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恶心人的段子:【东方时事】111227 美国的向心力越来越弱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5 19:44:15

美国的向心力越来越弱

东方时事评论    2011-12-27

巴基斯坦拒绝接受美就北约空袭事件调查结果
  【伊斯兰堡消息】据媒体报道,巴基斯坦军方22日表示拒绝接受美国公布的北约空袭事件调查结果。
  巴基斯坦军方发言人表示,美国的调查结果“缺乏证据”。
  美国国防部22日公布北约军机炸死巴基斯坦士兵事件调查结果,称美军行为属于自卫,且并未故意针对任何巴军方目标。美国国防部将这一事件归咎于美巴军方协调不够。
  11月26日,北约对巴基斯坦西北部边境的两座检查站发动袭击,造成包括两名官员在内的24名巴安全部队人员死亡,另有15人受伤。
  【时事点评】大家知道,针对“北约(美军)袭击巴基斯坦检查站”我们曾经给出这样一组观点,即:

 

  ●再谈“美军悍然袭击巴基斯坦检查站”的“精心策划”与“精心计算”

 

  第一,冷战之后,见过“凶残”的美国政府、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凶残”的美国政府!冷战之后,见过“极其被动”的美国政府,但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被动”的美国政府!
  第二,就袭击“本身”而言,不论袭击手段、时间、地点、对象、规模,无不有着极其强烈的一种、“精心策划之后....”的“策划证据”;
  就袭击“意图”而言,不论是在“测试”层面、还是在“伴随攻击”层面,无不有着极其强烈的一种、“精密计算之后.....”的“精算痕迹”;
  第三,这是国际局势自进入“第四波排列与组合”以来、“美国利益”将“测试”与“伴随进攻”这“两大特征”结合得最为紧密、也最为露骨的一次“战略测试”,也是“最为疯狂”的一次“战略测试”。

 

  ●再谈“策划袭击者”企图重置“某些关键环境变量”的企图心

 

  第四,值得强调的是,与“此次袭击”的“企图心”相比,在某种角度上,就其“测试意图”而言,什么利比亚之乱、叙利亚之乱,相较而论,本质上都不过是一、两只“小插曲”而已。
  从方方面面的“第一反应”来看,“此次袭击”距离重置“第三波排列与组合”与“第四波排列与组合”中的“某些关键环境变量”,就“差那么一点点儿”,也就是说,“策划袭击者”企图通过“这种残暴的袭击”对“某些关键环境变量”进行“重置”,而由于“方方面面”的“整体反应”非常到位,从而令这种“许多人看上去极可能实现的美国企图”终究“仍没实现”。

 

  ●再谈我们所说的“极可能............”

 

  第五,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自“美国利益集团”用“奥巴马倾听主义(民主党)”替换了“小布什单边主义(共和党)”以来,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期间,“奥巴马主义”一直想借助“巧实力”去弥补“布什单边主义”与“次贷危机”对“美国绝对实力”的巨大消耗,弥补“美国相对实力(美国军事技术绝对优势之神话)被彻底打碎”之后出现的“巨大实力不逮”,但其期间的一切重大“弥补努力”,都“极可能”因“此次袭击”而“彻底归零”。
  请大家注意我们的用词,我们是说“极可能”,这是因为“局势还在发展”、许多事情仍须观察,因此,换句话说,如果“方方面面”对“此次袭击”的“后续反应”“继续得当(请注意我们的用词)”的话,那么,“美国利益”在期间所施展之一切重大的“弥补努力”,都“将”因“此次袭击”而“彻底归零”。

 

    ●“美国公布调查报告”与悍然“袭击巴基斯坦检查站”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处

 

  而基于“上述观点”,更基于“局势的进一步发展”,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美国国防部“选择”在12月22日正式公布“北约(美军)军机炸死巴基斯坦士兵事件”的“调查结果”,显然与其悍然“袭击巴基斯坦检查站”有“异曲同工”之处。
  为了更好地展开,我们再来阅读一则新闻片段。
  
  美军否认故意炸死巴基斯坦士兵 称地图信息有误
  【华盛顿消息】据媒体报道,五角大楼22日否认上月26日故意炸死24名巴基斯坦士兵,并将责任归咎于美巴两军共享的地图信息有误。
  负责调查空袭事件的美国空军特种作战司令部准将斯蒂芬?克拉克当日对外通报调查结果。
  克拉克援引调查报告称,当时美军并非故意轰炸巴基斯坦军队,也没有故意向巴基斯坦军方提供不准确的方位信息,美军在巴方开火后才予以适当还击,属自卫行为。
  调查报告将整起事件归咎于美巴两军沟通有误,声称美军与巴基斯坦联络员共享的地图信息有误,进而导致美军对巴基斯坦边检站的方位理解错误,另外美巴彼此掌握的军事行动信息也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
  按报告所示,事发时美军准备把120人空降至靠近巴基斯坦边境的一处村庄,但美巴联络中心提供的地图信息并未标出附近的两座边防检查站,结果美军战机飞往目的地时遭到袭击,后来双方断断续续地交火,直至澄清对方是友军才停止攻击。
  不过22日另有媒体援引美军匿名消息人士的话称,26日美军展开行动时,并未告之巴方具体细节,结果令巴基斯坦边防士兵误认为是塔利班武装分子来袭,遂决定发起打击行动。
  【华盛顿消息】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五角大楼22日否认上月26日故意炸死24名巴基斯坦士兵,并将责任归咎于美巴两军共享的地图信息有误。

 

