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为什么要一夫一妻:中华智谋大全:春秋篇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17 01:29:23

楚国樵夫诱敌计
公元前700年。绞国都城(今湖北郧县西北)南门外。
城下猎猎战旗,闪闪戈戟,滚滚盔明,层层甲亮。楚国大军前来攻伐绞国,大有黑云压城城欲摧之势。
但是,城墙巍峨、坚固,城头上守卫森严,一时无法攻入。楚武王一筹莫展,召集文官武将商议攻城谋略。
有个叫屈瑕的官员对楚王说:“听说绞国国王一向草率从事,缺少谋略,又不能够听从忠谏。我看,此番争斗,只能智取,切忌硬攻。”屈瑕把他的计谋如此这般一说,焚王大喜,即令将士照计去办。
第二天,天刚亮,楚军中一些士兵脱下军装,去北门外的山上砍柴。城头上的守军看得真切,忙向国王报告。
绞国国王发令道:“赶快派人前去捉拿楚国的樵夫。”
一支轻骑从北门风驰电掣般冲出,来到山下,生擒了30 个楚人。
第三天,楚王派出更多的樵夫上山砍柴。
绞国国王得讯后,说:“这次要派出更多的兵士给我前去捉拿!”
一位谋士跪谏道,“大王,臣以为不可轻举妄动。”
国王喝问道:“这是为何?”
谋士说:“昨天我们轻而易举地捉了30个楚人,今日他们又派出樵夫,竟然不派军队保护,这些樵夫会不会是敌人的诱饵呢?”
国王生气地说:“什么诱饵不诱饵!人总是要吃饭,做饭总要柴火,他们不上山砍柴,难道砍自己的脚当柴烧?至于他们不派军队保护,这是他们的失策。敌人的重兵在南门,我们要装出仍重兵把守南门的样子,而把兵力调出北门,一个突然袭击,捉尽山上的樵夫,让他们看看我们的厉害!”
谋士还想说什么,国王却挥手让他退下,发出令旗,调兵遣将。
绞军冲出北门,驰于山下,忽听金鼓大震,杀声四起,山林中伪装得难以识辨的伏兵蜂拥而至,一场恶战直杀得空中鸟雀惊,山上豺狼奔。绞军在重重包围之中难以突围,在一片呐喊格杀声中,一个个倒于血泊之中。
楚兵大败绞军后,又兵临城下,两头夹攻,绞国国王只得签订了投降条约。
管仲楚国购鹿计
管仲把齐国治理得很好,征服了许多割据一方的诸侯国,辅助齐桓公称霸中原。可楚国不听齐国的号令,齐若不征服楚,华夏就仍不能统一。那么,如何征服楚国呢?
当时,齐国有好几位大将军纷纷向齐桓公请战,要求率重兵去打楚国,以兵威震慑楚国称臣。但担任相国的管仲连连摇头,说:“齐楚交战,旗鼓相当,够一阵拼杀的。一则我们得把辛辛苦苦积蓄下来的粮草用光,再有齐楚两国万人的生灵将成为尸骨。”
一番话把大将军们说得哑口无言。
管仲说完,带大将军们看炼铜去了。他们不知道管仲有何妙计征服楚国。
一天,管仲派100多名商人到楚国去购鹿。当时的鹿是较稀少的动物,仅楚国才有,但人们只把鹿作为一般的可食动物,二枚铜币就可买一头。管仲派去的商人在楚国到处扬言:“齐桓公好鹿,不惜重金。”
楚国商人见有利可图,纷纷加紧购鹿,起初三枚铜币一头,过了十几天 ,加价为五枚铜币一头。
楚成王和楚国大臣闻知后,颇为兴奋。他们认为繁荣昌盛的齐国即将遭殃,因为10年前卫懿公好鹤而把国亡了,齐桓公好鹿是蹈其覆辙。他们在宫殿里大吃大喝,等待齐国大伤元气,他们好坐得天下。
管仲却把鹿价又提高到40 枚铜币一头。
楚人见一头鹿的价钱与数千斤粮食相同,于是纷纷放下农具,做猎具奔往深山去捕鹿;连楚国官兵也停止训练,陆续将兵器换成猎具,偷偷上山了。
一年间,楚地大荒,铜币却堆积成山。
楚人欲用铜币去买粮食,却无处买。管仲已发出号令,禁止各诸侯国与楚通商买卖粮食。
这样一来,楚军人黄马瘦,大丧战斗力。管仲见时机已到,即集合八路诸侯之军,浩浩荡荡,开往楚境,大有席卷之势。楚成王内外交困,无可奈何,忙派大臣求和,同意不再割据一方,欺凌小国,保证接受齐国的号令。管仲不动一刀,不杀一人,就制服了本来很强大的楚国。
荀息借道取虞虢
晋国的南面有两个国家,一个叫虞(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北),一个叫虢(在今山西省平陆县东南)。这两个近邻国家的祖先都姓姬,所以相处得很好。可是,虢国的君主常派兵到晋国边界闹事,晋献公因此想发兵讨伐虢国。
公元前655 年的一天,晋献公问大夫荀息:“现在能讨伐虢国吗?”
荀息说:“不能。因为虞虢两国的关系很好,再说虢国戒备森严。我看这样,先给喜欢玩乐的虢公送些美女去,让他尽情享乐,消磨他的意志。”
虢公得了晋国的很多美女,果然只顾玩乐,不理政事了。荀息这时对晋献公说:“现在可以攻打虢国了,不过,我们最好不要让虞国去援救它,我们可以给虞公送一份厚礼,向他借条路去讨伐虢国。这样一来,虢国就会恨虞国,虞国也就不会帮助虢国了。”
晋献公就派荀息出使虞国。
荀息到了虞国,向虞公献上一匹千里马和一对最名贵的玉璧,说:“虢国老侵犯我们晋国,我们打算跟他们干一仗。今向贵国借一条道儿,让我们过去,如果打赢了,所有战利品都送给您。”
贪财的虞公玩着玉璧,又瞧瞧千里马,说:“行呀,行呀。”
虞国大夫宫之奇走到虞公面前劝阻道:“大王!不行呀!虢国跟我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俗话说:'唇亡齿寒。’如果没了嘴唇,牙齿就会挨冻。
虢国灭亡了,咱们虞国就一定保不住。”
虞公嘴唇贴着玉璧吹了一口气,瞪了宫之奇一眼,说:“人家晋国送来这么多好的宝贝,咱们连条道也舍不得借给他们,这说得过去吗?再说,交结一个强国,总比交结弱国合算。”
宫之奇见虞公听不进自己的忠言,料定虞国必然要被晋国灭亡,就带着一家人离开了虞国。
同年冬天,当晋军路过虞国时,虞公见晋军十分强大,就向荀息讨好说愿意助战。
荀息说:“我听说虞公正和犬戎打仗,您假装上去助战,虢国一定放您进城。您的兵车都装上晋兵,只要他们一开城门,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拿下他们的下阳关。”
荀息利用虞公拿下了虢国,回过头来很快收拾了虞国。虞公糊里糊涂地做了俘虏,那对名贵的玉璧和那匹千里马,又回到了晋国。
秦穆公羊皮换贤
公元前655 年,秦穆公派公子蛰到晋国代自己去求婚。晋献公把大女儿许配给秦穆公,还送了一些奴仆作为陪嫁,其中有一个奴仆叫百里奚。他是虞国的亡国大夫,很有才能。晋献公本想重用他,但百里奚却宁死不从。这次,有个大臣对晋献公说:“百里奚不愿做官,就让他做个陪嫁的奴仆吧。”
公子絷带着百里奚等回国时,半道上百里奚却偷偷逃走了。
秦穆公和晋献公的大女儿结婚后,在陪嫁奴仆的名单中发现少了百里奚。就追问公子絷。公子絷说:“一个奴仆逃走了,没什么了不起。”
朝中有个从晋国投奔过来的武士叫公孙枝,把百里奚介绍了一番,认为他是个了不起的贤才。于是,秦穆公一心想找到百里奚。
再说百里奚慌乱中逃到了楚国的边境线上,被楚兵当作奸细抓了起来。
百里奚说:“我是虞国人,有钱人家看牛的,国家灭亡了,只好出来逃难。”
楚兵见这个六七十岁的老头子一副老实相,不像个奸细,就把他留下来看牛。
他还是有一套牧牛的本领,把牛养得都很肥壮,大家给他送了个雅号——“放牛大王”。楚国的君主楚成王知道后,就叫他到南海去放马。
后来秦穆公总算打听到百里奚的下落,就备了一份厚礼,想派人去请求楚成王把百里奚送到秦国来。
公孙枝说:“这可万万使不得。楚国让百里奚看马;是因为不知他是个贤能之士。如果您用这么贵重的礼物去换他回来,不就等于告诉楚王,你想重用百里奚吗?那楚王还肯放他走吗?”
秦穆公问:“那你说说怎样弄他回来?”
公孙枝答道:“应该按照现在一般奴仆的价钱,花五张羊皮把他赎回来。”
一位使者奉命去见楚王,说:“我们有个奴隶叫百里奚,他犯了法,躲到贵国来了,请让我们把他赎回去办罪。”说着献上五张黑色的上等羊皮。楚成王想都没想,就命令把百里奚装上囚车,让秦国使者带回去。
百里奚拜见秦穆公后,秦穆公想请他当相国。百里奚推荐了自己的朋友蹇叔和蹇叔的儿子西乞术、白乙丙。秦穆公拜蹇叔为右相,拜百里奚为左相。
没多久,百里奚的儿子也投奔到秦国来,被秦穆公拜为将军。
五张羊皮换来五位贤人的事,成为千古佳话。
齐姜为大业醉夫
齐姜是晋国公子重耳的妻子。晋献公死后,国内发生叛乱.她跟着丈夫逃出晋国,辗转流浪,最后在齐国安下身来。她是一个很有抱负的女子,希望重耳日后能回到国内,重振国威,于一番伟大事业。想不到丈夫一过上安定的日子,满足于儿女情长,把复国的大业丢置脑后。这一天,齐姜摆出一桌丰盛的酒宴,准备趁着酒兴,再好好劝说一番。
“公子,为妾的有话说。”齐姜敬上一杯酒,神色庄重地说,“诸位老臣为什么不辞劳苦,跟随您辗转列国?就是因为他们盼望着有朝一日能重振国业,共享富贵。可是..”
“可是怎么样呀?”重耳催促妻子说下去。
“可是自从公子在齐国站下脚头,就沉浸在卿卿我我的温情之中。妾能得到公子厚爱,万死也要报答您的恩情。不过,如果因为妾而耽误了您的复国大业,那妾可担当不起呀!”她停下话头,观察着丈夫的脸色,狠狠心又说了下去,“我看,晋国局势已发生了变化,我们现在回去,正是时机!”
