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黄打非手抄报资料:傅山组方用药的特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6:10:29
.pcb{margin-right:0} 傅山组方用药的特点
(一)轻重悬殊合一方,无穷奥妙在其中
傅山临证精于用药,配方巧妙,重轻悬殊,奇而可法,制方不失古人君臣佐使之方义。他用药有时很重,如治便血又尿血方用生地一两,地榆五钱。药仅两味,总量一两五钱(45克)。而久病缓补方却是用量极轻,方中最大量二钱、最小量为三分,全方共用十一味药加在一起总量仅有七钱五分(23克)。很多方子在一方之中的用量也是轻重悬殊。近代名医岳美中先生说:“读傅山书,须知最大发明处就在他的方剂。这是他几十年研究医学,经过实践总结出来的经验,万勿忽略。我在临床中常用他的方子。”
1.重轻配伍,主次分明
组方配伍重轻悬殊,是傅山组方用药的一大特点,显示主次分明,一目了然。一般是补养强壮之药处于主导地位时,做主药(君药或臣药)用量较大;而升提开破之药处于次要地位时用为佐使药,用量较轻。如《傅青主男科》、《大小诸证方论》的“气虚胃虚方”治疗的重点是气虚,以人参补气用一两为君,甘草、车前子、泽泻为开破分消之佐使药,故都用一钱。原书方后云:“此方用人参为君者,开其胃气。胃为肾之关,关门不开,则上之饮食不能进,下之糟粕不能化。必用人参以养胃土,茯苓、车前以分消水谷也。”再如:“血虚面色黄瘦方”,治疗重点是阴血虚,故以熟地一两,当归五钱为君,而生血活血之茜草一钱,桑叶十片。原书方后云:“此方妙用桑叶补阴而生血,又妙加茜草,则血得活而益生。”
2.轻重配伍,升降有序
人体阴阳气血升降有序,脾胃斡旋,浊降清升,心肾(坎离)相交,水升火降,构成人体生理正常的升降出入运动形式。傅山用药轻重配伍,轻者易升重者易降,同用于一方有利于调节升降而直达病所。如《傅青主男科》和《大小诸证方论》用于调节脾胃升降的有三个方:
(1)清火止吐方用茯苓一两,降浊利湿,人参二钱升清,黄连三钱清降,砂仁三粒温升,清补合用共奏调脾胃之升降。
(2)寒吐方重用白术二两(60克)安中降浊,丁香五分(1克半),升清,人参一钱、附子、干姜各一钱以去肾寒。寒温同运,以复中焦之斡旋。
(3)治已病之痰,方用:白术五钱,茯苓五钱,薏仁五钱,重用(各15克)人中焦以助脾胃化痰降浊之力,人参三分、益智仁三分轻用(各1.5克)以助脾肾之气升清升阳,重用当归一两,大黄五钱,下行以降浊,轻用升麻五分升清,气血痰湿并治,以恢复大肠传导之功。
3.轻重相配,动静结合
人参、黄芪是傅山治疗内科杂证最常用的补气药,也是最常用的行气药。从《傅青主男科》和《大小诸证方论》可看出,参、芪在用于补气时一般用量重,在用于行气、升清升阳时用量较轻。如在治疗病人因虚而汗出过多,恐其亡阳,急须补气固脱。方用:人参一两(30克)、黄芪一两(30克)、当归一两(30克),桑叶五片(约1克)、麦冬三钱(9克),炒枣仁一钱(3克),水煎服。而在治疗浑身麻木的神效黄芪汤中,黄芪一钱(3克),人参八分(2.4克),用量极轻,用量最轻的是蔓荆子二分(0.6克),目的在于行气升清。起迷丹是攻痰开窍治疗厥证的方剂,菟丝子益气补精安心定魂,为补肝、脾、肾三经之圣药为君,重用至一两,人参、半夏补气化痰为臣各用五钱,而开关开窍之皂角,既可治五绝之痰迷,中风之诸证,又可治心痛,用量较轻,仅为一钱。
4.轻重配伍,分治三焦
《灵枢·营卫生会篇》指出“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难经》称“三焦者,元气之别焉,主持诸气”。《中脏经》也说:“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气也。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傅山虽未明确提出三焦的治法,但从其善用补气之法和利水之治,可知傅山注重三焦。
