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石桥铺电脑维修:标准园创建专刊--农业部园艺作物标准园信息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5:06:00
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专刊2号:全面落实“七到园”  扎实推进标准园创建
日期:2010-05-19 18:20  作 者:   来源: 种植业管理司
为贯彻落实今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总结各地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的经验,进一步研究安排工作,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5月14日种植业司在北京召开了 全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布置会。会议要求各地围绕创建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全面落实“七到园”,扎实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
(一)责任落实到园。一要完善组织机构。农业部已经成立了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领导小组,由危朝安副部长任组长,具体工作由种植业司会同有关司局、事业单位共同承担。各省要成立以主管厅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集中有关处室的力量共同推进标准园创建工作。标准园所在县要进一步完善组织结 构,加强组织协调,加大工作力度。二要落实工作责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或龙头企业,是标准园创建的具体实施单位,是第一责任人单位,负责完成各项创建目标任务。县级业务主管部门,是标准园创建的组织实施单位,负责制定技术规程,培训、指导、督查标准园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并做好 资金审核、总结评估、初步验收等工作。省级业务主管部门,是标准园创建的组织协调单位,负责制定标准园创建规划和实施方案,培训、指导、督导全省标准园创建,并做好总结评估和验收工作。每一个标准园都要落实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技术指导专家。三要加强工作督导。农业部不定期组织专家及有 关人员对标准园创建活动进行督导,重点督促落实工作责任、创建规范、关键技术、生产规程、质量管理、树立标牌等。各地也要加强督导,督促各项技术和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全面完成标准园创建目标任务。农业部将制定标准园管理办法,进一步强化质量安全管理责任,实行一票否决,对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标准园取消资 格、摘下标牌。
(二)标准普及到园。一要全面应用生态栽培技术。设施蔬菜要全面推广应用“两膜一灌”控湿防病技术,即防雾滴耐老 化功能棚膜、垄作或高畦覆盖地膜、膜下滴(沟)灌;“两板一网”诱杀、阻隔防虫技术,即黄板、蓝板和防虫网。露地蔬菜要全面推广应用“一膜一灌”控湿防病 技术,即垄作或高畦覆盖地膜、膜下滴灌;“两挂”诱杀防虫技术,即张挂杀虫灯和性诱剂。水果、茶叶重点推广应用“四挂”技术,即张挂杀虫灯、性诱剂、粘虫 色板和捕食螨防治病虫害。有条件的标准果园和茶园要推广应用喷(滴)灌、果实套袋、果园生草技术。所有标准园都要全面应用以生物农药为主的高效低毒农药。二要切实按照技术规程进行农事作业。种植业司已组织专家制定标准园创建规范。各地要因地制宜,分区域、分品种制定先进、实用、操作性强的生产技术规 程,并印发到每个农户,张挂到标准园醒目位置及每个温室、大棚,切实按照生产技术规程进行农事作业。三要加强培训指导。种植业司委托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和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分区域举办标准园创建技 术和产品质量管理培训班,重点培训省、县级技术骨干和管理人员。省一级重点抓好对县级及标准园技术负责人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县级及标准园技术负责人重点抓好对农民的培训和技术指导,切实把生态栽培技术和技术规程落实到标准园。
(三)统一服务到园。一要大力推进病虫害统防统治。标准园要依托或建立病虫害防治组织,强化技物配套和全程承包统防统治,实行农药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的“四统一”服务。要严格执行安全用药规范,从源头上消除产品质量安全隐患。二要大力推进采后商品化处理。蔬菜、水果标准园要统一推行分等分级、包装、预冷等采后商品化处理,提高产品档次,减少损耗。三要大力推进品牌化销售。标准园要统一搞好无公 害、绿色、有机食品和GAP认证及地理标志登记,加大产品品牌建设;要加大品牌宣传力度,扩大影响,开拓市场,提高效益。标准园要有品牌,但不要一个园一个品牌甚至一个园多个品牌,而是要整合形成大品牌、知名品牌。
(四)管理制度到园。一是农药管理制度。农药购买、存放、使用及包装容器回收处理,要实行专人负责,建立进出库档案,确保不购买、不使用禁限用农药,科学安全使用农药。二是档案记录制度。要统一印发生产档案本,详细记载使用农业投入品的名称、来源、用 法、用量、使用与停用日期,病虫草害发生与防治情况,产品收获日期,确保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三是产品检测与准出制度。要配备必要的农药残留检测仪器,对标准园产品进行检测,确保凡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不得采收,检测不合格的产品一律不准销售,销售的产品要有准出证明。四是 质量追溯制度。要对标准园内生产者和产品实行统一编码管理,统一包装和标识,有条件的要实现产品质量信息自动化查询,确保责任可追究。
(五)标牌树立到园。树立标牌的主要目的是示范展示创建成效,接受社会的监督。同时,宣传农业部门的工作。农业部已专门下发文件,对标牌规格和内容进行了规范,要求标牌中明确标注创建地点、规模、目标、种植品种、关键技术、指导专家、技术负责人、创建单位和工作责任人等内容。树 立标牌不要流于形式,要注重内容和效果。
