插进行;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练习相辅相成,等等。总之,灵活掌握高考各知识点的穿插、配合,使学生经历一个既完整、系统,又灵动高效的复习学习过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识点互为联系、综合渗透;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潜能,从而相对避免、因过长的同一内容复习而可能产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教师,在把握“灵活性”原则的时候,还要有高度的全局观念,不能打乱整个复习计划、进程。要突出重点,并安排好穿插内容;既保证复习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每一阶段的主要知识点,又能保证使各个考点都能在整个过程中时时有所体现。
三、加强语文学习意识,重视批改。
学生,一个晚上,可以花几个小时背政史地,花一个下午做外语,却舍不得两个小时做一套语文卷。当作业太多时,最先放弃的几乎也是语文。学生中普通存在着这样一个观念,语文学习往往事倍功半,投入的时间未必与最后的产出成正比,这个学科自然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于是,我在很多的时间里都是在做端正语文学习观的工作,让他们适当重视语文学习,合理保证语文学习时间。练习也好,作业也好,我都以检查批改为主,而我的检查重在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由于是班主任,四晚坐班,因此这一个小时往往是我批改作业,找学生强化知识的黄金时间。对一些经典题型,不厌其烦地讲,不仅是老师讲,而且也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每道题我们都不厌其烦地讲思路,讲答题套路,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的习惯也就养好了。每次的练习卷,即使不是全批全改,也会抽查一部分典型生来改,以了解全部学情。而综合卷,则一定全批。遗憾的是,课后辅导答疑,每次必到,但问者寥寥。
高三复习,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非常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要把课堂作为基本阵营,而把课后的积累、总结作为提高成绩的大后方。还有,我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切实了解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学情,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作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尤其是一班的几个尖子生,几乎每次考完试,我都会针对他们的薄弱点,以及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谈话,指出问题,解决办法。金荣华、王松、孙卓等人经常加写作文(郎朗往往是一笑了之),相比之下,我对自己班的语文投入的精力实在太少。
四、 加强阅读,促进写作。
加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不但对解题有利,因为命题材料多出自报刊,更重要的是对写作很有帮助。我认为,学生写作中的思维僵化、思路闭塞,与平时的不读书、孤陋寡闻密切相关。似乎可以这么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因此,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显得尤为迫切。高三一年我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是精选时文。我充分利用早上的演讲时间,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小说散文等,每早读一篇,积累素材,陶冶情操。二是我利用班主任的优势,鼓励学生订阅报刊,在一班我也是反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能做到人手一份就要求他们交叉订阅,交换浏览,像《作文与考试》《读者》《青年文摘》《博览》等报刊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学生就广泛交流传阅。即使《大连晚报》《半岛晨报》这样的报纸,如果是在课下看,我也决不反对,毕竟我们的学生不看电视,不看新闻,几乎和聋子差不多了。
“开卷有益”,我觉得大有道理。记得有一天周日晚上电视演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多么希望学校能够让学生看一点这样的节目,可惜,连作为教师的自己也只能从网上下载那些抽象的文字,和学生一起进行生活画面还原。
当然,在总结的同时,我应看到自身的不足。对照高考成绩,发现高三教学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情况。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时间很少或不充分;另外,实验班的学生一直是和平行班学生吃同样的“饲料”,造成他们中的一部分重复训练多,拔高不足,阅读量不够。
2.作文训练,很多时候追求篇目数量,训练质量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帮助和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社会生活及积累情感体验、生活经验方面做得不够。在今年这样注重生活的作文里,虽然事先押了一些这方面的题,但只是提一提,没有特别分析材料。
过往的高考,也许留给了我们很多或痛苦,或美好的回忆,但这笔遗憾和精彩到底如何让人解释,还待我们细细回味。

高三是学生高中学习的冲刺阶段,对每一位任课教师来说,高三教学工作意味着紧张、忙碌、劳累,同时也意味着充实、收获和提高。从接受高三教学的那一天起,自己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踏实努力的走好高三这一年。现在到了学年莫,回顾自己这一年走过的路,深感获益匪浅。
一、深入研究《说明》,学习先进的经验,将理论与经验作为教学工作的指导。
新课程标准不仅强调基础知识,更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作为标准和方向的《考试说明》,每年都会根据实际要求调整,这种调整或改动势必会对高考起到一定得指向作用,从而要求各学科针对说明进行细致研究。在实际教学工作中,我们不断的结合实际问题,有针对性的对每一个考点进行解读,并分析比较与去年的差别,特别是结合高考试题分析,从而明确教学的侧重点,魏自己的工作做了更好的指导。
同时,注重与其他教师的沟通和交流。担任过高三教学工作的老教师的经验就是最好的学习教材,这些经验都是直接得出来的,是对高三教学工作的集中反映。只有通过交流学习,才能对自己的教学和成长起到积极的醋精作用和更显著的提高。特别是我校实行的“师徒结对”活动,通过“听课——交流——实践——总结”这一途径,让自己的教学管理不断丰富和提升。
二、细化教学环节,优化教学过程,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全部。
1.用好教材,注重双基。学生总是抱怨语文课本对考试来说没用,这种想法是非常不对的。教材是一个载体,它包含了高考说明中的所有基础考点,熟练掌握教材就能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教材又是一个跳板,只有从教材中拓展、生发,就能够达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目的。而高考试题正是源于教材而又高于教材的,用好课本我们就能够以不变应万变。
2.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只有步入高三的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学习的紧迫性和肩负的责任感。摆在我们面前的就是如何上好每一节课,让学生在每一节课都有收获。这就需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但是激发兴趣绝不是一个故事或者笑料就足够的。因此我根据每一节课的知识点做好准备。注重知识点与高考说明的联系,让学生认识到它的重要;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关联和变通,让学生“窥一斑而见全豹”。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知识不是表面上的,也不是僵化的,要在使用中站我知识,在理解中拓展知识。同时,再辅以课堂中的那些生成性问题,联系实际生活和感悟,就使学生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还有使用知识的能力;不仅是课堂上的,还有生活中的……
3.突破重点,注重实效,抓好常规,注重平时积累。
高三的教学工作绝不是高一高二的简单重复,特别是教材的复习,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所突破,紧扣大纲要求,对不同类型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和归纳。如文言文教学,不仅是掌握基础词语、用法和现象,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规律的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一个有效的知识系统,这样才能弥补原有的知识缺陷,掌握复习的重难点,从而有效的达到复习的目的。
对于专题专项复习要抓好常规落实。由于语文知识点多,分散广,再加上记忆的遗忘性,就要求哦我们注意多积累,做好基础知识和错题的分类整理,魏高考的最后冲刺夯实基础。在落实上要加强课前练习,从字音字形成语标点语病诗词鉴赏和名句默写上做好,即对学生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起到警示作用,又能够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4.精选习题,优化训练,上好讲评课。
高三阶段是专项复习与系统训练相结合的时期,要将学生掌握的知识运用到实际做题中去,就要精选试题,主要选择那些有针对性、典型性、创新性的试题,同时试题要紧密结合考试说明。
在讲评试卷时,也要做到目的明确、重难点突出,要结合考纲分析出题的类型、方向和趋势,甚至明白命题者的考查意图。这样也能增强学生对考试的认识。
同时,还要讲究解题策略和方法,引导学生结合答案分析主观题的答题步骤、术语和得分要点,全面提高学生的阶梯能力,最大限度的避免失分。对于错误一定要分析原因,做到借鉴和学习。也可以根据具体的提醒适当拓展,将那些同类但不同问法的试题集中归纳。
5.做好学情分析,对症下药。
通过定时练习来检查我们在教与学上的不足和暴露出来的问题,对于这些,我们要及时通过学情分析找准具体环节,然后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问题,从而达到稳步提高的目的。同时,更多的是要在课堂上关注学生的反应以及课后学生的作业上发现问题。这样多管齐下,最大限度的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
三、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的创设是高三教学的有效保障。
首先,良好的师生关系式整个教学环节的重点。故人所说的“教学相长”就说明了这一点,教师的“教”影响到学生的“学”,同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也会促进教师的“教”,而且师生关系的融洽影响整个课堂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换位思考,多从自身反思,多与学生交流,以此来促进自己的教学。
其次,同事之间相互交流、沟通可以补自己所短;多向老教师学习可以提升自己的水平和增加教学经验。而学校整个大环境上从硬件设施上给教师提供更大的便利,采取许多措施和提供很多的教师成长和专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这些都是我们整个教学工作顺利完成的保障。
当然由于自己的年青,经验不足,也在教学中存在许多的问题。如课堂上会因为时间的不足和学生反应慢而以自己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思考,给学生自主活动的机会少,也有时会追求作业的数量而一刀切。但随着以后的教学经验的积累,自己将会及时发现问题,改正缺点。
进过一年的踏实努力,取得了一定得成绩,虽然成绩不是自己满意的,但自己对这一年努力的过程是无怨无悔。在此,感谢学校领导的信任,感谢老师的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学生给予自己的理解和配合,自己的一声也将因这一年艰辛而又快乐的路程变得更有价值和意义。同时,面对新的形势和挑战,自己将一如既往的奉献自己的才智和汗水。

2008年的高考已经成为了过去时,但在过去一年中的经历又是那么的令人难忘,2008届学生毕业了,与他们共同奋斗了三年的我,对自己在这三年,尤其是高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些感悟,在此做简要的总结,希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希望对下一届高三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有一点启发。恳请对我工作中的缺点错误给予批评指正。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高三文理两个实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虽然这届学生是自己从高一带上来的,但毕竟到了高三最关键的时刻,还是感觉压力很大,因为这两个班是学校的希望所在,2008年我校高考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两个实验班。因此,在每一天的教学工作中,我从来都是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丝毫不敢有所懈怠,惟恐出现任何差错,辜负了领导的期望,影响了学生的前途。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深广,《考纲》又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在这种大背景之下,很多语文老师就顺理成章地走这样一条耗时长,收效差的教学老路: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条分缕析,然后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一天又一天……讲得自己昏天黑地、心力交瘁,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手足无措。我也多次在这种模式中矛盾过、挣扎过,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中。如今高考尘埃落定,回顾这一年的教学轨迹,深深浅浅,得失兼杂。深入反省之后,在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的问题上得出了一些浅薄的体会。
一、教学情况回顾:
(1)紧扣学情和新的高考要求组织复习,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夯实,重视在语文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认真研究考纲和本省本学科的考试要求,注意收集、分析相关的高考信息,收集和筛选各地相关高考模拟试题并加以改造,针对学情精心编制平时练习,尽可能地提高题目的新颖度和信息含量,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复习效率。
二、考后得失谈:
1、均分情况:高三(1)班、高三(5)班四分之三平均分都达到117分,三年五班王艳艳同学语文单科成绩135分,创下历史新高。
2、复习教学的得失:由于今年高考考题相对稳定,各种信息也比较时确,复习过程中方向性比较明晰,因此复习的效率相对也较高,加上考题总体难度不高,所以学生能取得较好成绩也在情理之中。但尖子生中语文为弱科的理科学生的成绩提高仍然是我今后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问题,如三年五班的张俭龙和田春勇同学,语文基础不好,经过师生的共同努力,虽说成绩在高三一年起伏中上升,但高考中两人也只得了110多一点的分数,还不及班级平均分,这对于在学年数一数二的高手来说太少了。
3、关于考后估分
我很有幸参加了2008年的高考语文评卷,了解到高考评分的一些详细情况,在最初的考后估分中,我是比较严格的按照高考答案多给定的评分标准来指导学生估分的,高考阅卷中了解到一些变动后,仍然有很大的顾虑,不敢轻易给学生提太多的分,因为今年的高考作文较前几年都难,高考评卷顾问组的专家意见都不一致,造成学生作文成绩得分的偶然性比较大。如今看来,作文成绩对一个学生个体有很大的偶然性,可对我们整体来说,还是会提高不少的。今年的高考由于处于奥运年这个十分特殊的年份,加之雪灾、地震一类事情的影响,我省又处于向新课程过渡时期,方方面面决定了评卷中求平安、求稳定,所有题目都从宽处理才造成了如此的高分。(我校最高135分,全省142分,为佳木斯考生)所以说今年的状况并不意味着明年也会如此,今年的从宽对明年只能借鉴,不能指导,或者说语文学科明年的高考估分难度会更大,建议学校每年派人去评高考卷,高考的评卷一年一个原则,一年一个要求。另外,语文估分比较费时,所以效率不高,6月11日一下午时间两个实验班的学生根本不够用,而且我12日就出发去参加高考评卷,有部分学生在估分时照顾不够周全。
四、高考复习反思:
把握学情、考纲和信息是前提;计划周密,步步为营,题题落实是关键。我一直认为加负是一种失败之举 。一味地题海战术,四处抓题,只会和学生一起陷入两败俱伤的深渊。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但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常常无法获得预期的效果,得不偿失。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消化吸收、补充巩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最忌在高考前夕还四处抓各地模拟题或重点中学的试题,然后照单全收,当珍宝似的发放给学生,反复叮嘱学生去做,其实这只能向学生显示老师的底气不足,人云亦云,反而造成学生的集体恐慌。另外,学生水平不同,重点中学的试题也不一定适合我们的学生。很长一段时间望着一撂的提纲,我就是在这种劳而无功的失败情绪中度过。因为我弱化了学生自学的能力,消磨了本该可以运筹帷幄的宝贵时间。 所以我常常在这两个问题上自省:
(1)、为什么高考语文知识和考点越来越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
(2)、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子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
我们把知识嚼得稀巴烂了才喂到学生的嘴里,这些精神食粮对年轻的学生来说是食而无味,脆生生的食物会更具诱惑力、新鲜感、挑战性的。比如本备课组曾花费大量的时间在文言文实、虚词的整理和句段翻译上,并出了大量的配套练习和测试题,但因把学生所有的语文课堂时间都剥夺在讲评上,而课后学生又不可能全身心地用在语文的复习和训练中,所以学生自主知识消化的时间丧失了,结果一两个月消耗战下来,虽然老师用心良苦,但学生在文言文上似乎没有一点长进。指导方向对了,但教学手段却错了,而这样的错误依然在继续。
正确之举是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牢牢掌控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地考查。
首先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给课堂留一些空白,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现实、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
其次是优化教学氛围,使学生乐学。教学重在引导。汉语言内蕴深广,语文课堂上我们传授给学生的只是九牛一毛,我认为语文教学管理的生命在于“导”,在于“启”,即引导学生投放精力,安排时间,催生主体欲望,激活学习激情。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这才是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课堂上保持浓厚持久的学习兴趣是课堂教学成败的关键之一。但是到了高三后,由于要进行专题性的复习,难免有些枯燥乏味,学生常闷着不说,从而导致学习效率低下。特别是理科生,常常有重文轻理的思想。课下用在语文的时间是少之又少,这就要求老师向课堂要效果,使学生在课堂上乐于学习语文,并把学习语文的时间延伸到课外。
(1)、必须让学生在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中学习。
教师居高临下地兜售知识,会严重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其实大部分教师优于学生的无非是在经验上,真正进入知识的操作阶段,在思维的拓展度、灵敏度、准确率等方面很多老师都不及学生。因此我认为应该把学生当作朋友,当作学习的合作者,在课上、课下允许学生发表与老师不同的见解,唱对台戏,知识面前人人平等,无所谓“师道尊严”。若能在课堂上经常出现学生间的激烈辩论,师生间的良性辩论,我想此时收获的就不仅仅是课堂气氛活跃的表面效果了。当然这需要教师具备较硬的业务素质,更需要教师具有不怕“丢面子”的勇气。
(2)、灵活运用教法,激发学生去学。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 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 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 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五、 教学体会。
1、 任何时候,都要学习、进取,钻研业务,永远谦虚务实,认真敬业。
2、 要结合教学实际,敢于创新,敢于探索。
3、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
4、 不要怕学生基础差,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从实际出发,用真诚感动学生,用激情激励学生,用方法指导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用毅力推动学生,用创造改变学生。
5、 教师更要自信,更要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
6、 放手按计划让学生读书,大量的读,用真正的作品陶冶学生、塑造学生。
7、 教学要善于引导和激发热情兴趣。
8、 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
9、 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理科尖子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是个仍然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10、 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风格。
11、 与时俱进,真诚做人,扎实做事,精湛业务,提升素养。
过去的三个学年里我完成了一次循环教学,而且是文、理两个实验班的语文教学,教学相长,在引领学生成长进步的同时我自己也有了不同的感受,总结过去的意义在于面向将来,我会在接下来的工作中带上2008届的经验与教训、思考与实践继续努力。

年高考语文试题,心里有种踏踏实实的感觉,先前的忧虑,先前的不安,先前的烦躁都换成了今天的欢乐与安心,不管今年的最终成绩如何,从一年来的踏踏实实、辛辛苦苦、有的放矢的工作来看,我相信付出总有回报!
回顾高三的点点滴滴的工作,收获颇丰,现反思如下:
一、学期初期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我所带的班级(一文一理)是学习习惯、学习理念反差较大的班级,理科班学生学习态度较好,学习潜力较大,学习基础较好,但这些都只是针对他们所喜欢的数理化而言。在语文学科的学习上,必须承认,他们还缺乏很基本的语文素养,缺乏很基本的语言感知及运用能力,对语文长期以来缺乏兴趣,与其他科目相比投入的精力远远不够,甚至可用可怜一词来形容;文科班有比较优秀的学生,对语文有较浓厚兴趣,但这些是相对于兴趣而言的,对应试而言则有很大的能力欠缺,况且,文科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学习习惯不好,缺乏较强的上进心,面对高考,这些无疑造成了进入高三时期绝大多数学生还存在着严重的学习不足及隐患。
1、 学习极其被动。
2、 缺乏应有的基础,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点欠缺,综合做题能力差,应试能力弱。
3、 缺少良好的学习习惯,答题不规范,书写不过关。
4、 学习不注重科学方法,不能及时落实复习、巩固提高,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
5、 写作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二、 高三时期复习训练的具体措施
鉴于上述学习背景及实际情况,高三时期我与备课组的各位同事在学期初就制定了针对高三全年的复习计划,并扎扎实实地加以落实:
(一)、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像今年高考第4题的文言实词“杖、翼、趣”意义和用法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依据;第10题默写选自《劝学》《马说》《游山西村》,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因此,高三阶段结合教材我重点抓了必修教材的文言文复习及诗歌复习,一方面要求学生利用早读扎扎实实地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准确背诵名句佳篇;另一方面通过练习检查督促。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不但如此,对文句优美、意蕴深厚的现代文,我要求学生进行词语积累,语言揣摩,佳句仿写。
(二)、 落实《考试说明》,研讨高考真题,分段过关。
考纲规范了考试能力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等,是高考命题的依据,也是高三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说明》又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高考复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尤其是对首届进入新课改的我们,因此,必须首先要吃透《说明》。比较近两年课改区的《说明》,2010年《考试说明》较之2009年《考试说明》变动不大,只是说法和名称有了改变,表达更准确、更科学。根据《考试说明》的变动,我将《说明》要点分解成若干个小点,这样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使学生心中有数,不再因语文的面广量大漫无边际而生畏难情绪,从而增加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其次,在复课过程中,我以近三年高考试题为例,参照2009年课改区如海宁卷、辽宁卷、山东卷,认真研究题型、题点、命题规律、答题技巧,将知识点的复习与例题训练有机结合,在考点训练前,让学生对照考试要求对必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储备于脑,以便用时提取。如面对浩如烟海、大海捞针般的字音字形及熟语的复习,我抓住命题规律、考点落实等方法,化繁为减,有效增强了学生复习的信心。最后落实到能力训练上,摘编一系列习题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形成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方面的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化知识为能力就得到了有力的保证,第二学期的复习效率大大提高了。
(三)、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注重实效。
素质教育要求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有人说语文尤其是高三语文,是积累性学科,费时多,见效慢,非一日之功,是作“奉献”的学科,要为数理化让步;在“3+综合”的今天,虽然强调语数外三大学科,可语文仍然在五门学科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也有人说,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无多大作用,应以训练为主,70%的时间应用来课堂训练。我们备课组同仁经过反复思考,形成共识,认为学语文的大环境不是一下子能形成的,要想使现状好转,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 “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最优教学效果。
为提高高三语文的复习实效,我们把那些花时少、见效快的训练点作为重点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病句认知等,让学生认真理解记忆便可准确掌握。为此,我们精选了社会上常见常用而学生又常常读错写错用错的汉字、成语、病句现象,编成讲义印发给学生,学生识记后受益非浅。像今年高考的13题所列词语“汗牛充栋、自命不凡、少不更事、讳莫如深”等词语几乎全在我们的搜索范围内,学生答题应该十分顺手。另外,病句辨认、语句的衔接排序、句式变换等等,解题都有规律可循,教师为学生总结归纳,学生也不难掌握,复习时我们也把它确立为重点,帮助学生总结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学生应对能力明显提高,失分率大大降低。
高考试题逐渐加大主观试题的命题力度,而学生在答主观试题方面缺少规范、不会通过命题寻找答题技巧,失分严重,尤其是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两个板块。针对这种情况,我把复习难点落实到此,将复习时间作相应调整,加大这两个板块的复习力度。首先,我详细研究高考真题,寻找命题规律及答题技巧,通过对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的研究,我明确了“词语与意义”“形象与意境”“手法与技巧”“思想与感情”等“写什么”“ 怎样写”“为什么写”三级考点的命题形式,结合答案总结出若干种答题技巧。其次,我结合具体文体的阅读复习,重点指导古代诗歌与现代散文的阅读方法,确立了“确定文体类型”“关键词与句子把握”“意象与意境结合”“材料分析与组织”“整体与局部”“主旨与立意”“作者与背景”等阅读突破角度,指导学生较快进入阅读训练中,较准确地抓住文章的主旨及精华内容。第三,通过具体训练较准确地落实答题技巧及规范要求,如诗歌鉴赏复习为学生总结出“三部曲”、总分结合的规范答题方式,现代文阅读依分值结合材料关键词句分条做答的规范模式。经过近两个月的复习,学生由原来的盲目无知答题到最终的清晰规范让我看到了辛勤耕耘的成果,特别是根据2009年海宁卷的命题,我在文学类文本的复习中重点落实了小说阅读与鉴赏,。从2010年高考语文试题这两个板块的命题及答案设置来看,我们的复习是定向正确、重点突出、难点突破,看到学生喜悦的笑脸,倍感欣慰。
作文是高三语文教学的主线,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历来让同行们头疼的难点,有些省份作文升值到70分,作文尤显出其特殊地位。作文的成败直接决定了语文科的成绩,真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2009年高考作文命题仍为材料作文(陕西卷、海宁卷),本着将传统高考向新课程高考平稳过渡的原则,我预测2010年作文命题极有可能保持或近似于材料作文。但命题总体仍保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立意、文体、题目均不限的灵活性,应当说为考生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可是正因为这样,学生作文时不认真审题,淡化规范的文体意识,写成记叙不像记叙,议论不像议论的“四不像”的文章,还有的同学动辄故事新编,科幻虚构,故意翻新出奇,不在抒写真情实感上做文章,不在立意有深度上细研究,不在有文采上下工夫。而高考作文评分标准近几年有一定的弹性,放开尺度较大,打破二十年来作文的评分框框,“好的往高处打,低的往低处打,没有底线分”,我们的同学很难讨巧。而高三复习时间有限,能否有更切实有效的途径?能否有快捷的考场作文训练技巧?这些成为我教学深深思考的焦点。透过纷繁复杂的专题、考点,我发现了作文这个契合点、连结点,在夯实各专题、考点基础,强化各专题训练的同时,实际上都在为作文作准备。
(一)学习“虚词、实词、熟语的正确使用”等专题,为作文储备充足的词汇。在复习这些专题考点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作文的角度多积累词汇,然后学以致用,在写作过程中,有意识运用一些词汇。
(二)学习“字形的识记、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病句的辨析和修改”等专题,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三)学习“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等专题,丰富作文素材的储备。考场作文要求在极短的时间快速成篇,学生平时若没有充足的素材储备,即使有较好的写作技巧,较强写作能力,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高考考查的“名句名篇、诗歌鉴赏、文言阅读”无疑是学生作文素材的聚宝盆。在写作训练中、能现学现用、活学活用,起到不错的效果。
(四)学习“语言应用题”专题,改造并锤炼学生作文的语言。语言应用题历来被称作是高考的“实验田”,题型新,短小精悍,灵活多变,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一则语言应用题,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一篇“小作文”,它要求依据一定的句式、一定的修辞手法,重点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多用整句、对称句。把语言应用题和作文训练结合起来,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多讲究语言的改造和锤炼,每一句、每一段语言都拿捏好了。整篇作文的语言自然就好起来。
此外,还有其他专题训练,也可以和作文串起来,譬如:现代文阅读训练,我们阅读文本,不单单就为了解决那些题目,还应该把它们当作美文、范文来品读、来学习、借鉴。为自己的作文的提高提供范本。因为对中学生来说,学习写作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借鉴模仿的过程。
这中间我还根据年级及备课安排,重点引导学生落实《考试说明》关于写作的具体能力考查要求,从理论上明确考点,从实践中落实考点。一方面,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优秀作文,我在作业安排上布置了每周积累抄写优秀文;另一方面,通过写作技巧的强化训练提高学生整体写作能力,许多同学通过多次的强化训练应试作文能力有大幅度提高。
总之,在整个高三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贯穿一条主线,那就是作文。让教师心中有作文,更要让学生心中有作文,在夯实各专题、考点基础的同时,不忘彰显作文的特殊地位。
(四)、 精选习题,优化训练,注重讲评,勇于预测。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那种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前社会上滥编复习资料的现象十分严重,网上资源源源不断,我们注意以精制滥,认真筛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成为我们首选的训练题。我们为学生订购了近三年的高考试题,第二学期在模拟考为主的情况下,备有《短平快20分钟训练》,让他们训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同时我们又自编《第二轮复习讲义》,运用每周一大练(综合训练)的方式,训练适度,效果比较明显。在复习训练的过程中,我们认真研究各地资料,大胆预测,特别是根据近两年的各省高考试题,我们把重点放在古诗鉴赏、史传文阅读、小说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特别是在第五大题“语言文字运用”板块,我重点训练了成语、病句、语言运用连贯与得体、仿写等内容,针对性很强。
高三第二学期重点在模拟考试与讲评,目的训练答题技巧、提高综合应试能力。精选针对性强、科学规范、有创新预见的试题至关重要,精编试题是我们的首选。同时高度重视讲评,每次的模拟我都要分析研究学生的成绩,从中了解学生学习上还存在的严重问题,及时调整复习方向,做到讲评有针对性,提高效率。看到学生的循序渐进,我更加坚定了获得优异成绩的决心。
三、 教学体会
1、 任何时候,都要学习、进取,钻研业务,永远谦虚务实,认真敬业。要结合教学实际,敢于创新,敢于探索,做一个钻研性教师。
2、教学要善于引导和激发热情兴趣,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风格。不要怕学生基础差,要善于和学生沟通。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从实际出发,用真诚感动学生,用激情激励学生,用方法指导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用毅力推动学生,用创造改变学生。
3、教师更要自信,更要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有一颗奉献之心,关爱自己和他人,尊重学生。……
当然,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也看到自身的不足,如课外阅读指导不到位,学生阅读质量还不算高;作文指导过于保守,鼓励创新力度不够,学生作文缺少高分,语文总分不能尽如人意,等等。
四、对今后高三工作的思考:
面对高考试题能力考查分量加大,人文性、文学性加强的发展趋势,我以为新学年的高三语文教学必须牢固树立“大语文教学观 ”,切实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人文因素。
“语文的复习”不应只是“语言的复习”,它除了语言因素外,还有广泛的人文因素,复习课上必须有思想感情的熏陶,要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关心他人,帮助学生提高思想认识和道德修养。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在这方面作了很好的导向,如作文试题的选材更加贴近学生的学习、思想、生活实际,并涉及有关社会问题,着重考查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质、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因此,复习课上大力加强人文性,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学会辩证思考显得十分重要。
(二)强化课内外阅读。
现在的语文复习基本上遵循这样的流程进行:结束教材——复习语知——第一轮复习——第二轮强化。这一过程带有很强的封闭性,它基本上是在教材和试题中转圈子,不注意与外部的联系,不注意教材的延伸和迁移,学生不了解社会,语言单调乏味,思路闭塞不通,思想观念陈旧。所以复习时,一定要打破这种封闭、僵化的体系,彻底更新观念,引进时代活水。目前首要的任务是加强课外阅读,引导学生博览群书,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三)科学安排时间。
2010届高三阶段的复习应该说一直是有条不紊地按照计划在进行,正因为有学期初的精心的计划,我们较顺利地完成了三轮复习,这为顺利通过高考,取得优异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在专题复习过程中,还是存在着拖沓与紧张的问题,开始的“音形”、熟语、病句的复习安排时间较长,影响了阅读与写作的训练,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严重的不足。

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 、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 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 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 一天又一天……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 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 现实、 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 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 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从09年语文高考结束到现在,心里一直有种淡淡的忧伤。无法用言语确切地表达出些什么,但总有一种东西从指缝间悄悄溜走的感觉。这种感觉不大好,真的不大好,懊恼,遗憾……或许说的有点严重,但本可以更接近完美一些,却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而不得不承认——09年的高考,确实留有遗憾……
从去年此时单纯的心理准备,到现如今一路走来的“满腹沧桑”,心里已经有了些许沉甸甸的感觉。从空落落的去年走到今天,自我感觉真的积累了不少,成长了不少。
(一)基础篇
回顾过去的这一年,作为年轻的我来说,真的很庆幸能在一个目标明确、计划明晰的备课组里学习和生活。整个备课组步调一致,才能让我不会在前进的路上失去方向。从整体上来说,我的教学过程都是紧跟组里的教学进度的,在此基础上,我再结合自己任教的两个理科班,针对其语文基础薄弱的特点,提出了“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目标。可以说,这个目标陪伴了我和我的学生整整一年,它是贯穿我整个高三语文教学的主线。
一直都认为,基础是否抓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考试阅读部分的成败,而这阅读的比重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在整张卷面上获得三位数以上的成绩。因此,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文呢,不是不重要,实在是因为它的偶然性太大。通常都说“好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这的确是事实。我们能教的只有思路、结构,引导他们走向更高更深的立意,却很难让一个孩子的文笔、文采在短时间里变得光彩熠熠。综合上述两方面的考虑,我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们把阅读能力的基础打牢,提高写作立意、构思等方面的能力。
在“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目标指引下,在具体的高三课堂教学中,我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去做。
首先,立足教材,重视教材。语文教材,是我们的基础之本。尤其是高三语文教材,这两年越来越被命题者重视。近几年高考试卷中直接或间接与语文教材有联系的题目逐渐增加,而这一趋势在09年高考卷中更是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体现。通过现代文两个语段的最后一道题就可以看出,我们的学生如果能把高中语文教材踏踏实实地学好,这些分都应该可以拿到。比如第6题中,鲁迅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三重身份,马克思在多领域的涉猎,朱光潜在文艺理论、美学方面的造诣,爱因斯坦与艺术的关系,都可以在高中教材《白莽作〈孩儿塔〉序》、《拿来主义》、《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你为什么会感到愉快》以及《爱因斯坦与艺术》这些课文中得到映证。而第12题更是试图直接唤起学生们对于《故都的秋》的回忆,“清、静、悲凉”这些关键词,只要认真上过课的同学,没有理由不记得。
我对教材的处理,通常都会以精讲、细讲为主,尤其对于传统经典篇目,更是不会放过。在讲解过程中,我还会有意识地与以前学过的相似篇目进行比较阅读。这样就可以达到既关注新知识,又复习旧知识的目的。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比如在讲高三上的《伶官传序》时,我就会引领学生联想教材中出现过的评述朝代兴亡的类似的政论、史论文章,如高一下的《阿房宫赋》、高二下的《过秦论》,并就其内容和手法再进行比较。
从09年的语文高考试卷来看,我的思路是没有错的。立足教材、重视教材,这条路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其次,反复巩固,扎实掌握。熟能生巧的道理大家都明白,知识点的掌握同样走不出这个框框。默写就是一个典型。整个高三阶段,默写起码进行过不下三轮。可每轮默写的时候,总有一些常见的错误在同学们身上发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反复强调,叮嘱学生改正和提高。这样的形式可以说是有些简单的重复,甚至可以说是枯燥,但这毕竟是加强记忆的最直接有效的手段。除此之外,有些知识点和答题技巧也是有必要在课堂中有意识地强化和灌输的。一次次地联想式记忆,唤起同学们最直接的回忆,也是帮助他们强化的必要手段。有时候,最简单的方式往往是最有效的手段。这往往需要我们老师用更多的耐心去唤起同学心中更多的细心和恒心。
再者,就能力方面而言,学生们依旧需要的是一个不断总结和提高的过程。比如作文教学中,除了反复练习不同形式的作文以外,更关键的是要引导学生从材料作文、话题作文、命题作文中概括出审题的要领、立意的宗旨以及运用材料的原则。因此,老师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给学生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尽可能对每篇作文做个性化的解读和讲解。当然这个工程是浩大的,未必能够做到每篇必讲,但起码有针对性的选择是必须的。
其实,语文的提高说难也不难,说不难也难。关键是老师和同学都得有一颗争取进步的心,只有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了,基础才能抓牢,能力才能提高。
(二)勤奋篇
古人早就说过:“天道酬勤”。勤奋,不应该仅仅是对求学者的要求,更应该是为师者对自身的要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学生,更适用于帮助和教导学生的我们。
众所周知,高三的授课任务是繁重的。一星期下来,总感觉有上不完的课,批不完的作业和试卷。要充分完成这些任务,不仅仅是对老师自身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力的考验。如果教师自己稍有懈怠,一定会在师生互动期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曾经在一次交流会上说过,学生的心都是敏感而细腻的。他们会特别容易从课堂、作业及生活的点滴来把握老师的情绪,感知老师对他们的每一丝付出。老师对试卷每一次的精心批改和讲析,对作业每一次的认真批阅,学生肯定是能感受到的。当孩子们有了被重视的感觉时,他们自然而然也就不会忽略该门学科了。
一直都认为,到了高三,没有哪个孩子是不想学好语文的。唯一有差别的,或许就是原先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同学对继续学习语文的信心和热情。因此,我需要做的就是在最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非智力性因素,让他们愿意学语文,努力让他们做到主动自觉,不排斥是底限。本着这一原则和目标,在高三的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做好“勤备课、勤批阅、勤反思”。尤其是勤批阅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里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老师也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从而进一步确定下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每周一次的练习卷及作文,我总是尽量及时地批改,争取在最有效的时间里为学生讲解完,在他们记忆的最佳时间里帮助他们了解和巩固相应的知识点。老师负责地批阅,有心的学生势必就会接收到老师辛劳的有效信息,也就会更加自觉地为自己的学业而努力。
勤备课,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细心;勤批阅,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勤反思,则需要老师更多的自省。只有做到了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最真诚的心意,也才能更加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很多时候,点滴的付出就是无声的言语,它往往比大力的宣传和鼓动来得更有号召力。
(三)反思篇
教学是一门有遗憾的艺术。回顾这一年走来的路,确实有让我遗憾甚至是伤心的地方。很多时候,很多方面,完全可以做得再完美一些。如果计划性更强一些,更细致一些的话,我相信很多东西都不会错过,我不会错过,孩子们更不会错过;如果年轻的我可以再多一些耐心的话,我相信教学的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孩子们的收获也会更多一些,记忆也会更长久一些……有太多的如果,都积淀在我的心里。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相信更多的喜悦会被我和我的孩子们收获!
09年的高考已然画上了一个句号。而今迈步从头越,是我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边咀嚼,边回味,边思考,让09年的高考成为一面镜子,让我既能看见已经走过的路,也能看到即将迎来的新的挑战!