重耳怒气冲冲,几欲发作。齐姜不便再劝,于是满脸堆笑地陪着公子饮酒,一杯接一杯地敬着,重耳一一喝干了。
齐姜实实在在是想把重耳灌醉。她看到好言劝说无效,就想到丈夫的舅父狐偃的主意。原来狐偃看到外甥沉湎于酒色之中,十分生气,决定把他劫掠回晋国。齐姜决定做好配合。
重耳不知是计,喝得酩酊大醉。齐姜就果断地用被子把丈夫包裹起来,交给狐偃。狐偃把重耳装上马车,日夜兼程向晋国进发。
后来,重耳在狐偃等大臣的协助下,经过一番艰苦的努力,登上了王位,就是晋文公。他想起齐姜的作用,派人到齐国隆重接回了妻子。齐姜看到当上国君的丈夫,想到当年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涕泪交加地说:“当年为妾这样做,正是为了今天的夫妻团聚啊!”
牛贩子假扮使者
公元前628 年12 月,秦国的将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带领军队从都城出发,准备去进攻郑国。
原来,这年冬,驻在郑国的秦国使者杞子偷着派人给秦穆公报信说:“郑文公已经死了,太子兰做了国君。郑国人让我掌管北门,如果大王速速派军队偷袭郑国的北门,我暗中把门打开,一定能很快灭了郑国的。听说晋文公也刚刚死去,晋国不会搁着国君的尸首来帮助郑国的。现在真是大好时机!”
秦穆公不顾重臣百里奚和蹇叔的反对,真的向郑国发兵。
秦军很快通过了晋国的崤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北)。第二年三月,进入滑国(春秋时的小国,在今河南省偃师县南)境内。
一天早晨,队伍刚刚启程,忽有前锋的士兵赶来报告孟明视:“将军,郑国的使者求见!”
孟明视大惊:“郑国怎么很快知道我军到此,派使者远远来接?好吧,先看看他的来意如何?”于是传令接见郑国使者。
前来的是个貌不惊人的矮个儿,是郑国的牛贩子,而并不是什么使者。不过他在滑国贩牛时听说秦军通过滑国是要去攻打郑国,就采取了一个大胆的行动:他一面派小伙计速去郑国报信,一面假充国使来设法阻止秦军的侵略。他向孟明视施礼后送上十二条牛和四张牛皮,说:“我叫弦高,我们国君听说三位将军要从我国经过,特地派我先把这小小的礼物献上。国君说:承蒙贵国派兵保护北门,我们非常感激。现在贵军就是在我们国土上停留一天,我们也要供应你们丰盛的饭菜;贵军在我们国土上行军。我们一定负责保护你们的安全。”
孟明视听弦高这么一说,以为郑国真的早有防备,只得随机应变说:“我们不是到贵国的,而是来讨伐滑国的,您回去吧!”
弦高离开后,孟明视对西乞术和白乙丙说:“我们偷着过了晋国的地界,离开本国已有一千里了,如果此时突然袭击郑国,内外夹攻,胜仗是有把握的。可现在人家早有准备,那么内应也恐怕已被他们发现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去攻打他们,对我们肯定是不利的,倒不如趁着滑国没有防备,灭了它,带些财物回去作个交代算了。”
再说郑国的新国君郑穆公得到弦高派人送来的情报后,立即去秦国使馆探望,发现秦国使者果然在整理兵器,收拾行李,就当即把他们驱逐出境,同时做好迎战准备。不过秦军没敢来,打下了滑国后,抢了一些财物回去了。
可是秦军在回国的途中,又经过晋国的崤山时、遭到晋军的伏击,全军覆没。
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也被活捉了去。
楚庄王恢复陈国
楚庄王高高地坐在宝座上,接受一批又一批的文武大臣向他朝贺。甜蜜的音乐,欢快的舞蹈一齐向他奉献。楚庄王陶醉了。
前些天,他的盟国陈国发生了内乱,陈灵公被大臣夏征舒杀了。陈国的几个大臣逃到楚国,请楚庄王替陈国平定内乱。楚庄王就打着主持正义的旗帜,率大军灭了陈国,把它改为楚国的一个县。啊,楚国,强大的楚国的版图又扩大了。楚庄王得意地想着,忽然有一丝不愉快的念头升上脑际:南方属国的君主和许多小部族的首领都来道喜了,国内的大臣也都来祝贺了,怎么独独不见大夫申叔时?
正想着申叔时,申叔时就来了。原来,他出使齐国刚回来。
申叔时向楚庄王报告了去齐国后的见闻,楚庄王想,接下来,你该说些道喜的话了吧?谁知申叔时竟一句也没提到。楚庄王火了,责问道:“陈国的夏征舒杀了陈灵公,犯了滔天大罪,中原的诸侯哪个也没敢去过问,只有我主持正义,杀了夏征舒,而且又使我国增加了很多的土地。哪个大臣,哪个属国不来祝贺?可你却吭都没吭一声,难道我做得不对吗?”
申叔时诚惶诚恐地行了个礼,说:“不是,不是,我的心里正想着一件解决不了的案子呢,所以还顾不上说别的。”
楚庄王好奇地问:“什么案子?”
申叔时说:“是这样的:有个人牵着一头牛,从别人的田里走过。谁知那牛踩坏了人家的庄稼。田主火冒三丈,不由分说,把那头牛抢去了。凭牛主好说歹说就是不肯还。请问大王,要是您遇上这个案子该怎么审理呀?”
楚庄王说:“我说应该把牛还给人家。”
“为什么?”
“牵着牛踩了人家的庄稼,这当然不好。可是,就为这个抢了人家的牛,不是太过分了吗?”楚庄王说到这里,忽然领悟出一个道理,他盯着申叔时看了好一会,又说:“唔,原来你是转着弯子说我呢。好好好,我把'那头牛’退回给人家就是了。”
楚庄王于是就恢复了陈国,陈国的新国君陈成公从晋国回到陈国,他很感激楚庄王,就归附了楚国。中原的诸侯也都挺敬佩楚庄王的道义精神。
优孟哭马谏楚王
楚庄王养了好多好多的马。其中有一匹他最心爱的马,竟给穿上五彩缤纷的锦衣,养在富丽堂皇的屋子里,睡在有帷幕有绸被的床上,拿切好的枣干喂它。可惜,这匹马越来越胖,享了没多久福,就腿一蹬断了气。
这下,楚庄王可伤心啦,对大臣下令说:“你们快去找天下最好的棺材把它装进去,外面还要套上一个好棺材,而且要用大夫的礼仪埋葬它。”
有的大臣劝谏道:“大王,怎么可以把大官的礼仪用在畜牲身上呢?”
楚王脸一沉,说:“谁敢再来劝我不要厚葬马,我就杀死他!”大臣们一个个缩着脑袋,不再吭声了。这时,宫殿演员优孟失声痛哭起来。楚庄王奇怪地问:“你哭什么呀?”
“我哭马呀!”优孟边哭边说,“这匹马是国王您最心爱的。我们堂堂的楚国,有什么样的事办不到呢?只用大夫的礼仪来埋葬它,还是太亏待它了。我看应该用君王的礼仪埋葬它才对呀。”
庄王问:“怎样用君王的礼仪来埋葬它?”
优孟答道:“臣请求用雕刻花纹的玉做棺材,外面再套上文梓木做成的大棺材。派士兵们挖大坑,叫百姓们运土,供给它的祭品要最上等的东西。还要请各国的使者来吊唁它。诸侯听到了这件事,就都知道大王轻视人而看重马!”
楚庄王听到最后才明白,优孟哪里是哭马,而是用巧妙的语言来劝自己不要太着重马。他觉得自己错了,叹了口气说:“难道我的过错竟是这样的严重吗?你觉得该怎样处置这匹马呢?”
优孟说:“请大王把这匹马当作六畜来埋葬——在地上挖个土灶作为棺木的外套,用铜铸的大鼎作为棺木,用姜、枣、粳米为祭品,用大火把它煮熟煮烂,最后埋葬在人们的肚皮里。这就是最好的处置办法。”
楚庄王叫厨师把马肉烧碍喷喷香,分给大家吃了。从此,他再不看重畜牲而轻视人了。
鲁班仿草造锯子
有一次,鲁国的国君要鲁班负责修建一座大宫殿,并且必须限期完成,否则,就要给予严厉的处罚。
接受任务后,鲁班抓紧时间准备一切用料,其中需要大量的木材。他就召集起他的徒弟上山去采伐。当时,采伐木头用的是斧头。砍呀,砍呀,徒弟们砍了许多天,直累得腰酸背疼,还是没砍下多少棵树。
鲁班的心里非常着急。如果木料供应不上,就不能按期完工,这样,不仅自己要受到处罚,还要连累徒弟们。
“能不能想个什么办法加快伐木的进度呢?”鲁班为此绞尽了脑汁,还是想不出好办法。
这天上午,他又心事重重地到山上去察看。
为了抄近路上山,他决定沿着陡坡的羊肠小道上去。山路陡峭,草木茂盛。他用手攀着树枝、杂草,使劲地往上爬。爬着爬着,他脚下一滑,差点儿摔下去。由于太使劲,手被握着的茅草划破了,鲜血从手心流了出来。鲁班伸手一看,只见手上有几道细细的口子,感到很惊奇:“几根柔软的小草竟也这么厉害,我倒要看个究竟!”于是,他又抓住小草,用力一抽,只见手掌又被划了几道口子。鲁班顾不得疼痛,也顾不得擦去手上的血,拿起小草左看右看,琢磨着草上有什么名堂。终于,他发现了茅草的秘密。原来茅草叶子的边缘上,有许许多多排列得很整齐的小齿儿。正是这些锋利的细齿割破了鲁班满是茧皮的手!
“哈哈!有了!”鲁班心里一亮,心想;“如果仿造茅草的样子,在铁片上打出细齿来,不就能把树弄断了吗?”
鲁班找来了铁匠,让铁匠打了一批带有细齿的铁片。用这种“铁草”去锯树,果然又快又省力气。
鲁班妻子的高招
一次,鲁班率领工匠们为一个有钱有势的富贵人家建造一座华贵的厅堂。在鲁班的口讲指画下,工匠们各司其职,分工协作,工程进展十分迅速。
眼看就要到树立柱子、搭盖屋顶的时候,鲁班忽然大叫一声道:“糟糕!”
工匠们莫名其妙,纷纷问道:“师傅,啥事呀?”
鲁班连喊数声“抱歉”,指着堆在院内的名贵的香樟木头说,“我一时疏忽,让这些作厅柱的木头截短了,怎么办,怎么办?”
工匠们听罢个个面色灰白:这批香樟木价格极其昂贵,即使大伙倾家荡产也难以赔偿;就算赔得起,再去办一批货色势必延搁厅堂完工的日期。而主人正等着用新厅举办寿辰,招待朝廷那些达宫贵人呢。耽误了此事,可不是闹着玩的,说不定要鲁班去吃官司呢..
