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城堡遗迹选了一层:[转载]二十、谁敢否定上山下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46:40

二十、谁敢否定上山下乡?

(2011-12-26 13:33:36) 转载标签:

转载

大概是9.13事件后吧,我这个黑五类子弟在极左政策压抑下感到痛苦之际,就总是想一个问题:到底是什么作怪,让老毛总是跟知识分子甚至知识有仇?但想来想去总也想不明白.因为按老毛当时谦虚所说,四个伟大,其他三个去掉,只保留一个伟大导师称号!因为他曾在师范学校读过书,也曾当过老师.

照理,凡是有良知的老师都是希望个个学生多读书,好成才,可这老毛就怪得离谱!不仅停办大学,连中小学也不给孩子们读,反到要将我们赶到农村,接受比我们更没有知识,甚至文盲的农民农工再教育,实际上是管制凌辱...

于是乎,我总怀疑他没有当过老师,至少是一个没有良知的老师!或是有着不可告人隐仇,要将心中的郁闷发泄到知识分子身上,也不想让整个民族的孩子有太多的知识.怕人们的思想水平太高,看出他的破绽...

后来,改革开放后,通过有关史料,我才了解他只读了四年多的私塾,然后上的湖南师范学校,期间还带头驱逐校长老师,根本没有经受过正规的系统教育.充其量也是高小初中水平.其数理化也是一窍不通.所以,自然对正规的办学方法横挑鼻子竖挑眼的,我们这一代青年的上山下乡也就在所难免了... 原文地址:二十、谁敢否定上山下乡?作者:滴水湖畔

 

二十、谁敢否定上山下乡?

 

    不否定,怎么来解决眼下的知青要回家的问题?否定了,怎么来解释“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在上一节,我们曾经责问当时的领导们如此低下的智商?其实他们也是人,也是生活在真实生活中有血有肉的人。谁也无法超越当时的历史来思考和解决这样严峻的问题。核心就是如何看待上山下乡?

    一句话,你敢否定上山下乡吗?

    就是在今天,还有人在为这个上山下乡唱着赞歌,何况当时呢。

    这一关跨越不过去,什么都解决不了。

    这时需要的是智慧和勇气。

 

    其实,发生在十年动乱中的这个“上山下乡”运动是应该全盘否定,彻底否定的!这并不是一个具有多么高深的理论而需要研讨的命题。“四人帮”倒台之后,国家默许“知识青年”通过高考、病退,困退等各种形式返回城市,同时停止强迫初中和高中毕业生去“上山下乡”的做法,本身就是在用行动结束和否定这个上山下乡。

    在云南知青要求大返城的时候,上上下下都明白,要否定这个上山下乡关键是如何看待毛泽东?

    因为谁都明白,就像有人说的:“上山下乡”运动是毛泽东“这位气质浪漫的领袖在中南海的书房里构思了称之为‘再教育’的革命性创举”。

 

(据说,领袖想把“班”交给这个女人?怎么都是想着把“班”交给自己的女人或者子女?不是说搞“革命”是为了解放全人类的吗?怎么成了家天下?)   

   

    这使我想起了最近看到的一份资料,毛泽东有接见日本友人的一个谈话,时间是在“文革”前夜的1964年10月。他说:

    我们现在的青年人没有知识,没见过帝国主义、地主、资本家,所以说他们是吃蜜糖大的……吃蜜糖大的,赶也赶不走,我们赶他们下农村,他们不肯去。我的女孩现在下去了。我曾经给我的孩子说:你下去跟贫下中农说,就说我爸说的,读了十几年书,越读越蠢,请叔叔、伯伯、姐妹兄弟做老师,向你们学习。

 

    仔细看看那个时期他的一些讲话,已经渐渐形成了“上山下乡”的思想。至少在这个短短的讲话里,反映出这样一些观点:

    首先,毛泽东认为青年人不懂得阶级斗争,他希望把阶级斗争作为青年必修的一门主课。这是与他一贯的“斗争”哲学相关的。城市知识青年“没有见过帝国主义、地主、资本家”,就是不懂得阶级和阶级斗争,不懂得“仇恨”和“感恩”,只能算是一个“没有知识”的群体。

    其次是他对于当时教育的反感。这在那时一系列的讲话中都有。他是全盘否定解放后十七年的教育的。什么理由呢? 17年的教育制度培养出来一群脱离三大革命运动的残次产品。他们虽然“读了十几年书”,但也只能是“越读越蠢” 而已。

    第三,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在毛泽东看了最好的途径是组织青年上山下乡呢?请注意他用了一个关键的字:“赶”。就是强迫!请贫下中农“叔叔伯伯、姐妹兄弟做老师”。要在农村的三大革命运动中补上一门阶级斗争的主课。

    这些思想在毛泽东的心里是酝酿已久的。加上到了1968年那个特殊的环境下,做出让成千上万青年到农村和边疆的决定也就不足为奇了。

    1968年12月21日,这个至今还被一些知青们看做是一个特别纪念的日子里,毛泽东发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农村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

    由此开始,1600万人的命运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

 

    1967年5月,还是在红卫兵们趾高气扬的时刻,毛泽东已经表明了对这一代“青年知识分子”不抱希望。他说:“本来想在知识分子中培养一些接班人,现在看来很不理想。在我看来,知识分子,包括仍在学校受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从党内到党外,世界观基本上还是资产阶级的,因为解放后十几年来,文化教育界是修正主义把持了,资产阶级思想溶化在他们的血液中。所以要革命的知识分子必须在这两个阶级、两条道路、两条路线斗争的关键阶段很好的改造世界观。”

    1968年夏天,红卫兵运动终结,新一轮上山下乡高潮兴起。10月13日,毛泽东在八届十二中全会上说:"大学两年不办。叫他们统统毕业,下去同工农兵去混……"

 

    毛泽东完成了一个毛式的思想改造新方案。

    按照这个“再教育”理论,受“资产阶级”、“修正主义”教育的大学生、青年知识分子,也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甚至尚未踏入社会,尚无经济地位和社会特权可言的中、小学毕业生,也因其受过“资产阶级”和“修正主义”的教育,成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同类。因此,对于他们的教育,最好的办法是“下去同工农兵去混”。

    为什么?因为在毛泽东看来,城市知识青年不仅仅是一群"书读得越多越蠢"的娃娃,而且是一个与工农阶级离心离德,血液里都"溶化"着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阶层。他们也必须和老、中、青知识分子一起,接受无产阶级的"教育",来一场脫胎換骨甚至历时终身的思想改造运动。

    当1968年8月毛泽东终于下定决心抛弃红卫兵运动时,更加坚定了他让这些红卫兵们上山下乡的决心。

    毛泽东说:“靠学生解决问题是不行的,历来如此。学生一不掌握工业,二不掌握农业,三不掌握交通,四不掌握兵,他们只能闹一闹。”。靠着“自己教育自己,自己解放自己”的红卫兵们终于被无情地打回原形,变成了必须由工人阶级“再教育”的对象了。

 

    还是回到1978年。

    能不能否定上山下乡,成为大家当时心知肚明的一件事情。不否定,怎么来解决眼下的知青要回家的问题?否定了,怎么来解释“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拥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的遵循。”?

    这道坎很难迈过,但是云南的知青们在用自己的行动回答这些问题。

    在今天看来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能够理解当时我们都对此困惑过。但是,这样简单明了的道理,有时会变得复杂化。例如,至今有些知青朋友还在高唱“青春无悔”,你无悔了干嘛要回城啊,天知道!又如,一些人还在为“文革”唱着赞歌,而我们的舆论管理部门是眼开眼闭的,似乎“文革”在共产党的中央文件里没有被否定过一样。而你要赌咒“文革”、要揭露“文革”,马上就会使用一切手段将你的话语掐断! 

    为什么呢?朋友们,值得我们好好思考啊:这道坎,现在还要迈,还在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