高三语文教学总结
现实告诉我,语文教学尤其到了高三,应该怎么做。我要有条不紊地重点突出地梳理六册书的基本篇目和各个知识点,我要研究考试说明和近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然后逐一对照 、条分缕析,以便把握各种题型的命题特点、规律和走向以及解题的基本思路和操作要领, 最重要的是我要在浩如烟海的各种复习训练题中寻章摘句,精心挑选,剪切拼凑出一套又一 套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做,做完以后批改,批改以后讲解,讲解以后再做,一轮又一轮, 一天又一天……讲得口干舌燥、汗流浃背,讲得昏天黑地、心力交瘁,讲得教师茫茫然不知所云,讲得学生如堕五里雾中无所措手足……据说,这就叫对学生负责!
我不得不这样做,然而,一种屈辱感、羞忿感在我的心头滋长,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 它已经在干扰我的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我一直试图找寻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体系,能实现训练次数减少与获取效益提高,以运用于高三语文教学实践。通过多年的探索,我感到高三语文教学的灵魂在于“管理”二字。
对于“管理”,不可望文生义,不可简化为“管”,更不可幼稚地认定为“管教”。教学管理的生命是“导”,是“指”,是引导学生的精力的投放,时间的安排;是对学生方法的启发,主体欲望的催生和学习激情的激活。如何从根本上提高高三学生语文的实战能力和竞技水平?如何让学生卓有成效地进行语文学习和复习?我有自以为独特的理解和方法。
一、加负永远是失败之举
高三,无论对教师还是对学生而言,都是非常时期。在高三,人们觉得进行大剂量高难度的训练名正言顺又在情理之中,以考促学,一举多得:可以检查水平,可以看出问题,可以推进复习,可以……真是一箭多雕,何乐不为?教师的意图很好,出发点不错,似乎就无可非议,无庸置疑了,但这种步入误区的做法,这种给师生加负的举措,既无科学性,又无操作价值,因此不可能获得预期的效果,所以也是永远得不偿失的失败之举。
事实告诉我们:首先,语文学习成绩与考试频率、难度之间不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无“质”的保障的“量”的叠加,并不能导致“质”的飞跃;另外,提升难度并不能稳固知识的基础。因为学科特点决定了语文的教学,与理科类学科有天壤之别,其内容、要求、目的、运用方式、知识结构都要求教师注目于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懂、悟、联、用——即明白原理、理解体验、联系联想、迁移运用,而语文学习中,“懂”“悟”的极端重要性是其他任何一门学科都无法比拟的,是必须让学生首先达到的目标,学生的“懂”“悟”既不是教师可以代劳的,也不是通过考试就能办到的。据此可见,当前高三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端在于教师将教学的重心误投于频繁的无休止的也将是无益的考查考试上了。其次,师生在频繁的考查考试中,只得穷于应付,疲于奔命,由于学生缺乏必要的消化吸收和积极准备,因此效益很差,必会缺乏成就感,令人身心疲惫,业让人悲观失望。为什么考试都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呢?这是很多语文教师无奈的叹息——这恰恰表明:那种津津乐道于并孜孜不倦于考试万能的做法,已经走进了死胡同。
我以为教师的教学应该而且必须遵循学生心理需要的原则才是成功的。成功的高三语文教学就是要让学生获得成绩,主动学习;要达到这一目的,方法有两个:一是降低考试难度,降低考试频率;二是加强管理,积极引导,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由此提高学生学习质量。
二、让高三学生拥有成就感
高三学生学习语文缺乏成就感,与教学模式、教学重点、教师对学生的导向、学生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条件之间存在着因果关系。现在,已经到了思考以下问题并作出抉择的时候了:① 为什么语文知识和考点都比较少,但学生还学不出色,教师还教得不满意?② 师生最需要的结果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在追求结果的路上常常迷失在手段的迷雾中?③ 高考语文题总体难度不高,而我们的学生为什么总是做得不尽如人意?
我们需要的结果学生获取优良的成绩,但偏多偏难偏怪的训练正是学生获取优良成绩道路上的拦路虎。学生语文成绩较差,从表面的逻辑推理得出的结论将简单扼要而又似乎令人信服:学生“双基”确实太差;其实,追根究底,语文学习不能令人满意,是语文教学模式的落伍和误导的必然恶果:偏多的训练,取缔的是学生必要的学习复习、消化吸收、 补充整固;偏难的训练,消耗的是师生的热情和信念,给人以教师劳而无功,学生学无所成的错觉。长此以往,削弱的是向前的动力,增长的是失败的情绪,弱化的是学生自学的能力, 降低的是教学的质量,浪费的是宝贵的时间。
正确之举是尽快降低语文训练的难度,让学生在学习中充分感受学习的成效,而难度恰当的训练同样能让人发现问题。在这样的语文测试与训练中。我们才有条件大胆地承认,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主流,问题是枝叶;这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激情、兴趣,稳固他们的信心,也大大地有助于存在的问题的发现、思索、解决,有助于富有针对性地展开新的复习。
正确之举在于尽快降低考查或训练的频率,使师生均有反思过去、修正 现实、 规划未来的时间地带,使教师拥有指导学生的机会,使学生拥有知识储备的条件。把时间交给学生去使用,而不是握在教师手上进行无价值的、不厌其烦的考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不“养”,谈何“用”?没有储备,怎能应战?这不是一个简单而又深刻的道理吗?
三、管理至上,指导为重
树立管理至上,指导为重的基本策略;放弃盲目蛮干式的加时间、加题量、加不必要的压力;尝试从管理追求效益,从指导收获成就,从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消化去追求学生语文水平提高和语文能力发展的效果。
语文教学的三大禁忌却正是高三教师采用最多并乐此不疲的基本模式:① 大量讲述;② 大量训练;③ 对学生大量的不断地否定;这种模式的特点相当突出,其内容组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显而易见。这种做法的弊端不仅体现为主宾倒置,取消学生主体参与,教师过于居高临下,而且这种做法也正符合孙子所谓之“攻城”的战术特征:①“投入”多,“产出”少,得不偿失;②旷日持久,“久则钝兵挫锐”,成效在高密度和高强度的讲述训练中被抵消;须知,讲述和训练是两柄“双刃剑”;③在无效训练及其带来的失败的心理压力下,学生就会逐渐丧失提高语文学业水平的信念,士气日益低落,陷入简单应付的状态。因此,孙子特别指出“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我以为,高三语文教师要做的工作有两件:① 给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基本条件;② 对学生自主学习进行指导、管理。
要真正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应精于讲述,即对知识不是进行面面俱到的简单“回锅”,而是富有针对性的、具有启发性的、含有前瞻意义的“指导”;是给学生解决问题,给学生留出时间,启发学生自主学习;要改善和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就要忍痛割爱,考得少,考得精,考得有质量有成效;不迷信也不迷恋考试,而是从有效考试中审视教与学的成败,得失,改观与不足——让讲述转化为指导,让考试有利于质量的提高。语文教师要明确且要践行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的理念,要创设使学生成为学习主体的情境,就必须还学生以时间和空间,这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先决条件。只有给学生以时间,让他们有条件解决存在的问题,进行知识的铺垫,为有效训练作出有针对性的准备。给学生学习的空间,他们才有可能自主选择,学习可能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才有思考的空间,有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机会。如果是这样,学生将不再是被动的接收器,不再是知识的奴隶;教师也不再是知识的“霸主”,学生的“暴君”。在这样的条件下进行的难度适中而又合乎“大纲”“考纲”要求的考查训练,因还学生以时空而降低了频率,避免了“地毯式轰炸”的漫无目的,也因学生有了学习主动权而能提升教与学的实绩,学生才能从有效学习中收获无限的快乐,而对考查与训练中暴露出的问题才会萌动解决的欲望——于是高三语文教学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则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 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 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语文试卷在考试内容和结构上与2005年大体相当,但我们的平均分却很不理想。在这里我不再说我们的生源有多差,也不再说我们学生的基础有多差,否则就有找借口掩饰自己之嫌。 泰戈尔说过:“天空不留下鸟的痕迹,但我已飞过。”我想说:“尽管我们的高考成绩不理想,但我们真的已力过。”现在就把我们在高三这一年所做的努力总结如下: 一、 用好课本,夯实基础。 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们很抓了六册课本的文言文教学,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逐句翻译课文,通过练习检查督促。我们试图利用教材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不但如此,即便是现代文,每一篇课文我们都有词语默写,课本的《附录》像“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用错的成语”,《现代汉语词语表》,我们要求学生逐一过关,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
二、 落实《说明》,分段过关。
从1992年开始出台《考试说明》,以后逐年修订。而《考试说明》又是高考命题的依据,对高考复习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因此,我们必须首先要吃透“说明”。比较近两年的“说明”,2006年“考试说明”较之2005年“考试说明”变动不大,只是说法和名称有了改变,表达更准确、更科学。如“辨别筛选信息”改为“整合信息”,根据《考试说明》的变动,我们组织师生共同学习研究《考试说明》,并作“说明”的“说明”,将“说明”要点分解成若干个小点,这样课堂教学更加有的放矢,有较强的针对性,同时也使学生心中有数,不再因语文的面广量大漫无边际而生畏难情绪,从而增加了学好语文的信心。其次,在考点训练前,让学生对照考试要求对必备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让学生储备于脑,以便用时提取。再次对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现代文阅读题进行解析,让学生熟悉命题特点,掌握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最后落实到能力训练上,摘编一系列习题让学生练习,让学生形成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于这方面的工作有条不紊,循序渐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扎实,化知识为能力就得到了有力的保证。
三、突破重点,注重实效。
素质教育要求高考命题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着重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于是有人说语文尤其是高三语文,是积累性学科,费时多,见效慢,非一日之功,是作“奉献”的学科,要为数理化让步;在“3+综合+x”的今天,虽然强调语数外三大学科,可语文仍然在五门学科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也有人说,高三语文课堂教学无多大作用,应以训练为主,70%的时间应用来课堂训练;于是乎,纯知识点的阶段性的练习,各种综合训练,“狂轰烂炸”,讲义满天飞。我们备课组同仁经过反复思考,形成共识,认为学语文的大环境不是一下子能形成的,要想使现状好转,就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向语文教学本身要效率。我们要尽可能减少无效的低效的劳动,从而取得 “短时、高效、省力、低耗”的最优教学效果。
为提高高三语文的复习实效,我们把那些花时少、见效快的训练点作为重点加以突破。如字音、字形、成语运用等,让学生认真理解记忆便可准确掌握。为此,我们精选了社会上常见常用而学生又常常读错写错用错的汉字、成语,编成三份讲义印发给学生,为他们校音正形释义,学生识记后受益非浅。像今年高考的一——四题所列词语几乎全在我们的搜索范围内,学生答题十分顺手。另外,病句辨认、语句的衔接排序、句式变换等等,解题都有规律可循,教师为学生总结归纳,学生也不难掌握,复习时我们也把它确立为重点,帮助学生总结命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学生应对能力明显提高,失分率大大降低。
四、 精选习题,优化训练。
针对高考能力考查的要求越来越高的特点,高三复习加大训练力度,让学生做足够量的练习题,是十分必要的。但训练必须讲求实效,那种不分试题优劣,不顾训练效果,盲目搞题海战术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当前社会上滥编复习资料的现象十分严重,网上资源源源不断,我们注意以精制滥,认真筛选,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高考试题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导向性,成为我们首选的训练题。我们把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训练,然后认真评讲,讲命题依据,讲命题特点,讲命题思路,讲解题技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我们每周一小练,双周一大练(综合训练),训练适度,效果比较明显。
五、 加强阅读,促进写作。
加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不但对解语知题有利,因为命题材料多出自报刊,更重要的是对写作很有帮助。我们认为,学生写作中的思维僵化、思路闭塞,与平时的不读书、孤陋寡闻密切相关。似乎可以这么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量的大小。读的书多了,视野开阔了,既积累了写作素材,也学会了对社会现象的分析,同时又学到了巧妙的构思、活泼的语言,顿悟了作文之道。因此,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显得尤为迫切。高三一年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是精选时文。教师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小说散文等,按照关注自然、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系列,每周印一张,供学生阅读。学生每天读一篇,兴味盎然。二是我们鼓励学生订阅报刊,不能做到人手一份就要求他们交叉订阅,交换浏览,像《语文报》、《语文周报》、《中学生阅读》、《中学生学习报》、《青年文摘》、《博览》等报刊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学生广泛交流。三是上好阅读实验课。教师带领学生每周到阅览室阅读报刊一课时,要求他们做好读书笔记,写好读书心得,作好全班交流。多读,使学生“沉浸在语文形象中,习见习闻,耳濡目染”,学生的写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
当然,在总结的同时,我们应看到自身的不足。对照高考成绩痛定思痛,发现高三教学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情况、架空分析并且将现成的结论塞给学生的现象比以前大大减少。然而,我们想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同时,却担心完不成教学任务,因而给学生的读书、思考和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时间不多或不充分;另外,教师让学生回答问题,常常要求学生讲出教师备课时的答案即标准答案,如果学生的答案不符合要求,教师则千方百计要“引导”学生走上“标准答案”的轨道。这实际是借学生的嘴巴说出教师要说的话。客观地说,这并不能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学生成了教师的传声筒。这样做的结果同样是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2.识记、理解层级的训练多,概括、综合能级的训练少,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则更少。
3.作文训练,过多追求篇目数量,训练质量不高。尤其是在帮助和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社会生活及积累情感体验、生活经验方面做得不够。
4.没有能够真正吃透高考考纲和高考对高三学生的能力考查要求,在复习教学过程中,花费一些宝贵的课堂教学时间去讲解收效慢的知识内容。另外,我们高三备课组将第五册的外国文学等单元教学内容全部舍弃,没有具体的教学要求。
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高考教学更是如此。在这一年,我们留下太多遗憾,也留下很多伤痛。
“只有一朵无名的花,凝望着自己的伤口;
只有一朵花在那里,只有一朵花------”
今年的高考不理想,但我们仍然会继续努力,争取在荆棘丛生的高考旅途中绽放出鲜艳的花朵。

又一届高中生毕业了,与之共同奋斗了三年的我,对自己在这三年,尤其是高三年的教育教学工作有一些感悟,在此做简要的总结,希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也希望对下一届高三年的语文教学工作有一点启发。当然也欢迎同行对其中的缺点错误给予斧正。
一、教学情况回顾:
1、学情回顾:本届学生入学分数线为475分,低于二外30分,相对来说基础较薄弱,学生的语文素养参差不齐,总体水平不高,学习兴趣不浓,而男生尤其突出,即便是所谓的尖子生也是如此。
2、高考考纲与本省语文科高考要求的新变化:06年高考考纲与福建省高考语文科考试要求与05年基本保持稳定,主要的变化在于增加阅读量,即第一部分前四道选择题由阅读一篇科技文或社科文变成阅读科技文、社科文各一篇,相当于增加了500字以上的阅读量。此外增加了文言断句这个新的考查内容,并提高了默写课内外名句的分数比例(由6分提高到8分)。作文仍为70分。
3、主要教学措施回放:
(1)紧扣学情和新的高考要求组织复习,对学生的知识基础进行夯实,重视在语文知识的运用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认真研究考纲和本省本学科的考试要求,注意收集、分析相关的高考信息,收集和筛选各地相关高考模拟试题并加以改造,针对学情精心编制平时练习,尽可能地提高题目的新颖度和信息含量,以调动学生复习的积极性和复习效率。比如高三年下学期本人负责编制的第六周练习,其中的文言文阅读语段,正好与今年高考题中的文言文阅读语段基本一致。
[三、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9—12题。 (这是第六周练习题中的第三大题)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曰:“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号为文王①,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专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傥②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
注:①木主:木制的灵牌;号为文王,尊称西伯昌为周文王。②傥:假如。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叔齐让伯夷                        让:责备
B.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              叩:通“扣”,拉住
C.扶而去之                          去:离开
D.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            宗:尊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遂饿死于首阳山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B.①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亦各从其志也                  ②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D.①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②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
1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   )
A.国人立其中子              B.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
C.若至近世,操行不轨        D.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伯夷、叔齐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孤竹君死后,二人因不肯继承君位而相继逃走,国人只好另立他人。
B.伯夷、叔齐看见周武王在文王尸骨未寒时征讨纣王,“耻之,义不食周粟”,隐居在首阳山。
C.颜渊敏而好学,他立志学习伯夷兄弟坚守节操,以致终身贫困,宁可饿死也不吃糟糠之食,不幸早逝。
D.太史公对当时那些操行不端、违法乱纪者却终身安逸快乐,有操行者却要横遭灾祸的现象,深感疑惑。]
[三、(12分,每小题3分)(这是高考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由此观之,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清士乃见。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
(节选自《史记·老予伯夷列传第一》)
[注]①由、先:人名,指许由、务光。②希:稀少。③木主:死人的牌位。④爰:于是;就。⑤徂:通“殂”,死亡。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扶而去之去:使……离开
B.天下宗周宗:祭祀
C.我安适归矣适:往,到
D.余甚或焉或:通“惑”
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B.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其孰能讥之乎
C.
且七十子之徒
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7.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能够表现伯夷、叔齐谈泊名利、坚持操守的一组是
①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②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③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
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
⑤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
⑥(伯夷、叔齐)义不食周栗,隐于首阳山
A.①②③B.①④⑤C.②⑤⑥D.③④⑥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赞扬了许由、务光的高尚气节,赞美了叔齐、伯夷互让王位的行为,并含蓄地批评了晃太伯、伯夷这类人的消极避世行为。
B.武王追尊西伯昌为文王后,向东讨伐商纣王,伯夷、叔齐认为武王“父死不葬”、“以臣弑君”是不“孝”不“仁”的,因此不吃周粮而饿死。
C.伯夷、叔齐及好学的颜回早早去世,而残暴横行、滥杀无辜的盗跖这类人往往寿终正寝,这使作者颇感困惑,因而质疑天道的公正性。
D.作者认为因为世俗混浊不堪,清高的人才会显现出来,并不是因为重视富贵就能成为世俗之人,轻视富贵就能成为清高之人。]
专家的分析都认为今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试题偏难,而我校学生因为之前已做过该阅读文段的练习,都普遍认为该题“好做”,这就是教师平时精心编制练习所取得的效果。
(3)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引导学生进行语文知识的归纳与整合,形成系统,并进而形成能力,扎扎实实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教学效果。针对本届学生语文基础参差不齐的情况,自高三年上学期始,经老师大力宣传鼓动,全年段学生几乎全员订阅《中学生语文报》,这样既可使学生在高三年复习的紧要关头大大拓展阅读面、知识面,同时又能够利用其中《高考专刊》每学期10套的高考模拟试题进行练习,在教师精心地指导和讲评之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较大的收获。
(4)采取“前疏后堵”的手段,狠抓落实。针对高三学生一般情况下都会“冷落”语文科的现实,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语文素养好的学生,我们主要采用“疏”的方式,即指引其向更高的目标努力,比如争取写出一类卷的作文;而对于语文素养本来就差,平时又基本不沾语文科相关课本和练习的学生,我们则主要在检查落实上下功夫,每一次练习,每一份试卷,教师在讲评前后都要对相关学生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或让学生互查,并想尽各种办法促使学生系统地完成语文各知识条块的复习工作。比如在高三年上学期初,我们就针对相当一部分学生不喜欢读背名篇名句的情况,设计了以下一张表格,既方便学生了解必须背诵的内容、范围,及时进行自查,也方便教师的检查,根据高考后了解,学生在占有8分的默写题上失分较平时低得多,不少学生还得了满分。
06届高三年语文背诵篇目自检过关表



课文序号及篇目
主要内容及页码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1、《毛泽东词二首》
《长沙》《重阳》(P4—5)
3、《中国当代诗三首》
《错误》(郑愁予)(P12)
5、《荷塘月色》
第4—6段(P31-32)
19《邹忌讽齐王纳谏》
全文(P92)
23、《劝学》
全文(P105—106)



17、《过秦论》
第3—5段(P93—94)
19、《兰亭集序》
全文(P101—102)
20、《归去来兮辞》
全文(P104—105)
21、《师说》
全文(P109—110)
22、《阿房宫赋》
全文(P112—113)



1、《诗经》三首
《氓》前两章、《无衣》《静女》全诗(P4—5)
2、《离骚》
前8节(P7)
3、《孔雀东南飞》
9—12节,(P10—11)
4、汉魏晋诗三首
全部(P15—16)
5、《梦游天姥吟留别》
全诗(P23—24)
7、近体诗六首
全部(P28—30)
8、词七首
全部(P32—35)
9、《记念刘和珍君》
第二、四节(P46、47)
17、《六国论》
全文(P83—84)
18、《游褒禅山记》
全文(P86—87)



17、《陈情表》
全文(P145—146)
20、《赤壁赋》
全文(P154—155)
22、《滕王阁序》
第2—3段(P161—162)



14、《蜀道难》
全诗(P138—139)
15、《将进酒》
全诗(P140)
16、《兵车行》
全诗(P142—143)
17、李杜诗五首
全部(P144—145)
18、《齐桓晋文之事》
最后一段(P154)



《屈原列传》
第三段(提纲)
注:本学期内须完成前两次自检,下学期完成最后一次自检。过关的打勾做记号。
二、考后得失谈:
1、均分情况:高三(3)班91.5,高三(4)班94.4,年段文科97.2,理科94.3。值得一提的是高三(3)班因高三年重新分班,集中了不少原文科班的后进生,平时的语文均分总要低于其他班级将近10分,而到最后高考成绩的均分已缩小到2分多,可谓取得了不小的进步。而全年段不管文科理科,均分都达90分以上,也是近年来我校语文科在高考中取得的较高成绩。
2、复习教学的得失:由于今年高考考题相对稳定,各种信息也比较时确,复习过程中方向性比较明晰,因此复习的效率相对也较高,加上考题总体难度不高,所以学生能取得较好成绩也在情理之中。但在复习过程中也有失误的地方,比如作文方面,高三下学期由于受省质检和市两卷的误导,把指导的重点放在命题作文上,相对放松了话题作文的复习指导,有可能影响学生作文的得分。
3、启示:把握学情、考纲和信息是前提;计划周密,步步为营,题题落实是关键。

我今年担任高三年级文科班的语文教师。一学期又快结束,在这里我对一学期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
第一次上高三,教学经验还很不足的我还是感觉到了很大的压力。一学期来,我认认真真地做好本职工作,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课内外相结合,基本上完成本学期初给自己安排的教学工作。
学生基本情况:
1、 基础薄弱点很多,综合做题能力较差,学习上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
2、 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点欠缺仍很多。
3、 学习不注重科学方法,不能及时落实复习、巩固提高。
4、 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
5、 深入研究思考少,主动学习质疑少,学习被动,不爱动脑、动手。
6、 有时易灰心,战胜困难的勇气不足。
7、 写作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战前准备:
在正式展开复习之前,我针对2009年高考的新形势,认真研读了09年考纲、考试说明以及2009年全国总共18份高考试卷,特别是重点关注5个新课改区(广东、海南、宁夏、山东、江苏)的高考试卷,认真分析,深入领会,精心选题,根据学生的学习现状,认真制定第一轮复习计划。
制定计划:
按照学校要求,高三语文复习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稳扎稳打,对高考所涉及的所有知识点要面面俱到,即使没有涉及到的,只要和高考有关的,仍有复习的必要。备课要细,上课要实,作业要精,补漏要勤,检测要有针对性。为学生形成知识的系统做准备。第二阶段,知识的网络系统阶段。以专题训练为依托,以第一轮复习为为基础,让学生的知识系统化。以专题(中学生语文试卷设计)促归纳,让学生对所有考点的知识心中有数并自我成体系。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让学生自主归纳,这样的东西才是他们自己的。第三阶段,模拟提高阶段。在模拟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必须精讲,而且坚决不再留任何尾巴,不把遗留的问题带到下一次的考试。
不论哪类班级,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最令人尴尬的是部分学生根本不重视语文学科学习,所面临的困难和压力比较大,我不想作多少歌功颂德的汇报,我只想说,走过高三,我无怨无悔。我只想把我做法谈谈。
一、激发兴趣、提高课堂质量
大部分学生总觉得语文学与不学一个样,高考语文成绩完全靠运气,而且到高三,各学科大量的做题,势必给可怜的语文学习带来了没时间做语文看语文的局面。语文教学在夹缝中求生存,只能在课堂上要质量,要效率。努力为学生学语文、自己教语文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学习环境。
二.、营造民主课堂。
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在课堂上多关注语文弱科同学,给他们精神鼓励,让学生在自信的阳光下成长,学习。对各班成绩优秀但语文总拖后腿的学生,利用课余和周六时间帮他们扫除学习中的疑问,耐心的讲解以此打动他们,激起他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收到良好效果 。 善于捕捉每个学生在语文学科方面的某一闪光点,以此增强他们学习语文的信心。
三、.提高效率,上好讲评课
进入高三,面临着内容多、任务重、时间紧等一系列困难,学生的复习训练也很多,但我们不能因为时间紧就忽略训练和试卷讲评的过程。我认为认真抓好讲评课的重要环节,通过讲评帮助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知识,提高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和习惯,是高三复习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讲评前认真分析试卷,有明确的目的性;讲评过程引思路、给时间、讲技巧、富有针对性;讲评后,引导学生领悟小结,注意深化巩固,突出实效性。
其次,讲清试题的角度,即是怎样来考的,如,试题自身是给一篇科技短文选择题,实质是考查文章作者的思想倾向,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再如,以变换了的种种说法,考查对句意或文意的理解;文言文中,以句间关系的理解,考查翻译能力(即翻译时加上什么样的关联词)……
第三、讲清解题规律或方法。如判断语句是否有语病常用三种方法:语法结构分析法、逻辑事理分析法和表达效果分析法。
第四,纠正错误务必落实。对于教师而言,要了解学生错在何处,为何错,哪些学生错,有针对性地改进复习教学工作。对于学生而言,要求答错的学生要找出答错的原因,并改正,掌握避免差错改正错误的规律。
第五,要讲究拓展。某题考查某内容、某种角度,同样的考查内容,还可以从哪个角度考。同样的要补充,有些变化的更应补充。这样,即可以以一定的量的重复,加上一定的变化,来增强对此一类题的理解,做到练一些题,通晓某一类题。对于学生而言,还可以自选课外题,以拓展对某一类题的范围、考查方式的认识。另外,还特别注意在讲评中坚持正面教育,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主观能动性,促使成绩较好的学生看到差距,向更高远的目标奋进;引导成绩较差的学生总结教训,鼓起勇气,树立信心。批评、指责、扬一批人压一批人,或者以“高考题比我们的练习更难”相威吓,都只能收到适得其反的负面效应。
四、瞄准高考,狠抓常规,注重平时积累
语文学科是一门特别注重积累的学科,很少有人能够不真抓实干就能取得成功。进入高三我布置了学生以下几项常规性工作:按照高考考纲,每天积累易读错、写错的字词5个,成语1个;每个月除常规考试外额外完成习作一篇;坚持在每节课前五分钟开展诗词赏析或演讲成语故事或介绍名句等小活动,通过这三项常规训练,使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同时发展。
五、深入研究考试大纲,重视信息的沟通
1.在高三开始,细致研究分析07、09年的语文考试说明,准确把握高考动态,并且及时加以落实。
2.在教学中,除了抓紧学习有关业务知识外,还注意和同事研究学习,从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内容的讲授到复习考试的合理安排等教学环节,认真吸取他人有益的教学经验,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六、分析学生每次考试情况,对症下药。
每次考试之后,我们都认真分析,找出薄弱环节,与学生交流,弄清失利的原因和教与学双方存在的问题。我发现学生的失分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基础知识的4~6题、文言文翻译、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中的主观题,还有作文。我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注重过程管理,从四个方面落实教学任务: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细化内容。序化训练,深化辅导,力争把目标落到实处。
七、专项复习,狠抓薄弱环节。
1.基础知识的复习注意长短线结合,对字音、字形、词语、病句等内容在第一轮复习之后,穿插在下面各专题的复习中,进行不间断的训练。在穿插复习的过程中注意精选题目,做到短平快,尽量不影响专题复习的正常进行。
2.复习文言文,我们把大纲规定背诵的18篇文言文和42首诗歌归拢在一起,印发给学生。将120个文言实词和15个文言虚词的用法与意义归纳总结也印发给了学生。文言文复习中不足表现在大纲要求掌握的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应该师生共同归纳再整理,另外忽略了教材所选文言文的作用。
3.对诗歌鉴赏,我们分三步进行复习:(1)进行题型示例,精选出诗、词、曲鉴赏题作为例子,让学生对这类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消除其神秘感。(2)把诗歌中常见的意象、表现手法等整理出来作为一般常识交给学生,引导学生领悟诗歌中的意象,体会其思想感情,把握其表现手法。(3)归纳诗歌鉴赏的一般方法,引导学生理清鉴赏思路,注意答题的针对性和完整性。
4.努力创设语文学习氛围,尽可能地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读写能力。(1)要求学生买《读者》《青年文摘》统一订阅《语文周报》等优秀报刊,在班级传阅。(2)要求学生坚持抄范文,利用周记进行练笔、积累材料。(3)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精选例文,认真研读揣摩,利用文中材料进行仿写,然后对照原文,比较优劣,找出差距。(4)注重作文实战训练,认真选题,在审题立意、谋篇布局、表达技巧等方面多加指导,在卷面、书写、标点等方面严格要求。坚持每周背一篇高考满分作文,在老师跟前过关。
5.今年高考前夕,面对汶川地震,我觉得材料很鲜活,我就给学生整理了30多个典型材料。印发给全校学生,刚好今年高考就是对汶川地震材料来写作文。学生们很高兴,因为他们材料都清楚。
八、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
感谢领导对我的工作支持,感谢学生对我的配合,让我艰辛而快乐地走过了那样一段值得我久久回忆的苦辣酸甜的岁月。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挑战,我会继续快乐地奉献我的才智与汗水。
九、 教学体会。
1、 任何时候,都要学习、进取,钻研业务,永远谦虚务实,认真敬业。
2、 要结合教学实际,敢于创新,敢于探索。
3、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
4、 不要怕学生基础差,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从实际出发,用真诚感动学生,用激情激励学生,用方法指导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用毅力推动学生,用创造改变学生。
5、 教师更要自信,更要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
6、 放手按计划让学生读书,大量的读,用真正的作品陶冶学生、塑造学生。
7、 教学要善于引导和激发热情兴趣。
8、 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
9、 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理科尖子生的语文素养提高是个仍然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10、 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风格。
11、与时俱进,真诚做人,扎实做事,精湛业务,提升素养。

