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queen剧情介绍:红山文化玉器类型探究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20:25:32

 红山文化玉器类型探究4

(2011-12-03 10:16:36) 转载标签:

红山文化玉鳖

玉蝉

三孔玉饰

兽面纹丫形器

勾形器

双龙首玉璜

杂谈

(续)


7

    七、玉鳖

    1、深绿色玉。长4.8,阜新胡头沟出土(图七:1)。颈前伸,龟背近椭圆形,腹面正中一坚脊,脊正中横穿一孔。

玉鳖。

    2、淡绿色玉料。长3.9厘米。阜新胡头沟出土(图七:2)。头部微缩,雕出目,口,爪等细部。背略鼓起,近六角形,无经纹,腹面有一对穿孔。

    3、玉料黄绿色。长9,宽7.7,厚1.9厘米。朝阳牛河梁第五地点出土(图七:3)。首作三角形,颈前伸,用阴线作象征性的口和目,背略弧凸,光素无纹,腹部平,中间有一内凹。

    4、玉料黄绿色。长9.4,宽8.5,厚2厘米。牛河梁第五地点出土(图七:4)。首作三角形,颈微缩,用阴线作象征性的口。背略弧凸,光素无纹,腹部平。

    5、玉鳖,也有人称作龟,但由于背壳上无花纹,我们称鳖,从出土的四只鳖看,形体基本相似,唯胡头沟出土一件形体略长,而其余三件均体圆,作匐伏状,背略弧凸。琢磨方法也基本相同。其作法首先切割出其状,周边圆雕,用阴线简略几笔,雕出头、爪、尾,然后打磨光滑。胡头沟鳖腹部有对穿孔。龟鳖历来有长寿之寓意,能历千年百劫不死,在牛河梁五号积石冢的大墓中,死者手中各握一玉鳖,可能有此含意吧!

8

    八、玉蝉

    1、白色玉质。长12.7,宽1.9厘米。牛河梁出土(图八:1)。一端作圆头,一端漫圆扁尖。近圆头自主饰一周弦纹和二匝突起。

    2、二件形制相同。长7.8,径3.3 厘米。巴林右旗那斯出土(图八:2)。圆柱体,前端较粗。头部中间浮雕两圆睛,两眼间有一凸线,上缘为额头阴刻状纹,边下缘沿施两个小乳状突,颈背部刻出形凸线纹,腰背部横刻两道凸纹,尾端向背部翘起,腹部素面无纹,两侧对穿一透孔。

    3、长9.9,径3.8厘米。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图八:3)。头额部阴刻“八”字形纹饰,两圆眼间有一钻孔直透尾端,腰部亦有一横向钻孔同纵向钻孔交插,背部有四道凸弦纹,尾端腹面阴刻一变月形沟痕。

    牛河梁与内蒙古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的玉蝉造型相似,但那斯台玉蝉腹部有一横穿孔。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流行一种含蝉葬俗,意为死者可如蝉一样死而复生,但在红山文化中发现的玉蝉,显然也赋予了玉蝉特殊的神秘色彩。

9

    九、三孔玉饰

    1、豆青色玉雕制。长8.9,宽2.6厘米。凌源三官甸子出土(图九:1)。中间钻三个直径为 1.9厘米的圆孔。两端雕刻两个大耳,长脸,噘嘴的猪首,下面有四个漏斗状小孔。

玉三孔器。

    2、白色玉质。长6.8,宽3.2厘米。朝阳牛河梁出土(图九:2)。中间有三个直径为1.5厘米,两端雕刻双人首,下端有三个小孔。

    3、长11.8,宽3.8厘米。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图九:3)。长条形,平背边沿有两个钻孔,直径1.7厘米,相邻两孔间均有一竖线刻痕。

    三孔玉饰目前所见到的只此三件,而凌源三官甸子出土的双猪三孔器与牛河梁的双人着三孔器无论从做工、造型上都很相似。双人首三孔器脸部线条单纯,不同于龙山、良渚文化的人面相,除五官之外尚有不少的附加线条,此点正好与牛河梁女神庙出土的女神雕像面相不谋而合,所以推测应是红山先民崇拜的对象。据有关资料介绍,牛河梁积石冢垒的石头是三层,外边有三层石头圈,每层石头圈皆有一筒形器圈,而筒形器的边缘也多是三圈彩绘。这无处不包含着“三”,与三孔器是偶然的巧合呢?还是另有含意呢。据有关专家认为这种三孔玉雕很可能就是“三阳开泰”的原型。

 

10

    十、兽面纹丫形器

    1、绿色玉质。长12.1厘米。阜新福兴地采集(图十:1)。长方板状,体薄,首为双耳兽面纹,周身雕饰十数道弦纹,末端穿一孔。

    2、器呈淡绿色,局部有土渍。长15.2,宽2.8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图十:2)。体扁薄修长,上部琢有两耳外凸,面部刻阴线兽面纹,通体饰凹凸不同,平行弦纹,末端有一圆穿,可供穿系。