(六)宣传引导到园。为提供一个相互交流、学习的平台,宣传报道标准园创建工作,种植业司已在中国农业信息网、种植业快报上开辟了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专栏、专刊,还委托农业部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中心创办了园艺作物标准园信息网。下一步,将把每个标准园的基本情况、工作进展及园貌、 商标、主要产品照片等挂在网上,加大宣传。各地要支持办好标准园信息网,及时报送标准园创建活动进展、成效及经验等信息,并配合媒体做好宣传工作,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七)资金整合到园。各地要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出台配套政策,并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种子工程、植保工程、测土配方施肥、农机购置补贴、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国土整理、水利建设、道路建设等涉农资金,按照用途不变、渠道不乱的原则,加强水电路、保护地生产、集约化育苗、采后商品化 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的综合效益。要按照农财两部《2010年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项目实施指导意见》的要求,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标准园 生态栽培物化技术应用、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标准化生产推进等方面补助。要严格按照创建方案资金预算使用,县级农业部门负责资金审核,县级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管理,实行报账制。要设立专账,专款专用,科学合理使用项目资金,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严禁挤占、挪用。对弄虚作假、违规使用项目资金的省,农业部将停止两 年安排标准园创建项目。
标准园创建:园艺产业升级的突破口
日期: 2010-07-08 09:32:56 作者: 江娜 来源: 三农在线—农民日报
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变革时期,加快发展方式转变这个深刻命题,成为决定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又一次重大抉择。园艺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了20多年“量”的快速发展时期,“质”的内在要求凸显出来。
园艺产业走到新节点
20多年来,我国园艺作物供应状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蔬菜、水果、茶叶、花卉等园艺作物的面积和产量均居世界第一,与此同时园艺产业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瓶颈。以蔬菜为例,农业部统计数字显示,2009年我国蔬菜总产量比1988年增长了2.79倍,其中的贡献因素中,播种面积增长了2.05倍,单产仅仅增长了24%。同时,蔬菜的安全质量尚不稳定。业内有关专家指出:“过去我国园艺产品基本上是靠外延规模扩张,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技术水平,变化都不大,标准化生产水平也不高。”
另外,园艺产业在各地发展也不平衡,一些地区、部分品种单产不高、质量不优、品牌不响、竞争力不强、产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突出,“卖难”时有发生,产业波动频繁。这些问题都成为阻碍园艺产业发展的瓶颈。
而过去靠规模扩张的粗放型增长方式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我国现有耕地面积18.26亿亩,既要解决13亿人口吃饭穿衣问题,又要发展园艺等高附加值作物,统筹发展难度非常大。在“不与粮争地”这个限制条件下,我国未来园艺产业发展走到了一个新节点,其核心是转变生产方式,提升产业素质;关键是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产品质量;重要途径和突破口是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
农业部从 2009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在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温家宝总理要求,大规模开展标准园创建活动,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发展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基地,开展标准化创建活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大规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标准化创建,保障“菜篮子”安全。农业部贯彻落实中央领导讲话和文件精神,把大规模开展粮棉油糖高产创建和大规模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转变种植业生产方式,确定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种植业工作的重中之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在去年底的全国农业工作会上提出了明确要求,大规模开展园艺产品生产标准化创建活动,创建一批蔬菜、水果、茶叶标准园,加快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食品;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多次强调,搞好标准园创建工作,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一年来,农业部整合力量、强化措施,全力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目前已经安排创建标准园819个,其中,蔬菜401个、水果300个、茶叶118个。并且,已经下发了水果、蔬菜、茶叶标准园创建工作方案;组织专家制定了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规范。各地大力整合资源,支持标准园创建活动,一年来共整合扶持资金 8.95亿元,其中省级2.95亿元,县级近6亿元。现在,“标准园创建”一词在互联网上的搜索数达到3000多万条,成为农业领域的热门话题。