每一次作文,我都根据高考评分要点,拟定不同的训练方针,精心批阅;一般3~5天内阅完卷,然后我用一节课的时间精心评讲作文,从审题、立意、构思、选材到最后成文,一步步引导学生规范写作,写好高考作文,并学到同类型作文的写作技巧2009年07月27日
2006~2007年度高三语文讲授事情总结
广东省德庆县喷鼻山中学 阳继伟
本年度我任教高三B5化学应届班和高三B10生物应届班高三级化学应届班一共有5个班,都是平行班;但根据学生升入高一的入学成就和高二学年末考试成就,高三B5化学应届班在5个平行班中相对较差,尤其与高三B6班和高三B8班相比,差距较大高三级生物应届班一共有4个班,都是平行班,相差半大
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年度的事情,我认真研究、学习了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共三年的广东省高考考试说明及其题型示例,记诵了语文新课程标准,并全面了解了高一高二的教材特征根据这些信息,再联合我所任教班学生的实际,我采取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的原则组织了这一年的高考备考讲授事情
详细事情,首要有如下这些:
一、高中三年必修教材的全面温习
高评语文考的是课外题,答案却在课内不管高考怎么考,终究考的是语文,万变不离其宗嘛题型、详细题目可以变,但高评语文考查学生识记并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这一点始终没有变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恰恰就是这样的包蕴了所有高考考点的资料,这是最好的高考备考温习的实用资料抓好教材就是抓住了高评语文备考温习的根本,才能组织好高考的备考温习事情
从8月~10月底共3个月的时间,我组织学生对高中语文必修教材进行了精心的温习针对我所任教的二个班的学生文言文基础很是薄弱这一特点,在必修教材的温习中,我有的放矢、因材施教,着重抓好了文言文的温习,要修业生掌握经常使用文言意义具体的词、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精讲少讲,有针对性地给学生补充一些文言意义具体的词词性、意义的揣度要领,经常使用文言虚词的用法和意义的判断要领和技巧,并要修业生适当进行训练,在练中灵活运用所学常识和技能,强化所学,做到真正地学以致用
二、高考作文备考的第一阶段——感性认识和基础训练阶段
自从2004年高考改革以来,高考作文进入后话题时代在这一改革过渡期,高考作文考测的样式多样化,内容越来越糊口化、时代化这样,高考作文的备考事情必需科学、细致、全面,并注意突出重点我认为,不管高考如何改革,它的稳定总是第一的,变化总是第二的任何成功的改革都是稳中有变,变中有稳基于以上分析,我把高考作文备考的第一阶段定为感性认识高考作文并对学生进行高考作文基础训练阶段
从8月~12月底共五个月的时间,我要修业生将去年高考作文题逐题全部训练一次,并要求必需全部及格,凡不及格的,一律重写,直至及格截止
3、分考点温习
(一)、古诗文、小阅览、选考的大阅览、语言文字运用等四大板块常识的分考点温习
从2006年11月开始,到2007年4月,共6个月时间,我给学生集中温习了这四大板块的各考点常识对每个考点,我都精心讲授该考点在前2年高考中考测的环境,分析该考点出题类型和答题要领与技巧一般来说,我都是先讲后练,前半节课精讲,后半节课练习这样讲练联合,有助于当堂形成能力,效果相对较好
(二)高考作文备考的第二阶段——分类型进行高考作文备考温习
从2007年1月开始,到2007年4月,共4个月时间,我给学生集中温习了高考考试说明题型示例中的三种类型作文题型的写作这三种作文类型分别是:话题作文、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
2007年1月,我用一个月的时间给学生集中讲练了话题作文的写作技法依托学生人手一本的《名师领航》中的话题作文部分,联合8年来的高考实际,我给学生讲授了话题作文的审题、立意、构思、选材、成篇等板块的技法和注意事项,并分论说文和记叙文两种体裁单独让学生写了2篇定体裁的话题作文之所以着重要修业生写作论说文和记叙文,主如果这两种体裁在高考中更容易拿高分;此外,我也希望经由过程写记叙文,能训练学生叙事的能力,而这有助于学生写出内容更详细充实的好文章来
2007年2月到3月底,在近两个月的时间里,我给学生集中讲授了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并选择最切合题意的立意、构思、选材、成篇等步骤的技法在这段时间里,我补充讲授了较多的理论和技法,并连续写了7篇新材料作文每一次作文后,我都精批细改,科学讲评这一阶段,我着重抓了学生长期以来的不足之处,即“内容详细充实”这一方面的缺陷,让学生都能写出一篇内容较详细充实的800字以上的作文
2007年4月,在这一个月时间里,我给学生集中讲授了命题作文的写作技法首要分三部分讲授:全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自命题作文在这一个月里,我要修业生就这三种命题作文类型分别写作了一篇作文,并要求自命题作文必需写记叙文每次作文,我都尽快批阅讲评,对不及格的作文,一律要求重写,直至及格截止
四、综合温习:查漏补缺,扬长补短,帮助学生建构常识网络,真正形针言文能力
从2007年5月直至高考前夕,这一阶段以学生自习为主,西席指导为辅课堂上,我一般少讲,首要从整体角度,引导、帮助学生成立常识网络我会在课堂上提出某考点的某一问题作诱导,一步步让学生往更深更广方面探索,从而成立起该考点常识树跟着各考点常识树的接踵成立,最后常识网的形成也就水到渠成了成立了常识网的同窗,在常识的运用方面才能全盘驾驭、宏观操控、灵活自如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形成自己扎实的语文能力,在考场才能真正运用得上
在这最后冲刺的一个多月里,我要修业生把高考中的三种基本类型的作文题分别写了一篇作文,并分三次,每次讲半节课,重点精讲了新材料作文的写作技法
至此,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我和我的学生们满怀信心和希望,迎接高考的到来
5、总结
在这紧张、充实、战斗的一年里,我一直精心备好每一节课,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常下班辅导这一届高三的讲授事情,比以往几届都更辛苦更操心力,但我无怨无悔因为在我心中,有一个梦想,那就是:一切为了多考上一个大学生而这,正是我事情永不枯竭的动力源泉
在这过去的一年里,面对高考改革的不利现实,我以不变应万变,紧紧驾驭高考的精髓和改革的标的目的,回归教材,吃透教材,记诵高考考试说明并要修业生认真练习了考试说明题型示例,做到了心中有高考这一点可以说是我高考备考的一大特色,也是我这几年来高考成就都相对较好的重要缘故原由
经验总是属于过去的在今后的事情中,我会发扬成功的经验,更要联合新的形势和学生的详细实际,创造性的实现新的超越

从语文高考结束到现在,心里一直有种淡淡的忧伤。无法用言语确切地表达出些什么,但总有一种东西从指缝间悄悄溜走的感觉。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而不得不承认——10年的高考,确实留有遗憾……
从去年此时单纯的心理准备,到现如今一路走来的“满腹沧桑”,心里已经有了些许沉甸甸的感觉。从空落落的去年走到今天,自我感觉真的积累了不少,成长了不少。
回顾这一年来的语文备考工作,可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深入研究高考试卷,寻找复习规律
高三初始,我们就下大力气研究并了总结这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这几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基本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我们一定要先熟悉考卷框架,掌握题型与分布,落实各知识点的构建,要抓住典型题目和创新题目,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先做好这一步,才能让以后的工作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二、立足教材,广泛阅读,加强知识积累
语文基础知识应该首先从课本中去获取,现代文阅读分析也应从课文的具体分析中去进一步地感悟,至于文言文复习,更要重视从各册具体课文中积累实词、虚词、通假及其他文言知识,进而掌握文言翻译、分析的基本技能。立足于课本,才能系统归纳并掌握知识要点。语文储备的丰厚,必能使语文学习如虎添翼,在作文中更是派上大用场,能使你下笔妙语如珠,文思泉涌。
三、依据考试说明,举一反三,提高解题能力
高三语文训练,宜从点到面。按《考试说明》列出的认读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三个板块,根据复习进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按知识点体系进行逐项训练,力争每个考点过关;然后转入综合训练(套题训练),从宏观上操练高考模拟卷。在训练中善于总结、归纳,找方法、找规律,对容易出错的薄弱部分及时补缺补漏,对一些新的题型及考点迅速予以适应。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重点,就能提高复习效率。
四、扩大阅读面,注重写作训练
一直都认为,基础是否抓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语文考试阅读部分的成败,而这阅读的比重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能否在整张卷面上获得三位数以上的成绩。因此,基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作文呢,不是不重要,实在是因为它的偶然性太大。通常都说“好作文不是老师教出来的”,这的确是事实。我们能教的只有思路、结构,引导他们走向更高更深的立意,却很难让一个孩子的文笔、文采在短时间里变得光彩熠熠。综合上述两方面的考虑,我需要做的就是帮助孩子们把阅读能力的基础打牢,提高写作立意、构思等方面的能力。在“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的目标指引下,在具体的高三课堂教学中,我更加清晰地知道自己该做些什么,该怎么去做。我们特别注重作文这一重头戏,尤其是“一模”之后,把作文当作提高语文成绩的一个增长点。每周写一篇作文是我们语文备课组雷打不动的制度。我们训练的重点和目标,是面向高考,注重作文写作的可操作性,使那些写作水平佼佼的学生锦上添花,为那些写作水平一般者雪中送炭。
五、关注高考动态,广罗有效信息。
不能只是低头拉车,还要抬头看路。因此我们非常重视信息的搜集,经常利用手头上的报刊,学校的电脑网络以及各地发来的资料,进行信息的搜集和整合。省市县召开的教研会议,我们都一次不落地参加。同时还与兄弟学校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共同探讨,不放过一条有价值的信息,尽量让有效信息能为我们的教学服务。
六、今后的打算与反思
1.分析学情,明确目标。
目前的高三学生经过两年的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相当数量的基础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但他们掌握的知识还处在一种杂乱、不稳定甚至游离的状态,对知识的运用及解题能力还不强。这就需要为其进行知识的梳理,整合巩固,从而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因此,对应届生必须顾及大多数,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稳扎稳打。
2.关注考试动态,广泛搜集信息。
当今社会早进入信息时代,多一个信息就多一分取胜的把握。备课组成员分工整理专题,资源共享,同时利用网络资源,广罗信息。另外,与兄弟学校加强联系,积极沟通,不放过任何一个信息,以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
3.勤备课勤反思,讲究教学方法
古人早就说过:“天道酬勤”。勤奋,不应该仅仅是对求学者的要求,更应该是为师者对自身的要求。“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的道理不仅仅适用于学生,更适用于帮助和教导学生的我们。众所周知,高三的授课任务是繁重的。一星期下来,总感觉有上不完的课,批不完的作业和试卷。要充分完成这些任务,不仅仅是对老师自身体力的考验,更是对意志力的考验。如果教师自己稍有懈怠,一定会在师生互动期间形成一种恶性循环。本着这一原则和目标,在高三的语文教学中,我努力做好“勤备课、勤批阅、勤反思”。尤其是勤批阅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在第一时间里了解自己的掌握情况,老师也可以在第一时间里及时得到学生的反馈,从而进一步确定下一环节的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因此每周一次的练习卷及作文,我总是尽量及时地批改,争取在最有效的时间里为学生讲解完,在他们记忆的最佳时间里帮助他们了解和巩固相应的知识点。老师负责地批阅,有心的学生势必就会接收到老师辛劳的有效信息,也就会更加自觉地为自己的学业而努力。勤备课,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细心;勤批阅,需要老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勤反思,则需要老师更多的自省。只有做到了这三者的有机结合,学生才能感受到老师最真诚的心意,也才能更加自觉自愿地投入到课程的学习中来。很多时候,点滴的付出就是无声的言语,它往往比大力的宣传和鼓动来得更有号召力。
2010年的高考已然画上了一个句号。而今迈步从头越,是我接下来要努力的方向。边咀嚼,边回味,边思考,让10年的高考成为一面镜子,让我既能看见已经走过的路,也能看到即将迎来的新的挑战!

今年高考我校取得了大丰收,作为侨中人,我感到由衷的高兴;作为这一年来直接从高三年打滚出来的老师,我更是百感交集,这成绩的得来真是太不容易了,这是上自学校领导、下至高三年全体老师和学生共同奋斗的成果。
这里我代表2009届高三语文备课组,把我们高三语文复习工作的做法向各位领导和老师作一下汇报,请各位批评指正。
一、解读2009年《考试说明》。
因为今年是我省实施高中新课改后的首次高考,《考试说明》下达得比往年早,往年大概是在3、4月份下达的,而今年提早到年前就下达了,并且把第一次省检的时间也提早到第一学期末,而第一次省检又是高考前的一次大演练,这样,认真解读《考试说明》,认真研究第一次省检中的一些新题型,领会精神,找准方向,对提高我们第二学期的复习效率,是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
和2008年相比,2009年的《考试说明》主要有以下几个变化:
1、对不同题型的分值做了相应的调整。文言文阅读和论述类文本阅读(必考)各加6分,文化经典阅读减4分,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减2分,语言文字运用减6分。其它四题如默写6分、古代诗歌阅读6分、文学名著10分、写作70分保持不变。
2、默写的篇目大大减少,把原来要求背诵的篇目,压缩到只剩下13篇。
3、文言文阅读的变化很大,选择题由原来的3道变为2道,删掉了文言虚词的选择题考查,翻译题也不再另起炉灶,也不再从《论语》《孟子》中来设置,而是直接设置在该文言语段中,这样难度就有所降低。
4、文学名著剩下8部,减少了一部《围城》。
5、文化经典明确为《论语》《孟子》,减少了《庄子》,分值也由原来的10分减少到6分,但更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而到了第二次省检之前,由于与宁德地区存在差异,更是把文化经典调整为只考查《论语》,这样范围更小了,目标更明确了。
6、大阅读中,最大的变化是设置了选考题,并且增加了“探究”题。
7、语言文字运用,由原来的3道主观题改为2道主观题,分值也由原来的16分减少到10分,并且明确了其中之一是“时文评说”。
8、写作方面,以往要求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而新的考试说明要求能写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文章。
二、  制定备考策略。
(一)周密计划,合理安排。
高一、高二时期我们已经完成了必修和选修的所有任务,所以一进入高三,我们就全力以赴直奔主题——应对高考。整整一个学年的复习工作,必须要制订一套周密的计划,从整体考虑,从长远规划,才能保证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本集备组经过讨论,制订出如下的复习计划:
第一阶段,重基础,重课本。主要是回归课本,对必修1~必修5进行要点梳理,巩固已有的感性认识,同时引导学生进行理性归纳,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温故而知新,为总复习打好坚实的基础。着重点在于文言重点实词等的归纳整理和必背的古诗文的落实。
第二阶段,重专题,重方法。对高考各个知识点进行系统的复习和训练,主要是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文化经典和文学名著、语言文字运用以及作文等几个专题,这中间辅以必要的应试技巧指导。
第三阶段,重技巧,重整合。这是综合复习阶段,进行这一阶段的复习,也就到了实质性阶段,即到了备考的关键时期。这阶段,完全在高考这根指挥棒的指挥下进行运作。高考考什么,则复习什么,高考考什么题型,则训练什么题型。
这是大方向的、总体的计划,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实际情况作一些调整,比如12月份“考试说明”的出台、第一次省检、第二次省检等,我们都会根据具体的需要作适当的调整,做好复习进度和复习计划的协调工作,在与总方案大体一致的前提下依据实际情况适度调整复习计划,以便最大限度地切合实际,做到“长计划,短安排”。
(二)依照专项,具体落实。
下面按照高考的考题顺序、题型分布,谈谈各个专项具体的落实对策。
1、名句默写。
对于名句默写,我们是坚持课课测堂堂测,首先要保证会背,然后要保证会写。很长一段时间,我们都是按部就班,一课一课的来,一课一课的过关。到了第二次省检之后,开始把13篇默写篇目综合在一起来考。几个老师每人负责出几份默写的考卷,把13篇顺序完全打乱,再综合起来,但一定要全部覆盖到,考卷拿去印出来,每周考3次左右,每次都务必要收上来改,用红笔把错别字圈出来,再发给学生去订正。这样,一次两次三次,不断反复地测,不断反复地改,不断反复地订正,并且要求学生把这些考卷装订起来,平时拿出来翻一翻看一看,专门看自己写错的那一句那一个字,就是到了高考前一天仍然要再拿出来看一看。这样的效果十分明显,错别字明显减少了很多。这也就是陈敏副校长一直强调的纠错方法。
2、文言文阅读。
今年文言文的考查与往年有所不同,一是选择题只考实词不考虚词,二是翻译题直接出自该文本,且比较明确是考人物传记。所以我们把重点放在对120个实词的梳理和文言人物传记的训练上,把120个实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每天掌握5个,并学会根据课内学过的实词意义去推断该字在该文本中的意义;同时几个老师分工合作,对手头上的一些文言人物传记进行整合与改造,加强对学生的阅读训练,并帮助他们梳理文言人物传记中常出现的常考的实词。
3、诗歌鉴赏。
学生对诗歌鉴赏普遍都很害怕,得分很低。复习时关键要帮助学生理清诗歌鉴赏的几个考点要求,如抒情方式、描写方式、修辞手法等表现手法,诗歌的语言和形象,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还要掌握解题技巧,掌握答题术语,要理解题目的要求,避免答非所问,或含糊其词。
4、文学名著和文化经典阅读。
今年“考试说明”明确提出了文学名著的考试要求是识记和叙述故事情节,而不再考查思想分析与艺术鉴赏。所以要引导学生的阅读方向,注重情节的把握,最好要把原著与具体的题目结合起来,因为如果不读原著而只读被切割成一块一块的题目,就形不成完整的故事情节;而如果只读原著不与具体的题目结合起来,学生又无法概括得很到位。当然高三年了再去读原著恐怕是不可能的,所以我们的做法是把一些经典的情节简述题印发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读。对于名著绝对不要用老师的讲去代替学生的读。
文化经典的阅读主要考查学生是否能够从阅读材料中筛选出作者的看法,并进行分析和概括,因此,复习时要注重培养理解探究能力,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要分析、评价,要有自己的观点、态度。这是能力的提高,考查要求的提高。从文本看,重《论语》轻《孟子》。
5、现代文阅读。
现代文阅读分为必考与选考两部分,必考的是论述类文本,选考的是文学类和实用类文本,对这几种文本都要进行强化训练。复习时要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分析、自主表达的能力,要指导学生学会快速的遵路阅读,明确整体和局部的关系,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善于筛选和整合文中的信息,识破干扰项的各种手法,注意开放性题目中的限制和要求等。
6、语用题。
语用题本是历年高考新题型的“试验田”,很多新题型会在这一板块中大胆亮相。今年的语用题分数和题数都减少了,而且明确了第二小题的题型是时文评说,这样有新题型尝试的只有第一小题的3分了。语用题的复习要有一定量的保证和题型的见识,所以我们收集了一些课改区的新题型让学生见识和训练,还印发了一些关于生活类和校园类的时文评说让学生训练,训练学生形成观点、阐发理由、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
7、作文。
作文的复习我们把重点放在新材料的作文训练上,同时兼顾命题作文,结果今年的作文却爆出大冷门,考的是半命题作文,这是绝大部分语文老师始料不及的。好在我们对审题立意、选材组材和谋篇布局等各个环节都进行了扎实的训练,所以不管形式如何变化,也不至于手足无措。我们还印发了近年来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和颁奖词给学生,让他们积累写作素材,并指导他们进行分类,比如“诚信”“爱心”“奋斗”等分类积累。还要强调学生关注现实,为作文增添时代元素,尤其提醒学生千万不要写错别字,因为错别字是高考作文的“硬伤”。
(三)精选材料,精讲精练。
说实在的,我们手头上什么时候都不缺材料,推销商拿来的、网络上下载的、兄弟校“窃取”来的,渠道很多,众多的材料有时侯会弄得我们无所适从。这时候对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一是有的材料没有内容质量的保证,甚至错误的内容不少;二是很多材料内容重复,大同小异;三是我们的时间非常宝贵,尤其是语文科,本来学生就不怎么肯花时间在语文上,我们不能让一些粗滥的材料把那点可怜的时间消耗掉,我们经不起这样的消耗。
我们的方法是:对同类材料加以比较,归纳合并,取其精华,进行改造,有时侯甚至只选取其中的某一道题。这样既避免了因简单重复而给学生造成的厌烦感,又节约了时间,提高了效率。到第二次省检后,我们甚至不用现成的题目,而是将一些又有可取之处又不尽满意的题目进行改造,比如《论语》的阅读习题,比如文言人物传记的阅读习题,今年的题型跟去年的又有些变化,我们就按照今年的题型来改造,这样效率就更高一些。
(四)强调读题意识,避免无谓丢分。
一定要向学生强调认真读清题目要求,避免因粗心而造成的无谓的丢分。有的学生很糊涂很随意,人家题目明明告诉你要从第三段找答案,他偏不,他偏要从全文到处找;人家题目明明告诉你这首诗运用了对比手法,请你具体分析是怎样运用的,他偏不去分析对比,偏要扯到比喻、象征等等。这次高考语文一考完出来,有的学生就喜形于色地告诉我:“老师,两道名著简答题我们都测过。”我一听也很高兴,等后来看到了题目后我叫苦不迭,第二道还好,而第一道考的虽然是同一个情节,但角度不同,平时我们测的题目是“简述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过程”,而高考的题目是“简述贾珍请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原因和过程”,一个要从王熙凤的角度来回答,一个却是从贾珍的角度来回答。可是学生不会去想那么多,他一看到题目,呀,这道题测过,心中窃喜,赶快埋头作答,结果全答偏了。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不管新课改如何改如何变,形式上改也好,分值上变也罢,只要我们扎扎实实打好基础知识,认认真真训练基本能力,我们就握住了主动权, 因为新课改不但没有削弱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反而是有所加强。

进入教师行业已四个年头了,刚刚带完第一届高三,有人说高三教学是一个教师成长的关键时期,我觉得这话说得很对。高三是对所有的语文知识进行系统复习的过程,是考验一个老师对知识的系统掌握能力。高三的教学能让原本零碎而繁杂的知识形成体系,不仅能对以后的教学产生很大的影响而且能够更清楚地理解考纲,理解教材设置的特点和作用。对于一个初次接触高三教学的老师,我本着尽力去做,力争做到最好的态度,积极认真地备课上课,尽量让自己的课堂充实有效率。因为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广泛,可以说要求全面、内蕴深广;加之,随着《考纲》的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因此,针对高考语文的特殊性,复习应该全面、系统,在横向考试内容的面上、逐一展开;在纵向、考点的落实、拓展上,必须训练到位、渗透联系。所以系统而有效率的复习工作是高三教学的重中之重。
首先是对文言文进行第二轮复习。这次复习的目的在于夯实基础。高考试题不直接取材于课本,因而有人对课本的作用产生怀疑,对课文的教学不感兴趣。其实,高考命题虽不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很抓了必修一到必修五考纲要求背诵的课文,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认真默写这些背诵篇目,特别是要积累那些易错的字,如同音字,通假字,难写字等,要逐一过关,争取在高考的时候不丢分。高考文言文的词汇基本来自学生平时所学的篇目,于是对已学的文言实词和虚词进行重点回顾成了重中之重,要求学生逐句翻译课文,我针对每课文言文自编练习,通过对文章中重点实词虚词的考查来督促学生复习,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和各种必要的文言知识,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发展学生的文言知识迁移能力。
其次针对传记等实用类文本加强训练。传记类文本阅读在考纲中的考查要求是了解传记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想内容,分析语言特色。这几个方面在文学类文本中已经有接触过了。而作为今年高考新增的考查题型,学生之前接触并不多。于是就得首先让学生有一个直观而形象的认识,那么先让学生自己接触些传记类文本阅读是很必要的。第一步熟悉文本,第二步精选练习,第三步归纳总结,于是我就按照考纲要求把各种类型的题目归纳在一起,因为这些是学生已经做过的题目,所以对他们来说很熟悉,而且可以迅速把握到做题的方法。从感性的理解上升到理性的层面。
这样上下来,学生就会有学有所得的感触。能够把理论跟实践联系起来,较容易把感性的文学解读变成理性的可操作的答题规范。使语文学习不再是隔靴搔痒,雾里看花。
再次专门加强语用题的讲解与训练。因为考试说明已经出现并规定了考试的内容,于是对语用题的复习就显得尤其重要。语用题的题型多,涉及面很广,复习起来花的时间多,于是就得突破重点,注重实效。仔细分析类型卷及几次质检卷,归纳比较经常出现的题型,把以前已经接触较多的题型用较少的时间复习,如语言的简明连贯得体,修辞,仿句等蜻蜓点水,把复习的重点放在时事评论和压缩语段上,对于时事评论学生接触很少,于是就要求有练习进行训练,于是我自编了一些练习,把在大量练习的基础上对时文评论的题型做出归纳总结。把时文评论的材料分这两在类,一类讲现象,一类讲观点。只要分清了材料的内容属于哪一类,那么基本上就抓住了解题的关键,于是第一小题基本不成问题,第二小题基本的类型是问对这个现象有什么看法,针对两种类型答题有所变化,第一类是回答针对这种现象应该怎么做才是对的,为什么应该这么做,回答原因;第二类是回答认为应该选择哪一种观点才是正确的,为什么要选择这种观点。在实质上这两种题型在第二个问题上的区别并不明显,失分的可能性也不大,基本上第一问如果解决了,就等于事半功倍了。高三后期所接到的信息卷是很重要的信息来源之一。要认真对待,仔细分析对照考试说明,尽量总结比较经常出现的题型,针对09届高三后期卷子,我们发现对变换句子的考查很突出,于是就把重点放在了改写句子,虽然之前已经讲过了,但学生在高中三年里其实接触并不多,于是深入地讲解句子类型及句子变换特别是单复句的转换就非常重要。要讲解清楚句子转换的规律,先确定主句,其他的作为分支,如定语,状语,补语,放入句子中,于是就必须训练学生提炼主句的能力。
最后,作文的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也是重点。作文教学的可操作性常常是语文老师头痛的地方。因为讲得多,并不一定成效就好,常常用一句话来形容作文教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首先必须要有丰富的词汇,就如无墨亦写不成字一样,没有丰富的词汇想要写出出彩的文章谈何容易。于是阅读成了关键所在。但是高三学生的时间很紧张,于是熟读一些优美的文段成了作文语言的速成之道,但是一篇文章的灵魂并非在于语言的华丽,潘新和教授在谈到高考作文评卷时就指出了文质要并重,质才是一篇文章的核心所在。所以审题立意在作文教学中是起点也是终点。学生要学会审清题意,如果审不清题意,那么就如缘木求鱼,焉能得之。要训练学生分析考题的限制信息,只要是一道题目,那么必定要有限制信息,这样才有考查的必要。把限制信息列出来,那么题目的意旨就能了然于心。接着是立意,这个整个大厦的基石也是大厦能建多高的决定性因素。这还得回归到阅读中,通过间接的信息来体验人生和社会,引发学生思考深层次的问题。所以找些对社会热点及文化现象进行评述的杂文来让学生阅读是提高学生认识水平和思想高度的一个有利途径。当然在阅读的时候要思考,否则这一切还是如过眼烟云一般,燕过无痕。
结束前总结下高三这一年来的教学。因为参加了09年高考语文的阅卷工作,于是对今后的教学产生了一些想法,认为学生在作文上的水平一类校和二三类校在一般水平上是没有太大的优势。在语基上要相对有利,比较扎实。所以对今后的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个人认为让学生在平时多积累一些知识,多读些有想法有看法的杂文是很有好处的。

一、
本学期学生现状:
进入第二学期,学生和老师的干劲更强了,针对性更强了,大多学生都取得明显的进步,但不足之处仍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基础薄弱点很多,综合做题能力较差,学习上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
2、
知识面比较狭窄,知识点欠缺仍很多。
3、
学习不注重科学方法,不能及时落实复习、巩固提高。
4、
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艺术生受特长学习影响。
5、
不善利用零碎时间,闲散事比较多。
6、
深入研究思考少,主动学习质疑少,学习被动,不爱动脑、动手。
7、
有时易灰心,战胜困难的勇气不足。
8、
写作缺乏文采和思想的深度。
二、
本学期提高成绩的具体措施:
针对上述学生的具体问题和情况,本学期特制定并采取了以下主要措施,从而全面提高学生成绩,实现学校制定的高考目标。
1、
情感上,用细致的工作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鼓起学生自信拼搏的勇气,确定学生具体的奋斗目标。
(1)
在课堂上,经常沟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思想品德意志的教育、积极自信情的感染和干劲的鼓励,使学生一直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热情,努力克服高三特有的紧张心理和压力,不断学习进步。
(2)
选取高三学子成功的典型事例,给学生讲、读,在鲜活的事例中为学生树立榜样,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激励学生奋进。
(3)
指导学生指定每月具体提高目标,要求学生结合知识点的薄弱处指定具体进步目标,以此促进学生不盲目、高效率。
(4)
用作业批语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激励。平时经常在作业本上、卷子上给学生写点短信,用贴近他们心理的话语来帮助他们,使他们明确不足,努力进步。
(5)
课下及时与学生谈心,学生有问题就给他们做指导,帮助他们找出问题原因,树立积极奋进的心态。
(6)
做好尖子生和艺术生及个别困难生的心理工作,协助班主任管理班级,稳定学生。
2、
备课上
(1)
深入备课,充分利用中学语文资源网等的资料和学校、个人资料,深入研究高考,保证备课质量。
(2)
充分根据学生实际实行有效教法,保证课堂上充分让学生活动。
(3)
认真设计每课学案,精心设计各项练习,尤其是知识点汇总练习和错处反馈练习。
(4)
认真设计语文专题训练,针对学生弱点突出强化习题。
3、
课型上
(1)
原则:一切围绕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动起来,让每一个学生落实扎实、练习有效、效率高、动手动口动。
(2)
候课抓名句成语的落实。
(3)
结合不同阶段设计好复习刻、训练课、补弱课、综合课、阅读课、写作课、考试课、讲评课。
4、
授课上
(1)
一切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继续改进教法,采取最适合自己学生的方式授课。
(2)
保证每一堂课都让学生听、说、读、写、练。按照高考复习计划逐步让学生听写名句,读背课文,练做要点,整理学案,记笔记,练卷子、巩固提高。
(3)
面向全体学生,实行分层提问做题,努力促尖转中补差。
(4)
狠抓知识点落实,印发学案、专题练习,补充大量高考知识。
(5)
认真布置作业,突出重点和知识整理。
(6)
严格课堂纪律,保证每一个学生能认真学习、练习。
5、
辅导上
(1)
分层培优补困,定人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2)
自习课上专题辅导,设计练习讲究梯度和系列性。
(3)
课下个别辅导学生。
(4)
对艺术生加强文化专题训练和能力训练。
6、
阅读写作上
(1)
上好每周阅读写作课,要求学生做好摘抄和读书笔记。
(2)
印发每次学生佳作,阅读并讨论,借鉴并提高。
(3)
分题材和体裁印发近几年高考满分作文,指导学生欣赏学习写作感悟。
(4)
印发美文专题,扩展阅读视野,提升阅读品位。
(5)
指导做摘抄笔记,定量定质定范围,同时进行交流。
7、
培优补困上
每周定自习课进行培优补困,每次印发培优补困专题学案,进行练习,讲评时结合高考考点。
8、
复习方法指导上
强化落实,狠抓及时性的复习巩固,反复不定期练习某个知识点,进行周复习,进行周检测、月考。
9、
学生习惯改进上
一抓二提示三检查:抓听课状态;提示改进不良行为,提示做好笔记;检查落实复习效果,进行爬黑板、听写训练,检查知识点。
10、
教师业务提高上
广泛读书,虚心学习;深入教研,积累资料;积极听课,业务培训;努力写作,积累经验。本学期写论文三篇,将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上发表《语文教学必须引导学生坚持语文积累》一文。
11、
教研教改上
进一步探索分层教学和帮困教学,在有限时间内狠抓语文成绩的进步,使学习相当差的学生取得进步;同时,探讨阅读教学对写作和课文学习的促进作用,以更好发挥阅读教学的作用。……
三、
教学效果。
1、
大幅度提高了学生的语文成绩,使有效生的成绩与开发区一中持平,使尖子生语文拔尖。
2、
改进了学生学习的不良习惯,树立了高考自信心,使学生在高考时自信、从容,发挥稳定。
3、
赢得了学生的认可,完成了学校交给的教学任务,感觉满意。
4、
初步摸索出辅导学生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对如何教基础差的班更有信心了。
四、
教学体会。
1、
任何时候,都要学习、进取,钻研业务,永远谦虚务实,认真敬业。
2、
要结合教学实际,敢于创新,敢于探索。
3、
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
4、
不要怕学生基础差,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需,从实际出发,用真诚感动学生,用激情激励学生,用方法指导学生,用知识充实学生,用毅力推动学生,用创造改变学生。
5、
教师更要自信,更要有一颗健康、积极的心态。
6、
放手按计划让学生读书,大量的读,用真正的作品陶冶学生、塑造学生。
7、
教学要善于引导和激发热情兴趣。
8、
教师要善于和学生沟通。
9、
教师要不断积累教学资料和教学经验。
10、
教师要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教学风格。
11、
与时俱进,真诚做人,扎实做事,精湛业务,提升素养。
12、
有一颗奉献之心,关爱自己和他人,尊重学生。……

我们高三年级的四名教师其中有三名都是从高一开始一直跟班教学。经过前二年的摸索和探讨,到高三时,我们最终确定以阅读和写作为重点从而带动语文学习成绩整体提高这一教学思路。
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我们认为:要提高高三语文教学质量,就要降低考查训练的难度,精心设计考查训练题,还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这是一个基本的前提,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成绩,实现提高。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讨论认为应在管理和指导上大做文章,大显身手,因为教师的作用并不主要体现在知识讲述和组织考查上。高三语文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① 学生情绪的控制与诱导;② 学习方法和解题方法的点拨;③ 帮助学生构筑能力体系;④ 帮助学生制定语文学习的短、中、长期目标;⑤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状况进行评估并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师职责的根本是指导学生进行自主的、有效的学习和复习,把学生由“学习”变为“求知”,以此实现语文成绩的显现。在这样的任务定位的条件下,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动出击者,教师则是学生的导游员和服务员。
回顾这一年来的语文备考工作,可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点:
一、深入研究高考试卷,寻找复习规律
高三初始,我们就下大力气研究并总结了这几年的高考语文试卷,这几年高考语文试卷的基本特点是:稳中求变,变中求新。教师一定要先熟悉考卷框架,掌握题型与分布,落实各知识点的构建,要抓住典型题目和创新题目,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只有先做好这一步,才能让以后的工作有的放矢,少走弯路。
二、立足教材,广泛阅读,加强知识积累
语文基础知识应该首先从课本中去获取,现代文阅读分析也应从课文的具体分析中去进一步地感悟,至于文言文复习,更要重视从各册具体课文中积累实词、虚词、通假及其他文言知识,进而掌握文言翻译、分析的基本技能。立足于课本,才能系统归纳并掌握知识要点。语文储备的丰厚,必能使语文学习如虎添翼,在作文中更是派上大用场,能使你下笔妙语如珠,文思泉涌。
三、依据考试说明,举一反三,提高解题能力
高三语文训练,宜从点到面。按《考试说明》列出的认读与理解、分析与综合、鉴赏与评价三个板块,根据复习进程,在老师的指导下,先按知识点体系进行逐项训练,力争每个考点过关;然后转入综合训练(套题训练),从宏观上操练高考模拟卷。在训练中善于总结、归纳,找方法、找规律,对容易出错的薄弱部分及时补缺补漏,对一些新的题型及考点迅速予以适应。在整个训练过程中,及时调整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复习重点,就能提高复习效率。
四、注重写作训练,
我们特别注重作文这一重头戏,尤其是“一模”之后,把作文当作提高语文成绩的一个增长点。
每周写一篇作文是我们语文备课组雷打不动的制度。我们训练的重点和目标,是面向高考,注重作文写作的可操作性,使那些写作水平佼佼的学生锦上添花,为那些写作水平一般者雪中送炭。
我们先进行写作技法训练:根据有关资料,选取了近几年高考作文中经常出现的如“故事新编”、“物化表达”、“比翼双飞”、“冰糖葫芦”、“群英荟翠”“剪辑节目”“移植文体”、“由实及虚”等技法。然后根据不同技法的要求,选择相应的例文材料(如最近三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及颁奖词等)印发给学生进行分析学习。最后是进行模仿写作。一篇不成就再写一篇,直到大多书同学都能掌握这种技法为止。
在系统了解了多种技法的基础上,我们让每个同学再根据自己的不同情况,选择掌握2-3种最适合自己的写作技法,并告诉他们,无论遇到什么样的作文话题,都要静下心来,选择一种合适的技法去敷衍成文,那样一般就不会被判偏题或者离题。高考结束以后,一些平常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都说,今年的作文不好些,如果没有老师的技法指导,在考场上还真找不着北了。
雄关漫道真如铁,高三学年的复习是艰辛而漫长的,语文的复习更要从点点滴滴做起,但只要有决心、恒心和耐心,相信我们大家一定能够“轻舟已过万重山”。