兽面纹丫形器。

 3、器呈青绿色。长12.4,宽4.1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图十:3)。体扁薄,形若丫字。兽首部两耳外凸,面刻阴线圆形大眼。器身以凹凸的平行线纹若干道环绕,末端有一圆穿,可供穿系。

      

    丫形器是红山玉器中较具特色的一种玉器,两大耳外凸,面部用阴线琢出圆形或卵圆形大眼,眼周随形琢出多道皱纹,用阴线刻出鼻部,下端有外凸形脊,内有阴线多道。这完全是玉猪龙的正面图像。头下的扁长条上有若干道凸凹平行线环绕,这部琢磨方法是红山玉器的一大特色。牛河梁出土一件玉臂章也用此琢磨方法。这种丫形兽首饰应同玉猪龙一样是红山先民崇拜的对象,因下端有一穿孔,该为佩戴之物。

11

    十一、勾形器

    1、玉料呈青色。长7,宽2.5厘米。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图十一:1)。体扁平,锋部为弯勾形,援部两侧双面磨刃,两侧中部随形有一凹槽。内平直,靠近端部有一圆孔,内与援由两个齿牙和一个凹槽隔开。

    2、玉料青绿色。长9.5,宽3.1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图十一:2)。锋部为弯勾刀形,体扁平,援部两侧双面磨刃,中有凹槽,内分两段,近端部的一段向内收缩,中有一孔,援与内之间有二道突脊,其间为一凹槽。

    3、青绿色玉。长9.5,宽2厘米。辽宁省博物馆藏(图十一:3)。锋部为弯勾刀形,援部两侧双面磨刃,中有随形凹槽。内平直,呈刀柄状,靠近端首有一圆孔,内与援之间有突脊,其间为一凹槽。

    4、青绿色玉质。长10.4,宽4厘米。天津市文化公司藏(图十一:4).扁平体,锋部为弯勾状,顶端有新月形突起,援两侧边缘斜磨成钝刃。内亦呈弯勾状,中间随形磨出凹槽,援与内之间有较宽大的突脊,援近欗处有一个对穿小孔,可供穿系。

    

    勾形器其作工与勾云形玉佩有相似之处,援部分与勾云形佩卷勾形相同,其作法也是双面磨刃,通体有随形凹槽。近端部有一对钻孔心为佩戴之物。词类器形除红山文化玉器外,还见于夏家店下层文化和商晚期的妇好墓。这反映了几个时代文化上的传承关系,或是红山文化时代玉器的传留下来,仍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12

    十二、双龙首玉璜

白色玉质。长4.1厘米。喀左东山嘴出土。双首前伸,长吻,菱形目,背面光素(图十二:1)。

       

    十三、鱼形饰件

    1、白色玉质。长4.3厘米。巴林右旗那斯台出土(图十二:2)。扁圆椎形。头颈部有一周阴刻弦纹,似为鱼腮,双目对透呈孔,凹坑式圆嘴,左侧顺体刻一条沟痕,右侧为两条似为鱼翅,尾端变细呈钝尖。

    2、绿松石质。两件质料形制全同。一件长2.7,另一件长2.5厘米。阜新胡头沟出土(图十二:3、4)。片状鱼形,有鳍、尾,头部穿一孔成目。

    其它还有玉珠、玉棒、玉斧等。

    综观上述玉器种类,可以看出红山文化玉器主要分为动物造型和一般佩饰两大宗。动物种类多且变化大,主要动物形象有猪龙、鳖、鸟、鸮、鱼、蝉等,一般佩饰有勾云表玉佩、玉箍、玉璧、玉环等。另外还有一些小型耳饰,这就构成了红山玉器的全部。从红山玉器的自身特点及墓葬出土关系看可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红山墓中普遍发现玉器,表明这时的玉器深受红山人的喜爱,佩戴玉器装饰品已非属于极少数人专用品。但由于数量的差别,这又是等级尊卑现象存在的标记。

    2、从玉器制作水平看,已经日臻成熟完善。在雕刻技术上运用阴刻、透雕、圆雕等技法,并出现了造型精美,寓意深刻,并含有某种象征性的饰品。

    3、这时的玉器已经规范化并系列成套出土。如玉猪龙、勾云形佩、玉箍等这些在祭祀崇拜,权力地位上起重要作用的玉器完全规范化,表明在其通行使用的地域内,红山的社会结构和原始信仰都具有相当程度的统一性。

4、从玉器材质上看,一类据古玉专家目测,大部分是透闪石、角闪石一类的软玉,一小部分当是蛇纹石一类的假玉。由于红山玉的材质不尽相同,其产地应不止一处,有的当在红山文化的分布区域内。(作者:刘淑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