  ●美军“调查报告”精确地验证了我们的“上述观点”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份报告”的“抛出时间”、具体结论、特别是“地图有误”的“这种曾经用在中国身上的说法”,精确地验证了我们的“上述观点”。
  下面,我们先来看第一个观点,即:
  冷战之后,见过“凶残”的美国政府、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凶残”的美国政府!冷战之后,见过“极其被动”的美国政府,但却从来没有见过“如此被动”的美国政府!
  事实上,在我们的讨论中,基于“手段”相似,所谓的“.......冷战之后,见过“‘凶残’的美国政府........”,很大程度是基于“科索沃战争期间,美军悍然轰炸中国驻前南盟大使馆、并造成中国多名人员伤亡”这段历史而言的。
  而所谓“........但从来没有见过“如此凶残”的美国政府!”,则很大程度是基于“美军悍然在巴基斯坦本土上攻击协助美军反恐的巴基斯坦军队,并造成巴基斯坦军方数十人重大伤亡”这一事实而言的。

 

  ●“地图信息有误”的“推托”无疑侧证了我们的第二个观点

 

  首先,也就是我们的第二个观点
  显然,五角大楼计划此番将“炸死24名巴基斯坦士兵”的责任“归咎于地图信息有误”,无疑侧证了两点:
  首先,也就是我们的第二个观点,即:
  就袭击“本身”而言,不论袭击手段、时间、地点、对象、规模,无不有着极其强烈的一种、“精心策划之后....”的“策划证据”;
  就袭击“意图”而言,不论是在“测试”层面、还是在“伴随攻击”层面,无不有着极其强烈的一种、“精密计算之后.....”的“精算痕迹”;

 

  ●从另一个侧面“呼应”并“验证”了“第三个观点”

 

  其次,显然,由于“十年前美国袭击中国驻前南联盟大使馆”是美国在冷战后进行的一次、“精心策划”且“精心计算”的“战略测试”、而“不是其它(这一点,我们稍后再做展开)”,特别是,由于“地图错误”恰恰是十年前“美军悍然袭击中国驻前南联盟大使馆”的“事后解释”,因此,美军今天再次以“一样的借口”来注解其凶残的“原因”,不仅更加强化了“第二个观点”,也从另一个侧面“呼应”并“验证”了“第三个观点”,即:
  这是国际局势自进入“第四波排列与组合”以来、“美国利益”将“测试”与“伴随进攻”这“两大特征”结合得最为紧密、也最为露骨的一次“战略测试”,也是“最为疯狂”的一次“战略测试”。
  毫无疑问,美国决策层“同意”美军再次用“地图错误”作“注解”,就是在向“方方面面”高调宣示:此次袭击“当然不是一次意外”,因为: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两发炮弹是不会落入同一个弹坑的!

 

    ●再谈所谓“战略排列与组合”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讨论中,所谓“战略排列与组合”,源于科索沃在“欧美”的联手操办下“单方面宣布独立”之后,我们曾经多次强调的一个观点,即:
  第一,围绕伊核问题进行全面角力的“中欧俄美”、开始的一场以“科索沃正式宣布独立”为标志,以“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为线索,继续“以伊核问题为核心”的全面搏击。
  第二,就地理特征而言,这种搏击将涵盖五大洲;而就内容而言,这种全面搏击将波及政治、经济、军事等每一个层面。
  第三,我们认为,围绕伊核问题进行全面角力的“中欧俄美”、在“科索沃独立后续发展”中不可避免的“全面搏击”、势必导致这样一种局面:在各自核心国家利益、或者核心集团利益的驱使下,视具体形势的不同,或者在某些重大偶发、或人为事件的牵引下,“方方面面”必然在合纵连横中“尝试”各种可能的“排列与组合”。
  第四,我们认为,尽管主导这些“排列与组合”的将是伊核问题六方会谈正式成员(中国、俄罗斯、英国、德国、法国、美国),但是,参与这些“排列与组合”的,几乎涵盖了中东、中亚、南亚、东亚、东欧、南欧、南美、非洲靠近地中海与印度洋方向的所有主要国家。

 

  ●几年下来、总体上看,“美国利益”特别是“美国核心利益”是“排列”得“日见困难”、“组合”得“日益被动”!

 

  显然,随着美国“因”急于获取“欧盟的南亚配合”、拿“中东和平进程双边决策框架”与欧盟做战略交换,且被迫以“与欧联手”推动“科索沃单方面宣布独立”向欧盟“签”下一份“投名状”、继而令“全球方方面面”的“核心利益”均就此进入上述所谓“排列与组合”进程之后,在过去几年的“第一、二、三波”及“今天正在进行的第四波”的“排列与组合”过程中,尽管美国始终在“战略反击(轮番与俄罗斯、欧盟、中国进行‘直接交手’、并依次形成第一、二、三波排列与组合的主线。详细分析见之前讨论纪要)”、始终在制造“重大变量”、甚至是“冲击性变量”、企图以之引导“排列与组合”的方向与进程,但总体上看,“美国利益(美国既定全球战略)”、特别是“美国核心利益(美国金融与军事霸权)”最终是“排列”得“日见困难”、“组合”得“日益被动”!
  值得强调的是,美军就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不惜再一次”地“用错地图”、想通过“制造变量”、去引导对自己日益不利的“排列与组合”之方向与进程的!可问题是,在几波“排列与组合”之后,特别是“埃及之乱”始终在“脱稿运行”的情况下,它能起到“策划者”企图实现的“那种作用”吗?
  在继续这个话题之前,我们再来阅读一则资料片段。
  