回眸过去,总结高三这一学期的教学,为自己的后来路留一些不算经验的经验,算是教训的教训。
一、落实基础,强化知识点
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广泛,可以说要求全面、内蕴深广;加之,随着《考纲》的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因此,针对高考语文的特殊性,复习应该全面、系统,在横向考试内容的面上、逐一展开;在纵向、考点的落实、拓展上,必须训练到位、渗透联系。
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基本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们狠抓了六册课本的背诵篇目,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又一轮地测试卷、背诵。课本的《附录》像"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用错的成语"《现代汉语词语表》要求学生逐一过关,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
在这期间,我们备课组沿袭了以往的好习惯,知识点落实到人,课件共享,注重集体备课。
二、灵活安排,注重体系
由于高三复习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讲课--练习的重复性,因而也就带来了相应的单调乏味性,甚至在每个阶段,都存在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的现象。因此,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出发,我们复习还贯彻"灵活性"这一原则。例如,在复习基础知识字音、字形三四天后,就安排一堂课作文课,这时,学生的效果也比继续按部就班地继续基础复习好得多。当然,有时基础性比较强的知识点,还可以动员学生参与到讲题过程中。动手又动脑,其乐无穷。再如,可把语言表达练习和名句默写结合起来,穿插进行;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练习相辅相成,等等。总之,灵活掌握高考各知识点的穿插、配合,使学生经历一个既完整、系统,又灵动高效的复习学习过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识点互为联系、综合渗透;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潜能,从而相对避免、因过长的同一内容复习而可能产生的枯燥性。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教师,在把握"灵活性"原则的时候,还要有高度的全局观念,不能打乱整个复习计划、进程。要突出重点,并安排好穿插内容;既保证复习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每一阶段的主要知识点,又能保证使各个考点都能在整个过程中时时有所体现。
三、加强语文学习意识,重视批改。
学生,一个晚上,可以花几个小时背政史地,花一个下午做外语,却舍不得两个小时做一套语文卷。当作业太多时,最先放弃的几乎也是语文。学生中普通存在着这样一个观念,语文学习往往事倍功半,投入的时间未必与最后的产出成正比,这个学科自然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于是,我在很多的时间里都是在做端正语文学习观的工作,让他们适当重视语文学习,合理保证语文学习时间。练习也好,作业也好,我都以检查批改为主,而我的检查重在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对一些经典题型,不厌其烦地讲,不仅是老师讲,而且也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每道题我们都不厌其烦地讲思路,讲答题套路,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的习惯也就养好了。每次的练习卷,即使不是全批全改,也会抽查一部分典型生来改,以了解全部学情。而综合卷,则一定全批。遗憾的是,课后辅导答疑,每次必到,但问者寥寥。
高三复习,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非常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要把课堂作为基本阵营,而把课后的积累、总结作为提高成绩的大后方。还有,我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切实了解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学情,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作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尤其是班上的几个尖子生,几乎每次考完试,我都会针对他们的薄弱点,以及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谈话,指出问题,解决办法。
当然,在总结的同时,我应看到自身的不足。对照高考成绩,发现高三教学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情况。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时间很少或不充分。
2.作文训练,很多时候追求篇目数量,训练质量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帮助和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社会生活及积累情感体验、生活经验方面做得不够。在今年这样注重生活的作文里,虽然事先押了一些这方面的题,但只是提一提,没有特别分析材料。

回眸过去总结高三的教学,为自己的后来路和后来者留一些不算经验的经验,算是教训的教训,一、落实基础,强化知识点语文高考考点细实、知识广泛,可以说要求全面、内蕴深广,加之随着《考纲》的不断更新,几乎每年都有一定的考试内容和范围的变动,因此针对高考语文的特殊性,复习应该全面、系统,在横向考试内容的面上、逐一展开,在纵向、考点的落实、拓展上,必须训练到位、渗透联系,所以我们备课组在高三初期就根据学校的要求制定了严密的教学计划,到11月初五六册教材进行完毕,第一轮教材复习一个月左右,主要是一到四册的文言文,当然文言文也是强化重点篇目,强化大纲要求的重点实词、虚词、古今异义词和特殊的文言句式,2008年初具体落实知识点。
分点一一击破,主要是通过典型试题练习,过关检测、漏洞补查来完成,当然中间会穿插综合试卷,4月初综合复习,考批讲练每个环节落实到位,5月末到考前的查缺补漏。
认真对待高考试题虽不直接取材于课本,但考查的知识大多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的内容,这一点在文言文考查和名句默写中表现得尤为突出,默写题只要掌握课本和大纲共同要求背诵的篇目,就基本能拿满分,因此在高三我们狠抓了六册课本的背诵篇目,要求学生扎扎实实地复习。
又一轮地测试卷、背诵,课本的《附录》像容易读错的字容易写错的字容易用错的成语《现代汉语词语表》要求学生逐一过关,该拿的分数坚决不能丢, 在这期间我们备课组沿袭了以往的好习惯,知识点落实到人,课件共享注重集体备课。
由于我们组有3个班主任,所以苏老师就承担了大部分的找题、印卷和分卷的任务,精选试题切实起到了组长的带头作用,二、灵活安排,注重体系由于高三复习存在着不可避免的讲课练习的重复性,因而也就带来了相应的单调乏味性,甚至在每个阶段。
都存在学生对学习感到枯燥的现象,因此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出发,我们复习还贯彻灵活性这一原则,例如在复习基础知识字音、字形三四天后,就安排一堂课作文课,这时学生的效果也比继续按部就班地继续基础复习好得多,当然有时基础性比较强的知识点。
还可以动员学生参与到讲题过程中,动手又动脑,其乐无穷再如可把语言表达练习和名句默写结合起来,穿插进行现代文阅读和作文练习相辅相成,等等总之灵活掌握高考各知识点的穿插、配合。
使学生经历一个既完整、系统,又灵动高效的复习学习过程,一方面能使各知识点互为联系、综合渗透,另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潜能,从而相对避免、因过长的同一内容复习而可能产生的枯燥性,需要指出的是,作为教师在把握灵活性原则的时候,还要有高度的全局观念,不能打乱整个复习计划、进程,要突出重点,并安排好穿插内容,既保证复习的完整性、系统性和每一阶段的主要知识点,又能保证使各个考点都能在整个过程中时时有所体现, 三、加强语文学习意识,重视批改学生一个晚上可以花几个小时背政史地,花一个下午做外语,却舍不得两个小时做一套语文卷,当作业太多时,最先放弃的几乎也是语文,学生中普通存在着这样一个观念,语文学习往往事倍功半。
投入的时间未必与最后的产出成正比,这个学科自然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于是我在很多的时间里都是在做端正语文学习观的工作,让他们适当重视语文学习,合理保证语文学习时间,练习也好作业也好我都以检查批改为主,而我的检查重在学生的解题思路,看他改了多少,改正确了多少,由于是班主任,四晚坐班因此这一个小时往往是我批改作业,找学生强化知识的黄金时间,对一些经典题型,不厌其烦地讲,不仅是老师讲,而且也让学生自己讲,讲得不对其他同学补充,直到讲对为止,尤其是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每道题我们都不厌其烦地讲思路,讲答题套路。
时间长了学生在这方面的习惯也就养好了,每次的练习卷,即使不是全批全改,也会抽查一部分典型生来改,以了解全部学情,而综合卷则一定全批,遗憾的是课后辅导答疑,每次必到但问者寥寥,高三复习教师对学生的学法指导非常必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极为关键,要把课堂作为基本阵营,而把课后的积累、总结作为提高成绩的大后方,还有我经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切实了解每个阶段、每个学生的学情,尤其是他们的心理状况,作到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尤其是一班的几个尖子生,几乎每次考完试,我都会针对他们的薄弱点。
以及反映的问题,进行分析谈话,指出问题解决办法金荣华、王松、孙卓等人经常加写作文,相比之下我对自己班的语文投入的精力实在太少,四、 加强阅读,促进写作加大阅读量,拓宽知识面,不但对解题有利,因为命题材料多出自报刊,更重要的是对写作很有帮助,我认为学生写作中的思维僵化、思路闭塞,与平时的不读书、孤陋寡闻密切相关,似乎可以这么说,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阅读量的大校因此,加大课外阅读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显得尤为迫切,高三一年我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学生的课外阅读,一是精选时文,我充分利用早上的演讲时间,精选一些文质兼美的小说散文等。
每早读一篇,积累素材陶冶情操二是我利用班主任的优势,鼓励学生订阅报刊,在一班我也是反复强调课外阅读的重要性,不能做到人手一份就要求他们交叉订阅,交换浏览像《作文与考试》《读者》《青年文摘》《博览》等报刊信息量大,可读性强学生就广泛交流传阅,即使《大连晚报》《半岛晨报》这样的报纸。
如果是在课下看,我也决不反对,毕竟我们的学生不看电视,不看新闻几乎和聋子差不多了,开卷有益我觉得大有道理,记得有一天周日晚上电视演2007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颁奖晚会,我多么希望学校能够让学生看一点这样的节目,可惜连作为教师的自己也只能从网上下载那些抽象的文字。
和学生一起进行生活画面还原,当然在总结的同时,我应看到自身的不足,对照高考成绩,发现高三教学工作中也确实存在一些值得研究的问题。
1.课堂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主的情况,为了完成教学任务,给学生的思考和语言训练的实践活动时间很少或不充分,另外实验班的学生一直是和平行班学生吃同样的饲料,造成他们中的一部分重复训练多,拔高不足阅读量不够,2.作文训练很多时候追求篇目数量,训练质量不是很高,尤其是在帮助和指导学生观察、思考社会生活及积累情感体验、生活经验方面做得不够,在今年这样注重生活的作文里,虽然事先押了一些这方面的题,但只是提一提,没有特别分析材料,过往的高考,也许留给了我们很多或痛苦,或美好的回忆,但这笔遗憾和精彩到底如何让人解释,还待我们细细回味。

为了加强对我区初中毕业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针对性指导,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区进校教研室于2010年1月28日—29日组织了全区九年级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元月30-31日,在电建小学组织各学科初三教师完成了集中阅卷,并进行了成绩统计。现将本次检测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命题依据:提前一个月即完成了命题和审核校订。试题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为依据,参照往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说明,使命题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不同层次学习水平和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使本次语文试题最大限度地为每一位学生服务。因而本学期考试内容确定九年级上册为考查范围和考查重点,按照09中考命题趋势,以“重视积累、关注能力、渗透德育”为主题,参考往年的中考试题,来确定本次联考题量、题型、考查点和难易度。
2、评卷依据:由命题人提供参考答案,答案要点及评分参考是阅卷及评定成绩的主要依据。同时根据答案和评分参考中的缺憾、不足和学生的答题实际补充了参考答案,完善和细化了评分标准。
3、评卷工作:我区25所中学全部参加了考试,参考学生 5555人。评卷由进校组织,采取了集体评卷的方式。本次评卷语文学科聘选了48名阅卷教师,成立了阅卷领导小组、阅卷分析组,并详细制定了阅卷要求和工作日程,分工细致,责任明确,坚持流水阅卷,开展了作文试评工作,建立了复核责任制,阅卷和登分原则上采取本校回避的作法,增强了评卷的信度,保证了阅卷评分的客观有效性。
二、试题简析
1、试卷结构:卷型:一卷制;考试时间:150分钟卷面分值:120分;试卷结构及分值比例:
板 块
分值比例
全卷

累和运用
综合性学习
阅读
写作
现代文
古诗文
分值
120分
17分
10分
27分
16分
50分
比例
100%
14%
8.3%
35.8%
41.67%
22.5%
13.33%
其中阅读和写作就占77.47%
全卷分四大板块:积累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现代文阅读、古诗文阅读)和写作四个方面,各题分值比例基本参照历年《考试说明》。
题量:10年联考语文试卷共四道大题、21道小题,题量适中,能留给考生较充分的思考时间和答题时间。
题型:本次联考主要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图表题、写作题等;全卷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开放性试题占有一定比例。
能力层级:本试卷试题涵盖了初中语文学科要求测试的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欣赏评价五个能力层级,其中理解、分析综合、表达运用为考查重点。
2、试题难度:
(1)两届联考难度系数比较(见表一):
语文
09届联考
0.64
10届联考
0.65
难度增加
-0.01
从上表数据可看出,10届联考卷中语文难度系数下降0.01,说明今年联考试题难度略有降低。
我们将10届联考与08、09两年中考试题难度进行对比。
(2)本次联考试题与2008、2009年中考试题难度对比(表二):
语文
10届联考
0.65
09年中考
0.67
08年中考
0.61
10年考试题难度在08、09年中考试题之间,难度出现了一定的波动。一方面说明试题难度在0.1范围内也是正常的;另一方面也说明10年考试题难度适宜。
3、试题的主要特点
2009——2010学年度的试题能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精神为指导,结合我区九年级学生的语文学习实际,遵循《陕西省2009年初中毕业学业考试语文说明》的要求命制,试题符合新课程理念。试题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以《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的课程目标为坐标,以九年级语文课本上册内容为考查重点,体现了新课程、新理念。
(1)试题命制能全面、有效的考查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状况,体现了语文学科的评价追求。
依据《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2009年陕西省语文中考说明》的要求,本套语文试卷分为积累和运用、综合性学习、阅读和写作四个部分。内容涉及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全面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及语文学科的追求。
积累运用部分  这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语文基本知识的掌握,考查点包括识字写字(2分)、字形辨析(2分)、具体语境中语言的运用(2分)、古诗文名句默写(6分)、词义的辨析(2分)、名著阅读中的歇后语和故事情节(3分)。命题侧重考查学生的语言积累和语文素养,体现了语文学习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要求。
综合性学习部分  这部分单独成为一个版块,共10分,以突出新课程在生活中学习运用语文的新理念。试题以一个总目标“读书”为主题,共设有四道小题:(1)是从读书的内容入手,考查学生阅读积累情况,也有激励学生能效仿名人读书的精神(2分);(2)是从读书的方法入手,让学生认识学习批注的读书方法,意在引导学生能关注学习方法,同时也考查了语言运用能力(3分);(3)是从读书感悟入手,开展总结和反思、分析阅读体悟,考查语言运用(3分);(4)是从实践入手,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考查学生能在具体语言环境下运用语文的能力(2分)。综合性学习的考题是针对当前我国开展学习型社会,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发展而设计的,也极好地体现了新课程对学生教育过程中“三维目标”要求,也给了学生应用语文和创新表达的空间。
阅读部分  阅读部分分两大版块:一是现代文阅读;一是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包括说明文和文学作品;古诗文阅读包括文言文阅读和诗歌赏读,共计43分,占全卷分值35.8%,其中说明文阅读(4小题,11分)、散文阅读(5小题,16分)、文言文(4小题,12分)、古代诗歌赏读(2小题,4分)。现代文阅读以中考说明能力要求为标准,以中考说明题型为模板,考查学生整体感知、信息筛选、分析能力、概括能力和鉴赏能力五个核心能力。考题的设置为重要词句在语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要点概括、评价文章的表达方式或写作技巧,等等。
写作部分  本次的作文命题是话体作文,以“藏在记忆的深处”为话题,分值是50分。命题者试图引导学生回顾生活中人、事、物、景,让学生多些对个人成长轨迹的总结、反思和体悟,抒发自我,表达心灵,叙写生活积淀,表达真情实感。这种内容的题占2009年作文试题的相当数量,体现了书写心灵行动,这也算是回归写作规律本身的一个重要基点,值得倡导。同时考虑到话题作文内涵外延都很丰富,开放性强,学生容易下笔。只出一道题,减轻学生选题的困难,也能客观地反映出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
(2)命题体现了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九年级语文试题应突出语文课程目标的整体性和综合性,避免语文评价的繁琐化。因此,试题的设计应以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正确处理好“三维”目标之间的关系,注意其交融和整合。在注重考查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还注重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应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的考查内容中。在综合性学习中,四道小题的设计围绕“读书”展开,前后关联浑然一体;现代文阅读试题的设计重视了对学生整体感知能力的考查。例如: 说明文阅读中第6题“ 中国结这种民间艺术一直流传至今的原因是什么?(2分)”这就需要学生对《吉祥中国结》要有整体阅读的感知、把握,才能答完整。文言文阅读中的第18题“上面文段中的两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为人处世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2分)”;第21题 ,“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2分)”其设计的试题也是从整体感知的角度,考查学生把握古诗文中思想内涵,符合阅读的规律和特点,对阅读教学有良好的导向作用。
(3)试题从生活中选取素材,引导学生学以致用
语文课程是根植于现实的,语文教学一定要树立大语文观,语文学习也要打破封闭,走向开放,在生活中学习语文。本套语文试题从生活中选取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引发他们对生活的思考。说明文阅读的素材《吉祥中国结》,其选材内容从当前国家激励保护民间艺术出发,在中国传统节日新年即将到来之际,人们家居装饰物“中国结”在得到更多人接受之时,认识中国结,了解学习其编制技法,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传承我们的民族文化,是这一素材引入命题的依据,不仅体现了语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也体现了语文学习的时代性。
(4)试卷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客观性试题和开放性试题占有一定的比例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具有重感情体验和感悟的特点,因而量化和客观化不能成为语文课程评价的主要手段。”本套试题以主观性试题为主,主观性试题(含作文)赋分值100,占全卷分值的83.3﹪。客观性选择题共 3 道,赋分分值为6分,主观形式的客观题5道,赋分分值14分,客观性试题的分值为20分,占全卷分值的16.7﹪。
除作文外,试卷中开放性试题赋分分值为12分,占全卷分值的10﹪。
语文课程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语文试卷也应包含多种考查方式和考查元素,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空间,有利于充分展示其才华。本套试题的设计理念基本符合新课程的要求,主观性、客观性试题的比例恰当,开放性试题占有一定比例。
第二、试卷很好地体现了能力的命题原则,突出了对学生语文能力的考查。
(1)试题突出了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考查
教育部关于中考命题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应重视考查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本次试题共有四篇阅读,其中现代文阅读两篇,文言文阅读一篇,古诗文赏读一首。四篇阅读材料均选自课外。现代文阅读一篇为文化类的说明文《吉祥中国结》,设题4道,分值11分;一篇为散文《阳光,是一种语言》,设题5道,分值为16分。文言文阅读一篇,设题4道,分值为12分;古诗文赏读一首,设题2道,分值为4分。阅读共设题15道,总分值为43分,占全卷总分比例的35.8%。写作题分值为50分,占全卷总分值比例41.67%。阅读与写作两项总分值为93分,占全卷总分比例的77.47%,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考查的重点和要求。作文的形式是一道话题作文,命题中心明确,有利于学生把握中心并紧紧围绕话题写作。一道作文题,减少学生选题的困难,有利于学生集中精力去构思、写作,也便于阅卷中把握统一的尺度。试题如下: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或许你有一个漂亮的书包,一支昂贵的笔,一张非常美的照片,一本珍藏的影集;或许我只有一个普通的风铃,一本普通的笔记,一块粗朴的手帕,一件粗陋的玩具……但是,我相信:这些或豪华昂贵,或质朴低廉的物件中,一定都有故事,或快乐幸福,或抑郁忧愁;或悠悠思念,或深深悔恨……
请以“藏在记忆的深处”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文体不限,立意自定,题目自拟。若涉及人名、校名、地名,一律用英文大写字母A、B、C……代替。
命题者试图引导学生回顾自己的生活,以生活中细小物件为切入点,让学生在总结与反思中增强对人生的体悟,加深对生活的理解,丰富人生的体验,珍视身边的人事物,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
(2)综合性学习的考查体现了综合性、开放性和多样性
新课标倡导综合性学习。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引导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关注自己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问题。综合性学习试题考查的重点是学生“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本次综合性学习试题在继2009年陕西省的中考语文试卷之后继续将“综合性学习”单独设一版块,分值为10分。占全卷的8.3﹪,体现了对这一版块的重视。试题如下:
5.  请参加下面综合性学习系列活动。
搜集读书故事,交流读书方法,探讨读书内容,这是某校新近成立的读书小组的活动安排。作为小组成员的你,请参与下列活动。
(1)活动中,同学们搜集了不少读书故事,下面列举了其中四则,它们分别说的是谁?请将相应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空0.5分,共2分)
①他好读书而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
②他勤学却无钱买烛,只得在墙上凿洞,借邻人的烛光读书。(    )
③他很小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见到父亲有本《笔说》藏在枕头中,就迫不及待地读了起来。(    )
④他少年时就痴迷读书,曾经在梦中看到所用之笔开了花,后来果然“斗酒诗百篇”。(    )
A、匡衡B、陶渊明C、李白D、王羲之
(2)活动中,同学们交流了很多读书方法,认为批注是一种很实用的读书方法。批注可以写心得,作评价;也可以联想、概括等。请参考示例,填写下面卡片(3分)
示例:
读书批注卡
作者:   冰心
内容 :  愿你生命中有够多的云翳,来造成一个美丽的黄昏。
批注:人生应该经历幸福和痛苦、快乐和悲哀,只有某种单一的经历是不够的。
读书批注卡
作者 :
内容 :  太阳太强烈,会把五谷晒焦;雨水太猛,也会淹死庄稼。我们只求心理相当平衡,不至于受伤而已。
批注:
(3)活动中,对应该读什么书各抒己见,形成了下列三种观点。你更认同哪一种?请以一本相应的书为例,结合所认同的观点,简要说明你的观点。(30字左右)(3分)
A、读经典的书,就发现了世界的入口。
B、读流行的书,就走在了时代的前列。
C、读实用的书,就架设了生活的桥梁。
(4)为配合这次活动,还准备办一份读书小报。请你参考下面的示例,为这份小报拟写一个栏目名称,并简要介绍这个栏目的内容。(栏目名称为4个字)(2分)
示例:   栏目名称:书海泛舟          栏目简介:介绍、游览名著佳作
栏目名称:                  栏目简介:
此题命题合理,涉及了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具体考查了学生在知识积累、理解、提炼、概括、观点表达、语言的运用等方面的综合能力,突出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性、过程性,突出了新课程理念。
(3)文言文阅读考查重视基础,以课外考查课内知识的掌握
本次的文言文阅读包括【甲】【乙】两个语段:【甲】是《晋文公守信得原卫》,【乙】是《吴起守信》,文字量约225 字,长度适中,阅读相对容易,表达了守信在人生中的重要性。依据这段文字设计了4道题。
其中第15题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考查的裹 (携带) 、 恐(害怕、担心)、期(约定)、俟(等待)四个加点的词语均是课文内文言文学过的词语,此题重在考查学生课内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迁移能力。
第16题考查的是虚词“而”字的用法和意义,选项中的句子都是九年级上册以前文言文教学中和学习中最常见的,学生并不陌生,但放在一起考查,难度较大。
第17题考查的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夫原之食绝力尽矣,君姑待之。”一句主要考查“绝” “姑” “待”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一句主要考查关键词“至”“ 不食”,此题考查学生阅读及翻译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能力。句中的关键词均能回应课标和教材,目的在于加强对学生迁移能力和翻译能力的考查。
第18题“上面文段中的两个人物,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为人处世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2分)”此题在考查学生能否正确体会文言课文的内容并进行准确概括和提炼,属于能力考查。
第三、试题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和教育价值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该套试题涉及了学生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考查,涉及了对语文的各个学习版块的考查;试题材料突出了人文性、文学性,文质兼美,使阅读过程就成为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渐然过程。
(1)强调语文的积累运用
第1题字形、字音和字义的积累,第3题的古诗文默写和第4题的名著阅读中的歇后语及故事情节的概述,第15题和第16题对文言实虚词的考查都旨在引导学生重视语言积累,从古典文优美的诗词中汲取养料,丰富自己的语言素材;同时引导学生汲取中华文化精华,让心灵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2)古代诗歌的赏读
根据2009年中考语文说明,本套试题继续考查古代诗歌赏读内容,2 道题,赋分分值4分,占全卷总分的3.33%。试题如下:
(四)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9—20题。(4分)
城  南
宋·曾巩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注]路东西:分东西两路奔流而去。
20.一、二句写出了“雨”怎样的特点? (2分)
21.诗的三、四两句和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都写小草,且有异曲同工之妙。请就此作比较赏析。(2分)
命题素材选自宋代文人曾巩的《城南》,两道题,都侧重于理解诗歌的内容,但第一题只要学生能抓住“满” “乱”和“路东西”几个关键词就可概括出“雨量之大,雨势之猛”的特点。第二题更侧重于比较阅读,理解诗歌的内涵。该诗通过城南雨景的描写,与“桃李花开尽”作对比,突出了青草难以摧毁的精神。因为有白居易诗句的提示,就降低了该题的难度,学生容易借鉴理解。题型符合以往《中考说明》的要求。
这套试题在命题思路、题型配置、试卷结构、命题形式等方面,体现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体现了新课程理念。
不足之处:这个作文题的出发点是引导学生回顾总结自身的生活,抒发自我,表达心灵,叙写生活积淀,表达真情实感。但要求要以物件为切入点,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从而影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发挥,致使全区五千余份试卷中高分作文不多。
三、学生成绩分析
语文平均分和及格率比较
10届期末语文检测平均分和及格率
单位
参考人数
语           文
平均分
优秀(%)
合格(%)
过差(%)
19中
298
73.6
1.0
60.1
2.0
34中
440
80.0
3.6
26.4
0.5
47中
91
66.8
0.0
42.9
1.1
55中
381
73.0
0.7
60.0
1.8
56中
106
67.7
0.0
47.2
3.8
57中
179
72.3
3.4
56.6
4.0
62中
205
72.2
1.5
60.8
3.4
63中
95
68.7
0.0
46.3
3.2
64中
329
79.0
2.4
75.7
1.5
65中
246
71.8
0.4
53.3
0.8
77中
244
70.4
0.0
55.6
5.0
79中
120
74.5
0.0
56.7
0.0
80中
99
65.7
0.0
45.5
13.1
81中
65
65.9
0.0
55.9
7.7
鹿原
104
69.5
0.0
48.1
5.8
高桥
97
75.5
0.0
67.0
0.0
三厂
111
77.8
2.7
72.7
0.0
四厂
510
82.5
1.8
84.9
0.6
五厂
459
85.1
6.8
87.6
0.2
六厂
91
70.2
0.0
60.4
8.8
电建
194
84.7
9.3
88.1
2.6
庆华
415
80.4
1.9
79.2
1.2
宇航
296
88.3
8.8
92.5
0.3
西核
41
86.3
12.2
90.2
0.0
西港
339
90.5
11.2
94.7
0.0
合计
5555
78.0
3.2
71.7
1.9
平均分达80.17分(09年西安市平均分)的学校有6所:四厂中学、五厂中学、电建中学、宇航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
平均分达到78分(区平均分)以上的学校有8所:64中学、四厂中学、五厂中学、电建中学、庆华中学、宇航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
平均分达到72分(及格分)以上的学校有16所:19中学、34中学、55中学、57中学、62中学、64中学、79中学、高桥中学、三厂中学、四厂中学、五厂中学、电建中学、庆华中学、宇航中学、西核中学、西港中学。
参照对比,明确位置,寻找差距,查找问题,逐步提高。
09、10届同期期末检测语文卷平均分和及格率对比表
科    目
语文
全卷满分
120
平均分
09届
77.4
10届
78
增减
0.6
合格率
09届
71.5
10届
71.7
增减
0.2
从统计成绩来看,本次检测与去年同期相比较,整体数据有所上升。语文平均分上升了0.6分,合格率上升了0.2个百分点。但从整个市区来看,今年我区初中毕业年级语文教学工作任务任然非常艰巨,希望各校保持清醒的认识,认真反思,及时总结。
本次期末检测是我区10届第一次联考,在这次分析中为各位同仁提供的一些表格数据,较客观地反应了各校的大体情况。这为各位同仁进行横向比较,做好校内分析,抓好下一阶段语文新课和复习备考工作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由于这次考试是一次阶段性考试,各校均在上新课阶段,命题范围主要以阶段考查为主,因此学生的成绩还存在很大的上升空间。希望各校做好校内质量分析,认真总结,积极面对现状,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根据以往中考录取的成绩看,最低分数线通常情况下是380分,参照各科成绩,区教育局拟定了单科分数线,其中语文是83分,望各位同仁能够借鉴,抓好临界生,为本校升学率的提高作出应有的贡献。
四、存在问题
根据阅卷情况和抽样分析,检测中学生不能得分或丢分较多主要反映在以下几个方面:
1、书写是语文的基本功,也是语文试卷考查的重要元素,但许多考生的卷面书写问题突出。主要表现在:书写不规范、清晰,不工整,字迹潦草,难以辨认。
2、            知识积累不足,不会灵活运用。
如第1题的第(1)小题注音题声调错误,部分拼音音节出现错误; “璀璨”的“璀”字书写不正确。第(2)小题找不出错别字,或是找出后不能改正确。如“绝伦”的“伦”字写成“仑”。第2题是词语解释,不能正确辨别词义者较多。古诗文默写涂改多,写错字的多,主要有 “消愁”写成“销愁”;“霹雳”写成的“雳”字多一横;“浊酒”的“酒”字写成“洒”;“燕然”的“燕”字写错;“瘦”字少了两点;“计”写成“际”。其中得分最多的名句是“人比黄花瘦”。 说明记忆不准确、不牢固,不注意辨识。名著阅读,写不出、写不准相应的歇后语和故事情节,造成失分太多。综合性学习的第(2)小题有一半以上学生不知道所选话语是谁的名言。许多人写成:老舍、鲁迅、培根等答案。对课内重点文言词语积累有欠缺,不会把课内所学知识向课外迁移。其中第15题中在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考查的裹(携带)、恐(害怕、担心)、期(约定)、俟(等待),但有好多同学写成“1、准备2、等待3、期限4、别人做”等。其中第二个、第四个错误较多。知识积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从初中起始年级抓起。但同时,在初三后期复习中,教师通过对重点词汇、语句、知识进行归类,调动学生知识积累的主动性,充分利用“边角时间”进行反复、强化,也会起到很好的效果。
3、审题不清
审题不清仍然是学生答题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例如在积累运用部分仿句不会写,不能严格按试题上下文的句式来写;综合性学习中:第1小题不按要求来做,让填序号,学生却填写人名。现代文阅读部分审题不细致,不能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词语,如第13题“ 文末,作者说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⑦段看,怎样才能‘听懂’呢?”学生因未能抓住“第⑦段”这个关键词,有人就从全文中找。这样因审题不清而导致学生失分现象还是比较严重的。这不仅与学生自身的不良学习习惯有关,同时也与老师平时教学中疏于引导不无关系,望能引起各位同仁的重视。
4、名著阅读较差,歇后语失分太多,有生造的、有张冠李戴的,有人竟然把水浒中的人物答入此题。还有故事情节与歇后语不符的现象更为严重。写得最多的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说明对名著阅读量不够,拓展不够。
5、现代文阅读部分考生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①审题不清,对文本阅读不细致,抓不住关键信息。
第12题“第⑤段中,作者说‘一切都会不复存在’,又说‘一切又都不是空虚的’。为什么?”因为阳光产生的美丽情景是短暂的(1分),但阳光给人带来的内心体验与感受是实实在在的,但有学生理解为“因为景象会消失的,但是他映照在你的心灵里的光明、温暖、向上力量这些都深深留在心里(理)。”第13题“文末,作者说阳光是‘一种可以听懂的语言’。从第⑦段看,怎样才能‘听懂’呢?”应是“把握阳光的语言节奏,感知阳光温暖的语言力度”。有学生答成“要辛勤的脚踏实地的劳动,要朴实,要有一份明亮、晴朗的心境。”;“必须你是一个辛勤的、朴实的劳动者,在阳光下辛勤的劳作,你才能听懂阳光的语言,听懂来自心痛的快乐感受。”
②专业术语掌握欠佳,分辨不清。论证方法、说明方法、修辞知识不明确。
③对生活的思考不够,不能很好地把学习和生活相联系,知识拓展不足。我们在生活中经常提到民间文化、民间技艺和民间习俗等,但因了解关注不够,知识没能及时得到拓展,所以答案是五花八门,如武术、舞龙、舞狮子、书法、茶道等。还有人把第九题竟然答成:粽子,屈原为民捐躯,投江了。人们为了纪念他,就用粮捏成他的头,后来流传至今,就成为端午节必备的粽子。
④整体感知能力不强,对答题的信息区域把握不准,所作出的答案仅限于文本局部,造成答案要点不全,甚至偏差的现象。第6题答案写成:“在远古的华夏土地上,结就被先民们赋予了契和约的法律表意功能和记载历史事件的作用,因此备受人们的尊重。”看不出真正的核心句,重点句,答题较偏,大部分学生都答出了“意美”而未答出“形美”;或只答出“形美”而未答出“意美”。
⑤部分学生答题完全脱离文本,凭主观臆断,答案出自自己原有的信息,或者就是想当然的答案。
⑥语言表达能力欠佳。词不达意,词汇不丰富,语言不凝练,表述不切题等现象较为突出。如第9题“中国结的魅力是‘以结表情,以结寓意,图必有意,意必吉祥’,你还知道我国哪些传统的民间技艺?请列举其中一种并简要介绍它的魅力。”有学生答成 “秦腔是陕西特有的民间艺术,他唱起来似男非男,似女非女,似哭非哭,是一种奇特的民间艺术”; “吹糖人,皮影,秦腔等,吹糖人是我每回上街必买的东西,艺人们用一点糖向里面吹起就马上生成一个活灵活现的糖人,真好看” ;“剪窗花,用红纸剪出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吉祥图案,在重要的喜庆的节日贴在自家的门窗上,表示吉祥如意,更能显出一种喜气、和谐的气氛”。
6、文言文的翻译关键词落实不够
文言文阅读考查所选材料难度适中,适于初中学生阅读,整体答题情况较好。存在问题较多的是第15题中在考查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考查的裹(携带)、恐(害怕、担心)、期(约定)、俟(等待),但有好多同学写成“1、准备2、等待3、期限4、别人做”等。其中第二个、第四个错误较多。翻译中第1小题,有学生翻译成:原国的食物完了,你还呆在那里。对“力尽矣”翻译不出,失分率高。同时翻译中漏字漏句现象较多。根据抽查431份试卷,满分7个占1.6%;优秀者39个占9%;及格者72个占16.7%;不合格者279个占65%。合格率仅为35%,可见我们面临的文言文教学任务是相当繁重。除了应加强教材复习外,拓展延伸也是必需的,根据相关统计研究,中考试题考查的文言词语有65.3%出现在人教版、苏教版、语文版教材下面的注释里,有27.9%的字词出现在人教版、苏教版或语文版教科书中,只有6.8%的字词在这三版教科书之外。
7、古诗赏析阅读:这两题得分率也较低,据抽样分析,不合格者比例几乎占到48%,甚至有不少语文成绩较高的学生也得不上分,希望能得到所有语文老师的关注。存在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学生对诗歌鉴赏中通过抓关键词来分析理解诗歌这一方面,还有待于加强。第19题,有一部分学生不能通过抓关键词,概括出雨的特点;
②专业术语理解不到位,第20题的比较赏析学生回答笼统,重点不突出,或者只说小草顽强的生命力,不能答出二者的差异,只能得1分。
8、写作方面。体裁多样,题材丰富,亲情、友情、自然、名著人物、社会万象均能入题,也出现一些优秀作文,有的立意新颖深刻,构思巧妙,有的形式新颖,语言优美,充满了对生活人生的深层体悟和思考。这是值得欣慰的,但同时,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问题也很严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①书写不够规范,字迹潦草。卷面的整洁度不高、标点的使用不规范。这里有一种现象应该注意:有一名学生,把作文答题纸全部划掉,另外贴一张练习本上的横格纸,写明学校、班级、考号等信息;还有一名学生在所有的答案前加一个“w:”。
②审题不清,不能很好地挖掘材料的内涵,影响了文章的立意。如许多学生对所给要求中的“物件”、“故事”、“情感”、“回忆”等关键词把握不住,出现思维疏漏。也有人写到了物件,但却一笔带过,不能处处点题,未渲染物体所体现出的感情,从而导致写作脱题、偏题。作文字数要求600字,但有将近10%的学生字数不够。
③考生提炼生活,挖掘生活的能力不够。许多考生选择了生活中的一张照片、一份礼物等记述自身生活中最感人的事件,但处理这些材料的时候浮于表面,只是简单的再现当时的情景,没有对这些情景作深入的思考与挖掘,从而使立意缺乏高度和新颖性。这里也顺便说一下关于“雷同作文”现象,雷同作文不少,一个考场竟然出现了七八篇雷同作文。很明显,这是老师介绍或要求背诵的优秀习作,学生几乎不“改头换面”就直接照搬。编造现象也值得重视,如学生的叙事常见的是诸如小时候家长送伞,或者朋友之间分别送的其他某件礼物,甚至还有一些文章不约而同写了自己的某位亲人,为了给自己买一份礼物惨遭车祸等等。在行文过程中,编造的痕迹明显,有的甚至出现前后矛盾现象,大大影响了写作成绩。
④材料的组织能力较差,思路不清,缺乏整体构思。
⑤语言表达不流畅,不严谨,缺乏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细致的描写,没有真情实感。编造故事情节就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现象。
⑥作文写作中虽然提出了“每三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不设上限”的规定,但仍未引起学生的足够重视。作文中的错别字频繁出现,如“已经”写成“以经”;“尤其”写成“犹其”等。此外,作文中病句较多,不能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等现象也不断出现。由此可见,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还比较差。
五、对今后教学的启示
通过对10届语文联考试卷的质量分析可以看出来,我区初中语文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我们还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语文教学和教改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的语文基础不扎实,语言积累不够,阅读能力较差,写作创新意识不够等;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不很到位,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还未发挥,被动学习的现象依然存在。针对这些问题和我们在下校调研中发现的问题,特向各位同仁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以供参考。
1、重视《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正确制定并有效实施语文“三维”目标。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的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重视“三维”目标的全面落实和有效实施,不可偏废。即要重视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又要重视语文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关注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感悟,重视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备现代社会合格公民的良好素质。
2、聚焦课堂,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语文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在课堂,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课堂也更加生动活泼,所以聚焦课堂、研究教学、提高效率是广大语文教师更为关注的。在教学中应大力提倡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相长的教与学的方式,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负担,使语文课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3、重视阅读,提高阅读能力。
重视阅读教学,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教师不越俎代庖,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积极进行阅读实践,逐步提高阅读能力。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既要指导学生养成每天读书看报的习惯,还可给他们推荐一些报刊杂志上的美文,也可指导他们阅读《语文课程标准》规定必读的中外名著等,引导他们走进名著,阅读经典,穿越时空,与高尚、睿智的心灵对话,提升自己的阅读品位,丰富精神,提高品德修养。教师也应指导学生制定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扩大积累,增加学生阅读体验,深化学生对生活的深层感悟和思考。教师还要始终坚持对学生名著阅读的正面引导和检查落实,不要流于口头、流于形式。
4、加强写作教学,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抒写真情。
本次联考中作文暴露出来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写作教学的不足。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把自己最熟悉,印象最深,最有感触的人、事、物引入自己的作文中,倡导写真人,真事,抒真情,用我手写我心,以健康、充实的内容和真挚的感情去打动人心。同时要特别重视审题、立意、构思、表现手法、拟写题纲等方面的专门指导和训练,重视优秀范文的引导示范作用。
六、复习备考建议
2010年陕西省的中考语文试题将会更加注重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更加注重考查学生掌握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继续突出考查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时加强对学生的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因此,中考语文复习应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正确处理好三个维度目标之间的关系,注意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交融、整合,努力做到夯实基础,提高能力,积极探究,灵活应对,争取更大的成绩。
针对2009——2010学年度初三教学及复习备考工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            夯实基础
复习要结合本学校初三学生语文学习实际 ,重视加强语文积累和运用的复习和梳理,注重引导学生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学生的语文学科素养和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引导,在训练中要重视基础,强调落实。
2、            强调能力
备考应坚持以知识为主体,突出能力的原则。复习时要抓住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着重提高学生语文综合运用能力、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重视对学生发现、探究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强调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渗透人文内涵和科学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            全面复习
中考语文试题要全民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试题的人文性、开放性、实践性综合性。因此在复习时教师要进一步落实新课程理念,准确把握《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第四学段关于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各个版块课程目标,认真研读2010年的中考说明,分析试题题型和考查点,研究试题提问形式,保障复习内容既有合理的知识覆盖面,有针对性地开展能力训练,又能重点突出的反映学生语文素养水平的核心内容。
4、训练科学
中考语文试题都十分重视命题的科学性和规范性,无论是试题素材的选择,还是题干的设置,都是科学、规范。所以复习训练的试题也要精心选择,不能有知识性的错误,摒弃繁、难、偏、怪的题目;试题要表述明确、清晰,答案制定要准确无误,避免出现歧义,误导学生,切实保证每位学生的利益。