鲁班急得食不甘味,睡不安稳。妻子发现丈夫终日愁眉苦脸,问明缘由,用纤纤手指往丈夫额头上轻轻一戳,笑道:“亏你还是工匠的权威呢!连这种简单的问题也解决不了。”
鲁班恳求道:“你就帮我一把力吧!”
妻子白了他一眼,笑道:“你说我的身材高不高啊。”
鲁班说:“不高,不高,只到我的肩膀。”
妻子又问:“那我现在怎么同你差不多呢?”
鲁班恍然大悟道:“啊,你在靴底上垫着木拖鞋,头上插着玉簪、珠花。
啊!有了,有了!”
在妻子的启发下,鲁班在每根厅柱脚下垫起圆形的白柱石,厅柱上端镶接着雕花篮和鸟首的柱头,这样便解决了难题。
富丽堂皇的厅堂如期建成了。
子贡妙喻孔夫子
一天,鲁国大夫叔孙武叔在朝廷中对其他官员说:“大家都说孔子了不起,我看子贡比他的老师强。”
子服景伯听说此话后,转达给子贡听。
子贡不以为然地笑笑说:“此话就不对啦,我怎么及得上老师呢?拿房屋的围墙来作比喻吧,我家的围墙只有齐肩膀那么高,谁都可以看见里面房屋的美好。而我的老师的围墙却有几丈高,人们又找不着大门进去,那就看不见他那宗庙的壮美和房舍的多种多样啦。能够找着大门进去的人或许不多吧。因此,叔孙武叔老先生那么说,不也是很自然的吗?”
子服景伯觉得子贡的比喻既新鲜又贴切。
后来,子贡听见大夫叔孙武叔毁谤自己的尊师孔子,心里很是气愤,他找到叔孙武叔说:“先生您不要这样做!仲尼老师是毁谤不了的。别人的贤能好比小山丘,还可以超过;仲尼老师却好比太阳和月亮一样,是没办法
超过的。有人纵然想自绝于太阳、月亮,可那对于太阳、月亮又有什么损害呢?只是看出他太不自量罢了!”
又有一次,有人对子贡说:“您对仲尼那么恭敬,难道他真比您强吗?”
子贡说:“君子说一句话可以表现他聪明,也可以说一句话表现他不聪明,由此可见,说话是不能不谨慎的。我的老师的不可赶上,如同上天不能用梯子一级一级地爬上去一样。我的老师如果当上国家的君主或得到采邑
成为卿大夫,他要百姓在社会上站住脚跟,百姓便都自然地站住脚跟;若引导百姓前进,百姓自然都跟着前进;若安抚百姓,百姓自然都会前来投奔;若动员百姓,百姓自然会同心协力。他老人家生得光荣。死得可惜,别人
怎么能赶得上呢?”
胥臣苦谏荐良才
公元前600 年的一天,在晋国宫殿上,大夫胥臣正在为推荐郤缺向晋襄公苦谏。
“这万万不可!”廷尉出班反驳道,“郤缺是罪臣郤芮的儿子,怎么可以录用呢?”
胥臣见殿上殿下一片摇头唏嘘,就正色说:“父亲有罪,儿子就不能起用么?大禹的父亲鲧有罪,舜帝惩罚了他,但是舜帝还是起用了他的儿子,治水不是获得了成功吗?岂能因为父亲获罪的缘故而埋没了人才,贻误了国家大业呢?”
晋襄公说:“郤芮有罪,国家惩治了他。他的儿子一定耿耿于怀,怎么能赤胆忠心为晋国效力呢?”
胥臣说:“士为知已者死。郤芮有罪伏法,是郤芮罪有应得。君王你现在重用郤缺,正表明君王选贤授能,不拘一格。连罪臣的儿子都能重用,天下贤士怎能不策马扬鞭,踊跃前来投奔您呢!再说君王认为郤缺会因家仇废公,这也没有根据。管仲曾经用箭射击齐桓公,按理说齐桓公抓住了他,应将他碎尸万段,然而,齐桓公却不记前嫌,重用他做相国,终于使齐国称霸诸候。”
晋襄公说:“管仲是天下奇才,郤缺能够和管仲相提并论吗?”
胥臣说:“一斑可窥全豹,一叶可知秋至,察其貌而观其行,即可知其为人。今天我从鲁国归来,见一对夫妇在田里锄草,那女子将饭罐高高举过头顶,十分恭敬地请丈夫进餐。而那丈夫也以同样的礼节回敬妻子。我后来得知此人便是郤缺。夫妻相敬如宾,显示了郤缺的德行。以模范的德行治理百姓,百姓就会讲仁义、尊君王、听命令,一呼而百喏,令必行,行必果,国家何愁不强大呢?”
胥臣的一番话说得大家都动了心。晋襄公羞赧地说:“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我险些因为世俗的偏见损失了贤才。”于是召见了郤缺,任命他为下军大夫。郤缺果然很有才能,为晋国的强盛起了很大的作用。
为了奖励胥臣荐才有功,晋襄公把“先茅”之地赏给了胥臣。
子产不拆毁乡校
郑国首都有一所乡校,人们喜欢到那里聚会和游玩,每天热热闹闹的。
一天,有位叫然明的朝廷大夫走过这里,看见有几个人围在一起争论得面红耳赤,留神一听,原来他们正在议论朝政的得失,抨击官员的优劣,因为出现了不同意见,所以声音越说越大,围观的人也越来越多。
然明虎着脸转身就走,找到了当时担任执政卿的子产,忿忿不平地说:“老百姓到乡校去,并不是为了学点有益的东西,倒是兴致勃勃地说长道短,虽然也有人对朝廷说一些好话,可是抨击政事、指责国君、批评大臣的为数不少,如果流传开去,对国家有什么好处呢?干脆把乡校拆了,看老百姓还到哪里去嚼舌根?”
子产摆摆手说:“既然老百姓喜欢到乡校去,为什么要把乡校拆掉呢?”    然明连忙说:“你自己去听听吧,老百姓的这些话,对朝廷不利,对你我也绝没有好处呀!”
“我们先不谈乡校的事,”子产依然平静地说,“我有一事请教你。当河水暴涨,即将崩堤时,是因势利导放掉一些水,还是加高堤岸把水堵起来呢?”
“应该放掉一些水好。”然明想了想说。
“还有,当一个人有了难言之病,是痛痛快快告诉医生让他医治呢,还是遮遮瞒瞒不让医生知道呢?”子产又问道。
“当然应该把病情告诉医生。”然明这次回答得很干脆。
“这就对了,”子产朗声大笑起来,“朝廷在治理国家大事过程中,官员在处理大大小小的政务时,都免不了要出些差错,或者干出不利于老百姓的事来,老百姓对朝廷、对官员有意见,说出来了,我们可以及时予以纠正。现在首都的那所乡校,正是老百姓说话的地方。如果我们拆了它,老百姓自然也就不再聚集起来批评政事了,把他们的不满情绪全部憋到肚子里去。那样,就像暴涨的河水一样,堵塞得越厉害,冲决堤岸时的力量就越大,造成的危害也就更加严重。这同向医生隐瞒病情造成贻误也是一样的道理。”
然明听到这里,心服口服,赞同地说:“你说得对,这乡校不去拆了,留在那里,对国君有利,对朝廷有利,对你我都有利!”
晏婴谏景公罢宴
大夫弦章走进王宫,就被浓烈的酒气呛得透不过气来,稳了稳神,才看见齐景公正在一边喝酒,一边观看宫女们跳舞,就大踏步地向景公走去。
“弦章来得正是时候,寡人喝得高兴,你陪我痛饮二杯!”景公喷着酒腥气,一把拉住弦章,就命一位宫女向他满满地倒了一杯酒。
弦章哪里是来喝酒的?他听说景公沉迷酒色,在宫中一连喝了六天七夜,把厨师、宫女们都累得东倒西歪了,这样下去齐国不是要毁于景公之手吗?他既不去接酒杯,也不答谢,却直愣愣地站在景公面前,心情沉重地说:“国君,酒能伤人,也会废政,为了齐国大业,国君应该停止宴舞,从此把酒戒掉吧!”
景公碰了个软钉子,很不高兴,冷冷地说:“眼下国泰民安,喝几杯酒又会怎么样呢?”
弦章是个直性子人,听了景公的话忍不住怒火冲天,大叫大嚷起来:“国君如果不听劝告继续沉溺酒杯,那么,你就下道命令杀死我吧!”
景公正要斥责弦章放肆,晏子走进官来。景公要他出出主意如何惩治这个敢于当面顶撞国君的人。
“恭喜恭喜,”晏子笑容满面地对弦章说道,把景公和弦章两人都弄糊涂了,“你遇上国君这样贤明的人,能够倾听臣子的意见。如果遇上了夏桀和殷纣那样的昏君,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所以今天我要恭贺你呀!”
这一席话,表面上是说给弦章听的,可是景公听了却坐不住了,为了掩饰自己的窘态,哈哈大笑起来:“晏相国说得对!我应该听取你和弦章大夫的劝告,下决心戒酒。”
晏子感到现在是到了直截了当说话的时候了,于是诚恳地说道:“国君这样做正符合我的心意。古人说过,饮酒只是为了沟通感情。贪杯就要误事,因此,不论男女,饮酒不能超过五巡,否则就要受惩罚。那时实行这样的礼法,在外就没有聚众闹事的,在内就没有胡作非为的,国家就太平了。如今国君喝酒没有节制,竟然一口气喝了七天七夜,这样,在你身边的大臣跟着你狂欢滥饮,在外面的大臣心灰意懒不问国家大事,如此下去,我们齐国怎么会强大起来呢?”
晏子的一番话,打动了景公的心,景公立即传下命令,撤掉宴席,让妃子和宫女们各自回去休息,并向弦章道歉。自此以后,景公节制了饮酒、每日兢兢业业地处理朝政,大臣们看到景公又振作起来,一个个都尽心为国家出力,老百姓也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婧女巧言救父亲
齐景公平时十分喜爱一棵大槐树,常常在树下吟诗观赏,留连徘徊。
一天,他指令下属派人日夜守护大槐树,还在树旁竖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告示:“碰撞槐树的受刑,损坏槐树的处死。”
从此,齐国京城的人都只敢远远地朝大槐树观望,生怕不小心触犯了景公颁布的刑法,遭受刑罚。
一次,有个叫衍的人喝醉了酒,摇摇晃晃走过大槐树,恰巧看树人坐在树下打瞌睡,一时疏忽了,衍蹒跚地撞到树干上,碰伤了一小块树皮。
齐景公听说此事后,大发雷霆,立即传令将衍逮捕。
衍突遭大难,女儿婧的心情十分焦灼,便急匆匆来到相国的官府里,拜见晏子。
晏子见她面色灰败,神情憔悴,觉得很奇怪,心想:小女孩年纪轻轻,怎么会有满腹心事啊?便问道:“婧啊,你有什么事?”