标准化贯通整个产业链
标准园创建的内在要求是要通过集成技术、集约项目、集中力量,逐步实现园艺作物的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示范带动园艺产品质量全面提升和效益提高。
近日,记者在广东省廉江市湛绿农业科技开发公司蔬菜标准园创建基地看到,一排排青椒大棚一眼望不到头。公司董事长蔡进告诉记者,基地现在的蔬菜种植面积有1500亩,下一步还将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发展扩大到3000亩地。规模化种植是标准园创建的一个重要内容,农业部要求标准园的认定必须达到设施蔬菜标准园集中连片面积200亩以上,水果、茶叶、露地蔬菜标准园集中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的标准,通过集中连片,推动规模化种植,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标准化生产是标准园创建的核心内容。四川简阳市晚白桃标准园推广应用的“以螨治螨”生态防控技术、液压根际配方施肥技术;四川高县茶叶标准园着力普及的无性系茶苗,发展抗逆、优质、适应性好的品种;湛绿公司的产品质量批次抽查等等,都是标准化生产的鲜活范例。按照标准园创建要求,要推进标准化生产,健全产品质量安全和分等分级及生产技术规程标准体系,严格按标准组织生产和加工,标准园要做到100%标准化生产。
“会种的不如会卖的”,一直以来这一现象制约着农民收入的提高,而在水果标准园之一的湖北省宜昌市晓曦红柑橘专业合作社,记者看到“种”和“卖”结合得如此紧密。2000多亩柑橘每棵保持差不多数量的柑橘———多出来的会被摘掉以保证柑橘质量;浇水在什么时间、浇多少有严格控制,这叫做“控水增糖”;从山上到山下修了一条条“索道”,柑橘采摘以后当场包好装箱,从“索道”滑下山,避免了果实在采摘过程中的磕磕碰碰。“种”是为了“卖”,商品化处理提高了产品档次、商品率和附加值,减少了损耗。
下一步就是“怎么卖”,按照农业部要求,标准园产品要做好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GAP认证及地理标志登记,做到100%品牌化销售。以“晓曦红”柑橘为例,贴着商标的产品已经成功进入上海家乐福、武汉沃尔玛等大型超市销售,出口越南、俄罗斯等国家,售价比周边橘园每公斤高出 0.2~0.4元,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种植效益。
产业化经营是标准园创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一大难点。农业部要求在标准园中实现企业化运作、产业化经营,提高产业整体效益和竞争力。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一些标准园在耕作制度上进行了创新,例如,粮食主产地区四川省南溪县的佳美蔬菜合作社,采用了“菜-稻-菜”轮作制度,在有限的耕地上产出更多农产品,一亩地全年达到了“千斤粮、万元钱”;内江市东兴区长江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猪-沼-果”的循环农业模式;高县兴科茶业合作社茶梨套种栽培模式等等。
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五大内容环环相扣,相辅相成,贯通了整个产业链,带来园艺产业生产力的提升。
主体创新破解小生产与大市场矛盾
当前,我国农户经营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特殊的国情又决定了不能简单地通过土地集中来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在现有条件下怎样解决这一矛盾,为我们提出了一个更深层的命题。而标准园创建在组织形式上的创新为生产经营主体的变革提供了可能性。
以广东省廉江市新民镇新桂荔枝合作社为例,这个合作社跨3个镇,有1万亩地,在不改变土地所有权的前提下,将200个分散的、自然属性的农户,变为一个庞大的、具有社会属性的合作组织。这种变革正是生产关系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标准园创建在组织形式上各有差异,主要有两种,一是类似“新桂”的农民专业合作社,二是以“湛绿”为代表的龙头企业。“这两者是标准园创建的载体,承担着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的重任。”农业部种植业司司长叶贞琴说。
但是这两类主体还有差别,与农民合作组织相比,龙头企业对周边农民在一定程度上是挤出效应、竞争效应,特别是那种仅仅租赁土地并雇请农民种植的龙头企业,给农民的只有少量好处,而没有辐射带动作用。叶贞琴认为: “我们更倾向于让农民成为标准园的建设主体和受益主体。社会资本引进既要注意带动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更要注意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致富。”
今年中央财政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农业部整合2000万元资金,重点支持235个标准园创建及技术培训,每个标准园50万元。对于这50万元资金的用途,农业部相关负责人解释说:“项目资金90%以上要用于生态栽培物化技术应用补贴。”就是说国家的资金补贴要用于杀虫灯、生物农药、滴灌管道建设等有生态意义、有科技含量、有示范作用的物质设施投入。
在我国的2.7亿亩蔬菜、1.6亿亩果树和2500万亩茶园中,高标准、高水平的标准园面积还很小,但是标准园创建代表了园艺作物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具有示范意义,将引领我国园艺产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和经营方式。