一、试卷情况
本次月考试卷命题由三人同时提供材料。陆宁昌提供现代文部分、默写、诗歌鉴赏和作文,吴梅芬提供文言文部分文言考察,肖大群提供文言文部分文的考察。题型设计按照高考要求,难度略低于高考。
试卷现代文阅读材料分别为文化类《为奥运福娃寻根》和文学类《灯光让我们感动》,考核学生理解分析(认知理解第8题,信息整合第1、2、3、9题,对文段或全文的综合理解第4、5、6、10、11、12、13题)和鉴赏评价能力(第7题)。阅读材料总体上难度不高,考核重点在阅读材料的整体与局部词句的信息筛选整合、文段或全文文意的理解分析的语言表述能力考查。
试卷文言文部分涉及认知识记(第14题背诵默写、第15、23题元曲文体和文学常识)。文言文材料均选写人记事类的文章,文言基础(课外文言文材料,第18、19、20、21题,实词、虚词、句意的正确用法和意义的理解、翻译)、对诗歌、古文的理解分析(第16、22、24、25、26、27题)和诗的鉴赏分析(第17题,对修辞手法表达作用的考察)。总体上看,默写范围明确,比较简单,诗歌难易适当,课外文言文理解难度,文言文考核重点放在了对文言基础的把握和文的理解分析层面,只在诗歌部分涉及一道鉴赏题,而且题目还是作了拆分处理降低了答题难度。
作文部分。这是一篇材料加话题的作文。
有人说:“放弃该放弃的是无奈,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无能;不放弃该放弃的是无知,不放弃不该放弃的是执着。”
请以“放弃”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首先必须审清材料的主旨,知道它要写的侧重点是什么,然后按该主旨立意自己的作文。
从材料来看,分号前是谈放弃,分号后是谈不放弃,这是要求考生谈“应该放弃还是不应该放弃”的问题。从文意层次来看,“无奈、无能、无知”是无论选择放弃还是不放弃所体现的一种消极态度,只有最后一个“执着”是一种面对选择的积极人生态度,这就要求考生去思考“放弃”与人生态度进行碰撞,阐释自己对待这个问题的立场态度。考生选择“放弃与不放弃”的立意角度,以及“放弃什么与不放弃什么”的内容,这是反映学生眼界和境界的一个关键问题。从生活和阅历角度写,可以关照古今和现实热点。
审题立意难度不大,关键看思路结构。例如选择“放弃”的思路有如下一些:
1. 放弃是另一种形式的选择:我们离开家乡宁静的生活来到都市是为了能更好地发展出自我;我们放弃了城市安逸的生活来到偏僻的山村教书,是为了奉献自我;不收取贿赂是为了清白为官,不卑躬屈膝是为了一身正气……
2. 生活中有的东西是可以放弃的,如虚名、小利、但有的东西却永远都不能放弃,比如尊严、责任等,这些都是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东西,放弃了它们,我们就会沦落为社会的渣滓。
3. 通过一个人放弃的东西,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性格和品质。钱学森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百废待兴的祖国,从中我们可以年到一代科学家的爱国情怀;一位老模范工人每每把自己应得的荣誉让给年青的一代,从中我们可以看到爱护青年、无悔奉献的高尚品质。
4. 放弃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我们拒绝了游戏机的诱惑是为了获得优秀的学业,我们放弃了青春期青涩的果子是为了获得成熟的情感……
5. 可以从放弃与获取的关系入手,展开自己的论述。
二、年级卷面情况
吴梅芬阅现代文部分、肖大群阅文言文部分、陆宁昌阅作文部分。年级平均分为92.8,年级及格率为69.7%。班级平均分总体格局还是2、4、1、3,及格率为4、2、1、3。年级最高分117,最低分20(作文不做),出现70分以下的低分中,有作文离题和没有完篇的情况,文言和作文低分的情况依然突出。
阅读部分卷面情况反映比较好的是第三、第四大题,作为默写和诗歌鉴赏,学生答题情况比较好,得分率分别为84.21%和61.41%。两题得分情况均好于期中考试时的情况,两题得分最好的班级分别是四班和一班,得分率分别为91.06%和65.99%,两题得分情况比较差的班级分别是一班和四班。记忆性的题目,文科强于理科,理解分析性的题目,理科强于文科。二班处于理解和识记能力相对比较均衡的状态,两题得分率分别为87.17%和64.62%。
阅读部分卷面情况反映最不好的部分是第五、第六大题,得分率分别为50.58%和49.98%,最好的得分率也只有54.72%和53.36%,与期中考试课外文言考核情况基本持平。两篇写人记事课外文言材料作为文言和文两块考核的内容,学生答题情况比较糟糕,第五大题卷面情况反映学生之间的差距明显,尤其是实词解释、人物形象的理解方面;第六大题卷面情况反映文学赏识的识记错误严重,背诵记忆不够细致“歌诗”大多写成“诗歌”,对文本信息提炼把握不准。答题时缺少基本的思考,尤其是对人的行为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他人(皇上)对人物的作用。整体文言试题完成情况不十分理想,不足一半的得分率反映出学生答题中对陌生文本的整体阅读理解能力不强。
现代文阅读部分答题情况好于文言文,相比期中考试,得分情况好于期中考试,第一大题和第二大题得分率分别为63.93%和58.05%,文化类阅读材料比文学类阅读材料得分率高,情况略好的班级分别为二班和四班,两大题情况略差的是三班。
作文部分,年级总得分率为65.67%,与期中考试基本持平。写作主要问题反映在作文素材和作文结构的处理问题上,班级差距不大。二班、四班得分率略高一点。题目不拟或照搬话题的扣2分,扣话题内容但套用材料四句话结构,主题不明确的给及格分,抄袭嫌疑的不及格。
三、原因分析
除去客观卷面因素,我们主要分析开学以来复习教学的得失和学生学习情况的主观因素:
1、古诗文识记默写的答卷情况比较良好,说明教学侧重课内基础,有一定效果。由于前阶段对文本的背诵要求加强了,并逐步落实,所以效果有所显示。需要进一步加强。主要失分原因有错别字:“世务”写成“事物”;“幽愁”写成“忧愁”、“忧仇”;“樯撸”写成“强鲁”等;漏字:第7句的“而”字;题目没有读清,将填五空看成填五题,多写造成多错。大部分学生肯认真完成。教师也能根据实际情况,通过集中、分散、测验反馈等手段适时进行督促检查。
2、诗歌鉴赏的文体知识考核了一道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高考出现过的知识点,依然有相当多的同学失分,说明有些同学在面对语文课堂基础复习和强调再三的问题,依然不够扎实。这是学生学习习惯的顽症,如果学生不在态度上进一步端正,这样的失分恐怕在所难免。
鉴赏分析题,有部分学生对修辞的掌握很差,几乎不能在语句中发现比拟的修辞方法。由于这部分的复习工作刚开始进行,出现的问题或许在以后的复习中可以弥补。
3、课外文言文,考核下来失分情况严重,具体原因如下:第一篇考核文言为主的语段,实词在文本的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把握不够,对语言环境前后的分析缺失,另外对单音词、复音词以及被动语意的把握错误严重;翻译错误出现在关键词语的理解表达和对特殊句式忽略判断,对省略句的的理解不够;试卷人物形象的理解题失分在学生平时的语言表达不规范,对文本进行概括分析的意识淡薄。第二篇考核文为主的语段对文本信息提炼把握不准,尤其是对人的行为与环境条件的关系答题时缺少基本的思考;文学赏识的识记错误严重,背诵记忆不够细致“歌诗”大多写成“诗歌”,这种情况在写作作文素材的运用中也出现了材料不确的问题。
4、现代文答卷有进步,答卷情况不理想的原因:阅读文本梳理层次的意识还没有建立起来,规范答题的良好习惯在现代文阅读中还没有很好地帮助学生梳理,不看题干、审题不清和词句信息提炼概括不确切等理解、综合分析能力方面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加强训练指导。
5、给材料话题作文审题没有太大偏差,作文得分情况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对材料侧重点的把握与自己储备的作文素材之间存在脱节,不知道在谈“放弃”或“不放弃”时应该对自己储备的历史、现实、生活的素材进行裁剪和恰当地论证分析,不少学生存在堆砌素材的问题,这是结构谋篇作文教学中需要让学生重视的问题。个别同学对材料不加分辨地既谈放弃又谈不放弃,是一种不好的作文态度。发现一位同学涉嫌抄袭套用一个已有的故事,这种情况要引起教学重视,如果这样也给高分,显然对学生是一种误导。
四、复习策略:
1、回顾古诗文专题复习阶段的工作,值得继续肯定的是紧扣课内已知,继续梳理巩固古诗文文学、文化常识,通过测验、练习查缺补漏。下阶段语文复习围绕课内基础和期末考试一篇课内文言语段,加强文言阅读基本能力训练。除继续文言专项训练、现代文阅读分析复习,准备在模拟考前进行一次默写识记测验和考前综合复习卷测试,用考测来督促学生课内外练习和复习。
作文审题立意依然是重点,结构思路是下一步提高作文等级的突破口。写作继续突出审题、立意训练,同时辅以结构思路的模式,力图能让更多的同学明白写什么和怎样流畅地写。
2、学生的学习态度还是我们要加强引导的。要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继续督促学生学习。
3、模拟考试结束后,希望学校能将现在高一、高二的期末考试资源共享给高三,让全体学生在以做带练,以练带讲,讲练结合进行课内文本巩固复习。
需要说明的是,老师面临的困惑是自认为强调得不能再强调的重点却一再失分,作为课堂教学,只能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从“失分的教训”中不断得到提醒,希望能让学生在平日知识梳理中自觉或被迫进行查缺补漏。
另外,我们教学中对一些比较典型的理解分析和鉴赏评价性问题在答题技巧上的训练和讲解不能代替学生的理解感悟。一次又一次的失分,聪明的学生是在失分中进步,如果失分能让大部分学生养成看懂文本再运用答题技巧解决理解文本问题的能力,考试测验就有用了,但倘若他们没有希望看文本,而只是为求答案而学技巧,那么再高明的技巧也只能用一次就没用了。
基于以上认识,教师和学生单纯看作文分高还是分低,而不看为什么高、为什么低,那永远都走不出考试的恶性循环。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改出的作文分低,是为了引导学生对提高作文水准有一个方向的认识,真正考虑作文的上升空间,在思考生活,用好素材,架构好结构,顺畅表达。

一、命题背景
2006年开始,北京市下定决心要降低高考难度。就语文学科来说,2007年高考文理科都在2006年比较高的难度系数基础上提高了0.02,分别达到了0.65、0.67。崇文区要高于北京市水平,分别达到了0.71、0.70。为了使我区语文命题更加具有针对性和比照性,本次期末统练难度系数的目标定位是:切近北京市高考平均水平。
二、成绩分析
1.总体情况
本届期末统练和2007届比较(见表1),参考人数略有下降,理科最低分有所下降,其他指标都呈上升趋势,与本届本次考试特殊的命题背景相适应。
表1:本届期末统练各项主要指标与2007届的比较

2.各校情况
⑴平均分

从平均分情况看,理科的基本位次与去年一样,前三甲依然是汇文中学、广渠门中学、50中学。11中学、109中学处在区均分的下边沿。96中学处在第二军团和50中分校、龙潭中学之间,与之都保持了一定的距离。文科的局面稍显复杂,前三甲依然是广渠门中学、汇文中学、50中学,但位次稍有变化;11中学、109中学与去年的不同是,今年处在了区均分的上边沿;96中学和区均分接近;和去年相比,50中分校上了一个台阶。
⑵及格率

从及格率情况看,理科反映出:汇文中学、广渠门中学、50中学、11中学处在区均率以上;109中学接近区均率;96中学距离109中学、50中分校距离96中学、龙潭中学距离50中分校,都相差15—17个百分点。文科反映的情况是:汇文中学、广渠门中学、50中学这两年始终保持在区均率以上;109中学、11中学今年也跻身区均率之列;96中学切近区均率;50中分校较去年进步明显,龙潭中学及格率偏低。
⑶优秀率
汇文、广渠门中学理科各1名达到优秀,文科各2名达到优秀。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各校要格外关注本次考试115分以上学生,各校人数情况分列如下:
表2:理科115分以上人数统计

表3:文科115分以上人数统计

⑷不及格人数统计
在关注尖子生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语文学习困难生群体,这是分数攀高的基石。各校不及格人数统计如下:
表4:理科不及格人数统计

表5:文科不及格人数统计

三、板块关注点
1.总体关注点
表6:各大板块全区总体情况

全区各校要在大阅读、语言综合运用方面多下功夫,全区作文成绩提升的空间还有4—5分。
2.各大板块各校情况
⑴语文基础相关性分析。语文基础部分理科情况与总成绩排序是紧密相关的,总分高,语文基础分也高,只有广渠门中学和50中学略有变化。语文基础部分文科情况相对复杂:50中分校、崇文门中学相对较好;50中学、11中学与自己的总分位置不相称,要加强基础的落实。
⑵文言文阅读相关性分析。理科文言文阅读的得分位次与总分位次完全相关。文科文言文阅读的得分情况是:50中分校相对于自己的总分这一块要好得多,位列第三;50中学则需要在这一块着力。
⑶文言停顿、诗歌鉴赏、默写相关性分析。理科这一部分的得分与学校总分位次紧密相关,只有11中学和109中学略有变化。文科这一部分的得分与学校总分位次基本相关,96中学、汇文中学、崇文门中学要好于自己的总分位次;广渠门中学、11中学、109中学、50中分校都略低于自己的总分位次。
⑷科技文阅读相关性分析。理科在科技文阅读部分的得分与各校位次基本相关,11中学、96中学略高于总分位次;109中学低于总分位次,需要加强复习。文科在科技文阅读部分的得分情况是:96中学做得不错,远远高于自己的总分位次,居于第二。广渠门中学、50中学低于自己总分位次稍多,要引起重视。
⑸大阅读相关性分析。理科大阅读的得分与各校总分有较大相关,50中学、11中学略高于总分位次,广渠门中学、109中学略低于总分位次。文科大阅读的得分情况是:96中学高于总分位次较多,答得较好;相对汇文中学、50中学略高于总分位次,广渠门中学、11中学则低于总分位次。
⑹语言综合运用相关性分析。语言综合运用部分的得分与总分位次基本相关,50中学、109中学、龙潭中学略高于总分位次,广渠门中学、50中分校低于总分位次。语言综合运用的得分情况是:50中分校、109中学、龙潭中学高于总分位次;96中学、崇文门中学略低于总分位次;11中学低于总分位次,需要关注。
⑺作文相关性分析。理科作文部分的得分总体上比较切近,广渠门中学、109中学、11中学、龙潭中学略高于总分位次;汇文中学、50中分校、50中学略低于总分位次。相对理科而言,文科各校的分差要大一些。96中学位居第二,明显高出总分位次;11中学、龙潭中学也高出总分位次;汇文中学、50中学、109中学、50中分校要低于自己的总分位次。
四、主要优势
1.从板块看,语文基础部分落实较好,得分率为78.33%;文言文阅读能力较之高一、高二有所提升,得分率达到79.20%;文言停顿在高二期末考试专题讲评基础上答题有方,诗歌鉴赏在本学期专题研究课的带动下初见系统复习的成效,文言诗文的默写备受老师关注,这三块总的得分率为75.06%;写文章,绝大多数同学能准确把握题旨,作文基本框架较好,课本材料能做到学以致用。
2.从题型看,学生解答选择题有较好的知识积累,有一定的方法积累。表现为:基础性知识掌握比较牢固,抗干扰能力增强(见表7、表8),科技文阅读部分的两道选择题正确率明显提高。
表7:第一大题(选择题)各小题得分率及排除干扰情况
题序
1
2
3
4
5
正确答案得分率
C94.4%
A98.3%
D78.4%
B70.0%
D48.3%
强干扰项误选率
B 3.1%
C 0.6%
C 11.5%
C 19.9%
C 21.3%
表8:第二大题(选择题)各小题得分率及排除干扰情况
题序
1
2
3
4
5
正确答案得分率
B94.9%
B59.3%
D87.2%
A88.3%
D60.8%
强干扰项误选率
C2.5%
D31.3%
C5.4%
B C3.9%
C 26.3%
3.从复习备考看,虽然还只是第一轮,尽管时间上有些仓促,但从考试反映出:各学校的备考遵从了开学初制定的备课组工作计划,大部分教师态度好,其教学是有效的。
五、主要问题及建议
1.阅读与语言综合运用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⑴审题不严,吃亏眼前。示例:题干问的是“作者当初不想去听音乐会的原因”,也就是没听之前为什么不想去。有考生答曰:在作者看来所拉曲子没劲。试问:没听,咋知道别人水平如何呢?显然这不是理由。
⑵照搬照抄,缺少变换。示例:题干问的是“作者当初不想去听音乐会的原因”,有的考生答曰:要西装革履,正襟危坐。应该说,此处“要西装革履,正襟危坐”是要求,题干要求答的是原因,只要变换一下说法即可,即自己装束不雅。
⑶向度单一,缺失要点。有些题看分值就知道有多个要点,可是有些考生思考的宽幅不够,总是缺失要点。
⑷浮光掠影,不能由表及里。示例:题干问的是“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听音乐会之前穿很瘦的马甲这个细节?”有考生答曰:虽然不是正式演出,但观众不能马虎。其实,考生只要在此基础上再深入一步问个为什么,即“为什么不是正式演出观众还不能马虎呢?”这样一问,答案就出来了:因为当时“我”是抱定了媚雅的态度的。
⑸逻辑混乱,不能自圆其说。示例:题干问的是“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听音乐会之前穿很瘦的马甲这个细节?”有考生答曰:表明作者对所谓的媚雅音乐会是不适应的,作者是消受不了的。按照学生的逻辑,就应该是:不适应媚雅音乐会,消受不起,就得穿很瘦的马甲。显然,这个答案是非常荒唐的。
⑹随意嫁接,违背基本事实。示例1:题干问的是“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听音乐会之前穿很瘦的马甲这个细节?”有考生答曰:为后文作者把笑“咽到肚子里,结果把内脏都震成了碎片”做铺垫。怎么铺垫,不得而知。示例2:有考生答曰:与后面音乐高雅演奏很差形成了对比,讽刺了“媚雅”这一现象。对比由何而来,大概是:穿得很正式,演得很差劲。其实,这二者之间没有对比关系,穿马甲这是在“雅”的场合的基本要求。再说,演得差劲只是针对老太太,其他人不尽然。
⑺不假思索,令人啼笑皆非。示例:题干问的是“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听音乐会之前穿很瘦的马甲这个细节?”有考生答曰:为了掩饰自己的肚腩。作为高三学生,出现这种常识性错误,实属不该。
⑻信息失真,导致没有读懂。有的考生,不会抓关键信息,不会“揪一点,舍其余”;有的考生,不会区分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以显代隐;有的考生,不会整合信息,舍大存小。
⑼表达失当,让人扼腕叹息。有的考生表达上粗心大意,导致搭配不当。示例:“根据文意,填出横线上的内容。铁原子的结合能要比木原子的结合能大,所以铁块的下落速度要比木块的          。”不少考生将“快或慢”答成了“大”或“小”。应该说,“速度”论的是“快或慢”。有的考生,心里明白,但修辞不当。示例:①祝您的身体如松柏一样健健康康的。②也希望我们的友谊像绵绵江水一样永不停息。③事业如离弦的箭一样飞黄腾达。
建议:⑴学会铺路搭桥。阅读解题要搭建一座从已知通向未知的桥梁。如:文章第二段中写了作者当初不想去听音乐会,结合上下文说说这其中的原因有哪些。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分三步铺路搭桥:一是分析已知(文章;当初不想去听音乐会)。二是明确未知(原因)。三是搭建桥梁(第一座桥:听音乐会需要什么条件?第二座桥:此前作者具不具备这种条件?)。⑵找到联系点。阅读解题要找到已知、未知与作者某种(某些种)意图的联系点。如:在第四段中,作者为什么要写听音乐会之前穿很瘦的马甲这个细节?关于这一问题,也可以通过三步找到联系点:一是分析已知(文章;题干提及的:听音乐会之前、穿很瘦的马甲)。二是明确未知(作者为什么这么写)。三是找准联系点(当此之时此行为的心态和直接的后果;当此之后作者反思媚雅行为所得出的结论)。⑶训练答题视域,提高宏观统纳能力。答题前要纵观全文、题干,答题时要多角度切入,多向度延拓,多侧面考虑。⑷提高书面表达能力。表达时强调两点:一是答是所问;二是紧紧围绕“问”准确组织语言。
2.写作方面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⑴偷换概念酿大错——可叹。比如将“山就是山”演绎成“山永远只能是山”,其实这是表意很不同的两句话。
⑵断文取义入歧途——可惜。有的考生将“山就是山,水就是水”两句联系紧密的话拆分开来,先谈山的品行,再讲水的品行,各行其是;有的考生空谈山水之间的关系,大谈山水结合的妙处。
⑶生拉硬拽凑字数——可气。有的考生将以前写过的“谈奉献”“话诚信”“讲责任”生硬套拽,文不对题;有的考生将记忆中的好词好句剪剪贴贴,东拼拼,西凑凑,言不及义。
⑷横生枝节打折扣——可恨。有位考生的开头两句是这样的:“山就是山,水就是水。山代替不了水的清澈,水代替不了山的高大。它们都有自己的优点,都是其他事物所无法代替的”。应该说,第一句很扣题,但第二句就开始走偏了,因为“山就是山”不能说这是“山”的优点,只能说这是“山”的特点。及至后面几句,就越来越偏,直到把自己带进了死胡同。
⑸东拉西扯入题慢——可不好受。一位考生,短短800字的文章,开头就用了309字,总算入了题。可以想像,后面的文章是何等的难做了。像这种入题慢的考生不是一两个。
⑹语言捯饬欠利落——可得下功夫。有些考生,车轱辘的话来回说,满纸大白话,致使表意贫乏,论证苍白无力。
建议:⑴审准题,定中心。⑵列提纲,缕条理。⑶备素材,巧组织。⑷叙到位,论充分。⑸语言精,文体明。⑹字数足,卷面清。
3.复习方面的主要建议
⑴死分抓死,但不要死抓。五个过关:汉字的音形义大面积过关,文学常识人人过关,修改病句大面积过关,文言文默写人人过关,文言文阅读大面积过关。过这五关,要多从用的角度训练,多从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的角度考查,多从熟练度、理解程度的深浅、是否联系情境思索这三个得高分的主要元素加强检查。既然会用了,也就说明记住了。
⑵活分抓巧,但不要抓瞎。语文考查题是灵活多了,但要明确:灵活的能力考查,一定可以用应知应会的知识来解决,一定也是有规律可循,有捷径可走的,只是每个人的走法不同,谁找到适合自己的走法,谁就能拿到高分。所以,对于灵活题,要帮学生追源,追溯到那个最简单的起点上。面对活题,要以活制活,找到变中的不变。切不可乱讲一气,更不可自乱阵脚,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⑶考纲落实,但不要套牢。开学就能拿到考纲,师生要细研细磨,少走、不走弯路,特别是题型示例中的新题型,要把住题脉,精讲精练,循之以理,导之以法,大而化小,以简驭繁。每位老师要潜心琢磨“给学困生讲这类新题型怎样深入浅出”“怎样在低起点上拿到比较高的分”这两个命题。但也要防止以纲为纲,唯本是从,实际上呢,复习时,知识也好,能力也好,要略高于考纲;同时,要让学生学会将考纲中的考点、题型综合、重组、置换。
⑷复习有序,但不要无理。复习倡导由浅入深,先易后难,补阙拾遗,打好基础,渐次升级。同时,一定要找到浅和深、难和易、基础和新知的事理关系和逻辑关联。