  资料:日本称:将购买100亿美元中国国债,以人民币结算
  【东方档字 NO.201112200291】据媒体报道,日本财务大臣安住淳20日表示,首相野田佳彦访华期间,两国将讨论互购国债事宜,日本可能最多将购入相当于100亿美元规模、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
  作为全球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日本首次购入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将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对日本来说,这是其外储投资多元化的战略性举措之一;对中国来说,这是人民币首次成为发达经济体储备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进展。
  从战略考量,截至今年11月底,日本外汇储备总额约达1.3万亿美元,规模仅次于中国,居全球第二。日本外汇储备构成中,超过七成是美元资产。在美欧债务危机大背景下,外储构成多元化已成为大势所趋。对日本来说,眼下持有人民币资产既比持有欧元等高风险资产更安全,也符合日本一贯的偏保守外储投资策略。
  对中国来说,日本政府突破性地持有人民币资产将对人民币国际化构成实质性利好,意味着日本对其最大贸易伙伴的中长期信心支持。
  不过,按照日本政府的初步构想,购入中国国债的规模不超过100亿美元,占其外储总额的比例仅约为0.77%,并且还将是分期购入。因此目前来看,日本持有中国国债依然是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也不意味着日本将放弃美元和欧元资产。
  【时事点评】请大家注意这一段文字,原文是:
  作为全球第二大外汇储备国,日本首次购入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将具有标志性的意义。对日本来说,这是其外储投资多元化的战略性举措之一;对中国来说,这是人民币首次成为发达经济体储备货币,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进展。

 

  ●既不要“过于轻视”、但也不要“过于重视”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对日本政府抢在“日本首相年内访华”之前抛出的“这个动作”,其“意义”既不要“过于轻视”、但也不要“过于重视”,对其以“时势比人强”予以“定性”既可。
  事实上,对日本人的“可能战略取向”,我们曾经在一种“重大的全球战略背景”下给出了这样一个“前瞻性观点”,即:
  首先,所谓的“重大的全球战略背景”是指:
  
  .........................................
  其一,从俄罗斯公开质疑“阿盟中止叙利亚成员国资格”,并要求“阿盟应当不仅要求叙利亚政府停止在该国境内使用武力,而且也要求反对派停止武力”,而中国却在一边“支持阿盟倡议”的基础上“支持阿盟的努力”、一边却派出高级军事代表团访问朝鲜、且朝鲜也一反之前的“冷静”、宣布“启动核反应堆”的“复杂情况”来看,“中俄”其实“均”已经放弃了对阿盟的“进一步规劝”,也就是说:如果“阿盟”继续打“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小九九”,从而“最终不能公正处理叙利亚问题”,那么,在“阿盟”在叙利亚问题上碰得“头破血流”之前,已经为叙利亚挡住了“禁飞区”、并明确强调“只能外交解决伊核问题”、从而已经做了自己可以做、且必须做的事情的俄罗斯、特别是中国,恐怕也只能是“静观其变”,从而不给欧盟、特别是美国的中东政策以更多利用空间。
  其二,这个所谓的“变”有两个方向:
  第一个方向,是阿盟的“变”,也就是切实兑现“阿盟倡议”,特别是“第一条”,即:停止来自任何一方的所有暴力行动;
  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特别是中国,就可立刻恢复对“阿盟努力”的“实质性支持”、而不是“口头性支持”。
  第二个方向,是叙利亚的“变”,也就是我们之前所说的:在“以绝对的战争意志与战争实力巩固好中国通往伊朗、甚至叙利亚的巴基斯坦通道”、并“在体系上”避免叙利亚、特别是伊朗在与“美以”的军事斗争落入“单方向透明”的基础上,“放手”上伊朗、特别是叙利亚去做它们觉得“应该做的事情”。
  比如,叙利亚主动去打通“国际社会”进出加沙的第三条通道,从而给“暂时静观其变”的中俄、甚至欧盟制造一个“腾挪支点”、供“国际社会”进行“战略腾挪”,并促使“阿盟”兑现“阿盟倡议”。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阿盟”应该明白的是,一个被肢解的叙利亚,不仅无法帮助逊尼派什么、反而会成为阿盟永远的恶梦,因为,志在充当中东地方王的土耳其也好、伊朗也罢,在“其它大国”的策应下,必然将“中东即有政治体系”给搅得天翻地覆。
  事实上,“土耳其的伊斯兰民主模式”对沙特阿拉伯、约旦等伊斯兰政治结构,才是“君王政治结构”的真正威胁。
  而这,自然是“中东大乱”的一种方式,而这,当然不是“中俄”、甚至欧盟所要紧要考虑的问题,这应该是现时“中东安全框架”的主导者--美国、甚至以色列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也应该是小日子原本过得非常滋润的海湾国家需要仔细考虑的问题。
  至于曾经因“朝核技术”而产生的“叙利亚核问题”,在美国总统奥巴马的“两句真言”点破了“测试的真实意图”后,自然也是可以考虑的。问题是,叙利亚政府要敢于这样玩才行!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考虑问题,我们就不难看出,在伊朗宣布“愿意帮土耳其建核反应堆”的背后,如果“美以”、更或者“阿盟”还“读不出”其潜台词的话,那么,只要叙利亚政府敢那样去玩,“叙利亚核问题”就会立刻成为“叙利亚前去打通第三条通道”的“军事支点”:叙利亚只需要宣布:已经拥有核武器、或者其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就行!
  当然,是否如此,我们仍然是那句话:并无“利比亚第二”之忧的伊朗政府、特别是“叙利亚政府”,自己可得拿定主意、并坚定决心!否则,就是神仙也救不了它!
值得强调的是,一旦上述两个方向的变化都不如“中俄”之意,那么,”中国军方果断进入巴基斯坦“及“中国军事代表团访问朝鲜”的“变化”就会浮出水面、至少首先会“闹得水响”,那就是:一方面,是伊朗悍然准备核试验!而另一方面,是“绝不允许军事手段解决伊核问题”,当然,最重要的方面,则是:“国际社会”要做好进行一场全方位的“抗美援伊”的“战略准备”,另外,同样重要的是,在“响声”中,这种“抗美援伊”在公开层面、应该以“抗美援朝”的模式去准备,但在实行层面、要往“抗美援越”的方式去准备。
  只要看看经历了“朝鲜战争”特别是“越南战争”的美国,在冷战中是如何“快速失去”全球战略主动权的,就不难想像,“这一变化”才是从根本上“反击”美国战略上“那么几下子”的最高效方案,也将是“人民币以教科书都没有方式、迅速进行国际化”的最快捷的方案,还将是令“欧美”在叙利亚这个“止损点”上“无法实质性合作”、且最终在利比亚这个“撕裂点”上“再去撕裂”的“可行性方案”。