婧女缓慢而沉痛地回答道:“我爸爸叫衍,是个城市平民。这两年,他觉得我们国家风雨失调,粮食歉收,心里很是痛苦,便在昨天私自向名山神水祭祀,祈祷连年丰收,国富民安。不料多喝了一些酒,神智失控,不小心损伤了大槐树,触犯了刑法。现在大王要处死我爸爸,这样我就成为孤儿。我个人受点委屈倒是小事,主要是大王这样做,是有损于国家法制的尊严,也会降低君王的威信的。别国的人听了,不就会嗤笑我们齐国制订法律,看重树而看轻人,爱树而害人吗?”
晏子听了,连声喝来道:“有道理,有道理。”不等送走婧,就驱车直往王宫,拜见齐王,谏道:“您宣布'触犯槐树的受刑,损害槐树的人处死’。这个刑罚是不够恰当的,它伤害了人民,会给天下人嗤笑的呀。”
齐王恍然大悟,当即下令赦免衍,撤销护树人员,取下告示木牌。
齐国京城的百姓纷纷翘起大拇指,赞扬婧说:“小小年纪了不起。她既拯救了父亲的生命,又帮助国家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晏婴一日三谏君
有一天,齐景公和群臣来到公阜这块地方游玩。早上,宽阔的大地一片生机,绿的庄稼,红的鲜花,相映生辉。鸟儿唱着歌,蜂蝶跳着舞。景公感叹地说:“如果我能长生不老,天天荡漾在这山水之中,那该多好啊!”
齐景公身边的晏子听到这话,觉得国君如果去追求长生之术,必然淡于治国之道而不求进取,于是接过景公的话头说:“生和死是不能改变的自然规律。再说人人都长生的话,那也未必是好事。”
“那又为什么呢?”景公不解地追问。
“这道理很简单,如果齐国的开国君主太公和了公活到现在,他们一定还是一国之主。那么,桓公、文公、武公就只能当他们的助手,而你也只能头戴竹笠,手拿锄头终日在田里劳动,怎么还能率领群臣到处玩乐呢?”
晏子的话扫了景公的游兴,别过脸去不理睬他。
到了中午,远处出现了一辆六匹马拉的大车,烟尘滚滚而来。景公得意地对晏子说:“这是梁丘据接我来了,你看他驾驶的马车奔得多快!朝中文武只有他最了解我的脾气了。”
晏子却不满地说:“梁丘据称不上好的臣子,古人说过,作为一个忠实的臣子,不应该事享附和国君,因为国君认为是对的,并不一定都对。国君认为不对的,也不一定都不对。这个梁丘据对国君最会察颜观色,拍马奉承不论对错,一味迎合,你听了也许心顺气平,可是对国家长远利益,又有什么好处呢?”
景公很不高兴,转身拂袖而去。
夜色降临,垦光灿烂。这时一颗流星在头顶疾驰而过。景公面如土色,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忙请主管祀祷的官员设香案祷告,保佑齐国君臣的平安。
晏子赶去劝阻,对景公说:“流星有什么可怕呢?它只扫除邪恶的事情,国君如果没有做这种丑事,何必提心吊胆的呢?要是做了这类事,让流星扫掉,不是很好吗?”
景公气得脸色铁青,说不出一句话来。
可是晏子言犹未尽,批评的份量也越来越重:“现在我担忧的倒不是流星的出现,而是国君贪恋酒色,亲近小人,喜听谗言,疏远贤臣,长期下去,灾难必然降临到我们齐国。国君的这些过失,靠祈祷是帮不了忙的。”
齐景公再也没有游览的兴致了,立即下令驾车回宫。这天夜里,这位齐国至高无上的人,翻来覆去睡不着觉,准备寻找机会整整这位相国的气焰。
然而当他细细品味晏子三次批评自己的话时,觉得每句话都有道理,终于钦佩起这位相国对自己的忠心来。
晏子去世后,景公在吊唁时痛哭流涕地说:“那天相国在公阜三次给我指出过错,这样忠心耿耿的贤臣我现在到哪里去找啊?”
婧女巧言救父亲
齐景公平时十分喜爱一棵大槐树,常常在树下吟诗观赏,留连徘徊。
一天,他指令下属派人日夜守护大槐树,还在树旁竖立了一块木牌,上面写着告示:“碰撞槐树的受刑,损坏槐树的处死。”
从此,齐国京城的人都只敢远远地朝大槐树观望,生怕不小心触犯了景公颁布的刑法,遭受刑罚。
一次,有个叫衍的人喝醉了酒,摇摇晃晃走过大槐树,恰巧看树人坐在树下打瞌睡,一时疏忽了,衍蹒跚地撞到树干上,碰伤了一小块树皮。
齐景公听说此事后,大发雷霆,立即传令将衍逮捕。
衍突遭大难,女儿婧的心情十分焦灼,便急匆匆来到相国的官府里,拜见晏子。
晏子见她面色灰败,神情憔悴,觉得很奇怪,心想:小女孩年纪轻轻,怎么会有满腹心事啊?便问道:“婧啊,你有什么事?”
婧女缓慢而沉痛地回答道:“我爸爸叫衍,是个城市平民。这两年,他觉得我们国家风雨失调,粮食歉收,心里很是痛苦,便在昨天私自向名山神水祭祀,祈祷连年丰收,国富民安。不料多喝了一些酒,神智失控,不小心损伤了大槐树,触犯了刑法。现在大王要处死我爸爸,这样我就成为孤儿。我个人受点委屈倒是小事,主要是大王这样做,是有损于国家法制的尊严,也会降低君王的威信的。别国的人听了,不就会嗤笑我们齐国制订法律,看重树而看轻人,爱树而害人吗?”
晏子听了,连声喝来道:“有道理,有道理。”不等送走婧,就驱车直往王宫,拜见齐王,谏道:“您宣布'触犯槐树的受刑,损害槐树的人处死’。这个刑罚是不够恰当的,它伤害了人民,会给天下人嗤笑的呀。”
齐王恍然大悟,当即下令赦免衍,撤销护树人员,取下告示木牌。
齐国京城的百姓纷纷翘起大拇指,赞扬婧说:“小小年纪了不起。她既拯救了父亲的生命,又帮助国家维护了法律的尊严。
鲁连妙语驳田巴
齐国有个雄辩的演说家,名字叫田巴。此人生就一张铁嘴,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在徂丘、稷下一带发表演说,同人辩论,没有一个人是他的对手。他可以把历史上的春秋五霸统统贬斥得一钱不值,把完全不同的东西说成一模一样。那张擅长诡辩术的如簧巧舌,简直是一把所向无敌的宝剑。
有个名叫徐劫的人,有个能言善辩的学生鲁连,只有12 岁,听说田巴的赫赫声名,心里很是不服气。一天,他对徐劫说:“老师,我想去同田巴辩论一番,好让他不要再摇唇鼓舌,瞎吹牛皮,好不好?”
徐劫看了看鲁连,摇摇头说:“你这小小年纪,行吗?”
鲁连昂起头,拍拍胸说:“行,一定行!”
徐劫见到田巴便说:“我有个学生,才12 岁,却是一匹千里驹,后生可畏,能不能向您请教一番啊?”
田巴微微撇了一下嘴巴,露出一丝轻蔑的神情说:“可以。”
鲁连见了田巴,就单刀直入地说道:“我曾听人说过,厅堂上的垃圾没有清除,哪还顾得上铲除郊野的杂草呢?在短兵相接进行搏斗的时候,怎能防备远处射来的冷箭呢?这是什么道理呀?这叫事情有个轻重缓急,如若急事不办,次要的事却先办,岂非乱套?现在,我国形势非常危急,南阳地方有楚国大军屯驻,高唐一带遭受赵国军队攻打,聊城被十万燕军团团围困。田先生。您可有什么救急的妙计吗?”
田巴一时张口结舌,红着脸说:“没有办法。”
鲁连笑道:“国家紧急不能想出拯救之法,人民危亡不能提出安抚之什,哪还算什么擅长演说的学者呢?目前,我倒可以用计赶走南阳的楚兵,击退高唐的赵军,解除聊城的包围。真正有价值、有本事的辩才必须能解决实际问题啊!可您的滔滔演说,只像猫头鹰喋喋不休的空叫声,让人讨厌死了。希望您今后还是少开尊口吧!”
田巴越发无地自容,羞惭地说:“说得对,说得对。”
第二天,田巴专程前去拜访徐劫,赞不绝口地说:“您教出来的那个学生鲁连,何止是小马驹啊,而是追万里风的骏马啊。”
从此,田巴不再夸夸其谈了。
陶妻远虑苦劝夫
周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陶答子的人,派到陶这个地方做大官。三年下来,陶地还是老样子,没有一点儿改变,可他家里却暴富起来,财产超过了先前的三倍。这件事引起了他妻子深深的忧虑。有一次,陶答子回到家里,神采飞扬地交给妻子一颗珍贵的夜明珠。
妻子满脸愁容。陶答子不快地说:“别家的妻子愁缺吃少穿,愁白了头,你跟着我日有金,夜有银,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妻子启发地说:“我听人家说,南山有一只豹,因为没有长成花纹,而在大雾中隐藏了七天七夜,没有出来觅食,这是为什么呀?”
“那是它胆子小,挨饿活该!”陶答子不屑一顾地说。“圈里的猪贪馋而饥不择食,长得白白胖胖的,就挨了刀子,这又是为什么呀?”妻子耐心疏导。“吃饱了挨刀,是个饱鬼,那也值得。”
陶答子正在欣赏夜明珠发出的绿莹莹的光,心不在焉地回答。
妻子很生气,提高声音说道:“古人说过,缺乏知识的人爬上高位做大官儿,祸害离他已经不远了。对国家对百姓没有建树和贡献,而家中却积金屯银,这不值得高兴,因为家难已经在向他招手了。夫君做大夫三年,并没有做出显著的政绩,却在钱财上下着功夫,我怎么不为你担忧呢?”
陶答子听了这番话,像当头泼了一盆冰水,暴怒地打了妻子一记耳光,不容分说,让家丁把她赶出了家园。
“夫君保重!”妻子抱着一个最小的孩子,边哭边走,不时地回过头来,希望陶答子回心转意。可是,陶答子早已返身进入内室去了。
一年以后,陶答子家果然遭到大难,除老母亲外,一家人都成了刀下之鬼,家产洗劫一空。
妻子听到这个消息,大哭了一场,带着最小的孩子回到家中,安葬了丈夫和其他被杀的人,好言安慰了婆婆,靠着自己的辛勤劳动,养活着一家三口人,再也用不着提心吊胆地过日子了。
管仲智过鬼泣谷
管仲(?—前645 年)任齐国相国后,推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齐国日益强大起来。齐国君主齐桓公被各诸侯推举为盟主。齐国北面的山戎民族却出兵攻打与齐国立盟的燕国,企图削弱齐国的势力。燕国君主亲率两万将士出战,却在一个叫鬼泣谷的地方中了山戎部落令支国首领密卢的埋伏,只逃出千余人。接着,山戎连拔三城,燕国急派使者向齐国求援。于是,齐桓公统率5 万大军开向燕国。
无终国的国君也派遣大将虎儿斑率两于士兵助战。被管仲封为先锋将军的虎儿斑,一连收复了燕国失去的那三座城。但杀到一个叫里岗的地方时,却不敢前进了。他对齐桓公和管仲说:“前面是鬼泣谷。如果山戎市下埋伏,我们就是插翅也休想过去。燕国两万大军就是葬身在那里的!”