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专刊7号:辽宁省以标准园创建为突破 全力推进园艺产业再上新台阶
日期: 2010-12-16 15:02:42 作者: 来源: 种植业管理司
辽宁省高度重视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工作,细化方案,加大投入,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推动了园艺产业发展。
一、标准园创建工作成效显著
(一)推广普及生态栽培技术,实现标准化生产。标准园设施蔬菜、水果“两膜一灌”控湿防病技术普遍应用;果实套袋、反光膜、防虫网、杀虫灯、性诱剂、粘虫色板、捕食螨、赤眼蜂、壁蜂授粉、果园生草或覆盖等技术率先普及;苦参碱和BT(苏云金杆菌)等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大规模推广应用。同时,结合各标准园的作物、品种,制定生产技术标准,做到了技术规程和明白纸到园、管理责任到园、专家指导到园、质量检测到园,指导农户按照技术标准进行生产。
(二)推行产后统一商品化处理,实现产业化经营。标准园全部实行产后统一商品化处理、统一包装销售,部分标准园以每公斤高于市场0.2元的价格收购园内产品,苏家屯永乐、海城三星、海城天鹰、辽阳新特等标准园全部生产绿色、有机食品,已打入大中城市、大型市场和高端市场。
(三)建立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制度化管理。一是加强农药和肥料的使用与管理。在生产中加大对生产投入品的管理,做到了不购买、不使用禁限用农药和肥料,科学安全使用农药和肥料;建立进出库档案,做到农药购买、存放、使用专人负责。二是建立统一的生产档案。各标准园都建立起统一的生产档案,全面记录农事操作管理,推行对标准园生产实行统一编码管理,统一包装和标识,实现产品质量信息自动化查询,确保责任可追究。三是提高组织化服务水平。在生产过程中,实现了统一生产品种、统一集中育苗、统一技术标准、统一生产指导;在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大力推进全程病虫害统防统治,提供农药统购、统供、统配和统施的“四统一”服务;在商品化销售过程中,做到了统一检测、标识和销售;标准园内做到了统防统治、测土配方施肥、产品订单生产三个100%。
(四)做大做响自有品牌,实现品牌化销售。标准园把打造自有品牌与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生产和GAP认证、地理标志登记相结合,加大品牌建设和宣传力度,扩大品牌影响力。海城市三星标准园生产“金万家” 品牌蔬菜,在省内多家大型超市开设了绿色食品蔬菜专柜,每年销售礼品蔬菜3万箱、供应各地绿色食品蔬菜10万吨、无公害蔬菜50万吨,2009年底与沃尔玛公司签定了蔬菜直供协议,成为沃尔玛在东北地区蔬菜直供基地。
辽宁省通过标准园创建实现了节本、提质、增效的多种效果。据统计,蔬菜标准园平均每茬次亩产值1.8万元,平均每茬次亩收入1万元,80%以上的产品经过了无公害以上的产品认证。水果标准园优质果率达到75%以上、全红果率提高30%以上;推广果园覆草生草技术提高了标准园有机质含量和保肥保水能力,减少施肥和浇水1次以上;应用壁蜂授粉技术降低50%授粉成本,亩增产500斤以上;推广生态病虫防治技术减少了4-8次打药次数,亩增收50元。
二、标准园工作措施得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强有力的实施体系。辽宁省农委成立了标准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省农委主管主任担任组长,种植业管理处、果蚕管理总站承担具体工作;技术指导实行“三农”合作,省农委种植业管理处、果蚕站、种子局、农技推广站、土肥站、植保站和沈阳农大园艺学院、省农科院园艺所等有关单位人员组成技术指导组。各市、县(市、区)均成立了以农业部门主管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和相应的技术指导小组,每个标准园都落实了工作负责人和技术负责人。辽宁省农委已经先后组织有关专家对标准园创建工作进行14次指导、检查和督导,指导和督促各标准园做好工作落实、关键技术措施应用、质量监管、品牌宣传等方面工作。
(二)注重启动宣传,营造标准园创建良好氛围。2009年11月,辽宁省农委在沈阳举行了标准园(辽宁省)创建活动启动仪式,刘长江主任到会讲话并宣布标准园(辽宁省)创建活动正式启动。辽宁电视台、辽宁日报和沈阳电视台等20余家新闻媒体对活动进行了报道,共吸引5万人(次)到场。
(三)加强“三农”合作,合力做好标准园技术服务。2010年3月,辽宁省农委会同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集成、推广了10项设施蔬菜主推技术,目前正在研究制定适合全省不同地区的优型日光温室设计建造技术标准、育苗棚室设施建造技术标准、设施农业灾害性天气防御技术标准等省级地方标准。2010年3月,辽宁省农委组织科研单位专家和标准园负责人召开“辽宁省苹果产业关键技术分析研讨会”,并会同省果树研究所联合下发“辽宁省2010年苹果园管理关键技术指导意见”。
(四)加强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园艺科技应用水平。2010年,辽宁省财政安排1000万元实施设施农业科技培训工程。辽宁省先后举办辽宁省现代果业技术标准化培训班、设施蔬菜生产技术培训班等省级培训16次、市级培训84次、县级及乡镇级培训175次,共培训标准园技术骨干等2.5万人次。
(五)加强资金整合,形成推进标准园高质量建设的合力。辽宁省农委对标准园新建的日光温室,每50亩补贴10万元;对每个新建的育苗中心补贴100万元以上;每年安排1000万元实施优质水果提质增效工程;安排1350万元用于支持包括标准园在内的设施蔬菜、设施水果小区推广应用秸秆生物反应堆技术。从2009年起,辽宁省结合国家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把卷帘机、小型整地农机具、微滴灌等机械设备纳入农机补贴范围;2009年12月,辽宁省农委给予辽中县、海城市、盘山县、北票4个市蔬菜标准园育苗中心620万元的扶持资金;2010年6月,辽宁省农委为市级农业主管部门安排经费60万元,为新民市等5个创建县农业主管部门安排经费19万元。全省累计整合资金近2000万元。
(六)做好示范展示,统一竖立标准园创建标牌。辽宁省对标准园标牌设计作了统一规定,组织各标准园制作、竖立了统一的标牌,最大限度统一规范了全省标准园的标牌样式。标牌中明确标注创建地点、规模、目标、种植品种、关键技术、指导专家、技术负责人、创建单位和工作责任人等内容。
