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e140wp技术参数:回归内在--与你内在小孩对话(读书笔记)更新第二章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0:39:33

回归内在--与你内在小孩对话(读书笔记)更新第二章

第一次写读书笔记,记录下这本书也记录下看这本书后的改变,虽然目前我不知道会有多大的改变~只想走近你拥抱你我内心的小孩,对不起离开你太久太久了!
================
第一篇 童年的创伤问题
知识照亮了幽暗的童年之屋中那些遭人遗忘的小室。现在我明白为什么我会在家里感到想家

 

第一章  童年创伤对人生的影响

1.共依存:以身份丧失为特征的一种疾病,表现为会跟自己的感受,需要和欲望脱节。
         孩子需要安全感和健康的情绪模式,才能了解自己内在的信号,他们也需要有人帮助,把思想由其情感中区分出来。但是如果家庭环境里充满了侵扰,这个孩子就必须把焦点完全投注在外,时间久了,他就失去了由内产生自尊的能力。一旦缺少了健康的内在生活,一个人就会遭到放逐,而必须从外界寻找满足感。因此他不知道自己是谁。
     我的理解是,孩子需要相对安稳健康的家庭,少变故。 2. 侵犯行为,这个大家应该都明白吧!书上举了希特勒的例子,希特勒童年经常遭到毒打羞辱,他的父亲是一名犹太地主的私生子。受虐的孩子长大极有可能成为罪犯,这个过程叫做:与犯罪者的认同。因为性,身体和情感上的暴力带给孩子的惊吓太大,所以他会在受虐的过程中无法停留在自己里面。为了熬过这种痛苦,这个孩子会丧失掉对他本人身份的一切认同,反而成为犯罪者认同。
     我想小时候被父母打过的孩子有孩子之后选择打孩子是不是也是一种认同呢? 3. 自恋性失常症状: 每个孩子都需要有人无条件的爱他们,至少一开始的时候(注意这句话)。如果没有一位不带任何批判眼光,全心全意爱他们的父母或者照顾者,他们就会缺少一面镜子,而无从认识自己的身份。这是一种健康的自恋需要,让孩子有我是可亲可以被接纳被重视的认知,最后得到“我存在”这样的认知。
     被剥夺此类自恋需求的内在小孩,成年之后会对爱,关注和情爱产生无厌的渴望。无论这个成年人无论得到多少的爱,总还觉得不够。

  自恋需求被剥夺的孩子成年之后,他的需要可以表现出很多形式。比如:

  对一个又一个的人际关系感到失意失望。

  永远在寻找一位能满足他一切需要的完美爱人

  成为有瘾癖的人

  靠寻求物质和金钱带来价值感

成为表演者(演员,运动员)

利用子女满足自恋需要 4. 信任问题:当照顾者不可信时,孩子会产生很深的不信任感。因此控制成为一种瘾癖。

    孩子通过信任父母,照顾者学会信任。而信任问题出现两种现象:过分信赖依赖别人(比如权威),另一个则是与人隔离。 5.内在与外在的实现行为

外在实现:未被满足的需求会藉由情绪释放出来,比如:
     在别人的身上重施暴力

     对我们的孩子说或者做我们绝对不会说或做的事情

     自然产生的年龄退化---乱发脾气,噘嘴等(乱发脾气很多妈妈都有哦)

     不合时宜的叛逆

    执行理想化的父母规则

内在实现:在自己身上施行过去所遭受的虐待。比如会用童年遭受的惩罚方式惩罚自己。

            向内实现的情感能量,会导致严重的生理问题,比如肠胃疾病,头疼,背疼,关节炎,哮喘,心脏病,癌症。意外频生也是另一种向内实现的形式。   6. 不实际的幻想,这个印象最深的就是父母告诉孩子,他们的行为要直接为别人的感受而负责,比如:你看看你做的好事,你妈妈好难过。你可高兴了吧?你把你爸爸惹火了。另外一种增强不实际的说法就是:我知道你在想什么。

    成人之后我们会有这样的不实际幻想:如果我有钱,我就安全了。如果我的爱人离开我,我就会死。文凭可以使我聪明。如果我努力,世界就会回报我。等候会带来奇妙的结果。

      童话通常会给我们这样的不实际的幻想,比如灰姑娘,白雪公主都是在等待王子的拯救。男孩子从童话中学到不实际的期望,只要他们找寻和追求就会找到梦中情人。

(书上说白雪公主等到的是个恋尸狂,哈哈哈,偏好亲吻死人的家伙)   7. 亲密关系的失常,当父母不能肯定孩子的感受,需求和欲望,他就是排斥了孩子的真实自我。那时,一个假我就建立了。日久假我就变成了他以为他所是的那个人,而忘记了这个假我只是一个应变措施,是按别人的剧本产生的一幕戏而已。

   :如果你不知自我为何,就无法与人亲近。

   每个人都有强固的疆域界限。身体讲解能保护我们的身体,性疆界保护我们不会被迫与人发生性关系。情感疆界告诉我们自己感情范围的终点和别人感情的起点所在。这些疆界使我们明白何时我们的感受是有关自己的,何时是别人的。还有智力和精神疆界决定我们的信念和价值。
    当一个孩子因为疏忽或虐待而受伤,他的疆界就遭到破坏,会促成孩子发展处对遗弃或套牢的恐惧。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是谁,他并不会怕被人套牢。当他有自我价值感和自信心的时候,也不会恐惧遭人遗弃。但是一旦少了强固的疆界,我们就不知道哪里是自己的尽头和别人的起点。我们会难以向人说“不”,也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无法与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8.非管教性行为:这里有管教过严和不管教两种情况。就不赘述了。 9.上瘾性行为、强迫性行为:受了伤的内在小孩是导致瘾癖和上瘾性行为的主因。受了伤的内在小孩因生命受到伤害造成的心理转变就是上瘾性行为。比如:饮食性上瘾行为是最强烈的心情转化剂。其他还有:认知瘾癖,是一种逃避感受的有利方式。思考可以使逃避感情的一种方法。还有悲伤瘾癖,恐惧瘾癖,喜悦瘾癖。

   这些瘾癖的核心都是受了伤的内在小孩一直处在饥渴和无法餍足的需求里

(以前一直认为孩子的某种瘾癖是压力的表现,现在看来还是孩子的某个需求被忽视了,有时候是刻意忽视)   10.思想扭曲
     皮亚杰把孩子称之为认知异客。孩子爱把事物绝对化,表现为:全有或全无的极端判断。比如:如果你不爱我就是讨厌我。这是一种情感性推理。如,父母没有时间陪我是因为我不够好。爸爸打我是因为我做错了。
     孩子需要有健康的示范,才好学会把思想与情感区分开来。

     思想扭曲的的模式是扩大化或者细节化。

   成年之后会把事情变形扩大化或者恶劣化比如:我老了,社会保险系统没有钱怎么办?这纯粹疏于自己吓自己。   11.空虚。由于真正的自我被遗弃了,里面留下了一个空缺,即“个人灵魂里的空洞”真我丧失,他体验到的就是那个假我所要求的感受。

空虚会导致孤独。 第一章结束,预告下第二章,儿童的心灵是如何受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