管仲在路上早就想出了过鬼泣谷的计谋,他对虎儿斑说:“将军既然有所顾虑,那你就跟在大军的最后吧。”管仲说着,拿出令牌:“王子成父、赵川二将!你俩去前军按令牌所指行事,作好准备,明日清晨过鬼泣谷!”王子成父和赵川接令牌驾车而去。
第二天天刚亮,一辆辆战车向鬼泣谷驶去。只见马的嘴是被网笼住的;战车的轮子上绑有麻皮,发出的声音很小;战车上站着的将士则披甲握戈,显得格外高大;齐国的战旗在谷风的吹动下发出“哗啦哗啦”的响声。
这时,山戎令支国首领密卢举着“令”字小黄旗,出现在鬼泣谷的山头上,见齐军进入了他的伏击圈,就一挥小黄旗,喊声:“打!”猛然间,箭、石、木齐下,有的击中齐军将士,有的把战车砸得稀巴烂,有的把“齐”字大旗打断了。
密卢挥动狼牙棒,率兵从山上冲将下来。密卢冲到一个身中数箭仍立于战车上岿然不动的齐将前,举起狼牙棒对这齐将的头部狠击一棒。“咚”一声,把齐将的头盔打掉了。定睛一看,原来被打掉头盔的却是披着衣甲的树桩。密卢知道中计,大惊失色。
此刻,鼓声大作。密卢闻声回头,只见齐国骁将王子成父和赵川率兵直扑过来。密卢大喝一声,挥舞着狼牙棒迎上去。他见远处有一个身材高大的人站在战车上,在观看两军作战,断定是齐国相国管仲,就径直朝那人扑去。所扑之处,齐兵无人抵挡得住。片刻,密卢已杀到管仲面前。说时迟,那时快,战车后数十枚箭齐发。密卢惨叫倒地。他手下一员大将冲进重围,把负伤的密卢抢了回去,往山戎的另一部落孤竹国逃去。
就这样,管仲智过鬼泣谷,解了燕国之围。
曹刿长勺论战术
公元前684年,齐国发兵攻打鲁国。齐将鲍叔牙率军一直打到鲁的长勺。
鲁国有个精通兵法的人叫曹刿,听说鲁庄公准备抵抗齐军,就主动去请战。
他的亲友劝说道:“国家大事,自有那些天天吃肉的大官们管着,我们小民百姓瞎操什么心呢?”
曹刿说:“不,那些大官们目光很短浅,他们是不会有深谋远见的。”
鲁庄公召见曹刿后,觉得他很有智谋,就同他带着大军上长勺去迎敌。
在长勺地方,齐鲁两军相遇。
齐将鲍叔牙轻视鲁军,下令击鼓进兵。
鲁庄公听对方鼓声震地,也准备击鼓对敌。
曹刿阻止道:“等一等!”又传令军中,“谁要喧哗,斩!”光叫弓箭手守住阵脚,不许乱动。
齐军来冲鲁阵,但阵如铁桶一般坚固,不能冲动,只得退后。一会儿,齐军又擂了一通战鼓,但鲁军像扎根似的,一动也不动,齐军又退。
齐军擂罢三通鼓时,曹刿才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进兵了。”
这时,鲁军战鼓一响。同时下令冲杀,鲁军将士“哗”地一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了出来,杀得齐军全线崩溃,落荒而逃。
鲁庄公正想下令追击,曹刿却又阻止道:“慢,让我瞧瞧再说,”他站在兵车上,手搭凉棚往前了望,望了一阵,下车仔细察看齐军兵车碾过的轮迹,才跳上车,说:“现在可以追击了。”
庄公下令追击,把齐军全部赶出了国境,还得了敌人的好多兵器和车马。
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曹刿为什么这样指挥。
曹刿说:“打仗,主要是靠勇气。打第一通鼓时,士兵们的勇气最足,如果这时候不交锋,到再擂一次鼓时,勇气就有些衰落了,到第三回,就是响得怎么厉害,也鼓不起劲来了。他们的勇气消失了,我们则一鼓作气,斗志昂扬,怎么会打不赢他们呢?”
“有道理,有道理。”鲁庄公接着又问:“齐军既然被我们打败,你为什么不立即让士兵追击呢?”
曹刿说:”齐国是大国,鲍叔牙又是名将,不可低估,说不定他们逃跑是假的,前面有埋伏。我下车看他们兵车的轮迹混乱,旗帜也倒下,断定他们是真败,这才放心追击。”
鲁庄公赞扬道:“你真可说是精通军事啊!”
荀息叠蛋谏晋王
春秋时代,晋灵公为了个人的享乐,强迫大批百姓,耗用大量钱财,建造极其豪华的九层的高台。他怕臣子们劝说阻止,就下令说:“谁敢劝阻,格杀勿论!”
有个叫荀息的大臣,很为国家担忧,他求见晋灵公。晋灵公认为荀息是来劝阻的,就举起箭,拉开弓,等着他来,只要他一开口规劝,就射死他。荀息拜见晋灵公后,装做轻松愉快的样子,说:“大王,我是来表演一个小技艺,让您开开心的。”
晋灵公问:“什么小技艺?”
荀息说:“我能把12 个棋子堆起来,上面再加几个鸡蛋。”“哎,这玩艺儿有趣!”晋灵公一下来了劲,忙摔下弓箭,命侍从拿出棋子和鸡蛋。荀息认真地先把10 个棋子堆起来,然后又把鸡蛋一个一个地加上去。
旁边观看的人,担心鸡蛋会掉下来,都紧张得屏住呼吸,瞪圆眼睛。晋灵公也惊慌急促地叫道:“危险!危险!”
荀息却慢条斯理地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还有比这更危险的呢!”
灵公说:“好,我也愿意见识见识。”
荀息见时机已经成熟,就不再做别的表演,立起身子,无限沉痛地说:“启禀大王,请让我进几句话,臣即使死了也不后悔!为了建成九层的高台,三年没有成功,国内已经没有男人耕地、女人织布了;国家的库存已经空虚,邻近的国家将要侵犯我们。这样下去,国家总有一天要灭亡的。建造高台,就像这叠鸡蛋一样危险,请尊敬的大王三思而后行!”说着泪滴衣襟。
晋灵公见荀息说得合情合理,态度婉转诚恳,这才明白建造高台对国家有这么大的危害,叹了口气,说:“我的过失竟然重到这种程度了!”于是就下令停止建造高台。
栾枝尘土惑敌军
公元前632 年(晋文公五年)4 月,晋楚两国在城濮(今山东鄄城南临濮集)交战。
“这帮废物,被晋军的几张老虎皮就吓破了胆,这么轻而易举地就断送了我右路进军线。我早就知道陈、蔡两国的军队多是窝囊废。偏偏国君就轻信了他们。”楚军主帅对楚陈蔡联军在右路进攻中的失利大为不满。因为承担右路攻晋任务的陈、蔡两国军队人多马众,在兵力上远远超过晋军。可是,由于晋军将领胥臣在抵抗战中使用了迷敌之计:他让晋兵用一张张假虎皮蒙在马身上向敌军发动反击。陈、蔡军战马以为遇到了真老虎,尚未交战,一匹匹吓得扭头便跑。当即,联军阵脚大乱。胥臣乘势指挥晋军勇猛追杀,陈、蔡联军被杀得大败而归。
“从右路军的进攻失利的教训中,我们可以看到,敌人并没有什么强大的军事力量,因而只得搞些花马枪。我们决不能临阵退却,畏敌如虎,一定要严明军纪。凡是作战中奋勇争先者,有重赏;哪个敢不战而逃,折我楚军威风的,立斩不赦!”
主帅声色俱厉的训话,吓得楚军将领们一个个胆战心惊。他们原封不动地把命令传达给了自己的下属。
第二天,楚军大部队在城濮左面与晋军对阵。楚军主帅一看,晋军果然兵力不济。
“靠这么几小队人马要想与我大楚国交战,真是太不自量力了。我就料定你晋国要左右路分兵。传我的令,全线进攻。”
楚军主帅命令一下,楚军士兵便凶猛地向晋军冲杀过去。那些晋兵看来也真不经打、不几个回合,便开始向后败退。
晋军官兵夺路逃命,身后显然是一片因慌不择路而扬起的烟雾尖土。
“嘿嘿嘿,我早就知道这些晋军不堪一击的,看看他们那种败退的狼狈相。命令部队,全速追击!”看到晋军亡命的样子,楚军主帅觉得已是胜券稳操的了。
楚军官兵拼命追赶,可是,当追到一低洼地时,前方目标突然消失了。
“不好,主帅,此地似有埋伏。”楚军一位部将对主帅说。
“来不及后退,有埋伏也得朝前冲..”
“咚咚咚?”楚军主帅的“冲”字还没有说出口,一阵鼓响,洼地四周已同时杀出了几路晋军。
左面是,晋国大将原轸,右面是狐毛。前面刚才败走的晋军也在主将栾枝率领下杀了回来。楚军退路也被堵塞了,一下子成了瓮中之鳖,被杀得大败。
原来,左路晋军将领栾枝亦运用了一个迷敌之计。他让士兵在战车的尾部绑上柴草,让马拉着往后跑,假装败逃。柴草刮在地上,烟尘四起,受到迷惑的楚军将帅还以为晋军真的败退了,于是劲头十足地带领楚军进入了晋军的伏击圈。
烛之武妙语退敌
公元前630 年,秦国和晋国联合进攻郑国。秦军驻扎在郑国都城的东边,晋军驻扎在郑国都城的西边。在团团包围之中,郑国君主文公连夜召集文武百官商量对策。
有个大臣说:“面对两大强国的左右夹攻,我国危在旦夕啦!但是,只要我们能够说服秦国退兵,敌手只剩下晋国,那么我国才能脱险。”
郑文公急切地问他:“您说派谁去劝退秦军呢?”
那人推荐道:“大夫烛之武。”
半夜,天空漆黑一团。在城东,郑文公亲自把烛之武送到城楼上,他命令士兵拿来一只大筐,叫烛之武坐进筐中,上面用绳子吊着,把他徐徐下放到城外的墙根。
烛之武偷偷地来到秦营中,一见到秦穆公就伤心地哭了起来。
秦穆公喝道:“你是什么人?深更半夜哭什么呀?”
烛之武说:“我是郑国大夫烛之武,在哭我们郑国快要灭亡了。”
秦穆公说:“这怎么要到我们军营里来哭呢?”
烛之武说:“我也是来替你们秦国哭呀!”