三、标准创建工作经验丰富
(一)标准园创建为农业部门搭建了工作平台。标准园创建活动既为推进标准化生产和实现质量可追溯提供了有效载体,又为农业部门推进园艺作物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新的抓手,也为提升园艺产业发展水平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平台。
(二)标准园创建为产业的发展树立了标杆。2008年以来,辽宁省大力开展设施农业小区建设,各地建设了许多百亩以上、千亩以上、甚至万亩连片的设施蔬菜、设施水果基地,为标准园创建提供了大量备选园区。高标准的创建活动使标准园产品的产量、质量、销售、市场和效益都得到提升,示范带动作用日益明显,对周边农民的影响力逐渐增强。
(三)企业化管理是标准园建设的重要选择。辽宁省标准园创建顺利开展的一个关键因素是选择了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第一责任单位,确保了推进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专刊8号:浙江省大力开展标准园创建 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日期: 2010-12-21 16:23:42 作者: 来源: 种植业管理司
浙江省高度重视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整合资源,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有力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
一、立足高要求,强化组织领导。浙江省挑选区域优势明显、基础设施优越、种植规模较大的32个县,建成17个茶叶标准园82600亩,7个水果标准园6750亩,8个蔬菜标准园6500亩。各标准园的实施主体均为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实力和社会化服务能力处于全省前列,且均有注册商标和品牌,通过绿色食品或无公害产品认证,品牌知名度较高。同时,为切实保障标准园创建活动的有序实施,浙江省成立了以分管副厅长为组长的省级标准园创建领导小组,具体工作分别由省农业厅经作局和省农业厅农作局牵头,厅内有关单位与重点产茶市级主管部门参与。各创建县相应成立由分管部门领导任组长的标准园创建示范片建设领导小组,落实项目建设任务与责任,明确具体责任人与职责,健全创建活动开展的组织保障体系,整合有关项目和技术力量,保证各项措施到位。为搞好创建活动,浙江省分别举办了全国标准茶、果、蔬菜园创建活动启动仪式,并为第一家全国标准茶、果、蔬菜园创建园揭牌。同时,根据农业部要求,大部分标准园在醒目位置设立了标牌,标注创建地点、规模、目标、种植品种、关键技术、指导专家、技术负责人、创建单位和工作责任人等信息。
二、立足高标准,强化基础设施。围绕创建活动“五化”和“七到园”的要求,浙江省重点加强基地生产设施与沟渠路配套工程建设、安全生产药械购置、基地员工培训、产品质量检测与可追溯体系建设、采后商品化处理设施建设、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目前,浙江省茶叶标准园已修建机耕路和操作道11.5万米、建设蓄水池6700立方米、修建水渠8.1万米、购置杀虫灯1200台、喷滴灌面积9500亩、新建或改造茶厂3.5万平方米、添置机械设备901台、培训茶农12500人次;水果标准园已完成机耕路、操作道硬化35000多平方米,蓄水池16000多立方米、水渠12500多米等基础配套设施,建成钢管大棚180多亩、梨棚架170多亩、肥水一体1780亩等先进技术设施;蔬菜标准园路、沟、渠等配套设施建设基本完成。
三、立足高科技,强化技术推广。为保证产品质量安全,浙江省在标准园创建过程中,注重做好生态栽培技术推广工作。建立和完善了主要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推广杀虫灯、黄板、性诱剂、天敌等病虫防治技术,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模式,全面推广应用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在茶叶标准园大力推广低产茶园换种改植、凹沟深栽和立体留养、茶园安全合理用药、名优茶全程机械化加工、有机茶开发等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在水果标准园加快标准化整形修剪、“三疏一改”、测土配方施肥、水果套袋、更新复壮等技术推广应用;在蔬菜标准园大力推广以生物农药、杀虫灯、昆虫性诱剂等为重点的病虫绿色防控技术,建立和完善蔬菜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同时,各级有关部门的领导和技术人员经常到创建点指导工作,解决创建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并及时现场办公给予解决。
四、立足高配套,强化创建投入。浙江省以标准园创建为平台,在落实农业部标准园创建扶持资金的基础上,整合各方面资金用于标准园创建,加大对茶叶、水果、蔬菜产业的扶持。在水果标准园创建中,浙江省利用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水果产业提升项目向水果标准园创建实施主体倾斜,整合各级财政项目资金,省、地和自筹共投入资金1071万元,全面加强了基础配套设施、生产设施及各项技术设施的建设,着力提高水果标准园建设水平。在蔬菜标准园建设中,全省已投入建设资金600余万元,除中央今年扶持两个点100万元外,省级现代农业发展资金100万元,创建辖区的各级部门配套资金150万元,创建单位自筹资金近200万元。同时,积极开展标准园创建的宣传,充分利用各地报纸、电视、农业简报、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
浙江省标准园创建工作成效显著,经验可贵,值得各地学习借鉴。
一是坚持标准园创建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相结合。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浙江省明确了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思路,提出“十二五”期间拟建设100个现代农业综合区、200个主导产业示范园区、500个主导产业精品园。将标准园建设标准和方案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各主导产业实施方案相结合,统一标准、统一规划、统筹布置、集中优势、协调推进,加快农业产业向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和产业化经营、功能化延伸等方向转型。
