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和中国哪个穷:农民副总理的未了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3 23:53:50
陈永贵,一个曾经响彻神州大地的名字。

  他带领昔阳县大寨村的村民靠智慧和双手,敢于与天斗、与地斗,改变了家乡的穷山恶土;靠汗水与骨气,在虎头山上垒起了层层梯田,实现了粮食的自给有余;靠“三不要,三不靠”精神,展现了一代中国农民的新形象,成为当时农业战线上的一面鲜红旗帜!是为全国人民学习的“大寨精神”!陈永贵也因此走进了中南海,成为共和国的一位副总理。

-

  职位变了,但陈永贵没有丢掉他的农民本色,也没有忘记他那拼搏一生的农业田地,尤其是那片撒下他无数汗水的大寨热土。他用“1/3时间在北京,1/3时间到外地,1/3时间回大寨”来安排自己的工作,因为他懂得,农民当副总理,就不能离开“农”,农民、农业、农田一样不能丢,丢了就对不起毛主席、对不起共产党。辞去国务院副总理后,仍然奔波在北京的农田里。

  1985年7月,陈永贵被医院检查出患了肺癌,他知道时间老人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就向中央请示,要求回到大寨、回到他眷恋的家乡。但考虑他的治疗问题,习仲勋同志要求他坚持留在北京,争取最佳治疗效果。

  华国锋同志还特意到医院安慰他,告诉他在医院吃饭很便宜,一个月才60块钱。意思是告诉他不要在经济方面有太多的考虑。

  1986年3月26日, 陈永贵被病魔夺去了生命,享年71岁。根据他生前遗嘱,骨灰撒在了大寨的土地上,墓地建在了周恩来总理曾经小憩过的地方-虎头山顶。大寨人在那里为他立了一座碑,上书:“功盖虎头,绩铺大地。”

  据陈永贵夫人宋玉玲回忆,陈永贵进北京后,对大寨的农业建设一直牵挂在心,每到农耕农种季节,他都要根据每块地的特点,告诉生产队种什么庄稼合适。陈永贵每次从大寨回北京,总喜欢带点家乡特产给身边工作人员吃,而自己却舍不得吃。

  陈永贵最疼爱小儿子陈明亮,有一年春节的时候,陈明亮患病住院,陈永贵还把鞭炮送到了医院病房,为的是让儿子在治疗间隙到医院外面放放鞭炮,也感受一下节日气氛。一老一小,父子俩其乐融融。

  但在陈永贵病重期间却突然对小儿子“凶”了起来,这让陈明亮百思不得其解。后来陈永贵给宋玉玲解释说,儿子马上面临高考,不能让他经常来医院,以免影响他的学习。再就是因为平时父子感情很好,一旦父亲过世,儿子必定会对他过分思念,现在“凶”点,留给儿子些不好的印象,也可减少悲伤。由此可见陈永贵对儿子的良苦用心。

  宋玉林曾说过:“1986年3月26日老陈去世那天,他流着眼泪对我说:‘本打算再多活四年,想亲眼看着明亮考上大学,现在看来,老天连四个月的时间也不给我了,陈家至今还没出过大学生,咱俩连小学也没读过,可惜我连这点愿望也实现不了了。’”在陈永贵去世几个月后,陈明亮被北京师范大学录取,儿子圆了父亲的梦,但父亲没能看到这个梦寐以求的结果。

  陈永贵一生跟共产党走,听毛主席的话。他曾经对夫人说:“我的一生是共产党给的,所以不能忘记毛主席”。在他的遗嘱里,原先是把个人积蓄全部缴纳党费,为共产主义贡献毕生心血。当时他的全部积蓄只有8306元,宋玉玲从现实考虑,不同意他的这个遗嘱,因为儿子上大学需要钱,家里又没有其他收入,希望他留出一部分给儿子,为此,老两口发生了争执。最终,陈永贵听取了夫人的意见,向党组织缴纳了3000元的特殊党费。

  据宋玉玲回忆,陈永贵很好客,当时去大寨参观考察的人很多,一些熟悉的人喜欢到他家吃饭,那时候不兴公费招待,吃的都是他们自己的口粮,老陈也不愿收客人们的饭费,有时候客人偷偷把钱留下,老陈发现后还要追着退给人家。所以,家里好吃的都招待了客人。至于储蓄,可以说基本没有,有时候买油、盐的钱都显得拮据。陈永贵进京后曾经给宋玉玲买过衣服,可她舍不得穿,就把衣服卖掉换成了油盐酱醋,以贴补家用。

  在当时的中南海,陈永贵属于最穷的“穷人”。据陈明亮讲,当时家里很困难,最糟时身上只有3毛5分钱。从这点考虑,宋玉玲不同意他的这个遗嘱也是合理的。3000元虽然不多,但对于陈永贵这个家庭来说,已经算得上是个“巨额财富”了!

  虽然陈永贵的最后心愿没能实现,但他对中国共产党的一片赤诚之心是纯真的。他那饱经沧桑、憨厚质朴的农民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脑海!

  大寨人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功绩,共和国也不会忘记他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