“你这是什么意思?”秦穆公好主奇怪,“我们秦国诀要打败你们郑国了,怎么要你来哭我们秦国呢?”
烛之武说:“我们郑国的国土,和贵国并不相连。我们在东,你们在西,中间隔着晋国。所以,我国亡了之后,只能被晋国占领。那时晋国就会比以前更强大,而贵国也就相对地显得比晋国弱了。替别人打仗争土地,最后又拱手送给人家,这合算吗?再说,晋国的侵略野心,哪里有满足的日子,它东边灭了郑国,难道就不想向西边的秦国扩张了吗?”
秦穆公沉思了一会,说:“你说得对。”
烛之武说:“您如果肯解除对郑国的包围,我们郑国从此一定心向贵国,做个'东道主’,贵国使者在东方道上往来经过的时候,郑国一定尽主人的责任,好好招待贵宾,这对你们没有什么不利啊!”
秦穆公立即答应撤兵,并且和烛之武歃血立盟。秦军悄悄班师回国,还留下杞子等三位将军,带领两千秦兵,替郑国守城。
晋国文公见秦穆公不告而别,只得也下令撤军。
楚庄王绝缨之计
公元前606 年,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前59l 年)一次灭了叛党,回到郢都,开了一个庆功会。这个宴会名为“太平宴”。君臣兴致很高,从白天一直喝到晚上,还没尽兴。
这时,天已经黑了,外面刮着大风,好像要下雨的样子,可是大厅中烛火通明,轻歌曼舞。忽地,从舞女中转出一位绝色佳人:她,上着白藕丝对衿仙裳,下穿紫绡翠纹裙。满头珠翠,颤巍巍无数宝钗簪;遍地幽香,娇滴滴有花金缕细。脸蛋如三月桃花,纤腰似春之杨柳,说不尽的体态风流,丰姿绰约。
这美女是庄王最宠爱的许姬。此刻,她奉庄王之令为群臣斟酒。她轻盈得燕子一般,一会儿飞到东,一会儿飞到西。群臣一个个着了迷,疯狂的喧闹声一下子全没了。
突然,一阵风扑到大厅上,吹灭了所有的蜡烛。许姬正为一人斟酒,那人趁着黑灯瞎火之际,拉住许姬的袖子,去捏她的手。许姬倒也厉害,顺手牵羊地把那人帽子上的缨子揪了下来,快步来到庄王前轻轻地告状,要庄王快命人点烛,看看是谁竟敢调戏她。
调戏君王的宠姬,无疑是对君王的羞侮。这是大逆不道的行为啊!但庄王想了想,却高声喊道:“切莫点烛!寡人今日要与诸卿开怀畅饮,不用打扮得衣冠齐整的了,大家统统把帽子全摘下来吧!”
当莫名其妙的文武官员都把帽子摘下后,庄王才叫点烛。这样,庄王和许姬始终都不知道拉袖子的是谁。
散席后,许姬责怪起庄王来。
庄王笑笑说:“今天是我请文武百官来喝庆功酒的,大家很高兴,喝得都差不多了,酒醉出现狂态,这又有什么奇怪呢?我如果按你说的把那个人查出来,显示了你的贞节,却让群臣不欢而散,就都会悦我胸怀和度量太小,那以后谁还会为我拚死效劳呢?”
许姬听了,十分佩服。
后来,楚国与郑国交战时,前部主帅的副将唐狡自告奋勇率百余人充当先锋,为大军开路。他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使楚军进展顺利。庄王要厚赏唐狡。
唐狡却红着脸说:“大王切莫厚赏,只要不治我的罪,未将已感激不尽了!”
庄王问:“为什么呢?”
唐狡磕头答道:“上次'绝缨会’上,去拉美人手的便是我呀!蒙大王昔日不杀之恩,末将今日才舍命相报啊!”
庄王大喜,还是重赏了他。
楚庄王爱妃荐才
楚庄王有个爱妃,名叫樊姬。她不仅长得美丽,而且还很有头脑,对国家大事常有卓越见解。因此,楚庄王把她视为明珠,十分珍爱。
一天,楚庄王从朝廷回到宫里,樊姬见他皱着眉头,便关心地问道:“大王,今天有什么不开心的事?为什么下朝这么晚啊?”
楚庄王说:“现在国家正是多事之秋,政务万端,我正同贤相两人细细商讨呢。”
樊姬又问:“贤相是谁呀?”
楚庄王说:“虞丘子。”
樊姬笑道:“月亮好,还得星星们拱护。虞丘子虽然很贤,只是单枪匹马,而且年纪又大了。我看他不算大贤相呢!”
楚庄王惊问:“依爱妃看,怎样才算大贤相呢?”
樊姬笑道:“十步之内,必有芳草。楚国幅员如此广大,地跨两湖,是人杰地灵的所在。难道虞丘子就不能向大王多多推荐一些人才来帮助理政吗?”
第二天上朝时,楚庄王将樊姬的话转告虞丘子。虞丘子听罢满脸羞红,立即向楚庄王推荐孙叔敖做宰辅,自己告老退职。
孙叔敖上任不久,就碰到一个棘手的案子:虞丘子家里有人犯了国法,按理要受到严厉惩处,可是办案的官员考虑到虞丘子是有功于国家的老臣,迟迟不敢判决。
孙叔敖听完下属的汇报,略一沉吟,便严正地说道:“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如果因为虞老有功于国而不敢惩治他家犯法的人,这个王法还有啥用,偌大的国家如何能治理得好?”
说完,便下令将虞丘子的家人逮捕法办,还按例将那个失职的官员查办。
楚国民众听到这件事,无不肃然起敬。全国很快出现了赏罚分明、政治廉洁的局面。
楚庄王立刻召见虞丘子,对他感谢道:“是你推荐了这个好人才,功劳簿要记上你的头功!”
虞丘子惶恐地跪谢道:“大王,孙叔敖一直就是不徇私情,不畏权势,严格按法办事的干练人才。过去我没有及时推荐,这是我的不是啊!”
楚庄王连忙抚慰道:“你就莫要自谦了。最后还不是你老贤相推荐了新贤相吗?”
虞丘子忙道:“大王,真正推荐人才的不是我,而是樊姬夫人。”
楚庄王恍然大笑道:“对!我怎么就忘了这个深谋远虑的贤夫人哩!”
班智扶斜宝塔
相传,鲁班是我国古代最聪明、最能干的工匠。他原名公输般,因为是春秋末期的鲁国人,鲁班就成了后人对他的称谓。
一次,他来到吴国姑苏城,人间天堂,果然名不虚传。古城楼塔,次第排列,茶馆酒肆,热闹非凡。鲁班游兴倍增,揣摸着苏州建筑的特点,迷乐其间。忽然一阵嘈杂的吵闹声传来。鲁班循声望去,只见前面一块绿草如茵的空场上,高高耸立着一座新建的宝塔。塔前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不知干什么。他慢慢走过去,拨开围观者,看见一个身穿绸缎、头戴高冠、腰系香袋的老人正在发怒,青筋暴绽,瞠目竖眉,大有气冲斗牛之势。老人对面蹲着的一个中年人,双手抱头,一副垂头丧气的样子。鲁班好生奇怪,一询问才知道事情的究竟。
那位老人是当地有名的富翁,为积善行德,准备修建一座宝塔,流传千古。这项工程由那位工匠承接。运木起造,精心筹划,经过近三年的辛苦劳动,宝塔终于建成。可是不知怎么搞的,宝塔虽然建成,可不管横着看,还是竖着看,总是倾斜的。经过测量,宝塔的确倾斜近十度。人们对此摇头相视,指点议论。富翁认为造塔反招非议,很是生气,也有损他的功德圆满,因此,亲自我工匠算帐:要么推倒重建,要么把宝塔扶正,否则,要送官府严办。
这可难住了工匠,如果要推倒重建,自己就是卖儿卖女,倾家荡产也无法承受经济压力;如果把塔扶正,这也办不到,因为宝塔尽管是木质的,可依然有约百万斤,只能望塔兴叹!
鲁班绕着宝塔仔细瞧了瞧,又看了看一筹莫展的工匠,走过去安慰道:“你不要着急,只要你给我找点木料来,我一个人用不着一个月就可以把它扶正!”
工匠一听,半信半疑,可也没有别的办法。于是他扛来木料,带着一丝希望等待着。而鲁班呢,他也不让人插手帮忙,将扛来的木料砍成许多斜面小木楔,一块一块地从塔顶倾斜的一面往里敲,使倾斜的一方慢慢抬高。这样乒乒乓乓,起早摸黑干了一个月,宝塔果然直立起来了。
工匠感激地问鲁班:“恩公,你这样补救为啥能使宝塔直立?”
鲁班答道:“由于斜塔是木质的,属穿斗结构,各部件之间的拉扯比较结实,能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所以可以用打木楔的办法加以扶正。而木楔又是斜面的,既比较容易往里打,具有'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打进去后又可抬高塔的倾斜面的高度,使塔不再倾斜。”
鲁班妻子的发明
鲁班发明了锯子后,又发明了刨子,同先前加工木料时刀削斧砍相比。既省了力气,又提高了质量,鲁班喜滋滋的,为自己的发明所陶醉。
可是,鲁班用刨子刨木料时,木料会移动,很不方便,就让他的妻子云氏在对面顶住木料。云氏常常被木料撞伤,手上青一块紫一块的。
云氏就对鲁班说:“你既然发明了刨子,为什么不想想办法,不用人顶也能刨木料呢?”
鲁班摇摇头说:“我搞出这个刨子,已经很不容易了,你还要我怎么样呢?”
云氏决定自己想想办法。
自此以后,她天天琢磨这件事,吃饭饭不香,喝茶茶无味。有一天,她在屋外低着头转来转去地苦苦思索,忽然听见鲁班在室内大声喊她去顶木料,她心中一急,脚下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一个踉跄,几乎跌倒。回过头
来一看,原来是自己的顽皮儿子在场地上插了一根木撅子,正要发火,突然领悟:既然木橛子插在地上能绊人,那么,把它钉在长凳上不是可以挡住木料吗?
她急冲冲地跑进室内,把这个想法告诉丈夫。鲁班一听有道理,就照样子做了,果然很有成效。
鲁班感慨地说:“世界上的发明创造没有止境,我们永远也不应该自满自足呀!”
后来,木工们就把云氏发明的这个橛子称作“班妻”,以示纪念。
项橐智对孔夫子
一天,孔子乘着一辆马车周游列国。来到一个地方,见有一孩子用土围成了一座“城”,坐在里面。孔子就问:“你看见马车为什么不躲开呀?”
那孩子眨了眨眼睛回答:“咱说您孔老先生上晓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情。可是,今天我见您却并不怎么样。因为自古到今,只听说车子躲避城,哪有城躲避车子的道理呢?”
孔子愣了一下,问:“你叫什么名字?”
