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yzo 1401:中医说说立冬到冬至的45天养生之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6:52:06

 

中医说说立冬到冬至的45天养生之道

九牧林医家导读立冬已过,气温骤降,到冬至季节间,说说到底该如何养生?如何进补?现在很多健康养生的畅销书上,有不少观点新颖、通俗、实用,但是,中医必须提醒,我们养生与进补应该做到因人而异,切忌盲目照搬,反而弄巧成拙。

俗语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冬令进补在我国历史悠久。中医认为,冬季是“生机潜伏、阳气内藏”的季节,是保养、积蓄能量的最佳时机,应讲究“养藏之道”,适时进补与活动,更好地发挥食材、药材的作用,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一、中医“冬藏”理论 与运动并不矛盾

    有人说,“冬藏”理论是说,天冷了要少活动,以闭藏为主;也有人说,冬天应提倡多运动,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避免生病。其实“冬藏”与运动并没有矛盾,主要是把握住运动的度问题。

   《黄帝内经》上说:“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黄帝内经》阐述了冬季生活起居原则,强调在生机潜伏、万物闭藏的冬季里,要养精蓄锐,使阳气内藏。具体方法是,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睡眠,注意身体保暖,避免阳气外泄。这里提醒,习惯早起外出运动的朋友,特别是老年朋友,在隆冬季节,应待阳光出现,做好保暖防护,再行出门,以免室内外温差过大而受寒,或发生高血压、中风、冠心病发作等意外。
   《黄帝内经》阐述了冬季精神调摄原则,强调保持精神情绪宁静,避免烦扰妄动,使体内阳气得以潜藏。这时提醒,冬季要调养精神,保证充足的睡眠外,要积极适宜的运动,如散步、慢跑、做操、打拳;或养花种草、节假日结伴郊游、爬山等,要精神愉悦,身心才能健康。

    注意“冬藏”,不是说不要运动。冬天人的免疫力和体质会有所下降,从而让人体进入一个相对的低谷期,若能经常锻炼,确实能提高抵御各种疾病入侵的能力。不过,冬日里不能像春夏一样,进行运动量过度的活动。而且,冬季运动不仅要注意防寒保暖,还要把握好活动度,避免原本有益处的锻炼,变成为疾病的祸害。

冬季锻炼,适时补充水分,饮白开水,才不因锻炼多汗脱水生燥;力戒空腹锻炼,避免头昏乏力、昏厥等低血糖反应。

    二、冬季“三高”人群,当心进补变“祸补”

  “三高”人群是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心脑血管疾病的罪魁祸首,就是“三高”,现在已经成为严重危害健康的杀手。

    有人错误理解“冬藏”进补,以为进入立冬后,人体就可以大补,只要进补,才能缓解身心疲劳,有益身体健康。其实中医的“冬藏”与进补,并没有矛盾,主要是把握住因人而异的问题。

    因人而异进补,中医认为,要对自己身体状况有个全面认识,否则错误进补,反而成祸补。尤其是注意“三高”人群。

    三 、进补不得不知,冬季进补有六戒

    今年立冬不太冷,过年比往年早,整个冬天相当短,不少人在刚进入立冬后,就着手忙进补。如果不对自己身体状况有个较为全面的了解,可能导致错误进补。

    一戒乱进补

  应该了解自己该不该补,属于何种体质,属于何脏何腑有虚。一般而言,中年人以补益脾胃为主,老年人以补益肾气为主。但具体到个人,又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气血阴阳共虚等不同,要认真分析,最好在有经验的中医师指导下判定。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犯虚虚实实之戒。

    二戒腻进补

  对于身体状态不太好,脾胃消化不良者来说,首先是要恢复脾胃的功能,否则服再多的补物也是无用。因此,冬令进补不要过于滋腻厚味,以易于消化为准则。

    三戒偏进出补

  中医认为,气与血、阴与阳虽然是互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但是又互为生长。冬令进补时也要注意兼顾气血阴阳,不可一味偏补,防止过偏反而引发它疾。

    四戒邪进补

  如果你在进出补之野花,刚好是患上感冒、咳嗽等外感病症时,注意不要进补,以免留邪为寇,后患无穷。

    五戒价进补

  如果你想进出补,千万误受到广告错误导。对于如何进补,最好能在中医师指导下进行。对于补药,不要抱着越贵越好、越贵越有效的想法。

    六戒赖药补

  如果你想健身长寿,万不可光靠补进药物。因为,任何药物,都不是万能的,也有副作用,更不是最好的办法。主要是要注意适当的运动锻炼、合理的饮食调整、多用大脑(做脑操)、避邪就静,寡欲清念、抑恶扬善等,才能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养生。