省第二次质检试卷是配合《考试说明》的又一次考试,它是对今年我省语文高考命题的进一步阐释,无论从试卷结构还是试卷命题方式,对我们今后的复习工作均具指导意义,为此,我们就这次考试的情况进行认真的分析。
一、试卷分析
省二质检的试卷结构与一质检试卷结构对比,传承了一质检的结构方式,并未作较大的改变。
1、试卷仍体现了课改精神。
试题的模块设计与课改对应,试卷分为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写作三大块,突出了模块教学特点,突显了新课程的要求。
2、与往年的高考试卷相比,本次质检试卷结构除了继承以往的结构形式外,对部分的试卷结构进行了调整。
(1)第一大题即为古代诗文阅读,而且把以往放在《三》题的“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提前到《一》题,即试卷的开头部分。该题为“考查学生传统文化的积累和汉字的规范书写”(《考试说明》P34),能力层级为A,难度系数较低,易于体现试卷由易到难。
(2)文言文翻译一改以往的翻译文化经典的句子变为“文言文阅读”文段里的两个句子,实际上就是降低了文言文翻译的难度。
(3)将“文化经典阅读”从“文言文阅读”中剥离到“文学名著、文化经典阅读”上,避免学生连续阅读文言文的疲累心理。
(4)将现代文阅读分离为必考与选考部分,“论述类文本”为必考内容,由原来的试卷第一题放到第三大题。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为选考题,学生可以任选一题进行作答。此题为第四大题。总之,试卷结构分类更为清晰,结构更为合理。
3、试卷命题范围增加了时文评说,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它要求考生能够关注社会、关注热点,针对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作简要阐述。”(《考试说明》P47)增强鲜明的时代性。此题为近年来的新鲜题型。且从两次的质检卷可看出,命题侧重于与学生生活关系大的新闻题材作为命题的依据。
4、在命题方式上也做了一些调整。
(1)“选择题约15%,非选择题约85%”(《考试说明》P83),可见,今年高考命题方式上的选择题类型的题目略有增加,主要增加在文化经典的阅读及现代文阅读上。
(2)增加了开放性题目和探究性题目。如“语言文字运用”部分,增加了针对时文提出赞成或质疑的不同看法这样的开放性的题目。“现代文阅读”部分,增加了“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阅读”(《考试说明》P59-65)的命题意旨,从而生衍出诸如“本文记游,却有大量的议论,请结合文本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质检卷文学类文本阅读14题)“你认为张季鸾成为‘最杰出的报人’主要原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进行探究。”(质检卷实用类文本阅读14题)的探究性、开放性题目来。这种开放性、探究性命题主要集中在文学类文本阅读及实用类文本阅读里。
⑶与一质检相比,诗歌鉴赏部分做了小的调整,即由原来的两小题变换为一小题,分值6分。该题的题目设置存在缺陷。题目没有明确要求考生务必把对比内容全部分析出来,导致很多学生只是分析其中一个方面的内容,而参考答案要求分析出四点内容。
5、整份试卷的难易度适中。
二、考情分析
1、各分数段及三率情况统计表
分数段
129-120
119-110
109-100
99-90
89-80
79-70
69-60
人数
0
15
101
114
51
7
1
与考人数
最高分
最低分
平均分
优秀率
及格率
289
113
62
97.5
0
74.4
2、学生答题情况分析
题序
1
2
3
4
5
6
7
8
9
得分率%
9.16
33.3
66.6
80.0
33.3
80
82.1
70
76
题序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得分
率%
62.5
62.3
77.8
65.4
46.3
60.4
58.5
64.3
三、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分析
基本过关的知识
名句名篇中,课内默写部分。
文言文阅读中的翻译部分。
文学名著阅读部分。
文化经典阅读(1)题。
文本阅读的9、12题。
作文。
掌握较差的知识
诗歌鉴赏。
文化经典的(2)题。
论述类文本的10、11题。
文学类、实用类文本阅读的14题。
语言文字运用的15、16题。
语言运用的15题。
四、原因分析
1、复习不全面、透彻,知识掌握不够扎实。现代文部分的论述类文本、实用类文本、文学类文本部分学生答题不规范,有些题目还无从下手。
2、学生未能细读文本,冷静作题。
诗歌鉴赏题以及文学类、实用类、论述类文本阅读、文化经典阅读,对思想内容把握不到位,艺术手法的分析不够准确,都与不能静心阅读文本有很大关系。
3、答题不够规范。
学生的答题中存在语言表达不到位、不规范、不会分点作答的弊病。
4、作文写作在审题立意、材料组织、谋篇布局上存在缺陷。该次作文是命题作文,作文题目是“十八岁”,学生心中有诸多材料,但只是把材料进行堆砌,没有进行有效的分析。有些学生文体意识还很淡薄,写出了“四不像”的文章,使得作文分数低下,佳作甚少。
五、今后策略
(一)深入研究《考试说明》和这次的质检卷,发掘其中精髓,明确下一段的复习重点。
《考试说明》、质检卷对我们的复习具有深刻的指导作用,为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它,发掘它蕴含的考试信息,明确我们的复习重点,做到不做无用功,有的放矢地复习知识点,努力让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课堂教学讲求实效性,课课有所得,不放过必须掌握的每个知识点。尤其要关注今年考试“有变”的部分,以此作为突破点。多方了解高考信息,化各地信息为己用。
(二)调整复习方向,抓住薄弱环节,强化训练,逐个击破。
1、侧重对探究性、开放性题型的训练。
2、第二阶段进行补缺补漏复习,依据综合练习卷,对时文评说侧重答题技巧和规范性的指导,寻找相关练习予以训练;对古诗加强诗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训练;多筛选文化经典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语段,引导学生理解文中思想性。
3、进一步指导学生写作议论性散文。在作文的拟题技巧、审题立意、文章结构、素材运用等方面加强指导。
4、加强对各种类型题的提炼,加强答题技巧、答题规范、答题完整性的指导。
5、加强对要求背诵的十三篇古诗文的检查督促。
6、进一步加强对文学名著的导读的促读检查力度。
7、加强新题型的强化训练。
8、第三阶段复习注重综合练习的强化训练,做到现做、现收、现改、现评。注意收集各地模拟试卷的筛选工作,去伪存真,去劣存优。
9、依据《考试说明》的命题思想、原则、方式,进一步以模拟试卷的训练强化学生的答题思维。

高三语文质量分析
一,对试卷命题成员及磨题情况的介绍
高三语文期末质量监控试卷由高三语文中心组全体成员参与命题.11月17日,我们组织全体高三语文中心组成员到立达中学进行单科调研,在结束听课,座谈,反馈,研讨等工作后,由研训员向中心组成员具体布置了试卷的命题工作.具体分工如下:现代文语段(一)(17分)由华高邓星老师负责命题;现代文语段(二)(22分)由二中朱桂娟老师负责命题;名篇名句默写(三)(5分)由上外金林森老师负责命题;诗词鉴赏(四)(8分)由上外金林森老师负责命题;文言文语段(五)(16分)由一中陆家治老师负责命题;文言文语段(六)(12分)由一中周菊妹老师负责命题;作文(70分)由教师进修学院研训部杨敏老师负责命题.统卷工作由教师进修学院研训部陈赣和杨敏两位研训员负责.
2007年1月8日,在规定交卷的时间,各位中心组成员按时把所命试题交给了研训员.经过研训员认真审题,我们感觉试卷命题质量较好,与高考试卷在分值安排,难易比例等方面十分接近.但是,正因为与高考要求吻合,所以对高三学生而言,恰恰存在难度较高的问题.为此,由两位研训员负责对部分试题进行了调整,把试卷难度适当降了下来.2007年1月16日下午,我们组织全体高三语文中心组成员在进修学院进行了集体"磨题"工作.中心组成员对每道题目进行了推敲与修改.命题工作充分调动了中心组成员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中心组成员的集体智慧,充分体现了中心组成员之间的团结合作精神.
二,对试卷内容及能力要求的综述
一考试目标:与《2006年上海卷考试手册》要求吻合.阅读部分:要求学生能阅读现代文和浅易的文言文.具有认读,理解的能力,分析,综合的能力,鉴赏,评价的能力.进行出题.写作部分:要求学生具有选材立意的能力,结构布局的能力,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试题分值及难易比例: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分阅读和作文两大部分.其中阅读占80分(现代文,文言文约占各占40分),作文占70分.试题难易比例约为3:7
三,对试卷实际得分情况的抽样与分析
为了客观公正地评价试卷命题质量,为了准确清晰地掌握学生学习情况,我们对全区10%的高三语文试卷进行了每一大题的抽样工作.具体抽样情况如下:
第一大题:平均得分8.31分,得分率48.88%
第二大题:平均得分13.625分,得分率61.93%
第三大题:平均得分2.765分,得分率55.3%
第四大题:平均得分2.27分,得分率28.735%
第五大题:平均得分7.99分,得分率49.94%
第六大题:平均得分4.79分,得分率39.92%
作文:平均得分46.52分,得分率66.46%
全区共有华高,四中,新桥,立达,上师,九蜂,上大,市农校,大江九所学校,共2134名高三学生参加考试,区平均为83.84分,及格率为27.74%.区平均与及格率偏低!
归因分析:
(一)课堂教学及试卷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语文课堂教学效益不高,学法指导欠缺.②试卷存在的问题有:有的题目难度偏高,如第19题的句子翻译难度较大;有的题目题干设置欠准确,如第2道题目;有的题目答案设计有偏差,如第25题.③阅卷教师批卷时,有死抠答案的现象,导致学生无端失分.
(二)学生语文学习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①因为第一学期,所以学生可能还没有进入考试状态②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普遍缺乏认识.③学习兴趣不高,不肯下功夫.④语文素养差,阅读面窄.有这样一个典型例子:现代文阅读部分,有这样一道题目:"2006年10月19日是鲁迅逝世 周年纪念日."我们原以为,这道题目是送分给学生的.因为从小学到高中,学生学过许多鲁迅先生的作品,对鲁迅先生的生平应该是耳熟能详的,更何况,2006年是鲁迅逝世70周年.全国的许多舆论媒体登载了大量的纪念文章.可是令人感到悲哀的是,我们对100份学生的试卷进行了抽样,竟然只有21位学生回答正确.⑤学生缺乏整体阅读,整合信息的能力.⑥应考态度浮躁,考试态度不端正,有部分学生作文甚至交白卷.⑦书写不过关的学生比比皆是,情况令人堪忧.⑧学生作文写作能力普遍较差.高考作文应在千字文中将自己最美好的心灵,最人文的情怀,最睿智的思考,最纯美的文辞,最精巧的构思酣畅淋漓地传递,以此充分展示自我,表现自我.就作文语言表达而言,语言的寒碜,预示着思想的枯萎,语言的朗润,显示了思想的丰硕.语言的活力总是和思想的生命力同步.作文的完成要靠语言,情感的流露要靠语言,个性的张显要靠语言,思想的传递要靠语言……可以这样说,写作中的语言是考生文化修养,人格魅力,胸襟气度的写照.而现在的学生恰恰匮乏的就是文化修养,人格魅力和胸襟气度!
四,对下一阶段如何提高复习效益的思考与建议
1,认真领会语文高考意图,努力转变语文教育观念
高三语文教学要以课改理念为先导,要认真学习《考试说明》,认真体会它的内容与要求,从而明确高考命题意图与导向,在教学中既体现课改精神又贴近高考要求,做到双向互进,良性循环,达到教学中课改理念的贯彻与把握高考命题走向,提高复习效益"双赢"的目标.具体建议是,要"重视课程内容的基础性和可发展性,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拓宽基础内涵,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脱离学生实际的现状,精选学生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内容."学生需要具体细致的操练,但要把学生从繁琐的低效的训练中解脱出来,把教学的着力点从知识点的落实转移到既注重知识又注重培养学生学科素养与思维能力,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个性发展,激发学生大胆创新;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2,讲究复习策略,抓好语文知识体系建构与能力培养
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学科自有其独特的知识体系,自有其能力要求.高三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自我主动建构,自我主动梳理知识体系的意识,要引导学生针对自己学习现状与能力水平,寻找重点,难点,突破点与提升点,制定计划,进行有效复习.不仅如此,在复习时,教师还要指导学生在掌握学科主干知识的前提下,注意培养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培养.
3,加强针对性训练,注意合理控制复习难度
(1)认真研究《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特别要关注语文成绩差的学生,加大补缺补差的力度,选择难度适宜的训练题进行训练,千万不要一味去追求难题,但也要避免反复做过易的题目,对广大语文成绩中等的学生要强化基础题和中等难度题目的训练.
(2)精选复习题目,不搞题海战术.语文教师要下"题海","书海"精选题目和复习资料提供给学生进行训练,把学生从"题海"和复习资料的海洋中解放出来,让学生通过做有针对性,典型性,启发性的题目,获得训练效益的最大化效果.
(3)教师不能满堂灌,要给学生自主复习的空间,根据自身的学习现状,建构知识网络.在复习过程中,语文教师也要把课改理念贯穿于整个复习过程中,坚持教师有效指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知识,自主梳理知识,自主交流相结合的复习教学模式.
(4)最好的复习卷是高考卷.建议语文教师在自己认真仔细研究近几年高考试卷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反复多次地做高考试卷来"零距离"感受试卷命题导向与意图,熟练掌握评分标准,找到自己解题时的薄弱点与疏忽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
(5)注意审题训练,踩准得分点.审题产生偏差,不到位现象是历届考生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在复习时,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析题目背景,考查方向,情境设计,答题要点与技巧,要注意准确,全面地看懂题干所包涵的显性要求和隐性要求,通过一定量的训练,尤其是解剖高考试题的答案把握信息处理三个层面:筛选提取,归纳组合,引申转换.通过这些有效指导,帮助学生提高答题准确率.
(6)定期进行模拟考试,增强学生心理素质,以平常心态面对高考.通过模拟考试,及时反馈情况,能够让学生对高考有一个仿真意义上的了解,能够对如何合理分配考试时间,调整心理状态,应对答题时的突发问题等有一个全方位的体验与准备.
4,发挥中心组力量,齐心协力提升高考复习效益
语文高考不是"一个人,一个组,一个年级,一所学校"的事,它需要我们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力量,发挥中心组团队合作精神,发挥群体智慧,群策群力.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镇江教研室命制的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既紧扣江苏省的语文科考试说明,又和一模语文试卷命题的知识点互相补充,编排上根据最新考试信息又作了部分调整,这样显得更趋合理。整份试卷题型和命题难度均符合考纲精神,试题难度适中,少数题目有难度,个别题目干扰性强,考生容易出错。城区共抽样了263份试卷,均分105.54,作文均分52.02,加试题均分24.38。这次评分比一模考试评分控制要严格,主要考虑到四市的客观比较,尽管比一模的均分降了3分,但更真实些,更接近于往年高考的平均成绩。
一、学生考试答卷情况
第1题语音辨析题,18人选错,得分率93%,此题难度不大,说明各校非常重视,抓得比较实,有成效。
第2题成语题,115人选错,得分率为56%,选错原因或是对成语使用的不熟悉,或是缺乏应变能力,选择答案犹豫时应该要选错得最明显的成语。
第3题语病辨析题,166人选错,得分率仅36.8%,失分原因主要是对于“提出质疑”这种说法对不对拿不定主意,另外考生对第2句中搭配不当和第3句中成分残缺的两种语病看不出来,这三题有两题得分较低,应该引起重视,要尽快抓紧落实。
第4题筛选卫星拍摄地球图片过程的重要信息,分值5分,平均得分2.7,这一题得分分布较散,有区分度,是一道很好的考题。
第5题是仿句题,考查修辞和句式,但情况不理想,大多数是2-3分,没有区分度,等于每人送了2、3分,平均得分2.6,仿句以“老师的目光”为重点,思路限定,可写范围狭窄,考生不容易出彩,而且这种表达能力作文中完全可以考查出来。
第6题文言实词,48人选错,得分率81.7%,第7题筛选信息题,48人选错,得分率81.7%,这两题难度不大,得分情况较好。
第8题内容分析和概括题,169人选错,得分率仅为35.7%,错误选项是B项,但C项也有错误,原文中的“略”应理解为“谋略”,不应该理解为“抱负”,译文中也是作“谋略”讲的,所以选项设计得不严密,导致考生失误很多。
第9题文言翻译题9分,平均得分4.9,最高8分,最低1分,区分度明显,高分考生这题一般得分要6—8分。
第10题诗歌鉴赏题8分,平均得分2.98,区分度不高,大多集中在2—3分之间,最高分6分,其总分116分,不是最好的考生。
第11题名篇名句默写题8分,平均得分5.98,比一模默写得分要高些,说明大家都在抓得分点,而且抓得有成效,还要坚持到底,才能取得胜利,个别考生还有得0或1分的,要排查学生,落实措施,补好漏洞,提高得分。
第12题分析描写槐花语句的表达特色6分,平均得分2.35,主要是答不出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要指导学生答题的基本套路:写出修辞和表现手法,要梳理这些知识点,让学生掌握经常考到的修辞和表现手法,并要结合具体语句分析出这些手法的表达作用或好处。
第13题为什么说“槐花开过,才知春是真的来了”?这是理解句意,一定要联系上文有关内容,找出和它有因果关系的主要信息来思考。本题4分,均分1.5,0分较多。
第14题分析句子含义,4分,均分2.1。
第15题探究题,怎样理解“我”与槐树之间的“默契”的,6分,均分2.9。
第16题177人选做,8人错,得分率95%。
第17题,57人错,得分率67%。
第18题6分,均分4.71,第19题6分,均分4.77。
第20题86人选做,43人选错,得分率50%,21题10人选错,得分率88%,
22题6分,均分4.9,23题6分,均分4.2。
论述类阅读和实用类阅读的选考题,表达题的难度基本持平,选择题的难度,论述类要略低于实用类。作文的得分不高,主要原因是审题意识不强,选材不够准确,说理不能和提示话紧密联系,导致空泛无生活内容。
二、考后冲刺高考的对策
1.    夯实基础,提高得分点
前三题的语言基础题不能忽视,还要强化,错误率高的学生可以反复做题研究找出命题规律和解题方法,提高正确率。文言文翻译中暴露的问题很多,有的实词积累得少,有的虚词没有掌握,有的文言句式没有过关,比如“了”应该是“明白”的意思,但学生的语境意识差,把它理解为“结束”、把“识”理解为“认识、知道”等意思,其实“识”在这里是通假字,通“志”,是记住的意思。课文中也有例子。不少考生对“见……于”的被动句不了解,以致把“见”翻译成“见到、见过、见识、了解、礼遇、认识”等;把虚词“因”错误理解成“因为、由于”,课文中也有典型例子“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这里的“因“应该解释为“通过、经由”。对策可以选几篇典型文言文,让学生反复读记一些典型例句和特殊用法。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涉及的分析表达特色题要补充相关修辞和表现手法知识:表达方式(叙述、说明、议论、描写和抒情)、表现方法(想象、联想、象征、渲染、衬托、对比、悬念、类比)、行文结构(承上启下、起承转合、衔接、铺垫、照应)、修辞手法(比喻、比拟、排比、反复、借代、对偶、夸张),一般来说,对表现手法一是阅读后加以确认,二是会分析如何运用(主要指语言表达),三是能分析说出它表达上的好处或效果。
2.    改“练”为“导”,进行针对性指导
到目前为止,学生已经做了大量的练习,再加大训练量不可能有好的效果,要提高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只有在应试技巧上下点工夫,研究一番,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解题方法,才能提高得分点。要精选例题,例题要接近近两年江苏高考的命题思路和特点,对例题进行解剖分析,让学生去分析评分标准和标准答案是怎样得出来的,各种类型试题解答的规范步骤要一清而楚,使学生了解正确的解题思路,掌握思考分析问题的方法,熟悉规范答题的表达要求,主要是语言表达题和阅读鉴赏题。指导可以把学生写的答案和标准答案进行比较,让学生分析有哪些差距,可以得多少分,在原有基础上重新做一次,看提高了多少得分。指导可以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一起寻找失分的原因,分析提高的方法,这对于经常犯错的学生有一定的帮助,或者存在问题较严重的学生,你手把手面谈一次、讲评一次,肯定有效果。
3.    作文得分的提高,要有具体的方法和措施
本次作文反映出来的问题较多,审题意识不强,题目不好好读,没有完全读懂题目就下笔,没有很好地思考引文的作用,结果有的出现偏题;不少作文的内容空洞,缺少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没有来自现实的生动新鲜、生活气息浓的材料;运用材料过程中,很少对材料作分析,特别是不能把材料和引文的观点结合起来具体分析说理,导致扣题不紧,说理无力;文体意识和语言规范意识也较差。最后冲刺阶段可做的工作:盘点以前的作文,什么文体自己最拿手,什么结构最受青睐,什么风格的语言自己最有把握,哪一个作家最熟悉,哪一段现实生活中的材料最感动,哪几篇作文我最满意,能不能再进一步提升,要在哪些地方作些修改,自己在哪些方面还有提升的空间。重点修改一二篇作文,老师要提出修改提升的指导意见。研究几篇适合自己写的高考满分作文,从中借鉴手法和得到启示。读一些简短的美文,尤其要熟记带哲理的精彩语句。适当记些课本中的名人例子和名篇名句,以便随时可用。注意语言表达要规范,不写错别字。

高三语文省二质检质量分析
角美中学 黄丹蓉
本次试题难易适中,题型有变动,第一卷选择题15分,第二卷135分.原本第一卷中的自然科学类的阅读没有两道阅读题6分,现调到第二卷的第五大题14小题改为填空,简答题的形式,再有名著阅读改为一道多项选择5分,一道简述情节,其余题型与分值不变.试题能较好地考查学生的语文基础和阅读理解,语言表达能力.
学生答题情况:1-5题为选择题,得分率较高,大多数同学得12分以上,错误较多的在1-4题,第6题是文化经典考题选自《论语》,试题简单,平时又训练过,但学生答题还是出现很多错误,第1小题主语没有补充或补错,"超"字翻译错误,第2小题"礼""立"出错的较多,第3小题因做过,大多数能答出,但出现答不全面.第7题诗歌鉴赏,对诗歌的主题把握不全面,不透彻,许多同学对历史了解不够,导致对课题主题理解不透彻,只停留在表层,对于诗歌中运用的手法,典故积累不多,大多数同学不能答出.第8题名句默写都是常见的名句,得分较高,很多学生错在错别字上.第9题文学,名著阅读考查情节叙述有误的两项,比简答题更客观些,而且考查面较广,题型不错,但考查内容过细,学生对细节的记忆不是很清楚,所有出错的较多.第10题简述名著中故事情节的,学生对情节的大概有所了解,但答题往往对故事的前因后果了解不够,答题往往不能抓住要点,结果虽写满了,但得分偏少.11-13题现代文阅读,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理解以及对作者的观点态度的理解,由于要求学生能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对其进行概括,难度较高,而学生答题时只捕捉文中语句直接作为答案,分析概括的能力较差,因此这一道是整个试卷中得分率最低的部分.14题是新题,(1)找关键词,多数学生不能抓住关键信息,得分率也很不理想;(2)需要从例子中概括出一般的理论,学生直接用"爱因斯坦"的例子作为理论来答题,因此,只能得一半分数.15题难度不大,但学生错解题意,把要转乘的各条线路的车理解为分3条路线走,审题不仔细.16题考查对联,难度较大,学生不能恰当地用一位历史人物与上联对应.17题观点与材料联系不紧密,概括能力较差,得分率也较低.作文为半命题作文,比较贴近学生实际,半命题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有话可说,不容易离题,但学生不能很好地融入自己的情感及见解,学多学生的作文空洞无物,也存在一些贴标签式的作文.
今后复习的对策及努力方向:1,加强及名言实词与虚词的积累;2,诗歌鉴赏及现代文阅读较薄弱,虽然较难在短时间内提高,但在答题规范及审题上还有努力的空间,需要规范的训练,加强学生的阅读表达能力;3,后阶段,诗歌多找一些典型的诗作分类强化训练;4,含蓄类的散文,对于大多数学生阅读有一定难度,后阶段也应有重点的选一些文章,引导学生分析阅读;5,语言表达部分,加强专题训练,注意新题型的训练指导;6,名著阅读,引导学生有重点性回归原著,注意理清人物关系,关注细节,注意答题时针对问题回答;7,作文应加强审题训练与指导,尤其是命题作文,注重发展等级的训练,力争在4个得分上有一点较突出,注意引导学生在作文中融入自己的情感及见解,注重感情因素,不做一个冷漠的旁观者.
省二质检数学科质量分析
一,试卷评价:
试卷与一质检相同,依然沿用近几年高考模式,采用12道选择题,4道填空题,以及6道解答题的形式.总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试卷综合考察了高中数学的集合,函数,三角函数,不等式,数列,排列组合,概率分布,复数以及圆锥曲线和立体几何等知识点,几乎覆盖了所有的高中数学内容.
试题由浅入深,综合考察了学生的计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数学能力,难度不大,只在第21及22题后半部设了把关.
二,学生答题分析:
学生答题有如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选择题,填空题的答题都较好,得分率较高,基础知识扎实的学生可取得满分76分,中上考生的得分也可达90%左右,解答题的17,18,19三题侧重基础知识,以及基本数学应用能力的考察,因而这三题也都有高的得分率.主要失分点还是存在角转规范性的失误.20题的函数题拉开了一定的差距,入手正确的基本二可得到大部分分数,21题基本卷得分率最低的一题,主要题目小题的计算量大,从而导致不少学生浪费较多时间,而相对容易的22题反而不够时间去完整.
三,结合答题情况反映教学中可能存在的情况:
从解题情况反映学生在复习中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基本知识尚有部分未能熟练掌握;
2,立体几何有关基本判定定理条件不能确定,空间坐标系没有规范的建立;
3,圆锥曲线的解题还不能迅速计算;
4,综合性压轴题的把握及思路未能及时实现.
四,今后教学中应采取的措施:
1,巩固前一阶段对选择,填空及前三解答题训练的成果,如期得到更高的得分率;
2,加紧后三题的强化训练;
3,同时强调解答规范,强化训练;
4,侧重21题及22题前2小题的综合联系,主要训练有关数列,导数应用结合的题型;
5,合理安排答题顺序;
6,鼓励学生,以增信心,稳定的心理素质,能在考试中达到兴奋的状态.
省二质检英语科质量分析
角美中学高三英语备课组
这次省二质检的英语试题坚持了"重视语言的运用,突出能力的考查"这一命题基本原则,较好地体现了高考英语测试的总体方向.全卷基本没有偏题,怪题,突出了对基础知识和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对今年高考的后阶段冲刺复习有较强的指导作用.
听力部分语建平稳,音质清晰,取材多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使考生较容易溶入它的语境.
在单项填空中,没有过分刁钻的语法题.相反,突出了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既检验了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的掌握情况,也检验了学生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能够面向较大层的考生,其中考查了时态,语态,代词,分词,词组,惯用法,情态动词,副词,介词,连词和情景交际等.涉及面广,体现了高考的特点.
完形填空所选的材料属记叙文,有较强的前后逻辑关系.在具体设题上,既考虑了对学生整体语篇把握能力的考查,又考虑了不同层次考生的差异,有一定的剃度.
阅读理解的选材注意了不同体裁和题材的搭配,阅读总量与往年高考大致持平,突出了阅读速度与能力的要求,问题的设置做到了多样性,广泛性和科学性,包括理解文章的具体信息,根据上下文推断词义,理解主旨要义,推理判断等.
短文改错部分的试题设置合理,难度适中,所设置的错误均属于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范围,学生在平时训练中经常遇见,没有太费解的题,大部分错误较为明显.
书面表达的试题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符合考生的年龄特点和生活背景.大部分考生有话可说,有一定的自由发挥空间.考生不能仅仅就事论事,而且要根据内容对信息进行合理整合.考生除了须具备较好的语言功底外,还要具有准确审题,精心组织篇章,运用丰富句式等能力.然而材料中的英文提示给考生提供了一定的表达方便.
由于我校本届考生属于三级达标校的生源,考生的素质参差不齐,而且差生较多,所以成绩与友校自然有很大的差距,与上次省一检相比,有较明显的退步.全体备课组老师认真分析和研究试卷和答题情况,及时总结经验教训,明确了下阶段的奋斗目标,以基础过关和能力提高为重点,加强强化训练,同时重视解题方法指导和应试心理辅导相结合,树立必胜的信心,以昂扬的斗志迎接即将到来的高考,力创佳绩.
物理科第二轮省质检质量分析
角美中学:陈清风
试题评价:
本份省质检考题形式安排与高考一致,试题占分比例也与高度类同.
本份试卷考查了力学物理,光学,热学,机械振动机械被这四厂高考必考的选择题,难度适中,其中力学考了,52分约占44%,电学考了,44分约占36%,占分比例与高考安排相符.
试卷难度整体与高考难度系数相当,但实验题第二题稍难.
答题情况分析
本次选择题答得比第一轮省质检要好,特别几个常抓的基本题如:14,15,17,18.而第16题考察的是万 律的公式的简单应用,得分也较好,第19题考察了电磁感应的知识,不但要判断感应电流的方向,也要判断电流怎样变化,第20题是超重,失重与传感器知识的结合并要求能通过图象得出结论.(注:传感器的应用是一个新题型).第21题是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考查了临界值的求解,这三道题得分较差,反映了学生综合析能力较差.
实验题第一题是游标卡尺的读数,在平常练习中练过多次,完成得较好,但还有个别同学把13.85mm,误读为14.85mm.第二题是实验能力的综合考察,不但 实验的设计,还要求学生对实验器材的使用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含对器材的选择),我们学生有四成左右能选用电压表,但在实验设计时得分率非常低.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一个是电压,按在R0的两端(大多数7,另一个电压表按在R0与R两端,另外是电阻箱符号写清,总体得分率偏低.)
计算题第23题原意是送分题,我们一部分同学没能正确理解题意,把它复杂化.一部分同学虽然会解,但光路图画,于准确,特别是光路图需要用箭头表示光传播方向,因漏画箭头而被扣2-4分,本题分均10分左右,得分率约63%.
计算题第24题,考察了功量与能量的结合,但在本题中,同学对题意的理解不足,甚至看不懂本题应如何把题意与问题联系在一起一般只得2分,得分率20%.
计算题第25题考察的是我们经常训练的带电粒子在电场中运动,只要没跳过这题去做化学,生物,一般第一步由功通定理求初速度都能得分,而第二步为非图要求同学首先由公式求出半径,再由左手定则及非图的一般原则"画轨迹,找圆心,求半径"就能解答出来.但本题计算量大,又不能用计算器,耗费了一定的时间,第三步则同学较少涉及,只有个虽同学得满分.
因为时间安排问题,本题空题较多,得分率也较低,约15%.
工作重点:
对基础知识要常抓不懈,基础分一定要得,实验本次吃大亏,准备综合二十会的实验题,归约题型并加以深化.抓紧第二轮模块复习,对一些重点考察内容,如:电磁感应,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牛顿运动定律,功量及能量的结合,一定要多讲多练.
另外,还应坚持每周 综一练,选择合适的试卷并在
省二质检化学科质量分析
一,对试题的评价:
化学选择题为6-13题,非选择题为26-29题.
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化学基本理论及与化学相关的生活知识.涉及的知识有离子共存,物质的分类,溶液的PH,原电池原理的应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实验小方案设计,结合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其中第9题有关PH的计算较灵活.
26题涉及元素周期表,离子键,共价键电了式,电解原理的应用.难度较大的是第(5)小题Na,S,O组成化合物,Na2S2O3的推断,该物质出现在学生分组实验中,演示实验没有出现.
27题涉及无机物的推断,涉及到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离子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最后一小题根据产物量的比推化学式难度较大.
28题为探究实验题,涉及常用仪器,基本操作,数据处理,计算,实验现象的观察方程式的书写.
29题为有机推断题,涉及反应类型,官能团的性质及反应规律,同分异构体,方程式书写.
二,学生答题情况
选择题得分较好,28题实验题,29题有机推断得分较差.
三,今后措施
(1)重视实验教学,让学生熟悉仪器,操作原理,实验设计思路.
(2)加强有机推断题的训练,重点抓官能团性质与反应规律,同分异构体的推断的训练.
高三年省第二次质检质量分析 生物
一,试题情况:
1,试题主要体现了基础知识的应用,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是遗传变异,新陈代谢这两章节;
2,试题的难度与去年相比,变化不大,题型普通;
3,试题注重考查能力的应用,如获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及综合应用能里;
4,试题主要从图,表,坐标轴,曲线为主;
5,试题书写文字不多,与省第一次质检比,下降较多.
二,学生的答题情况:
1,从学生的答题上分析,突出了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
2,审题不够认真,思考不充分,分析不透彻;
3,书写不规范,语言表达能力差,字迹潦草;
4,学生解题速度慢,解题技巧没有掌握时间,不会安排,相当一部分同学没有解答完整,空题较多;
5,综合应用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较差.
三,今后的工作:
1,加强基础知识掌握,及时补缺补漏;
2,纠正学生答题规范,书写规范;
3,训练学生解答速度;
4,重视信息的收集处理,反馈.
省二质检文综(历史科)质量分析
角中 黄赐来
试卷特点:
本试卷最大特点在选择题政史排序上出现的新变化,其次试卷难度一般,既紧扣教材又不拘泥于简单,再现,侧重于从历史现象历史事件中进行分析比较,得出正确结论.第二考查内容涉及范围广,领域多.第四主观题紧扣时事热点做为设问的切入点考查相关历史事件及其解决措施,体现了能力立意.
答题情况:
1,选择题平均得分32分,得分率69%,失分大多集中在第16,18,22题.反映历史基础,基本概念还欠缺或者是解题上缺乏把握题意及分析判断能力.
2,第38题,第一平均分4.4分,得分率72%.第一问出现漏答现象并且在答题上不能紧扣题意"民生"方面阐述理由;第二间平均得分4.25分,得分率53%此题是老题目了,但相当一部同学在回答时没有根据"新增"材料概括而是凭经验回答,因此出现不必要失分.第三问平均得分6.5得分率46%,主要失误在于基础不扎实及答题时没有按表格给定的序号分点回答,第四问平均得分1.6分,得分率41%,虽然类型题做不多次.但个别同学仍然不得分.
3,第40题第一问平均得分3.2分,得分率40%,第二问平均得分2.9分得分率48%,失误主要表现在阅读获取信息并概括表达能力较差,出现照抄原文现歇脚;在答题上出现政史混乱学科判断不清.第二问平均得分3.6分,得分率60%,答题不规范,题序颠倒,字迹潦草等现象.
对策:
1,四归课本抓基础,没有基础读能力培养都只能是空读.
2,适当增加材料题型训练,提高学生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表述能力.
3,定时文综考试训练,提高学生应试速度和解题技巧,严格答题规范要求.
08年省二质检质量分析(地理科)
角美中学:王容发
一,试题特点:
1,联系现实生活,关注家乡变化,体现学以致用.例:第1-2题通过考察本省城市 与铁路建设意义,引导学生关注家乡,有我学的地理知识进行判断,评价,体现学习有用的地理的理念.
2,突显"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的新课程理念.例:第36题以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考察为背景来设计,综合考察学生的地理计算,分析,推理,评价,探究等能力,同样的类型还有37题(3),40题(7)等一些开放性的试题.
3,关注时事热点,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试题不回避社会热点问题,如第9-11题,今年的冰雪灾害,40题(5)-(9)替代能源的生产,此外还有农业生产,自然资源,自然灾害,环境的 等一些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体现了鲜明的时代性和社会性.
4,突出学科特点,体现能力立意.地理题每题必有图表,共涉及图4幅,表格1张,.重点考察学生对各种图表的信息提取和处理能力,充分体现地图语言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同时考察了学生的应变能力,突破常规定思维的水平.
5,试题难度总体比较适中,但个别题目的迷惑性非常大存在普遍失分的状态,没有较好的区分度.试题仍围绕地理 知识,主观题的切入也较低,比较容易得分,但要得高分们不易.而7-8题迷惑性太大,普遍失分.
二,答题情况与存在问题:
与省一质检相比,本次考试有较大进步,从卷面上看,选择题平均24.5分得分率55%,7-11题得分率较低,其中第7题最差.主观题得分平均28.5分,得分率50%,其中36题(3),(40得分最差.40题(5)(6)(7)较好.及格率较上次翻一倍,总平均53分,提高近7分.主要题如下:
1,审题不准.例:4题中思想了植被覆盖率变化幅度相同;图2中给问隔未注意,37题(4)比较差异没能把握等.
2,应变能力不足,难于突破定势思维,思维面比较窄.例7-8题.第37(2)等.
3,基本计算能力着.第36(3)题,简单的应用比例尺推算面积,失分率极高.
4,答题不全.这道主观题中普遍存在.可见学生未能构建合理知识网络,不言归纳,总话,造成要点零乱,不全面或不清晰,不切题.
5,解题速度太慢.绝大多数同学觉得答题时间紧张,其中相当一部分同学未能做完全部题目,出现空白或仓促答上几点.
三,今后措施
1,继续强化基础,突出主干知识,对重要地理规律,地理原理要理解 熟练记忆,切实把握.
2,重视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训练.除了指导归纳掌握一些常见图表的判读思路和一般方法外,要重视设计部分变化的图形,训练学生的应度与思维能力,确实指定读图能力.
3,进一步强化训练,掌握解题技巧.精选题目,在规定的时间内,适当多的给量,尽可能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同时重视讲评,梳理知识点,加强文字表述的指导,提高答题的规范化,严把"审题关"养成"慢审题,快答题目"的习惯,想方设法提高训练的有效性.
4,收集并结合热点进行复习整理.
政 治 学 科
一,试题评价:
1,题型与题量与高考接轨,难度适中,但区分度较高;
2,关注社会热点,重视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3,能够有效地考核学生读取信息,获取信息能力,注重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能力以及辩的思维能力;
4,39(2)问题设问含有隐蔽性,难度较高.
二,考生答题存在问题:
1,发挥题得分率不高,对优生而言普遍错1-2题;
2,主观题答题情况问题较多:
(1)本校考生基本原理掌握较熟练,但知识迁移能力不高;
(2)辩的思维欠佳;
(3)结合材料分析问题的语言表达能力较低;
(4)还不能较好地适应文综考试,不会合理安排考试时间与速度,最后一道政治题因时间仓促,有近1/3考生没有作答,1/3考生慌忙作答,得分极其低下.
三,今后打算:
1,在继续关注基础知识同时,加强解体指导,注意技巧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提高;
2,加强小专题的串讲,达到对只是的融合贯通和综合运用.