孩子答道:“我叫项橐。”
孔子为了挽回面子,就想出了一连串问题来难项橐:“你的嘴很厉害,我想考考你——什么山上没有石头?什么水里没有鱼儿?什么门没有门闩?什么车没有轮子?什么牛不生犊儿?什么马不产驹儿?什么刀没有环?什么火没有烟?什么男人没有妻子?什么女人没有丈夫?什么天太短?什么天太长?什么树没有树枝?什么城里没有官员?什么人没有别名?”问完,孔子盯着项橐露出微笑。
项橐想了想说:“您听着——土山上没有石头,井水中没有鱼儿,无门扇的门没有门闩,用人抬的轿子没有轮子,泥牛不生犊儿,木马不产驹儿,砍刀上没有环,萤火虫的火没有烟,神仙没有妻子,仙女没有丈夫,冬天白日里短,夏天白日里长,枯死的树木没有树枝,空城里没有官员,小孩子没有别名。”
孔子大惊,这孩子竟智慧过人!
项橐这时不容孔子多想,反问他说:“现在轮到我考您了——鹅和鸭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鸿雁和仙鹤为什么善于鸣叫?松柏为什么冬夏常青?”
孔子答道:“鹅和鸭能浮在水面上,是因为脚是方的;鸿雁和仙鹤善于鸣叫,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松柏冬夏常青,是因为它们的树心坚实。”
“不对!”项橐大声说,“龟鳖能浮在水面上,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脚方吗?青蛙善于鸣叫,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脖子长吗?胡竹冬夏常青,难道是因为它们的茎心坚实吗?”
孔子觉得这孩子知识渊博,连自己也辩不过他,只得拱拱手连声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驾着车绕道走了。
士会死谏救统帅
晋景公怒气冲冲,喝令刀斧手把跪在地上的荀林父推出斩首。
荀林父微微抬起头,氏沉地说:“我身为晋国的三军统帅,这次兵败楚国,我是罪责难逃。皇上要杀我,我没什么怨恨的。只是我死后,请吸取这次失败的教训,让晋国再强大起来..”
大臣们都低下了头。他们都觉得荀林父以前有功于晋国,打了一次败仗就处死刑,这是不合情理的。不过大家惧怕暴怒中的晋景公,都不敢为荀林父说几句公正和求情的话。
“皇上不该杀他!”静寂的宫殿里突然响起一个声音,大臣们一看,原来是大夫士会站出来为荀林父说话了。
“败军之帅,罪大当诛。”晋景公没有一点商量的余地。
“荀林父是我们晋国的栋梁之材,屡建奇功,进则尽忠,退则思过,这样的人杀了,只有我们的敌人才会高兴。”士会激昂慷慨地说,“皇上一定记得我们晋国打败楚国的城濮之战吧?我军抓到许许多多的俘虏,缴到难以计数的武器和粮食。可是,先君晋文公还不敢高枕无忧,常对臣子们说:'楚国的宰相得臣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只要他还活着,楚国仍然很有力量,我们万万不可掉以轻心啊!’以后楚国的国君杀了得臣,晋文公高兴得载歌载舞,说:'楚国就没有能人来进攻晋国了,我真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果然,楚国两代都一蹶不振。从这件事我们不难看出,一个有治国能力的大臣对一个国家有着多么重要的作用啊!”
晋景公静静地听着,脸上的怒气在渐渐消退。
“现在国君要杀的荀林父,就是一个不可多得的能臣。我们的敌人日夜想把他杀死,以削弱晋国的力量。”士会继续陈述着,“如果国君杀死了荀林父,那不是帮助了敌人,而让晋国受到了无法挽回的损失吗?如果说到他这次打了败仗,那只是一个偶然的失误,这同他以前为晋国建立的功劳相比,好比太阳出现日蚀,月亮出现月蚀一样,怎么能损害他的光芒呢?”
“爱卿说得很对,我险些枉杀了一位晋国的功臣。”晋景公走下座位,扶起了跪着的荀林父,当场赦免他的过失,恢复上卿的职位。
子产哭声中辨奸
俗话说:喜怒哀乐,现形于色。意思是说人的精神状态能够通过面部表达出来。最能表达人的心理的,当然是哭和笑。然而哭和笑的种类很多,各类哭笑,表达了各种不同的感情。对此,古人早已有很深的体会和理解,春秋时期的名相子产(?—前522 年)还根据哭声审理过一个案件呢。
有一天,子产带着随从在街上漫步,忽听得一户人家中传出了一个女人恐惧的哭声,待他走到近处时,哭声越来越显得胆战心惊,声声都击着子产的心扉。他便对随从说:“这妇人一定有亲人快要死了,你们快去看看。”
随从奉命前往那户人家察看,见一男子直僵僵地躺在床板上,一个女子正在痛哭。询问之后,知道那女人是死者的妻子。
子产听了随从的报告后似乎不信,问道:“果真是那女人的丈夫死了?”
随从回答:“已死了有一个时辰的光景。”
子产立即面露怒色:“这就不近情理了。”
随从不解子产为何发怒。丈夫死了,妻子当然要哭,有何不合情理之处?
子产对随从说:“快去叫仵作来验尸,那男子死得蹊跷!”
随从虽然不解子产之意,然而还是按照子产的意思办了。不一会,仵作就去那户人家验尸。
在回归的路上,子产对随从解释说:“按人的常情,亲人有病则忧,临死则惧,既死则哀。我听了那妇人恐惧的哭声,以为她的亲人即将死亡,谁知她丈夫已死了一个多时辰,那她为何要发出恐惧的哭声呢?”
随从若有所悟地聆听着子产的话。
子产继续说道:“她听到我们的脚步声,恐惧的哭声更甚了,这又说明什么呢?”
随从这才恍然大悟:“我明白了,那男子是她害死的。她既要杀死丈夫,又怕外人议论,为了遮盖其杀人真相,又不得不哭。但哭声中不免流露出恐惧来,听到我们的脚步声,恐惧越加深重了。”
子产点头称是。
不一会,那女子就被押来了。验尸结果,她丈夫果然在熟睡时被她用刀子捅死,有她行凶的刀子和血染的衣服作证。
那女子不得不在事实面前服罪,但她还不知是她的哭声泄露了“天机”。
当然若非遇到子产这样机敏干练的人,她或许是能够蒙混过去的。
晏婴下棋妙谏君
春秋时期,齐国有个政治家,名叫晏婴(?—前500 年),人们尊称他为晏子。
一天,晏子听说齐庄公在花园里与妃子们下棋、就去求见庄公。庄公见来了一位棋坛高手,就撇下妃子请晏子与他对弈。两人你来我往地下得正欢。
晏子身任齐国相国,这次来见庄公,是带着任务来的。国君急于要他下棋,他只得按下话头不提,在棋盘上猛打猛冲起来,不一会功夫,就吃了庄公不少棋子。庄公沉着应战,慢慢地转败为胜,赢了晏子一局。
庄公一向知道晏子棋艺高超,今天为什么失败得如此之快呢?就问晏子道:“相国文韬武略,满腹才学,帮助寡人治理国家都驾轻就熟,为什么这局棋下得如此糟糕呢?”
“臣有勇无谋,输给国君是情理中的事。”晏子用手指着棋盘说,“下棋是这样,管理国家大事也是这样,臣已经很难胜任相国的重任了。”
庄公吃了一惊,晏子自担任相国以来,协助自己把齐国管理得井然有序,是一个很有名望的重臣,今天为什么说出这样泄气的话来呢?猛然间,庄公觉得这是晏子在委婉地批评自己偏爱勇力而不重视仁义的做法,脸上微
微泛红。
应该说这位国君还有一些自知之明。这些年来,由于庄公偏护那些勇武有力的人,使武夫们滋长骄傲情绪,做视百官,欺压百姓,闹得京城鸡飞狗叫,人仰马翻。一些有见识有作为的文臣得不到重用,官风民风越来越坏。不少大臣曾劝说过庄公,但他怎么也听不进去。今天晏子的一句话倒使庄公警觉起来,他很想听听晏子对重用武夫的看法,于是,坦率地问道:“请相国实话告诉我,古时候有没有哪一个国君单单依靠勇力能够安邦治国的
呢?”
晏子回答说:“夏朝末年有大力士推侈、大戏,殷朝末年有勇士弗仲、恶束,这些人都能日行千里、力擒虎豹,可他们却无力挽回夏桀、殷纣的灭亡。夏、商的覆灭告诉我们一个真理:光靠勇力而不讲仁义,没有一个不失败的。”
庄公仔细体会晏子说的话,认为他说得很对,就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感谢晏子的中肯批评,表示以后一定要重视仁义。
两人又重新下起棋来。这次晏子不再是猛打硬冲,而是精心布局,进退有致,庄公很快就抵挡不住而节节后退。“同样一个晏子,为什么两局棋的下法完全不一样呢?”庄公心里思忖着,猛然间,他终于悟出了其中的道理:
这是晏子用下棋来教育自己改正错误,今天在棋盘上的收获真多呀!
晏婴出使挫楚王
公元前531 年,晏子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骄横的楚灵王对大臣们说:“晏婴生得很矮,但在诸侯中的声誉却很高。这次来,我要取笑他一番,来显显我们楚国的威风。”接着对大臣如此这般地布置起来。
几天后,晏子乘着驷马大车来到楚国国都郢城东门。只见楚国的官员稀稀拉拉地分立城门两旁,大门却紧紧闭着。晏子正觉得奇怪的时候,守城的军士却打开城门旁一道新开的小门,请他从这洞似的小门里进去,并说:“这是我国的规矩:大个子从大门里进出,小个子从小门里进出。”
晏子明白了:楚王想侮辱他。就走到小洞前边,打量了一番,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呀!我国也有个规矩,只有出使到狗国的人,才从狗洞里钻进钻出。”
守门人赶快把晏子的话报告楚王。楚王说:“我本想取笑他,反倒被他取笑了。”不得不命令打开大门,请晏子进城。
晏子进宫拜见楚王,楚王突然问:“齐国没有人了吗?”
晏子说:“我们齐国人多得很!每个人呵一口气,就能变成云;每个人甩下一滴汗,就像是下场雨。我们国都的大道上,人挤得肩膀挨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怎能说齐国没有人呢?”
楚王笑道:“既然如此,为什么派你这么一个矮小的人来出使呢?”
晏子答道:“我们齐国任命使者有个规矩:访问上等国,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就派下等人去。我最没有出息,就派到这儿来了。”
楚王反被讽刺一顿,却还只能陪着笑。
一会儿,武士们拉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走过。楚王故意问:“那囚犯是哪儿的人?犯了什么罪?”
武士们说:“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
楚王对晏子嘲笑道:“齐国人怎么那样没出息,干这等事?”
晏子站起身,严肃地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橘树长在淮河以南,就能生长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长成了枳树。仅仅枝叶相像,而它们的果实滋味很不相同。这是因为南北的水土不一样。齐国人在齐国能好好地干活一到了楚国,就当了盗贼,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人民善于偷盗啊?”