 

  ●“这种准备”是建立在随时准备对等军事打击、甚至核打击“对方核心战略支撑点”的基础上

 

  由于“不得军事解决伊朗问题”是中俄、甚至“在某种前提下”,也是“欧盟伊核政策”的战略底线(这一点,在几年前的点评中,我们曾经充分论证),因此,值得强调的是,“这种准备”是建立在随时准备对等军事打击、甚至核打击“对方核心战略支撑点”的基础上的,一如冷战中、苏美两强中东争霸时,在一场中东战争中,在美国“策应”以色列取得“前苏联”所能容忍的军事优势后,“前苏联”明确警告美国并以色列,在接到“该次警告”之后,如果以色列再不住手,或者美国无法令以色列住手,苏联将毫不犹豫地“核打击以色列”、以确保自己的中东利益底线!
  显然,“这种准备”有两个战略作用:一是威慑,威慑对方、特别是对方的核心节点;二是支撑、支撑自己的核心节占点!“方方面面”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对号入座即可。

 

  ●“方方面面”、特别是那些“准备、且已经在大国间渔利”的小国家,都有心理准备吗?

 

  而对这种情况,特别是核威慑理论,“方方面面”、特别是那些“准备、且已经在大国间渔利”的小国家,都有心理准备吗?
  其实,据我们观察,起码作为“有核国家的日本(除非日本能切实证明‘自己是无核国家’,如果是这样,值得欢迎)”,是“有所感知”的。不然,为什么“上赶着”要与中国建立旨在“避免双方意外军事冲突的军事热线”?
  
  在这种战略态势下,我们奉劝日本首相一句,不要指望通过“一连串小动作”为12月的访华挣下“有利的筹码”,很简单,如果那些小动作果真有用,那你还赶着“敏感日子”来中国访问做什么?
  而在“公开视中国为军事威胁”的日本首相不得不于12月访华、以确定“中日关系如何发展”的“实质”,是美国的“TPP”也好,“希拉里访问缅甸”也罢、包括增兵澳大利亚等“一连串小动作”均无法平衡的战略损失。
  这一点,相信大家不久就会看到相关新闻!
  ..............................................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相信大家不久就会看到相关新闻!”中的“相关新闻”

 

  显然,如果在这一“重大的全球战略背景”去观察问题,那么,也就不难看出,不论是“日本首相最终决定12月25日访华”、还是“抢”在其“动身之前”宣布“考虑购买相当于100亿美元、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本质上,都不过是对上述“这种准备”的“相应反应”;或者说,“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相信大家不久就会看到相关新闻!”中的“相关新闻”,更或者说,“这”就是“.......美国的‘TPP’也好,‘希拉里访问缅甸’也罢、包括增兵澳大利亚等‘一连串小动作’均无法平衡”的“战略损失”。这个道理很简单,在公开层面,作为美国“旨”在从经济、特别是金融上“包围、封锁”中国的“TPP”之“最重要伙伴国”,“旨”在从政治、特别是军事上围堵中国的“海空一体战”之“最重要亚洲同盟”的“日本盟友”,今天竟然“正式宣布”将“考虑购买相当于100亿美元、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这不是在公开“拆”“美国重返亚洲”的“台”、那又是什么?
  尽管“这种正式宣布”距的离“正式购买”还有一段距离,但“这种正式宣布”给美国造成的“战略损失”,是那个“其战略意图注定无法实现”、从而本质上不过是“只赚吆喝”的“TPP”、或者“希拉里访问缅甸”、更或者“增兵澳大利亚”等“一连串小动作”所能弥补的吗?

 

    ●“这种准备”有两个重要特征

 

  在这里,请大家注意,“这种准备”有两个重要特征:
  第一个特征是:“这种准备”是建立在(中或者俄)随时准备对等军事打击、甚至核打击“对方(美国利益)核心战略支撑点”的基础上;
  第二个特征是:在第一个特征的基础上,“这种准备”可起到两个战略作用:一是威慑,威慑对方、特别是对方(美国利益)的核心节点;二是支撑、支撑自己的核心节占点!
  在此基础上,我们强调:“方方面面”只需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对号入座即可。

 

  ●只有明白了这两个重要特征,我们才能明白两个为什么?

 

  显然,只有明白了这两个重要特征,我们才能明白:为什么伊朗“敢”在“这个时候”去搞为期10天、代号“神圣-90”、横跨波斯湾、亚丁湾的大型军事演习?为什么除了“日本首相抢在年内访华”、并“正式宣布考虑购买价值100亿美元中国国债”之外,日本自卫队舰艇更是“先前一步”来华进行访问、并进行“双边海上联合通信演习”了?
  显然,在中国国防部数次公开警告“日本军事力量”在监视中国军事训练的过程中要“小心一点儿”的“事实”下,在中国“仍然没有同意”与日本建立“旨在防止意外军事冲突”的“军事热线”的情况下,特别是,在日本军机“频频失事”的“案例”中,日本海上舰艇能与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海上联合通信演习”,自然就被赋予了“另外一层意义”!

