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佣的秘密 手机在线:二十世纪的四十九场战争47-49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1:52:15
二十世纪的四十九场战争47-49   47美国入侵巴拿马(1989年12月20日至1990年1月3日)

  1989年12月20日凌晨,美国对巴拿马发动了代号为“正义事业行动”的大规模武装入侵。

  巴拿马地处中、南美洲接壤处,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境内巴拿马运河(运河区由美国驻军控制),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捷便水道,(可使太平洋到大西洋的航程缩短一万多公里)。每年都有100艘(次)以上的美国军舰经运河驶往世界各地(越南战争期间高达每年1500艘)。为收回运河管理权,巴拿马同美国进行了长期斗争。迫于巴拿马人民强烈要求及世界舆论压力,美国卡特政府1977年曾与巴拿马总统托里芬斯将军签订《关于巴拿马运河永久中立和运河营运条约》,答应从1990年起,将运河逐步交还巴方管理,至2000年撤走美军,将运河主权全部归还巴拿马。里根政府上台后即想推翻该条约,美巴关系随之紧张。布什政府更不愿在其任期内失去对运河的控制权。为摘掉在运河主权问题上态度强硬的巴国防军司令诺列加(后任政府首脑),延续美对运河的控制,从1987年6月起,美国曾先后三次策动旨在推翻诺列加的军事政变均未成功。于是,遂借口诺列加贩毒和破坏“民主”,由美军直接武装入侵。

  1989年10月3日,美国再次策动巴拿马国防军数名上校军官发动兵变。失败后,美军即向运河区增调4500名士兵和大量飞机坦克,使运河区美军总兵力达13000人,并在运河区频繁进行军事演习。1989年12月中旬,美巴关系急剧恶化。12月15日,诺列加出任巴政府首脑,宣布巴拿马与美国进入“战争状态”。16日,4名美国军官在巴拿马国防军总部门前与巴国防军士兵发生冲突,一名美国军官被击毙。事发后,指挥运河区美军的美国南方司令部将所属部队戒备等级提至临战状态,双方军事对峙剑拔弩张,一触即发。17日下午,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武装入侵巴拿马的最后命令,决定从美国本土派遣一万名士兵,汇同运河区美军,向巴拿马各主要城市和军事要地发动突然进攻,占领巴全境,推翻诺列加政权。

  为在短时间内摧毁拥有1.5万人的巴拿马国防军,20日凌晨,美军以强大兵力对巴军发起突袭作战。战斗开始后,美军F?/FONT>117隐形战斗轰炸机避过巴军雷达警戒网,对巴军在巴拿马城西南里奥棗哈托镇的两处兵营实施轰炸。配有坦克、武装直升飞机等重装备的美军机械化步兵和其它多兵种部队,分成五个突击集团向各预定目标发起进攻。美第82空降师和第7炮兵部队粉碎巴国防军在加勒比海北部海岸的激烈抵抗,占领邻近海岸的科隆地区,控制了运河关键设施,释放了被巴国防军关押在盖姆波监狱中的数十名犯人。运河区美军占领横跨巴拿马运河的美洲大桥,阻断了巴国防军向美军重要空军基地哈佛机场的反攻,保证了美国本土至巴拿马的空运。美军特种部队在照明弹指示下,夜间在低空(500米)高度跳伞,袭击位于里奥棗哈托附近的诺列加警卫部队,俘虏250名巴拿马士兵,占领了托里芬斯国际机场。美军第82空降师的20架C?/FONT>141大型运输机立即在机场降落,美援兵协助特种部队堵住帕可拉桥,阻击前来增援的巴军精锐部队2000营。中午12时15分,美军粉碎各地巴军零星抵抗后,进攻巴国防军总部。美军攻击炮火摧毁了巴军抵抗,给巴首都平民造成巨大生命(千余人死亡)和财产损失。当天下午,美国政府发言人称:美军已对巴全境实行有效控制,巴拿马国防军被全部缴械,诺列加逃亡。美国政府随后悬赏一百万美元捉拿诺列加,在巴全境搜捕诺列加及其支持者。晚8时,诺列加通过一秘密电台,向全国发表简短广播讲话,号召人民抵抗美军入侵。24日,诺列加在得知其最后根据地奇里基省国防军司令已向美军投降后,从其藏匿地躲入梵蒂冈驻巴拿马大使馆“政治避难”。l月3日晚8时,诺列加走出梵蒂冈使馆,随即被包围使馆的美军扣留,由美缉毒署官员逮捕押往美国。

  美军占领巴拿马后,扶植亲美的恩达拉政府上台。美国不顾国际法基本准则,公然对一个主权国家实施武装入侵的行径,遭到了世界舆论的强烈反对,所有拉美国家都发表声明,谴责美国侵略行径。

  

  巴拿马国防军精锐“2000年”营士兵。

  

  巴拿马国防军司令诺列加将军

  

  美、巴军队发生冲突后,运河区美陆军航空兵进入戒备状态。

  

  美海军“新泽西洲”号巡洋舰驶入巴拿马运河。

  