二是坚持标准园创建与“十二五”产业规划相结合。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和特色优势产业开发,浙江省将标准园创建与“十二五”农业产业转型升级规划紧密结合,分别制定“十二五”浙江省茶、果、蔬菜产业转型升级方案,分析各产业取得的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明确指导思想,提出总体目标,拟定扶持重点,制定主要任务。如茶叶产业将从基地、加工、产品、市场、品牌及主体提升入手,建设10个茶叶综合园区、30个茶叶产业主导示范园区、50个茶叶精品园、60个茶叶标准园、100个省级示范性名茶加工中心、100条规模化加工生产线、2000家示范性龙井茶专卖店、培训10000名现代职业茶农,努力到2015年实现茶叶一、二、三产业总值达到310亿元的目标。
三是坚持标准园创建与品牌建设相结合。近年来,浙江省提出并组织实施打造“浙江绿茶”、“浙江精品水果”等品牌,将标准园建设与农业品牌建设紧密结合,一方面将标准园创建活动启动仪式与浙江省十大名茶、十大名牌柑橘等颁奖仪式结合起来召开,力求扩大标准园建设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将标准园建设与浙江绿茶博览会和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结合,各水果、茶叶标准园创建单位积极参加了2009第四届浙江(沈阳)绿茶博览会、2010第五届浙江(西安)绿茶博览会和浙江省精品水果展销会,既宣传了水果、茶叶标准园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效,也为浙江绿茶和浙江精品水果品牌的培育作出了贡献。
四是坚持标准园创建与创新团队建设相结合。为加快科技成果的集成配套和在标准园推广应用,浙江省整合现有具有创新优势的科研力量、科技资源和新型生产主体,建立了从技术研发到示范推广、从种子种苗到产品开发各个环节紧密衔接,农科教、产学研高度结合的现代茶叶、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技术体系由科技创新团队和区域试验站两个层次构成,科技创新团队设1名首席专家、10名左右岗位专家和若干名顾问;区域试验站依托茶叶、水果、蔬菜主产区技术推广和科研机构设置,全省按生产区域设8个左右,每个设站长1名,由5-8个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等生产主体作为成员单位。
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专刊9号:江西省深入开展标准园创建 着力提升园艺业水平
日期: 2010-12-28 10:06:49 作者: 来源: 种植业管理司
江西省高度重视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活动,整合资源,加大力度,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为转变园艺产业发展方式、提升科学化发展水平积累了新经验、提供了新模式。
一、扎实开展标准园创建活动,切实做到“四个及时”
(一)及时启动标准园创建活动。在农业部启动标准园创
建活动后,江西省分别召开了水果、蔬菜、茶叶创建活动现场会,及时启动标准园创建活动。特别是2009年9月,在广丰县举行了全省水果标准园创建活动启动现场会,江西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作书面致辞,农业部种植业司叶贞琴司长亲临会议并作重要讲话,江西省农业厅毛惠忠厅长作具体部署,全面落实标准园创建活动的各项任务。
(二)及时推广一批生态栽培技术。根据标准园创建方案的要求,江西省在水果标准园、茶叶标准园和露地蔬菜标准园重点推广了频振式杀虫灯、粘虫板、喷(滴)灌和测土配肥等技术;在设施蔬菜重点推广粘虫板防虫、防雾滴棚与膜下滴灌控湿防病等技术。瑞金市结合实际,在水果标准园全面推广了“树顶灯、树上板,树脚螨,树底管”生态栽培技术,即树顶挂杀虫灯,树上挂黄板,树脚放捕食螨,树底使用节水灌溉。据统计,江西省标准园创建基地共悬挂频振式杀虫灯3000余台,释放扑食螨300余万袋,悬挂粘虫板300万片,安装喷(滴)灌设施5.59万亩。
(三)及时开展标准化生产技术指导。标准园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江西省积极组织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及时将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普及到人、到户、到园,并通过多种形式举办各类标准园创建技术培训班80余批次,培训10万余人次。会昌县在标准园创建过程中,坚持每月集中培训1次,至少组织专家组成员对水果标准园巡视4次以上,同时,向园区果农发放联系卡,开展专家咨询热线,及时解决果农在生产管理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确保创建园对农民的培训到位、指导到位。
(四)及时完善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按照标准园创建的要求,江西省在标准园创建基地重点建立了投入品管理、生产档案、产品检测、基地准出和质量追溯五项制度,确保不购买、不使用禁限投入品,确保产品质量全程可追溯,确保安全期采收,确保不合格的产品不采收、不出售,确保责任可追究。高安市在蔬菜标准园创建活动中,专门成立了项目实施流通小组和农资投入监管小组,流通小组负责标准园产品检测、产品销售等工作,确保产品能收得上、买得出、销得好,农民有收益;农资监管小组负责标准园农资投入品监督、及时对收购点蔬菜进行抽检,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二、着力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做到“四个到位”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工作责任落实到位。根据创建工作方案的要求,江西省分别成立了省、市、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指导组,主要负责标准园创建方案制定、创建工作统筹协调和创建技术指导及培训等工作,同时承担单位还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具体负责项目任务落实工作。目前,江西省标准园创建活动已形成了农业主管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密切配合、科研院所专家悉心指导、项目承担单位努力实施的多元化、多层次联动联创机制,织就了一张上下呼应、左右协调的创建网。安远县将水果标准园创建工作作为相关乡镇果业生产年度考评考核重要内容,与单位评先评优直接挂钩,并对具体责任人实行绩效奖罚。