 

  ●毫无疑问,伊朗与日本都在“对号入座”!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至于这“另外一层意义”是什么?在“重大的全球战略背景”中,急于与中国建立“旨在防止意外军事冲突”的“军事热线”的日本人,恐怕是“心里最明白、嘴上却说不出来、或者不肯说出来!”。如果这层窗户纸非要捅破,那就是四个字---“战略取向”!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毫无疑问,伊朗与日本都在“对号入座”!
  显然,在日本海上舰艇“访华”与“双边进行海上联合通信训练”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日本在政治层面、特别是军事层面的“一种态度”、一种“意在求生而不想找死”的“战略取向”;而在“日本首相访华”与“日本考虑购买价值100亿美元的中国国债”相对应的,是日本在经济层面、特别是金融层面的“一种态度”,它同样是一种“意在求生而不想找死”的“战略取向”!

 

  ●它显然“没能”起到“策划者”企图实现的“那种作用”!

 

  通过上述内容,我们其实是想强调这样几个事实:
  第一个事实:尽管美国决策层在上述“大背景(美国利益特别是美国核心利益最终是‘排列’得‘日见困难’、‘组合’得‘日益被动’)”下、“不惜再一次”地“用错地图”、想通过“制造变量”、去“努力引导”对自己日益不利的“排列与组合”向“有利于自己的方向”转进,但是,从“非美利益”的“全球战略核心节点”-----伊朗,及“美国利益”的“全球战略核心节点”---日本、各自“新近”表现出来的“战略取向”来看,它显然“没能”起到“策划者”企图实现的“那种作用”!

 

  ●在美国“不惜再一次错用地图”之后......

 

  有必要补充的是四点是:
  第一点: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在美国“不惜再一次错用地图”之后,也就是22日之后,伊朗“新近”表现出来的“战略取向”就是立刻宣布进行“一场‘不怕擦枪走火’的、大规模的、横跨波斯湾与亚丁湾的、海上军事演习”,而日本则是“正式宣布”一个基于担心“欧亚海上运输线”因“中东局势失控”而被“实质性切断”、继而导致“全球政治、军事、特别是经济格局”被彻底打乱、从而“早早准备一条生路(回归、并依靠欧亚大陆经济内循环、实际上是东亚经济内循环、本质是中国经济内循环)”的“考虑购买以人民币计价的中国国债”。

 

  ●在美国防长“突然”再次强调“军事打击伊朗的准备已经就绪”的背后是什么?

 

  第二点:在东方评论员看来,由于美国、甚至以色列近日都一改“RQ170隐形机”被“俘获(实际上是美国军事技术绝对优势的神话彻底裸奔)”之后的低调,转而“突然”再次强调“军事打击伊朗的准备已经就绪”,因此,在“除非美国突然对伊朗进行实质性核打击、否则将不可避免落入‘另一场抗美援越’、或者‘另一场苏式阿富汗战争’”的情况下,这种“军事打击伊朗的准备已经就绪”本质就是在挥舞“美国核威慑”。

 

   ●在伊朗与日本的“新近选择”的“内核”中,又分别“内嵌”或“折射”着什么?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基于“上述这种准备”有关“核威慑”的相关内容,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在伊朗“新近选择”的“内核”中,也就显然嵌有“上述那种准备”所提供的“战略支撑(核支撑)”;而在日本“新近选择”的“内核”中,也就明显折射出“上述那种准备”所施加的“战略威慑(核威慑)”。
  第三点,请大家注意,在“第二点”中,在“美国军事技术绝对优势”彻底破产之后,基于持续了近十年的伊拉克战争与阿富汗战争“美军”均胜而不利的“先例”,明眼人都明白:在“美国实力处于鼎盛阶段”的情况下,有“美军技术绝对优势神话”未因一系列“111式打击”而全面破灭的情况下,特别是,在伊朗“神秘”俘获“美国RQ170”打碎“海空一体战”神话,从而显示“伊朗上空”、并不存在“美军对伊朗单方向信息透明”的情况下,也就是说,在“美国常规军力作战模式”从前不可能、现在更不可能解决伊朗问题的事实下,“美国全球利益”能让伊朗强烈感受到的“战略威慑”、其实就剩下“仍靠神话包裹”着的、针对“中俄”的“核优先能力”所展示的、所谓“对伊朗核威慑”了。
  因此,事实上,每一个“对决策美国的邪恶力量足够敏感”的人都能强烈地感受到:在美国防长“新近”突然威胁“军事打击伊朗的准备已经就绪“的背后,基本就“等同”于赤裸裸的“核讹诈”了!

 

  ●这不是一种基于“对号入座”的“逻辑发展”、那又是什么?

 

  如果我们在这个层面、对比上述“那种准备”,再去审视伊朗与日本这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所谓“核心战略节点”的“新近选择”,也就不难强烈地感受到,这不是一种基于“对号入座”的“逻辑发展”、那又是什么?
  显然,由于“伊朗的核心战略利益取向”在于外交上独立、经济上自主、并全面打破美国的各种封锁,且“美国军事打击伊朗”也就等同于“摧毁了‘西方资本’致力维护的中东既有格局、甚至全球既有格局”,也就等同于自己毁灭了“美国资本”“自己的核心利益”,因此,在“非美势力的战略支撑”下、伊朗如果能顶住美国“看似凶狠、实则虚张声势的核讹诈”、那么,其结局无疑是符合其根本利益的。

 

  ●伊朗与日本的各自“新近战略取向”都有悖于“美国利益”所期望的根本原因

 