  美“南方司令部”所属部队封锁横跨巴拿马运河的美洲大桥

  48海湾战争(1990年8月2日至1991年2月27日)

  1990年8月2日凌晨,伊拉克出动12万军队,在1000辆装甲车、350辆坦克和海、空军配合下,分三路对科威特发动“闪电攻势”。开战后,伊军装甲机械化部队迅速突破伊科边境,科守军3个旅被击溃。伊先头突击部队3个师,沿主攻方向科棗伊国际公路,直取科威特首都,其它两路伊军从海上和沿海岸实施助攻。至上午9时,伊军已进至科首都市中心。10时,伊军包围科国家元首住所达斯曼宫,科王宫卫队与伊军发生激烈交火。科国王胞弟法赫德亲王在指挥战斗中重伤身亡,五名王室成员战死,科国王埃米尔·贾比尔率部分王室成员逃往沙特阿拉伯。11时,伊军占领科首都。当晚,各路伊军会师科威特城,对总面积仅有1.8万平方公里的科境实行军事占领。仅有不足2万人的科军,在伊军占绝对优势的攻击下被冲垮,从西方进口的大量坦克、火炮、导弹悉被伊军缴获。科部分空军及海军舰船紧急逃往沙特避难。伊军侵占科后,宣布科威特为伊拉克的第十九个省。

  多国部队决心以武力收复科威特。l月17日凌晨,停泊在海湾水域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威斯康星”号向伊、科境内目标发射百余枚“战斧”式巡航导弹,揭开多国部队对伊进攻序幕。多国部队战略企图是:在发起地面攻势之前,先以毁灭性的空中轰炸,严重削弱伊军作战能力,大量杀伤其兵员和装备,阻断其供应线。尔后,以猛烈地面突击,对伊驻科境和伊南部的伊军重兵集团实施围歼,歼灭伊军主力,收复科威特,迫使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倒台。

  开战以后,多国部队从伊周边国家机场和航空母舰起飞大批飞机,连续不断对伊军雷达、侦听、通讯系统进行全手段、全方位电子干扰,伊军通讯中断,雷达、预警系统失灵。
  

  萨达姆家族成员

  

  科威特警察在科最大的炼油厂艾哈迈德炼油厂区警戒

  

  集结在科王宫(达斯曼宫)前广场上的侵科伊军坦克纵队

  

  美军向沙科边界伊军阵地发起攻击

  

  伊拉克女青年参加军训。

  

  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用大口径舰炮轰击科境伊军目标。

  

  驻西德美军将战术导弹装船运往海湾

  

  美迫击炮兵向伊军火力点射击

  

  以土耳其为基地的美A-7攻击机对伊境军事目标进行夜间袭击

  

  被征召入伍的伊拉克后备役士兵举行反美示威

  49南斯拉夫内战(1991年1月至1999年)

  1990年,原南联邦六个共和国举行大选。除塞尔维亚、黑山共和国仍由原执政党(由原共盟改称的社会党)执政外,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等四国共盟均丧失政权,政局动荡导致民族主义势力抬头,使原来就存在的民族矛盾空前尖锐,内战危机日益加深。

  大选结束后,斯洛文尼亚新政权即宣布:驻扎斯境的原南联邦防御部队不再服从联邦军统一指挥,并加紧从外国运进武器,武装本地民防和警察部队。克罗地亚也随后宣布:将在南联邦驻克地方部队基础上组建克“独立的武装力量”。接着,塞尔维亚科索沃自治省阿尔巴尼亚族也按“一户一枪”原则,用走私武器组织民间武装10万人。与此同时,居住在克境内的塞族人也武装起来。

  鉴于局势危急,南联邦主席团于1991年1月发布命令,要求各地“非法准军事武装部队”立即解散并交出武器。但该命令被斯、克两族武装拒绝。南联邦军随即进入戒备状态,准备以武力执行联邦决定。斯、克两族则外锋相对,积极备战,全国局势骤然紧张。在内战一触即发的危急时刻,经联邦总理马尔科维奇(克族)多方斡旋,迫在眉睫的大规模流血冲突得以暂时避免,但“非法武装”问题仍未解决。

  1991年1月,克当局突然收缴克境内塞族警察武器,遭塞族人拒绝,双方发生流血冲突。克境内居住约60万塞族居民,占克全部人口12%,聚居地约占克全境1/4。在克新政权一再声称要退出南联邦“独立”的背景下,克境塞族担心二战时期克族极端组织残杀塞族人的暴行重演,遂宣布成立“克拉伊纳塞尔维亚自治区”,脱离克罗地亚,成为塞尔维亚和南联邦的组成部分。此举得到塞尔维亚支持,但克罗地亚坚决反对。随后,双方武装为争夺对两族混居区的控制权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冲突逐步升级。为制止冲突,南联邦军(主要将领及大部分士兵为塞族)奉命进行干预。