(二)加强资金整合,确保创建内容落实到位。创建活动开展以来,江西省各标准园创建基地县按照“各炒一盘菜,共办一桌席”的原则,积极整合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水利等涉农资金共同支持标准园建设。据统计,江西省共整合标准园创建工作项目资金4200万元,其中1200万元用于蔬菜标准园,2800万元用于水果标准园,200万元用于茶叶标准园,主要对标准园创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予以补助。瑞金市在创建活动中,通过积极努力,整合各项涉农资金600万元,重点解决一家一户难以解决的道路硬化、绿化、水利灌溉等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新修砂石路8公里,新建水池120个,输电线路1.5公里,安装节水滴灌1200余亩,极大地完善园区基础设施,提升了标准园创建水平。
(三)加强工作督导,确保工作措施落实到位。在标准园创建活动中,江西省省委常委、副省长陈达恒多次深入高安、永修等地标准园创建基地实地指导、督促创建工作,对抓好标准园创建工作起到重要促进作用。省农业厅也于去年12月和今年4月分别对标准园创建单位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制定、标牌设立、责任人落实、技术措施到位、管理制度建立等情况进行督查,有力推动了各项创建任务落实。于都县在脐橙标准园创建活动中,坚持“一月一督查”工作机制,对标准园建设进度进行跟踪督查调度,确保了标准园创建活动进度、质量、标准。
(四)加强信息宣传,确保氛围营造落实到位。为积极宣传标准园创建活动的重要意义,提高创建工作示范带动效应,江西省分别在江西电视台、农民日报、江西日报、江西农业信息网等媒体对创建典型事例进行了专题报道。广丰县为扩大标准园创建影响,促进柚农搞好标准园创建工作,邀请专家精心拍摄了广丰马家柚标准园创建光盘,免费发放给柚农。信丰县除通过电视、网站、报刊等形式宣传水果标准园创建活动外,还在各乡镇果业基地,主要交通路口张贴标语50多条,营造了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
三、科学把握今后努力方向,重点做到“四个加强”
(一)加强创建工作督促检查。一是督促各创建县进一步落实园艺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查漏补缺,完善档案记录;二是督促中央财政补助创建县加强项目资金管理,规范项目建设运行程序,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三是督促各创建县加快标准园创建进度,提升创建标准,确保创建效益。
(二)加强创建工作经验交流。组织召开各标准园创建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经验交流会议,对各地在标准园创建活动过程中所采取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及时进行总结。
(三)加强创建工作宣传报道。引导各创建县通过各种形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营造创建工作的浓厚氛围,充分发挥标准园创建活动的示范效应,带动和促进全省园艺作物实现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
(四)加强创建工作政策扶持。根据创建活动的工作要求,继续整合省、市、县有关项目资金,共同扶持标准园创建基地建设。采取创建工作绩效考评方法,对创建工作绩效评先的创建县给予政策、资金和项目扶持,进一步提高各地参与标准园创建活动的积极性。
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专刊10号:四川省积极开展园艺作物标准园创建 带动园艺产业蓬勃发展
日期: 2010-12-31 15:45:32 作者: 来源: 种植业管理司
四川省高度重视标准园创建活动,坚持与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相结合,创新机制,扎实推进,促进了全省园艺产品质量、效益、安全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提升。
一、坚持科学选园
四川省统筹考虑标准园创建地点。一是坚持优势区域选择的原则。根据本省自然生态条件,以《四川省优势特色效益农业发展规划》为依据,在作物的优势区域内进行园区选择,促进产业带状、块状集聚发展。二是坚持发挥示范带动的原则。在产业集中产区选择标准园创建地点,通过标准园创建示范带动产业基地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水平提升。三是坚持选择园地基础条件好的原则。选择在远离工业污染源,水质洁净,灌溉方便,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地方党政重视,产业发展有一定基础的园区进行创建。彭州市蔬菜标准园创建选择在莴笋、空心菜优势集中产区的濛阳镇双林村和凤霞村,双林村蔬菜种植收入占该村人均纯收入的80%,凤霞村蔬菜种植收入占该村人均纯收入的75%。邻水县柑桔标准园创建,选择在已新建脐橙标准化基地1.22万余亩、柑桔容器苗木繁育基地100亩、新品种展示园500亩的万亩核心区内,成为了该区域新建柑桔园的示范基地。
二、推进标准化生产