  而从伊朗立刻宣布一场“旨在不怕出现擦枪走火”的“大规模军事演习”的情况来看,伊朗决策者似乎看明白了这一点,从而选择了“拒绝核讹诈”。
  刚刚相反,由于“日本的核心战略利益取向””在于摆脱美国的严密控制,并避免走向毁灭(在核灾难之后尤其如此),因此,为了“美国利益”去“冒毁灭之险”去顶住“非美的核威慑”,根本就与“其核心战略利益取向”相悖。
  而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就是在类似的“核威慑”下,作为“非美全球利益核心战略节点”的伊朗与作为“美国全球利益核心战略节点”的日本,各自“新近的战略取向”都有悖于“美国利益”所期望的根本原因。

 

  ●实力不济”的英国人、终因缺乏“美英特殊关系”的“强力保护”,而不得不“选择”留下这样一份“口供”

 

  第四点,在“美国全球战略”中,与日本几乎同等重要、且规模也相当的另一个“核心战略节点”就是英国了。
  事实上,只要看看英国最近“突然重陷与阿根廷主权之争”的倒霉相,我们也就同样不难明白:尽管“老奸巨滑”的英国人,想借“美英特殊关系”、借“埃及之乱”、“南亚破局”等战略机会,围绕伊核问题、在“中欧俄美”之间“大捞特捞[一方面,偷偷地进行量化宽松,一方面,还想‘同时’保有‘美英特殊关系(充当‘美元本位制’的欧洲金融中心地位)’与‘必要时回归欧洲大陆(充当‘人民币的欧洲离岸中心’)两个战略选择项]”,但是,随着伊朗人在“美军悍然袭击巴基斯坦军队”之后、精心选择时机、“强烈、但又适度地”冲击了英国驻伊朗大使馆,从而迫使英国人“表态”,而“强硬的英国人”在强硬之余、最终却“死活不愿意“全面切断与伊朗的外交关系、从而“死活不愿意”就此被屏蔽在“伊核问题六边框架”之外的事实来看,“实力不济”的英国人、终因缺乏“美英特殊关系”的“强力保护”,而不得不“选择”留下这样一份“口供”,即:在英国人“死活不愿意”就此与伊朗“全面切断外交关系”的背后,本质上是“英国利益”对“美国伊朗政策”的“成功性”持一种“强烈怀疑态度”。

 

   ●“南美国家”在“美国后院”公开对“美国核心战略节点“的英国,进行的一次“经济制裁”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问题,那么,在南美国家最近突然“全面支持阿根廷”,并通过决议、拒绝英国船只停靠“南美诸多国家港口”的背后,可以这样说,这是“南美国家”在“美国后院”公开对“美国核心战略节点“的英国,进行的一次“经济制裁”。
  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在日本终于在“美国人口口声声要重返”的亚洲方向“对号入座”、而美国竟然在“自己的后院”都无法阻止“南美国家制裁英国”、甚至美国自己都被南美国家“正式排除在外(南美国家成立了排除美国与加拿大的南美组织)”的事实下,美国人拉着“一帮小朋友”玩儿的“重返亚洲”、与那个“TPP”一起,这才有几天的时间呀,随着日本、英国这样“重量级美国盟友”的“新近选择”与“新近遭遇”,已经搞得像“滑稽剧”一般可笑!

 

  ●在日本的问题上,我们曾经“多次”且“明确”强调“两个观点”

 

  事实上,在日本的问题上,我们曾经“多次”且“明确”强调“两个观点”,即:
  第一,“一旦日本或因军事强压、或因经济走投无路、更或者有心在新一轮世界经济危机中、特别是金融危机中被迫向中国靠拢”,将令“通过泰国对中国的打击”、“希拉里有突破、但并不十分成功的缅甸之行(缅甸也在观望)”、特别是美国的“重返亚洲”彻底地失去意义。
  第二,针对“日本首相最终还是决定在出访美国之前访问中国”,在东方评论员看来,这是“端正态度”的第一步,但仅仅“端正态度”是不够的,日本必须向中日关系“注入实质性的内容”才行!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将“在继续军事高压日本”的前提下,继续关注“在经济上已走投无路”、“企图搞对抗去腾挪则必将死路一条”的日本方向的动态。
  而从“日本首相年内访华”且“正式宣布考虑购买中国国债”、另外,日本外相在访美期间、罕见地拒绝美国的“要求日本禁运伊朗石油”的要求,我们已经不难看出,日本“的确”在向中日关系“注入实质性内容”,但是,这种“注入”目前仍然属于”端正态度“的层面,距离“不可逆转”性质的“实质性注入(注意我们的用词)”还有一段距离!日本的这些个“战略取向”随着局势的进一步发展,或者还会有反复,甚至是极大的反复,特别是在美国可能向今后的国际局势、或者仍在进行的“第四波排列与组合”注入“冲击性变量”的情况下,更可能如此。

 

  ●利用“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突然去世”这一机会,继续那场将“测试”与“伴随进攻”这“两大特征”结合得最为紧密的“战略测试”

 