一、试卷概况
本次期末考试是全市统一检测,各校步调一致,都使用了常州大市提供的试卷。考卷命题思路基本按照08年高考语文试卷和《09年江苏省高考语文考试大纲》。考试内容按照近几年比较稳定的考卷模式,共计七大板块,理科生160分,文科生200分。整张试卷难度控制适宜,中档题较多(全卷总计18道题目,9道题的得分率在60%——70%之间,2道题的得分率在10%以下,6道题的得分率在20%——50%之间,1道题的得分率在90%以上)。
二、对试卷各“块”的评价:
现代文阅读:
三篇文章:文学类文本——《地球上的王家庄》、论述类文本——《现在的书该怎么读》、实用类文本——《张保庆:为了贫困生》,整体阅读上并没有难度,然而在编制试题时作了一些深度的挖掘,在把握文意添置了较大的难度,加之学生一些基本背景的欠缺,得分情况不够理想,尤其是文学类文本的阅读。
选考题选择题的分值和题目作了相应的调整,考查方法类似于以往的科技文、社科文,3道题目的设计有一定的梯度性,对学生的文本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失分也较重。
两篇选文阅读难度相当,试题的设计难易相当。
文言文阅读:
基本没有阅读困难,只是选文较长,涉及到主人公的事情较多,加之删减幅度较大,学生在阅读时会有心理抵触。
第10题是“名篇名句的默写”,初中的占一半,高中的较偏,失分较多。
诗歌鉴赏:
题目设计的思路比较科学,第2问的提问的指向有些模糊,学生答题时的角度比较杂,从而导致得分率较低。
附各题抽样得分率: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赋分
3分
3分
4分
5分
3分
3分
3分
10分
10分
得分率
69.3%
29%
2%
95.4%
38%
76%
63%
66.3%
38.4%
题 号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赋分
8分
3分
6分
6分
8分
3分
6分
6分
70分
得分率
70.4%
10.3%
39.2%
46.2%
67.6%
77%
71%
49.7%
74.4%
三、存在问题、原因及教学建议
语言文字运用:
第2题选D的同学较多,“如鲠在喉”像鱼骨头卡在喉咙里,比喻心里有话没有说出来,非常难受,与上下文语境明显不合;第3题是排序题得分率最低,除了题目编制、审卷人的意图之外,这类题我们必须尊重作者的观点,绝大部分学生找不出句子间的逻辑关系,顺序混乱;第4题为语言表达题,根据语境用四个词续写一段话,答题情况较好,主要问题是字数不足,比喻和你人修辞手法只用其一,个别不合语境“静”,也有少量的错别字。
总的:反映出学生对形近字的辨识不清,对常见成语的积累不足,没有一定的语境意识,细微处把握不准。
建议重视审题能力的提高,重视基础知识、文化和生活常识的积累,平时注意穿插训练。
文言文阅读:
第5题失分不太正常,说明部分学生没能结合语境揣摩重点实词的意义;第7题是对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设计选项时信息量偏大(由于选文较长),失分的学生也很多,说明没能仔细阅读文本,准确提取相关信息;第8题重点句子的翻译,第一句中的“于”,有相当数量的学生译成“比”,,部分学生没有把倒装句的语序调整过来,第二句“无由”“致骸骨”翻译成“没有人帮我收拾骸骨”或“不知道骸骨放在哪里”“没有办法处理骸骨”;第三句“典”有半数的学生看不出是动词“主持”“掌管”,凭感觉认为是名词。
第10题名句名篇的默写,《论语·述而》可能有些偏,大多数学生不记得(记得一中综合楼楼梯口的标语牌上就有这段名言,当然一中的学生也没有沾光);还有会背不会写,用别字代替,少数学生的“记忆串线”
建议:  加强文言文实词、虚词的梳理和阅读解题的指导;培养逐句逐段解读文本的耐心训练学生从整体上阅读文言文的习惯;突出文言文翻译的原则——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加强基本篇目尤其是高考规定必背篇目的背诵,在课堂上不宜过多强调易错的情况,可能会变相提醒学生加深印象而误写,小曲要不离口。
诗歌鉴赏:
李白的这首诗其实非常好把握,熟悉且有注解,但任由许多学生没有认真阅读和理解诗意凭自我的主管认识枉加揣测,第一小题大多在2—4分,第二小题在1—3分,分析景象特点未能形成总分意识,即概括特征——具体分析诗句,诗歌技巧未能一语中的。应分条有序呈现答案,不能笼统模糊。
建议:培养学生认真阅读诗歌文本的习惯,不要急于答题;加强审题意识;强化规范答题训练。
现代文阅读:
第11题  不能结合文章主题和具体语境分析理解特定语句在文中的含义,题干要求简要分析作者的言外之意,应该很明白得分要点,但不知道是学生的糊涂还是命题人的“曲笔”的缘故,得分率低的惊人!这是鲁迅笔法,在讽刺王家庄人的同时顺手一击,讽刺具有同样心态的中国人。
第12题审题不明,读不懂题目,答非所问,答题要点不全,或者杂乱缺章法;第13题审题上难度不大,基本能根据题目要求答出要点。只是不能结合文段作具体的阐释和分析;第14题要求结合文本进行探究式阅读,难度貌似很高,由于编制时指向十分明确,所以得分率在本块是最高的。
建议: 加强学生对作品整体把握、全面认知的意识与能力;加强审题意识,首先要指导学生读懂文章,其次是要让学生读懂题目的要求及其指向性;加强对文中材料进行转述表达的组织概括能力; 加强采点得分意识;
选考题:第15题均为对文本信息的提炼、归纳性质的题目,对学生整体把握文本、整合信息的能力要求较高;第16题要求在理清作者行文思路的基础上,归纳作者在文本中的观点,需要学生认真仔细阅读,第17题是结合文本进行研讨、深度阅读,要求本来就很高。
建议:强化整体阅读文本的意识,防止信息的遗漏,难点问题和语段须养成多读多悟的习惯;对选择题中常见错误类型进行总结,提高学生对付此类题目的灵敏度;结合选文作一定的拓展,在平时的现代文阅读训练中要引导学生读进去走出来,鼓励学生结合文本作一些个性化的解读,还要言之有理、有据、成文。
作文:
《距离》是一个虚实结合、内涵丰富、外延广大的题目,跟2008年江苏高考一样适合写记叙文或叙事类散文。
“距离”概念不清,很多习作缺少必要的逻辑,把“距离”当作一个什么都可以装的“筐”;多偏重空间距离,泛泛而谈;文体意识不强烈,中心不突出,文章空洞少了“真”;段内逻辑事理不强,缺乏统一立意与构思,未能围绕一个明确的中心组织材料,没有谋篇布局的观念;记叙文事件不生动具体,没有波澜,人物形象模糊,议论文逻辑不甚严密,啰嗦。
建议:
1.审题要常抓不懈;
2.加强三基本训练: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
3.要重视叙事类文章的训练,学会写自己的真情实感;学会以小小说的形式写记叙文;说理要强化逻辑性,层次清晰、分明。

江苏省高淳高级中学 芮四保 07年2月
一,各项数据分析
(一)语文均分
学校
全部
物化
物生
化生
政史
政地
史地
总人数
总均分
人数
均分
人数
均分
人数
均分
人数
均分
人数
均分
人数
均分
省淳中
1054
101.78
384
102.2
45
95.9
278
101.3
164
103.4
94
103.2
91
100.4
(二)各小题抽样得分率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分率
89
78.5
95.1
74.6
84.8
30.5
59.3
69.7
86.3
71.4
小题号:11 分析人:徐长根
得分情况:60% 7分以上,20% 6人左右
典型错例:
(1)无能为也——没有什么能够做了.
(2)及其未定说之——在他的计策还未确定的时候去说服他.
(3)将军当安所归科 ——哪里应当是将军所可以回去的地方呢
对策思考:
1.抓关键词,如及——趁.
2.注意句式,如:安所归乎——归安,"所"为助词.
3.联系上下文,如:无能为也——不会有什么作为.
小题号:12 分析人:杨红萍
得分情况:90%以上5分,6% 4分,极个别2分
典型错例:
这两句诗反映了作者对战争的厌恶和对百姓的同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对策思考:
本题难度较小,第(1)题易得满分.第(2)题关键是做题的步骤.大部分同学此题只从思想内容上去分析,而忽视(表现手法)(表达技巧),内容的分析.
对策:怎样去解答,分析第(2)题,提高得分.
小题号:13 分析人:
得分情况:80%左右5分,10% 4分,个别2分或6分.
典型错例:武(吾×)皇开边意未已,别有幽(忧×)愁暗恨生
对策思考:背诵,字形都需要强化,记得实,背诵过关.
小题号:14 分析人:徐长根
得分情况:40% 4分,30% 3分
典型错例:
1.奶奶在产房的窗檐下,天快亮时才听见我轻轻地来了.
2.母亲为我伤心了好久,闭口不谈.
对策思考:
1.审题:抓关键,重点词(题干中的),如本题应扣住"轻轻地","神秘".
2.注意文中重点内容.如本段讲了两个内容,一是"我"出生时的天气,一是"我"出生后,周围人的反应.
小题号:15 分析人:严家友
得分情况:80% 3-4分,12% 3分以下,8% 4分以上
典型错例:
本段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或本段运用了拟人想象的修辞手法,使描写的对象更形象更具体.
对策思考:
1.审题不准,将"表达效果"看成了"表达技巧";
2.概括不全,只答一种修辞方法;
3.方法不当,答题模式不清,没能结合文章来答.
小题号:16 分析人:谷文华
得分情况:10% 5分,20% 4分,70% 3分及3分以下
对策思考:
本题难题较大,关键是对现代文缺乏整体的理解,不能理解文章主旨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是按自己的理解组织几段语言,答不到得分点.
加强对全文整体理解能力的培养,巧妙结合文章主旨来做题.培养"大语境"能力.
小题号:17 分析人:吴祥华
得分情况:12% 3分以上,78% 2分以上,10% 2分以下
典型错例:
1.作者出生的时候是"轻轻"的,现在又"轻轻"地走向死亡.
2.作者写的内容是"轻轻"的,抒发的感情也是"轻轻"的.
对策思考:
该题涉及到对文章内容形式两方面的把握和鉴赏,综合性较强,难度很大,故整体得分不太理想.
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把握以及对形式的鉴赏能力还是非常薄弱,应加强这一方面的训练.此外学生审题不到位,对于问题的思考不够,往往踩不住点,答非所问,如何体现"轻轻"二字应从内容,形式两方面去思考,而学生缺乏这样解题的思路.
小题号:18 分析人:徐长根
得分情况:70% 4分,20% 2分
对策思考:
1.答案比较宽泛.
2.答错原因,鉴赏语言妙处的角度把握不够.
3.教学中,应告知学生答题的基本套路.如:
①修辞手法及其效果/②内容/③与上下文的关系等
小题号:19 分析人:王继兵
得分情况:90%以上5分,6%左右4分,极个别3分
对策思考:
本题难道较小,想拿满分较容易.
主要失分点在裂片和峰的定语不准确,不到位,少数同学没写出因果关系.
这是一道概括题,做题时要注意全面把握信息.
小题号:20 分析人:李军军
得分情况:一般为4分,少数同学3分,2分,5分以上的也不多.
典型错例:
历史是一首内容丰富的诗歌,你尽可以开动脑筋感悟沧海桑田,风浪波涛.
地理是一卷气势磅礴的江山,你尽可以迈开脚步拥抱的河湖海,高山大川.
对策思考:
本题难度较大,想拿满分很不容易,主要失分点在于比喻不够贴切,前后不一致,或不能体现学科特色方面.少数同学的仿句结构不一致,但同学们态度很认真,基本都能认认真真地去仿,有比喻且合结构,能拿到基本分.
增长点在于审题的到位训练,及修辞手法的训练.
小题号:21 分析人:芮四保,马启顺
得分情况:一般得分在42—44之间,有不少偏题甚至未完篇而在36以下的.
典型错例:
1.审题不清,命题作文与结题作文的要求没看清,不少自己给作文取题目的.
2.材料陈旧,大面积的"撞车事件"发生.
3.部分学生常识匮乏,积累不够,错误很多.
4.对"让步"理解不到位,不少将"让步"等同于"谦让".
5.文体意识不够,对有"以叙代议"的现象,且缺乏真情实感.
对策思考:
1.强化审题意识,高三复习在练习的同时,让学生多思考多领会题目指向.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现实,从历史的圈子走出来.
3.帮助学生积累素材,积累一定可以熟练运用的材料.
4.加强作文教学中文体规范的训练,让学生了解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是什么,这种文体的章法是什么.
附:优秀例文
让 步(48分)
高三(13)班 杨银萍
让步,实在是一个让人顿生暖意的词,因为它周身闪着智慧,忍让,豁达,安详的光芒.
有时,让步是拥挤中的主动退让,在焦躁中绽放微笑;有时,让步是两位大师争辩一生后的相互对视,于白发中飘扬释解;有时,让步是两座雪峰的千年对峙后冰雪消融,蜿蜒下两溪春流,江合而东……
让步,睿智地拯救民族.
19世纪的美洲硝烟滚滚,玻利瓦尔与圣马丁便在殖民者的暴虐中雄起.一个自北向南,扫荡蛮横的统治,一个自南向北,解救苦难的同胞.当两位将军引马对立,南美的分合只在眼中涡漩.随后,圣马丁调转马头,主动引退.两军江合,所向披靡,自由与光明最终降临.
让步,忍让地拯救学问.
在"文革"的疯狂岁月中,无数学者师长横遭批斥,无数的智慧灵魂受尽摧折.学子的脚步再急切,也走不近长者的身边.不少大师选择以死抗争.然而,确也有着那么多儒雅的身影,在农场,在牛圈,在斗室,在田埂,在篱边,不顾日夜劳作的艰辛,拯救着他们的文字,他们的思想,他们的感悟.他们在黑云下低头,只为那足够驱散黑云的精神,只为民族之髓的延续.
让步,豁达地拯救文化.
中国古代的谪官太多,他不过是这滚滚之流中的一滴泪.凄凉,苦寂,酸楚,孤寒,他一一扁尝,而后走向平静.他豪迈地吟诵"大江东去,浪淘尽",他絮絮地低诉"十年生死两茫茫",他衷心地书写"但愿人长久……"他身为小人所缚,时时趔趄,但他魂为自己所握,挥洒无拘,生动了一整部中华文化史.
因此,让步确乎是一种更高一层的抗争,更深一层的护卫,更重一层的善良,更浓一层的希望.
生活中的让步,和谐着个体之间的关系,描绘出一个海阔天空;
生命中的让步,化解着深结的矛盾,冷却着冒烟的心灵,浇灌出一个生生不息.
让步,不是退步,不是无原则地容忍罪恶,不公,黑暗,混沌,身处其中而心甘;
让步,真正是为消解罪恶,不公,黑暗,混沌而寻找,探索,而缺陷身暂离,只待旭日东升,只待光明降临,只待自己的付出消释所有的无理取闹,斤斤计较,挣脱一切的诬陷与压制.
让步,委实是生命殿堂中的一颗明珠,值得每一声赞叹.让步的境界,我们也该拥有.
让 步(52)
高三(20)班 戴慧敏
从潘基文获得联合国秘书长提名到就职,一些人始终对他持有怀疑态度.人们担心这位来自柔美国度——韩国的外交官不能保持他自己的应有立场,但他对"大极"的理解却打消了所有人的念头.
当今世界,风起云涌.伊拉克的政局动荡,不断有暴力事件发生.伊朗坚持继续研发原子能计划,与世界各大国相持不下.六方会谈时断时续,韩鲜命运如何难下定断……潘基文要协调的不仅是五大国之间的关系,还有联合国各会国与常任理事国间的关系.他态度太过强硬,会使联合国陷于无人听从的局面,态度过软,又会失去联合国应有的威信.而正是"油鳗鱼"和"太极"中的刚柔相生的玄机能使他信心十足地接受了这样的任命.
可是太极中的玄机并非人人都懂.
一代诗圣李白,吟唱着"吾辈岂是蓬蒿人"的壮志豪言进了长安.他让贵妃捧墨,让高力士脱靴,他绝不摧眉折腰事权奉,但他忘了长安的宫殿只为他开了一扇狭窄的边门,宫中不需要文艺闹出太大的局面,不需要对美有太深的诠释,他本身的进入便是为了娱乐大众,历史老人最终只会颤颤地走向三皇五帝的宗谱,不会偏爱他这位诗人.他的绝不让步最终让他只能满怀失落的离开长安,让自己的抱负随着这一离去化为泡影,带来了只是酒意中那无尽的愤懑和几许无可奈何的乐观与豁达.
李白太过强硬,但鸡蛋壳再硬,如果拿去撞石头,最终只会让自己头破血流.
但也是人太软.
东晋陶渊明可谓是我国隐居诗人中的佼佼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所体现出的那份惬意与自由历来被人向往.但他的隐居却是对黑暗官场彻底地让步.你不能让我正直廉洁地做官,那我就干脆辞官,从此咱们俩井不犯河水,互不相干.于是,陶渊明便躲入了世外桃源,不问世事.虽然,他离下了许多千古名篇,但毕竟他没为天下劳苦大众贡献什么,受益的只是那些消极用世的士大夫,一受挫折便躲入深山老林,只管做自己的"梅妻鹤子",又怎管"路有痛死骨"的凄凉.他们只是历史中的书签,可有可无而已.
并非退一步就海阔天空,也并非进一步就寸步难行.太极中"刚柔相生"的玄机就是讲求和谐与适度,愿你在选择让与不让时能三思而后行,做得智慧,不留遗憾.
让 步(48分)
高三(20)班 赵卓瑶
它在痛楚与苦难中泅渡,竟凝成一种不屈的姿势.
初见那棵青松,是在艰难的攀登之后.山回路转,我早已筋疲力尽,只一瞬,在斜矗的断崖边,竟就这样孤独地站着一棵松!岁月侵蚀了它的躯干,上面刻满了凹凸不平的沧桑,虬枝却越发刚劲,演绎着历经磨难的壮美.
它就这样孤独,不,是孤傲地站立在断崖边,傲视着脚下尽收眼底的景色.我难以想象,在这峭崖之上,一棵种子经历的苦难,剩下的唯有坚忍,顽强,意志,不屈……退一步是平坦的山道,它固执地经受风吹日晒,也绝不让步,向磨难低头,去安然度过一生.
当我仅差一步向困难让步,我便想起那棵松,想它怎样鄙视懦夫,也想它经历的岁月,于是便坚强起来.
有那么一些人,也如青松,在生活中为自己的梦想绝不让步.当他的向日葵身价上亿,我们开始惊呼他的想象;当他的星空在平常的视野中点亮,我们开始钦佩他的天才.他就是文森特·梵高.
我仿佛可以看见他:他灰黑色的大衣,与那些鲜亮的色彩多么不协调;指间的烟静静地燃烧,而它的主人显然已忘了这一切.他站立在画板前,涂抹色彩,烟灰一点一点落在地上,浑然不觉.他索性把什么都扔了,那样疯狂地注视着自己的心血.
他疯了!人们这样说.他不务正业,只知道画一些不入流的画.他是疯了,他为色彩而疯狂,他看着世界凝成一支画笔,在破旧的油布上着色.色彩在燃烧,灼痛了我们的眼睛.
他疯了!他最终疯了.挣扎在苦痛的日子里,他从未放弃自己,他从未让步.
算了吧.人们总是这样说.找份平常的工作,过平凡的生活,现实总是残酷的,要学会让步啊.
让一让吧.去争那些东西,何苦呢 生活就这样,让步会带来恒久的幸福.
他们大声地说:"不!"他们热爱生活,他们绝不会让步,为了梦想,为了事业,用坚强与执着点燃心中不灭的激情,演绎凤凰涅磐的火焰.
只要有希望,就不会向困苦让步;只要有灵魂,就不会向世俗让步.让步是一种宽容,也是一种懦弱.
不让步于艰难困苦的他们,怎不能让人肃然起敬,油然生爱
便留那些质傲的灵魂于千古的史册之上,深深的,永不消退.
让 步(48分)
高三(19)班 吴 伟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民族的兴衰,国人的存亡到了危急之境,我们又如何忍,如何让,又怎么能忍,怎么能让 !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不带一丝回环,不留一点余地.身处其中的我们望着它远去的影印,留下一腔热血,二行热泪,三分壮怀,以及不尽的思考!
犹记当日的八国联军攻占北京,清政府的仓皇逃窜,留下恭亲王奕诉签订那些不耻条约.一向责为天朝上国的中国,在一次次的退让妥协后习惯了以此种姿态存于世.于是不甘的文人义士一次又一次暴发革命,拒绝退让.戊戍变法,义和团,辛亥革命……终于得以成功.向世人昭示:中国永远不会向外邦低头,中国人民不容许丧权辱国之人当政……
当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我们又再次直面帝国主义.日本,如许小国,竟异想天开,欲占我万里中华江山,野心和欲望让他们丧失理智,殊不知中国正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期待暴发.中国的忠义之士,在内外交迫情况下奋起,以八年光阴击败日本,使其幻想破灭,也给其留下的深刻教训:民族兴衰,国人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绝不让步!
历史给了我们太多感慨,也彰显了许多伟大人物光辉的形象,他们的精神与日月同在,他们的决绝让世人钦佩……
说的是岳飞,那个背后刻下"精忠报国"的英雄.战马长嚎,又一人立于将军帐中,已是第十二人了,这朱仙镇上十二道金牌也够令世人惊诧了.然而岳飞依旧无可动摇,决绝地按下金牌,不退金兵,誓不回师.一个伟大的人物放出了耀眼金光,被铭记在历史上.于是有了将在外,军令有所不授的绝不退让.关乎国家,又何能让 好一个岳飞,好一个精忠报国.
让一步,国破家亡.退一尺,失去的是百万性命,失去的是一个民族.
如此境地,我们绝不让步.
历史的河水滔滔不绝,诉说着中国的坚决,彰显着中国的绝不退让.
为国,为民,不愿亦不可让步.
- -

一、试卷总体评价
本次语文考试采用的是湖北省黄冈、宜昌、襄樊、孝感、荆州五市高三年级联考的试卷。语文试题试卷的模式、题型、题量均依据湖北省2009年高考补充说明,以2008年高考语文湖北卷为模本,题目新颖,没有偏题、怪题、陈题。从试卷的难度来看,相比较市“二统”的语文试卷要难一些,尤其是前面12个选择题,能够过30分的也就占比率20﹪,得分好一点的题目是科技文阅读。
二、试题分析和学生答题情况
下面从语言基础题、科技文阅读、文言文阅读、古代诗歌鉴赏、默写题、文学作品阅读、语言运用、作文等八个板块来分析。
1、语言基础题
在这个板块中,按照高考考纲要求和体现湖北省高考语文试题的特点,设置了字音、字形、成语、病句、标点符号的考查。
①语音题重点考查的是多音字和易误读字,A项的滂沱的“滂”、香喷喷的“喷”、倔头倔脑的“倔”,B项的藩篱的“藩”,C项押解的“解”,D项的跫音的“跫”、分泌的“泌”、箪食壶浆的“食”,这些字由于方言的影响和有的不常用,容易误读。学生的得分情况还可以,准确率为84﹪。
②字形题所选的词语也是学生识记中容易记混淆的词语,A项中的百叶窗、立竿见影,B项中的辩证法、歪门邪道、雍容华贵,C项中的杀风景还可以写成“煞风景”,D项中的知书达理和“知书识礼”“知情达理”,导致学生回顾时出现模糊、不确定的情况,最终的准确率为56﹪,而选择D的就有36﹪。
③成语题选择了扑朔迷离、在劫难逃、舞文弄墨、痛心疾首这四个成语,从词义上来说这几个词语应该是常见的,但是学生的准确率不高,只有30﹪。
④语病题从搭配不当、语序不当、成分残缺这三个方面来考查,涉及的范围广,也是常见的语病情况,但是学生的准确率仅为40﹪。
⑤标点符号考查的是省略号、逗号、问号、顿号的使用规则,难度不大,学生的准确率为76﹪。
综合以上情况来看,这一次的语言基础题的得分远远低于“二统”,词语、语病、字形这三个考点仍然是学生得分的杀手,字音相对而言要容易一些。
2、科技文阅读
这次科技文选择的是社会科学类文章,题目是《国学的原义、演变及内核》,考点涉及主要有以下几点: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与想象。
虽然文章的内容相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陌生,但是题目设计比较好,学生的得分率比较高,这四道题的准确率依次为:76﹪、82﹪、90﹪、98﹪。
3、文言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选用的是清朝罗有高《邓先生墓表》,题目的设置严格按照高考大纲的要求,考查的角度与湖北省的考卷角度一致,依次为:理解实词、筛选信息、分析理解内容、翻译语句。
①对于实词的理解,A项考的是通假字,学生难以判断,选择这一项的有30﹪;B项考查的“崇”字有“推崇和推重”的意思,也有“增长”的意思,两个意思似乎都说得通,关键是看对“崇”后面的“其”字的理解;C项的“就”字有“靠近”的意思,并且学生对这个意思很熟悉,所以选这一项的仅为8﹪;D项考的是“讽”字,它有“诵读”的意思,但是学生对这个意思似乎不熟,理解成了讥讽或者是用委婉含蓄的话暗示、劝告的意思,选择这一项的为36﹪。最终做对这道题的仅占26﹪。
②筛选信息是常考点,也是几道题之中一贯做的比较好的,这次也不例外,准确率为76﹪。
③分析理解内容,由于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是很全面,对于有的话语理解不对,这道题的得分率一向较低,这次的准确率为40﹪。
④翻译句子总分为10分,考查的实词不常见。第一句考查的“沮”字作“阻挠、阻挡”的意思,没有同学翻译出来;第二句考查的“馆”字作“留宿、寓居”的意思,很少有同学翻译出来;第三句考查的“干”字作“追求”的意思,很少有同学翻译出来,“甘”字要译为意动用法,但是绝大部分同学翻译的是“甘心、情愿”。由于以上几种情况,这次文言翻译的得分较低。得5分的为10﹪,得6分的为48﹪,得7分的为28﹪,得8分的仅为8﹪。
4、诗歌鉴赏
这次诗歌鉴赏选的是一首宋词,词牌为《秦楼月》,第一句是“芳菲歇”。属于写景抒情类的,触眼前凄凉之景,发内心哀国之愁。因为“靖康之变”而导致国破家亡,这在诗词下面的注解里已经注明了。不过由于考查的是直接抒情,这在平时的训练中涉及较少,因为中国诗歌以含蓄而著称,所以第一问的得分不是很高。得 2分的为48﹪,得3分的为40﹪,得4分的为8﹪。第二问考查的是感情,将选词与柳永的《雨霖铃》进行比较,既结合课本,又让学生有话可说。这一问得满分的有56﹪,得3分的有26﹪,得2分的有16﹪。综合来看这道题的得分在6分左右。
5、默写
名句默写情景化,文学常识中外结合,所填写的内容没有课外内容,完全符合大纲要求。名句有以下几句:落霞与孤鹜齐飞/水澹澹兮生烟/暮霭沉沉楚天阔/白露横江。这几句做的很好,错的同学非常少。文学常识的情况就不理想,《泪珠与珍珠》的作者是琦君,做对的只有44﹪。而果戈里的作品《死魂灵》,做对的仅为10﹪。
6、文学作品阅读
本次选用的是毛国聪的《古镇魅力》,考查的有词语在文中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作者的思路和写作意图、归纳文章内容要点,这些也都是大纲规定的考查范围。从学生的得分情况来看,得 10分的为14﹪,得 11分的为26﹪,得12分为16﹪,得13分的为20﹪,得14分的为16﹪,最高分为16分,平均的得分约为12分。
7、语言运用
①考查的是人物描写中的神态描写对人物形象的塑造的作用,这与2008年的表达效果一题类似。而马谡与孔明也是大家熟悉的人物,这道题4分,得3分的有70﹪。
②考查的是读图题,由于画面不清晰,再加上平时对这方面训练较少,这道题的得分不高。得0分的为18﹪,得1分的为50﹪,得2分的为28﹪,得3分的为4﹪,没有满分。
③考查的是新闻点评,内容是学生熟悉的传统节日清明节。这道题的得分不错,得满分的就有34﹪,得3分的有54﹪。
8、作文
这次考查的是材料作文。材料中对“修”字的含义解释了几种,这就给学生的写作指明了方向。学生的立意基本上都是提高个人修养,但是由于要扣“修”字,所以学生的题目很怪异。例如:《修理自己》、《修整自己》、《修理生命》、《‘修’自己》。当然好的题目也有,例如;《修整自己的缺点》、《修魂》。
这次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学生用的素材很新颖,这和近段时间作文素材的训练有关系。在选用素材时温家宝总理应对突发事件的涵养是同学们写作的焦点。还有奥巴马、希拉里这些外国名人,他们也是学生写得最多的。可见学生们的视野比原来要开阔些,目光由国内转向国际社会,使文章更具时代性。
不过由于题目的“修”字不能很好融入文中,所以50分以上的作文比较少,作文的平均分约为43分。
三、今后教学的建议
1、重视基础,扎实训练,加强积累。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依然要加强对现代汉字字音和字形的识记与积累、成语的积累运用、古诗词的背诵、文学常识的背诵,文言字词的积累,对课下注解、课后习题都要注意到,如《死魂灵》就是课后习题中出现的。
2、专项训练,提高语基的得分。在后段时间对字音、字形、词语、语病和标点符号要进行不间断的训练,题量不能多,要少而精。在做题中查漏补缺,提高应试能力。
3、加强指导,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通过切实有效的指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要指导学生学会初读感知、细读理解、研读品味。其次,要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指导学生学会略读、跳读、细读等不同方法,并熟练掌握各种文章体裁的结构特征。再次,要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指导,如指导学生掌握关键字词,领会主要句子,把握重点语段,理解文章思想,领悟文章内涵等。尤其要注意多种题型的操练,避免形式的单一化,最好能够将每一种题型训练到。对于典型的题型要让学生做笔记,指出答题的模式,引导学生答题规范化。
4、优化策略,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首先,要重视“作前积累”的指导。“作前积累”是作文指导的必要环节,老师要帮助学生加强生活积累和语言积累。除指导学生多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外,老师还可以针对几类常见的话题为学生搜集些经典故事,以弥补学生积累的匮乏。其次,强化学生的写作意识,切记不要踩上高考作文的低分雷区。平时作文训练中,出现一次,指出一次,强调一次。最后,要加强作文的规范训练,指导积累写作技巧,要在审题拟题、谋篇布局、写作手法,谴词造句等方面对学生加以指导;要加强评改指导,教师评改作文时要抓住主要矛盾,每次习作无需面面俱到,而应该有的放矢,同时要善于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多鼓励表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自改能力,使学生明确“改什么”和“怎么改”,还要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一、考查基本数据:
班级
1
2
3
4
5
6
7
年级
均分
89.9
83.6
87.8
81
86.5
82.9
81.9
85.2
排在联合体第7,成绩不理想,但它是学生真实水平,学生真正认识了自己。还有,我们和前几名比,相差无几,所以下回我们一定能进步!
二、 试卷特点:
1.知识覆盖面较广,注重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
2.关注社会与现实,紧扣时代脉搏。
无论在客观题的选材上,还是在阅读理解的主观题的选材上以及语言运用材料的选择上,始终注意选取富有时代特点的材料,使语文试题与时代同步。例如第Ⅰ卷的第3、4题,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第Ⅱ卷的现代文阅读选取了“文化讲坛”的论述类文字——《粉丝与知音》。
3.突出文化蕴含和审美情愫。
本份试卷的选材,注意突出了材料的文化蕴含和审美情愫,体现了较强的人文性和审美性。例如第Ⅱ卷中的诗歌鉴赏,现代文阅读《园花寂寞红》。在当前这个浮躁的时代里,这些富有文化蕴含的文章,读着让人警醒。
三、学生答题情况分析(抽检   理科)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得分率
28
50
40
33
63
51
58
61
20
68
80
题号
12
13
14
15
16
17
18
得分率
62
43
42
56
28
21
62
四、答卷得失分析
1.默写得分率相对高些。少量考生对命题者的课外常见名言还不够熟悉,故答不出。
2.文言文阅读部分得分率较低,3小题错2、3题的为数不少。错误集中在提取信息上。
3.文言文翻译部分得分率也较低。大量考生只能得3分。“
4、诗歌鉴赏部分,得分率狂低。部分考生答非所问,部分考生简要分析不到位。
5、默写部分,高中课文的内容得满分的学生极少,而考前发2张试卷全有,学生不背。
6、散文阅读部分得分率不高,学生“提取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较差,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的能力也较差。12题不少同学写成“总领全文”“开篇点题”。 第13题信息筛选不够全面、完整。第14题有些考生没有考虑上下文,只在局部寻找答案。第15题对表现手法的理解不准确。
7、语用题部分。此题得分率很低,大量学生只得1分。有些考生审题不到位,
8.作文部分,大部分学生都能以“奢望”为话引子而说开去,离题的极少。但很好的作文也极少。最大的弊病就是文体欠规范,大部考生写成散文式的议论文,故得分平平。
五、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基本过关的知识:
名句名篇的默写。
文言阅读中词的意义、用法与文段内容理解。
现代文阅读鉴赏中文章概括题和语意理解题
掌握较差的知识:
课外文言翻译。
诗歌鉴赏。
文言实词的解释。
语用题
六、今后复习应注意点:
1.务实夯基。按照考试说明的要求,记牢名句名篇,熟练掌握解题方法,提升语文能力。文言文要加强实、虚词以及古汉语知识的教学,以提高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语用题要加强改病句及语言表述的教学。
2.增强思维能力、提高思维品质。就某种意义来说,阅读、作文等试题考查的就是考生的思维品质,要引导学生多做有广度有深度的思考,切实加强创造性思维训练。从作文来看,离题不多,但佳作甚少,停留在现象表面,缺乏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同时还要加强作文的“切题”“文体规范”的教学。
3.培养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处理信息的能力。阅读题即是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概括能力,还要求考生既有思维敏捷、灵活的品质。复习时要增强学生的整体阅读意识,尤其是根据上下文语境进行理解、分析和鉴赏的意识。注意教学生辨别命题者的陷阱,以提高学生做选择题的准确率。散文阅读加强“理解重要句子含意”,“提取并整合信息”,“概括中心”的教学。
4.注重学生文化底蕴的积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加强诗歌鉴赏的的教学;加强语言思维训练的教学。