楚国的君臣觉得不是晏子的对手,对他反倒尊敬起来了。
少妇帮夫改骄矜
春秋末期的一天,一辆马车从一个巷子里走过,车夫熟悉的吆喝声惊动了一个少妇,她急忙从内室走出来,一张嫩净的脸贴在门背后,透过狭窄的门缝,观看着慢慢走过来的马车。只见马车上端坐着一位个子矮小的人,她认识这是齐国当朝相国晏子,神态平静,温文尔雅,不时地与路边的行人热情地打着招呼。可是,替晏子驾车的人,虽然长得高高大大,却是一副没有教养的样子,高傲地扬起头,目中无人,恣意骄横,引起路人的鄙视和厌恶。
少妇看到这个情景,对这个骄傲的马车夫很不满意。
原来,马车夫是她的丈夫。
晚上马车夫回到了家里,吃过晚饭,少妇对马车夫说:“明天我就要回娘家去住了,你一个人好好地生活吧。”
马车夫吃了一惊,忙问其故,少妇一边准备着回家用的衣服物品,一边说:“晏子长得并不高,做了齐国的相国,哪一个人不知道他名字?可说是名扬四海了。今天,我看见他却是那样谦虚谨慎,并没有为自己做了相国而觉得有什么了不起。”
马车夫一声不吭地听着。
“可是,那一个为他驾车的人,身高八尺(相当于现在的五尺六寸),却没有一点儿远大志向,以做一个相国的马车夫而满足,以能接近相国而荣耀。我跟着这样的人生活一辈子,又有什么意义呢?因此,请你同意我离开你生活。”
马车夫满脸通红,说,“我一定改正自己的过失,请你再住一段日子,就看我的行动吧。”
少妇答应了他的请求。
自此以后,马车夫不再骄傲自大,而是处处谦虚起来,晏子相国也发现了他的变化,询问了变化的原因,马车夫据实相告。晏子听了连连点头,夸奖他具有知错即改的勇气,提拔他当了名为大夫的官。
少妇和马车夫和好如初。
鲍童智辩田贵人
齐国有个姓田的大臣,他拥有良田千顷,房屋百间,广有资产,单是收养的食客就有数千人,随时可供他使唤,为他服务。
一天,他在家里的大庭院里举行隆重的祭祖典礼。
参加盛典的客人纷纷献送各种礼物。有一位客人送上一条罕见的大鱼和一只珍奇的大雁。田氏看了十分高兴,不由得感慨地说:“苍天对于人类可算是太优待了啊!它不但命令土地生长出五谷,供我们食用,还命令世界出产这些大鱼鸟类供我们尝鲜。啊,苍天多么仁慈和伟大啊!”
客人们听了,异口同声地奉承道:“田大人妙言妙语,真是不同凡响!”
这时,有个姓鲍的食客带着一个12 岁的儿子赴宴会。那孩子这时忍不住站起来说道:“田大人,您的说法我不敢苟同。依我看,世界各种物类同我们是一起产生的,人也是一种物类。凡是物类,都没有什么高低和贵贱,只是因为智力大小的不同,因而产生相互制约,迭相食用的现象,并不是苍天有意安排的。我们人类无非是素取可吃的物类来享用,难道这些东西是苍天有心为我们生产出来的吗?”
鲍家孩子说完这番话,他爸爸的面色白得像张纸,手儿索索抖着,硬拉着儿子的衣襟,叫他落座,不要再说话。
客人们听了反响不一:有暗暗赞成的,有不以为然的,有笑小孩口出狂言的,也有一个劲儿看着主人脸色的。
田氏倒也气度恢宏,宽容地对着小孩道:“你说得有点道理,可是我要请教一点:如果这大鱼和大雁不是苍天有意为人类制造的,为什么它们的味道这么鲜美呢?”
鲍家小孩“霍”地站起,从容地答道:“田大人,蚊子叮人吸血,吃得津津有味,虎狼撕咬人肉,也吃得津津有味。难道也是苍天有意为它们享用美味而安排的吗?按照您的逻辑,苍天主出我们这些人类,原来都是给蚊子和虎狼做美食的啊!”
客人们不禁哄然大笑。
田氏满面笑容,走下主桌,向鲍家小孩敬了一杯酒,欣慰地说:“想不到我家食客门下有此聪颖过人的孩子。哎,要做到不埋没天下任何一个人才,是很不容易的啊!”
西施巧送城防图
春秋末期,越国为了洗雪“会稽之耻”,大夫范蠡忍辱负重,亲自将绝色美女西施送往吴宫。西施一住就是十年。她听说越国将兴师伐吴,就设法搞到一张吴都姑苏的城防图。可是宫墙里,戒备森严,地图怎么送到越国去呢?
西施苦思了三天,云鬓懒理,衣衫不整,饮食无味,眉心紧蹙。吴王不安地问她什么事不开心?西加以手捧心说:“大王,不知为什么,臣妾近来又常感到胸口疼。”
吴王忙召来最好的御医。但西施服了药,“病”反而更重了。吴王说:“有谁能治好你的病?”
“能治好我病的是我的堂伯父施老医生,住在越国的苎萝山上。臣妾儿时胸口痛,一吃他的草药就好啦。”
吴王马上派出特使。几天后,施者医生匆匆带了一包草药,来到馆娃宫,跨进椒花房。切脉问诊后,觉得西施并无大病,只是肝经稍郁,就开了方,交给吴王说:“大王放心,娘娘不过是偶染小恙,马上就会好的。”
吴王大骂:“老朽莫非想耽误娘娘的病?”
施老医生不顾西施的暗示,生气地说:“娘娘是我的侄女,凭什么说我要耽误她?”
吴王勃然大怒,拔出宝剑,直向施老医生劈去,西施“啊”地惊叫一声吓昏过去。施老医生忙上前抢救。西施醒过来后,连声道:“大王,杀不得!杀不得!杀了施老医生,臣妾就无救啦!”
这时,外传相国伍子胥求见,吴王对西施说:“放心吧,寡人就叫他守在你身边,直到病愈。”
吴王走后,西施向堂伯父讲明了装病的原因。又拿出地图,将它反摺,做成一朵白花,教他如此这般,然后亲自送他出了内苑。
施老医生手持白花,正要跨出内宫大门,伍子胥突然拦住了去路,说:“娘娘的病还没有好,怎么就走?”
施老医生道:“娘娘乃思念亡父,结郁成疾,现在对症下药,不出三日保能痊愈。”
伍子胥又问:“手里拿的是什么?”
“娘娘做的花,叫小人带回,献于亡父坟前。”
“大王有令,凡出入内宫者,均要检查!”
西施见伍子胥要夺花,忙掀帘而出,质问道:“伍相国,难道我的东西,你也要检查?”
伍子胥只得放行。施老医生跨出内宫大门,谁知台阶未下,吴王又到。
伍子胥忙奏道:“大王,老医生说要回越国。臣认为,他应该永远留在宫中。”
吴王连说有理。
施老医生说:“娘娘乃小人侄女,我能常住在宫中,吃的山珍海味,住的琼楼玉宇,何乐而不为啊!可小人来时,没有多带当地草药,百宝箱也没带来,让小人回家一趟再来,定效犬马之劳。”
吴王说:“好啊,快去快回!”
半个月后,范蠡收到地图,立即改变战斗计划,分兵两路直攻姑苏,终于首战告捷,最后灭了吴国。
吴使善辩免死罪
春秋末期,诸侯之间相互并吞,战火连绵。楚国拥有精兵强将,沃野千里,楚王藉此称霸,决心攻打吴国。当时吴国势单力薄,哪是楚国的对手。于是吴王急忙派使臣率人前去慰劳楚军,想阻止战争的爆发。
楚将收下吴国送来的金银玉帛和佳酿美粟后,傲慢地瞟了吴国使臣一眼,喝道:“捆起来杀掉,用这个使臣的血涂抹战鼓。”
使臣争辩道:“将军,我们诚心慰劳,可不能斩来使呀。”
楚将捋了捋油黑的络腮胡须,哈哈大笑:“慰劳?这叫朝贡!你们区区小国,只要楚兵每人吐一口唾液,便可淹死你们的臣民,难道还要礼遇你这种弱国贱民吗?”
使臣眼看就要被五花大绑,坐而待毙,决心自我拯救,不辱使命。忽然放声大笑起来:“这次到楚国,果然吉利!这是吴王的恩德呀。”
楚将被使臣的朗声大笑弄糊涂了,问道:“你来时占卜了?”
使臣微笑地点点头,说:“很吉利呀。”
楚将冷冷地讥笑道:“可现在我就要把你杀了,吉在哪里呀?”
吴国使臣挺前儿步,坦然地答道:“你若把我杀了,这正是吉利之所在。因为吴国派我来,本来就是要试探将军的态度。如果将军发火了,那么吴国就将深挖护城河,高筑壁垒,全民皆兵,与楚军决一死战;如果将军态度和缓,那么吴国就不相信楚国会去进攻,防守就会松懈。现在将军要杀我,吴国获悉后一定会加强警戒,死我一人而保全了国家,这不是吉利又是什么?”
楚将听了,猛然间对卫士挥挥手说:“放了他。”于是,使臣完成使命,平安回到了吴国。楚国也知吴国已有准备,便打消了进攻的念头。
吴王卫士的寓官
春秋时期,吴王想出兵攻打楚国。有的大臣劝阻说:“楚国正处于强盛时期,现在还不能去和它交战。望大王三思而行。”
吴王一心想称霸,此时哪里听得进劝谏之言,拔出寒光闪闪的室剑厉声说:“我已经决心进攻楚国,谁再敢劝阻,我就把他碎尸万段!”吓得大臣们再不敢开口了。
王宫里有个年轻的卫士,认为这次出兵不是正义之战,肯定会失败的,但又不敢面对吴王讲。他想了好几天,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这天,他一清早就走进王宫的后花园。手里拿着一把弹弓,转到东,转到西,连衣服被露水打湿了也毫不在乎。就这样,他在那里转了三夭。
吴王见了,觉得很奇怪,就把卫士叫到跟前,问:“你为什么老在花园里走来走去,把衣服都弄湿了呢?”
卫士恭恭敬敬地说:“报告国王,我是在观察一件挺有趣的事呢——花园里有一棵树,树上有只蝉,它在树的高处喝着露水并且得意地鸣叫,却一点儿也不知道有只螳螂藏在它的后边,弯着身子,举着前爪,准备扑上去捉它呢;可是那只螳螂,也完全没有料到,在它的身后有一只黄雀,正悄悄地伸长脖子想去啄;那黄雀却根本不知道我正拿着弹弓,正对着它瞄准呢!”吴王笑道:“确实很有趣。”
卫士继续说:“尊敬的国王,蝉、螳螂、黄雀只想到它们眼前的利益,却没考虑到隐藏在身后的危险啊!”
吴王沉默了一会,恍然大悟:原来卫士在用寓言来巧谏,想让他停止进攻楚国。他笑笑说:“你讲得很有道理。”于是取消了攻打楚国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