  对此,首席评论员就明确指出,在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突然去世之后,我们明显观察到了这样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在“后续发展”明显不利于“美国利益”、或者“西方资本利益”的情况下,利用“朝鲜领导人金正日突然去世”这一机会,继续那场我们称之为.......国际局势自进入“第四波排列与组合”以来、“美国利益”将“测试”与“伴随进攻”这“两大特征”结合得最为紧密、也最为露骨的一次“战略测试”,也是“最为疯狂”的一次“战略测试”。
  而针对这场“战略测试”,在其“精心策划”与“精确计算”的层面,我们曾经给出这样的观点,即:
  其一,在美国的“精心计算”中,至少在“调查结果”出来之前,如果“巴基斯坦境内的方方面面”无法统一立场,那么,“巴基斯坦境内方方面面”的“总体反应”就应该是“在情绪上极其愤怒”但却“在具体内容上极其匮乏”。
  其二,如果“其一”成为事实,那么,刚刚通过“中国军事力量入境巴基斯坦进行反恐演习”为“美国南亚政策”划下战略红线的中国,其处境将非常尴尬。因为,“方方面面”都将明白,在事实证明“巴基斯坦内部”在诸如“这次袭击”如此“重大危机”面前“根本无法统一立场”的情况下,即便是美国在巴基斯坦“直接触及”中国南亚战略的战略红线,中国也无法做出即时反应。道理很简单,对巴基斯坦这么个友好国家,中国军事力量总不能强行跨境吧、即便是为了“反恐”!
  其三,如果“其二”成为事实,那么,“巴基斯坦境外的方方面面”、比如:阿盟、日本、印度、特别是欧盟、甚至包括俄罗斯与缅甸,其“对华政策”,就会立刻获得“足够的渔利空间”。
  其四,如果“其二”不仅没有成为事实、甚至刚刚相反,则“巴基斯坦境外的方方面面”、比如:阿盟、日本、印度、特别是欧盟、甚至包括俄罗斯与缅甸,其“对美政策”,也会立刻获得“足够的渔利空间”。
    其五,真实的情况就是,“巴基斯坦总理、特别是巴基斯坦军方”在“袭击后第一时间”拿到了“话语权”,并统一了“强硬口径”,从而让“方方面面”看到:在这种“重大危机”面前,“巴基斯坦不仅能迅速统一立场”且“总体反应”不仅“在情绪上极其愤怒”更是“在内容上极其具体”:一是,立刻关闭、且声称“将永久关闭(注:这一点,会成为巴基斯坦、甚至中国与美国讨价还价的筹码)”北约(美国)经巴基斯坦的补给线;二是,要求美军15天内从巴基斯坦境内一军事基地撤走。
  其六,在“其五”的基础上,“袭击事件”的“后续发展”也就往“其四”的方向演化。
  如果在这个层面去观察“巴基斯坦境外方方面面”的主要反应,即:中国政府公开“对巴基斯坦维护主权行动之一如即住的坚定支持”并要求“全面调查”;俄罗斯借”美国在欧洲的反导项目”公开敲打“北约(美国)俄罗斯通道”,并“希望印度和巴基斯坦尽快加入上海合作组织”,“欧盟”竟然在这个问题上大玩“静默”,日本首相在访华之前公开标榜“自己是中日友好之子”,特别是印度公开撇清与“美、澳、印反华小三角”的关系,尤其是“美国国务聊在缅甸极尽挑拔中缅关系之能事、却只扔下“总计120万美元(注:您没有看错,我们也没有记错,就是120万美元,这意味着希拉里对这次访问结果并不满意)”的“民主经费”,我们也就不难看出,尽管经过“精心策划”与“精心计划”,但结果却是:“袭击计划”不仅无助于“延缓中东破局进程”、反而将加剧这一进程。

 

  ●最近一段时间里,“袭击事件”的“后续发展”在进一步往“其四”的方向演化

 

  显然,从伊朗、特别是日本的“新近选择”来看,尤其是,从英国的“新近遭遇”、“阿盟”开始强调“联合对抗外来威胁”、并表现出“愿意理解”叙利亚政府、而叙利亚也接受阿盟观察员入境的情况来看,最近一段时间里,“袭击事件”的“后续发展”在进一步往“其四”的方向演化。
  因此,站在美国决策者的角度,如果要继续这一“战略测试”,首先就要“进一步搞乱”巴基斯坦国内政治格局,从而防止再次出现“巴基斯坦总理”与“巴基斯坦军方”在第一时间“一个口径”说话的局面。
  而要做到、或者做好这一点,就必须利用好“上一次测试”后“基本被废”的“巴基斯坦总统”。也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袭击事件”后就离开巴基斯坦、前往阿联酋看病、并以害怕被害而不敢回国的“巴基斯坦总统”也就“突然回国”。
  而从最近媒体报道“巴基斯坦总理”指责“巴基斯坦军方”可能搞“政变”推翻“巴基斯坦总统”的情况来看,美国人“的确在行动”,因为,在“巴基斯坦总理”指责“巴基斯坦军方”可能搞“政变”去推翻“巴基斯坦总统”的背后,意味着美国在“尝试”动用“其在巴基斯坦的一切资源”,也就是说:这意味着“美国的巴基斯坦利益”、更或者“美国南亚利益”准备“孤注一掷”了!

 

  ●“非美”的可能反击点又会在哪儿呢?

 

  众所周知,在我们的讨论中,金正日领导下的朝鲜进行第一、二次核爆,一个重要背景都在于“呼应”巴基斯坦方向的战略压力,因此,在金正日突然去世的今天,如果“巴基斯坦国内”突然内乱,那么,“非美”的可能反击点又会在哪儿呢?
  在东方评论员看来,既然“美国的巴基斯坦利益”、更或者“美国南亚利益”准备“孤注一掷”了,特别是,在金正日突然去世后,美国国防部长突然声称“伊朗一年内就可能制造核武器,如果不阻止的话”、且严厉警告“不排除一切手段阻止伊朗获取核武器”的情况下,大家再去阅读今天的讨论纪要,大家应该不难归纳出这样一组逻辑,即:
  第一,在“美国军事技术绝对优势的神话”已经在“伊朗上空裸奔”的无奈下,“这种警告”已然在拿“核威慑”去阻止“伊朗获取核武器”了;
  第二,基于上述“这种准备”的“战略威慑(核威慑)”部分,在伊朗不怕“擦枪走火”也要“大规模、大跨度”进行海上军事演习的背后,是“非美”也已然拿“对美国核心战略节点进行对等核威慑”去“战略支撑”伊朗了。

 

  ●我们看到的恰恰相反,不怕“擦枪走火”是伊朗!而不是其它!