一、试题特点管窥
荆州市2010届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查语文试题,依据2009年《考试大纲》和湖北省《补充说明》命制,做到了继承和创新相结合,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知识和能力相结合,检测和导向相结合,全卷选文美,把脉准,文化含量高,体现了命卷人的风格特点及文化底蕴。综观全卷,大体体现了如下特点。
(一)试卷结构: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题不同。掀开本次质检语文试卷的水晶帘,给人的感觉不是“开窗放入大江来”,而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本次语文命题遵循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制定的《考试大纲》和湖北省考试院制定的《补充说明》的要求,结合我市学生的具体情况拟制,很好地体现了湖北省高考语文命题的风格与特点。试卷在总体结构、考点分布、题型题量、赋分权重等方面均与09年高考语文模式基本一致,体现了语文高考稳中求变、稳定为主的命题思路,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前瞻性,也具有一定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整个试卷板块清晰,重点突出,总体难度略低于高考,这样就有利于增强学生信心,有利于稳定考生考场情绪,让他们得以有更多的有效时间思考、领悟与表达。
(二)基础知识:咬定课本不放松,立根原在生活中
紧扣教材,注重基础,是本次质检试题的一大特点。试题紧紧围绕教材选材,注重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的检测。如对字音、字形、词语的考查,不偏不怪,多为常见字,都在大纲规定和课本范围之内。试题扣教材特别紧,多处得到体现。名句名篇默写与文学常识考查,涉及到《离骚》《蜀相》《扬州慢》《长亭送别》《<名人传>序》《烛之武退秦师》等6篇课文;第20题语言表达题涉及到三篇课文——《祝福》《阿Q正传》《变形记》,教材考查的覆盖面大大增加。文言实词都能在教材中找到佐证,如“抒意通指”的“指”,与《屈原列传》中的“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的“指”同为通假字,而虚词题的选肢,有一半直接源自教材。这样的命题,是湖北省“依纲扣本”这一命题指导思想的体现,具有很好的导向性,能引导高三师生在第一轮复习时,远离题海,回归教材,强化语文基础,拓宽知识底面。
贴近生活,富有浓郁时代气息,是本次质检试题的又一大特点。本次质检试卷,在素材的选择上涉及面广,近期出现的时政热点,如奥运旅游,于丹心语,钱学森逝世,国庆60周年,甲型流感防控,大学生自编自导电影……这些都是新近发生的事情,既开阔了学生的眼界,又激发了他们的答题兴趣。特别是将长江大学见义勇为英雄集体的事迹入题,熔鲜活时事、地方特色、知识检测、情感熏陶、思想教育于一炉,成为这份试卷的亮点之一。而科技说明文,则选自新鲜出炉的《环球科学》。所有这些,都反映了命题者的大语文学习观:生活处处皆语文。
(三)作文命题:柳暗花明探新景,未成曲调先有情
回顾湖北省六年自主命题的高考作文,04年是话题作文,05是材料作文,06年是话题作文,07年是材料作文,08年是命题作文,09年是半命题作文;而05、07年作文题所给材料也都是议论性材料。也就是说,湖北省的高考,还没有考过记叙性材料作文。
众所周知,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包括议论性材料、名言(诗句)性材料、记叙性材料、图画式材料。记叙性材料又包括生活故事、哲理故事、寓言故事、实验现象等,并为近几年来的全国卷命题者所青睐,并有可能为湖北省高考卷的命题者借鉴。所以,这次质检考试的作文命题,可以说是开辟了我市高考作文备考的新境界,指出了作文教学的新方向。
此外,作文命题成功的要素有三个方面:一是符合考生的思维品质实际,让考生人人有话可说;二是符合时代的“主流意识”,让考生的思想情操和文化品位有所提升;三是符合两个等级(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客观实际,有利于客观公正地评价作文。本次质检的作文题,完全符合这三个要素,并体现出对学生的人文关怀——虽是新材料作文,但审题的难度并不大,学生只要稍有审题常识,略加思索,就不难把握立意要点,写出佳作。与此同时,材料的要义是“要想成功,必须创新”,学生未曾动笔,“创新”的理念已深入脑海:学习要成功,必须创新;高考要成功,必须创新;人生要成功,必须创新。试想,一篇写创新的作文,如果思维不创新,语言不创新,选材不创新,又怎能获得成功?所以说,这道作文题,“未成曲调先有情”。
(四)命题技巧:铺路架桥见匠心,欲把金针度与人
本套试卷中的很多地方,体现了命题者的拟题技巧,细细体味,方可发现其一片苦心。如文言文阅读题第二段文字中的“臧三耳”,学生难以理解,文后也没有注释,但第12小题D项,则对这一疑难作了巧妙的处理:“臧三耳”就是“奴婢长出三只耳朵”。这样就架桥铺路,降低了阅读难度。学生也许会联想到《报任安书》中“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臧”,教材即注释为“对奴婢的贱称”,由此,这一疑难迎刃而解。同时,命题者又借这道题巧妙地把一枚“金针”交给了学生:解答文言试题,一定要学会“借题读文”。举千钧若鸿毛,授方法于无形,可谓匠心独运,着手成春。
总体说来,质检I语文试题结构合理,难度适中,稳中有变,有一定的区分度,有明显的时代气息,将会对今后一段时期的语文备考工作产生积极的导向作用。
二、答题情况分析
对120份答卷进行抽样分析,统计结果如下:
(一)选择题答题情况
大题
一、基础知识(15分)
二、科技文阅读(12分)
三、文言文阅读(9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考点
字音
字形
成语
语病
标点
理解词语
理解句子
筛选信息
合理推断
实词理解
虚词辨析
理解概括
分值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正确数
88
96
106
91
97
52
101
111
106
114
103
112
正确率
73.3
80
88.3
75.8
80.8
43.3
84.2
92.5
88.3
95
85.8
93.3
从得分率来看,前五道题按照湖北高考模式,依次考查字音、字形、词语、语病、标点,试题平和,不偏不怪,能在一定程度上鼓舞学生学好语文的信心。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情况略好于基础知识部分,但第6题得分太低,文言虚词题也存在不应有的失误。
(二)主观题答题情况
题型
选择题
简答题
作文题
合计
四(24分)



⒔文言翻译
⒕诗歌
鉴赏
⒖名句
填空
⒗~⒚
散文阅读
⒛~22
语言运用
23.作文
分值
36分
10分
8分
6分
18分
12分
60分
150分
最高分
36
7
7
6
15
11
52
127
最低分
18
1
4
1
5
4
38
89
平均分
29.4
4.3
5.8
4.1
10.8
7.6
46.1
108.1
得分率
81.7
43
72.5
68.3
60
63.3
76.8
72.1
选择题平均得分为29.4,得分率为81.7,略高于往年同期成绩。简答题中,文言文翻译与散文阅读得分率较低,作文得分趋中,高分不高,高分层也不厚实。
从卷面上看,学生答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⒈考点复习有盲点,视界狭窄须拓宽。从语文基础题可以看出,学生知识面较为狭窄,对“蕴藉”、“ 不足齿数”、“ 胼手胝足”、“怨天尤人”、“ 寥若晨星”、“ 拉大旗作虎皮”、“ 驾鹤西去”等词语,或从未见过,或不甚了解;标点题主要考查书名号的用法,几近送分题,但仍有20%的同学判断失误,这说明知识上还存在盲点。 文言文阅读的选择题,相较而言,第11小题即虚词题得分最低,而这道题有一半内容直接来自教材。从名篇名句默写来看,主要是记忆不准确,错别字多,如对于具有荆楚地方特色的《离骚》,要么干脆空着,要么把“纫” “佩”写错。文学常识题答题情况也不理想,罗曼·罗兰这位法国著名作家,有1/2的人不知道,“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有将近1/3的答成了司马迁;而第20题的仿写,有部分同学不知道格里高尔是谁,只好交了白卷。所有这些,都说明我们的复习还存在死角。
⒉知识运用不灵活,答题技巧尚欠缺。
对病句的分析,只会观察局部,不能着眼全句,如第5题的D项,“重视……流感”、 “重视……疫情”、 “重视……情况”是通顺的,部分学生据此判断该项正确,殊不知后半句中的“其”字,转换了指代对象,造成全句语意不明。
科技文阅读的主要问题出在第6题上,正确率仅为43.3%。第6题选A项的为43人,主要原因是答题不灵活。A选项为“艾达是一具灵长类动物化石,曾经生活在4700万年前的位于今天德国境内热带雨林中”。但所依据的原文是一个病句:“这是一具家猫般大小的灵长类动物化石,曾经生活在4700万年前的热带雨林中,确切位置就位于今天的德国境内。”其毛病为,一是主谓搭配不当,“化石”不能“生活”;二是语序不当,“4700万年前”本是状语,却误作宾语,试比较“屈原的《离骚》,写于2000多年前的位于今天监利境内的离湖岸畔”与“屈原的《离骚》,2000多年前写于位于今天监利境内的离湖岸畔”即知;三是“位置”与“位于”语意重复。但不管原句怎样,A选项并没有改变原句的意思,所以符合原意,应判为正确。
关于诗歌鉴赏和散文阅读,学生对内容有一定理解,但是不能全面关照题目的要求,对答案不能有效整合,缺乏明晰的条理性,抓不住要点,有问东答西的情况存在,与题目要求相背离。较多答案涉及一点,不及其余,未能深入剖析,全面理解。对阅读鉴赏的专业术语掌握不多,没有形成相对成熟的方法套路,得分打了折扣。如第17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和“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考查行文思路结构,要把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结合起来回答。答“用意”可从三方面考虑:内容上,表达某种意思、抒发某种情感;结构上,铺垫照应、推动行文发展;艺术手法上,使某种感情更加强烈突出,更富于表现力。但大多数学生只能答出两点,反映出相关训练比较欠缺。
⒊整体意识显淡薄,顾此失彼成遗憾
无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学生都缺乏整体意识,不能结合上下文来解题,顾此失彼,造成不应有的失分。
再以第6题为例,该题选D的为25人,主要原因是没有从全篇来考虑问题。D项为“批评者认为艾达与整个类人猿家族都缺少特别紧密的联系,并不是所谓的‘缺失环节’”。 这一题涉及的范围比较大,干扰信息比较多,学生只根据第2段的“它与整个类人猿家族恐怕都缺少特别紧密的联系”,判断其为“化推测为肯定”,却没有看到第5段、第6段还有:“批评者……否认它与类人猿存在联系”,“达尔文猴和高等灵长类起源一点关系都没有”,“它们绝对不可能作为直系祖先,进化出现今的猴子、类人猿和人类”。而这些都是表意非常肯定的句子。第7题做错的原因,同样是缺乏全局观念,仅仅根据“这个性状还在哺乳动物的许多支系中,由于趋同进化而分别独立地出现过”这句话,就认为“艾达”不存在“趋同进化”现象,从而判断C项为不准确的一项。
再如第13题文言文翻译,是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除了题目选句较难外,主要失分原因还是学生不能结合上下文来解题。如第3句:“子高弗应,俄而辞出,明日复见平原君。”学生对文中突然出现一个“子高”不理解,因而翻译千奇百怪,有“你很高兴”、“你的高见”、 “你高声地”、“公孙龙子的见解高妙”等等。实际上,从上文来看,有“孔穿自鲁适赵”;从本句来看,有“弗应”“ 辞出”“ 复见”等动作,可推知“子高”可能是一个人;从下文来看,有“平原君无以应。明日,谓公孙龙曰:‘公无复与孔子高辩事也!’”可见,“孔穿”“子高”“ 孔子高”均为人名,且是同一个人。
⒋作文审题不深入,见啥写啥堪担忧
本次质检,作文题是一道材料作文,所给材料为一段记叙性材料:
在跟随齐白石学艺的过程中,生性聪慧的许麟庐渐渐得到了老师的真传,“东城齐白石”这个美誉让许麟庐非常得意并多少有些飘飘然,这时候白石老人的一句话点醒了他:“学我者生,似我者亡”。许麟庐牢记恩师的教诲,博采众长,悟出了“寻门而入,破门而出”的八字心得。齐白石作画如写楷书,古朴凝重,许麟庐反其道而行之,以狂草笔法入画,形成了今天独特的大写意画风。
这则材料揭示了绘画艺术的学习继承与发展创新的关系,审题的难度并不大,重点是齐白石、许麟庐的语言。“学我者生,似我者亡”,从执教者的角度对学生提出要求,告诉我们学习不能一味模仿、生搬硬套,而要有所发展、创新,要有自己的特色。“寻门而入,破门而出”,从学习者的角度告诉我们要继承传统、博采众长,更应打破传统、不断创新。同样做人做事也不能一味模仿别人,在学习他人的基础上,要有自己的个性,要有发展创新,才能创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但有部分学生不能按要求全面理解材料,审题时不是从整个材料入手,甚至不是从一些关键句子入手,而是从某个旮旯的词语入手,看见了材料中的什么词语就写什么,真可谓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结果偏离题意。如看到了“飘飘然”,就写“学无止境,谦虚才能进步”;看见了“牢记恩师的教诲”,就写“牢记教诲,不忘感恩”;看见了“博采众长”,就写“博采众长,追求成功”……下面我们来看看一篇作文的开头:
人生好似一块雪白纯净的大画板,每个人旅行的意义,便是为了搜集素材,积累经验,博采众长,完善自我,而后在那块纤尘不染的画板上,以最饱满的热情和无边的想象力,尽情地画出属于自己的美妙画卷,或泼墨,或点染,或小挥毫,或大写意。
这段文字,反映出这位学生的语言功底是很不错的,但遗憾的是,其作文标题却是材料末尾最不起眼的一个词——“大写意”,导致一着不慎,满盘皆输。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反映出来我们作文教学的漏洞,不能不令人担忧。
⒌书写功夫不到家,字迹凌乱卷面差。
这次考试,有很多试卷(不仅仅是抽样试卷)字迹潦草乃至凌乱,卷面效果极差。特别是作文,有的模糊不清,令阅卷老师难以卒读。在高考施行网上阅卷的今天,字迹潦草、卷面丑陋,是要吃大亏的。
三、后段复习建议
获得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语文成绩,是语文复习备考的重要目的。长期以来,大规模的训练是语文复习的传统模式,但综观考试结果,总觉得付出和结果的比值不尽如人意。那么,应如何高效地进行第一轮复习呢?
(一)指点积累方法,培养良好习惯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的。”他还说:“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这就是所谓“习惯出能力”,因此要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
⒈自觉积累知识的习惯。语言知识的备考有两点很关键——积累和留心。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缺乏自觉积累的习惯。讲练习,就将知识点记在资料上;讲试卷,就将记在试卷上。结果是随记随丢。因此,老师要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积累习惯,一是要准备积累本,将积累本按考点分为若干部分,预先留出空页,将常见易错字、近义词、熟语,典型语用题、诗歌鉴赏题及优秀作文的佳句佳段有计划地抄写下来;二是准备错题本,将每次考试中自己做错的相关试题整理出来,时常翻阅,加强记忆,避免重复错误。
⒉使用工具书的习惯。查找工具书,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查找工具书,不仅可以学到老师讲不到的很多知识,还有助于矫正读音、辨析字形、理解词意、领会用法,还可以了解许多历史故事、字词来历,为写作提供原始材料。
⒊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平时语文成绩不错,但为什么高考成绩会不理想呢?这固然与临场发挥密不可分,但在很大程度上与书写不规范有关,尤其是表现在作文上。高考阅卷是网上阅卷,字迹模糊、扫描不清就会丢失信息,老师看得吃力,无疑也会影响得分。因此,平时要严要求,督促学生规范书写,字体工整,笔画清晰。
⒋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读书看报可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可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干钧任歙张。”郭沫若的诗句就道出了阅读与积累的重要性。老师们可指导学生读一读人教版的《语文读本》,读一读《时文选萃》、《智慧背囊》,读一读高考优秀作文,读一读《读者》、《意林》、《青年博览》等时新杂志,读一读一些名家如余秋雨、梁衡、毕淑敏、冯骥才、赵丽宏、韩少功、周国平、李汉荣及林清玄、张晓风等人的作品。当然,高三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用大量的时间去读课外书籍,但每天哪怕花十几二十分钟的时间也就够了。
⒌勤于练笔的习惯。作文教学,根据大纲,也不过是两周一篇的大作文。虽然高三学生的写作能力已基本定位,但要想再上一个新台阶,还是完全可能的。第一个学期,应强化作文训练,每周写一篇大作文。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和鼓励学生用写日记、写周记、写随笔、写读书心得及摘抄的形式,不间断地进行作文练笔。
任何良好习惯的养成,都要有一个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尤其是高三学生,更需要耐心和毅力,才能逐渐养成学习的自觉意识和行为,主动去听、去说、去写、去思考,感受学习的乐趣,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这对提高语文素养有积极的作用。
(二)科学指导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1.明确复习重点。复习的重点是:第一,储备有关文学作品鉴赏知识。就是让学生掌握散文、小说的一般常识与鉴赏有关的知识,如散文的特点、分类,散文常用的一些表达技巧及艺术手法。对于小说,就要注意细节描写、景物描写的方式和作用等,而大多数考生目前对此或者知之不全,或者比较模糊,或者了解得比较肤浅。后段复习对教材中关于散文和小说阅读的常识性内容要“补火”,同时补充一些关于散文和小说在表达技巧及艺术手法方面的知识,而且要讲深讲透,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第二,掌握分析文章的思路。高考试题常常通过对作品的结构思路设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路的把握能力。作者营构散文总有其思路,这种思路既包括全文的思路,也包括局部的结构。只有把握了全文的脉络才能真正地理解一层一层的含义,才能理解一段一层中表现手法、语言运用的妙处,才能对特定语句的深层含义作出深刻的品味,从而整体把握散文的主旨。第三,品味作品的语言。高考阅读中对语言的品味占有很大的比重,因此品味语言显得非常重要。高考散文阅读命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对散文中负载信息量大、内容含蓄、意义深刻、表现力强的语言进行鉴赏。鉴赏散文的语言,只有联系文章的主旨,根据上下文的语境,细加品味、揣摩,才能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
2.坚持阅读原则。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要坚持四个原则:一是整体性原则。文学作品,尤其是散文,首要的是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即从全局上把握作品的基本内容、思想观点或感情倾向、基本思路及其表现形式。二是形象性原则。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或者作者的感情倾向蕴涵在物象(事物的形象)、意象(融入作者情感的形象)和人物形象中,所以,要从这三者的分析中去寻找把握和阐释主题的途径。三是具体性原则。不要夸大思想内涵、拔高形象意义,要具体“形象”具体分析,做到恰如其分。四是知识迁移性原则。要在大量文学作品鉴赏的实践中提升鉴赏的能力。
⒊指导答题方法。首先,要注重对作品的整体感知。具体来说,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应侧重从以下方面整体感知:第一,主要内容——谈论什么事、阐释什么理、抒发什么情、描绘什么景。第二,文章主旨——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情感是怎样的。第三,艺术手法——侧重于哪种表达方式,是叙述描写还是议论抒情;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是象征、对比还是烘托、比较、托物言志。第四,作者思路——采用怎样的顺序谋篇布局,线索是什么,段与段怎样过渡、照应等。其次,掌握答题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比较重要的方法是:要认真读懂题干。要善于整合文中的信息。题目如何问就如何答。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很多考生只知机械地摘录原文的句子,虽然摘录的句子中有答案所需要的内容,但不是从命题人所“问”的角度回答的,致使回答不到位,甚至答非所问。因此,一般不宜一字不差地摘录原文,应该严格紧扣题干要求,对准文中的有效信息进行提取、剪辑、重组,这样组织起来的答案才比较切近题干所要求的答案。
(三)研究复习课型,打造高效课堂
长期以来,语文复习课费时、低效。见资料就用、逢题目就做、复习课就练、练过就对答案的做法依然在某些教师身上存在。因此,一定要努力探索高效的复习课教学模式,加强复习的针对性,帮助学生夯实基础,突破难点,廓清是非,拓展思路,形成能力。
常见的复习课型有复习讲授课、习题指导课、考练讲评课等基本模式。
复习讲授课,又叫知识梳理课,是第一、二轮复习时常用的课型之一。它要求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针对学生复习的疑点,要言不烦,启示、点拨、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知识体系,去梳理、集并相关的知识点,做到系统、巩固、拓宽、掘深,其主要特点表现为“系统知识,沟通联系,一线串珠,形成体系”。
习题指导课,是复习讲授课的巩固和实践,它紧密配合讲授课,将讲授课中学到的基本知识转化为基本技能,是迁移规律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并表现出“点拨思路,总结规律,深化理解,培养技能”的特点。
考练讲评课,是复习讲授课、习题指导课的一个综合,是对一个单元、一个考点或一个阶段的复习情况的小结,也是培养学生应试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一个单位时间(一般为一到两课时)内,时间紧,任务重,因此难度较大。它要求教师充分运用评价、反馈、矫正的教学手段,在考点、考题的特定情境中,辨证施治,强化训练,做到知识点、思维方法和能力训练的三到位。
要上好考练讲评课,必须落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在《荆州市2009年高考语文质量分析报告》中提出的课前“三要”、 课中“三讲”、 课后“三落实”的要求,即课前要及时、要统计、要备课,课中要讲思路、讲拓展、讲规范,课后要落实好知识消化、落实好知识巩固、落实好个别辅导,以期强化讲评效果,全面提高成绩。下面,以本次质检试卷的一些题目为例,来说明怎样落实讲评课的一些环节。
课前要统计、要分析。如第22题,是近几年第一次考挽联,通过分析,就发现有些学生对挽联不甚了了;通过统计,就发现错误类型主要有:① 对仗不工稳,如“无情江水夺我英勇风华少年,大爱世界奏响见义勇为壮歌”,“ 英勇风华”“ 见义勇为”不能构成对仗;② 语言不精练,如“青山绿水长留英雄生前浩气 苍松翠柏堪慰学子逝后生灵”;③ 结构不紧凑,如“江水悲鸣,吟唱的是见义勇为的精神 荆楚哀泣,歌颂的是临危授命的英雄”。这样,我们就可把这道题的评讲分为四步:第一步,扼要介绍挽联的特点与作用;第二步,接触一下传统经典挽联;第三步,出示错误类型,析错因,纠错处;第四步,欣赏同学佳联,如“荆江浪涌悲泣三英逝,古城歌悼激励万人心”“ 江水无情吞噬热血青春,人间有爱长存高贵灵魂”“ 千声一哭问何处招魂三勇士,万人同悲叹荆楚长眠真豪杰”“ 一架人梯两名弱者三英见义敢舍命,十月江水百年芳名千载闻此当讴歌”等。
课中讲拓展。
如第1题,针对多数学生不知道“不足齿数”这一知识盲点,除了讲字音外,还应做到:① 讲方法,学生自学时,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查不到“不足齿数”,我们可告诉学生,一些词语在词典上查不到时,可换一种思路,查不到“不足齿数”,查“齿数”即可;② 讲字形,如指出下列词语中的错别字——“令人齿冷
齿德俱尊  不耻于人类  区区小事,何足齿及”; ③ 讲词义,并与“不足挂齿”进行比较;④ 讲运用,如“对于中国球迷来说,姚明去美国打球可能是件大事;可对于美国篮球巨星来说,他也许只是个不足齿数的小人物”,句中的“不足齿数”就是错的。
再如第20题,是一道仿写题,涉及到了 祥林嫂、阿Q、格里高尔等三个课本中的人物,在讲评时,也可进行一番拓展:“从夏瑜、马谡、窦娥、杜十娘、罗密欧、别里科夫等人物中任选一个,再仿写一句话”。如“ 夏瑜的悲剧,不仅仅是社会黑暗、民众愚昧,更是脱离群众,最后在看客的注视下悲壮地死去”;“马谡的悲剧,不仅仅是纸上谈兵、死守教条,更是轻敌自恃,最后在严明的军纪中冤枉地死去”; “杜十娘的悲剧,不仅仅是沦落风尘、地位卑贱,更是梦想破灭,最后在围观者的叹息中绝望地死去;”“窦娥的悲剧,不仅仅是父离夫亡、孤苦伶仃,更是社会黑暗,最后在庸官的逼迫下冤屈地死去”;“ 葛朗台的悲剧,不仅仅是贪婪吝啬、专横虚伪,更是亲情丧失,最后在炫目的金钱面前不舍地死去”;“ 别里科夫的悲剧,不仅仅是因循守旧、胆小怕事,更是辖制他人,最后在大家的庆幸中绝望地死去”。像这样的讲评,才有可能达到解一题、学一法、会一类、通一片的目的。
(四)加强作文训练,提升作文档次
对作文训练,要着重抓好下列几个方面。
⒈审题要准确
从近几年高考作文阅卷的实际来看,审准题意是第一位的。如果不符合题意,无论构思多巧妙,语言多优美,选材多新颖,都只不过是“南辕北辙”罢了。因此,对学生要进行全方位的作文训练,对常见的四种高考作文题型——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都要进行系统指导和训练,不能抱侥幸心理。特别是对于材料作文,一定要加强审题指导。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整体把握,选点切入,切不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具体审题方法有:抓关键词句,抓人物形象,抓因果关系,抓感情色彩,抓内在联系。如:
一个农夫在风雪天赶路,衣薄天寒,忽见前方两块巨石间好像埋着条毛围脖儿。他大喜过望,伸手便扯。哪知巨石后传来一声咆哮,原来“毛围脖儿”是只大灰狼的尾巴。农夫只能死命抓住狼尾巴,靠两块大石挡住钢牙铁爪,略一松手,就会性命难保。千钧一发之际,山路上来了一个和尚。农夫大叫:“师傅,求您杀狼救人。”
和尚不慌不忙地回答:“罪过,罪过,贫僧不敢杀生!”随后,他大讲慈悲之道,劝农夫放弃邪念,皈依佛祖。眼看就要支持不住的农夫说:“师傅,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您既不愿杀生,但也不能见死不救,有劳您抓住狼尾巴,我好绕到石头那面去对付它。”
和尚沉吟半晌,觉得抓住狼尾巴不算杀生,于是就接过农夫手里的尾巴,紧紧抓住。可农夫并没有绕到石头那面去杀狼,而是哼着小曲,径直往山下走去。
和尚惊叫:“施主,你怎么不快去杀狼?”
“罪过,罪过!”农夫虔诚地说,“您已经点化了我,我打算从此吃斋念佛,不敢妄开杀戒。”
这则材料很有意思。如果作为作文题,我们应怎样审题立意呢?从人物形象来看,有两个——农夫、和尚,他们的性格特点就是我们立意的依据;从感情色彩来看,这则故事主要是对和尚的讽刺,讽刺他什么,即是立意的参考;从因果关系来看,事情的“果”是和尚陷入了尴尬的境地,他为什么会陷入尴尬的境地呢?因为他死守清规戒律,不知变通。这样一思考,作文的中心就出来了。当然,还可从农夫的角度来立意,也可从农夫与和尚共同的角度来立意。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通过这样一些典型的例子,来训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把常用的审题方法熟记于心,运用自如,这样,在高考中审准题意的把握就大一些。
⒉语言要鲜活
同样的立意,同样的选材,为什么得分有高低?关键在于语言的表达有优劣。俗话说:“三分资质,七分打扮。”写作文也是如此,只有经过“事事四五通”的装扮,才能让自己的作文 “精妙世无双”。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用花轿送出自己的姑娘”(孙犁)。
写议论文,要做到文句有意蕴,句式有变化。我们可对学生进行专项的语言升格训练,如可专练整句与散句、事例句与分析句、中心句与支撑句的写作;也可单练排比句、比喻句、对偶句、假设句、因果句、引用句的打造。
写记叙类作文,文句要有表现力,要指导学生借助联想、想象,自觉地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尽量地把语言写得新鲜活泼,形象生动,富有生活气息,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如写“爱心天使”李丽来给我们作报告,我们可这样写“她坐着轮椅,出现在三千多名同学的面前,向大家挥手致意,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但更可借助想象与比喻来这样写:“你来了,坐着轮椅。你坐着,坐在我们三千多双泪闪闪的眼睛里,坐在我们三千多颗满含感动的心灵里;你挥手,挥起如海如潮的掌声,挥动了我们起伏的心潮。”前者文从字顺,但略显平淡;后者生动流畅,融抒情于叙事之中,得分档次自是不同。还有,“大地上黄苍苍的野草,像喝饱了甜酒的醉汉,东倒西歪的摇晃着”就比“地上野草在风中摇曳着”更生动形象,更富于生活气息。“如壁的雾挡在了车前,有一种没有出路的感觉,车头迅速和雾相撞,几乎可听到丝丝的撞击声”就比“车子周围的雾很浓,能见度很低”更显设喻新颖,夸张离奇。而这些,需要老师平时指导学生有意识地去锤炼。
⒊章法要严密
章法指文章的谋篇布局,就是组织安排结构层次的法则。这个法则是受文体制约的,不同文体表达主题的方式不一样,它要求采用的章法自然就不一样。本次质检在作文的章法上暴露出来的突出问题是作文平面化,缺乏立体感。后一阶段要强化学生作文的章法训练,包括认识问题的深入、透彻,思维的丰富、深刻,文章结构层层推进,论证方式的多样化,举例形式活泼,举例之后分析的方式多样化等等,使文章疏密有致,开合有度,形式多样,章法严密。
写议论文,要以立论鲜明、论证严密的章法突出中心,要学会拟分论点,如可从阐释概念、分析原因、探讨方法、评价作用等角度,对中心论点进行多方位的思考,再拟出自己有话可说的分论点。拟分论点,要做到分而有度(一般三个),分而有范(语言通顺,20字左右),分而有序,分而有理,从而使思路更清晰,思维更深刻,结构更严谨。
写记叙类作文,要求以构思新颖、剪裁精当的章法表现主题。记事,要灵活运用顺叙、倒叙、插叙的手法,写出事情的波澜;记人,要善于剪裁细节,写出人物的鲜明个性;写景,要多角度观察,善于捕捉景物千娇百媚的特征,并能融情入景。记叙文常见的章法有:以小见大法,一线穿珠法,尺水兴波法,欲扬先抑法,点面结合法,托物言志法,等等。要交给学生谋篇布局的钥匙,力求做到故事情节跌宕腾挪、摇曳多姿,力避冲淡平实,学会用情节拽动阅卷教师的眼球,引起强烈的感官效果。要注意在文章前半部分巧设伏笔,做到疑窦丛生,引人入胜;在文章结尾力求打造一个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欧?亨利”式的结尾:或余音绕梁,遐思无限;或反抽一鞭,奇崛警策;或化情为景,含蓄蕴藉,从而使文章前后照应,滴水不漏。

金博志网址(上面图标)的“教育教学”里面有相关知识点和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