四川省把新品种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应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作为标准园创建的中心工作。一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力度。内江市资中县,在园区内引入赛尔斯特与红满圆番茄、津优系列与燕白黄瓜、嫁接苦瓜、嫁接茄子等抗病、优质、高产、适合市场需求的优良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二是推广标准化生产。各标准园因地制宜,制定和采用了无公害、绿色生产技术规程,加大标准培训、宣传和推广力度,确保生产操作按标进行。在蔬菜标准园大力推广防雾滴耐老化功能棚膜、垄作或高畦覆盖地膜、膜下滴(沟)灌等控湿防病技术,推广黄板、蓝板、防虫网、杀虫灯和性诱剂等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在水果和茶叶标准园大力推广杀虫灯、性诱剂、黄板和捕食螨等病虫害生态防控技术,推广果实套袋、生草栽培等高效安全栽培技术。三是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长效管理。四川省标准园建立健全农资管理、生产档案记录、产品检测与基地准出和质量可追溯制度。乐山市夹江县,落实专人负责投入品管理,确保不购买、不使用禁限用投入品,完善了施肥、病虫防治、采收等田间生产档案记录,建立了“质量追溯管理茶园卡”,对茶园进行编号,发放地块标识牌,加强产品检测,实现了出问题之前可预防,出了问题可追溯,解决问题有方法,处理问题有依据,提高了茶叶质量安全水平。
三、突出专业化服务
四川省依托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组建专业化服务队伍,开展专业化服务。一是组建植保专业队伍,开展病虫害统防统治,统一农资购买和农药施用,从源头消除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眉山市青神县成立的专业植保队伍,统防统治率达到100%。二是推进采后商品化处理,开展采后分级、包装等处理措施,提高产业效益。彭州市以百信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为依托,开展蔬菜产品清洗、分等、分级、包装等采后商品化处理和贮运保鲜,商品化处理率达到100%。三是推进品牌化销售,积极开展“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和GAP认证。金堂县标准园已全部实现了GAP认证;双流县已有180亩基地获得有机梨认证;屏山县统一使用了“屏山炒青”注册商标和地理标志。
四、落实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近年来四川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优势特色园艺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发展的政策措施。开展标准园创建活动以来,四川省领导多次强调要搞好标准园创建,省农业厅成立了以分管副厅长为组长,经作处、园艺总站、科教处、安全中心等多个职能部门为成员的省级标准园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落实了专人负责。44个标准园创建所在县(市、区)均成立了以党委(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部门为主体的县级标准园创建领导小组,明确了行政负责人、技术负责人及指导专家,加强了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的指导、督查,确保全面完成标准园创建目标任务。
(二)加大资金投入。今年,农业部安排给四川省的550万元标准园创建补助资金,已全部落实到园,用于标准园创建。四川省省级财政设立了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专项,今年共投入1.2亿元,支持蔬菜、水果、茶叶等优势特色园艺产业基地建设。各地也设立了现代农业发展专项,整合各项涉农项目资金10亿元以上,集中投放用于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和标准园创建。
(三)创新体制机制。围绕标准园创建和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不断创新体制机制,探索创建模式。一是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服务。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创新土地流转机制,推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鼓励农民以转包、互换、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主导产业,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不断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和壮大产业基地和标准园创建主体。三是创新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入股,实行“土地保底租金+按股分红”、“保护价收购农产品+按股分红”等利益分配模式,与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结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有效地发挥龙头组织在产前提供信息,产中组织生产、规范行为,产后统一商品化处理和销售的作用。
五、创建工作带动了产业发展
四川省标准园创建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新品种、新技术不断推广和应用,提升了园艺作物的生产能力和产品市场竞争力,示范带动了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加快发展,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据初步统计,四川省44个标准园完成创建总规模6.4万亩,带动农民3.3万人实现总收益4.1亿元,农民人均增收450元,带动全省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217万亩。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典型,岳池县朝阳乔家蔬菜标准园探索出了“市场+合作社(龙头企业)+基地+社员”的产业经营模式,走出了一条产供销一体化的发展路子,辐射示范带动3662户农户发展名特优新商品蔬菜,使园区农民人均增收12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