 

  值得强调的是,如果美国人、包括那个以色列、“果真”有胆量军事打击伊朗,那么,在这种大规模、大跨度的军事演习过程中,搞个“擦枪走火”那是最容易不过的了,然而,我们看到的恰恰相反,不怕“擦枪走火”是伊朗!而不是其它!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注意到这样一个细节:在伊朗宣布这场演习之后,由于演习区域有美军活动,美国人一度主动要求与伊朗建立“军事热线”。但伊朗人说,我们拒绝了!
  至于这种“军事热线”的“用途”是什么,恐怕不需要过多解释吧!

 

    ●那么,“非美”又何必继续留下“伊朗悍然核爆”这张牌呢?

 

  第三,在第一与第二的基础上,在伊朗、特别是日本的“新近选择”中,我们已经然不难看出,如果“美国的巴基斯坦利益”、或者“美国南亚利益”、更或者“美国中东利益(伊朗政策)”一定要将“准备孤注一掷”玩成“孤注一掷”,那么,“非美”又何必继续留下“伊朗悍然核爆”这张牌呢?
  而从金正日去世后的“方方面面”的“正式反应”、“反应时间”、特别是“反应内容”来看,不论是俄罗斯、还是美国、更别提韩国与日本了,本质上都在“等”中国政府的“正式态度”之后、才“敢”表态。
  就凭这一点,东方评论员可以这样认为:“后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将较之前更加靠近中国。
  因此,而一旦战略上需要、如果中国“决定不再努力约束”朝鲜的“核扩散冲动”,那么,“后金正日时代的朝鲜”、在“其澵领导人”更加需要表现出“强硬、果敢”的情况下,也就必然在伊朗核计划、叙利亚核计划、甚至全球核扩散中,扮演令“美国全球战略”极其头痛的角色、从而拿“美国朝鲜政策”的所谓“不得逾越的战略红线(朝鲜向外扩散远程导弹技术及核技术)”当朝鲜打破“西方全面封锁(包括韩国)”的“起跑线”。

 

  ●她那件“红衣服”穿得“既冷血、又愚蠢!”

 

  恐怕就在这种可能性下,我们对“美国人突然将稳定朝鲜半岛局势”视为“中美”的共同利益,也就不奇怪了。有意思的是,那位“身穿红色衣服、点评金正日去世”、并幻想着将“什么之春”复制进朝鲜,从而公开对“朝鲜人民寄予厚望”的美国女国务聊,似乎这才明白:她那件“红衣服”穿得“既冷血、又愚蠢!”。
  显然,别的不说,这一“既冷血、又愚蠢!”,至少妨碍了美国利益在巴基斯坦方向“继续”那个将“测试”与“伴随攻击”结合得最紧密的“战略测试”!

 

  ●要警惕美国在期间“正式启动”我们非常担心的所谓“局部台独”

 

  通过上面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美国国防部选择22日抛出那份“用错地图”的“调查报告”,就是在向“方方面面”高调宣示:
  其一,“该次袭击”“当然不是一次意外”,原因前面已经说过,即: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明白,两发炮弹是不会落入同一个弹坑的!
  其二,在朝鲜进入“后金正日时代”后,美国人准备将“该测试”继续下去!
  对此,东方评论员想强调的是:
  一方面,中国要高度警惕“巴基斯坦内乱”的可能性,如果美国果真决意启动在巴基斯坦、甚至南亚的一切资源、以孤注一掷的话!
  事实上,我们真的非常怀疑美国人敢玩“巴基斯坦内乱”,尽管它有“搞乱能力”,但是,它有承受“巴基斯坦之乱”的能力吗?
  别的不说,现在可是严冬、那十万据守各个“据点”的驻阿美军,还想不想得到物资补给了?
  另一方面,要警惕美国在期间利用台湾的所谓“大选”,“正式启动”我们非常担心的所谓“局部台独”,并放出陈水扁,以策应其“南亚破局”的“又一次努力”。
  因此,在怀疑“一方面”的基础上,东方评论员认为,要更加警惕“另一方面”的可能性!因为,这至少会让刚刚“新近选择”的“日本人”再去摇摆一番,从而给美国的中东、南亚战略以战略腾挪空间!
  最后一方面,尽管美国利用“金正日突然去世”这一变故、可以“继续”上述“战略测试”,但中国等南方经济仍然要高度警惕“欧美新一轮量化宽松、特别是联手水淹南方”。
  而从深受金融危机之枯的阿根廷发难英国,南美国家联手制裁“金融紧跟”美国全球战略“最紧”的英国的情况来看,南方经济对此也是有所警惕的、并着手预防!尽管我们对“南美经济”承受“欧美联手经济、特别是金融攻击”的能力感到担心,但是,就如我们之前多次强调的是那样:欧盟默认、甚至参与“新一轮量化宽松虽不可避免(事实上,欧洲央行已经宣布向欧洲银行提供近5000亿欧元贷款,这已经是在变相宽松了)”,但由于欧盟事实上有“另一种选择(在统一财权、军权的基础上、以欧元取代美元本位制)”、以“最终”接收美国资本、人才、技术的流入,因此,在欧盟是否“实质性参与水淹南方”的问题上,对南方势力而言,是“既”有待观察之、“也”有待“努力联手”阻止之!
  在这个问题上,南美国家联手制裁英国、“削剪”“美国资本”的羽翼,而“欧盟”对此总体持“默认”的态度,就已经有了这么一点儿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