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厘米公寓 车公庙:熊丙奇:中国教育有多成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6:16:44

熊丙奇:中国教育有多成功?

2011年12月26日 17:04 本文来源于 财新网    现在远不是歌功颂德的时代,应当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背景】日前,北京大学校长周其凤在湖南长沙一中、湖南大学演讲时提到,“中国的教育很成功,因为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我们的国家在进步,靠的就是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才。”

  此论一出,顿时引发强烈质疑。不少评论者指出,中国的教育就如同中国的经济发展,量大而质不高。

  虽然中国经济的增长速度让人惊叹,但长期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给中国经济带来了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低质量,转型踯躅难行,却也是不争的事实。这种增长模式所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也纷至沓来:地方政府暴力拆迁、工业污染四处可见、环境破坏触目惊心……

  对于中国的教育发展状况,固然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但即使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也承认:教育观念相对落后,内容方法比较陈旧;教育体制机制不完善,学校办学活力不足;教育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教育投入不足,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尚未得到完全落实。

  存在问题很自然,穷则变,变可通。但“中国教育很成功”的命题是否为真?“中国教育很成功”与“中国这些年都在飞速发展”是否存在必然的逻辑关系?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中国的教育虽然为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提高了国民整体的教育素养,但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迟迟难以转型,恰恰说明教育的支撑力度仍然不够。

  在熊丙奇看来,由于劳动力市场所需与教育市场所供并不匹配,中国高等教育现在的毛入学率虽然已经达到了26.5%,但大学生的就业难却一直是困扰中国政府的一大难题。“中国还依然是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产业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端。提升此类产业所需的人才,现在的大学并不能提供,而能容纳大学生就业的服务业对GDP的贡献只及40%左右。”

  另一方面,中国教育的行政化过度、自由度不足,又制约了创新型人才的涌现,难以为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研发人才,更遑论“大师”出现。再加上教育对“人”以及公民塑造的不足,使得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事实上是在常常侵犯人的各种权益。

  中国的教育以及整个的教育投入,和其他国家发展相比,是存在着严重差距的。

  熊丙奇说,“我们现在远不是歌功颂德的时代,应当以问题为导向,以解决问题为目的。”

  熊丙奇提出,中国官员尤其是教育界的官员应当学习美国人的忧患意识,“美国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在1983年发布了一个《国家正在危机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其实只是担忧标准化考试存在的负面效应这么一个小小的问题。”

  反观中国,扼杀学生个性、学术腐败、教育腐败高发、教育竞争力下降、高考弃考等严重问题不绝于耳。“我们的教育现在已经很危险了,有些教育部门官员、大学校长还大唱赞歌,这说明他们对中国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严重的问题没有清醒的认识。”熊丙奇担心,这会导致教育主导部门和人员在教育改革上存在严重的惰性,“中长期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教育改革很难真正实现。

  “其实,比当下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更严重的,是为官者在任时说‘教育好’,以获得和稳固官位为目的;卸任时又痛批‘教育问题多多’,以痛斥现存问题获得口碑,这种人格分离的情况只会让教育问题积重难返。”■

  (财新记者 杜珂 采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