(1)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
心肺居上焦,用于治上焦之药量一般较轻。如《傅青主男科》治疗怔忡不寐:“此症心经血虚也,方用:人参、当归、茯苓各三钱(9克),丹皮、麦冬各二钱(6克),甘草、菖蒲、五味子各一钱(3克),生枣仁、熟枣仁各五钱(15克),水煎服。此方妙在用生熟枣仁,生使其日间不卧,熟使其夜间不醒,又以补心之药为佐,而怔忡安矣。”这里除枣仁用量较重外,其余用量均不重,石菖蒲开心窍,善通气,用量轻以走上焦,傅山认为“凡心窍之闭非菖蒲不能开”,但治善忘非人参为君,因为“心窍之闭者,由于心窍之虚”,人参三钱为常量,配菖蒲可走上焦,五味子能补肾,而用量极轻,意在交通心肾。
癫狂,神志之病,病位在心脑,当属上焦之病,病机为痰迷心窍,痰生于脾胃故白术用至一两,人参、白芥子各用至五钱,菖蒲开窍走上焦,用量最轻,仅用五分(1.5克)。
(2)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
脾胃居于中焦,斡旋升降气机,脾宜升则健,恶湿而喜燥;胃以降则和,喜润而恶燥。是人体升降出入的重要脏腑,一旦有病,失去平衡,中焦不运,气机阻滞。故云非平不安。邪在上焦之大满症,当从中焦治之。傅山认为大满是“邪在上焦,壅塞而不得散”,而其病机乃是痰浊中阻所致。所以方中重用瓜蒌,轻用甘草。瓜蒌一个(捣碎),取其下气涤秽,清郁开胃,以降在上之痰浊。半夏、甘草用量极轻只有一钱,以走上焦,使药得以留于中焦而不易速去。枳壳、天花粉各三钱,栀子二钱,陈皮三钱,厚朴一钱五分,皆中焦之药。此方之妙,全在用瓜蒌,能去胸膈之食,而消上焦之痰,况又佐以枳壳、花粉,同是消中圣药,又有厚朴、半夏,以消胃口之痰,尤妙在甘草,使群药留中而不速下,则邪气不能久存而散矣。
《大小诸证方论》中气虚饮食不消方,是治疗脾胃之气虚,食饮难于消化,方用人参二钱,白术三钱,甘草三钱,以补气开胃,增强受纳之功,黄芪三钱,茯苓二钱,补气助运,推动胃肠出入之力。半夏、白芥子各一钱化痰以除脾胃之滞,而复其中州升降之机。麦冬五分其轻以且白术之生津,陈皮五分之轻可助参、芪之升降。神曲五分、山楂五粒之轻以斡旋脾胃之气,加炮姜一钱,与诸药合为化糟粕生津液。中焦可安。
(3)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
肝肾居下焦,肝肾不足,多从下焦治疗。《傅青主男科》云:“腰痛而不止者肾经之病,乃脾湿之故。”肾虚脾湿,郁阻下焦, “方用:白术四两(120克),薏仁三两(90克),芡实二两(60克),水六碗煎二碗,一气饮之”。药虽三味但用量很重,直入下焦。又如治疗“腰痛足亦痛方用:黄芪半斤(注:古时16两为1斤),薏仁五两,防风、茯苓各五钱,杜仲一两,肉桂一钱,车前子三钱,水十碗,煎二碗”,方中黄芪用至半斤(250克),薏仁五两(约150克),直人下焦补气去湿。原书方后注云:“腰足痛明系是肾虚而气衰,更加之湿,必作楚,妙在不补肾而单益气,盖气足则血生,血生则邪退。”
肾司二便,久病便秘,下焦病也,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大小诸证方论》“虚证大便不通方”用熟地一两,元参一两,当归一两,川芎五钱,火麻仁一钱,大黄一钱,桃仁十个,红花三分,蜂蜜半盅。水煎服。方中重用熟地、元参、当归、蜂蜜补肾润肠,直人下焦。再配桃、红、大黄用量之轻以促进肠管之濡动便秘可愈。
本人按语:此文摘自《傅山内科临证运用》,傅山的方药很特色。值得大家细细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