  6月25日,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宣布独立。南联邦主席团立即做出反应,宣布斯、克两国“独立”为非法和无效。同时命令驻扎在斯、克两国境内军营中的联邦军,执行保卫边界过境通道和居民点安全的军事行动。斯、克两国武装对联邦军兵营实行封锁、阻碍,袭击执行任务的联邦军。6月27日,南联邦军出动2000名士兵,110辆坦克执行联邦政府命令,遭到斯警察部队和武装人员强烈抵抗,斯方武装用导弹击落南联邦军直升飞机和15辆坦克,造成100多人伤亡。7月2日,当联邦军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将部队撤回营区时,斯方武装又企图扣押联邦军坦克、装甲车等重装备,双方再次发生武装冲突,联邦军动用空军轰炸机为部队解围。后来,在联邦主席团和国际有关各方调解下,斯同意解除对联邦军营封锁,联邦军全部撤出斯境。

  由于以塞族人为主的联邦军逐步卷入克、塞两族武装冲突,克指责联邦军偏袒塞族武装。在克族武装多次袭击联邦军后,联邦军开始直接与克族武装交火。联邦军介入南内战,使原在联邦军中服役的一万多名克族士兵和军官“投诚”,转入克武装。为与联邦军和塞族武装抗衡,克当局从西方国家大量进口武器和招募雇佣军,在原来不足5万人的警察和民防部队基础上,建成了一支拥有20万人,配有坦克、装甲车、多管火箭炮、导弹和飞机的正规军队。

  以塞尔维亚族为主的南联邦最初坚决反对改变现行的联邦制,但随着克、斯两国“独立”的既成事实,以及周边国家和国际组织态度的改变,南联邦中塞族领导的立场已有所变化,但仍坚持“所有塞尔维亚人有权生活在一个塞尔维亚国度里”的大塞尔维亚主义。强调克虽可独立,但不得把克境内60万塞族人和他们的聚居地带走。为支援塞族武装保卫克境内塞族居住区,联邦军渐由过去提供武器、人员支持发展为介入交战。从7月份开始,由于联邦军公开参战,克、塞两国接壤全线和部分两族混居区爆发激烈战斗。为封锁克海上交通,切断其武器进口,联邦海军出动军舰封锁克海岸,炮轰克港口城市杜布罗夫尼克。在克、塞中部接壤的奥库查尼和帕克拉茨及亚得里亚海沿岸地区双双均发生大规模武装冲突。9与10两月,为争夺武科瓦尔,联邦军和塞族武装投入大量兵力,对固守该地的克族武装实施围攻,经联合国和有关各方调解达成的多次停火协议均遭破坏。

  11月7日,在近三个月围攻后,联邦军攻占战略重镇武科瓦尔,使克、塞东部边界的数个塞族聚居点连成一片。11月22日,联邦军开始围攻克东部克塞两族共居的奥西耶克镇。在克沿海地区,双方武装冲突规模也在升级,塞族武装如果控制了该地区,就可截断横贯克境主要公路,腰斩克濒海地区,为塞争得一个重要出海口。

  经过近一年军事较量,战场总的局势对克不利。塞族武装在联邦军支持下,已经控制克境1/3的国土面积。由于战争主要在克境进行,克族生命财产损失惨重,被迫在国际调停下停火。

  就基本军事力量对比看,尽管克接受大量西方军援,塞族武装和南联邦军在兵员数量、装备、训练和作战能力方面仍优于克方。但由于受一些共和国抵制,联邦军在兵员、油料和武器供应方面亦存在许多困难,加上国内外各种政治势力的压力,联邦军行动受到很大牵制。1991年底,南联邦军一改以往坚决拒绝国际武装介入的立场,主动要求联合国派遣“维持和平部队”进驻双方实际控制线之间监督停火。

  进入1992年以来,塞族武装在基本达到作战目的(不但保住了克境内塞族聚居地区,面积还有所扩大)后,呈守势巩固既得阵地。克族在损兵失地之后,短时间内无力发动大规模反攻。三月份以来,波黑局势进一步恶化。南联邦军与得到克罗地亚支持的波黑穆斯林武装为争夺对首府萨拉热窝的控制权展开激战。英美宣布对南实行“制裁”并投入空中力量向萨市运送人道主义援助。可以预料,由于南各族在历史、现实政治和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差异,南内战在短时期内不会彻底解决。目前,各派时打时停,加紧增兵备战,以便在有利时机打击对方,或在未来的政治谈判中居于主动地位。

  南内战冲突至1993年,已造成3.5万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00亿美元,形成300万难民,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

  

  南联邦军由于斯、克、波黑相继独立和国际武器禁运,处境日益艰难。

  

  克族民防武装在帕克拉茨同联邦军激战

  

  乘员弃车逃生

  

  为阻绝外国对克罗地亚的武器供应,南联邦海军封锁并炮击克海港城市杜布罗夫尼克。图为该城一建筑物被击中。

  

  6月27日,南联邦军与斯洛文尼亚地方武装发生冲突,造成数十人伤亡。

  

  为解除克族武装对驻克境联邦军营的封锁,南联邦军投入飞机、坦克发动反攻。

  

  塞族武装与波黑地方武装、穆斯林武装为争夺对波黑首府萨拉热窝控制权爆发激烈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